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喜欢,以至于无法不掺杂个人情感地打了五星。
这是一部充满了荒诞、讽刺、黑色幽默,却又十分温暖治愈的影片。
它讨论了两个问题:生活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的,人们又该以怎样的方式面对。
影片最开头,白胡子老爷爷告诉想要蓝色自行车的小女孩:“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是一定的”。
影片前二十分钟的叙事很有效率,几场戏快速地讲述了事件起因(女儿玛蒂尔达的自行车被偷)、人物关系(父女隔阂,缺乏沟通)、以及本片讨论的主题——概率学家奥拓在pitch中所表达的观点:世界上没有巧合一说,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前置事件可追溯,所以一切都是可预测的。
在这样的概率学观点的支撑下,奥拓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搜集一切相关联的证据来证明他认定的观点是正确的,而自动忽略与其观点相悖的证据,即使它们是真实而有力的。
或许是出于对让座行为的自责,奥拓认定地铁爆炸是个阴谋,而他恰好发现了一系列看似相关的“可疑”事件,于是他自然地把它们串联成了一个完美的“有预谋的爆炸案”。
他还找到黑客莱纳特和人脸识别专家胖E,说服他们证明自己的观点。
这里胖E第一次找到的人不匹配已经说明了他们的方向可能是错误的,然而这时对自己的推论深信不疑的奥拓下意识不愿相信这个结果,以至于让胖E降低识别门槛,直到找到自己“需要”的人。
一开始我以为奥拓的因果观点是他研究概率学使然,直到看到玛蒂尔达在一张张卡片上推导事故起因那一幕,我才明白,这是人的本能。
当不幸的事情发生,我们需要找到一个人、一件事去责怪,这样心里压抑着的情绪才可以得到疏解。
我们无法接受意外只是意外,巧合只是巧合,喷薄的情绪好像凝在了半空,困在了身体里,悲伤不知从何而来,愤怒不知向谁而去。
所以在听完奥拓貌似相当有道理的推理后,冷静理智如马库斯也几乎立刻相信,因为他也需要一个发泄的对象、一个情感的出口——以暴力的方式。
于是,复仇四人小队成立了。
这部影片的人物都塑造得非常好。
三个极客各自都有在世俗眼光下的“怪”,心里也有大众不愿去理解的过去和创伤,有无法与自己和解的矛盾,更有人性的柔软。
其中有几个场景特别打动我:看马库斯要揍他便下意识扒下裤子求饶的莱纳德(笑着笑着就哭了);枪玩得倍儿遛可是真要杀人时哭着说“我还是没办法”的胖E;几人把奥拓揍下车完事回来又把他接上;在谷仓一起睡觉的那个晚上…… 包括那个永远不被记住名字却从不反抗的乌克兰小gay,他们是大众眼中的怪人,是少数群体,是社会的边缘人物。
在这里我们得以看到他们怪的外表下隐藏的脆弱,而往往展现脆弱才最动人。
可是还一位从来不展现脆弱的人,马库斯。
在影片前部分我们几乎感受不到他的感情波动——即使是在看到妻子尸体的那一刻。
他有着军人的坚毅、坚硬、固执、隐忍,同时,他也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如女儿玛蒂尔达所说,他只习惯以暴力的方式表达自己。
所以当马库斯知道一切只是巧合,自己根本就杀错了人,他再也无法压抑自己,把卫生间砸个稀碎。
那一幕格外让人心疼,我们终于看到了马库斯的脆弱——虽然仍是以暴力的方式。
全片最讽刺的地方莫过于结尾的枪战,“正义骑士”的头头一脸无辜地问马库斯,“我到底哪得罪你了”。
到死他都没有找到原因。
是啊,本来就没有什么原因,巧合罢了!
