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cried or almost cried for more than three times when watching it.这一部, 我不知道是不是唐顿最后一部作品, 但是我这次真的有感触到几乎每隔两句台词就有许多感想和comment 可以make. Part 1: About my own life第一次cried or almost cried是一开始听到op的时候. 我还清楚得记得第一次听到这段旋律的时候, 伴随着Mr. Bates 坐火车出场的情景. 如果没记错, 这是我第一部看的英剧. 也因为这一部剧, 我意外地看了许多英仿古迷你剧, 以至于我后面的好多年介绍自己喜欢看什么类型的剧的时候, 都说我只看英仿古迷你剧 (除了唐顿和夏洛克两个例外). 毫不夸张地说, 我对UK所有美好的想象都是源于唐顿. 在UK生活了6年, 事实证明这些想象都不假. 这个culture 的魅力, its tradition, funny old-school practices, respect for rules and rituals, and subtle but considerate care for everyone. 唐顿门前的大草坪, 就是这个country的landscape 缩影. 唐顿里面的人物性格 well represent English or even British people 的性格, 虽然不admirable, 但是adorable and lovely. 刚到UK的那一年, 就去了唐顿“朝圣”, 进去参观过各个主要的房间, 在里面吃过下午茶, 在们外面的草地上播放op, 那一刻真是如梦似幻. 虽然现在老了…对uk的理解也不需要凭借来自唐顿的想象, 但是, Downton Abbey changed my life! Part 2: About Downton其实我真的很难说得清唐顿哪里吸引我, 因为它几乎每一点都与我的taste & preference 完美契合. 我就很随性地list几个此时此刻能想出来的点. -Duality of life and death. 唐顿虽然不是小说改编, 虽然不是迷你剧, 但是它最内涵之处完全体现了我所最爱的英迷你仿古剧的魅力. Life ends as life commences, some people depart as others join, and we are sad as we are delighted. 这一部电影完美体现了这一点. old lady 的离去,事先以及发生的过程中, 身边的人的态度以及她自身的态度, 将这点完美的体现了. English people 就是如此, 我感觉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我很伤心难过, 但是我不能过于表现出来, 否则就不得体了”. 所以老夫人去世前最后一句话还是在以joke 的形式回应对方, 所以整屋子的人也只有Denker稍微表现得dramatic 一点, 其他人都是在“悲伤着地笑”. 二是生与死本来就是一个循环. 死在English people 眼里从来就不是什么需要避讳的事情, 而是一个随时可能发生, 也要学会去面对的事情.这点在日常生活中, 随处可见的公园里 以及繁华街道转角处的 墓地可reflect. Death is part of life. 正是因为有了这点, 虽然唐顿suffer 了非英仿古迷你剧的难以避免的毛病—剧情因为演员而改动. 这点在第三季就最明显了, 双主角的离去, 使无数观众至今难以接受, 以及导致第四季是最低迷的表现. 但是, 比起美剧流水线做法(美剧就是第一季尽情发挥, 有钱赚就接着拍, 接下来每一季有什么演员签得到, 剧情就后续再写, 所以剧情就是完全用来被现有资源compromised的存在), 唐顿因为演员离开而做出的必要剧情发展也算无可厚非, 以及不突兀. 对的, 大表哥死了, Marry 的日子还是得过下去. 重新振作起来并不是Marry不爱Matthew, 相信每一个观众都看得出, 对后任丈夫Henry是另一种爱了, more like 过日子的人, 跟当年和Matthew 爱得死去活来完全不同. 这一次(部电影里), 她也重新confirm 对Matthew 有多爱. 这就是typically English people 的反应, “毫无波澜”地把深爱放在心里. Tom 对Sybil 的感情也同理. -the process of encountering, understanding, accepting, loving & caring, and becoming part of the life. 