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看上去这是一部垃圾钻空档的电影,实际上,这就是一部垃圾钻空档的电影,你很难想象,这竟是顾长卫的作品,顾长卫作为文艺片的作者,用力想将电影从文艺片路数往文艺小清新上靠,最后,电影不仅完全不文艺,也并不小清新,就像主人公的表演,电影写书写了对受众的谄媚二字……这是一个讲述演艺圈草根进阶的故事,有电影人的自反情结在其中,然而这个故事本身并不新颖,观众并不会产生猎奇,于是电影就使劲装内容,拼阵容,以至于,电影似乎呈现的是一种符号化的存在……意外的是,电影取得了很理想的票房,这一方面是演员的号召力使然,一方面是电影当时定档的时段没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然而票房不等于电影的水准,看一下网友对电影的打分就可以窥见一斑。
当然,顾长卫取得了票房成绩,依然可以进行下去,赚了一部戏的钱就可以继续文艺一把了,然而这种应付式的产出,似乎很多受众不会再次买单……
1、实在不太看得出印象中顾长卫的影子; 2、片子只能说是微信投资的,所以难免会有蛮牛姐姐的那种不断追求和沙果那种不断更新的写实,这个戏里戏外的互文成了最悲剧的槽点; 3、片子实实在在告诉我们屌丝的春天也是开满雾霾而不是鲜花的,比baby扇在陈赫脸上的那记耳光要重; 4、片子的最后又难免落不了希望的俗套,很显然又不是鲁迅式的那种坟上的花圈,对于已经逝去的只是缅怀,而对于还是存在并将依旧存在的就是洗脑式的迷惑了。
我隐约记得不久之前有部典型的粗制滥造卖肉微电影,片名跟手机上的约炮神器谐音,两字叠词。
后来听说顾长卫拍了部电影叫《微信时代的爱情故事》,可把我吓得不轻,不自觉的就会联想到上面说的那个微电影。
后来出品方总算学着《北爱》那样,只用两个字的简称作为片名,那股恶俗气息似乎因此淡了不少。
不过即便把原来罗里吧嗦的片名删减到只剩两个字,这两个字也依然没被电影很好的展现出来。
无论是微信还是爱情,在故事中都是配角,主人公沙果那惨遭蹂躏的电影梦才是全片最有存在感的话题。
这么说来,本片拍成现在这样该不会是导演被硬塞了这么一个摆明是要迎合市场的媚俗题材后的赌气所为吧。
顾长卫这个名字对这部电影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如果换了一个不知从哪冒出来的导演来拍这个题材,观众一想到潜在的雷点与尿点就会望而却步,而有一个资深导演坐镇,观众最起码可以收到这样一个信号:电影就算是拍砸了,也是烂的有下限的,不至于烂到匪夷所思的程度。
我对于本片导演的发挥,期待值仅限于“不太烂”;几位主角也并没有特别能吸引我的(实际上有我特别喜欢的演员参演的电影,我也常常会不去电影院看,比如《匆匆那年》)。
可能跟大部分人不太一样,这电影对我来说最具吸引力的一点,是故事中主角的身份,编剧。
片中对于电影圈的讽刺以及对其他电影的致敬或调侃也都是以此为基础展开的。
这电影奇妙有趣的地方也都是源于这种设定。
导演在面对本片这么一个明显跟自己一贯的风格有出入的题材时,通过这种办法来借力,以避免自己陷入完全的力不从心状态,其实也属无奈之举。
但不管怎么说,这招对我起作用了。
电影前半段的台词风格有点像杜汶泽与王祖蓝《人间喜剧》里的经典桥段,把不少戏剧名字嵌入台词中,而且致敬的对象不仅限于电影,还包括《喜剧的忧伤》这样的话剧作品,甚至《万万没想到》这样的网络剧(当然也可能是我想多了)。
这部在档期安排上与《一步之遥》一步之遥的电影,在致敬同行这方面步调也非常一致,甚至二者还心有灵犀的各在片中加入一段默片,而《一步之遥》本身以及其导演姜文也成为了《微爱》的致敬对象,“一步之遥”四个字在片中的出现率远高过其他被致敬的影片。
不同于《一步之遥》里带有几分天真的纯粹致敬心态,一些作品被本片点名可不完全等同于点赞。
