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子

八子,八子参军,Advance Wave Upon Wave,Eight Sons

主演:刘端端,邵兵,岳红,何润东,程媛媛,于滨,高强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9

《八子》剧照

八子 剧照 NO.1八子 剧照 NO.2八子 剧照 NO.3八子 剧照 NO.4八子 剧照 NO.5八子 剧照 NO.6八子 剧照 NO.13八子 剧照 NO.14八子 剧照 NO.15八子 剧照 NO.16八子 剧照 NO.17八子 剧照 NO.18八子 剧照 NO.19八子 剧照 NO.20

《八子》剧情介绍

八子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上世纪30年代的赣南地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曾经有这样一位母亲,她将八个儿子先后送入红军,奔赴战场前线。但战火无情,兄弟中的六人陆续牺牲,只剩下大哥杨大牛和最小的孩子满崽。满崽找到了大牛的部队,成了哥哥麾下的普通一兵,一场场艰苦战役的淬炼让新兵满崽迅速成长为一个真正的战士。最后的战斗打响了,为了掩护大部队安全撤离,杨大牛带领弟弟满崽和全体战友浴血肉搏,直至弹尽粮绝…… 英雄的身前,是枪林弹雨的沙场,而在英雄的身后,家乡的村庄依然宁静安详,微风吹过金黄的稻浪簌簌作响,一位年迈的母亲正在村头的小路旁孤独的守望…… 影片根据江西赣南地区家喻户晓的“八子参军”的故事改编。在战火硝烟的年代,千万人民群众投入到支援革命战争中,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作为那个残酷年代的缩影,骨肉相连的母子情、不离不弃的兄弟情、赤胆忠心的家国情.....无数荡气回肠...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禁食疑案一狱一世界:高登阔少蹲监日记大明女镖师之龙凤决危地谍影墨西哥往事丧尸未逝浪漫七夕之疯狂搅局给您带来不便永远的母亲授她以柄感恩节薄樱鬼OVA妆心记9号秘事第五季黎明骑士黑色喜剧墙里的女人地雷战传奇异形:契约我会好起来宠物男友爆裂崩塌地面师奈德狼鹰青春王室第二季梦魇幻景录未来蝙蝠侠:小丑归来翼与萤火虫OVA娘家的故事3

《八子》长篇影评

 1 ) 君问归期未有期,愿八佰早归!

朋友,虽然在我们之中,有汉奸,有傀儡,有卖国贼,他们认仇作父,为虎作伥;但他们那班可耻的人,终竟是少数,他们已经受到国人的抨击和唾弃,而渐趋于可鄙的结局。

大多数的中国人,有良心有民族热情的中国人,仍然是热心爱护自己的国家的。

现 在不是有成千成万的人在那里决死战斗吗?

他们决不让中国被 帝国主义所灭亡,决不让自己和子孙们做亡国奴。

朋友,我相信中国民族必能从战斗中获救,这岂是我们的自欺自誉吗?

不错,目 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

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中国民族在很早以前,就造起了一座万里长城和开凿了几千里的运河,这就证明中国民族伟大无比的创造力?

中国在战斗之中一旦斩去了帝国主义的锁链,肃清自己阵线内的汉奸卖国贼,得到了自由与解放,这种创造力,将会无限的发挥出来。

到那时,中国的面貌将会被我们改造一新。

所有贫穷和灾荒,混乱和仇杀,饥饿和寒冷,疾病和瘟疫,迷信和愚昧,以及那慢性的杀灭中国民族的鸦片毒物,这些等等都是帝国主义带给我们可憎的赠品,将来也要随着帝国主义的赶走而离去中国了。

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病,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恨,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忧伤,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暗淡的荒地!

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的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的携手了。

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辽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我们可以这样相信的,朋友!

朋友,我的话说得太噜嗦厌听了吧!

好,我只说下面几句了。

我老实的告诉你们,我爱护中国之热诚,还是如小学生时代一样的真诚无伪;我要打倒帝国主义为中国民族解放之心还是火一般的炽烈。

不过,现 在我是一个待决之囚呀!

我没有机会为中国民族尽力了,我今日写这封信,是我为民族热情所感,用文字来作一次为垂危的中国的呼喊,虽然我的呼喊,声音十分微弱,有如一只将死之鸟的哀鸣。

啊!

我虽然不能实际的为中国奋斗,为中国民族奋斗,但我的心总是日夜祷祝着中国民族在帝国主义羁绊之下解放出来之早日成功!

假如我还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假如我不能生存——死了,我流血的地方,或者我瘗骨的地方,或许会长出一朵可爱的花来,这朵花你们就看作是我的精诚的寄托吧!

在微风的吹拂中,如果那朵花是上下点头,那就可视为我对于为中国民族解放奋斗的爱国志士们在致以热诚的敬礼;如果那朵花是左右摇摆,那就可视为我在提劲儿唱着革命之歌,鼓励战士们前进啦!

亲爱的朋友们,不要悲观,不要畏馁,要奋斗!

要持久的艰苦的奋斗!

把各人所有的智慧才能,都提供于民族的拯救吧!

无论如何,我们决不能让伟大的可爱的中国,灭亡于帝国主义的肮脏的手里!

https://www.douban.com/note/725289137/君问归期未有期,愿八佰早归!

今天本该是这部电影上映的日子,可是大家都知道,它凉凉了,我很不希望它是彻底的凉凉,希望它能回来,可 | 豆瓣日记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725289137/

 2 ) “排长”不是那么好当的一个“人设”

怎么说呢,人设真的不对。

排长这样子做,能当上排长吗?