冲击, 理解, 接纳, 关爱, 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这一串keywords 似乎就已经概括了唐顿的所有剧情发展. 每一个(主要)人物都是如此. Mr. Bates 为首, 因为身体原因, 不被大家认可, 到后面能和家仆们正常相处, 到后面惹上了官司, 大家都很挺他, 到最后成为大家的一部分; 大表哥如此, 从来分身家的外人到最后成为这个家族每个人心中最深处的一部分; Tom如此; 就连Barrow也是如此. 这个家族没有一个大彻大悟的sage, 没有无私伟大的圣人,每个人都是再平凡不过的人,所以他们在接触“外人”时都可能会先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排外.但是同时这个家族没有一个真正的坏人, 每个人只要充分理解他人后, 都可以是很关心身边的人之人. 这份关爱, 更难能可贵的是, 只需要埋藏在心里, 相互都能理解. Old lady 一开始都快被Tom 气晕了, 到最后跟Tom 说感谢他来到这个家族, 他是自己的一个好朋友. 看到此处, 又是一个催人泪下的点. -seeking identity. 剧中另一个由始贯穿的主题就是identity 的寻找与保留.楼上的人是noble, 所以他们一方面concern自己的privileged status,怕被modernization 夺取这个privilege.但是另一个原因是, English people 本质上就讨厌改变. 这点从楼下的staff 的大部分人表现出的resistance 可以看到, 以及大部分描述20世纪二战之前的作品(尤其伦敦之外的地区)也可以看到 (例如小村庄很可能是不欢迎铁路经过他们村庄的).因此, 如何在这时代变化中各自寻找自己的identity, 也是剧中每一个人要面对的题目. 如果你从第一季看到现在, 不难发现里面的大部分人都曾经历迷惘, 固执, 到最后的释然. 这点Robert 自然最有代表性, 接下来应该是Carson, Patmore 等. 我一个朋友(an excellent scholar)曾跟我说, unlike Chinese people who tend to identify themselves by setting goals, Western people, 先随波逐流, 再去根据所流到之处探寻自己的identity. 当然, 她所指的, I personally believe, mostly refer to American or the young European generations who are influenced by American culture. 我感觉唐顿的人, well representative of old generations of English people, 看着自己熟悉的事物逐渐发生改变, 虽然主观上不愿意接纳, 但是也会keep self-identity constant的基础上, remain open-minded to new things. 这点跟现在的英国老人家交谈时就能明显感觉到.-relating to the last item, 主题随着故事的历史时间而与时俱进但是人物性格保持consistent. 第四季无疑是全剧的一个低迷, 双主角离世, 留给一屋子人无尽悲伤. 同时困难挑战, 与前三季一样, 还是高频地走向这个家族. 但是从第五季开始, 主旋律里面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 在传统如何面对变化时, 大家都变得开明起来. 这是随着时间推移 (从20世纪第一个10年到第三个十年)必须要deal with 的一个theme. 例如Edith 作为一个女性来经营报社, 逐渐获得大家的支持, old lady 的管家是专栏作家, 大家也从打猎搬到了race car 的舞台. 这一系列变化并不显得突兀, 而是用一贯的人物个性慢慢去接纳. 其中Robert 和 Carson 就是old-fashion 的代表人物了. 这一点在这部电影里也有体现. 但是他们不是怎样都劝不服的人, 只是需要empirical experiences 去说服他们自己. -subtle feeling. 唐顿另外一个share 其他英迷你剧的特征就是, 也是我个人认为她最大的魅力所在, 就是, 感情如水细流. 无论欢欣喜悦, 还是悲伤痛苦, emotion 都不会剧烈波动. 结婚了? 举行仪式后大家一起吃点东西, 然后各自散去, 生活回归正常. 生孩子了? 恭喜过后,就抱到一旁吧. 更别说可以一笔带过的圣诞节以及新年等节日了. 