其实这部电影更多的是在讲这几个人的自我疗愈和彼此的互相救赎:一切过后,父女关系缓和,学会面对失去,放下执念;每个人的心结也都被打开,与自己和解。
这部影片那种“笑着哭”的黑色幽默、“哪一刻你感受到了生活的荒诞”式的反转,以及它哲学性的议题都是很戳我的点。
还有就是它复仇外壳下的治愈内核。
它给你看生活有多荒诞可笑,又给你看生活有时也挺有人情味的,叫你收起玩世不恭的冷漠;它讽刺这个无所谓正义的社会有多混沌不安,却不站在上帝视角piss on everything,而是要你珍惜所拥有的蓝色自行车。
生活本身或许是无意义的,是我们和别人的联结赋予了它意义。
这外冷内热的性格真的爱了。
“正义骑士”是个犯罪团伙,主角团也算不上行了什么正义之事。
骑士也不是什么有超能力拯救世界的英雄形象,或许只是把乌克兰小gay当做共享单车骑的男人们。
当然,我更愿意把骑士看作丢了自行车的女孩和得到自行车的女孩,也就是每个平凡的普通人。
“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是一定的”。
有时,我们会丢失一辆心爱的蓝色自行车,有时,我们会得到一辆心爱的蓝色自行车。
我们不知道丢失的自行车去了哪里,是会引发翻天覆地的还是无关痛痒的故事,也不知道得到的自行车是带着怎样的经历才来到这里与我们相遇。
而我们也不必纠结于此。
就接受所有事情的发生,不论它是好是坏,是意外还是巧合。
01马蒂尔德
对于马蒂尔德来说,这是有生以来最糟糕的一天。
她的车在前一天晚上被偷了,妈妈只好开车送她上学。
可是,该死的汽车却怎么也发动不了。
这时,在军队服役的父亲带来电话,说自己圣诞节不能回家,还要在部队待上三个月。
看到女儿有些不开心,母亲决定带她去镇里去散散心。
乘坐捷运回家的路上,一个好心的男人把座位让给了她妈妈。
正当母女俩沉浸在愉快中时,意外发生了。
列车和一辆货运列车迎面相撞,马蒂尔德毫发无损地活下来了,母亲却不幸离开了。
父亲得知母亲的消息后,匆匆赶回。
看着母亲冰冷的尸体,父亲内心悲痛欲绝,表面上却表情麻木。
马蒂尔德因思念母亲无法入眠,她想和父亲谈谈心,父亲却告诉她:数500个数看看。
和母亲的温柔、善解人意不一样,在马蒂尔德眼里,父亲严肃古板、不善交流,对任何事情都很冷漠,一言不合就使用暴力。
她常常想:要不是自己的自行车被偷了,该死的汽车又发动不了,正巧得知父亲无法按时回家,她的母亲就不会带她去散心,她们也不会坐上那趟列车,那么母亲就不会死了。
这一切,都是那辆被偷的自行车引起的。
02马库斯
马库斯是一名身经百战的军人,最擅长用暴力解决问题。
可是,有些问题无法用暴力解决,比如亲子关系。
妻子没有意外死亡之前,一切都还好,他和女儿的关系有妻子在中间调停,父女关系也算融洽。
如今,除了承受丧妻之痛外,他必须独自面对女儿,竭尽全力处理好父女关系。
他不明白,自己明明很努力了,女儿还是越来越讨厌他。
你说睡不着,我告诉你试着数数字。
你问母亲的死是不是因为上帝,我告诉你必须搞清楚现实和幻觉的区别。
你的体重有些超标,我告诉你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多做运动。
你10点半还不回家,我一时冲动打了你男朋友,但我可以正式向他道歉。
......
每天晚上,马库斯都会坐在桌子前,不停地抽着烟喝着啤酒,脑子里不停地想着妻子的死亡这件事。
他觉得应该要有人对妻子的死负责。
是上帝吗?
可是他不信上帝。
是自己吗?
