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是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
那场辗转二万五千里的大迁移,创造了人类军事史上的伟大奇迹;而中央红军在1935年5月发起,由红四团具体执行的强渡大渡河与飞夺泸定桥两场战事,是整个长征过程中极其关键的战役。
取得胜利之后,红军就粉碎了蒋介石将他们变成石达开第二的阴谋,并为长征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甚至有“十三根铁链劈开通往共和国之路”的美誉。
时光荏苒,感动常在。
10月14日,再现当年红四团两大战役的战争动作电影《勇士》,开始在国内各大影院热映。
本片由著名导演宁海强执导、赵冬苓、赵宁宇编剧,香港著名幕后精英罗礼贤担任动作指导,李东学、于小伟、聂远、宋佳伦等位明星领衔主演。
这段历史被写入了小学课本,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耳熟能详,但经过主创团队的精心构思,几场动作大戏,设计得险象环生,惊心动魄。
开篇的竹林遭遇战,相比压轴大戏来说,只是正餐前的开胃小菜,但在罗礼贤的巧妙设计之下,展现得极为灵动。
当红军勇士从竹林顶端呼啸而下,向敌人射出一排排子弹之时,观众的热情一下子被引燃了。
这让人很难不联想起《卧虎藏龙》和《十面埋伏》,能把主旋律电影拍得如此酷炫,又有谁会说不好看呢?
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十七勇士踏上一艘小船,他们的脚下,是奔腾肆虐的河水,一个浪头过来,小船就有被打翻的危险;他们的对面,是的敌人,用迫击炮和轻重机枪构建起了强大火力网;他们的身后,则是负责掩护的战友,试图压制住敌人的攻击。
勇士们要直面猛烈的炮火,随时做好中弹牺牲的心理准备,又要与激流做斗争,防止船体被倾覆。
这个难度,真不是一般地大。
飞夺泸定桥是全片的压轴大戏,但高潮之前的“前戏”同样精彩。
在接到任务之后,红四团将士拖着疲惫的身躯,顶着漫天的大雨,踏着陡峻的山路,冒着敌人的不时侵扰,用两腿一天奔袭二百四十里,这是世界军事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迹。
在此过程中,不断有战士中流弹倒地,因精疲力竭而倒下,因体力透支而牺牲,但是,没有一个人因此恐惧,没有一个人变成逃兵。
夺桥的经过,我们当然都不陌生,但影片所做的艺术化处理,无疑把这个过程渲染得更加惨烈和悲壮,更让我们印象深刻。
桥上的木板已经被抽去,十三根冰冷的铁索高悬于河面,令人不寒而栗。
二十二名举着土制盾牌的勇士,匍匐在摇摇欲坠的铁索之上,顶着敌人的炮火,以他们的血肉之躯,一点一点地向前挪动。
国共两军隔河交火,枪炮齐发,漫天的火光映红了天空,爆炸声震耳欲聋,子弹啪啪啪地打在盾牌上,看得人相当紧张,红军战士的不断牺牲,更让我们为之心痛。
而定格与慢镜的恰当运用,更是将这种气氛烘托到了极致。
因此,当最终胜利到来之时,银幕上的战士们一定会尽情欢呼,影院里也会响起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虽然是根据历史事实改编,但影片主创显然无意于拍摄一部准纪录片,而是在四场主要动作戏之外,穿插了不少文戏,让我们很清楚地看到,这些战场上铮铮铁骨的勇士,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却相当平和甚至是腼腆,他们会一起识字,一道聊天,一块开玩笑,红军没有森严的等级,没有高低贵贱之别,相处得就如同兄弟一般亲密。
铮铮铁骨之下,他们还有着拳拳丹心。