这一基调及其连贯, 就算是圣诞特辑以及后面两个电影, 也是如此. 这点本身当然不是必然的好或是必然的坏, 但是是英剧的一大特质, 以及唐顿的一大特质, 相信许多喜欢那段op theme 随着镜头在草地推移的人, 都会喜欢这特质吧.相应的, 这就引出English people 特有的悲伤. 唐顿里面的人高贵, 不是因为ta们的头衔,而是ta们面对所有悲伤难过时, 都没有歇斯底里, 而是用符合他们身份的方式对外回应. 这在old lady 去世后的那个早晨, 送葬前每个人的表现, 体现得淋漓尽致. 那种悲伤都写在脸上了, 但是仍旧behave decently 的情景, 在我眼里,这就是ta们noble 之处. 我相信大部分喜欢唐顿的人, 充分了解故事以及里面的人物的人, 都不会羡慕这群noble people, 想成为ta们,相反, 可能会同情ta们, 因为不容易被外人理解, 所以痛苦只能自己消化. 但是正因为ta们把悲伤处理得那么好, 所以成为了admire 的对象. 这在现实中正是大部分traditional English people 的风格, 对外都说自己很好, 因为吐苦水就是一件不decent 的事情.真正的痛苦就自己keep 在内心吧. Part 3: About Downton and us, who love Downton deeply比起19年那一部电影, 这次看到全员脸上都岁月痕迹明显, 尤其Lady Marry 与tv 的时候差别实在有点大 (当然, 只是强调差别, 并没有任何说老了就不好看的意思, due to personal values and also the general values held by English people), 证明我见证了这部剧至今的十来年, 同时唐顿也深深影响了我十来年, and it will influence my whole life, for which I am mostly sure. Marry 其实是一个挺mean的人, 她是向来都看不得Edith 超过自己的, 但是每一次她表达对Edith 的关怀和祝福时, 也都是发自最内心的. 看到最后这集(部), 两姐妹之间只剩下关爱, 依赖, Lady Marry & Lady Edith 都成熟了. 而突然也意识到, 自己曾经的青春也早过去了. 以前那个英仿古迷你剧爱好者的我可能draw 不出这个conclusion, 但是currently passionate about Japanese Animation 的我发现了, 原来那么爱唐顿的最重要原因, 就是她向年幼时的我第一次优雅地诠释了, 这部里面Lady Marry 对Barrow 说的, “希望你在这个残酷的世界尽可能的幸福”这个道理吧.Life is full of suffering, but life goes on, and we must pursue happiness(幸福). 关键是这不是什么鸡汤的方式呈现, 让你什么忘记伤痛, 积极向上那么无聊幼稚, 而是, 面对欢欣喜悦以及悲伤痛苦, 都用一种subtle的方式对待, 以物喜以己喜, 但treat it decently, 以物悲以己悲, 但treat it decently. 正因为这个世界是那么残酷的,生活是面临各种难以预料的困难的,生命是被不期而遇的痛苦包围的, so love what deserves your love deeply and subtly, pursue what makes you happy (幸福) bravely and decently.
做为一个十几年的剧迷,追到这里已经无所谓写的什么剧情了,只要他们还在荧幕或者屏幕上还在唐顿庄园里生活着给我们看,就是剧迷最大的幸福了。
除了大表哥因为想去美国发展而死了的第四季,其他五季和圣诞特辑和电影都想打超超五颗星,这一部依然同样精致而精彩。
唐家屯儿拍到这里,几乎给剧里的每一个角色都安排了一个美好的结局,这部片子从电影I里面找到真爱的汤姆的婚礼开始,镜头一开始从五彩斑斓的教堂窗户里拍进去,是一对新人的背影,正在接受牧师宣读婚礼礼成的词,然后幸福的转身,接着镜头扫到“乌姆里奇夫人“(sorry,她这个角色实在是太深入人心,只记得这个角色了)、伯爵夫人和伯爵、玛丽、伊迪斯夫妇、卡森夫妇、贝茨夫妇、黛西夫妇和Mrs.Patmore……看到这些熟悉的人的笑脸就够让人热泪盈眶了。
婚礼结束后,来到唐顿庄园,老夫人开始宣读她的秘密,也是这一集电影的核心。
老夫人获得了年轻时候的一位情郎赠予的南法的庄园,然后更让人感动的没有放在预告片里的剧情是:老夫人说她宣布此庄园她遗传给小Sybil,理由是Mary和Edith以及汤姆未来的孩子都会有遗产,而小Sybil什么都没有,所以她要平衡一下。
天哪!
