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的续集,虽然豆瓣上评分不高,但不得不说这一部电影竟然出乎意料的好看,在我心目中竟然是自“大话西游”之后最好看的西游题材电影了。
1. 美猴王由甄子丹替换成郭富城,可以说郭富城的演技绝对比甄子丹好,甄子丹的美猴王形象过于浮夸和狂野,而郭富城的美猴王的形象要比“大闹天宫”版更为细腻。
2. 情节安排合理得当,不拖沓也不死板,当初因为预告片中观世音说美猴王的一句话“你用自己的善恶去评判别人的善恶”就知道这个故事会在原著的基础上描绘得更为丰满,而实际结果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3. 特效方面没有一味的去刻意模仿欧美的大制作,而是运用得合理恰当,反而与电影的氛围搭配得合情合理。
例如后面骷髅大军的桥段,虽然有模仿暴雪游戏魔兽世界片头的影子,但由突出了骷髅兵的性格,致敬之中又带有自己的风格特色。
4. 对白合理不浮夸,没有那些刻意追求时下流行语的桥段,而且很贴合每个角色的独特性格。
印象比较深刻的话有两句:“人生就是这么奇妙”和“淘气”这一部西游记真的很不错,比第一部好太多,又丰满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一经典故事的内容,完全是我心目中一部理想中的西游记电影,诚意推荐大家看看。
我们这一代,是被《西游记》的故事滋养长大的。
而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又是那么耳熟能详。
我深深地记得,在我没皮没脸、没心没肺的童年时代,整个西游记,我最讨厌的便是这一集,这一集,我是真的看哭了的。
孙悟空啊,是孩子们心中无所不能的偶像啊,上天入地,好不威风,本领大得不得了;而你唐僧呢,弱不禁风,手无缚鸡之力。
这个故事,正是孙悟空被误会、被误解却无法辩解得不到信任的时候,只看到那个不识好歹的唐僧狂念紧箍咒,直到赶走了孙悟空。
那一刻,真的恨不得唐僧赶紧被妖精抓去,杀了炖了煮了就好。
是的,不管怎么说,今年开年的这部《三打白骨精》,至少在这个主线上没有偏差。
那么在情节和人物性格上一定程度的丰富,我就表示都可以接受了我可以接受小沈阳对猪八戒的喜剧化诠释,一个蠢笨的猪妖还自恋得不行,沙僧的憨直忠义也并没有删改。
唐僧的塑造沿袭了《大话西游》的设定,用啰嗦重复的语言来表达喜剧化的效果。
他依然是那么毫无分辨力,慈悲善良宽大无边。
包括高高在上的观音菩萨,亦同样是那么居高临下,一切在握。
郭富城对孙悟空的诠释还是用了心。
虽然他一出场,我就感觉到——他好壮。
跟我心目中六小龄童的孙猴子相比,这个悟空壮了好多。
其次便是,电视剧版的孙悟空在五百年的五指山下餐风露宿,被磨去了很多桀骜的心性,还是很感谢唐僧对他的施救之恩,正式拜师,并恭敬地尊称师傅。
而在此剧中,孙猴子似乎傲气完全不减当年,若不是被金箍箍住,根本就不会甘居唐僧旗下。
他一口一声小和尚,也正因为这个设定,当白骨精发现法力难敌他的时候,试图用重获自由来诱惑他,他心念似乎有所触动。
自然,孙悟空并没有真正背叛,电影只是尝试通过这种内心纠葛的刻画,来丰富其角色的内心。
最后,便是巩俐的白骨精了。
从头到尾,全剧都在浓墨重彩的烘托白骨女神啊。
为她编了一个凄苦悲惨的前世故事,她不断地变化造型、身姿,每一帧都透出片方下的本儿。
不管如何,还是颇为赏心悦目的。
最后孙悟空大战白骨精的画面,无数白骨堆成的巨大骨架,亦算是宏大震撼,为这个贺岁档的经典故事值回票价。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movie432,文末有二维码噢《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首映典礼后,一股名为好评的潮水,再度冲刷了圈内人的朋友圈。
