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我就是去电影院听个《last dance》和《想见你想见你》吗?
黄雨萱为啥长发了,而且电影版的陈韵如和黄雨萱有区别吗?
就是一个台词少,一个台词多吗?
看了四十分钟真的看不下去,我连纸都准备好了,等着感动掉眼泪呢?
真的和电视版没法比。
莫俊杰也没有电视的感觉。
李子维确实还是李子维。
但是也就那样吧。
要不然还是别续拍了吧,电影是电影,电视剧是电视剧的感觉。
电视剧太经典了,说不好听的,鬼怪拍电影版可能都没有电视版经典。
唯一感觉类似的就是港台腔一样的,人一样的。
陈韵如在台北的头套太假了吧?
五十分看见王诠胜。
有点像又完全不像,还是去看电视剧吧。
👋🏻👋🏻👋🏻老子就是不喜欢,别在下面逼逼赖赖。
我删评 老子不喜欢能咋滴
文 | 乐一狸2020年初,所有人开始居家办公时,台剧《想见你》犹如济世之光,用真挚的少年情谊和超越了线性的叙事,推倒每个人面前的第四堵墙。
在这告别居家、蒸发绿码、重返烟火人间的2022年圣诞前夜,电影版《想见你》再次天降,推着每个人,告别长达三年的静止,也刺醒一个长达三年的梦境——嘿,是时候扭头审视真实的血肉人生了!
故事里的面孔和音调,隔着三年的时光,像小憩即醒的睡眼,微张便射出直抵人心的明亮,黄雨萱、李子维、莫俊杰带着略显疲惫的松弛感,浮现在内地的大荧幕。
久梦一场,黄雨萱在上海醒来。
梦里回响的伍佰的《last dance》,将李子维重新带到2010年的黄雨萱面前。
气氛微妙而动荡,似曾相识的两人,在奶茶店初遇初遇,热恋烟火一触即发。
情正浓时,黄雨萱2017年被外派到上海。
异地相思苦。
上海公司的上司杨皓(金世佳饰),常跟黄雨萱聊起自己跟台湾太太在2001年的初遇。
黄雨萱牵挂异地恋人,无时无刻跟李子维手机通话。
某天夜里,她翻看聊天记录,猛然发现此前每天陪她隔空说话的李子维并不存在——早在2014年7月10号,李子维在台北的工地为保护黄雨萱而坠楼身亡——原来她一直在跟回忆对话。
一天,黄雨萱收到神秘的随身听和伍佰卡带,《last dance》音乐起范儿,时空漏电,猛烈震荡。
回忆开始逆转,黄雨萱再次进入陈韵如的身体,在2014年7月8号的台北,她终于见到苦思三年的李子维。
而他的身边,还有莫俊杰和另一个黄雨萱——2014年时空里的黄雨萱。
为防止悲剧再次发生,黄雨萱拉着莫俊杰紧盯李子维,防止他在两天后意外死亡。
来到事发当晚,李子维离奇失踪,黄雨萱和莫俊杰在出事工地顶楼,遇见满脸焦灼的两个李子维——新出现的李子维是被借用了身体多年的玫瑰少年王诠胜。
柯佳嬿×2 + 许光汉×2 的世纪同框,让剧粉沸腾!
躲在暗处的黄雨萱,突然拉着陈韵如身体里的黄雨萱一起坠楼,她只留下一句,只有自己死了才能结束悲剧。
从2017年的上海惊醒的黄雨萱,询问莫俊杰,才得知2014年出事当晚,坠楼身亡的竟是黄雨萱和陈韵如(而非电影开头的李子维)——原来在李子维的时空里,死去的换成黄雨萱,失去爱人的李子维痛苦万分,通过录音带找到了王诠胜,想要改写过去。
在王诠胜的记忆中,李子维借用王诠胜的身体,回到2014年7月10号,前往工地成功解救黄雨萱,李子维用自己的死亡换回了黄雨萱的命。
如果是单线穿越,黄雨萱、陈韵如、李子维、王诠胜不可能同框,所以藏身在工地并将黄雨萱推下楼的,显然是进入2014年的黄雨萱身体的陈韵如。
在电影版中,四位男女主角上演了两两灵魂互换!!
黄雨萱、王诠胜和莫俊杰,开始寻找在2017年莫俊杰的世界中消失许久的陈韵如。
此时,剧粉一定猜到了,陈韵如就是2017年的杨皓的妻子,因意外摔下楼梯陷入了深度昏迷。
杨皓从陈韵如的日记中得知,她中学时代进入黄雨萱的平行世界的往事,于是他给昏迷中的陈韵如听《last dance》,让陈韵如魂穿回2014年,遇见准备解救李子维的黄雨萱。
这时谜题解开,陈韵如和黄雨萱互换了身体,在2014年7月8号,遇见同样互换身体的李子维和王诠胜。
陈韵如想回到过去,是为了用杀死自己救回其他所有人。
在三个人的平行时空,李子维没能救回黄雨萱,王诠胜也没救成陈韵如,两次营救失败,两个时空彼此缠绕成难解的莫比乌斯环,即使双向奔赴,仍无法两全。
区别于剧版多重时空、多线叙事、悬念卡点和彻底反转的雕琢巧思,电影版《想见你》在107分钟的有限容量内,只用一个莫比乌斯环套索出悬念、反转、穿越背后的唯一主题,那就是珍惜所爱。
故事里的所有人,在大都市速食速朽的节奏中,保存下从少年时代开始秉持的专注和情深。
对爱的人,想要紧紧握紧,对失去的人,舍不得说再见,极力推翻冰锥刺骨的现实,四个男女才会发生无数次穿越,躲进梦里,潜游进另一个人的记忆,去超越时空和生死。
李子维和黄雨萱双双坠楼后,王诠胜和陈韵如也并没有放弃眼前的彼此,这对此前毫无交集的人,开始互救——王诠胜挽留住顶楼边缘寻死的陈韵如,陈韵如在王诠胜的爱人病逝后,从海边救下预备殉情的王诠胜。
剧中丢失的关于王诠胜的情感拼图,在电影版中补全了后话,即便仍是悲剧收场,他却收到了来自遥远时空的陈韵如对玫瑰少年的力挺和祝福。
最终,《last dance》的卡带被砸毁,歌声远远响起,李子维回到黄雨萱身边,求婚成功。
陈韵如回到大学时代,没有接受杨皓的搭讪,而坚持等到了与莫俊杰的重逢。
王诠胜也继续勇敢期待一个更包容彩虹的未来世界。
一部穿越电影,最终重返当下。
一部悬疑电影,最终解释了所有悬念。
一部奇幻电影,最终打破异能照进现实。
故事的答案,是爱。
去爱,在心灰的时代,它是破解一切停滞的原力。
去失去,在丰饶的丛林,它是刺醒麻痹怠惰的清醒剂。
只要我们像电影中的人们那样,始终带着光去逐爱,去体认生命的得失,便不负从前此去经历的所有相遇。
对剧粉来说,没有什么比凤南小分队原班原样集齐更惊心动魄了,在这瞬息变幻的世界,他们永如初见。
咳……(P.S.标题都说是详细解析了,那势必剧透,读完文章求别杠)(P.S.P.S.文章仅为个人观点,或有偏颇片面解读,但不朽的作品都经由不同人的迥异解读,才一步步成为经典)
鉴于影版《想见你》的粉丝属性,必须先标明身份,我不是剧粉,但为了看片,我追完了整部剧,所以是了解剧集但不带剧粉滤镜的纯观众。
为避免剧透,对影片中令人目眩神迷蝴蝶穿花般在时间线上不停歇地旋转跳跃,就不做分析了,本文只集中探讨剧版和影版故事中启动一切时空穿越的原始契机——拯救陈韵如。
陈韵如是谁?
