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 《流浪巴黎》:这是诙谐的电影,更是严谨的艺术【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非正式文艺杂记】有些电影会让人产生一见钟情的感觉,这部就是。
影片一开始,是朦胧的白雪纷纷的镜头。
一个穿着红色棉衣的小女孩和一个穿着蓝色棉衣的大人,遥望着远方的村庄,大人对小女孩说,她要离开这里,去巴黎。
女孩说,她也要去巴黎。
然后在大概两分钟的片头里,都是白雪纷纷的村庄远景,伴着呼啸的风声。
村庄里的彩色房子越来越多,像拼图一样,画面渐渐丰满起来,似乎把人带入一个童话世界。
镜头由远景转入室内。
一个看上去年纪略大,但隐藏不住内心的“天真“与”童趣“的女人坐在书桌前。
女人穿着一件深绿色的针织外套,里面是浅一些的绿色打底,背景则是一面由绿色往黄色过渡的瓦楞墙面。
这样的渐进色搭配,已经奠定了影片的明快色调,让人欢喜。
通过导演的镜头提示,我们知道,这个女人叫Fiona(菲奥娜)。
后面要讲的,也是关于她的故事。
这个房子是刚才远景中若干彩色房子中的一栋。
画面外一个人开门进来,大风直吹得屋里的人摇摇晃晃。
夸张的肢体语言让人明白,这不是一部普通的电影。
它一定是“缓慢”的、“模式”化的,有点话剧和默剧感觉的电影。
真是让人充满期待。
Fiona收到一封巴黎的来信,她要去巴黎寻找已经分别几十年的姑妈(就是片头的那个大人)了。
于是她告别好友,来到了巴黎。
实在是太喜欢女主的这个造型了。
翠绿色的上衣搭配橄榄绿的一步裙,加上一双乳白色的运动鞋。
很好地凸显了她那轻妙的身材,有一丝优雅,又很随意。
枫叶红的方形行李包还要加一个同色系瑜伽垫,再插上一个加拿大的枫叶旗,看上去就像女版的玄奘去西行。
很是怀疑导演是不是受到了玄奘的造型启发。
Fiona来到巴黎后的种种迹象都表明她是一个不太“正常“的人。
拍着照片,都能从桥边掉下去呢。
落水后的她丢了行李,护照和钱包都没了。
如果影片到这里只是让我们看到了轻松和幽默,那男主的出场,则引入了荒诞的节奏。
一个路边的流浪汉Dom捡到了Fiona的行李包,他惊喜地发现里面竟然有钱,还有漂亮的衣服,于是就美美哒穿起女主的毛衣,背上女主的包包,去了游轮上的餐厅吃饭。
男主进餐的这段很有意思。
餐厅专门为他在厕所门口放了张小桌子,当有人进出厕所的时候,厕所的门必然会碰到这张桌子。
干活的工人根本无视他的存在,肆无忌惮地将电线在他身上绕来绕去。
他对这些并不以为意,周围的客人也没有对他表示出歧视。
只是旁边的一个小女孩默默地看着这一切。
但是这些人真的就将他视为平等了吗?