老夫人虽然看上去守旧又顽固,一开始也不接受汤姆,但是实际上一直把Sybil记在心里啊,想当初给Sybil寄钱回来参加Mary婚礼的也是她。
老夫人是真正的把一家人的幸福放在首位的啊,真正的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然后是Mary为了修护庄园的漏雨的屋顶需要钱,她接受了一个导演要来唐顿庄园拍电影的计划。
这样她就留在了庄园,展开了拍电影的计划。
而另一条线,老爷和夫人带着全家大部分人前往南法去看那个庄园去了。
不得不说,南法的庄园和唐顿庄园相比,确实是更浪漫更热情也更活泼一些。
在南法的明媚阳光下,人只想喝着酒晒着太阳打盹儿,或者跳进旁边深蓝色的大海畅游一圈,汤姆和他的新夫人就享受了这样的时光,看着真让人羡慕!
另一边,Mary和导演的拍片过程也有精彩之处,马修出差在外,让大小姐和导演孤男寡女共处一室,果然导演不可避免的又爱上了大小姐。
不过大小姐也真的是成熟了,面对着追求者,不再是当年那个容易激动的小女孩,而是很平静的感谢了追求者,说我这把年纪了能有一个真心的追求者还渴望我,对我来说是最好的赞美了。
然后还跟导演回忆了一下大表哥,说他是一个完美的如同王子一样的爱人。
是啊,谁不想拥有一个大表哥那样的爱人呢!
又帅又体贴又懂得赚钱,真的是一个王子啊!
观影的过程中哭哭笑笑,到最后的时候,迎来了意料之内的老夫人的死亡。
睿智又金句频出的老夫人,在临时前仍不忘贡献了本片的最佳金句:“Stop the noise,I can't hear myself die.”接着老夫人就安详的走了,在所有家人的陪伴下,平静的走了,她走的很安详很满足,她爱的人都安排妥当了,她没有遗憾了。
可是为什么,眼泪还是止不住的流。
我最爱的一位演员,演绎了这么好的一个角色。
Maggie Smith,她今年也已经88高龄了,让人不得不想到也许有一天,也会面临着她的离去,心中不由得跟着更加伤感起来。
不过这两天刷新闻刷到她还在拍摄一个新剧,心里又有一丝丝安慰,起码还可以再看一部她的新片。
还有一个很大的泪点是,要去参加葬礼的时候,老爷的妹妹Rosemand对他说了一句:“现在我们俩是孤儿了”,这句话听着也让人动容不已。
唉……当父母都不在人世的时候,一个人真的就成了孤儿了,太难过了。。。
这个片子也许是唐家屯的最终集了,老夫人走了,连莫斯利也和巴克斯特小姐在一起了,Mrs Patmore和黛西的公公也在一起了,这部剧好像没有单身的了吧!
哦对了,令人气愤的是:1920s的托马斯去追寻真爱了,2022年的我们却看不到这一幕。。。。
不过如果唐家屯还会拍的话,我还是愿意继续看着他们在唐顿庄园里面生活着的。
BTW,上次去英国没有去海克利尔城堡是一大遗憾,此生一定要去一次。
还要去一次南法,感受一下无所事事的晒着太阳吹着海风的日子!
从我的模糊记忆里回忆并和完整版对照:(时间戳以完整版为准)1.41:13左右休斯太太来找托马斯,告诉他只有Dexter和Dalgleish用餐。
公映版到这里截止,删除了托马斯告诉休斯太太前男友王室男仆Ellis要结婚以及休斯太太安慰他的片段。
2.1:25:45左右Dexter去楼下找托马斯。
公映版删除了后续两人的交谈内容:dexter委婉地告诉托马斯,希望托拉斯和他去好莱坞,当他的助理和“好朋友”。
dexter帮托马斯整理了领子,没有亲密举动。
3.1:39:14(这里不确定)仆人们当群众演员这一段,在就座前托马斯和dexter有短暂的交谈。
两人对关于dexter此前的提案进行了英式的交流。
4.1:44:01这里整段被删除。
托马斯来找玛丽,告诉她自己决定辞职,和dexter一起离开。
玛丽为他感到开心。
然后托马斯遇见dexter,告诉他自己已经把辞职的消息告诉大小姐。
总结一下就是托马斯的整条故事线都被删除了🙄🙄🙄。
我没追这个电视剧,所以看到出电影版就急不拉吼的去观赏了。
不错,我实在是很喜欢这种典型的英伦腔调,又是最富有的年代,有点盖茨比的感觉,非常舒适。
故事也是一如既往的的大家族秘闻,有反转但不多,可是拍的好啊,人物感情细腻有趣,灰色幽默就像伦敦的雨水,多且自然。
那个年代真美好啊!