陈韵如是凤南中学的一名女生,她平凡而普通,内向而孤僻,茕茕独行,总戴着耳机听着伍佰的歌。
在校园传闻里她有很多版本,一会儿是弱女,一会儿是妖妇。
她是两起凶案的受害者,第一次她被打破头,第二次她失去了生命,她的人生戛然而止在十七岁,留下一个浓重的问号。
跟《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的小四一样,陈韵如是台湾青春残酷校园题材影视作品中最经典也最拿手的那种多面而迷离的悲剧女主角,她像一个谜,引诱着你层层深入,最后打开令人悲伤的真相。
所以,虽然剧版《想见你》中掌握强势主动地位并且拥有完整浪漫爱情线的是2019年的都市女白领黄雨萱,陈韵如一度沦为她时空穿越后的魂器,但随着剧集徐徐舒展开一瓣瓣遮蔽的折页,我们会发现其实真正的主角是那个生活在1998年的女中学生陈韵如。
剧版《想见你》的成功正是对于陈韵如这个角色的不断挖掘与丰富,它的所有时空穿越动作化繁为简都可以用陈韵如这个人物的塑造线来划分阶段:第一阶段,陈韵如是工具人,主要叙事动力是黄雨萱回到过去寻找早逝的爱人;随着剧情揭晓陈韵如会在1999年的小年夜被人杀死,叙事动力发生切换,陈韵如从无人关注的工具人变成了众人保护的受害人,叙事母题、故事类型都从跨时空追爱变成了提前狙击凶手拯救陈韵如,到此处已经是一个反转。
而剧集的创作者还不满于此,又在第三阶段赋予了陈韵如更复杂的层次,再次穿越后黄雨萱的灵魂被囚禁在陈韵如的体内。
而尝到了做黄雨萱的甜头之后的陈韵如想取而代之,永远以黄雨萱的状态活着,陈韵如从孱弱的受害者陡然变成了腹黑的阴谋者,故事的类型从悬疑切换到双重人格之争的心理惊悚。
然后故事进入第四阶段也就是终曲,被识破后的陈韵如想回到从前的自己,却在黄雨萱的对比下更显失败,决定在1999年的小年夜将自己献祭给那个一直想杀死她的校园变态杀手,结束自己被嫌弃的一生。
到这里,黄雨萱才终于知道,原来杀死陈韵如的凶手就是她,是她对爱人的执念,杀死了陈韵如。
拯救陈韵如成为剧集最终的指向,而此时拯救陈韵如不再是一次英雄义举,而变成一次道德自赎。
“为什么我都这么努力了,所有人还都让我再努力一点,你们知不知道这很残忍,我好累,我想结束这一切。
”陈韵如站在栏杆上的这句台词,让我潸然泪下,也让剧版《想见你》具有了残酷沉重而刺痛人心的质感。
当所有人甚至包括屏幕前的观众都想去伸出手拯救陈韵如的时候,她清醒地决绝地选择了自己的命运,将生命定格在那一个冷雨夜。
我们从剧本书上学会了人物的弧光这个词,也就是人物在故事中从始至终的变化,或者说观众对人物从始至终认识的逐渐深入,从人物弧光来说,从魂器到受害者到反派到悲剧女主角,陈韵如拥有如四眼拱桥般华美的人物弧光。
而以这样一个人物为故事的锚,你才会觉得所有人的屡次三番的折腾,哪怕是黄雨萱付出再也不能与爱人跨越时空重逢的代价,为了拯救陈韵如,都是值得的。
影版中华丽炫技般你穿我也穿的时空线上翻花,归根结底,还是得以结实的人物动机作为根基,说来还是为了拯救陈韵如,已经变成30多岁的少妇的陈韵如居然还是一心闹自杀,说实在的,我有点沮丧。
更糟糕的是,我揣测剧作者可能都很年轻,还不太了解主妇的生活,少妇陈韵如好像并没有长大,还怀揣一颗敏感易碎的少女心,当有机会重来一切,不是应该搏一把更好的人生吗,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认为自己的死会让一切变得更好呢。
杀死一个少妇的和杀死一个少女的,不太可能是同一件事,前者参看史蒂芬·戴德利导演的《时时刻刻》中朱利安·摩尔扮演的劳拉·布朗,一个在平静中绝望崩溃的主妇;而后者参看索菲亚·科波拉导演的《处女之死》中的四个青春女孩,在少妇的阶段还聊发少女狂,对于观众来说,是件很尴尬的事情。
由于陈韵如这个锚式人物的失重,“拯救陈韵如”跟剧版同样的主题就变得失去了穿透人心的力量,也让一直暗恋陈韵如的莫俊杰还有金世佳扮演的陈韵如的老公这些附着在陈韵如这个角色上的其他配角完全失去了凭依。
另外剧版中田雨萱、陈韵如两生花般的厚实的历史纵深结构也被打薄,一群人就在2014、2017年间来回腾跃,做着无尽螺旋的游戏,影版的质感一下子轻飘起来,如果说剧版像块千层蛋糕,影版就像块印度抛饼。
看完影版《想见你》,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时空穿越需要一个比较大的时间跨度,因为时间本身就是丈量人生最重要的维度,时间甚至能让一个本来普通的故事发酵,生出别样的韵味。
现在的爱情戏真的越来越难拍了,越来越少人自信地拍一部纯纯的爱情片,谈恋爱都得混搭进各种类型之中,穿越、悬疑、人格分裂玩得花团锦簇目不暇接,编剧的技术活也从故事板、人物小传变成了时间线和思维导图,是我们习惯了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还是我们真的对爱情不那么感兴趣了。
但我固执而守旧地认为,艺术作品真正的技术活只有一个,就是关照人生,照见我们自己,花活儿今日鲜明日旧,唯有创造令人难忘的人物才是不褪色的魅力。
还是原班人马简直梦回三年前,这一次的平安夜,一定要带上自己喜欢的那个人去看想见你呀,我心心念念的李子维终于又来了,这一次他能够和黄雨萱拥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吧。
希望他们的这一场穿越于时空当中的爱情能够一直就此甜甜蜜蜜下去,一想到李子维那爽朗的笑容,就让人内心止不住的发甜。
青春也就短短这么几年,千万不要让自己留下更多的遗憾,从小到大喜欢黄雨萱的一直都是那个大哥哥,一直都是李子维,当初那个小小的约定,从来没有被忘记,他一直支撑着我找到你。
李子维和黄雨萱青春当中的双向奔赴,是不悔的青春,是勇敢追求的动力,相信不管是谁只要在青春当中勇敢为爱奔赴,就已是足够的勇敢,与其去弥补青春里的遗憾,不如一直前行在路上,哪怕是爱而不得,这也是另一种青春的诠释。
就这短短的几秒影像就能够让人感受到这甜度爆表的恋爱,是否和我一样,在屏幕外忍不住的发出姨母笑,给这一对恋人送上最真挚的祝福,也希望你我都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那个能够不负千难万险,也要再次找到你的李子维,是在想要见你的时候,哪怕穿越人海也要出现在你的面前。
青春当中哪有不留遗憾的,可是我们能够见证到李子维和黄雨萱的甜蜜圆满,也算是对这三年来的一个最终告别吧!
完完全全彻头彻尾没看过大热剧《想见你》,所以电影版对我来说是毫无情怀的,但是,但是,在寒风凛冽的北京冬日,有真真切切被这部电影《想见你》打动到。
坐在温暖如春影厅里,循环听着伍佰Last Dance,见证着温润清新台南男女的爱情离合,仿佛短暂逃离了寒冷的北方。
看着许光汉和柯佳嬿相知相守的温存日常,不自禁嘴角微扬,而我手边恰好也有一杯珍珠奶茶。
歌曲《想见你》高潮部分响起,柯佳嬿紧紧抱住许光汉失而复得泪流满面的那刻,有泪目。
多对男女多个时空相知交错,但最后的结局,就像片尾那行字幕——去爱去失去要不负相遇。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有情人终成眷属。
有通过这部电影,get到许光汉的魅力,那种温柔可亲、含笑脉脉是最吸引人的台男典型,没感觉到其他五官出彩,但润泽的微笑唇和颀长身材是真绝。
柯佳嬿是「桂纶镁 石原里美 周冬雨 林依晨 徐濠萦」的综合美,清秀耐看,驼峰鼻慕了。
特别地,这部电影大概是伍佰乐迷的超级福音,《Last Dance》仿佛循环,让人不由有些感时伤怀——你给的爱无助的等待是否我一个人走想听见你的挽留春风秋雨飘飘落落只为寂寞你给的爱 甜美的伤害想问问你的心中不愿面对的不懂明天之后不知道面前的你是否依然 爱我
陈韵如,大学以后和李子维与莫俊杰渐渐疏离,不再联系,好好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在14年的某一天,突然被黄雨萱穿越控制身体『🆘一天醒来突然被👻上身了怎么办』 ⬇️然后全程海底观影模式,被控制着身体,跑去见李子维为了救他,(电影中的主剧情),结果兜兜转转,最后还是14年的李子维和黄雨萱双双坠楼(但只死了个李子维,黄雨萱失忆了),然后穿越结束,拿回身体控制权的她和王诠胜两个人在楼上尴尬的相望『🆘怎么突然让我拥有别人的记忆看了场生离死别』【结局A】 ⬇️事发以后她3分懵圈2分害怕5分无措,选择了逃避和消失,用写日记和写诗的方式记下了这件事情,继续生活,在上海遇见了杨皓,和他相识相恋结婚怀孕,最后在某一天发生意外从楼梯上滚下来陷入昏迷,成为了植物人『🆘为什么受伤的又是我』 ⬇️她老公杨皓翻看她日记,发现了磁带和穿越的事,就给昏迷的陈韵如听,结果她穿越到了14年的黄雨萱身上控制了她的身体,才知道“卧槽!
