我自然是不喜欢战狼,我更讨厌我们中国观众对战狼的推崇备至。
我认为中国观众需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更看的懂一些东西。
我们不需要都去做职业的足球运动员,但看得懂一些对我们观看比赛肯定是有益的。
Petty woman中理查基尔对朱莉娅·罗伯茨说歌剧这东西没什么懂不懂的,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美学这东西可能要有点天赋的。
昨天看了史航对话许亚军,我发现就是演电影的演员演好后也未必真的懂电影在讲什么。
据我所知我们中国许多职业球员,未必真喜欢足球反正高水平联赛的球自己是不去看的。
我对最长一枪波波的理解是:他对自己弟弟没什么感情,他自己喜欢芭蕾。
他说是说对弟弟有感情是他弟弟喜欢芭蕾,他帮他租剧院演芭蕾。
而且他霸道的不是很伪善,我就这么一说,你们信不信我不在乎的。
许亚军的理解是:波波对弟弟真有感情,他不是真喜欢芭蕾。
很喜欢这个电影啊。
王志文、李立群、许亚军、高捷、余皑磊,一个个出现的角色让我一直暗暗花痴尖叫。
特别喜欢看这种群像戏,每个角色都性格分明,立体感十足。
这个电影里主要演员演技都厉害,角色之间戏剧感十足,每场戏都意味深长。
特别喜欢王志文和李立群两个人的表演方式。
不会拿腔拿调,不会故意端着,演起戏来都是举重若轻、了无痕迹。
角色魅力十足。
不管是王志文饰演的杀手老赵,还是李立群饰演的杀手经纪人老杜,都是那种已经看够了这人间沧桑,见惯了生死,内心基本毫无波澜的老男人。
他们的心就好像那种揉皱了的牛皮纸,看上去非常多的皱褶,韧性十足,但是被水浸润后却能变得很柔软。
所以,这种本应该很冷酷的人,却会在人间烟火中露出一点内心的柔软,就让角色显得非常的有吸引力。
而且,同样背景的两个人,本应该很相似,王志文和李立群,却都能演出自己的风格。
还有夏克立,上次看到他还是在康熙来了上面 跟老婆秀恩爱。
这次竟然演了一个爱尔兰浪人。
为什么他演的爱尔兰破落户却没有余皑磊演的坏蛋坏呀?
看了长安十二时辰,认识了余皑磊之后,才发现他怎么演了这么多坏人啊。
真是各种坏人,坏的五光十色。
导演的镜头也非常漂亮。
老上海的腔调十足。
同时这个上海滩还拥有着一点欧式风格,像是福尔摩斯生活的那个雾气笼罩的都市,就很迷幻。
总之,这是一部很禁得住琢磨的电影。
老男人们,魅力十足。
2019年12月10日 星期二《最长一枪》导演是徐顺利,由王志文、李立群、余男等主演。
情节大概是30年代,背负使命的杀手卷入上海商界斗争中的故事。
个人觉得电影拍的很一般,要是没有提前看相关介绍,恐怕都读不出来买凶杀人的人也是被杀之人的设计,这其实是全片的亮点和巧妙之处。
但是电影对于这一玄机的揭晓表现得未免太过简单和平静,完全没有令人揪心或抓住观众的心理。
整个剧本就有很大的问题,其实很多电影不好看归根结底就是剧本有很大的问题。
首先此片的主要人物:杀手3个,商人1个,坏蛋2个,他们每个人的行为动力完全没有交待。
老赵梦中闪现的人是谁,通过影片推测应该是一起抗日的战友,但并不知道老赵参加抗日或步入杀手的前因后果,他曾经的失误又是什么,这些统统不知道。
理发师操着一口奇怪的普通话,他和老赵什么关系?
莫名其妙就帮老赵,要是故交又何必派人去暗查?
第三个杀手,那个咸鱼的广东男,我自始至终没明白他出现的意义或目的是什么?