都说如今的影视圈是一个小鲜肉横行的刷脸时代,一些颜值出众的帅哥美女,恨不能在脸上盖个“我是##”的大印,吸引粉丝前来买单。
而《勇士》中的一干明星,为了真实还历史现场,却让化妆师把自己的脸庞变得极为黝黑,令观众看不清本来面目。
因为是在川西实地拍摄,他们还要与高原反应做斗争,还要顶着酷热趴在铁索上拍戏,其辛苦程度,没有亲历的人,真是难以想象。
在这一百分钟之内,我们只记得黄团长,杨政委和廖大强等等,而顾不得去想他们是由谁扮演的。
特别是果郡王李东学本尊,全程扮演小腿受伤的团长,并没有上阵搏杀,却是这支队伍的灵魂。
正是他的冷静指挥,才确保了战事的胜利。
于小伟饰演的连长廖大强,作为夺桥的突击队长,承担了大部分动作戏,矫健身手不输《湄公河行动》中的张涵予。
聂远饰演的政委沉稳大气,机智沉着,与团长配合默契;宋佳伦饰演的神枪手看似鲁莽却粗中有细,更是带给了观众最震憾的一幕。
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林妙可扮演的小姑娘,给这部杀戮气息深重的男人戏,带来了一抹别样的光彩。
她站在铁索后面大声呐喊的场景,一定为会自己收获更多粉丝。
总有一些往事,让我们永远难忘;总有一些感动,长久萦绕在我们心头;总有一些勇士,让我们一想起来就肃然起敬,倍感亲切。
没有八十年前红军战士的流血奋战,就没有今天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
不管时光如何流转,岁月怎么变迁,红军的精神永不过时,而《勇士》这样的优秀作品,也会在中国影史上留下精彩篇章。
《勇士》讲述的是红军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这一段故事,以飞夺泸定桥作为收尾。
影片取名《勇士》,那么,何为勇士?勇士也会愤怒,会悲伤,会绝望,但他的与众不同在于能保持理性,分析情况,用有限的条件,创造无限的可能。
战友牺牲?抹一抹眼泪接着前进。
桥板被拆?用铁锅做的盾牌开辟出路来。
一句”前进“的背后当然有恐惧,只是勇者知道害怕不会带来任何好处,敌人就在身后,前进才能迎来希望,这份坚韧正是勇者的美学。
胜利之后的从容淡定,总是令人向往,让人以为这就是勇士该有的模样,但胜利之前的血与泪才是成为勇士的必经之路。
震撼!最深刻的感受还是震撼!有血性,有党性,《勇士》,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电影。
首先,就取景来说,很美,有竹林有动物有生气,有石滩的气势磅礴,有大渡河的波浪滔天,从头到尾渗透着中式纪录片的大气与意境,人物的面部表情以及细节掌握得十分到位。
其次,电影情感丰沛而多样,使观众身临其境,无论是神枪手老余与女儿的亲情纠葛,还是红军哥哥与小女孩的战场兄妹情谊,亦或是团长与战士们之间的兄弟情义,都催人泪下,直击人灵魂的最深处。
然而最动我泪点的,还是中央军炮手田生才与红军青年王冬宇的故事,红军小弟为了向炮手学习如何打炮,在炮手行进途中想要放弃的时候,选择了背着炮手奔跑,只是为了学习打炮技能,然而,终是体力不支离开人世,这一打击,让炮手坚定了内心,为了红军奉献自己,最终完成红军小弟的心愿。
那一幕,看得我眼眶湿润,心中酸涩却不知如何言说。
最后,若是要说唯一有些不足的,就是某些镜头可能显得有点刻意了,导致情感的抒发略有些生硬,但总体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值得群众多遍品尝欣赏。
文 / 赤叶青枫当年红军长征途中发生过许多壮烈激昂、可歌可泣的真实故事,其中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两段战役更是闻名于世。