原来当时那女的控制我的时候,坐在对面的就是我自己啊,卧槽!
那我当时咋不说呢,那我现在还说吗”,然后她继续选择没有说出真相,要么是因为陈韵如意识到了,或许自己才是穿越的关键,自己消失才能打破闭环;要么就是正好想杀死14年的自己,这样以后就不会遇到杨皓也不会有流产变成植物人的痛苦人生『🆘反正我现实也是植物人了,我肯定不亏』 ⬇️于是在工地高楼上,控制14年黄雨萱身体的陈韵如,捡起玻璃碎片就准备捅控制陈韵如身体的17年黄雨萱,因为身体死了,这个人在这个时间线里也就死了,结果捅过去被控制王诠胜身体的17年李子维挡🔪了(王诠胜:我吃柠檬我招谁惹谁了),然后她马上当机立断,说时迟那时快,一玻璃碎片呼14年李子维脸上,然后就要把黄雨萱推下楼,结果拉拉扯扯中,自己也跟着一起掉下去了,黄雨萱和陈韵如双双坠楼『🆘你死在我身上,我死在你身上』【结局B】 ⬇坠楼的同时,遥远的另一边,躺在病床上昏迷的植物人陈韵如也突然心跳归0安详去世,而她老公杨皓『🆘不是能穿越吗,我怎么害我老婆变植物人还放首歌能把我老婆害死的??
我什么克妇体质』 ⬇至此,一整个循环闭环,周而复始,说不清从哪里先开始,就像电视剧一样的时间悖论~〰️〰️〰️〰️〰️〰️〰️〰️〰️〰️〰️〰️〰️〰️〰️〰️我们完整的看一遍:14年工地坠楼,这里也是一个“节点”➡️产生两条时间线,结局A黄雨萱活下来,结局B李子维活下来➡️结局A里的黄雨萱和变成植物人的陈韵如➕结局B里的李子维穿越以后都会又回到“节点”碰头➡️4个人(再加一个一脸懵逼的14年李子维)总能阴差阳错的跑到工地大楼集合打团➡️团战过程永远是17年黄雨萱一转角碰到两个老公,然后听见老公们喊“陈韵如你冷静!
”,一转身就看到以为的年轻版自己拿着玻璃冲过来,然后17年李子维控制着王诠胜永远挡一刀➡️只是接下来的拉扯部分不一样,又会重新产生结局A或B,对于男女主来说,如果还是维持自己经历过的原结局,那就是失败了,穿越结束返回17年;如果换成了另一种结局,那就是自己死对方活啦。
『所以这个“节点”是两条时间线里独自苟活的男女主唯一一次碰头的地方和机会,他们一次又一次的穿越回去,想要改变结局但最后只有结局A或B』➡️而陈韵如是穿越的关键,也是唯一会先后经历结局A和结局B的人,直到有一次经历结局A的陈韵如在救下王诠胜之后,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没有再一直消失不见和逃避,而是选择了主动找到王诠胜,和他一起想办法(可不能再让你挨刀了啊),最后两个人找到了磁带是穿越的关键,一起把它烧掉了,结束循环🥳大家其乐融融。
P.S.举个例子【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电影里,有一幕,在又一次经历结局A以后,楼上剩17李子维和17黄雨萱,黄雨萱哭着问“是不是不管我们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李子维哭着回答“至少我还有机会对你亲口说再见”,然后下一秒穿越结束,两个人神情一变,一脸恍惚,这时候就是变回身体原本的14陈韵如和王诠胜啦。
所以这一次穿越对于结局A里的黄雨萱来说就是再经历了一次结局A,什么也没有改变,穿越结束回到17年醒来;对于结局B里的李子维来说就是把结局扭转成了对方活下来的,自己嗝屁,而这样的穿越一遍又一遍的循环🔄】
2023即将来临,大疫3年似乎终于画上了一个“休止符”,大家都在期待着“后疫”时代的新的一年——就如同《想见你》片中角色们的许愿——“希望有一天,这个世界会变得不一样”、“这一次,会不一样的吧”……2019年末之后的这3年,世界经历了太多的恐慌、病痛、萧条,电影市场也受到“重创”——起初,因为各种防疫规定,大家无法出门,电影院无法正常营业——2020上半年,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DAU(日活跃用户数)呈现出了井喷式增长,Netflix等国际影音平台的付费订阅人数也大量增加…… 人们的“观看消费行为”不知不觉之中发生了改变,开始逐渐习惯“短平快”的内容,习惯“宅家线上观影”的模式…… 到了2022年底,现如今的观众们,追剧开2倍速,看电影=看“解说类”短视频,10秒内没有遇到吸睛亮点就会失去耐心(短剧的创作黄金法则 每10秒就要有一个“爆点”)……原本,万众期待的“救市电影”——卡梅隆导演的《阿凡达2》被行业寄予厚望,希望可以再次吸引观众们“重回电影院”,3D、iMax、震撼的视听飨宴,这些都是线上观影无法体验到的。
但怎料,上映档期遇到“全放开”,大家怕“阳”(或着已“阳”),12月14日点映后,「猫眼电影」对《阿凡达2》的票房预测也从15亿RMB持续调降到了11亿RMB…… 但,毕竟是投资超过4亿美元的“大片”(这个预算据说是2+3两部一起拍的),在各大票房榜单上面,《阿凡达2》稳坐每日、每项的“大满贯”第一位。
到了12月23日,忽然,有一部电影的票房短暂地超越了《阿凡达2》——同样源自曾经打动无数观众的“爆款前作”(《阿凡达1》在2009年上映时候,给很多人留下了“震撼”的印象;《想见你》剧集版在豆瓣上逾76万人标记“看过”、评分维持在9.2左右)——《想见你》电影版在12月23日13:14进行“点映”,中午12点30分左右,23日当天的综合票房、隔天24日“正式上映”的预售票房,都荣登排行榜的第一位!
(《想见你》23日票房第一名)
(《想见你》24日预售票房第一名)豆瓣上,12月23日25日,《想见你》电影版在「实时热门书影音」的榜首位置也停留了将近2天时间。
(直到被同个周末播放大结局的《财阀家的小儿子》取代了…)
《想见你》豆瓣书影音第一名诚如监制林孝谦所言,《想见你》电影版是“绝对的粉丝电影”,希望可以藉由热门IP的人气,让观众们“重回电影院”。
( 挪用一下Slogan,「去看、去N刷、要力挺票房」。
)
(林孝谦监制FB的公开帖文)林孝谦监制在FB公开帖文里面写到,「《想见你》电影版是一个非常“独特”的项目」——剧集版的空前成功,给电影版打下了坚实的粉丝基础——剧粉们翘首期盼3年,终于等到了凤南小队再次合体!
从2019年11月底 剧集开播(2020年2月底完结),到2022年12月23日电影版上映,这3年,“凑巧”和疫情轨迹重叠在了一起,剧粉们在《想见你》身上投注了太多太多的情感——喜爱、向往、互相陪伴、一起成长…… 就如同豆瓣最高赞的短评所说的,不论是电影中的主角、还是现实中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想回到3年前」。
但,也如同另一条高赞短评指出的,「成也剧版、败也剧版」 (套用句老掉牙的俗语 “期望越高 失望越大”),观众无从知晓幕后筹备、拍摄、制作的各种艰辛,无从了解在剧版原著、陆资出品方、片长与审核等多方限制之下,主创团队们具体经历了多少回合“九九八十一难”的循环…… 电影市场是残酷的,在这里,失败不是成功之母,失败就是“失败”——观众看到的只能是在电影院里面上映的“成品”——也只会依据这个最终呈现出的成品来打分。
(监制在媒体采访时候提到,电影初剪版将近180分钟,最后尽力“浓缩”成了上映版的107分钟… 这个180分钟版本是否会更加完善、严密,观众也无法知晓了…)
(豆瓣上的高赞短评)《想见你》电影版23日下午点映之后,在小红书、微博、豆瓣等各大平台上,口碑呈现出了“两极分化”的趋势——粉丝情怀,很圆满😍!!