可他什么也没做。
也许就是因为他什么也没做。
理智告诉他,妻子的死是意外,一个巧合,没有人应该对此负责。
直到有一天晚上,有两个人敲开他的家门,告诉他:你妻子很可能不是意外,那起事故是人为引起的。
此后,马库斯体内无处释放的怒火被点燃,一起复仇行动由此展开。
03奥托
从某种意义上说,奥托是这个世上最幸运,也是最不幸的人。
要说幸运,两次意外,死里逃生。
第一次,他酒驾,发生车祸,妻子女儿双双毙命。
奥托却活了下来。
第二次,乘坐列车回家。
列车与火车相撞,因为把位置让给一位女士,自己毫发无伤,逃过一劫。
要说不幸,第一次车祸,虽然活下来了,却废了一只手臂,还失去了自己最爱的家人。
之后的每一天,无时不刻不活在害死家人的愧疚中,他宁愿死的是自己。
今天,他失业了。
回家的路上,他起身给一对母女让座。
那个坐在他位置上的母亲却死了。
这让他潜意识里觉得,自己害死了那个母亲,本来该死的人是他。
所以,当他从新闻里得知,事故死亡的人当中,有一个人是原黑帮成员,而这个人正准备做污点证人,举报黑帮的老大。
这个黑帮成员死后,对黑帮老大的指控也只好撤销。
奥托觉得这事不简单,很可能不是一起单纯的意外。
于是,他找来好友莱纳特和艾曼塔尔,开始调查这起事故。
随着调查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奥托的猜想是对的,这可能不是一起意外,而是人为策划的谋杀案。
但奥托不知道,他们所找到的证据,都是被“这不是一起事故”这个内心的想法牵引着的。
只是,他并没有意识到而已。
04莱纳特&艾曼塔尔
奥托、莱纳特、艾曼塔尔,三人是好朋友,也曾经是一个研究团队的。
相比奥托,莱纳特、艾曼塔尔更像是猪队友。
倒不是因为他们的专业技能不行,相反,他们是行业的顶尖。
莱纳特是电脑专家、有着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艾曼塔尔则是人脸识别专家。
但他们却不能与人很好地相处,是普通人眼里的怪咖。
莱纳特懂心理学,知道怎么帮助别人认识自己。
毕竟他有4000个小时的心理疗程,40年来,和25个心理专家合作过,接触过所有类型的心理诊断。
听起来很牛是不是?
但实际上,他却有严重的心理创伤。
在莱纳特小的时候,常常被自己的亲生父亲和叔叔在谷仓里虐待。
成年后,一旦有人试图对他使用严重的暴力时,他会不自觉地主动脱下裤子,趴在地上哭喊着祈求原谅。
艾曼塔尔和莱纳特是好朋友,但两人总是吵架,相互骂得很难听的那种。
但两个人总是很快和好。
艾曼塔尔是一个很胖很胖的胖子。
见生人有些害羞,与人握手时总是把头偏向一边。
他脾气很差,当受到批评和否定时,会变得暴怒起来。
嘴上总是嚷嚷着用暴力解决问题,坚持对黑帮采取以暴制暴的手段。
而当他真的把枪口对准别人的时候,却怂了,哭得像个孩子。
肥胖的身躯和暴躁的脾气,其实是他掩盖内心怯懦和自卑的伪装。
05自行车和黑帮整部电影看下来,导致黑帮被团灭的原因,还要从一辆被偷的自行车开始。
因为马蒂尔德的自行车被偷,她就无法自己骑车上学,因为无法骑车上学,母亲只好开车送她。
但是,车坏了无法启动,这时父亲到来电话告知无法回家,马蒂尔德和母亲的心情都有些不好,于是母亲带女儿去逛街散心。
她们乘坐捷运回家,恰好碰上奥托给她们让座,母亲因为坐在了奥托的位置上,而遭遇事故死亡。
奥托因为把位置让给母亲,让他感到内疚,所以他极力想做些什么让自己好受点。
于是,他告诉马库斯,他的妻子死可能不是巧合。
奥托他们还找到了可能的嫌疑人,这人正巧是黑帮老大的弟弟,一个有能力搞破坏的电气工程师。
马库斯上门询问可能的嫌疑人时,冲动之下杀死了他。
就此,整个事件变得不可挽回,要么他们被黑帮干掉,要么他们灭掉黑帮。
虽然观众都知道,最后肯定是黑帮被团灭。
在整个黑帮被灭的事件中,起关键作用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奥托,一个是马库斯。
当奥托发现,这个事件可能不是一起意外时,他潜意识里想证明,这可能是黑帮像灭口而进行的谋杀。
所以,他不自觉地忽略了能证明这就是巧合的证据。
一开始,艾曼塔尔找到的更符合条件的嫌疑人是一个埃及的牙医。
但奥托让艾曼塔尔把范围限定在丹麦,得到嫌疑人的身份正是黑帮老大的弟弟。
奥托不知道,这才是他内心想要的答案。
因为,他的潜意识里已经认定了这不是意外。
虽然,奥托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但还不会导致黑帮的团灭。
事件关键的节点在于,马库斯在没有百分百证据的情况下,杀死了黑帮老大的弟弟。
这让他们完全没有了退路。
问题是,为什么马库斯会在没有任何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就杀死嫌疑人呢?
难道仅仅因为,对方用枪指着马库斯的头吗?
