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四的死亡纪事
La mort de Louis XIV,路易十四的最后时刻(港),The Death of Louis XIV,Last Days of Louis XIV
导演:阿尔伯特·塞拉
主演:让-皮埃尔·利奥德,帕特里克·德阿萨姆曹,维森·阿泰欧,菲利佩·杜阿尔特,何塞·瓦伦斯坦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语言:法语,拉丁语年份:2016
简介:1715年,八月。一次外出散步后,路易十四感觉腿有些痛。接下来的几天里,国王依旧忙于处理国家政事,但却难以入眠、发起高烧。他几乎停止了进食,身体迅速虚弱下来。这就是路易十四——法国最伟大的国王所遭受的漫长痛苦的开端,而他的亲戚和医生们都难逃干系。详细 >
欧盟影展。有趣,上一场《海上火焰》像在看剧情片,这部剧情片却像是纪录片。短暂花园戏开场后变为室内戏(想及《呼喊与细语》),近景,特写甚至大特写居多,十分逼仄。国王死去亦如常人,过程展现细致入微,摄影美如画。但说实话除了我最爱的小安托万,我真不知道看这片还有什么意义……
死亡足以褪去一切用来遮掩的头衔,在终焉降临之时,最高贵的太阳也只是个臃肿而迟钝的耄耋老人。
圣餐喂食给羔羊,坏疽溃烂了波旁。侧卧在床上的国王,只剩时钟的滴答声,俨然死神待宰羔羊。潜伏在小腿的病菌,肆虐在宿主的血肠,从不在意他是帝王。路易十四在深夜里口渴要水喝,旁人却说不能纵容国王。在死亡面前,盛极一时的张狂抵不过卑微的烛火。那些华服盛装,讣告晚祷,只能消失在熹微的晨光。
有点像纪录片,但却又拍出了油画般的精致
好
【A系】看得人一直醒醒睡睡,电影时间和现实时间的模糊界限,突出纪实感,祯祯油画,身临其境。最后来了段解剖课,电影结束后旁边的大叔真的很认真地在分析路易十四的临床症状,解剖结果,认定是糖尿病引起的多器官衰竭。(谁他妈关心这个
一幅由死神亲手作成的古典油画,将平面艺术塑造成立体化的影像文本。塞拉通过画面构造与影像手法所展现的角色弧光令人唏嘘,镜头中反复的固定面部特写,并沿着狭窄拥挤的空间缓慢推移,扑面而来的腐臭感令人窒息。不仅是孤独地等待死亡的到来,更是一群人在地狱的门口凝视着,观赏着,在加速死亡的过程,当肉体与灵魂都在随着时间慢慢僵硬,就像是在刻意给予观众具身化的煎熬,将不断克制的心理情绪进行持续性收拢-释放-最终打碎。
@filmoteca amb Serra+Léaud 时间的流逝被放到显微镜下,静默成为主宰,每一次呼吸都仿佛一个世纪般漫长。塞拉并没有变,道具服装演员台词的繁复只是他重构另一个古典现场的质料工具,其美学核心的极简凝练已经超脱画面本身成为了更深层的概念与精神。11/12二刷@zumzeig amb Serra 肉体与精神恍如分离的演绎令人赞叹。
记录一位有权威的老者的死亡过程 拍得却像油画 看完都要起鸡皮疙瘩了 如此缓慢难熬的记录
跟“Història de la meva mort-2013”相比还是好,毕竟没那么长,但我还是受不了这么慢吞吞娘娘腔黑乎乎。
有一种丝绒油画的美感。话说这个路易十四好萌,喜欢吃甜点和肉。
一个叫路易十四的男人决定去死——权势地位、青春倩影、虔诚信仰,都无法避免地让步于衰老死亡的阴影。最后的解剖恰似一次福柯式的解构:病痛与文明。
路易十四的演员演得真好,将死的状态非常逼真,光线和颜色很讲究,油画质感,镜头很迫近,很压抑
一帧一帧地瞧着太阳王路易十四怎么走向生命的终点。电影拍得跟油画一般。
无戏剧无舞台,塞拉是最会拍的电影人之一,砍杀一众藏在电影后面做做作的舞台效果的老登。
华丽糜烂的死亡气息。
中途一度睡着了 然后惊醒 太困了 心里有愧
熬着看完了,要不是因为去看过他的寝宫,是无论如何也没办法坚持看完的。
我围观仆从围观路易十四死亡两小时
《堂吉诃德》的精神延续,塞拉还是选择了传奇人物的侧面进行刻画,将太阳王路易十四的死亡拍出了异常的沉闷,很难将在位逾70年的一代专 制帝王和电影里卧在病榻上的老人联系起来。塞拉很注重人物经历的特殊节点,有一定历史知识的话可能会更有感触。全程室内戏,用烛光取代了处女作里粗糙的自然光,画面看起来更加柔和,与电影里几次对恶疾的展示,真是显病态的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