在致敬与调侃的混杂中,就我个人感觉而言,导演比较明确的表达肯定态度的致敬对象有两个,分别是周星驰和卓别林。
前者的任何一部作品名字貌似都没有在电影中被提及,但在男主角第一次包饺子之后,两位主角说的“太好吃了”和“我养你啊”这两句台词,大部分人听后最先想到的都应该是周星驰的那两部电影。
影片最后,毛阿敏扮演的横店一枝花(在电影院里完全没看出来,回来上网查了才知道的)对主角说自己因为在周星驰的电影里打酱油而声名鹊起,这应该说的是前两年《西游降魔篇》捧红抬轿大妈的趣闻。
周星驰出身寒微、经历坎坷、擅长演小人物、跑龙套出身又捧红了新的龙套,这样一个电影人最适合当作象征希望的符号在故事最后把一缕微光撒入主角本已几乎完全被阴影覆盖的内心。
另一位致敬对象卓别林就更不必说了,没有谁比他更擅长塑造不屈不挠的小人物悲喜交加的人生。
片中男女主角的爱情表现的不够有说服力。
女主角已经明确的给男主角发过好人卡了,在这之后,故事中并没有表示男主角触发了什么能引起二人情路重大转折的关键情节;甚至男主角带有撒娇赌气性质的拉黑女主角的做法,显得非常不成熟且气量狭小,这种行为本应当降低好感值才对。
最后一直把他看的连备胎都不如的女主角突然主动来找他,完全是导演强加的一个大团圆结局。
电影虽然是打着喜剧片的旗号,但是从男二号黄小瓜意外身亡之后,整个故事就罩上了悲情的阴霾,这种阴霾感并没有因为生硬的大团圆结局而缓解多少,反而因为片尾彩蛋里翻拍的卓别林《城市之光》这部老电影固有的酸楚气息而再度翻涌起来。
导演在很卖力的哄观众开心,但他自己的强颜欢笑也被观众很轻易的察觉到了。
对于一部本该悲喜交加的电影,导演对于这两种情绪的把握有些失衡。
在这个喜气洋洋的档期里,这样一部电影带来的压抑感可能还胜过那些压根儿不涉及喜剧元素的影片。
看完电影的第二天,在外面闲逛时路过一家艺术馆,其中正好在展出“顾长卫当代艺术展”,因为觉得是个有趣的巧合,就索性进去转了一圈。
展出的大量图案来自于一百元人民币的花纹,就连那些视频的色调也都是一百块粉。
看完展览出来,我女朋友问我有什么感觉。
我回答,钞票真好看,实在是个好东西;如果我给这展览起名字,应该会叫“一百块都不给我”;顾长卫一定跟我一样,想钱想疯了。
死宅大晚上给优酷交了25块钱,就为了和某妞有点共同话题也是够了。
谁知道竟然看入了神。
尤其最后大美妞跑到五台山扇男主巴掌,又说陈哥罩着你的时候着实催了小爷一把泪,毕竟,与小爷如今的情形何其相似啊。。
可惜现实依旧骨感,所以还是说点正事儿吧。
==============1、这片名,这预告片不知道顾长卫是有意为之还是怎地,从片名到预告片,这约炮气息这商业氛围竟然像极了片里为了商业而改剧本的模式,多少人被这片头所蒙蔽,要不是跑男的热火,真心为微爱的票房捉急。
也许真心是顾师傅打算把各种讽刺到底,那些想看约炮骚情的看的稀里糊涂,纯粹就是来膜拜人造人女神了;那些顾师傅的粉又能从张鲁一(by the way,这货前阵子在热播的电视剧娘要嫁人里和蒋雯丽演了姐弟恋,片中还有唯一一次和蒋雯丽亲脸的戏份,也算是一个彩蛋了)、默片、宝莱坞、天台入戏一跃里看到几番顾师傅自带的本色,也算是照顾的方方面面了。
2、荒诞里自有故事,经典自有时间考验虽然豆瓣谩骂不少,分儿也够低。
可是细细咂摸这部电影,无厘头味儿十足,不管是影射中国合伙人(梦想三剑客),失恋33天,黄晓明、文章的出轨(黄),蒙牛、大数据、狼图腾、心花怒放、泰囧宝强,基本上已经将线下几个小成本投资而票房成功的商业大片撸了个遍,虽说很多影评吐槽该电影是土爱情的俗套,但是相比泰囧里范冰冰的生搬硬套,微爱对熟悉元素的植入毫无违和,颇有大话西游和东成西就的味道。
无厘头的精髓在于你植入你借用,引发的是转瞬即逝的认知共鸣,会心一笑,而非春晚小品一般非得来一句才证明你懂生活的媚俗之气。