主要还是因为马库斯的情绪需要发泄。
他不能接受妻子的死是意外,他必须找个人为此负责。
他始终无法释怀。
正巧,这时有人告诉他,他妻子的死也许和这人有关。
尽管证据不充分,但这人前科累累,又是黑帮老大的弟弟,怎么看他都脱不了关系。
艾曼塔尔的一句:“至少这已经说明一起了。
”让马库斯直接暴走,开了杀戒。
最后却发现,妻子真的死于意外后,马库斯崩溃了,因为他杀人的理由不存在了。
发泄完之后,马库斯躺在地上,一遍一遍地问:现在该怎么办?
现在该怎么办?
电影还是给出了答案的:承认每个人都有脆弱的一面,以及,放下过去、活在当下。
一开始,马库斯告诉女儿上帝不存在,拒绝参加心理疏导,压制心中的悲伤,表情麻木的参加葬礼。
所有这些,给人的感觉就是:故作坚强。
他本可以抱着女儿痛哭流涕,对他人表现出悲伤痛苦的感情,可是,他对谁都不说,只一个人喝闷酒抽闷烟。
有时候,我们也是一样,在遭受重大挫折时,害怕被人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害怕被人看不起、被人用同情的眼光看待。
于是,我们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表情、白天,强颜欢笑;夜晚,独自偷偷流泪。
最后,奥托过来抱着痛哭流涕的马库斯。
此时,音乐响起,奥托就像天使一般,拯救了马库斯痛苦脆弱的灵魂。
所以,不妨大胆的告诉别人:我很痛,我很害怕,我需要帮助...这没什么丢脸的。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说道:人生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刻。
也就是说,每个人不要沉浸在过去,也不应该害怕未来,还是要把握当下。
奥托告诉马库斯,你的妻子已经死了,消失了,得接受这个事实,最重要的是和女搞好关系。
自己是多么羡慕她还有女儿。
到最后,马库斯显然是听进去了,既承认了自己的脆弱,又放下了过去。
他抱着女儿说:对不起,我应该听你的,我觉得我需要帮助。
马库斯及时转变了观念和行为,修复了和女儿的关系,电影也以圆满结局收场。
所以,当一切还来得及的时候,承认自己的脆弱,活在当下,幸福也离你不远了。
公众号:【老蓝电影记】
典型的戏剧三角形,受害者 迫害者 拯救者 马库斯是受害者 摩托帮是迫害者(幻想出来的) 三个geek是拯救者 拯救者,并不是为了拯救马库斯,奥托不过是一遍遍的企图挽回失去的父女关系,硬是捏造了一个迫害者,又主动给受害者提供信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
马库斯作为受害者,他并不是这场悲剧的受害者,而是他自己的受害者,他的人生无非是找个理由去揍人或杀人,最终哪一天死在别人枪下完结。
他们的人生是无用的,这个他们早就知道,因为知道,所以不懈的努力去证明自己是有用的,最终的结局是失败,然后告诉自己:看,我说对了吧,我就是无用的。
他们的瞎折腾,如果不是电影是个喜剧结尾,很可能要死掉女儿和女儿的男朋友,本来只是偶然的意外死掉一个妻子,瞎折腾的结果是全家一起完蛋。
女儿男朋友说的有点道理,解决危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马库斯是军人,所以他就用暴力。
瑜伽师用冥想,运动员参加下一场比赛。
他们沿用过去场景中使用的方法去解决新问题,无非是得到一个同样的结果,但他们自己却期望会出现奇迹。
军队哪一次的行动不是引起无休止的报复仇杀和地区长期动荡?
三个geek再一次证明他们仨被解雇是正确的。
他们为什么搞那么复杂呢?
时间太漫长了,总要把时间渡过去。
阅读此文可让人在更深的层面理解《正义骑士》所讲述的故事。
——————————————————————————————“统计”意义上的世界是不需要上帝的——概率造就一切。
就连“生命”本身,在统计学来看也不过是“多来几次”的问题,人们赞叹足够复杂的结构,比如眼睛,惊异于不可思议的起点,比如第一个有“内-外”之别的膜结构,但统计学不以为然,概率低得离谱没关系,不为0就好。
统计学不赞叹,统计学不惊异,正是从这里,我们能看出被理性驱逐了的“上帝”的本质。
有先见之明的德国神学家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曾说:对于有教养的人……用类方法论证宗教的正当性,只会增加他们对宗教的蔑视……宗教只能作为一种重新发现的经历。
“重新发现”说得很到位了,看起来无甚高明的东西,再看之下却生出了“不得了”的感觉,这就是神降临的时刻,或者说,这就是统计学失效的时刻。
因为无论统计学对于“奇迹”有多么不屑、多么清心寡欲,但它其实有个死穴——或曰破绽,就是统计者本人。
统计学的数学形式总是1/n。
对于一件不可思议之事来说,n总是很大,但1总归是1,而且n越大,1就越渺茫,但问题是,如果那个“1”竟然碰巧落在了统计者本人身上,那会怎样?