只是一般人只是在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时从课本里大约知道有此一事,却未必清楚细节,而曾成功执导过《百团大战》的导演宁海强的新作《勇士》的问世,则正好可以有助于我们了解那段历史,因为此片正是以相关战役为原型,在大银幕上艺术再现了中国革命战争史上那两段光辉耀眼的篇章。
作为一部战争动作大片,《勇士》相关场面和桥段自然不会少。
既浓墨重彩、不遗余力地尽力展现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两段战役的惊险惨烈以及红军战士于枪林弹雨之中舍生忘死、前仆后继地冲锋陷阵,也不忘见缝插针地安排了多场竹林山区狙击战。
前者在场面上更胜一筹,导演宁海强此番注重实景现场和后期CG特效相结合,再加上调控得宜以及一众演员们地卖力演出,因此在大银幕下看,愈发有荡气回肠的震撼之感。
后者则侧重动作、枪战戏的酷炫快准狠,甚至还融入了跑酷元素,红军战士充分利用地形和竹林,从竹林上方借助竹子之力到达敌人上方扫射敌人等桥段令人观之耳目一新。
两者搭配来看,更显此片的激燃与壮烈。
另外,影片还在细节上下功夫,李东学饰演的黄团长腿上的溃烂的伤口和聂远饰演的政委给战士挑血泡等镜头,虽是惊鸿一瞥,但也实在较为触目惊心,令人不忍卒看。
而红军战士们为了准时赶到泸定桥西岸,穿着草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240里的真实事件也在电影中通过不断扔行李、不断有人因体力透支到极限而猝死等画面中悲壮再现。
当然,一部战争大片如果只有一味的展现枪林弹雨、你死我活的搏命厮杀以及作战条件的艰苦卓绝,纵然桥段再精彩,看多了也难免会觉得乏味。
导演宁海强亦注意到了这一点,于是遂集结了李东学、于小伟、聂远、宋佳伦、徐洪浩、王梓程等一众颜值与演技俱佳的“老鲜肉”以及小萝莉林妙可共同主演。
虽然他们在片中一个个灰头土脸,基本都分别颠覆了各自以往影视作品中的常见形象,但是一个个在英勇作战之余亦尽量守望互助,其中片里李东学饰演的黄团长的有勇有谋,于小伟和宋佳伦分别饰演的神枪手的舍身忘死,聂远饰演的政委的坚毅果敢,徐洪浩饰演的炮手从贪生怕死到毅然请缨出战的转变,还有王梓程饰演的云贵川的硬汉柔情等,无不性格鲜明,有血有肉,尽展红军战士的热血燃情的英雄本色及生死与共的袍泽之情,即便是林妙可饰演的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孤女,也在战场上为叔叔哥哥们卖力摇旗呐喊助威,他们那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誓要过河夺桥的气势如同片中西蜀的雪山、河流、森林等壮美的大自然风景一样令人印象深刻。
激燃壮烈袍泽暖,舍生忘死铁索寒。
这部《勇士》,堪称是近年来拍的最生动、最壮观,同时也最惊心动魄的红军长征题材电影,不管你对那段历史是否感兴趣,只要你近期想领教一下战争电影的震撼之感,《勇士》都无疑是最佳选择之一。
两分给题材和历史,一分给造型和场景,一分仍然帅我一脸鼻血的聂远,扣一分因为战争的场景可不可以不要总是慢镜头刻画情感力求顾及每个人物啊,知不知道这叫因小失大啊?
老徐失足挂铁索上了,然后下一个镜头就是团长那悲痛惨烈肌肉抽搐的面部特写并声嘶力竭地喊着老徐的名字,再下一个镜头就是政委同样地面部抽搐着喊着老徐的名字,再再下一个是老徐妹妹喊着老徐的名字,然后是跟老徐要好的甲乙丙丁戊狗亥猪…………喊着老徐的名字…………当大家看半个团的面部特写看的都以为老徐被挂了这么久肯定已经死了,镜头终于给老徐了,经过一番折腾老徐终于被救上来了,然后下一个镜头就是团长欣慰地笑了,再下一个镜头就是政委欣慰地笑了,再再下一个是老徐妹妹欣慰地笑了,然后是跟老徐要好的甲乙丙丁戊狗亥猪…………欣慰地笑了…………不仅笑了,所有的面部特写还都是慢镜头 虽然夸张了一丢丢,但大概的感觉就是这样。
港真这是在战场好吗?