真正的战争不是靠着满腔所谓的热血,而不考虑实际情况去指挥领导管理。

越过上级可以自主决定是真的bug了,从来没有一个军队敢这么玩。

玩的真是有点大了,不告知上级自己做决定是要上法庭的。

完全不负责任的将自己的战友一个个送上天堂。

领导管理职位真的不是那些热血的,有精神的,有目标的可以当的。

能力很重要,智商很重要。

没必要让他当排长,我觉得让他当排长我觉得反而好恨好恨啊,太可怕了,太可怕了。

排长这么当,估计仗别想打了。

给他一个正常的小兵人设就很好,偏偏要弄个排长。

弄完排长之后还一点“智商”都没有……真的是。

恕我直言,排长真的不是这么当的。

电影特效还是可以的,但剧情真的有点尬,尬。

这个排长实力害死队友,真的怕。

且不说什么抗日手撕鬼子剧情,光看这个排长我都快气死了。

请不要这么黑战争中的排长,黑不起。

最后的剧情可以说很是感动,感动的点很多……当然既然说在军队我是排长,为何最后还要背他过河叫他哥哥?

不是说什么故意不讲感情,是排长先说了在军队里我就是排长。

我觉得叫哥哥,反而奇怪的很……我尊重历史,尊重所有在战争中牺牲的人。

但剧情真的,请导演上点心吧。

演员没有问题。

只是排长及其其他领导职务,不要这么玩了。

看得让人生气。

八子 (2019)4.22019 / 中国大陆 / 动作 历史 战争 / 高希希 / 刘端端 邵兵

 3 ) 人性化视角下的主旋律——电影《八子》

今日观影《八子》感慨良多,想起一些旧事儿,先说题外话,上次观看主旋律电影还是在中戏的实验剧场,那时候全班发票,我们都把票随手卖了,但是当得知老师也会看,又得花20块钱买回来,总归,那一次是逼着我们去看的,大家在电影还未开始的时候就展现出了一副赶紧完事儿,回去还要去小花园DB的架势,那时候,我们的班主任陶老师在剧场里,一回头,见到我们一个个吊儿郎当的样子,对我们说了一翻话,你们看不起主旋律电影吗?

让你们去拍试试?

现在给你们一个摄影机,你给我拍一个!

大家都不说话了。

老师最后说,如果你没有这个水平,请先学会尊重别人的作品。

那会儿看得是什么电影我就不说了,总归,那一次是我最后一次看国产主旋律电影,导致了,只要一提及主旋律电影,我脑海中会诞生非常不真实的英雄主义,比如全村的人为了保护一个党员而纷纷死在刺刀之下,或者,总会出现一些手撕鬼子的super hero,让场面变得非常喜剧。

而今观看《八子》我的概念完全被翻新了,高希希导演是一个煽情大师,中途我几次落泪,因为旁边坐着我的小外甥,我还不好意思哭,使劲憋出了内伤,结果,电影结束的时候,看见我的小外甥两眼通红,貌似已经哭过一轮了。

我的潜台词是,早知道你会哭,我还装什么大尾巴狼啊……话题走回来,正式开始影评模式。

————————剧透线电影《八子》的背景是第五次反围剿,1934年秋,红军进入了最艰难的时期,老蒋派遣了50万兵力在江西南部围剿红军。

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八子将视角聚焦在一个家庭的两个兄弟身上,通过这两兄弟的矛盾、碰撞、和解、以及最共同抗敌,面对生死,展现了这场残酷的战役下,真实的兄弟情,以及人性化的英雄主义。

在赣州,一个不起眼的家庭里有八个儿子,战争没来之前,这八个儿子都穿着母亲从庙里拿来的红布、亲手缝制的红肚兜,后来,这八个儿子中,有七个参加了红军,再后来,其中六个都战死沙场,唯剩下大儿子大牛(排长),和还未到年龄参军的小儿子满崽。

我们的故事就是从小儿子满崽离开心爱的女孩兰,从村里出发寻找大哥大牛,去参加红军开始的,跟着满崽的视角,我们就像一个新兵入营一样,进入到那个时代的那场惊心动魄的围剿战役,第一场戏,便是丛林的河水被染成血红色,满崽踏着无数的尸体寻找大哥。

当满崽好不容找到了大哥之后,提出了当兵的要求,被大哥拒绝了,因为这个家里八个已经没了六个,大哥这条命早就押在了战场上,而最小的满崽得留下来照顾娘。

被大哥拒绝后,满崽看似好像回了家,但是紧接着一场恶战,排里的老赵在在枪林弹雨中拉出一个摸爬滚打的少年,拎回军营给大牛,大牛一抬眼,正是满崽,气不打一出来,一脚把满崽踢翻……满崽就是这样进了军营的,开启了他惨烈的革命生涯。

满崽作为新兵,上来便要跟着排长大牛完成艰巨的任务‘炸炮楼’,第一场战争中,满崽一个敌人都没杀死,吓得魂都没了,而大牛则抱着炸药包冲在枪林弹雨中把炮楼给炸了,大牛一句话都没有安慰满崽,反而是老赵一直照顾着满崽,兄弟二人自从成为排长与部下后,面对的都是生死枪弹,再也没有了任何笑脸。