这正是这部电影的基本叙述逻辑:敏锐多思的统计学家在与人对调位置之后,立即遭遇了对方的横死以及自己的幸存,被削去的车厢在统计学家面前敞开了新的视野,封闭的列车突然被打开了豁口,统计学家开始寻求唯一的确定的因果,这种努力,实际上是要把分母上的n变成1,直到他们最终获得“1/1”的形式。
由此人从芸芸众生的纷纷扰扰中获得关于自身的体认。
因此电影到后面越看越黑色幽默,“黑帮”遭遇的狙击本身的合理性变得不重要,因为我们越来越发现,这是一趟人从巨大的分母中寻回属于自己的生存理由以及生存样式的努力,这种努力的结果不能再是一个小于1的概率,它必须是十足的“1”。
统计学失效的原因,正在于人其实从根本上没有办法把自己的独一份的喜乐哀愁、忧恐惧怕当做一个“概率”,人所具有“第一人称本体性”——我——从根本上要求废止统计学对于个人遭遇的那种冷漠。
因此统计学的适用范围应该是作为一个群体的人类而不是作为一个个体的个人。
更进一步,我们需要一种真正的哲学信念或眼光来调和许多类似的谬误,这里想指出的是“希望”与“永恒”,这两个概念所指称的“最好的东西”,它们实际上具有一种统计学式的个性——其适用对象应该是人类。
我们要谨记:永生的是整个类,而个人必死;这个获得永生的类大有希望,但作为必死的个人,要少做白日梦。
当然,电影并没能走到那么远,它的结局是个十足的白日梦。
想看《狩猎》结果看到一半才发现看错了 免费电影网站也太不靠谱了 不然我怎么也不会关注到这部影片更不可能看完男主是同一个人 影片里的那个女儿和《狩猎》里的女孩长得也太像了 我还以为一开始是小女孩长大后的状态严格来说 《正义骑士》算不上是一部非常卓越的影片 但它却能带给我一种丰富的体验感 这其中当然包括情节的张力 演员的表演 悲喜剧情的结合等等 而更重要的则是影片结束后的参悟感 电影之中少有通常影片里通过大段台词来传达道理的情节 更多的则是把深意埋藏在故事情节之中 没有被强制主观灌输的感觉 而是影片结束后舒服的会心一笑 个人感觉电影前半部分像悬疑片 后半部分像贺岁片 剧情太杂糅 感情线又有些牵强 好在有概率论这个线索贯穿始终 影片提出命运与概率这两个深刻的命题 命运是难以捉摸无法确定的 概率则是为了把握命运而生却永远无法揭示命运的真貌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承认命运 还是相信计算呢最后的反派说完“真倒霉 我们到底哪里惹到你了”便含冤领了便当 大雪飞扬 昏黄的路灯仿佛在复述着这个可笑而悲惨的故事 可笑在他们费尽周折 却找错了复仇目标 悲惨的是原来根本没有什么复仇目标 这起事故真的只是一个意外最终 影片在胖子工程师的演奏下进入尾声 其乐融融的热闹氛围也展现了这几个怪胎之间相互拯救的成果 有时候我们费尽心思千算万算 却偏离了真相的轨道 可也有的时候 尽管难以置信 但真相偏偏隐藏在巧合之下 影片的结尾 女孩得到了心仪的自行车 同时也将故事连成了一个完整的圈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就像奥托面对上司质问时所说 这是完全没有办法计算的
今天聊聊丹麦电影《正义骑士》。
片名Retfærdighedens Ryttere / Riders of Justice (2020),别名正义的骑手。
这是一部充满丹麦冷峻气质的影片,丹麦最性感的男人“拔叔”麦斯·米科尔森(Mads Mikkelsen)倾情出演。
影片围绕阴谋和意外展开激烈争辩,经过长度近两小时的探讨,让人感受到世事无常。
麦斯·米科尔森扮演一位名叫马库斯(Markus)的现役军人。
他常年在外征战,鲜有时间陪伴家人,突然得到消息被告知妻子在列车出轨事故中丧生,他赶回家吊唁。
同坐同一列火车的数学家奥托(Otto)在此次灾难中幸存,他在列车上给马库斯妻子让过座,结果对方罹难,奥拓一直为此感到愧疚。