战场唉,哪有那么多时间啊老张死了我难过一会老王死了我难过一会老李死了我难过一会啊我中弹了我真难过弟兄们你们还要完成我们为完成的事业 我感受到了那些特写极力想煽情营造氛围,但因为对细节的极力描写失掉了对整个本应紧张急促的战争大场面的把握控制实在是得不偿失 真想带导演什么的去看《血战钢锯岭》里面对于战争场面的细节描写和整体把握。
但除了这点外,造型化妆还是很赞的,我能感受到对历史的尊重,不神话自己,不矮化敌人,不美化战争,这部片子基本做到,就这条足够秒杀不知多少的国产战争片了。
提前表明观点,14号首映,9.9的电影票,我觉得值,值它的票价,更值我的两个小时,至少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牺牲。
相较于前期上档的《湄公河行动》,《勇士》给我的感觉是更为真实的,因为比起“九人和一只狗歼灭泰国三个黑帮”我觉得“大渡河的枪林弹雨”可能更为真实一些。
《勇士》是典型的史诗篇电影,它的重点在于讲述一件事情,而非具体的人。
电影看完了有名有姓有脸的加起来不到10个,余振中,田生才,王冬宇,老廖,至始至终我都不知道聂远演的那个叫什么名字。
《勇士》的宣传口号是“纪念长征八十周年”,电影的背景也是长征之前的故事,虽然主题这么老套,但是不得不说,这一次的长征故事讲的是“年轻人”。
虽然他们只有加起来不到十分钟的镜头,但是生在五月的王冬宇,耿直男孩田生才,铁腿硬汉余振中,以及马路边拾妹妹的什么大强,这鲜活的血液,头一回成为了主旋律中的绝对力量。
《勇士》的进步不仅在于服装,妆效的毁容版神还原,更在于枪林弹雨中,伟大的先辈们终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神枪手是有,但再也不是弹无虚发,铁步衫是有,但是至少可以在四五枪之后被打死。
勇士的意义在于生命的转瞬即逝——因为背田生才最后累死在路上的王冬宇,为了救人自己最后坠入大渡河的余振中,以及刚到泸定桥就累死了的年轻战士们,在路上因为日夜兼程赶路走死了小士兵,还有即将到达对岸却因为桥断不幸掉入大河的炮灰AB。
谁能阻止的了少年武士的赴死啊,既然选择了,就算拼死也要做到,这就是坚持。
《勇士》的主题曲由少年团体TFboys演唱,凭心而论,想法是好的,符合少年力的象征,也是对爱国情怀的弘扬,但是不得不说,效果却并不那么理想,至少歌词还可以更好。
电影的配乐值得一赞,尤其最后的部分真的很有带入感。
虽然相较于《湄公河》,《勇士》更有说服力和真实感,但是电影中仍不乏理想镜头——能飞过河的子弹头,能一脚踢爆头的中国男足,等等。
历史可以艺术,但是太过于艺术的就不是历史了。
同样都是一场战争里的英雄主义,《勇敢的心》和《荷马史诗》更倾向于个人英雄色彩的渲染,扩大一个人的能力,而《勇士》就是集体英雄主义呈现,是一个叫做青年的群体,是一个叫做中国的民族,我想这也是中国梦民族梦在文化里的另一种体现。
电影看完了,看到那么低的评分不免有点心寒,忽然想起了另一个以“勇士”名命的影视作品——台湾,2009.《勇士们》,都是年轻的大国梦,强军梦,面对它们我们是否可以向哥哥告诉妹妹的那样——坚持,努力,拼搏,成长,奋斗。
第一次在大屏幕上去看长征题材的电影,几度热泪盈眶——精神不灭,勇士长存!
时代需要这样的电影!
电影制作给4分半,半分给这个档期上演的电影院。
十分感谢这些正能量!
万分崇敬先烈勇士们!!
心动不如行动。
电影事业在进步,电影的叙事和表达在日新月异,电影艺术折射出的民族之魂要发扬,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和支持!