随之而来的战役更加残酷,排里的人死伤过半,满崽再一次百无一用,老赵劝他回家照顾娘,打仗不适合他。

这一劝,满崽果然离了队,可是走到一半的时候,他想起了当年意气风发走出村口,和自己心爱的女人兰告别的场景,那时候的满崽一脸的稚气对兰说,我想亲你。

兰则说,都是你的,都留给你。

随后,满崽上了征程,兰唱起了赣南民歌送别……想到这里,满崽心中燃气一股热情,这条路他选择了,就要走下去。

可是,当他要回去的时候,被大牛一个枪眼怼了过来,大牛可以接受自己的弟弟战死沙场,但是不能接受自己的弟弟成了逃兵,大牛两枪没有打到满崽,都被战友拦了下来,那天开始,两兄弟的矛盾达到了顶峰。

但是大牛所不知道的是,满崽并不是逃兵,他只是想要到别的部队证明他自己,而满崽所不知道的是,大牛顶着多大的压力,带领着一个排的人与众多敌方做突围,只为了大队人马能够顺利通关,老赵是其中的知情者,但是两兄弟之争,他也不好说话。

两兄弟就这么别扭着,直到任务的尾期,一次终极战役,敌人杀到了家门口,满崽要么拿起枪杀敌,要么就呆在那里等死,大牛抱着满崽对他怒吼着‘这就是战争,你六个哥哥都是这么死的,你不杀死他们,他们就杀死你!

’那一刻,呆愣愣的满崽看见战友们在挥着刀肉搏,看见当初血染河水的国民党军官在用机枪扫射着他生活在一起的战友们,他终于理解了大牛,大牛之所以这么拼,是因为在大牛的心中,这场战争,他保护的是他的‘兄弟们’,而除了他死去的那六个兄弟,这里的每一个战友都是他的兄弟,那时候,满崽终于拿起了枪,从男孩成为了一个男人,真正的跟着自己的大哥开始杀敌。

这场战争惨烈至极,以至于他们完成这次任务要撤离的时候,只剩下了十几个人,满崽和大哥都妥妥的活下来了,原本以为这次撤离就是最终完成任务了,而故事的重头戏现在才刚刚开始,在他们要撤离的时候,敌方在关卡处设置了一个炮台,这个炮台会导致大部队到来的时候损失惨重,可能几千人都要毙命在这四门大炮下,就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下,大牛选择了攻破炮台,保全大部队突袭安全……十几个人要攻克一个架有四门大炮的炮台,这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他们周密计划,以必死的决心奔赴最终的战场,而满崽认领了最艰巨的任务,穿越敌军阵营,给大部队送信。

就在执行任务的当天晚上,满崽和大牛告别,满崽最终问了大牛,那天你是不是真的想开枪打死我?

大牛坚毅的回答,是。

大牛说,你怪不怪我?

满崽摇头,不怪你。

两兄弟面对面的看着彼此,这一次,从他们的眼中能看出满崽对于大牛的谅解,也能看出大牛对满崽成长的肯定。

随后,满崽喊了一声,我走了,排长。

大牛则拍着他的肩膀,告诉他,什么排长,叫我哥。

成为部队新兵之后,这是大牛第一次让满崽叫他哥哥,也许大牛知道,此次战役或许是最终的分别了。

当满崽转身要走的时候,他忽然爬到了大牛的背上,大牛像小时候背着满崽那样,背着他过了一条河,他们彼此都知道彼此肩上背着的是千万条兄弟的命,但是那一刻,他们只想背着彼此过完这条河。

战役终于打响了,老赵葬身敌军的弹药库下,大牛以赴死的决心拎起炸药包要与炮台同归于尽,而让大家没想到的是,满崽竟然成功的完成了任务,并且回归点燃了敌军燃油桶烧毁了炮台,救下了所剩无几的一个排里的战友,他终于从一个连枪都拿不起来的新兵成长为能够保护他的‘兄弟们’的真正的战士了。

当大牛带着最后的几个人逃到天险大桥处,为了断掉敌军唯一的追击之路,保护我军大部队,大牛决定炸掉天险大桥,最后战役就在此处了,兄弟二人只要过了这座桥,就可以保护他们肩负的所有兄弟的命,甚至就可以回到家,把肚兜安心的交给老母亲缝补……而最终,真正通过大桥的人,只有满崽,他的哥哥大牛躺在了大桥的中央,不停地喊着‘把桥炸掉!

’满崽含着眼泪,拉开了手榴弹,但是他并没有走开,而是,冲向了大桥的中央,背起了他的哥哥大牛,于是一声爆炸,画面在这里静止了。

我们最终不知道满崽是否成功的背着大牛逃离了那座桥,画面中飞在空中的红肚兜,平静的乡村里,老母亲站在一棵老树下眺望着远方,她的八个儿子都顺着那条路上了战场,而没一个回来过。

电影《八子》就这样结束了。

—————剧透结束—————以下是《八子》作为主旋律电影进步的几点:1、视角的人性化。

以亲情视角切入这场残酷的战役,讲战争本身不如讲人,通过讲人讲亲情我们反更能看出战争到底有多么残酷,而《八子》讲得正是人,所以我们才会有共情,才会有泪点,所以当我们不知道那两兄弟的生死的时候,老母亲站在树下眺望的身影才会让我们燃起泪点,有所期待。

2、人物去脸谱化。

我们的满崽从白丁到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是有一系列的成长轨迹的,从他开始不敢拿枪,到不知道为了什么拿枪,直到找到了拿枪的理由,这一点就是主旋律电影的进步,以往的主旋律电影都是上来就意气风发什么都不顾的革命,好像命真的很不值钱一样。