在这片叫好声中,《三打白骨精》无疑是继《捉妖记》、《寻龙诀》之后,国产魔幻特效大片涌现出来的里程碑作品,合称:特效三部曲。
我曾对《大闹天宫》恶意满满。
言论再歹毒,充其量也只是他自己的事。
毕竟,一个人不应在意别人怎么擦屁股。
除非不赶巧,他撞到了。
况且,有些东西不可能只拉一泡。
有人争相递送手纸,那也是一门助人为乐的产业。
话有些难听,但事实便是如此。
评价国产电影,选择不同的比较对象,一直是个暧昧、玄妙、被营销宣传神话所笼罩的赛马问题。
如果对比错别字三部曲,那么,特效三部曲确实是在拍电影,也满足了不少观众的需求。
自比那部负分、当众撕卷子的《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也是有明显的进步。
但问题随之而来,是否应该为这二三十分的进步,就跳进好评的潮水。
当然不能。
学习拍摄《画皮2》方面,《三打白骨精》取得了长足进步。
我都不知道,该为郑保瑞的进取高兴,还是为他继续感到遗憾。
总之,了不起的乌尔善老师确实取代张艺谋国师,引领了2010s中国古装大片的新美学。
突如其来,从天而降的神光。
抓耳挠腮、随时卡壳的幽默。
头晕目眩、华丽转身的慢镜头回放。
所以,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充满渴望和滚烫眼神的费翔。
小沈阳领衔的排泄物笑话,让人震惊于烂梗绝对可以用上五百年不止。
奇怪的城堡和恶劣的爆炸现场,它们总是在过于精致(特效)和过于粗糙(布景)之间无缝对接。
气若游丝、飞得煞艳的白骨夫人,她拖着长长的喷气式袍子,一会白色,一会变成黑色。
你以为它扯不尽,拉不完,转眼间又是烟消云散。
我差点想叫她:惊奇女士。
《三打白骨精》时刻不忘告诉观众,我们花了大把大把的真银白银,挥挥手就是几百上千万。
先是飞出一只憨痴痴的老虎,再是跳出来一条凶巴巴的恶龙,然后是蹦出来一头嘶嘶叫的野猪。
真心害怕电影继续放出来一只捶捶胸的大猩猩,上演一版更加鬼畜、残暴和破坏一切的《动物世界》。
当然,如果能把猪哥小沈阳换成赵忠祥,那就更好了。
凭空飞出的紧箍咒,非要搞一个像本土三大公司的机关盒子,似乎只有这样巧夺天工的全自动技术,才能弥补这个桥段设计的极端粗暴。
只要观众看到这些奇技淫巧,特效乱入,那么,他们一定能够忘掉过半的剧情漏洞和不合情理。
热闹就好,一切都好,越来越好,过年好!
紧接着是肯定会被夸上天的巩俐阿姨的易容术——看上去比《归来》好多了,并且在威亚的引领下,巩俐真的从头到尾都在飞升。
三个莫名其妙的怪物女跟班,每一次呲牙咧嘴和扭曲狰狞,都恨不得从喉咙深处吐出象牙来。
对,她们身上也花了大钱。
如果说,相比《大闹天宫》的网剧水平美工,这些以片尾滚动字幕时长计算的特效工作尚还代表了一种吃大锅饭的团队进步。
那么,重返花果山,那些脸上毛都开裂的假马猴,似乎证明着《三打白骨精》依然在怀念《大闹天宫》的塑料棚趣味,那种油头粉面奇腻无比的光线,糟糕得连十年前电脑游戏的CG动画还不如。
紧接着,电影迎来了最大的噩梦。
那些从雪地里钻出来的,弱不禁风的骷髅兵试图在现场螳臂当车。
我怀疑,自己在座椅上叹一口气,银幕上的它们都会成批倒下。
电影还自以为是地加入了幽默感,以至于令我倒吸了一口寒气。
最后,《三打白骨精》祭出了终极的灾难想象力,镶金大骷髅头跟一只大蜘蛛合体的奇怪生物。
没错,还要披金戴银。
这坨大boss的变体,连站直了别趴下都做不到,居然还能撑上一场战斗。
如此自黑,干得漂亮。
《三打白骨精》尝试去解决《西游记》原著留下的难题,从孙悟空为何不一棍子砸死妖魔鬼怪,到唐僧为何总是妇人之仁满口道理。
这个大挨批的童年故事,所有国人都知道。