奥托热衷于数字分析,经过他的仔细观察和缜密分析,他觉得这次列车事故并不是一起意外,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
奥托向警察兜售自己的观点,被警察直接无视,于是奥托将这个结论告知马库斯。
马库斯因为常年驻外,自觉有愧于家人,听闻妻子死于一场阴谋,立马有了复仇的动力。
马库斯的出发点很容易理解,他需要找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为妻子的意外负责,同时可以满足他亏欠家庭的内疚。
就这样马库斯和奥拓俩人一拍即合,开始带着有色眼镜寻找潜在的“犯罪凶手”,掀起一场血雨腥风。
《正义骑士》这部影片给我的总体感觉是比较可惜。
多种因素碰撞下产生巧合,这是黑色犯罪题材的最爱,如果加上北欧国家的那种冷幽默感,处理好了会是一部十分出色有趣的电影。
而实际效果则并非如此,影片就是把一堆可以深挖的元素混杂在一起,冷酷现役军人杀手、痴迷概率论极客数学家、为非作歹暴力团伙、袖手旁观吃空饷警察,任何一方面深挖一下都可以独立成章,结果啥方面都没拍出彩。
奥拓的想法很简单,万物之间都有联系,不一定是因果关系,但一定会有联系。
如果两件小概率事件接连发生,背后一定有所联系。
生活并不是冰冷的数字那么简单,很多时候就是不讲逻辑不讲道理的。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很多时候倒霉事情就是接连发生。
轮到你倒霉了,就是活该倒霉,没有缘由。
影片一开场先用一辆蓝色自行车做引子,很有搞出蝴蝶效应的感觉。
而实际上并没有拍好。
原本就是一场令人遗憾的意外,非要扯到更远更早的小事,本身就是形而上的观点。
想讲的太多,拍出来却很乱,这还要啥自行车啊?
最后说说全片最靓的仔麦斯·米科尔森。
麦斯·米科尔森在片中以邋遢硬汉形象示人。
他满脸的胡子其实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就长出来了。
长胡子倒不是难事,麦斯·米科尔森为了这个角色艰苦锻炼,苦练成果就是增肌14磅。
在麦斯·米科尔森浴室打砸发泄的戏中,他以头抢镜。
一脑袋撞进镜子,这个是麦斯·米科尔森他自己想出的点子,并且说服了导演和保险公司。
最终特技协调人员给镜子安装了一个保护罩,这样镜子破裂时,碎片不会崩出来。
麦斯·米科尔森原计划是用头撞四次,不过镜子后面是实心混凝土墙,最终他用头撞了两次,改为用拳头砸。
还是这场戏中,麦斯·米科尔森在破坏毛巾架时,毛巾架“表现”得异常坚固。
我们看麦斯·米科尔森的阵势似乎要把房子拆了,结果毛巾架纹丝不动,他只能最后踢了几脚了事……成片中保留了这个镜头,因为大家都觉得很有趣。
高开低走太意外,暴殄天物真无语。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首先这是一部喜剧片。
其次,这是一部复仇片。
再其次这是一部呼吁大家注重心理健康的宣传片。
电影中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着他们各自的性格障碍,这甚至让人怀疑是不是北欧阴霾的天气或者尼安德特的基因导致了他们如此高发的心理疾病。
从伊拉克归来的老马,他有着严重的暴力倾向,不知道如何与自己青春期的女儿交流。
面对妻子的惨死,他需要一个真像去复仇,从而缓解自己内心对于未能陪伴妻子的愧疚,在枪林弹火中去尽到一个丈夫与父亲的责任。
然而,他的女儿并不理解他的行为。
在他看来,父亲是一位饱受战争折磨的暴力分子。
揍人是他的职业,也是他改不了的恶习。
所以她只能和她的的小男友互诉衷肠。
为老马提供这个”真相”的是三位宅男:奥托,埃蒙和雷奥。
他们分别擅长逻辑概率,人脸识别和破解系统。