3、节奏把握到位。

我们如今的主旋律电影已经可以有商业电影的节奏了,三幕式以及最后一幕的终极任务,都是以明确任务牵着我们继续看下去的。

并且任务一项比一项升级。

这便是商业片的模式,这种模式一般都是好莱坞大片的模式,他们对观众有一系列的快感机制分析。

感兴趣的人看看麦基就知道商业片的节奏模式。

《战狼2》也是纯好莱坞模式。

4、英雄主义的人性化解析。

美国的主旋律看起来一点儿都不像主旋律,但实际上他们一直在标榜着他们的英雄主义主旋律,比如《拯救大兵瑞恩》,为了救一个家里剩下的最后的一个孩子,一群人死了。

而《八子》的概念是,你们不理解中国当年战斗时的英雄主义,那好,我来用一对兄弟告诉你,大牛的视角,为了这场战争,我的兄弟们都死了,这里的每一个战友都是我的兄弟,这是大牛的所坚持的,他上来就被塑造成了英雄,而我们的主人公一定意义上讲,其实是满崽,我们都是从满崽的视角出发的,他只认哥哥是他的兄弟,要替哥哥打仗,要带哥哥回家,最终何润东所饰演的狙击手死后,他第一次感觉到战友皆兄弟,跟着哥哥一起扛着千万人的命,他理解了这种英雄主义,最终也成为了一名英雄。

5、细节的人性化。

这部电影很多细节我非常喜欢,因为一定意义上讲,它有写实的成分,所谓的写实就是说人话。

我上网查了一些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真实情况,据说,当时确实是如此惨烈的,在弹药和粮草都缺乏的前提下,红军是真的以大刀和敌军的机关枪肉搏的,影片中很多细节都展现了这场战争打得有多么艰苦,因为敌军无论从武器装备还是人数都远胜我军,比如大牛坐在那里,听见18声炮轰,之后起身去战斗,他们当时有一句对话,多浪费啊。

这句台词就是‘说人话’,不难想象,也许当年那些人在打仗的时候,会说出同样的话。

而大牛每次战斗之后,都是带着弟兄们到处捡拾弹药,他五弟就是在捡手榴弹的时候被炸死的,包括狙击手那段戏,满崽给他拎去40发子弹,不明白为什么他要有这个优待……两个人在山坡上抗敌,聊的是一颗子弹爆两个头的事儿,放在我们以前的主旋律电影中,这种场景,一般对话都是歌颂革命的美好。

最终,总结语,当我们在听到主旋律这三个字就嗤之以鼻的时候,不妨去思考一下,我们的主旋律是切切实实在进步的,无论是从故事构建上,还是从讲述故事的方法上,希望豆瓣的小伙伴们不要太刁钻,见红就骂,我再次想起陶老师当年对我们说的话,你行你拍一个试试。

主旋律这道考题比你心中真正想写的故事要更难,这年头,你拍一个英雄,真的能把人看落泪了,就是一种成功了。

PS:当然你肯定会问我,为什么我们的主角干打不死,尤其是大牛,这点就老套死了,那我就想说,为什么拯救大兵瑞恩汤姆汉克斯要最后死?

当然你肯定还得问,为什么我方在桥这边打仗的时候,敌方不扔几个手榴弹将我方那几个人儿赶紧炸死?

那我还得回答你,几个手榴弹过来,桥也塌了,他们从什么地方过天险?

 4 ) 观后感之二

电影《八子》根据赣南中央苏区真实历史事件改编,在观看完这部影片之后,我心情久久未能平复,不论是杨大牛和他带领小连队,还是在家中每日等待儿子归来的老母亲,又或是在战争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满崽,所表现出的那股“宁舍小家、顾全大义”的浩然之气,杨大牛几次做出不属于自己连队任务的决定,成功阻止了敌人的袭击,为大部队转移争取到宝贵时间,正有如是黄继光、董存瑞等烈士先辈那种牺牲自己、顾全大局的英勇无畏精神。

今后要将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感触和思考融入到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转化为一种动力,跟随着我们党的脚步,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散发自己的光和热。

 5 ) 八子

该电影简介由豆瓣网专职人员撰写或者由影片官方提供,版权属于豆瓣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影片根据江西赣南地区家喻户晓的“八子参军”的故事改编。

在战火硝烟的年代,千万人民群众投入到支援革命战争中,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作为那个残酷年代的缩影,骨肉相连的母子情、不离不弃的兄弟情、赤胆忠心的家国情.....无数荡气回肠、难以割舍的情感凝聚于影片之中,共同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永垂不朽的英雄

 6 )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抷热土一抷魂

文/赤叶青枫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影视作品往往格外打动人心,战争题材的电影更是如此。

如今,又一部此类影片问世,这便是由高希希执导,刘端端、邵兵、岳红、何润东、程媛媛、于滨、高强等人主演,并将于6月21日上映的《八子》。

因为此片是根据江西赣南地区家喻户晓的“八子参军”的故事改编,再加上受片名的影响,较容易让人以为这是一部如杨家将金沙滩一役一般,兄弟齐上阵结果几乎全部战死沙场的惨烈群戏,而事实上,你可能只猜对了一半——影片的惨烈悲壮之感确实无以复加,尤其是战争场面,不只是简单的炮火连天,而是爆破、轰炸机、枪战、贴身肉搏等战争元素应有尽有,再加上多位我军战士在一场接一场的密集战役中以诸如被突然一枪爆头、手榴弹爆炸、机枪扫射、主动舍身取义等多种不同方式壮烈牺牲,更将战场映衬地犹如修罗场。

相关桥段随便截取一帧,都足以触目惊心,战争的残酷、无情与恢弘由此可见一斑,真真是一部典型的中国式战争大片。

在具体剧情上,导演高希希和编剧董哲另辟蹊径,没有展现兄弟八人一同或陆续上阵杀敌的场景,而是以1934年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艰难时期为背景,重点讲述了排长杨大牛(邵兵饰)在六个弟弟全部壮烈牺牲后,带领全排战士包括自己最小的弟弟满崽(刘端端饰)历经数次以寡敌众的激烈战斗后,与敌人浴血奋战拼至最后一刻、最后一人的悲壮故事。

如此一来,“八子”的概念无形中得以扩展和延伸:它不只是象征着杨家八子参军,满门英烈,亦是代表了杨大牛的全排战士乃至千千万万位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先烈们!