可是,当你看到孙悟空把唐僧送去诱骗白骨精,如同白骨精在那等着孙悟空来救唐僧,又实在不免要痛骂,这故事真是又臭又长又鬼扯。
到头来,还是什么一命换一命,一世又一世的老套陈词,简直无聊得抓狂。
可能编导也觉得,再这么教化世人下去,太没有意思了,不如让孙悟空把唐僧一棍子打死。
然后,电影真的这么干了,搞得热烈盈眶感天动地。
在一些人看来,这是一个天大的、违逆吴承恩的炸雷级别颠覆。
可是,在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中,唐僧早就被孙悟空干掉了。
《三打白骨精》的愚蠢在于,电影好像真的找不到其他办法去推出新意,索性替观众解气,拍死了算,大家两清。
还是那段精髓,《西游记》写的妖魔鬼怪各路神仙,说的却还是人类社会的自身问题。
《三打白骨精》玩飞了那些幽默十足特效满分自以为是的玩意,确实代表了画皮式中国特效大片的终极追求。
反正没人晓得妖魔鬼怪什么样子,那么瞎写也无所谓。
皮囊之下,白骨成渣。
电影倒有难能可贵的自知之明之处,它告诉观众:每个人都只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
那么,我所看到的《三打白骨精》,绝对不是个大烂片,但有人说它是个烂片,我也不会表示反对。
【首发于影咖APP,请勿挪用】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559926/ 与魔鬼的交易
截图扫码,关注:MOViE木卫(movie432)
文/梦里诗书郑保瑞再度用《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续写了前作《大闹天空》堪为国产“神片”的电影传奇,对《西游记》的胡编乱改令人对那特效都已不忍直视,做作狗血秀尽智商下线的笑料,更充斥着无比的尴尬,这早已不是世人耳熟能详的那国粹典藏。
对《西游记》的改编本无可厚非,嬉笑打脑亦并非不可,但郑保瑞作为导演和一众编剧对此令人目瞪口呆的改编,确也当真是前无故人,简而言之《三打白骨精》就是一个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故事,电影将师徒四人的相遇到三打白骨精的章节全部一锅乱炖的搅为一体,若非看到电影,实难想象本自名著中跌宕起伏,极为精彩的一章《三打白骨精》,居然能被改编的如此不堪,突兀的转折,毫无逻辑的剧情和所谓之的笑料台词,其剧情之神以远非常人所能及。
在神剧情的奠基之下,电影确也让人看到了“非同凡响”的师徒四人,这不仅体现在服装,更在于那一再装疯卖傻的台词,只是将人物塑造的如同低能一般,这种刻意生硬的隔鞋挠痒不同于《大话西游》中在无厘头间仍能找寻到人物情感的沉淀,他更像是碎片式的小品合集,在演员饰演的人物只是以比拼智商的下限从而来博取观众一笑,至于演员自身的表现,无论是孙悟空的郭富城,还是白骨精的巩俐,在这出比拼特效的电影中,几乎未有何演技可演,只是照本宣科的背出了那尴尬的台词。
一部电影的特效只会是服务于剧情的锦上添花,而并不可能是其脊梁,《指环王》的魅力根源绝非单是它的特效出彩,而更源于那个迷人的中土世界,反观此作一味的仿效欧美电影中的特效画面,为自已披上了一件看似华丽的外衣,诚然这件华服比《大闹天空》更为精致,有所小成,但仍旧有着制作的粗糙之处,而内里的糜烂更是无从遮掩,一味将笔墨浓墨重书于特效,却并不愿在剧本上多耗费哪怕分厘。
《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用特效堆砌出了一个神妖纵横的玄幻世界,却并没有为观众准备一个打开这个世界的钥匙,不伦不类的如此大作既难有感怀,更令人难复相见西游情。
2月9日晚看完《三打白骨精》,我的内心极其复杂,我扭过头对美貌的妹妹说:导演想说什么我都懂,但是他为何都不讲清楚呢?