就这点来说,泰囧看一次足矣,但看微爱,光找彩蛋就够你乐此不疲,更何况这么多类型片被集结在一起又没有《一步之遥》那种姜文式沙文主义的自恋气息,更有说头。
3、基本不靠演技说实话,杨颖的演技一直不敢恭维,陈赫的演技也是浮夸到他演来演去都是曾小贤,就连客串的毛阿敏都甩出主角好几条街,张鲁一是卯足了劲儿地演出了戏疯子,可谓是本戏中唯一来演戏的人(结果也证明是神来之笔),唯一弥补了主角渣演技的就是对白以及拍摄手法本身,这也是顾师傅的火候了,与其说这是个好剧本,不如说这是个好架构,顾师傅是个精彩的编辑,再俗媚的文艺青年故事,都给整出了魔幻现实的口味,不点赞不行。
4、最后说说荒诞微爱是个幌子还是制片宣传的败笔就不去说了,纯故事角度来说,无非还是一个陈旧的梦想遭逢挫折,只是加以了荒诞化,就是故事的最终,对这份爱情,对梦想本身的结果,其实都没有清晰的交代,反而是回归了致敬卓别林的套路当中,荒诞贯穿始终,让你觉得不可思议,但似乎又挠到了深处,在外漂泊时,有时候就是期待满满,渐入佳境,有时候就是意外重重,傻逼不堪。
也许顾师傅想要传达的时:别想用好莱坞那套糊弄出一个中国梦出来,生活是最牛的编剧,总是匪夷所思到你绝对无法预料,唯一留存的,大概就是那一门包饺子的手艺,或者一碗大泡面,来消除你所有的不安。
再拉轰的时尚,也抵不过饺子。
5、彩蛋补充:顾师傅出镜,是个切烤鸭的聋哑人,也颇值得玩味,对一个50后来说,现代人这奇葩的社会已经很难理解,谁会去想一只北京烤鸭被送到烤鸭店然后跑了还被什么民工抓呢?
几代人的代沟已经进入聋哑的境界,我不关心你说什么,我切给你的只是一份最纯粹的烤鸭罢了。
微爱也是如此,微信是你们的,这个换汤不换药的故事,是我要告诉你的。
理解到这儿,坐看未来十年后,这部片子的评价,至少,超越泰囧,分分钟。
死宅大晚上给优酷交了25块钱,就为了和某妞有点共同话题也是够了。
谁知道竟然看入了神。
尤其最后大美妞跑到五台山扇男主巴掌,又说陈哥罩着你的时候着实催了小爷一把泪,毕竟,与小爷如今的情形何其相似啊。。
可惜现实依旧骨感,所以还是说点正事儿吧。
==============1、这片名,这预告片不知道顾长卫是有意为之还是怎地,从片名到预告片,这约炮气息这商业氛围竟然像极了片里为了商业而改剧本的模式,多少人被这片头所蒙蔽,要不是跑男的热火,真心为微爱的票房捉急。
也许真心是顾师傅打算把各种讽刺到底,那些想看约炮骚情的看的稀里糊涂,纯粹就是来膜拜人造人女神了;那些顾师傅的粉又能从张鲁一(by the way,这货前阵子在热播的电视剧娘要嫁人里和蒋雯丽演了姐弟恋,片中还有唯一一次和蒋雯丽亲脸的戏份,也算是一个彩蛋了)、默片、宝莱坞、天台入戏一跃里看到几番顾师傅自带的本色,也算是照顾的方方面面了。
2、荒诞里自有故事,经典自有时间考验虽然豆瓣谩骂不少,分儿也够低。
可是细细咂摸这部电影,无厘头味儿十足,不管是影射中国合伙人(梦想三剑客),失恋33天,黄晓明、文章的出轨(黄),蒙牛、大数据、狼图腾、心花怒放、泰囧宝强,基本上已经将线下几个小成本投资而票房成功的商业大片撸了个遍,虽说很多影评吐槽该电影是土爱情的俗套,但是相比泰囧里范冰冰的生搬硬套,微爱对熟悉元素的植入毫无违和,颇有大话西游和东成西就的味道。
无厘头的精髓在于你植入你借用,引发的是转瞬即逝的认知共鸣,会心一笑,而非春晚小品一般非得来一句才证明你懂生活的媚俗之气。
就这点来说,泰囧看一次足矣,但看微爱,光找彩蛋就够你乐此不疲,更何况这么多类型片被集结在一起又没有《一步之遥》那种姜文式沙文主义的自恋气息,更有说头。
3、基本不靠演技说实话,杨颖的演技一直不敢恭维,陈赫的演技也是浮夸到他演来演去都是曾小贤,就连客串的毛阿敏都甩出主角好几条街,张鲁一是卯足了劲儿地演出了戏疯子,可谓是本戏中唯一来演戏的人(结果也证明是神来之笔),唯一弥补了主角渣演技的就是对白以及拍摄手法本身,这也是顾师傅的火候了,与其说这是个好剧本,不如说这是个好架构,顾师傅是个精彩的编辑,再俗媚的文艺青年故事,都给整出了魔幻现实的口味,不点赞不行。