值得一提的是,《八子》不仅是一部激燃硬核的战争片,还是一部非常“有爱”、有温度的电影。

片中在战争场面中恰到好处地穿插展现了兄弟情、同袍情、母子情与儿女情,其中又以兄弟情与母子情最为催泪。

前者既有兄弟久别重逢时的兴奋惊喜,亦有矛盾爆发时的剑拔弩张;既有依依惜别时的硬汉浓情,亦有弹尽粮绝时的生死相依……后者虽然着墨不多,但却是全片最温情脉脉的一笔,尤其是片尾处满头白发的杨母(岳红饰)站在村口大树下望眼欲穿盼儿归的唏嘘画面,更是让人不禁热泪盈眶。

另外,满崽的心路历程以及个人成长经历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

一开始,他只是个单纯普通的农家少年,之所以参军,全凭一腔热血;之后初上战场,领略过战场的残酷并和死神多次擦肩而过后,他不免心生怯意,不过这也是人之常情;再后来,经过一场场战役的淬炼,他由一个新兵迅速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战士,令人刮目相看!

全过程较为真实生动,为影片的感染力锦上添花。

而若换个角度来看,在满崽身上发生的一切,又何尝不是千千万万位英勇先烈们或多或少都经历过的呢?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更没有人能真的不畏生死,但昔日的先烈们能甘愿冒着枪林弹雨,无怨无悔、前仆后继地冲锋陷阵,凭的不仅仅是热血豪情,更是为了心中的信仰和人民的幸福。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抷热土一抷魂。

战旗美如画,英雄永不朽!

 7 ) 《八子》

影片将母子情、兄弟情、战友情交织在一起,情感细腻且深刻。

母亲对儿子们的牵挂、兄弟之间的相互扶持以及战士们之间的生死与共,都让人感受到战争中的人性温暖[^1^]。

战争场面宏大,视觉冲击强烈:电影的战争戏份制作精良,无论是炮火连天的大场面,还是贴身肉搏的近距离战斗,都展现出了战争的残酷和激烈。

这种视觉冲击力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3^]。

人物塑造立体,成长轨迹清晰:影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鲜明,尤其是主角满崽的成长轨迹令人印象深刻。

从一个胆小的弟弟,到成长为一名勇敢的战士,满崽的蜕变过程展现了战争对人性的磨砺[^5^]。

主题深刻,弘扬革命精神: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八子》成功地展现了革命先烈们为了信仰和国家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

影片通过杨家八兄弟的故事,让观众深刻体会到和平的来之不易[^7^]。

不足剧情略显单薄:虽然影片在情感和战争场面的展现上做得很出色,但部分观众认为剧情的深度和复杂性稍显不足,故事线较为单一。

部分情节处理不够细腻:在一些情节的处理上,影片可能会显得有些仓促,例如某些角色的牺牲和转变,可能会让观众感觉缺乏足够的铺垫。

 8 ) 燃!中国式硬核战争大片,催泪巨制热血史诗

用大时代背景写小人物命运与成长的电影总能走进观众内心,《八子》就是一部这样的影片,把一个红色故事拍出了家国情怀,整部影片展示了气壮山河的热血感、生死一线的危机感、誓不低头的英勇感。

“一部充满情感、充满温度、诠释爱的‘非典型’战争片”电影《八子》改编于江西赣南地区家喻户晓的“八子参军”的真实史料。

故事讲述另辟蹊径,没有展现兄弟八人一同或陆续上阵杀敌的场景,而是以1934年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艰难时期为背景,重点讲述了排长杨大牛(邵兵饰)在六个弟弟全部壮烈牺牲后,带领全排战士和最小的弟弟满崽(刘端端饰)与敌人浴血奋战拼至最后一刻的故事,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英雄乐章。

如果说美国战争片《血战钢锯岭》有着美式英雄主义的家国情怀,那么《八子》中的人物都真实再现了中国式的英雄主义,满崽的真诚朴实、杨大牛的英勇无畏、杨母的舍小家为大家,情感处理细腻而深沉。

影片并没有把视点聚焦在“悲情”之上,而是着重将人物的“热血”、“成长”与“爱“传达给观众,通过这两兄弟的矛盾、碰撞、和解,到共同抗敌、面对生死,展现了残酷的战争下令人动容的兄弟情、战友情,以及人性化的英雄主义。

这部中国式的硬核战争片,刚柔并济、去脸谱化,虽然是同根同源的价值观故事,但是完全有别于美国战争片的核心思想以及英雄人物的成长历程,有温度、动人心魄,感人至深,将英雄与牺牲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不说教、不煽情,不灌输的新主旋律电影”《八子》叙事手法和战争场面是类型电影的表达,新风格新手法的大场面,糅合技术特效和配乐,带来全新的观影体验。