烧脑悬疑,难细究😣…… 而对于没有看过剧版的观众,因为少了很多“前史”铺垫、“互文”乐趣,虽然能“看得懂”,但却又好像“看不懂”…( e.g. 工地高楼里面,王诠胜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剧粉一眼就认出这个忧郁少年是王诠胜,但没看过剧版的观众 刚开始会混乱 怎么又出现一个李子维?
…)… 类似的“小疑惑”堆叠多了,大脑超负荷,很可能直接就“出戏”… 观众出戏了,无法同理主角人物、无法代入跟随主角们一起经历“英雄旅程”,就会觉得故事是在“硬set”,就会开始关注各种所谓的“BUG”——比如,为何这四个人要去工地大楼?
(虽然台词有说“陈韵如约的”。
主创解释,这是致敬剧版的废墟高楼,陈韵如自毁是因为不想毁了黄雨萱&李子维,约在工地见面只是一个“设定”,只是想表达一种“命中注定的轮回”,以及最后陈韵如放下了“执念”… 但对于这样的解释,一些观众觉得“似乎合理,但太过牵强,难以接受”…)… 以及,多次在小红书/豆瓣等SNS上面出现的终极大哉问:为何这四个人同时出现之后,不直接在木子系工作室里面坐下来 好好聊聊,互相说明自己是谁,心平气和地讨论解法,一切悲剧就都可以化解了啊😅…(呃……这个问题,有请编导回答🤣🙈……伴随着口碑分化,「猫眼电影」对于《想见你》电影版的预测票房,从点映当晚的1.98亿RMB 调降到了的1.83亿RMB(24日晚的数据)。
(23日预测票房1.98亿RMB)
(24日预测票房1.83亿RMB)大陆上映的第3天,25日中午,豆瓣开分——「6.8」,2.6万人标记“看过”,4.8万人标记“想看”。
(在此可以留意一下“想看”人数,暗藏下文将提到的“票房后劲”潜力…)
(25日中午 豆瓣刚开分时候的截图)对于这个分数,在电影“讨论区”一样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声音:有的剧粉觉得分数偏低了,对比其他大陆爱情电影,《想见你》没有狂洒工业糖精、没有大量悬浮内容、没有敷衍恰烂钱… 剧版原班团队,扎扎实实、做好做满了一部跌宕起伏的“粉丝情怀”,最后也给了“《想见你》宇宙”一个圆满甜蜜的句点……但,也有的观众觉得分数过高了,主要也是源于“内容过满”、“逻辑看不太懂”、“牵强的设定太多”……可是,豆瓣毕竟是一个“文青” / “知识分子”聚集的平台(相较于微博、小红书 等),豆瓣评分也许并不会非常直接 / 大范围地影响票房—— 圣诞元旦档期历来是可以捧出“票房泡沫”的黄金时段,现象级案例——毕赣导演的《地球最后的夜晚》,行销Slogan“一吻跨年”吸引了很多想看爱情片的情侣携手走进戏院,跨年夜票房直线飙升、单日进账超过2亿RMB…… 虽然是误打误撞的“票房事件” (这不是一部大众既定认知里面的“爱情商业类型片”),但《地球最后的夜晚》再次验证了跨年档期、爱情电影的卖座超能力。
《地球最后的夜晚》票房数据依据目前大陆电影市场的情况,若在12月25日之后,没有新片忽然空降定档,《想见你》电影版将会是2022年12月31日跨年档期唯一的一部「爱情类型片」——而影片中也很明确呈现出了,这就是一部为“跨年”而打造的电影——人群中倒数计时的呼喊,灿烂的101烟火,极致浪漫、仿若时间静止的“一吻跨年”……
跨年烟火 新年快乐(图片来源:台版预告)
黄雨萱&李子维 “一吻跨年”(图片来源:台版预告)
《想见你》大陆推出“四大跨年主题”专场(来源:电影官方微博)(《想见你》电影版的大陆定档也极其仓促,有影视从业者开玩笑说,现在大陆电影/电视剧想要上映,都倾向打“游击战”,为了把各种不确定因素降到最低,很可能在上映前的23天 才敢确定公布档期。
若跨年档有爱情新片“空降”,大概率或许会是陈飞宇x周也主演的《倒数说爱你》[?],一听片名就很像是为跨年档量身打造的电影,加上 陈飞宇不久前因为剧集《点燃我 温暖你》人气飙升,这部爱情片或许也会是一匹“票房黑马” [?]。
但是,因为出品方同为万达影业,《想见你》电影版的监制是《倒数说爱你》的导演,或许也很有可能 不会放自家孩子在同一档期“自相残杀” [?]…)
(《倒数说爱你》《想见你》电影主创&出品方)12月23日25日圣诞节期间,《想见你》电影版(大陆)累计票房超過8千万RMB,这个数字如果放在2019年之前,顶多算是及格分数,但在“疫局动荡”的如今——豆瓣上有短评写道:“《阿凡达2》都没能让我鼓起勇气出门,但《想见你》做到了!
”25日晚上,猫眼电影把《想见你》电影版的预测票房,从1.82亿RMB调升到了2.27亿RMB。
(25日预测票房2.27亿RMB)再结合爱情电影的卖座密码——热门IP,明星卡司,金句行销,甜中带泪、笑中带虐,经典歌曲(伍佰+剧版OST+新增OST)——《想见你》电影版都做到了。
一句核心Slogan(亦是电影的Premise[故事题眼])「去爱,去失去,要不负相遇」(暂且不论这句话在片中的“适切性”),成了很多观众打卡必备的Hashtag——看不太懂,没关系,有一行文艺+浪漫十足的句子,搭配电影票根 / 情侣自拍,2022年甜蜜收尾,也算是“霍乱中的爱情”,实属感恩的小确幸。
[左上角] 电影Slogan跨年将至,《想见你》电影版能否再创《地球最后的夜晚》单日破亿(甚或两亿)的现象级奇迹?
又或着“保守”一些,最终票房能否达到3亿5亿RMB?
… 或许真的可以拭目以待。
(ps:这个预测数据&本文主体内容 写于12月25日,后续会再持续更新实际的票房情况…)( 更新:25日31日期间,猫眼发布的最终票房预测数据,每日稳步上升。
电影官方微博也特别发文庆祝“预测票房逆袭上扬”。
12月25日,预测票房2.27亿RMB。
12月26日27日,预测票房2.28亿RMB (相较前一天 提升约0.016亿) 。
12月28日,预测票房2.35亿RMB (提升约0.07亿) 。
12月29日,预测票房2.8亿RMB (提升约0.45亿) 。
12月30日,预测票房3.39亿RMB (提升约0.59亿) 。
12月31日,预测票房4亿RMB (提升约0.61亿) 。
〔 跨年档期 确实没有其他片子“空降”… 《想见你》大陆最终票房,很有可能如同前文(12月25日)推测的,达到3亿5亿RMB左右…
12月29日 预测票房2.8亿RMB
12月30日 预测票房3.39亿RMB
12月29日 电影官方微博 发文庆祝 预测票房“逆袭上扬”
12月31日跨年夜当晚七点半,大陆票房突破2亿RMB
12月31日 预测票房4亿RMB
1月7日上午10点,大陆票房超过3亿RMB (图片来源:电影官微)(单纯从宣传物料、市场潜力的角度来看,《想见你》电影版是有一定的票房卖座力的。
但,当然,也还要考量其他因素,比如 12月底 “阳”的情况能否比较好地控制住,还是又会有一轮小高峰?
… 跨年时候会不会有超强寒流来袭、阻挡人们出门进电影院的热情?