当音乐响起,他邀请在座的女客人跳舞,所有人都拒绝了他。
此时就会知道,其实别人也只是在无视他。
然而,到了Fiona这里,她还没反应过来呢,就被Dom拉起来跳起了舞。
这段舞依然是默剧般的节奏,缓缓的,又有点暧昧。
从他们和谐的舞步看,这里肯定是有爱情发生的。
结束后,Fiona才发现Dom穿了自己的衣服,拿了自己的钱包。
Dom即刻逃走,后来又把行李包还给了Fiona。
此后,Fiona继续寻找姑妈。
Dom显然是爱上了Fiona,一直偷偷“尾随”着她。
在经历了一场被误解为姑妈葬礼的陌生人葬礼后,本来很“嫌弃”Dom的Fiona终于也爱上了Dom。
在表达二人都强烈地爱上了对方时,导演用了两个分镜头的再合成。
二人分别在不同的地方睡觉,但同时深深地思念着对方,在心中燃起熊熊的欲望之火。
其实这里有一段让人不太好理解的插曲。
Dom很早就遇到了Fiona的姑妈,但他一直不知道这个老人就是他和Fiona一直要找的姑妈。
姑妈甚至还与他睡到了一起。
但他和姑妈的“一夜情”似乎并没有影响他和Fiona的发展。
////Fiona终于千辛万苦地找到了姑妈,在埃菲尔铁塔上面。
三个人坐在铁塔上,姑妈说,她一直很想爬艾尔菲铁塔,不知道为什么一直都没有爬过。
在实现了这个心愿之后,姑妈就离开了人世。
影片的最后,Fiona和Dom给姑妈举行了一个简短的葬礼。
Fiona也决定在巴黎多待一些日子。
////这是一部完全称得上艺术作品的电影。
无论是色彩、构图、音乐还是表演,都完全与流水线的商业电影不同。
可是,它又与总喜欢探讨人性的“独立”电影不同。
如果想要在这部电影中寻找“深度”和“思想性”,那可能就要失望了。
夸张的表演和荒诞的剧情也离生活很远,甚至不太好让人找到“共鸣”。
但它会给你一种美好,一种跳脱了生活琐事的轻松与诙谐之美。
看了一段才发现,以前看过这电影的。
老是健忘,老是干这种猛然间恍然大悟的事儿,一如影片里神经大条的女主。
姑妈玛莎一封颠沛流离的信把远在加拿大的侄女菲奥娜召唤到了巴黎,可是我们可爱的老姑娘菲奥娜到了浪漫之都,差错百出,麻烦接踵而至:一开始的过安检横冲直闯不知变通已展示出女主的二愣子属性,接下来与同为加拿大男子的尬聊以及走错通道错过地铁更让其形象饱满突出,在埃菲尔铁塔大桥前留影居然能顺顺溜溜以背越式栽入塞纳河也是没谁了,在姑妈公寓大门前倚靠休息被人推开门后就坡下驴地躺下,举目无亲孤立无援后求救警察局,阴差阳错误打误撞偶遇捡到自己背包的流浪汉,然后两个互补的二货开始了在巴黎的奇幻历程:参加所谓姑妈的葬礼,发表不知所云的演说,鼻子被电梯门夹,以为男主殒身火葬炉,细细平分斟酌骨灰,二分镜头下两张床上的骚动,夜爬埃菲尔铁塔时的惊险,三位主演塔顶的眺望,最终,姑妈还是藏身于可降解骨灰瓶,蓝天白云下的一场雨后,姑妈在塞纳河中渐行渐远,而那尊巴黎的自由女神像,在法国高大的埃菲尔铁塔映衬下,渐渐变小,消失…
今天中午吃饭想看个电影抚慰一下来姨妈的心情,就找到了这部,随便找的,没想到好对我口味呀!
今天中午看得可开心了!
风格是比较荒诞的黑色幽默,但是不冷,我好几次笑出声来,男女主演绎的非常自然、合理,就更好笑了。
镜头很美,配色明亮鲜艳(我又要学来用作穿搭了),滤镜是典型的法国电影,疯狂截图!
故事很可爱,没有太多的套路,经典的HE,但还是会有很多出人意料的意外,尤其是在三个人物线都交汇在一起的时候,还有那些笑点的设计。
男主好可爱哈哈哈,追女主的时候小心翼翼的。
女主也很可爱,好美好美哦~姑妈更是可爱极了!
因为女主是加拿大过来的,不会说法语,我终于看到这种讲到法国完全不懂的样子的电影了,法语语速初学者也能听懂哈哈哈。
下面又是我的存图时间了。
雪雾中逐渐显现的村庄
配色太好看啦!
笑死😆开门就是暴风雪
配色🟡寄信不投邮箱投垃圾桶
配色⚪️🔵🔴
到哪里啦!
造型太搞笑了
尝尝巴黎水
男主穿上捡到的女主衣服哈哈哈哈时尚儿
好不容易进餐厅吃饭坐在厕所旁边
跳舞这段绝了!
看他俩自导自演的其他电影好像也都有舞蹈
这个镜头好美!
Je vous aime.
好可爱,一个路痴,一个乖乖指路
姑妈好可爱,小小一只
诺曼你来了!
脚步特写舞蹈,可可爱爱~
因为一般没有人愿意和他们做朋友
死而复生??