整个欧洲都是一片繁荣,所以才会有后来的战争。
毕竟社会发展规律就是如此,太富裕了就会有民愤,危机四伏就无可避免。
总之就是想给这片吹彩虹屁,类似老上海的纸醉金迷,至今都为人津津乐道。
没有看过唐顿家园的电视剧,也没有看过电影第一步,只是在这悠闲放松的春节假期,偶尔点击播放了这部收藏已久的高分电影。
尽管全程开了1.5倍速,但镜头下的故事仍然感觉是慢节奏的展开,但看完了2小时剧情之后,心中满是感慨。
导演能够在短短的一部电影中,给观众输出如此宏大的价值观,实可见其功力。
开篇迎接的是新婚,和前来祝福的庞大的家族成员,每个人脸上都是真诚的笑容和重逢的喜悦,不是司空见惯的宫斗剧里的尔虞我诈(可能是中西方文化或影视剧作品的影响吧,在中国大家族中往往演绎的都是明争暗斗,而不是睦邻友好)。
在众人的注视下,新人开启了幸福的蜜月和接下来的婚姻生活。
一通电话打破了家庭聚会的节奏,也把电影的节奏从舒缓带入了紧张。
刚刚还懒洋洋地在草地上陪孩子玩耍,转眼就开始了紧张的行李准备和剧组入驻,一进一出,一主一客,在纷繁和密集的人物介绍里逐渐交织的彼此的初始印象。
当然,这次出行背后更碰巧的是,去了解一段关于庄园老一辈女主人的陈年往事。
一座突如其他的别墅遗传,一段秘密的爱情故事,半个世纪前的邂逅到底发生了什么,令两个家族如此猝不及防。
接下来描写的是充满时代感的默片拍摄现场,和为了应对有声片的冲击,而显露出的隐藏在这座庄园里的人们的才华,以及由于这才华碰撞出的灵魂之间的相互欣赏和爱慕。
这一段,电影和现实,爱慕和冲动,现实和理想,不停的碰撞、升华,最终在一个个困境解决之后尘埃落地。
是金子总会发光,这是老教师在接触电影后爆发出编剧潜能的结果。
而有的爱是注定没有结果的,就像导演对庄园女主的爱慕,因为时间不对,所以错过便错过了,而正是这种对于错过的爱的从容接受,恰恰是老一辈女主身上发生的故事。
另一头的故事,是法国南部的海岸别墅,游艇、沙滩、音乐、美酒,一切都是如此融洽和美好。
完全不像是迎接一个原本完全陌生但却突然出现并继承本该属于自己的财产的家族的样子。
是儿子对父亲遗嘱的秉直执行,还是儿子对父亲内心感情的理解,还是儿子对可能是同脉相连的兄弟的手足之情,或是当他不再追求金钱和利益的时候对后世名望的珍惜,才让这位法国侯爵之后如此淡然地接受这一切,热情而真诚地招待远道而来的朋友。
而最人动容的,是在老太太弥留之际,当她说出了真相时,所闪现出来的人性的光辉和灵魂的纯粹。
能够安详地迎接自己生命的结束,并且有后人陪伴身旁,留下人们对于自身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的赞赏,还有对于守护家庭和培养后代所付出的努力的认可,这真是很完美的结束了。
整个电影让这个大家族的故事,在电影和现实中穿插碰撞,处处彰显着时代感和英伦风。
英式家族的相处之道,处处体现出家人之间和主仆之间相互尊重和包容,每一个人都严谨认真乐观积极的活着和爱着,好不羡慕。
看完电影心中一直萦绕着宏大两字,这部电影仅仅用2小时,就表现了新生的希望、少年无忧无虑的快乐、中年沉浸爱情的美好、中年对事业和家庭的守护和珍惜,还有老年回顾一生时的无怨无悔和临终的坦然平和。
爱情是其中最浓重的一笔,角色们对于家庭的守护和对爱情的忠贞,即便会留下终身遗憾,仍然要忠于自己对婚姻和家庭的承诺。
不管眼前面对的诱惑,是突发的荷尔蒙,还是对一个灵魂的由衷欣赏。
如果每一个家庭都能像唐顿庄园里的家族一样,抛弃对金钱和地位的差异看法,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由衷期待和祝福每一个美好的瞬间,共同面对和迈过每一个艰难的坎坷,或许我们都能在走完一生后,真正收获内心的平和和后人的赞赏和怀念。
当然,珍惜这一路的美丽风景才是最重要的,珍惜身边人,善待身边事,和爱的人去探索未知的世界,留下来过的足迹。
而对于我和我的爱人,我们即将迎接新的生命,我们会向后代去传递人间的真善美,让我们能改变的世界做一点正面的贡献。
想必这已经唐顿的最后一部了?