没头脑的家伙,没杀过一个人。
其次人物对白苍白无力,坏人没有城府,整天傻兮兮的,前一秒还很严肃,后一秒就怂包。
其三影片里前前后后死了很多人,但是由于他们的牺牲没有所指,观众只知道这些死了,但是他们为什么死,电影没说明白,以至于两个坏蛋之间的恩怨或争斗并没有那种你死我活的境地,反正就是要派人杀人?
最后的那句字幕真的和电影太不搭了,但……我们都懂。
人物众多,每个人都有部自传,好处是人物都立体,背景丰富,缺点是线索太杂。
电影拍得不错,不管是人物,还是道具,都是极用心的,毕竟第一枪想打响。
导演人脉也广,都是些老戏骨,演技精湛,少有穿帮。
可惜经验不足吧,所有人都汇合的最后一场戏,没有拍出该有的味道,对比一下《枪火》差距就很明显了,来之前徐徐,来的时候电光火花。
导演还没想透结尾这场戏,虽然对大部分人都有个交代了,可是观众的情绪没到那个点,不管是开枪后人群混乱时动线描述(差个俯拍),还是开枪时谁打的谁(没有提前拍每个人那一刻眼神在剽哪,少个反向机位闪过,交代人物位置,同时可以营造紧张感),还是在开枪那刻人物的感受(给个闪回也好啊),被眼前意料之外枪声该有的惊讶表情),还有背景音乐没给好(前面那个的欢快的背景音乐可以一直持续着,欢快与残酷的共舞,突然一个流弹把留声机干了,安静下来看残局,这样才有味道啊)。
电影整体,掐掉结尾的话,还是很不错的,可惜电影那么多铺垫,就是为了这一刻,在结尾就要飙那一下的时候,发动机爆缸了。
可惜可惜……
3年前就关注这部电影,直到最近才上映,我还是奔着王志文去的,因为他的作品对我还是影响比较大的,影片没有让人失望,我从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对专业的认知,原来对专业的理解是对一件事物的了解程度,懂的越多就觉得越专业,影片中李立群说杀手老赵专业,为了一个目标能学2年钢琴,专业就是:没有废话,解决问题。
其实这句话可以应用到很多领域,不论是生活在过去老上海年代的人,还是目前穿梭于都市生活中的你我他,难道不应该专业吗?
许亚军两星王志文一星劳伦斯许一星本片的主要演员:香烟 雪茄 信封袋子 毛呢大衣起范没有错 但这种我裤子都脱了你却说就这样完了的起范还是放过我吧我上一次看不到半个小时就看表的片子是上海堡垒 但我不能拿这俩骗子对比 毕竟最长一枪看得出来是使了劲用了心的 剧本叙事的问题到拍出来被放大了 对于很多情节太没有想象力了 感觉演员都有些用力过猛 但这不怪他们 因为没有行动的戏啊 全是室内对话 一群大老爷们没完没了的逼逼真是太不man了 期待太高 对导演失望 可惜了一群好演员
三号看的首映。
这片子在我心里值三星,多一星是给演员的,甚至于,还想再多给演员一颗星。
抛开演员看这片子,风格有,新意有,悬念有,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涉及到一些敏感背景,删减了不少东西,剪辑有点混乱,故事雷声大雨点小,铺垫了很多条线,最后一锅端仓促收场。
复杂的人物关系回顾起来似乎是断裂的,跌宕的情节回顾起来似乎是头重脚轻的。
可这些其实没有特别阻碍观影快感,因为这片子的表演太好了啊,沉稳,老辣,不疾不徐,给每一场戏都增加了两颗星的质感。
好久不见王志文了,这次大银幕给出的表演一点不失望,台词,细节,全都可以给满分,那种英雄迟暮的苍凉感扑面而来,可惜他的背景故事不知道是没讲清楚还是被删减了,不仅一笔带过还让人云里雾里。
李立群,把一个听起来有点荒诞的职业演出了厚重感,有时候让你发笑,有时候让你觉得悲凉。
他像是一部机器里发挥最稳的那个轴承,稳稳地托住了这部戏。
许亚军,演技这么好,长得这么帅,又这么豁得出去。
这部片子这个角色堪称剑走偏锋,是最“亮眼”的一个存在。
看多了他的电视剧,这次电影里多变的造型可以让人记忆很久了,可惜的是,大帅哥为什么特意搞了一嘴大黑牙,电影却没舍得交代,总觉得背景故事还是有删减。
还有高捷,白发的造型很惊喜。