尽管都是主旋律片,本片在豆瓣的评价明显低于湄公河,但在其他主流平台上却差别不大。
一些不负责的评价,以贬低别人为快,不过是自以为是的短视和无知。
恶语相向的中伤,暴露出的是鄙陋不堪的嘴脸。
这部电影说实话有很多地方比较狗血,但我看到很多人觉得一昼夜行军240里不可能,并以此为依据来批判这部电影就是无知了,甚至还有人说什么要停下来吃饭等等,难道不知道那个年代强行军的时候吃饭都是跑着吃的么,共产党的部队不止一次上演了大规模穿插作战的战例,不要用自己的无知枉下判断。
每小时五公里其实对于走路来说也并不是一个很快的速度,
主旋律电影,刚强坚定,“我们唯一的目标,跑完两百四,拿下泸定桥。
” 唯一的遗憾,内战。
电影有一个难得的地方就是,虽然依旧赞扬红军吃苦耐劳的精神,但是没有国军欺压百姓的镜头(有少量侧面暗示)。
另外,国军也没有那么不屑一击贪生怕死,卢沟桥上,机枪手也是前赴后继。
就电影而言,红军赢了真是奇迹。
赢在信念,一个以为自己有退路,一个脑子里就两个字:前进。
战斗命令确定,一个借口都没有,看这种电影有一个好处,会意识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根本就不是个事。
一个人包场。
鄙人上周10月17日下班后到电影院看了此片,随即写了下文(仅在10人左右的中学同学群里发了一次。
鄙人是今天首次注册登录豆瓣):大家,可考虑一下,去看看《勇士》,国产电影良心巨作,主旋律题材与商业娱乐性结合的大胆尝试、恰当兼顾甚至是完美匹配,绝对不输好莱坞战争大片的视听震撼,所有演员演技在线、个别甚至超水平发挥!
鄙人这些年在境内、境外各种院线影厅阅片甚多,虽审美、审丑水平一般,但仍坚定认为:好莱坞或欧洲韩日台港确实有不少好电影,但国产片当中亦偶有佳作!
好的口碑就应该口口相传,更不用说理当支持用良心面对观众的国产电影(垃圾烂片则另当别论),绝无盲目追捧之意,只是觉得好作品配得上应有的口碑肯定和票房效益,不应该被盲目批评、任意诋毁、恶意中伤!
此文不是什么电影发行方的授意宣传,纯粹个人有感而发!
记住,必须是进电影院欣赏,否则上述观感全无!
勇士这个题材对我来说很亲切,小时候听过红军爷爷们讲长征时候没有吃的,如何把一条皮带切成小块含在嘴里,不舍得嚼,直到化掉。
影片中不时出现1935年,我会不由得想那个时候的红小鬼会是在哪个战线上。
摇曳的竹林,呼啸而过的子弹,影片从一开始战争场面就很震撼吸引人。
黄团长为救小女孩而负伤。
节奏非常紧凑,扣人心弦。
第一次以小木船在安顺场强渡河的场面很精彩。
湍急河流汹涌翻滚咆哮中悬着一叶小舟,对面是敌人的炮火猛攻,那真的是以血肉之躯去对抗机枪炮弹。
整个影片有两个场景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第一个是当小船在敌人的轰炸下?几乎翻覆,战士们都掉入河里。
突然所有的勇士一起从潜伏的河水里站起来机枪扫射,组成一道撼不动的人墙,那个画面让我瞬间感动,勇气无畏坚定的信念置生死于度外。
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人的存在,才有我们的民族之魂。
另一个场景是在抢夺泸定桥时,将士们以血肉之躯在13根铁索上匍匐爬行,顶着对岸密集的枪林弹雨,桥头的红军战士在黄团长的指挥下一齐开始吹响嘹亮的军号,为战友助威。
悲壮的军号声铺天盖地响彻大河两岸,一时间士气大震,敌军丧胆。
也让我瞬间泪目,飘扬的红旗上布满累累弹孔,可却飘扬在每个人的心头,那才是真正不灭的士魂。
李东学饰演的黄团长虽然话不多,低压的声音却非常有力满含坚忍,的确是红四团的灵魂。