叙事遵循了新主旋律电影的节奏模式,有着经典好莱坞大片的三幕式结构,最后一幕的终极任务满崽炸桥情节,都以明确和递进的方式升级。

成长是一夜之间,甚至是一瞬间的事情,当满崽拿起枪的那一刻,从男孩成为了一个男人,一场场艰苦战役的淬炼让新兵迅速成长为一个真正的战士。

战争场面激烈充满视觉震撼,节奏紧张,从宏观到具体细节,有着不输海外大片的精彩,同时又有着时代的特殊烙印。

无论是恢宏壮观的大全景、远景,还是饱满细致的特写镜头,冷峻厚重黑白色调和残酷悲壮的战争背景再度将人们带回到那个“血肉铸山河,英雄永不朽”的热血年代。

与《拯救大兵瑞恩》斯皮尔伯格营造的“战地资料片质感”相似,《八子》用4500多个炸点打造出“席卷式燃炸”效果,爆破、轰炸、枪战、贴身肉搏等战争元素应有尽有“战争戏密集到出乎意料,过瘾”,“全程燃、硬、刚”是网友们赞出的评论。

“没有夸张的个人英雄主义,没有说教式的价值观输出;有的是朴素动人的情感”,人性的力量和中国式英雄的刻画朴实含蓄而充沛,影片结尾满崽拼死炸桥的高燃戏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与哥哥大牛之间的生死兄弟情令全场泪目。

“看战争片从来都没哭过的人,这次泪奔了”要把这么一个悲壮惨烈的故事拍的有血有肉必须依托情感,《八子》的情感线扎实凝练、直抵人心。

感人肺腑的兄弟情、生死与共的战友情、催人泪下的母子情、梦幻唯美的爱情,四条情感线交织融合,红色情怀在场面宏大、硝烟弥漫的战争中张力得到释放,这是中国式情感的表达,对战友、对民族、对国家情结的书写。

情感的冲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血脉相连的兄弟,由一开始的互不理解到战场上同生共死,展现了特有的中国家庭兄弟情深,共同保家卫国的热血男儿本色。

二是家与国的冲突,杨母送八个儿子上前线,没有一句怨言,看似一位柔弱母亲的形象,饱含着大爱与无私精神,是最感人至深的表达。

三是生与死的冲突,电影里的战友情,战场上生死俄顷的并肩作战、弹尽粮绝时的生死抉择。

电影“兄弟互背”的情节,从满崽将去完成危险任务大牛背他过河时的疼爱有加,到炸桥最后一刻满崽背着大牛,整部影片里含蓄压抑的情感释放得淋漓尽致。

片尾处满头白发的杨母站在村口大树下望眼欲穿盼儿归的唏嘘画面,更是让人不禁热泪盈眶。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抷热土一抷魂。

《八子》记载的热血史诗,是不应褪色的记忆,而铭记,前进,是我们最好的致敬!

作者简介:汤晓芳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传播系 副教授南昌市影视家协会副主席联系方式:18679108166 email:[email protected]

 9 ) 狐假虎名:八子

看之前,满怀期待。

之前听说有人看哭了,再者我印象中这种主旋律题材的电影,必定催泪。

因此我在观影几个小时之前就酝酿好了情绪。

结果却大失所望。

我是哭了,然而并不是因为这个电影哭。

这个电影更多的是感慨,不是感动。

仍然是“一大家子人死得没几个了”的故事,我满脑子是却却的《战长沙》。

这本小说没怎么正面写某个人怎么牺牲的,印象中好几个人的事迹都是转述,但是感觉比正面写好,更揪心。

原谅我喜欢把“牺牲”说成“死”,死得轻描淡写,更感英勇无畏和战争残酷。

倒是本来也不需要正面写(好像电视剧演出了一些),否则会改变小说的结构。

我想的是,有多少人,就是这么突然死去,活在别人的语言里,没什么镜头。

有些烈士,没有名字。

从2到7这六个哥哥,就是这么死的。

影片主要讲的是大哥带小弟成长的故事,兄弟情有,牺牲精神有。

那种小人物经历许多脱胎换骨的过程有。

但是就是干巴巴的。

可能是剧情结构的问题。

说什么感情的种类丰富,某些运营号还是夸大了。

若是妈站在村头张望一下就能体现个母子情,那和小学生作文写妈妈做好饭了等我回来一起吃一样矫揉造作。

标题“八子”特别吸引眼球。

不过电影的重点并非“八子”,只是借了抗战故事的名声。

和电影表现的内容不搭,但是用来营销真的很好用。

可耻。

仍然有让我印象深的情节。

“咱们什么时候打仗,能打得这么富裕啊。

”想想八年抗战,我们这方真的是啥都没,我觉得也不需要太突出什么个人传奇(不便说),就这一群小人物,可以贪生怕死,然而还是反人性地舍生;甚至可能因为某些原因,不能取义,单单是去赴死(并不是说某些人的牺牲毫无意义)。

他们都能为了飘渺的希望去抵抗,太伟大了。

战争场面颇多,从电影方面看我感觉有些是瞎忙活。

电影基本平淡。

还不如再看看却却的《战长沙》。

怀念。

主旋律题材难以推荐,个人认为还是因为某些人拍不好。

 10 ) 神化英雄本质上就是在侮辱英雄:一部主旨不明确、立场有问题、毫无进步的主旋律电影

我非常不喜欢这部电影,并不在于我对红军题材电影有偏见,而是这部电影的呈现方式让我很不安和很烦躁。

对于这样一部只是特效有提升、剧本内容一如既往的拍得极度尴尬的主旋律电影,我很遗憾我曾经对它抱有过高期待以及在上映第一天上午就到很远的有排片电影院来观看。

首先说红军主题表现失实的几个问题:一是我上映前最大的期待,就是说清楚为何老杨家八个孩子都要参加红军的问题。

很遗憾,开始没多久,老大杨大牛自问自答老八满崽哥为啥要当兵时回答说“还不是为了让你和妈过上好日子”的时候,我就知道已经完了。

一句极敷衍的“过上好日子”根本无法解释赣南闽西数十万烈士的前赴后继。

我的理解是在农民被地主阶级剥削的阶级斗争的严苛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劳苦大众为了保卫自己的土地、保卫自己的政权而战斗。

要是只是为了一句过上好日子,为什么一位伟大的母亲要把自己八个亲身骨肉都送到红军去?