毕竟该交待的都交待了,该告别的也告别了。
这部里面有多条线并行,老夫人年轻时的绯色轶事,给片子带了粉色滤镜,老夫人年轻时候好美啊。
她走的时候跟在世时一样,带着她独有的幽默感,让人伤感又释然。
夫人以为自己得了绝症,幸好是虚惊一场,让人感受到伯爵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真情。
迎接拍摄电影,大小姐再次魅力四射,庄园有大小姐当家真是个太明智的选择,求变才能维新。
看唐顿10年了。
走出影院时,我和朋友都有一种难以言说的伤感。
岁月的痕迹在演员们的脸上恣意蔓延,是肉眼可见的老了,我们也从初入大学校园的文艺青年变成了快三十的为生活奔波的社畜,青春的又一部分逝去了。
那可是冠绝一方的Lady Mary啊,丧偶之后也有一群贵公子排着队追呢,竟然也说出了"我是生了孩子的老女人了"这样的话,虽然是自谦,但Mary确实不年轻了。
Mary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人物,美丽、优雅、坚强、从容,别人都是向世人藏起自己的刻薄,只有她向世人藏起了自己的善良。
第二季,还是第三季里面?
大表哥说过,即使只有她一个人,她也可以优雅从容地撑起这个大家族,一语成谶。
巴罗的戏份被剪得没头没尾的,挺遗憾的,私以为Mary掌舵、巴罗管家是个很不错的组合,因为他们两都是骨子里有点邪恶的人,剧版情节的曲折,许多都是巴罗贡献出来的,这一部里面太良善了,都有点不习惯了。
这部电影像是在给大家书写一个结局,以婚礼开始,以葬礼和新生命的诞生而结束,预示着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全剧最精彩的台词还是老太太说的:stop noise,I cannot hear myself die。
看到这里忍不住落泪了。
唐顿落幕啦,再次出现也一定是另一批人的故事了。
“人来来去去,唐顿屹立不倒”。
我最喜欢的情节,依然是那年的圣诞特辑,大雪纷飞的圣诞夜里,Matthew单膝跪地,牵着一袭红装、肤白胜雪的Mary,说“Lady Mary Crawly,will you do me the honour of becoming my wife?”.Mary回忆起他,仍然说他完美地像个王子。
就让这美好的一幕幕留在记忆之中吧。
Farewell, Downton.