留洋归来,运筹帷幄的大佬,气场有,气质有,那场躺在床上的戏我很喜欢。
但这角色也一样,总觉得缺了背景故事的根基,全靠演员的表现撑着。
总的来说,这片子的演员让人惊艳,其他部分就略平淡。
不过想想这片子两年没能上映,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因为删掉了太多敏感的东西,才导致现在的成品有点破碎。
期待未来能不能看到导演剪辑版。
不过我更期待以后有更多的电影给这类型的老戏骨一点发挥空间,我还想看他们在大银幕上多演几回啊。
评分应该再高一点的。
完全不逊于所谓的好莱坞大作。
8分不过分。
故事是一个老年杀手开始握不住枪了(这也解决了主角为什么那么厉害,因为他已经当了几十年的杀手,技巧高明是正常的。
也提供了危机,他状态下滑,很可能在任务中失手),他需要一个最后的任务。
而现实也有一个任务。
为此,他需要克服很多困难。
握不住枪这种身体困难。
怎么说服其他人把任务给他,任务过程中出现的变数。
由于状态下降,又不得不找帮手,可早年和他合作过的人都死了,谁又肯帮助他呢?
这些也是悬念?
影片顺便讽刺了一些民国当时的上层人士和外国势力。
勾心斗角,只顾眼前利益。
却不在乎国家人民这种长期利益。
船沉了,船上又有谁跑得掉呢?
外国人大肆搂金,以外国人的身份执掌权柄。
配角基本都是黑心商人,道貌岸然。
黑社会分子,讲情讲义。
配上民国时代。
有一种滑稽的氛围。
当然,为了过审。
杀手这种题材怎么行?
于是主角曾经是一名革命分子,因为一次失误,损失了大量组织钱财,为了弥补过失。
他决定当杀手,积攒钱财。
这也解决了主角这样的好人为什么要当杀手,还补充了人物经历。
很是巧妙。
很多信息是通过人物简短对话和幻觉、闪回来提供的。
战斗场面再多一点好了。
当然王志文不是动作明星,少一点,也可以理解。
1,这个片子吧,完全慕名几个老演员的戏份去看的,确实他们演的不错。
举手投足都是戏。
2,但是剧情这方面,太不连贯了,我感觉布局太大了。
因为涉及到的人物太多了,有时候忽然出来蹦出来一个人,我都不知道谁是谁。
而剧情,有点慢,前面铺垫了那么多,到最后礼堂决战的时候只有几分钟,就完事了。
最后的逻辑关系,谁要杀谁,谁是哪一个订单,也没搞清楚,没有动机呀。
总之,爱莫能助。
3,许亚军真是个好演员,每个任务身上都有复杂性,表面的身份,并不是这个人最终的内心。
曾经每一个想金盆洗手的人,都在最后一单上有去无回。
心知肚明自己在劫难逃,但无论如何,也会去完成这“最后一单”。
所以现在的电影,如果没有酷炫的剪辑,没有复杂的主线暗线叙事结构,没有两次以上的剧情反转,没有丰富的情节暗线和隐喻,真心无法获得观众的青睐。
但是《最长一枪》就是这样一部不烧脑,不反转,时间线正叙,甚至没有什么隐喻的电影。
一开场,李立群的一段黑屏旁白就已经把故事介绍得一清二楚了:这就是一个两派找到了同一个杀手杀对方的故事。
然后全剧就沿着这一条主线缓缓展开,一个个老戏骨开始入画、演绎、让你逐渐被情节抓住,进入故事。
然而故事走向又并非很好猜测。
随着各种意外的出现,最后的那个大决战场面到底会如何走向,观众完全无法预测,只能越发紧张地期待结局的到来。
这部电影其实就是一场“小欢喜”。
看完之后,你会酣畅淋漓地感受一番,大银幕上的风情万种,风流倜傥,风花雪月,风华正茂,风雨交加,风云变幻,风行一世……最后,风轻云淡。
非常业余的作品,编剧和导演都有问题,王志文的存在感完全被许亚军盖过。故事线索太多,但每一个线索都没说明白,还使得整个故事支离破碎。别浪费钱和时间了,看了不到一半我就想退场了。
看完之后真实呵呵冷笑,原以为去电影节的片子质量怎么也还是对得起及格分数线,没想到从导演调度、节奏把控和影像质感上全都是灾难级的,也只有一群老戏骨的强悍演技能让整部电影有看头,上世纪的国产电影感觉,而且还不是优秀的方面
前面有点姜文那劲儿,中间有点纪录片那劲儿,结尾有些仓促。演员阵容挺强大的,比小鲜肉爱来爱去的电影强太多。感谢+影观影团提供的这次机会,祝票房大卖!