在一系列的巧合下,奥托见证了老马妻子的惨死。
出于对生者的愧疚,他根据自己的推理与雷奥系统破解的结果,锁定了这场惨剧的嫌疑人:正义骑士的帮派大哥——老库和他的弟弟小库。
根据推理,他们两为了谋杀叛变帮派的小弟而策划了这场列车事故,老马妻子正式这场事故的无辜受害者之一。
得知真相的老马如同上了发条的钟表,开始精确的进行他的复仇旅程。
在麻利的拧脖子与清脆的扳机声中,老马顺利的干掉了正在啪啪啪的小库以及帮派的大部分有生力量,还未来及庆功,老马和三宅男才发现,他们选错了报复对象。
这场列车惨案并非如奥托所推理的有着背后的阴谋。
原以为是重要嫌犯的小库后经查实当时并未回国。
三宅男推理出的哥俩天衣无缝的犯罪过程,就像是一个个巧合堆砌出的玻璃盒子,看似完美却一碰就碎。
老马和三宅男都陷入了深深地失望与自责。
但是,损兵折将又失弟弟的老库怎肯善罢甘休。
在影片的最后,老库带着他帮派剩下的枪手们,去老马家劫持了老马的女儿与女儿的小男友。
老马只好乖乖放下武器投降。
然而三宅男与他们复仇途中拯救的乌克兰小胡子共四个人神兵天降,在一阵飞火流星后,老马成功扫黑除恶打死了全部帮派分子。
但遗憾的是帮派大哥老库临死之前都没想明白,是什么原因才引来了素不相识的老兵老马逮着他们死揍?
是什么原因呢?
是因为帮派平时作恶多端吗?
还是因为小库的出言不逊?
抑或是三宅男的自作聪明?
都不是。
其实,很多的破事的发生你找不到原因。
就像老马的妻子,为什么一定要坐上那一班列车?
就像喝醉酒的奥托,为什么一定要带他女儿开车?
就像老库的弟弟,为什么一定要和埃及路人甲长得如此相似?
没有原因。
生活的幸运与不幸都没有原因,你可能明天因为中了一千万而手舞足蹈,也有可能因为老板辞退而手足无措。
我们不能预测未来,我们不能改变过去。
我们能做的只是与自己和解。
承认有些事我们不能改变,但有些事我们从现在起可以做的更好。
比如,老马可以放下自己的成见,来与女儿好好沟通。
把最宝贵的时间与女儿共享。
奥托可以从醉驾害死女儿的愧疚中走出来,去医治自己的右手更乐观的去面对生活。
埃门可以原谅自己的肥胖、一事无成与懦弱,而不用故作暴力,不敢吹响手里的象征着少年的圆号。
雷奥他也不必再经受因为是同性恋,而在童年谷仓中被父兄殴打的心理阴影下生活。
因为他救了乌克兰小受小胡子,也接纳了他心理看不起的自己。
比如我和你,可以承认自己的平庸、无能,与奋斗了一辈子也只能成为一个普通人的事实。
影片的落幕,落在了一辆蓝色的自行车上。
这辆蓝色的自行车是远在天边的爱沙尼亚小姑娘的圣诞礼物。
尽管这辆蓝色的自行车曾经属于老马女儿,老马的妻子也间接的因其而死。
但又能如何呢,生活就是这样。
你不能去质问生活,你为何如此。
上帝自有他的安排,不要去管已经丢失的自行车。
趁现在有了新的自行车,就开心的去骑一骑吧!
管它是红色还是蓝色呢!
就是这样一部片子,竟然看到落泪。
特别是拔叔怒砸洗手间的时候,好像又回到了之前看迷雾剧场,沉默的真相里江阳丢了钱包,一下子突然撑不下去的感觉。
至于剧情,很难说,有人看到了枪战,有人看到了搞笑,还有极客啥的,感触最深的还是治愈,父女间的亲情和释怀,费老大劲,憋一口气要报仇,发现搞错了……这谁能扛得住其他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自愈,天残臂车祸自愈,皇后乐队脱裤子是童年阴影么,跟那个厨艺达人……圆号手终于能吹圆号了……红色自行车蓝色自行车真的只是个工具车反派特别像是碟中谍里的戴眼镜坏boss
刚看完,不错的一部丹麦电影。
里面的男主之一是我非常喜欢的丹麦影星:麦斯.米克尔森 故事讲述了一个老兵的妻子意外被害,他义无反顾的决定为妻子报仇雪恨。
剧情很精彩,不乏紧张刺激的枪战场面和时不时诙谐幽默的对话。
但故事的结尾却又出人意料…看完之后不禁感想:这世间万物的运行是冥冥之中早有定数呢?