… 有太多的“天时地利人和”,影响着一部电影能否“回本”、能否“卖座”…)
《想见你》电影手写字卡(台版)(“金句行销”是纯爱电影非常关键的卖座元素,通常由编剧/制作人在项目企划的阶段就要开始发想。
后续,不只是运用在宣传行销,观众看完电影后,哪怕只记得12句话、或着真切被这12句话打动了,带着这份“离场感”走出戏院、在SNS发文,也会形成观众自发分享的社群推广。
)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大陆票房9.58亿RMB
《后来的我们》大陆票房13.61亿RMB以上, 《想见你》电影版的大陆票房前瞻 暂时告一段落……至于Tw的票房… 这里就有点“微妙”… 虽然Tw在12月23日25日举行了「先行场」——但这只是限定戏院、极少数场次的放映(如果没抢到票,就只能等12月30日正式上映才能看了)。
(23日25日 全台“先行场”的排片详情)加上,Tw没有类似“猫眼” / “灯塔”这样的即时票房统计平台,所以目前《想见你》三天先行点映的票房数据、以及未来预售票房的数据,都无从得知……仅能从《想见你》电影官方的FB粉丝专页获悉,先行场的“秒杀”盛况——北部、“凤南小队”三人组 (许光汉、柯佳嬿、施柏宇) 出席的QA场次,悉數完售,一票难求。
在Tw某个订票网站上,《想见你》先行场也排到了热售片单的第二名。
订票网站页面(图片来源:想见你电影FB)目前(12.26下午三点)依据FB「票房观测站」公布的“推测票房”,《想见你》电影版“先行场”三天累计约274.3萬NTD。
北部演员见面先行场的上座率超过98%(“凤南小队”在台北市&新北市进行了映后/映前QA [路演]—— 23日5场 [柯佳嬿+施柏宇出席],24日25日每天10场 [许光汉+柯佳嬿+施柏宇出席],三天总计15场。
)
(图片来源:台北票房观测站FB)再,结合电影内容、Tw电影票房市场来看:《想见你》剧集ip、许光汉等演员卡司,在Tw就有很强的粉丝基础,加上 Tw观众对本土产制的“爱情片”还算买单——近十年,本土电影票房“破亿”的,将近一半是爱情类型片(在Tw,本土电影可以“破亿”,就已经称得上是“卖座片”了)—— 2021年《当男人恋爱时》4亿NTD、《月老》2.64亿NTD;2018年《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2.4亿NTD;2015年《我的少女时代》4.1亿NTD;2011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4.4亿NTD……
Tw本土电影票房排行Top12,其中5部是比较典型的“商业爱情片” (图片来源:wiki)具体到2022年,Tw本土电影卖座第二名,也是一部爱情片《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2022春节档上映的校园爱情电影)。
但2022整体票房市场比较“低靡”,破亿的仅有《咒》。
2022年Tw票房排行前四名(统计截止到22.12.25)综合上述,从多方元素来看,Tw定档12月30日上映的《想见你》电影版,或许有机会超过8000万NTD,至于票房能否突破1.5亿2亿,也可以拭目以待。
(要持续观察上映首周的票房情况。
2018年本土Top1——票房2.4亿NTD的《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全台票房的“高峰”出现在第二周的周末,观众看片之后、口碑不断发酵…)
《比悲伤》Tw上映首八周票房情况,上映第二周达到卖座最高峰(来源:tw.dorama.info)《想见你》电影版同样由林孝谦[监制]、吕安弦[编剧] 参与主创(《比悲伤》导演[林]、编剧[吕]),Tw的宣传(+发行)公司「车库娱乐」也复刻了《比悲伤》的超强行销模式——主打“口碑”(尤其是1420岁学生族群的女性观众),学生优惠场、演员见面先行场、晒票根抽签名海报…… 通过熟人传播、SNS社群发酵,让电影打到更多的目标受众。
(《比悲伤》当时几乎是全台“首创”——免费请大量女高中生看电影,在学生群体间形成了海啸般的口碑效应,进而推动电影票房在上映第二周攀升达到峰值。
)林孝谦导演 曾经在媒体採访时候 总结《比悲伤》的「成功模式」: 1、亮眼、有延伸意味的片名。
(e.g.《可不可以你也喜欢我》,邀请暗恋的人一起去看电影,片名即告白。
)2、悦耳动听、高传唱度的OST。
(《比悲伤》=Alin;《想见你》=伍佰、831、孙盛希…)3、找准目标观众。
(《比悲伤》=免费请学生看电影;《想见你》=先行场、学生场、跨年场、KOL口碑场…)4、注重口碑行销。
(e.g. 上传票根+好评,有机会抽演员签名海报。
)5、演员、主创高频率与粉丝互动。
直播、预录的宣传影片/粉丝问候、演员QA场次…(e.g.《想见你》12.29首映会时候,柯佳嬿代表片方宣佈,如果全台票房超过2023万NTD,就请影迷们500杯「全糖甜心」奶茶…)
拍照上传「电影票根+电影好评推荐」抽演员签名海报(图片来源:车库娱乐FB)
学生优惠场(图片来源:车库娱乐FB)从先行场到首映会,SNS上随手就能刷到的电影广告,电影《想见你》在台的行销预算预估至少1500万NTD以上 (盲猜,实际情况待求证。
但如果不是因为宣发方“车库娱乐”也参与出品,如果没有有各种厂商/场地赞助,按照目前的阵仗估算,也许实际花出的行销预算会更多。
) 通常,Tw院线片的行销预算落在200万300万NTD左右,大约占制作成本的10% (Tw院线片的制作成本通常也就2千万3千万NTD左右, 少数5千万以上, 鲜少破亿)。
但,目前看来,《想见你》电影版在Tw的行销规模或许达到了一些美商大片的量级… 这也透露出,主创团队对于《想见你》Tw票房的极高期待与乐观预期。
制作成本方面,《想见你》电影版应该是比照Tw本土商业类型片的规格进行摄制的,考量到演员卡司片酬、两岸取景(台北/青岛拍摄,上海环境空拍)等因素,预估制作成本落在1亿1.5亿NTD左右。
(截止至01.04 两岸票房累计接近3亿RMB[≈13亿NTD],应该早已“回本”了。
)据台媒推测,剧版制作公司=电影版承制公司「友松娱乐」(「三凤制作」母公司 ),在《想见你》这个电影项目中,至少从投资方「万达影业」那边获取到了四重收益:① 剧版原著ip授权金;② 电影承制费用(台媒估算,友松获得的承制毛利高达50%以上);③ 合拍片的票房分润权益(台媒估算,全球票房分润可达10%以上);④ 线上影音OTT平台 电影版权授权分润…〔 特别需要留意③这点,并不是每部两岸合拍片,Tw制作公司都有可能参与大陆的票房分润(分红),具体要看合作怎么谈判、合约怎么签定。
在《想见你》电影项目中,据说「万达」对于「友松」还是释出了一些让步和善意 (毕竟从万达的角度,这应该是一个在大陆稳赚不赔的项目)。
虽然因为合拍片需求,比如杨皓这个角色的加入,被很多观众吐槽,即使主创团队尽力“融合”,上海线的故事还是有点突兀…… 但如果单纯由Tw团队主导,后续走「引进片」方式进入大陆 (通常就是由大陆公司买断,Tw制作公司无法参与票房分润了),「友松娱乐」大概率是不会自己全出资/主动开启《想见你》电影版这个项目… 所以,从资本角度考量,因为有「万达」,才有了三年后的电影版,满足了剧迷们对于“凤南小队”再合体的期待。
也如宣传时候主创们所言,电影版是一份送给剧迷们的“小礼物”… (换言之,因为ip足够强大,消费粉丝情怀,预计电影可以畅销全球…)《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想见你》大力借鉴內地电影“注重行销”的商业模式,据传闻 例如《你的婚礼》《盛夏未来》《十年一品温如言》等强档青春片,宣传预算甚至高达制作成本的50%100% (或着宣发公司直接参与投资)…(但也要考量到大陆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行销铺排的范围和难度本来就和Tw不是同一个量级的…)
首映记者会 [图片来源: 中时电子报]12月29日傍晚,湿冷飘雨,《想见你》在西门町乐声影城外面 举办了大型的首映会(应该是「凤南小队」三人在新浪微博直播后的行程)。
现场除了主要演员、主创,也邀来了演唱主题曲的孙盛希、831乐团。
主持人黄子佼还cue许光汉再次唱了《Last Dance》前两句(下午微博直播时候许已经唱过了一次)。
柯佳嬿代表片方透露,因为明年是2023年,如果全台票房超过2023万NTD,就请大家喝500杯「全糖甜心」奶茶 [电影中黄雨萱&李子维的“定情信物”]…(柯还特别强调,她有请片方改成「半糖」,因为这样两个人一起来看,就会变成全糖🤣…)… 许光汉也因为电影中「肉包 / 汤包」的桥段,又一次被媒体要求现场讲一个冷笑话,许说「刀子如果不利了要怎么办?