4、最后说说荒诞微爱是个幌子还是制片宣传的败笔就不去说了,纯故事角度来说,无非还是一个陈旧的梦想遭逢挫折,只是加以了荒诞化,就是故事的最终,对这份爱情,对梦想本身的结果,其实都没有清晰的交代,反而是回归了致敬卓别林的套路当中,荒诞贯穿始终,让你觉得不可思议,但似乎又挠到了深处,在外漂泊时,有时候就是期待满满,渐入佳境,有时候就是意外重重,傻逼不堪。
也许顾师傅想要传达的时:别想用好莱坞那套糊弄出一个中国梦出来,生活是最牛的编剧,总是匪夷所思到你绝对无法预料,唯一留存的,大概就是那一门包饺子的手艺,或者一碗大泡面,来消除你所有的不安。
再拉轰的时尚,也抵不过饺子。
5、彩蛋补充:顾师傅出镜,是个切烤鸭的聋哑人,也颇值得玩味,对一个50后来说,现代人这奇葩的社会已经很难理解,谁会去想一只北京烤鸭被送到烤鸭店然后跑了还被什么民工抓呢?
几代人的代沟已经进入聋哑的境界,我不关心你说什么,我切给你的只是一份最纯粹的烤鸭罢了。
微爱也是如此,微信是你们的,这个换汤不换药的故事,是我要告诉你的。
理解到这儿,坐看未来十年后,这部片子的评价,至少,超越泰囧,分分钟。
看电影的时候,陈赫还是好男人;电影完结后,长达十多年的爱情在走进了婚姻后,也终于走进了坟墓。
正如电影中沙果在感受到和陈西的现实差距以后,毅然删掉给他带来女神的微信一样,现实中的陈赫也在舆论的压力下公开了离婚声明。
这个事情的前后发展,让我深深的感到了明星的爱情,真的好比水中花,看着美轮美奂,却无法触碰甚至易碎。
顾长卫导演想用时下最时髦的微信谈爱,却忽略了真正的爱情最终会溶于简简单单的现实之中,所幸的是,沙果最终赢得美人归,电影也就戛然而止,不然可能迎接陈西的也就是现实中前妻的结果。
其实从沙果接受编剧的要求无底线和无原则修改剧本就能看出这是一个会为梦想、金钱和现实所折腰的小人物。
希望以后国内的爱情故事电影能更多正能量,而不是为了迎合票房无谓的搞笑、段子或者更无下线的东西。
《微爱之渐入佳境》剧情7.5先说结论,真的觉得还不错。
没有像水军或其他说的那么好货那么差。
第一这不是一部爱情电影,这是一个讽刺喜剧。
一个以喜剧为基调,以爱情为宣传手段,以颜值作为谈资的讽刺电影。
连这部电影本身都是。
不停的修改剧本。
说要加入惊悚元素,其实这部片当中就加入了非常惊悚的元素,很割裂的一部分。
然后印象特别深的是王宝强那时候出来。
他们说,王宝强就是这样出来的。
当年的王宝强,可能也是这样追着车跑的,怀着梦想的群演。
但是一旦成功了,娱乐圈就把他捧起来了,他像领导人一样慰问大家,要加油,要有梦想。
每个人都有梦想,成功的人也都有梦想,但是有梦想的人都能成功吗?
正是这样不可复制的、偶然的成功,造就了这么多人飞蛾扑火般的,也就是为什么小青的北漂,让人那么唏嘘。
你没办法劝他傻,他的光芒那么微弱,可是那么坚定。
还有是对于兄弟的一种嘲讽。
其实从最后换剧本,换编剧,但是有一个成功了,说好的一起成名,其实不过是一个可笑的承诺。
其实从最开始就已经有揭露。
和女神包饺子,喝红酒。
镜头一晃两个人在家里分着一碗泡面吃。
那一段真的喜剧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因此在这种大环境下,小人物在没有什么可挣扎的面前做出的一些不那么理所当然的举动的时候,就会显得特别挣扎,反而会显出这个大时代的艰辛和苦楚。
比如说拿着菜刀但是折服于现实面前,求那个导演。
比如小青去当了摄影师,成名的时候没有联系,失败了回北京的时候说我想吃饺子了。
比如说陈西想要做车模,紧紧克制着自己的感情,可是看到那个表演,忍不住的牵着沙果的手。
那样一种大坏境把你逼向一条路,你哪怕扭头了。
哪怕是一种根本知道是无谓的挣扎,你都愿意去挣扎,正是这个大时代中小人物的渺小发声。
爱不爱?