“惋惜”二字是我对本片最大的感想。
作为一部主打商业娱乐的合家欢国产院线片,这片子可以给6.5分,但是《三打》完全具有冲击8分潜力的精神内核,我的“惋惜”更多是恨铁不成钢的愤慨。
影片的亮点和槽点都挺突出的,然而槽点更甚,这也是为啥网上对本片虽然褒贬不一,但总体口碑是下潜的。
下文涉及大量剧透,讨厌剧透的可以右上角了。
--此为分界线---有86版《西游记》珠玉在前,“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早已烂熟于大众心里,故事简单,在86版中仅仅是电视剧一集的量,但其作为九九八十一难的其中一难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正是白骨精此番离间,令唐僧贬走心猿,才有后来师徒二人互相理解。
同样是这个故事,《三打》要将电视剧一集的信息量填充成两小时的电影,大量的改编在所难免。
首先说说影片的基调。
去年网游风十足的《大闹天宫》口碑可谓是差到极点,5毛杀马特土豪金特效充斥全片,再配上土豪金杀马特的戏服,至少我是看吐了;《三打》则将影片定在了更加写实的调子上,特效也终于有1块了,但画风依然廉价。
以我拙见,与阴暗压抑的《西游记》原著相称的应该是写实的风格,如同胶片人文和数码糖水片对比一样,写实风格至少视觉层面上会赋予电影深沉的气质:一个韩剧小鲜肉和一个穿着体面呢大衣的帅大叔和你讲他取经的故事,哪个更有感觉?
廉价感不只是体现在细看依然不自然的特效,还有充斥着浓浓的时装范的服装,特别是巩女神和手下几个小妖精的服装,依然是中国魔幻电影电视剧特热爱的那种不土不洋、不古不今、华丽且空洞的杂交风格,整理整理可以乡村走T台秀了。
剧组不差钱,整出《英雄》《夜宴》那样讲究的服装应该是不难的,这是品位问题;再有五指山下的孙悟空,压了500年肤色依然红润,毛发也一尘不染,并且不管经历怎样艰难的战斗,发型是永远帅气的。
中国魔幻电影不缺精致与干净,缺的是朴实、肮脏以及颗粒感,这关乎电影的气质。
还有是人物设定上的偏差,比如开场唐僧的搞笑演出便让我在影院里狂犯尴尬症:这满口妄语的天然呆和尚完全没有得道高僧的架势,随着剧情发展后期的唐僧突然变得深沉不搞笑了,前后精神分裂。
搞笑役由八戒担当,《三打》此番更是让沙僧配合八戒贡献不少笑料,再加上一个唐僧一起出来搞笑,除了让影片基调变得更加轻佻的同时大大削弱了唐僧“度人”的说服力外,我看不出有其他的用意。
如果《三打》给唐僧一个更加严肃认真且坚定的人设,那么后边的剧情发展才能更加合情合理,更加直指内心。
影片虽然叫《三打白骨精》,但是重点一直放在唐僧如何“度人”上,这是电影最大的亮点:开篇度白虎,二度西云国国王,三度白骨精感化千年怨念,四度孙悟空师徒二人互相理解情比金坚。
然而我将娓娓道来此片是如何毁掉一个又一个亮点的。
首先战斗力5的唐僧如何“度人”?
当然是靠嘴炮啊!
度白虎是能在开场就塑造出唐僧具有坚定信仰的形象的:宁可自己被吃也要求白虎放过白马。
然而导演却安排唐僧进行搞笑演出,冯绍峰的表演之拙劣令我大跌眼镜,以至于让我一度质疑唐僧的佛学造诣;而当第一次度白骨精时,我兴奋得快从椅子上滑下来,因为我陷入自己臆想的导演希望呈现的剧本中无法自拔:白骨精讲述凄惨的人生,其怨念之深让她的内心被黑幕笼罩,从此看透人心。
此时唐僧为她的故事所动容,开始嘴炮全开告诉她人性并不是纯粹的恶,两人展开激烈的三观碰撞,如同押井守附体探讨人性这个深沉的哲学命题,到高潮时分唐僧毅然走出孙悟空画的金圈选择完全包容白骨精的怨念,甚至让白骨精感动了,坚持千年的信念竟然有一丝动摇,以至于见唐僧走出保护圈准备下手之时产生了一丝犹豫,然而正是这一丝犹豫让孙悟空得以及时赶回将老妇打死,此番度白骨精以失败告终,让唐僧充满遗憾(老子刚刚感化一人你不分青红皂白就给打死了)遂迁怒孙悟空。
然而影片实际呈现的效果是:唐僧听了老妇的故事后十分感动,愚蠢地走出了悟空画的金圈到老妇身边说“让我来度你啊”,我靠,你这满脸淫笑的小白脸拿什么度人家?