哈哈
如果说这世界有十分浪漫,那九分应该属于巴黎。
故事就发生在巴黎。
在菲奥娜和姑妈玛莎心中,巴黎就是一个浪漫天堂。
不同的是,姑妈玛莎是个随心所欲、想做就做的人,而菲奥娜是个略微笨拙、不善行动的人。
有一天,玛莎因为不想进养老院,于是给远在加拿大的侄女菲奥娜写了一封求助信。
本来是小镇图书管理员的菲奥娜才得以踏上自己一直梦寐以求的巴黎。
菲奥娜从寒冷的加拿大出发了这对夫妻导演镜头下的人物看起来蠢蠢的,但是都很可爱。
多米尼克和菲奥娜学习的是形体剧场的表演,所以你会发现整部影片的台词不多,形体表演占了大半部分。
影片中一系列的巧合设置,构成了一幕幕让人爆笑的场景。
菲奥娜初次到巴黎,兴奋不已,在埃菲尔铁塔前合影留恋时,不小心掉到了河里,行李丢了,手机也弄丢了。
流浪汉多米尼克,脏兮兮的外表下,是一颗浪漫的心。
一出场就制造了不少笑点,为了吃到一个烤苹果而引发的一连串搞笑动作,虽然笨拙僵硬,但是达到了喜剧效果。
菲奥娜和多米尼克在游船酒店里的一段探戈是让人赏心悦目,编排得让人拍手称赞。
在电影中加入舞蹈是这对夫妻导演的拿手好戏,在另一部影片《伦巴》里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菲奥娜因为和多米尼克吵架了,人身地不熟的她找了个盲人来带路。
看到这里,我笑岔了气。
这部剧的核心人物——姑妈玛莎,是由《广岛之恋》的艾曼纽·丽娃饰演。
88岁高龄的老太太,却显得格外可爱。
玛莎年轻时是巴黎的歌舞剧演员。
所以,她和曾经的舞伴一起跳的这一段“脚步舞”,配上音乐,如果单看脚,你会以为是两个二十几岁的少男少女。
没有年龄界限的,只是快乐自由地去做想做的事,这是玛莎教会我们的事。
最精彩的就是快到结尾的这一段——寻找玛莎。
两人在埃菲尔铁塔上演的一系列滑稽动作,将影片推向了高潮。
最终他们在塔顶找到了玛莎。
其实,玛莎只不过是想完成年轻时未完成的梦想——登上埃菲尔铁塔。
坐在埃菲尔铁塔上,玛莎说:“我一直都想爬埃菲尔铁塔,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直都没有爬过。
”菲奥娜说:“我也一直都很想爬埃菲尔铁塔。
”
趁着年轻,去做想做的事,不要等来日方长,也是这部电影想告诉我们的。
喜欢北欧的性冷淡风,在电影的开头,每个人默默地在图书馆工作着,一种独特的幽默在这里延续,菲奥娜收到姑妈的来信没能让这寒冷地带热络起来。
因为女主当时穿戴,并没看清长相,其实欧美文艺片看多了,从最初南韩的可爱甜美,到本国的各种少女气质,已经变得有点不相信自己的审美了,唯一没变的就是可爱,玛莎老奶奶跳脚舞的可爱菲奥娜拍照,说话,擦鼻涕,走路时的可爱,即使弹幕评论她很丑,但是却让人有想要跟这种人恋爱的欲望,虽然我是女的.
在说说东,在一些地方,对于居无定所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不好的看法,但男主真的很自我,虽然偶有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时候,他有他的生活方式,从不觉得自己与别人有异,你嫌弃你的,我追求我的,那种自信让人讨厌不起来,因为他做到了尊重别人,看,最后不是有女主愿意跟她共舞嘛.
很喜欢这种法式幽默的电影,虽然笑的时候很多,但菲奥娜在塔顶找到姑妈并抱住她的时候,有点想哭一下,随着年龄增大,明白有太多的无奈,有时候只是想跟亲近的人抱一下,所有的委屈都会瞬间不重要了
电影的结尾不好也不坏,姑妈没有去疗养所,菲奥娜和东也开始了新的故事,图书馆的人还是那样幽默,但已经变得不那么北欧性冷淡风了.