爱。
但是又能到哪里呢?
陈西是一个要成名的模特,她怎么能有男朋友呢,她是一个要活在平面的人,也就一直劝自己,他有什么好的,不就是会做饺子么。
这样一种情感的克制,正是微爱所要表达的东西吧。
还有兄弟之间的,有没有这样的情谊在?
当然有,但是能有多少呢?
他们可以分着泡面吃,他们可以为了省钱住鬼屋,但是到了成名,到了梦想面前,这些东西又能算的上是什么呢?
这种无奈,用一个微字我觉得远比用微信来解释要扎实的多。
其实微信摇摇和真正的爱情都不过是一个幌子,这样生动严肃的娱乐圈,是被一个很小的,很小的爱情故事,想碰触却又缩回手讲起的,切入点非常非常小,但是反映出来的娱乐圈很宏大。
这是我很喜欢的主题。
并且这里借用了一条狗。
其他的暂且不谈,女主通过去对一只狗的叙述,比如说拉着他离开沙果的家里,其实自己非常的不舍得,但是却皆由一只狗来体现,这样的细节其实讲述方式都很迷人。
我觉得这里所一直为人诟病的摄影师问题其实没问题,城市之光那个部分,陈西的逆光剪影不是大特写脸部,而是感情克制的一个背影。
非常漂亮,不滥用慢镜,这是我给顾长卫导演的敬重。
表演6.5陈赫的表演也没什么说的吧,本色出演,够贱。
并没有演出太多他喜欢AngelaBaby除了颜之外的部分,反而AB的感觉对他的还要深。
但是对梦想这个部分的阐述是很详实的。
三剑客。
贱吶。
那一种对理想的挣扎和现实的抵抗。
其实是有内容在里面的。
AB的表演只能说找对戏路。
从摇摇开始我就觉得她太man了,根本不像绿茶婊。
详情请参见《撒娇女人更好命》当中的隋棠。
但是后面她全方位碾压陈赫之后我就觉得,嗯,这才是你。
其他的演员我觉得都还不错,没有太多出戏的地方。
娱乐8这部电影的笑点是真的相比起那些抖包袱的,是真的笑到我肩膀颤抖的。
然后那些恐怖片,尤其AB手机视频那段,明知肯定后面是个鬼脸还是吓得整个影院的人都在鬼叫。
节奏还是讲述对于我来说是很受用的。
我觉得顾长卫导演的这部电影是今年爱情题材当中做的不算很好的,但是如果他不要叫微爱之渐入佳境,它叫渐入佳境,把后面那段明显为了给AB加戏,给他们一段吻戏的删掉。
截止在一个死了,一个摄影师被人换了,最后一个女朋友出名了。
是非常非常彻底的完整的故事。
是一个非常好的讽刺电影。
为了投资方,为了片方而一次又一次修改的剧本,越来越不需要挣扎,这些潜规则,这些大时代带给他们的东西,房东的涨价,他们显得越来越麻木,他们的反抗越激烈,就像卖掉了房子,想要自己去独立创作,这些东西都是没办法控制的,最后,渐入佳境了。
这四个字还真是讽刺。
对,对娱乐圈摸透路子了,麻木了,不会再去有这样的反抗了,把梦想抛到一边,越来越接受现实的活着了,这样活着的时候,终于,渐入佳境了。
这样的结尾是悲剧效果的,是反讽的,如果剧情可以结束在这,这部电影的整体分数还要再高一个档位。
但是也说了,这整部片就是一个讽刺,明明是一个讽刺娱乐圈的电影,硬加上了一个爱情的壳子,硬加了颜值高的女主角的戏份,应改了一个合家欢的大团圆式的结尾。
——一边嘲笑着,一遍不折不扣的执行着。
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有句名言,“了解一切,就会原谅一切”,晓鹏说这句话的逼格很高,我想说,当顾长卫放下第五代导演的光环、文艺老青年的身段去了解当前中国电影市场的一切,原谅中国电影的畸形,创作出这样一部狠到逼格很高的电影,真的让人不得不爱上这个可爱的老头子。