呜呜呜就真的蛮开心能在影院看到唐顿庄园的 看他们续写着庄园的以及自己的故事 也很佩服编剧总能想到创意去延续这一切影片三处蛮触动我的:一个是仆人演戏坐上用餐区时 六季以来楼上楼下的生活一直像是割裂的世界 所以看到仆人换上华丽的服装 看到现代的电影拍摄走进庄园时 都觉得新的符号已经慢慢在改变着这个严肃沉重的城堡 贵族礼仪确有许多值得尊敬的地方 但偶尔的打破常规也让人feel good还有一个是莫斯利先生 印象中他总是有些滑稽 做事很呆萌 但在这一季完美的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也让我看到一个人沉迷于擅长领域时的投入与魅力 也许每个人身上都会那一个天赋等待自己去摸索最后一个当然是granny 看到她去世时真是泪流满面 甚至想如果不看这一部就不用接受她的离去了 她独有的幽默支撑了一直以来的笑点 也总会用她的睿智指引着方向 就真的很难不爱她呜呜呜 她其实并非是一个完美的奶奶 但正是她的古灵精怪 时而的古板时而的任性 庄园多了许多自然的色彩整个庄园的故事于我而言意义蛮大的 无论是哪个角色都被塑造的很饱满 立体 他们不是剧中凑数的演员 是每一个真实生活在这个时代里的人 正如你我一样 并不一定出生时就是主角 但也会在平淡的生活里找到许多的spark 寻找到自己的归属 遇见过坎坷 迷茫过 但也幡然醒悟过 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子
开始我只觉得唐顿庄园这部英剧很好看。
看了第一部电影后,回想之前的所有剧集,节奏,画面,服道化,剧情都撑得起一部电影。
作为一部电视剧,唐顿庄园已经远远超出电视剧的标准了。
看完第二部,我的心情直接达到顶峰,用老夫人的去世作为唐顿系列的终结真的很虐我们这些剧迷。
但是结尾的婴儿也意味着零一个时代的开始。
玛丽从老夫人手中接过了传承的冕冠,而她可以,就我们剧迷来看她可以带领着唐顿走下去,把她的儿子乔治培养成一个优秀的继承人。
直到不知多少年以后会不会出现一个混账把唐顿败掉,到了那时。
人们依然会记得克劳利家族,他们曾经的辉煌,他们的善良,他们的从容与优雅,他们的音容笑貌。
不管是楼上,还是楼下,都各有各的幸福,而他们的生活交集使得他们的幸福也水乳交融,与其说跨越阶级,倒不如是没有阶级。
老一辈人往往在被阶级束缚的时候,楼上的人也会从人心的角度去真的体谅楼下的人,楼下的人也往往淳朴可爱的去对待楼上。
曾经大表哥车祸后,我弃剧了一段时间。
可是那份看剧时被感染的安静祥和,是那样的让人愉悦,我又继续看了下去。
终于还是舍不得,唐顿落幕了,致喜欢的唐顿庄园的所有角色们!
《唐顿庄园》系列电视剧于2015完结后,又拍摄了两部电影。
第一部在2019年上映,主要描绘了英国王室造访唐顿庄园前后发生的故事,音乐、服装、场景都极为考究,全员真善美,对剧版的忠实观众来说可能是情怀满满,但独立来看实在有些乏味。
相较而言,今年这部电影延续了剧版的主题,将故事架构在新旧交替之间,标题是New Era,重头戏则是与旧世代的告别,无论是立意还是戏剧性,都比上一部好很多。
电影里面有两条主线故事。
一条主线是电影公司租借了唐顿庄园拍戏,但没拍几场,就发现默片已经没有市场了。
怎么办呢?