电影《迷失巴黎》我第一次看这种类型的电影。
全剧贯通法式幽默,对话很少,像是舞台剧,像是小品,像是卓别林的默剧。
文艺具有荒诞,怪异的风格,推荐情绪浮躁时观看。
同时剧中可爱的姑妈(埃玛妞·丽娃)代表作《广岛之恋》于2017年1月27日去世。
看这部电影也是怀念她的。
看到最后她的骨灰,也是伤感的。
异乡人,在巴黎相遇又融入的简单故事,特别有趣的是服装搭配和色彩视觉效果,做为服装设计师很受启发,把小人物人格特点用舞台剧夸张诙谐,欢乐的表达出来。
巴黎城中寻找亲戚的困难,曲折而有缘份。
尽管生气和矛盾,在演员表情上依然看到天真的真诚。
男女主角也是导演,不免想试问他们,是想告诉我们,生活困难也许不多不少,浪漫和乌托邦不只属于巴黎。
也在每个人的心中?
法式幽默,谐趣横生的开胃小菜。
台词不多,有些很扯的情节,处理成轻松夸张的巧合。
看着不累,画面色彩清爽,巴黎之美宛如包着玻璃糖纸,娇俏可爱的好像小孩子的玩意儿。
当中有段表现坐在椅子上跳舞的长镜头,两个垂暮老年,仅仅用脚跳出了一段陈年旧事,惺惺相惜,一见倾心,表现得恰到好处。
神来之笔呀😊#看了十分钟以为很扯但坚持一下就发现原来是宝藏电影TOP50#!
电影算是法式幽默小品吧,不是那种看了会哈哈大笑的,而会因为尴尬而可爱的情节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饱和度极高的画面配色和长椅上的一段踢踏舞让人难免想起《爱乐之城》,整部电影轻松愉快的节奏和荒诞的情节设置又会联想到《布达佩斯大饭店》,个人对这种风格几乎毫无抵抗力。
两位导演多米尼克和菲奥娜既在电影中饰演男女主角,现实生活中也是一对。
据说其他的作品也都是这一挂的,以后有时间也要出来看!
这部电影成了Mattha姨妈扮演者Emmanuelle Riva的临终遗作,九十几岁高龄装疯卖傻,却不失优雅。
公园长椅上的一段踢踏,简直是全篇可以说是全片最佳!
在加拿大一个小村庄担任图书馆员的菲奥娜意外收到了玛莎阿姨的来信。
80多岁的玛莎几十年来一直住在巴黎,年老头脑开始混沌,被要求住进老人之家,只好向侄女求救,菲奥娜不得不鼓起勇气前往巴黎。
但当她来到法国首都时,玛莎已经失踪,更糟的是菲奥娜在塞纳河畔落水失去了身份证件和所有财物。
这时候,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多姆意外进入了她的生活挺有趣的一部片,荒诞,无厘头,令人忍俊不禁,带给观看者一种淡淡的愉悦感。
有两段舞蹈有着很深的印象,一个是男女主在游轮上的跳舞,另外一个是墓地那段只拍摄脚的舞蹈,很独特,也挺有美感的。
什么垃圾玩意儿
蛮流畅的喜剧,但是有的地方还是过于无厘头了,还以为后半段故事的重点会在玛莎和诺曼身上呢,没想到最后一切随风随风都随风,骨灰装在可降解的罐子里,和年轻时拍的照片一起抛进河里,顺流而下。
比《爱乐之城》好!
不错
bilibili感觉还是只是很小众 不是一个很工整完整的电影
年紀大了……只想要秩序……
原味法国电影,未添加任何所谓的国际化调料,欢迎品尝。
有种默片的独特美感,台词和表演则接近于漫画式的幽默。荒诞,怪异,令人忍俊不禁。
剧情本身也没太突出,但是细节不错,色彩和音乐加分。长椅的脚舞也是厉害,老阿姨的少女腿啊www羞愧
颜色很好 这俩导演拍着玩呢 自嗨
感觉导演吸了 以及有点做作…
沙雕又可爱
3.5 好笑的喜剧小品。舞台剧式的摄影与置景,夸张又法式喜剧的表演。 R.I.P Emmanuelle Riva
所以那只袜子到底在哪儿?
轻松诙谐,不是很喜欢这部电影
讨厌这种风格 讨厌选的演员
荒诞且脏脏的
风格有余故事不足的小品电影。
很怪,有对一切都无所谓的一种随意,创意挺不错的,色彩画面都挺好的
欣赏无力的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