好吧,请允许我因为看过这部电影因为太过喜欢,忍不住想管这个年过半百的顾老师叫声可爱的老头子。
当然,装逼提到大文豪,也是因为这部电影骨子里的文艺气息,顾老师干文艺出身,当然给男主角安上编剧的身份,才能最彰显文艺的逼格。
电影的意义,“就在于让人置身于变幻无穷的环境中”。
编剧的意义,就在于当电影出现“深情款款的牛魔王”这般台词时,可以让这头牛再飞的再久一点。
所以你看到了这部戏文艺又接地气的台词根基,是比《失恋33天》鲍鲸鲸的段子精致耐看,也比《匆匆那年》九夜茴的青春文学更加徜徉恣肆。
当在大众看来第五代导演快要找不着北找不着观众,如:张艺谋的《归来》、陈凯歌的《搜索》都还依旧高姿态的时候,谁也想不到平时如此低调文艺腔作势的顾老师,居然能下狠劲拍出如此一部接地气的戏。
整部电影看下来,会有很多会心一笑的桥段。
沙果奋笔疾书的敲打着键盘,让人想起《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柯景腾式的“人生就是不停的战斗”,《和狼人同居的日子》应该是《和空姐同居的日子》,《牛图腾》就想到《狼图腾》,还有no Education的《中国合伙人》佟大为,《失恋33天》的王小贱和黄小贱傻傻分不清楚,最后还不忘调侃下Baby的黄晓明。
然后还有唱红大街小巷的宋东野的《董小姐》,唱烂大街小巷的凤凰传奇的《最炫民族风》,顾老师真的是什么把中高低端的地气全都接上了,艺术品位和低级趣味通吃。
CBD的豪气范,双井的文艺范,电影学院宝强梦最初开启的地方,面朝798艺术花开,广告植入潜规则,中国电影创作市场受资本的限制,顾老师这破费心思的解读,还是笑言面对,终于可以让那些北上的香港导演彭浩翔之类的也看看,什么叫做正牌的国产艺术老青年霸气接地气。
当然,除了“接地气”,还想用“投入”来形容这部电影。
真的是导演功力深厚的原因,我会觉得全片看下来一直被导演带着走,就不会跳戏。
沙果更改三次剧本,每次简单几句的文字描写,就让人很有戏中戏的画面感,另外,尤其是恐怖场景的突显,硬是让人真的被活生生吓到跟着沙果就进了精神病院。
还有全片我个人认为最棒的部分,就是黄小瓜自杀的地方,说到黄小瓜这个人物,在他死之前我一直把他看做很无关紧要的人,长相很路人甲,跑跑龙套刚刚好,但是全片最精彩的部分也就是他诠释“狼人”那个角色,戏剧演员本身的专业素养立马就在“舞台”上显现出来,他分不清“天台”和“舞台”。
其实,作为观众的我们也被他代入,也全然都分不清楚,他坠楼的那个画面真的算是美到是全片的高潮,“投入”就是一个演员对他事业最大的热爱。
[感谢黄小宝美女]这种屌丝逆袭白富美的故事,可能是演员亲和活力的原因,终于也让人看到点真实的感觉,不像《101次求婚》遥不可及的志玲姐姐被黄渤逆袭总让人觉得有些扯。
Angelababy这次真的是美艳和出彩,这位嫩模鼻祖,经过这些年大银幕和大荧幕的磨炼,也算是从《奔跑吧兄弟》成功跑出来的实力派了,不再像个花瓶,也算是可以把《分手大师》中依旧还是花瓶的杨幂甩下了。
被朋友拉去看的,期待值超低,因为她喜欢baby的颜,所以迁就她,但是看完觉得商业片拍成这样也挺不错了。
以下纯属野棉花---陈赫真像周杰伦。
陈赫诠释贱男真到位。
该狗血的狗血,该惊悚的比惊悚片还惊悚,姐这么胆大的也被吓到了。
你个业余惊悚片能不这么卖力吓人么?!