嫌人命不值钱,送去国民党军去吃饷、做地主家的狗腿子不能过上好日子吗?

为什么这么多的母亲要把自己的所有孩子都送到红军、都送上前线,为什么即便遭遇屠村也不退缩,是因为这些人有比生命更加珍贵的东西值得他们一同捍卫,是因为他们有比血肉亲情更加伟大的力量支撑他们走向革命。

如果就这么肤浅地以自己家“过上好日子”来带过,无疑是没有经过审慎思考的,也会寒了革命烈士的心。

没有这种与人民融为一体的感觉,就始终刻画不出真实饱满的红军形象。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最近很出名的湖北来凤县的老兵张富清老人、授衔后自愿回家务农的甘祖昌将军,他们革命是为了自己和家人“过上好日子”吗?

他们最后“过上好日子”了吗?

简单来说,他们革命是为了全中国的老百姓、全天下的人民都要过上好日子,他们绝不是为一己私欲而革命,他们是愿意牺牲小我、牺牲一切的真正的革命英雄!

从现状到电影,对当时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畏畏缩缩,只是单方面刻画白军或国民党政权多么残暴,是经不起稍微一点的推敲的,完全被束缚住手脚,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以“剿匪”名义叫嚣中国革命正义性的人还能如此肆无忌惮。

二是对红军战斗场景的刻画。

这部电影严格意义上还是战争片,几乎全是战斗场景。

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这部电影里全部都是阵地战和绞肉机般的肉搏战,让我怀疑这战斗的背景是不是第五次反围剿期间站在博古和李德的“左”倾冒险主义指挥思路上展开的战斗?

电影里这么表现难道要弘扬这种打“正规”战争的战斗方式吗?

这是在故意抹黑红军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靠的不是一味与力量比自己强大的军队死磕,靠的是灵活的战略战术,靠的是背靠大山、背靠人民的人民军队的智慧。

即便是第五次反围剿期间为了掩护大部队而阻击敌军也应该清晰地点明出来,总之应当有立场鲜明地反对这种阵地拉锯的战术,现在的表现是对红军战略战术和历史的不尊重。

红军某种意义上并不完全是正规军,从毛泽东《兴国调查》里可以看出很多指战员都是还会参加农耕的普通农民。

红军要都是这么冲锋式、固守阵地式打仗,早就没了。

这一点电影完全落入了一般战争片的窠臼,根本凸显不出红军的特殊性。

红军成了一个背景而已,连题材都算不上。

一味拍战争大场面,搞一些工业流水线化的特效敷衍,在荧幕上是展现不出来立体真实的红军形象的。

另一个问题是装备问题。

红军直到长征时才平均三人一支枪,总共八万多人才两三百挺重机关枪,平均每挺重机枪四百多发子弹,全速猛突的话基本一两分钟就没有了,但就剧中这样一个排却有一支马克沁的重机枪,更不要说还装备有多挺轻机枪、冲锋枪,枪支弹药一直充足,新兵临时上战场都能分到新枪等等,经历战地转移、炸毁炮兵营后撤退到炸桥的时候还能带着这挺重机枪,这类电影在红军装备问题上永远都不反思,永远都不改!

红军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到底如何呈现?

三是个人英雄主义问题。

从一个排打常规阵地战数日,还能冲锋、炸碉堡、近战,最后甚至单挑炮兵营、炸桥等,我寻思这么多中弹镜头这三十多人(红军一个排能不能满编三十多人也是问题)这么抗打吗?

一晚上一个士兵能挖出地道炸山顶的炮兵营弹药库,一个新兵能用刀击杀围攻他的一个班敌军、中弹坠崖后还能去炸炮兵阵地,这难道是尊重史实吗?

这已经超出了艺术创作的范畴。

请注意,神化角色本质上就是在侮辱角色,神化英雄本质上就是在侮辱英雄,英雄不是刀枪不入、无所畏惧的神,我没看到那种普通人身上涌现出的质朴的英雄气概。

四是队伍组织问题。

红军的排长是和队伍战斗在一起的,不是有些镜头里坐在战壕的长官位置的,此外队伍里有战士打架其他人在喝彩,这是在弘扬歌颂还是在黑?

红军党支部建在连上,班里就有党小组,排上都会有负责政工的同志,难道在电影里的政工就教育出这样官兵不一致、关系紧张会看笑话的红军战士?

问题太多,这方面先说这四个。

在电影方面的问题说几个:一是主旨不明确,还是为了渲染那种兄弟战场分离的悲情,为悲情而悲情,为歌颂而歌颂,正如前面所说根本没说明白为何而战,这一点只要一对比《拯救大兵瑞恩》就知道,这部电影连故事和主旨都没说清楚,只剩下苍白的、不切实的颂扬,同样是说一家子孩子都去当兵只剩一两个的问题,瑞恩这部电影至少传达出明确的价值观,这是《八子》根本没有显著特色的一个严重问题。

若是提个刁钻的角度,瑞恩电影八人小队专门去救最后一个孩子瑞恩,《八子》里面倒好,一家八个人已经牺牲了六个人,最后两个人还要顶在掩护大部队撤退的最容易牺牲的最前线,要是有人钻这个牛角尖,是不是又要说红军的人性化程度还不如美军?