还是一切都是随机和巧合?
疫情两年,WB、FOX、SONY似乎快咽气了,耐飞不断的用劣质产品刷新底线,遇到一杯美酒,实在太难得了!
故事不复杂,外壳是几个吊丝追凶的故事,内核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命运多舛、亲情、友情、忘却、希望,黑色幽默和犯罪枪战的外衣下面是满满的温情,品尝起来有无数味道,滋味浓郁悠长。
此类片子,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或者变成商业枪战犯罪片,或者沉闷拖沓的让人入睡,本片把火爆商业元素和人文情怀两种味道实现近乎完美的融合,这是导演调酒的水平。
与之类似的是《平原上的夏洛克》,导演也有同样的野心和表现欲望,但是功力确实有点差距。
再说演员的表演,开场有字幕是爱沙尼亚啥的(记不太清楚了),到麦叔一身海豹突击队打扮、一脸大胡子的糙汉子出场,我觉得似曾相识,但不敢确认。
一直到结束,麦叔的兵哥气质、粗鲁形象、喝闷酒、打人杀人,完全是另一个人。
影片结束,我看信息,才知道是那个《狩猎》《汉尼拔》的阴柔、优雅、带着邪魅特质的麦叔。
对麦叔的演技,我只能叹为观止。
其它几位吊丝也都塑造的个性鲜明,非常生动立体,可圈可点。
尤其要赞一下导演对麦叔女儿的选角,一个长相普通、微胖、叛逆期的邻家女孩,是如此的真实可信接地气,轻易就进入了观众心中。
若换成国产多数导演的思维,这个女孩一定是个漂亮的一塌糊涂的野蛮小公主,表达叛逆,也一定是硬怼家长、奇装异服、离家出走的套路,找个满满科技感的蛇精脸的成熟当红女星装嫩,更是大概率事件。
说到底,品尝这杯美酒,我们感受到了导演呼唤良善的内心和诚意满满。
我们到底得罪你什么了??、
元素太多
看造型就该知道是AT
麦叔的人物性格站不住脚
多年后公主再次去打猎,终于杀死了一只老而强壮的熊,打开肚子之后没找到戒指,这只熊也许没吃公主的戒指,但熊有原罪,肯定杀死吃过别的人,所以干掉熊就是正义,突然有枪声响起,只见打猎的公主变成了一只熊。
谢宝庆啊谢宝庆,我说你没事惹李云龙那混蛋干嘛
拖…………沓……
真是一群大聪明啊。
276
为什么坏的事会发生?因为完全无法解释的意外。又悲惨又搞笑,真是像极了人生的样子。
如果你看前三分之二,会以为这就是拔叔版本的好莱坞式复仇片,但当三个技术宅发现一切的推算都是错误的,而错把意外当谋杀导致的一切冲突,就有着丹麦北欧式的幽默了……一部既在套路里,却又反套路的复仇动作片片,缺点吗,就是动作戏少,且单薄,而文戏,喧宾夺主,拖沓……
我对这种一本正经搞笑的片子确实没有抵抗力,犹豫再三向自己的恶趣味妥协,这个怪鸡导演真的不一般
多多少少有点科幻了.
这片评分是怎么弄这么高的~
故事挺好的,直到一帮人折腾半天发现搞错了对象,黑色幽默WTF实锤了!拔叔双拳紧握,全身颤抖真是满满代入感,玩我呢?!从开始的按汽车品牌分阶级就不靠谱,到使用人脸识别找嫌疑人更是不靠谱max了,妥妥地反套路+讽刺现实!译名是“正义骑士”,恰恰是被灭掉的黑帮,一切线索跟着捋看似有理有据,实则荒诞离奇,就像这生活,哪那么多理所应当,干就完了!一切的发生,可能只是因为犯了一个小错误~总感觉,女儿男友这个角色是多余的。
故事线太拖沓 战斗戏太少 大部分都是剧情 没发挥出男主大兵的能力
夹生黑
好莱坞不翻拍这部,翻拍下一轮?人物展现方面还挺欧式的,2.5吧。
不好看,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感觉哪方面都没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