——要去便利(变利)店🤣…」…首映会后,演员、主创们也跟随观众一起(这场是KOL口碑场,主要邀请明星/网红/社群达人等具有宣传力&粉丝基础的观众),在乐声影城的百人大厅看了《想见你》电影版。
(23日25日的演员见面先行场,演员奔波赶场,都只是在映前/映后匆忙出现1015分钟,没有一起看片。
)
首映会,压下录音带(电影关键道具),期许票房大卖行销物料方面,《想见你》Tw上映前2周就开始加大宣传力度,逐渐释出主题曲、手写字卡、金句酷卡等大量的物料,预计后续还有看点Highlight、映后QA整理、观众好评留言等等,物料做好做满。
(但确实还是没有大陆的宣传物料做得丰富,各种短视频、gif动图,真的会让粉丝“上头”…)
12/29最新释出的“疗愈四阶段”物料配文(来源:电影想见你 FB)
“疗愈四阶段”,手写字=电影台词
四张图片拼起来又可以变成一张完整的图(可见物料设计之用心)(更新:01.06《想见你》电影FB粉丝专页,发出了「十大看点整理」组图 ↓
【想見你電影版】十大看點( 相比大陆,2022年的跨年档期,Tw有“大环境”的优势——尽管“阳”人数依然居高不下,可是人们早已“佛系”、“共存”、“感冒化”… 24日25日,平安夜、圣诞节这两天,各大商圈人满为患,感觉“后疫复苏”的氛围非常浓烈… 所以,Tw应该不太会存在 很多人「怕“阳”」而不敢进戏院观影的情况… 预计跨年档期,电影院会迎来一波人潮… )( 更新:《想见你》电影版在Tw果然卖得不错…12月30日正式上映 单日票房超过900万NTD,加上23日25日三天「先行场」,上映首日全台票房累计超过1200万NTD…
(图片来源:车库娱乐FB)《想见你》首日票房超越近两年最卖座的Tw本土电影:2022《咒》(总票房1.7亿NTD):全台首日票房607万NTD2021《当男人恋爱时》(总票房4亿NTD):全台首日票房507万NTD2021《月老》(总票房2.6亿NTD):全台首日票房630万NTD……〔 近年的首日卖座Top1应该是《F.X.》[片名無法說的那部] (总票房2.6亿NTD),2019.09.20全台首日票房1800万NTD… 但《F.X.》因为造价高昂 制作成本破亿,最终可能只是勉强回本… 〕〔 同档期大片《阿凡达2》12月14日全台上映首日票房1453.6万NTD,12月30日累計全台票房3.76亿NTD… 〕《想见你》12.311.2 Tw跨年档期的票房,不负众望、创下“奇迹”!
电影正式上映4天,加上23日25日先行场,票房累计超过4700万NTD!
再次验证了《想见你》IP + 许光汉 / 柯佳嬿 演员卡司,在Tw有着超强的票房号召力。
官方庆祝 元旦档 全台票房超过4700万NTD (图片来源:车库娱乐FB)「凤南小队」也履行先前首映会的承诺,1月7日周六下午,在故事的发源地台南,请影迷们500杯「全糖甜心」!
(图片来源:电影想见你FB)
12月30日1月1日全台票房(图片来源:台北票房观测站FB)
1月2日全台票房(图片来源:台北票房观测站FB)
《想见你》1月3日Tw票房突破5000万NTD(图片来源:台北票房观测站FB)
《想见你》票房每日稳步增长中...(图片来源:台北票房观测站FB)
如果按照上映日期22/12/30划分,《想见你》上映不到一周,就空降Tw本土电影2022年度卖座榜第三名!
(图片来源:台北票房观测站FB)1月7日中午,全台票房超越6000万NTD
(图片来源:想见你电影FB)1月7日14:00,凤南小队在台南兑现「请影迷500杯“全糖甜心”」的承诺。
(紧接着16:00进行微博直播,即时在线观看人数高达730多万人… “许光汉直播跳舞娘”登上微博文娱热搜榜第15名…)
柯佳嬿01.10生日,台南谢票见面会现场,「李子维」给「黄雨萱」庆生 (图片来源:想见你电影FB)( 接下来,1月中旬开始,许光汉主演的《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也在全台陆续推出先行场[家宴]… 有业内人士猜测,2部「许光汉」,预计给Tw电影市场带来至少4亿NTD的收益… 对于整个Tw影坛而言,真的是2023开门红!
许光汉也坐稳了「卖座保证」的一哥番位。
不论最终两岸的票房如何,《想见你》主创、演员们「用心做电影」的这份诚意,希望可以通过大银幕,传递给观众们 ——(诶,到了文末收尾时候,就发现金句真的超级好用的🤣 忍不住想打「去愛,去失去,要……」… 算了,直接附上手写字卡 [以下手写字=主题曲《眼泪记得你》歌词] ↓
《想见你》电影手写字卡(台版)
《想见你》电影手写字卡(台版)
《想见你》电影手写字卡(台版)
《想见你》电影手写字卡(台版)( 写在结尾:本文的局限① 前面所有关于“票房”的废话,都只是菜鸟新人的拙见… 希望最后都会被打脸🤦♀️… 《想见你》这个ip红遍全球,美国、加拿大、澳洲、新西兰、英国已经宣布定档23年1月13日,韩国、印度尼西亚定档23年1月25日上映;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定档1月26日;柬埔寨定档1月27日…… 预计在东亚/东南亚的票房也不会太差,全球票房累计或许有望达到1亿1.5亿USD。
(所以剧粉们不用担心啦,主创们呕心沥血磨出来的电影版,回本肯定是没问题的🤣… &这部电影带着明显的「蹭剧版热度」「赚粉丝热钱」的味道,对于「想赚钱」的出品方而言,也算是得偿所愿了🤐…)② 上文中提到的一些幕后内容,均为网上已经公开的报道/资讯…(若后续撰文者们有机会,可以再直接向主创团队询问,获得“第一手”准确的资讯。
)③ 本文未延展至剧版的内容,期待后续有剧粉(《想见你》十级专家)梳理影版、剧版两者间互相致敬、呼应的小细节。
(据说后续也会推出电影版的“剧本书”,研究者们可以多重文本对照阅读/观看🤣…)④ 笔者个人对于《想见你》电影版的“观后感”,也是矛盾的。
一方面,恰逢圣诞跨年,大家都在约饭/约见面,因为各种原因和不同的友人一起看这部片,有做影视编导的 / 宣传发行的 / 剧版粉丝的… 先行场3天总共5刷🤣… 前面2刷觉得还是有些BUG圆不起来,后续慢慢发现,这个项目真的“太难做”了,从成片就能感觉出,主创、演员们都已经极其尽力了… 但另一方面,摘下“剧粉滤镜”来看,确实资讯量很大,有些细节第一刷时候很容易忽略掉(比如,主创们在映后QA时候提到的,「玻璃里的倒影」、「杯子里的牙刷」、「32下时针声音」…)… 剧组人员们非常用心在做这部电影,至于观众能不能get到、能get到多少,就真的“因人而异”了…
(笔者个人的一些观影票根)最后,附上24日25日祝福大家「新年快乐」的凤南小队
(12月24日 映后)
(12月25日 映后)2023年,希望,一切都会不一样的🙏
(愛上妳的開始,女孩雨中奔跑的背影…)
( 李子維&黃雨萱 要一直幸福啊😭 )
只有你想见我的时候,我们的相遇才有意义。
许光汉真的太有少年感了。
我的天啊,学生时期的他真的笑到我心里去了好么。
那种阳光明媚的感觉,真的是我上学时候就会非常喜欢的男生类型。
被许光汉的演技惊艳到。
真的让人一眼就分辨李子维和王诠胜。
许光汉的演绎每个不同时期的情绪变化都好细腻丰富。
很能让人共情。
第一次觉得原来台湾话说出来不是故意的嗲而是温柔。
更多的带有语气词更能表达情绪。
太喜欢剧里学生时期的氛围感。
先看的影版,因为觉得好看,又去看了剧版,然后又看了一遍影版。
不管是影版剧版都是好看的。
非常喜欢里面的角色。
李子维,王诠胜,黄雨萱,莫俊杰,陈韵如等等。
每个角色都很鲜活生动。
大家演技都在线。
非常完美完整的呈现,给这剧加分不少。
我更喜欢这部剧的立意。
我们要怎么面对失去,面对成长,面对爱情,面对自我,面对世界?