“你在,红四团就在”。
正如一支军队不能没有头脑。
他不能像其他将士一样勇猛地在前面冲锋陷阵,但他身上肩负的是所有士兵的生命和红军的生死存亡。
每一个战友失去生命都痛在他心上,隐含的泪水,沉默的抑郁,内敛的隐忍,责任的担当,李东学演绎的极好,不靠言语,眼神里全是戏,充满情感的感染力,细微的变化打磨得很细腻,分寸的拿捏炉火纯青。
把一个抑郁,隐忍,坚持理想,矛盾而有内在情感张力的黄开湘演绎得入木三分。
当他们以为廖大强死了,却突然看到他回来,每个人的眼神都很动人,眼泛泪花,百感交集,但红军是没有多余的时间诉说感伤的,一切尽在不言中。
战友倒下了,内心再悲痛却只能一路向前,疾行240里,拿下泸定桥。
在敌军集结之前赶到泸定桥才可能有一线生机,围追堵截中只能前进,没有退路,命悬一线,在此一搏。
山娃子倒在了终点,多少战士跑得累死了,一个个无名的英雄。
曾经是一样年轻的生命,而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全片有两个泪点,一是背着炮兵田生才为了他而死的王冬宇,从此田生才变成了王冬宇,欠他一条命,而真正成为红军战士。
红军真是穷人的军队,除了人什么都没有,可是难道人不是最重要的吗,比起武器装备。
川军集结是骑着马,抬着先进的武器装备。
而红军全靠一双草鞋两条腿,还吃不饱饭。
一夜疾行240里,创造行军史上的奇迹,战胜武器装备精良的川军。
因为他们有精神的力量,勇士的力量,正如黄团长所说,为了理想为了信仰,为了红军的生死存亡,为了整个战争的最终胜利。
他为大家指明了方向,只许进不许退。
另一个最大的泪点毫无疑问是余振中死的时候,抢渡泸定桥,战士们在13根铁索上爬行,顶着敌军的炮火猛攻,血肉之躯如何对抗枪林弹雨,那真是全靠人的牺牲铺开一条血路,老余为了救战友中了枪,那样勇猛无畏的一个人,无限悲壮英勇地被汹涌的大渡河水吞没,让人洒泪。
当川军把桥对面的木板点燃,13根铁索瞬间变成了13根火链,红军将士依然死死抓住铁链匍匐前进,两岸炮弹不断落入水中飞溅起水浪滔天,汹涌澎湃,有如为战士们奏响的一声声礼炮。
黄团长最终带领红四团飞夺泸定桥,抢渡了大渡河,走向雪山高原,在关乎红军生死存亡的一役中力挽狂澜。
影片在战争场面的震撼精彩之中难得的是仍有细腻的情感。
也让我对长征有了更为切实的感受。
我还特别喜欢那些美丽的风景,红河谷,日落金山,攀缘的猿猴,美丽的雪山,还有那片潇潇翠竹。
大渡河水冷刺骨,泸定枪声痛锥心。
赤胆热血又重现,八十年前勇士魂。
比想象中的好,主旋律色彩很淡,可以看,前面略拖沓,后面不错,很燃
飞夺泸定桥。革命先辈们所经受的磨难,哪是今时今日坐在办公室里吹空调的我们可以感受的呢。
这两颗星完全是给一昼夜240华里的战绩的。
看完热血的多背了几个list单词
很好看,于小伟演技很棒啊
第一次觉得爱国教育片还不错 至少比全世界好看
oh no...
很提气
七律·长征 | 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蜜汁玛丽苏,还我飞夺泸定桥!
主旋律这么拍也不好看啊。。。
很热血
非常主旋律
王爷入D了吗?怎么总演这种剧?
故事牵强附会
出乎意料的好看。。。
沙盘上的战争过来的,重点在飞夺泸定桥,把人扔上来和铁索断了有些失之严肃了
半睡半醒中看见国军的钢盔一枪一个洞,共军找个脸盆、木板就可以有效挡子弹了,吹牛逼可专业了,我服。
没热评说的那么差
邓某都出来打脸,还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