该温情的也温情但不矫情。
镜头语言很赞,不好的剧本,碰上好导演也可以处处闪光,让许多腕儿客串无疑是很加分的,平淡处很提神。
很想知道是不是顾长卫的面子所以能请到这么多腕儿,王姬蒋雯丽佟大为毛阿敏姜武文章打酱油。
哦,还有宋冬野,之前看到豆瓣某友邻说每次听董小姐都有一种一个胖子在意淫一个女孩迷恋温柔地抚摸他的感觉。
当时觉得友邻太过分啦,毒舌也不能这样啊,可是,看到宋冬野出境,有一种。。。
原来毒舌看到的才是真实的人生的感觉。。
看电影时还强撑,安慰自己说不管唱歌的人怎样,最重要的是他带给我们的感觉,只要听歌感觉好就好了。
然后。。
回家后不知道啥时候就有一种强撑的自欺悄然崩塌的感觉。
剧本真的不出色,应该说比较差(搞笑拙劣,台词不算精彩,剧情俗套),但是题材很贴近现实生活,以当今社会流行的微信勾搭为线牵扯起男女主角的故事,写一群北漂青年追梦的艰辛历程,起起落落间可以感受到编剧浓浓的代入感,好像就是在写自己的生活,好像他自己的第一部剧就是这么诞生的(被投资人一拍脑袋的决定左右着作品的生死,人生的转机,这点虽然我木有北漂,但也挺有感的,服务业的大多数人都会被客户这样决定着出手的东西),一帮北漂的青年其中有一个就是这样出头了,或者不济如如剧中沙果,正处于人生低谷中但又终于迎来了一丝希望。
相信北漂的人对剧中人状态和境遇,会有一些会有共鸣。
说镜头语言好,是因为我不懂镜头语言,但是了解一个粗糙的,功底不好的导演是不能把如此简单的剧本如此俗套的剧情,营造出如此到位的氛围的,拍到如此有细节感不做作的。
不过以上也很可能只是我的自以为是,和对导演的过度揣测。
看剧是个心情,心情状态对了,烂剧也会处处闪光,心情不对,好剧也无法欣赏。
不过,既然感觉还不错,何妨大方好评?
最后的评语是,当我对你不抱希望,感谢你没有如我所料。
我们总是在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本文标题所回答的:生活是最好的编剧。
虽然这个题目只是笔者突发奇想,和本文想表述的内容沾不上多大的边。
最近这些年,人们时常提起一个词语——接地气儿,这个词儿一定程度上为我们解释了什么叫生活是最好的编剧。
不论你是要创作电影电视还是文学舞台作品,接地气儿,总是会成为标准之一。
我们能够看到,早些年,冯小刚导演的贺岁喜剧系列作品——《大腕》、《手机》、《甲方乙方》等等——都是接地气儿的作品。
虽然其中不乏为了艺术表达而做出的夸张成分,但其背后所表述的内容,是完全贴合生活中的实际的,只有善于观察生活的编剧才能写出如此怪诞又真实的剧本。
他用了一种嬉笑怒骂的方式,来呈现我们的生活,当观众们在电视上看到那些熟悉的人事物,颇有一种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感。
说了这么多题外话,那么我到底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呢?
当然就是本片,也是符合我前面所描述的一部“接地气儿”的作品。
我们大可以将本片拆成两部分。
前一个小时,主要讲述了曾小贤饰演的文艺圈底层编剧沙果及其两个好哥们组成的梦想三贱客的艰辛追梦之旅。
此为主线,主要为我们朦朦胧胧却又清晰明了的展现了一些文艺圈电影圈中的乱象。
导演批判了中国的电影投资人为了植入广告、捧新人、玩概念、炒票房、请明星、迎合观众口味,以追加投资为筹码,强行要求不断改写剧本,最后写出了一个四不像的糟糕透顶的玩意儿。
而当有新的明星和投资加入,之前的编剧和剧本,又被无情炒掉。
本片近乎指名道姓的嘲讽了伊利和蒙牛这两大乳制品厂家!
还有横店影视城与北影厂,以及潜规则,都是导演把玩的内容。
而在电影中被调侃的电影和影人,就更多:姜武与《让子弹飞》,《一步之遥》,黄晓明,文章、王小贱和《失恋33天》,《泰囧》,《狼图腾》。
其中失恋和泰囧都成了迎合大众口味与以小博大小成本电影赚取大票房的代表,不过在笔者听来,似乎顾长卫导演就是在无情嘲笑这两片。
狼图腾就更惨了,被和对伊利蒙牛的嘲讽绑定到一起,化身《牛图腾》。
还有近几年流行的惊悚题材,也被导演无情痛骂。
然而不知是不是导演故意为之,这部微爱中的植入广告也显眼到令人发指,这又似乎加重了影片的嘲讽。
对了对了,电影还把傍大款,煤老板等等和电影圈有关的东西都地图炮似的喷了个遍。
真是大快人心!