李子维和黄雨萱阳光,自信。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俩所展现的人格魅力。
大多数人都会说想成为自信开朗的黄雨萱,去拥有一个勇敢浪漫的璀璨人生;而李子维身上却有一种罕见的天真,他能够不受社会传统价值的约束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他们两人的一大共同点就是外向开朗,独立自主,所以能够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人和事,而这种勇气是以自我肯定和鼓励为基础的。
莫俊杰一个被孤立被忽视的孩子,能够看到他内心深处的忧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莫俊杰和陈韵如是同一类人。
他们都是主流眼中的异类。
莫俊杰从小因为佩戴助听器而成为同龄人眼中的另类,变得自我封闭。
他碰到了接纳他的李子维,把他从阴影中带了出来。
但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过去的一些深刻记忆不会轻易地忘却的,尤其是童年的伤痛,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摆脱。
所以这种经历让他有了跟一般人不一样的特质:细心和敏感。
他能够很快察觉到躲在人群背后的陈韵如就是另一个自己,察觉到她的内心世界,察觉到她渴望被接纳的需求。
王诠胜一个被忽视的性少数群体的生存现状。
前面说这个剧展现了诸多的青少年成长问题,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王诠胜。
我觉得虽然他的戏份最少,才几分钟而已,但是这几分钟真的相当的精彩,而且因为大陆版被删减,所以更要说一说。
(大陆版被删減,想看可以搜一下番外篇蓝色初恋)因为性取向的不同,他遭遇同班同学的辱骂、殴打。
王诠胜对自己喜欢的对象告白后,对方不仅拒绝,还宣扬出去了,并表示同性恋很恶心,王诠胜因此跳海自杀。
跳海自杀前他说:【希望有一天,这个世界会变得不一样,不管我喜欢谁,都不再奇怪。
】在目前国内大多数人,尤其是老一辈人的观念中,同性恋还是一件奇怪甚至龌龊的事情,甚至于还会有人说:“同性恋就是一种心理疾病。
”其实同样都是喜欢,哪来的优劣之分,又有什么不同呢?
因为任何形式的喜欢,本身都是纯碎的,是浪漫和美好的。
官方选择避而不谈,难道这个世界就没有了?
就能更好吗?
希望到新的一辈掌握时代话语权的时候,这个世界会变得不一样吧。
然后就是陈韵如她内向,阴郁。
父亲是个赌鬼,母亲是个酒家女。
还都重男轻女。
就连吵架都在争夺儿子只字不提女儿。
家庭功能的缺失,让她的性格产生扭曲,陈韵如从小在这种环境中长大,造成的最大后果就是缺爱和偏执。
我觉得,性格没有好坏之分,区别在于你自己是否自我认同。
黄雨萱热烈、勇敢、积极开朗,陈韵如则内向、敏感、习惯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
几乎大多数人都会喜欢黄雨萱,然而现实中大部分的人却都是陈韵如。
外向热情的黄雨萱自带光环,让人情不自禁地想靠近,对于美好的爱情似乎唾手可得。
然而对于像陈韵如这样的女生来说,仿佛注定要有遗憾。
人人都喜欢黄雨萱这种性格的女生,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性格就是最好的,这并非是标准答案。
陈韵如错就错在,她缺乏自我认同。
她甚至为了得到大家的认同和李子维的喜欢去模仿黄雨萱,而这样的做法,最终只能是失去自我。
也因此,这部剧的标签不单是“偶像剧”“悬疑剧”,更是一部引导社会大众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剧。
这世界上并没有一份关于“最好性格”的模板。
热情开朗的黄雨萱固然不错,但内向文静的陈韵如未必不好。
当陈韵如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摇头晃脑边听边唱《last dance》时,谁能不说这样的女孩儿很美好呢?
陈韵如应该做的,从来不是模仿别人,而是要肯定自我。
接受自己的独特,接受自己无法被所有人都喜爱的事实。
这部剧从始至终贯穿着“莫比乌斯环”,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无限循环、无法打破的闭环,然而在黄雨萱和李子维一次又一次的穿越中,一些细微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比如,当2019年,借用了王诠胜身体的的李子维,遇到37岁李子维本体时,拥有李子维灵魂的王诠胜把戒指交给了李子维。
而在前面的穿越中,王诠胜只是把手机交给了李子维,并没有戒指。
这也意味着,过去被改变了。
而改变过去,则可以改变未来。
在黄雨萱和李子维的无限穿越和循环中,他们终于改变了所有人的悲剧命运:李子维没有被谢芝齐杀死,莫俊杰不用进监狱,陈韵如没有在1999年的小年夜死去。
表面上看扭转悲剧的结局是李子维和黄雨萱的作用,实际上如果深入思考会发现,改变所有人命运的关键一环,是这个看起来默默无闻,没有主角光环的陈韵如本人。
拯救陈韵如,包括李子维、黄雨萱、莫俊杰命运的,不是李子维和黄雨萱的无限穿越、循环,而是陈韵如自己。
假设当黄雨萱对陈韵如说出那句“你会那么想要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不是因为你对这个世界太过失望,是因为你对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期望”时,如果陈韵如还是选择让自己离开这个世界,那么1999年小年夜陈韵如死去的事实就不会被改变,这个无限循环的闭环就不会被打破,黄雨萱和李子维只能在循环中,一次又一次面临失去挚爱的结局。
正因为陈韵如选择了改变,选择了珍惜生命中那些或许微少,但却弥足珍贵的那一部分,比如家人和朋友的爱。
当陈韵如说出“这个世界,好像也没有我想的那么糟糕”时,她已经改变了对待生命的态度:珍惜所拥有的,正视生命的本相。
在认清生活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陈韵如不会再选择自杀,才彻底结束了这个闭环。
《想见你》这部剧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大家全力付出的结果,编剧新奇的脑洞、导演的专业和严谨、演员演技的倾情奉献,每一个环节都配合得严丝合缝,甚至连主题曲《Someday or One Day》都暗含着精巧别致的心思,因为“someday”和“one day”这两个词都包含“未来”和“过去”的意思,这首歌呼应了这部剧的名字:想见你,不管过去还是未来,我都想见你。
抛开这些所有的细节,其实这部剧背后的匠心才是更应该值得推崇的,比如导演和编剧想要呈现给观众青少年性格问题和家庭环境的关系;引导社会大众重视“青少年认同”问题;以及告诉观众,特别是告诉那些对这个世界充满失望,想要用消极甚至极端的方式处理问题的人们:你可能无法选择自己所处的环境,但你可以选择换一种心境,改变你面对生命的的态度,这才是决定命运的关键因素。
所以这部剧真的非常有意义非常好看。
五颗星。
发现宝藏许光汉,演技非常惊艳。
期待其他作品。
想见,是执拗的心意所使,再见,是坦然的迫不得已。
*** 双向的奔赴和双向的对失去无能为力;所以去爱,去失去,要不负相遇。
这一次,(坦然的烧掉磁带),会不一样。
***下面涉及剧透,仅作为笔记。
-- 《1》主线时空1,是李子维死的黄雨萱视角的时空。
下面是主线时空1里的流水账故事: (a)黄雨萱故事:2011黄雨萱和李子维奶茶店相遇相爱跨年 -> 2014黄雨萱和李子维坠楼,李子维死亡,黄雨萱失忆( 交集分叉时空3事件 ) -> 2017黄雨萱调派上海,幻想着和李子维生活 -> 收到杨皓的录音带,听后以陈韵如的身份穿越到后面的交集分叉时空3 -> 黄雨萱回到现实,找莫俊杰回忆,遇见王诠胜,得知李子维、陈韵如在穿越 -> 找陈韵如,却找到杨皓,得知陈韵如穿越始末。