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烂吧,几个演员表现还不错,情节也没那么离谱。
怀疑这导演以前没拍过电影 缺乏基本的叙事能力且无法把控节奏 可惜了卡司
剧情bug已不重要,喜欢这类片子尤其是年代戏、喜欢老上海的调调、喜欢老戏骨的演出,还会关注顺利导演的作品。
什么破海报,害我以为是讲老干部回忆录的……
磨磨唧唧 老气横秋
导演对故事的控制力明显不足,可惜了一帮老戏骨,对情绪的表达这么到位,喜欢余男的味道。
王志文用敬业的演技诠释了一个敬业的杀手
时代背景,意味深长。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亲情友情却很感人。道具不错,细节处理得很好;名星云集,演技都是杠杠的。
音乐很好,表演没得说,但整体太乱,不如《罗罗曼蒂克消亡史》
看到小时候的男神王志文和许亚军疯狂飙戏,一本满足,这种电影属于特别老派,有一种小时候看的老制片厂做的东西的感觉
【MelaLife Journal】这一枪,是真他妈的长!可惜了一群老戏骨!
2个小时一直不断问号和叹号交替出现,故弄玄虚的矫揉造作,要不是片尾文字解释,还真的差点没闹明白,混乱的上海黑白道原来都是为了抗战做贡献。。。只能说这是一次较长的shooting接力,演技派都被浪费了,剧情设计的冗杂混乱,角色安排的可有可无,不信,去掉一两个人物,剧情一样——看不明白,哈哈~~
其实拍得还不错,不太理解为何这么多人非要给戴顶高帽,在这个被反转剧情宠坏了观众的时期,也该有些不反转,写人物的电影吧,每个角色都有特点
好。虽然不是最好,但,是我会爱很久很久很久的电影。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前戏,该湿的湿了,该硬的硬了,结果还进入呢就射了。
怎么说呢,应该说惋惜,一群演员这么好的技术,却只能演这种水准平庸的东西,王志文连眼袋抖动都在传递情绪,这么好的演员,多久没出演过像样的角色了?导演像塑造一种“范儿”,算是部分成功了吧,八成的气氛依仗这几个主演自身的技术,一直在想,这电影如果没有导演,凭这几个老戏骨自己捯饬商量着来,也照样不比这个差。肯定不烂,看看演技也能让人坐得住了,但肯定不好,这距离真的电影差一口气啊。话说回来,做电影海报的广告公司的俩人一块鼓捣了个电影,竟然比那么多科班的电影人做出的东西还像点样,这说明什么呢?
足足两个月没进过电影院,说实话还是被这部的阵容吸引。可惜导演浪费了这么多好演员。在多线闭合以及大场面调度上,导演明显力不从心。一个俄国人误打误撞杀了一群日本人这个噱头并不好笑。王志文的上海话听着就舒服,原装没毛病,还有他热爱高尔夫运动,大家都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