后半小时,则是追梦失败的沙果同杨颖饰演的平面模特陈西的淡淡爱情,此为副线。
此条线的出现,只是因为本片毕竟是一部爱情喜剧。
愚以为,即使删去所有的爱情线索,全面为我们呈现那些众所周知的不能说的秘密,效果更好。
不过,某局和某圈的人显然是不会愿意的,大家没看见本片但凡一开始调侃电影圈,就会出现声音对不上口型的情况——除开后期配音语速不搭配的些微影响,主要还是台词被大量和谐的缘故。
看来,想要显式的针砭时弊,在如今的社会语境下,是根本不可能的啊。
幸运的是,本片还是靠“朦胧美”,和极尽夸张恶搞之能事,为我们“不痛不痒”的呈现了一些出来,虽然不会刺痛某些人的神经,但刺激刺激观众的笑神经足矣。
在电影中也出现了两段默片,一处是为句号饰演的煤老板的婚礼而制,另一段则是片尾彩蛋,翻拍了大师卓别林的经典作品!
句号cos的卓别林,还真有几分相似!
一提到默片,不得不让笔者想起《一步之遥》,笔者甚至觉得,这也是在嘲笑《一步之遥》!
正因为这些原因,笔者才会感觉,电影前半截,真的不像顾长卫!
虽然评分很低 但是我喜欢 就是那么纯粹 over
顾长卫没有陈凯歌卫道士般的使命感,反而有对新鲜事物永葆好奇的童真,捣鼓出一部不敢让人相信是50后导演拍的作品。电影话题时髦,格调轻松,甩掉学院章法,无忌自我破坏,众客串穿越乱入。陈赫演屌丝还真不赖。对质量甭较真儿了,看能不能在贺岁档另辟一条蹊径吧。
抱着文艺梦呕心沥血写好的剧本被现实轮番改写得面目全非,连番妥协以为终能成功,却在最后一刻被直接否定。主演变卖家产想继续梦想,却在排练中梦幻般坠楼,摄像留在不属于他的地方最后只能离开,编剧才思枯竭转行做饺子,最后只有爱情拯救了一切,美好却不真实。
虽然剧情俗套了点 吃饭的时候看看还是蛮开心的
双井编剧恋上朝阳大V。
呃,讽刺不是这么搞得……
能再难看点么???如果不是小松鼠没有档也不会选这个!!顾长卫的片儿怎么越来越烂。。。。后悔没看十万个冷笑话╭(╯^╰)╮
非常不顾长卫,甚至怀疑是否代工。。剧本接地气耍贫耍贱但不讨厌,比分手大师的耍宝高明太多。几次类型转换无压力,当然惊悚一段稍微有点掌控不够,有几个段落再精简些会更好。AB美,陈赫已然被定型无法自拔,张鲁一是大惊喜啊
刚刚看完了,我之前以为说这种都市爱情电影,就算是顾长卫来拍,也不会怎么样,因为这种题材实在是乏善可陈啊,没想到看完觉得导演还真挺牛逼,好导演就是好导演,这几个年轻演员也调教得呈现出成熟的气息。
看了顾长卫的#微爱之渐入佳境# 点映 //手記详见图//3.4分(满分5)// 还算是及格的类型片吧。很惊喜导演能接这个时代和网络的气息,而没有走高冷路线,王宝强只有一个。你也只有一个!贵圈大门永远敞开,这三部贺岁片排名就是姜文>徐克>顾长卫
想吓死人么!!!baby真美!!!!
黄小瓜的天台戏还有顾长卫客串烤鸭师傅的小细节(好戏只有哑巴听),很加分。踢掉杨颖那条线,可以加一分。其实我倒觉得顾长卫表达了自己的心声,电影作品被商业化而导致的烂片效应,是投资方的教唆,也是观众的需求,更是创作者的无奈。好好思考下这个生态圈,不要一个劲儿唱黑,才是该做的事。
竟然觉得张鲁一有些不疯魔不成活的感觉。
喜剧的搞笑,喜剧的惊悚,喜剧的悲伤。想讲,敢讲,而且讲得还不错。作为一个观众,我觉得看到这样的华语商业电影还是很欣慰的,希望国产片真能渐入佳境。看电影的,那么较真干嘛,又不是说人家顾导以后不拍文艺片了。PS. 看到冰清玉洁算是个不小的惊喜吧~PPS. 强烈建议贴个惊悚的标签
ab的演技,陈赫笨熊式的耍宝,尴尬得不行……
结尾一段默片很好,顾长卫
怎么说呢?顾长卫能这么拍片子,还是让人心生敬意的。这完全看不出是一个年近50的导演的作品。所以,为了这个老导演的勇气打个四星吧。片子还可以看。
这是2014年的喜剧之王,是2015年的城市之光
王彩玲的后进京生活
这难道不是微信的广告?没看明白,一边赚钱,一边嫌钱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