(b)陈韵如故事: 2001 陈韵如约莫俊杰听演唱会,莫俊杰迟到,陈韵如和杨皓偶遇 -> 大学后陈韵如和莫俊杰异地,不常见面 -> 2014( 交集分叉时空3事件 )陈韵如离开,开始写日记 -> 2015杨皓再次偶遇陈韵如,俩人结婚, 一次楼梯意外坠落,陈韵如成植物人 -> 2017 杨皓看到陈韵如日记给植物人陈韵如听歌,陈韵如以黄雨萱的身份穿越到后面的交集分叉时空3。
-- 《2》副线时空2,是黄雨萱死、陈韵如死的李子维视角的时空。
副线时空2里的简单流水账故事: (a)李子维故事:相同相爱部分略过 -> 2014黄雨萱和陈韵如双双坠楼身亡( 交集分叉时空3事件 )-> 李子维悲伤度日,幻想和黄雨萱生活 -> 2017找到王诠胜想回忆,通过听录音带, 以王诠胜的身份穿越到后面的交集分叉时空3。
-- 《3》交集分叉时空3,流水账简介如下:(a) 4个人一起门口见面后、坠楼前的临时、共享的时空。
(b) 4个人是:一个穿越到陈韵如身上的黄雨萱、一个穿越到黄雨萱身上的陈韵如、一个2014年真正的李子维、一个树后面藏着的李子维附身的王诠胜。
(c) 此交集时空3,附身黄雨萱的陈韵如认为,2014时自己不存在,杀掉自己的肉体 (此时是黄雨萱魂魄),会改变结局,所以在楼上要杀人、会坠楼。
附身陈韵如的黄雨萱要保护2014的原尊李子维,锁住2014的原尊李子维锁在小屋子里;附身王诠胜的李子维要保护附身陈韵如的黄雨萱会放开锁在小屋子里的2014的原尊李子维。
因为黄雨萱和李子维的目的和视角,坠楼后导致两种不同的结局,如上所述的主线时空1和副线时空2 。
-- 《4》final 时空 - 王诠胜的故事 *** 双向的奔赴和双向的对失去无能为力;所以去爱,去失去。
要不负相遇。
这一次,(坦然的烧掉磁带),会不一样。
*** (a)上述时空不断复现、交错,某一次交集分叉时空3事件的一个月后,陈韵如找到附身王诠胜的李子维。
(b)回忆里,陈韵如在海边唤回过想要跳海的王诠胜(靠闪回猜测跳海原因是校园霸凌)。
(c)回忆里,是王诠胜的基友买的500魔力磁带。。。
(d)烧掉磁带,失控1、2、3坍塌,最后呈现美好的结局:(e) final 时空,更像是王诠胜的故事。
因为心理的执念,他收留着他的礼物。
而他们以为磁带走火入魔,反复想要回到过去救赎,但是一直重复悲剧。
-- 结语:不过,后来看过其他影评,综合一下,似乎有4个循环的时空。
不想再累心的去整理了,这两个时空解释已经完全够理解电影了。
有种莫比斯乌环的感觉,相互都是因,相互都是果。。。
但观众对国外这种电影类型就津津乐道,对国内的就嗤之以鼻, 可能是原电视剧太甜了吧。
电影版偏向时空描述,感情积累稍浅,配角戏份模糊, 一些闪回的校园场面并不知所云。
但错乱的爱情交错仍让我反复斟酌,蛮有意思。
时隔三年,“凤南小队”原班人马合体回归,电影《想见你》宣布定档12月24日上映。
柯佳嬿(饰演黄雨萱和陈韵如)、许光汉(饰演王诠胜和李子维)、施柏宇(饰演莫俊杰)领衔主演,金世佳特别主演。
看这演员表,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从定档预告可以看到,电影将在台北和上海展开双城故事:李子维和黄雨萱的“命定爱情”有望成真,上演跨年之吻;莫俊杰依然暗恋着陈韵如;黄雨萱和陈韵如更有望首度同框……“无数交错循环的时空中,每次我都会爱上你”,这句台词也宣告着影片的双城故事和双时空进度。
三年,到底发生了多少不可预知的变化,回到过去是否能把握机会再来一次,面对遗憾我们是否能尽可能的做到弥补?
我想在这个平安夜会一一给大家做出回答。
一种是爱而不得的遗憾,一种是真爱永恒的无悔,走出遗憾,无悔奔赴;不负相遇,真爱可抵万千阻碍。
去看看这部剧吧,去追逐一下年轻时候的梦想吧,一切都是那么的值得。
作为剧版粉丝来看影版,好处是每一个和剧版联动的彩蛋都能get到,坏处是看过一遍的设定真的不会再惊艳了,有种新瓶装旧酒的感觉(还不如旧瓶装新酒)。人物区分度没有剧版高,剧情也远远不如剧版严谨,看完一通乱穿之后我只想说,你们能不能都好好待在原地别去那座大楼?
陈韵如问杨皓你一周为什么买三卷磁带,是因为很喜欢吗?杨皓说因为在台湾可以买到很多大陆买不到的磁带,然而这一句话被另一句独白覆盖了,可是我听到了,所以我要说出来。
烧磁带是做了场法事吗,突然大家就都活了
充满了傲慢。
我有一万种想见你的理由,却唯独缺了一种能见你的身份。俩小时伍佰演唱会
陈韵如为什么觉得杀了自己一切就能结束了
还是不错的,除了结束时间线的部分太粗糙了,不过看了影评,发现最后是陈韵如和王诠胜选择了勇敢,不再想要让自己消失,烧掉了磁带,放下执念,拯救了所有人。跟剧版结局是呼应的,终结穿越,不负相遇。
救命🆘 初中伤痛文学的影子,拍出来逻辑混乱,你拍个当代mv式的爱情片我ok,再加这么多套路是想怎样?我还不如看看悲伤逆流成河来的质朴咯?
要是有人不小心捡到了伍佰《爱情的尽头》磁带,记得把它烧掉。
电影从确定制作到最后的内容呈现都大写着割韭菜三个字,然而我还是明明白白地作为韭菜去看了这部逻辑奇怪的电影。
台湾(资本)好像很喜欢金世佳,蔡康永自己导演的作品也请当时压根不红甚至都要消失的他来演男主。这部爆剧延伸电影,明明原班人马就已经有3个主演5个角色足够撑起一台戏,还硬塞了一个新人,导致莫俊杰几乎等于隐身。明明陈韵茹的戏份可以跟莫俊杰展开的,也不知道编剧是不是想让金世佳背锅,所以让莫俊杰看戏不到2小时要去讲穿越是很难讲明白的,本来老老实实拍,就算比不过剧版,也不至于很差,但是导演大概是想着压缩时间成本但不压缩该有的穿越次数,导致5分钟一次新穿越,黄雨萱穿完,李子维穿,然后陈韵如、王诠胜都来,不讲明白故事,就搞穿越噱头最后不知不觉乱七八糟地收了尾莫俊杰胡子造型真不好看,男二实惨
为什么要在湾湾爱情故事里加入一个随时随地让人出戏的大陆职场男,尴尬爆棚油腻加倍;以及当李子维用王诠胜的身体亲吻陈韵如体内的黄雨萱时,我真的崩溃了。
爱情 悬疑 奇幻,这种东西就该死
逻辑崩坏。没看过电视剧的话,感觉他们爱得莫名其妙。
感觉柯佳嬿演得没有剧版好了,没有剧版那样直观地感受到两个角色性格的差异。越往后越没看懂了,明明是BE慢慢就变成HE了,我喜欢结局,李太太好感动羡慕的爱情,李子维黄雨萱。p.s.看的第一部点映23首映
印象中像这种“剧改影”、“影改剧” 基本上没有能达到原版水准的,更遑论超越。珠玉在前,买票前我就做好了心理建设降低期待,没想到还是突破了我内心预设的底线。瞎几把改这些,该不会自我感觉良好 觉得自己很腻害吧…以及,不知道哪里的资本家塞个金世佳进来,加这么多戏 来玩尬的?【 国产电影市场就是因为这种恶心投资人多了,才天天喂屎。某种程度上来讲还是以前那些矿老板实在,至少不会过多干涉创作。就好比工作中被专业水准不如你的人管理,还要指手画脚评头论足,想必很多人都懂。
只有杨皓受伤的世界达成了。的确是一部给剧版粉丝的礼物,满意看完。因为电影的原因无法像剧版一样有更多的展开和思考,大家就当给李子维和黄雨萱的新婚礼物吧❤️。也要好好保护好王诠胜和陈韵如喔。
为我青春里的想见你,5分了好多朋友都在怒骂陈韵如无由来的自杀,但我想,可能正是因为看到这样的李子维和黄雨萱,激起了她内心的未完成疗愈的创伤吧……比起剧版,似乎更心疼影版的她。无论如何,感谢主创团队,圆了剧粉一个he的梦,那个青春飞扬的凤南小分队,一直在“森气”的陈韵如,在我的回忆里永远闪闪发光的白衬衫少年,我爱你们!
剧版粉丝回忆杀,而对于没看过剧的人而言则一头雾水。时间线与逻辑脉络的粗糙全不像宣传中「可以独立观看」那样简单易懂,反复的穿越与闪回不仅搞的人头大且毫无头绪动机不明。许是受篇幅限制导致诸多情节交代不清,无论是梦境还是人物身份全然处于极度朦胧中是懂非懂。剧情的狗血+多元化延展的失控真的非常致命,想必先看剧版再看影版也许能解决不少疑惑。但问题是经过这100分钟的「洗礼」,真的还有人想看那该死的剧版吗???
还好当时没去电影院花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