就靠这种强行捏在一起的冲突(激烈的战场、兄弟在一起战斗),编得越多漏洞越多,强行把舆论阵地拱手让人!

愤恨!

二是人物刻画单薄,除了有老八满崽最初的畏战之外,根本看不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除了那个年龄稍大的中年士兵有偶尔一两个情节比较闪光外,没有看到发自内心的人物描摹。

至于老大和老八的形象陡然神化也是令人很疏离。

三是台词设计,很多时候都是站在编剧和导演自己的理解和主观立场上,完全没有置身于红军的背景之中,在加上人物刻画薄弱,这会让观众完全融入不进去故事的体系里去。

如果不仔细推敲可能还会为这种牺牲动情,但仔细推敲后就容易产生更大的怀疑,到最后故事都没有讲好。

四是电影鞣杂的东西太多,什么都想来一点,导致剧情很乏味,战斗场景之间彼此没有一个主线来牵连,看的时候只是直观一场接着一场;爱情、亲情,山歌、战场常识也是明显感觉根本没有用心去重整,夹杂得粗糙且随意。

更不要说极度夸张和不写实的杀野猪情节。

电影方面暂时想到的是这四点。

主旋律电影要怎么拍?

要是没有打动人的朴素的、真诚的、平易近人的感情流露,只是为了塑造高大上的形象而塑造,本身就已经正在逐渐毁掉这个题材。

自己把自己束缚住,最后只能路越走越歪。

一句简简单单的歌词“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就能让人产生强烈的共情,这说明尊重过往的真实的历史、发自内心的真实的情感是完全可以打动观众的。

创作还是要踏踏实实地扎进人民里、扎进历史里,发掘真正的力量和共情,以量贩式的粗糙思路搞主旋律是极其不负责任、极其挥霍积累的历史财富的事情。

我相信观众群体一定会为还有瑕疵的真情、真实、真诚买单,但也一定会唾弃肆无忌惮的糟蹋。

《八子》短评

虽然服化道不错,虽然事件很悲壮,但的确不好看。

3分钟前
  • 米小鱼
  • 较差

感谢活在盛世

6分钟前
  • 桃音
  • 还行

红军反围剿时期八子真实事件改编,或许是近些年“国军兄弟”的政治正确,感觉有点刻意模糊故事背景。

10分钟前
  • Mia
  • 还行

对于这个导演有所了解,之前看过他拍的别的电影,这倒是他导演了这部电影之后就也很期待,看了之后也没有让我失望。

15分钟前
  • 狮子菟
  • 推荐

片子中有很多不合常理的镜头和逻辑bug 但我看到了导演和演员的诚意

20分钟前
  • 卡撒
  • 还行

坚持了37分钟,退场了!我很佩服我自己!

23分钟前
  • 等待戈多
  • 很差

主旋律电影,战争场面的确不错,尤其是一些残肢断臂的镜头还是相当写实的。至于其他吗?就不多讲了!

24分钟前
  • 木石子
  • 还行

音效震撼

27分钟前
  • 发芽的阿布拉
  • 还行

期待这部电影已经很久了,没想到终于上映了,看完只能大呼过瘾,这么好看的电影恨不得再看一遍。

29分钟前
  • 小小孩
  • 力荐

还行,吧,还原战争

34分钟前
  • 凯子
  • 还行

我交给工会的钱就霍霍给这种电影了6月28日

39分钟前
  • tweek
  • 较差

导演的败笔就是没有表现出为什么去当红军!红军是为穷人老百姓打仗的也没有表现出来。也许导演以为现在的年轻人和他们一样都看过地道战南征北战等,不喜欢口号不喜欢大道理,只喜欢看打仗片越真实的战争越好,可是这样的片子只会吸引战争狂人~ 一堆果粉特务在这里上蹿下跳带节奏,尼玛的屠杀共产党屠杀红军屠杀红区群众的时候你们怎么不逼逼啊?

43分钟前
  • 豆辬
  • 还行

这是一部需要细想才能明白故事背景的电影,它反应了部队良好的文化素养和深刻的战友情谊。但本片还是存在不足,点名那2个炮兵阵营,仿佛被施加了必中的光环,攻击和被攻击都是一击必杀,太不科学。但总的来说,特效和炸药值得你睡上一觉!

45分钟前
  • fight2010
  • 力荐

七一那天 两个人看的第一部电影 😂😂

47分钟前
  • 猕猴桃陈
  • 还行

有些事不能忘,有些人不能忘。丈夫以身许国,空留老母望穿泪眼!

49分钟前
  • 奎总
  • 推荐

高希希真的不容易,全片自带杜比音效。把一只野猪拍出了史前巨兽的凶猛程度

50分钟前
  • 无复烟火
  • 较差

爷爷奶奶看过

54分钟前
  • 鱼艺子
  • 还行

上海排片也太少了,我这片区看不到呀

59分钟前
  • Mascot
  • 推荐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 战争场面还不错 哥哥和弟弟之间的情感 战友之间的情感还比较打动人 当年打仗时只会比电影展现的更残酷 我们今天的好日子都是他们拿命换来的 要珍惜

1小时前
  • 童儿
  • 推荐

怎么说呢……在目前为国军洗白的大形势下,创作者既想完成政治任务,又不敢和文艺界的果粉们正面刚,模糊了整个背景,含混了人物情感,整出一个纯战争片,然而表现战术水平还不咋地。

1小时前
  • 不吐槽会死星人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