玛丽大小姐建议导演将已经拍好的片段配上音,变成有声电影,去迎合新的市场需求。
这条主线故事发生在唐顿庄园,映射的却是外部世界的变化。
1927年,《爵士歌手》上映,开启了有声电影的时代。
浪潮涌起时,有人顺势而为,果断将无声电影变成有声;有人胆怯着是否会被淘汰,正如艳光四射却有着浓重口音的女演员;有人找到了新机遇,温吞的Mosely终于鼓起勇气求婚了;也有人愿与旧时荣光一起湮灭,唐顿庄园依然有自己的坚守和不变。
另一条主线,则是伯爵一家人受邀去法国南部度假。
一位法国贵族年轻时曾与老夫人有过一段情缘。
他在去世前立下遗嘱,将两人相遇的鸽子别墅馈赠给老夫人。
老夫人则决定将其赠予给三小姐的女儿。
这条线发生在唐顿庄园之外,讲得却是英国贵族最重视的传承。
前尘旧事被南法灿烂的阳光涂上浪漫的色彩,但血统、爵位、遗产才是人们最关切的问题。
伯爵一路惴惴不安,担心自己不是唐顿庄园的合法继承人;无产阶级出身的Branson则为女儿要不要拒绝这份充满享乐意义的遗产犹豫再三。
新旧交替,旧时代总是要有落幕的那一刻。
老夫人躺在床上,简单叮咛了后辈几句。
在听到女仆哭泣声时,她调侃道:“安静些,我都听不到死亡的声音了”,然后就静静地离开了。
一个如此英式的告别,没有比这更完美更合适的落幕。
葬礼上,玛丽大小姐将老太太的胸针别在领口,象征着将成为唐顿庄园新一代的掌舵人,开启一个新时代。
《唐顿庄园》是一部有着浓郁英伦色彩的作品,讲述了Crawley家族作为旧秩序的利益既得者和守护者,如何在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中航行,既坚守自身的价值观,又迎接时代的变化。
我不禁想起前不久英国女王登基70周年的白金禧庆典。
有一张照片,截取了女王、查尔斯、威廉、以及乔治四人站在阳台上向民众挥手示意,象征着英国王室的现在和未来。
无论你认为他们是腐朽封建时代的遗留物,或是现代社会毫无意义的吉祥物,这份稳定的传承和明确的交接,让人在无序的世界里感到那么一丝慰藉。
在这浩瀚洪流中,在这时代变迁中,我们需要一点不变,知道自己的位置和方向,才能更好地向前迈进。
英国佬还沉浸在自己的辉煌过去当中
不值得一看。狗尾续貂都算不上。
每个人都有鲜活的生命力 真好啊
真够Posh的,一堆上流社会的人为了屁大点事也能整出一部电影来;老管家当回管家高兴得不行❌强行塞入的政治正确同性元素;这是纸醉金迷的英国小时代吗?唯一的亮点就是不幸沦为工具人的麦格老奶奶了;大儿子的一条线就是在说血统很重要,出身于贵族不算,你还得流着贵族的血才是贵族,这是什么封建纳粹的思想啊
虽然没办法抠细节,但作为粉丝向电影我希望这是大结局了:猝不及防与唐家屯灵魂人物老太以及巴罗告别,感觉的确是新的时代。马修古迪的全程消失是本篇的败笔。
i hope you'll be as happy as our cruel world allows
趁热打铁,生搬硬套。不过还是很好哭。
觉得好美好啊……大家都很体面。
最喜欢的是所有仆人一起拍电影的那段。有多重时空交错的感觉。莫斯利求婚那段非常感人
我怎么觉得没有电视剧好看 每个演员都老了
所以马修古迪子去哪儿了
反正,就当电视剧看看
剪辑师出来挨打
翻译台词和腔调让人笑场,“亲爱的,我现在就想和你上床睡觉”哈哈哈哈哈
在电影院看的,还可以,婚礼开始葬礼结束。大姐做配音员。奶奶初恋送别墅,爸爸怀疑自己是私生子。国内好像剪掉了男演员和管家的男男戏份。和朋友看的他都要睡着了,喜欢的喜欢不喜欢的估计是会看睡着。
7分。已经完全忘了第一部讲啥。从婚礼开始,到葬礼结束。一次死亡,一次新生。再加上两条故事线交叉呈现,本片比第一部更有电影感,而且剧情也更有意思。一边是从天而降的别墅,六十年前的一段情,老爷的身世之谜,另一边是为了钱勉强答应电影剧组租楼拍摄,女星傲慢又粗俗,拍到一半拍不下去了,庄园里的人帮助导演完成拍摄任务。除了那个让人惋惜的离去外,整体还是欢乐祥和的。看得很快乐。只希望他们有钱了真的能修修屋顶。
唐顿可以说是旧时代里的理想国,主人们温和豁达包容大气,仆人们尽心尽力不卑不亢。对新时代和新事物,都努力学习和接受。最后拍电影仆人们衣着华丽坐在桌边,主人们开心的旁观,真是很可爱。老夫人安置了一切,稳妥得离世,富贵一生子孙满堂,人生的最后,竟然还出现了一个默默爱了自己一世的男人,老夫人好福气啊。
我是去看戏服的
抱歉,没感觉…
fairy tale-everyone changed to be good ,but reality’s not that easyg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