嘴炮呢?
佛家圣典呢?
白骨精想这人太蠢太好骗了,赶紧杀了抓回去吃。
然而反派死于废话多+下手前戏太长,白骨精奸计得逞之际理所当然被悟空打断了。
打死老妇后悟空被唐僧惩罚,没有嘴炮只有紧箍咒,悟空质问唐僧“你为什么不相信她是妖”,唐僧失语答不上,观众也答不上,只会觉得唐僧愚蠢,肉眼凡胎看不清真相。
如果唐僧与白骨精的对话不那么空洞,而是更富有思辨气息和人情味的话,那么唐僧坚信白骨精所化老妇为人对于观众而言也将更具说服力,影片将更有深层次的脉络,而最终唐僧牺牲自己点化白骨精将会带来心照相交般的感动,此为后话。
由于一打白骨精,师徒二人之间的感情产生了裂缝,此时白骨精见缝插针可以说是导演一个巧妙的安排。
且不说白骨精露真身在大庭广众之下向悟空发出约会邀请有多么突兀,至少带悟空去看猴戏是影片一个巨大的亮点。
我们一直将悟空视作一个英雄,却容易忘记他本性是一只猴,而当他看见猴在耍猴人的皮鞭底子下毫无尊严地表演时,内心必定是五味杂陈的。
那皮鞭是紧箍,而刚刚惩罚完悟空的唐僧便是那耍猴人了,白骨精这招诛心之计可谓是狠毒,令人拍案叫绝。
而毒计如何化解是一个带动观众情绪的点。
导演期望呈现的应该是内心纠结的孙悟空回到房间,先是与两位师弟有一段动情对话,情到深处时以一段令人捧腹的搞怪结束,避免煽情,同时表达悟空的纠结稍有化解,然后悟空鼓起勇气走进师父的房间看见烛光映衬下闭眼念经的唐僧,背影是那么渺小却有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气场,随后悟空与唐僧之间有一段交心之谈,两人达成初步的互相理解。
随后师徒二人互相配合整蛊白骨精,白骨精发现毒计被化解,自己也被耍遂恼羞成怒大打出手,一场混战打得天昏地暗难解难分,最终白骨精不敌遁走,镇定下来的仨兄弟才发现师父早已被趁乱掳走。
而影片最终呈现的效果呢?
没有与唐僧的交心之谈,仨兄弟之间也没有深入的互动,悟空内心的纠结莫名其妙就没了,说好的悟空造反呢!
这段本该是人物塑造的关键一笔被潦草处理,煞是令人不满。
倒是白骨精被整蛊之后的大战表现中规中矩。
接下来是王宫地牢度国王了。
新人物国王的加入是影片的亮点之一,费翔的表演也值得肯定,而潜藏在国王伟光正表面下巨大的恶也让人唏嘘不已:为了治病而吸儿童的血,此人比妖还恶毒,以悟空的脾气必然将其杀之而后快的。
我臆想这地牢戏唐僧应该与悟空来场激烈的辩论,唐僧的观点是此人可度,而悟空的观点是此人已与妖孽无异,其位居高位却以百姓鲜血来续命,比妖孽更恶毒,该杀!
辩论无果,悟空的挥舞的棍棒被唐僧强硬制止,心灰意冷的费翔呐喊着:“你一路取经至此不都是在杀戮?
没有杀戮,你取的什么经?
度的什么人?
取的什么经?
度的什么人?
(大意)”喊出了悟空的疑惑也喊出了观众的疑惑,师徒二人感情再次出现裂痕,也为之后悟空被赶走埋下伏笔。
然而我期望的师徒撕逼并没有出现,台词依然空洞无力,唐僧的行为依然莫名其妙,费翔动情的呐喊让唐僧莫名的沉默显得愈发不可理喻。
接下来的戏因为动作特效占大头,剧情可圈可点之处已经越来越少。
被赶走的悟空碰上菩萨,画面美如画(真的漂亮!
),但是对话依然空洞,不过至少抛出了本片的另一核心命题“即使你有火眼金睛,你所见之真实未必是真理;你用自己的错与对去衡量别人的对与错到底是对还是错?
”立意深刻让悟空重新思考了取经的意义,拯救唐僧的动机也更加坚实,全片的高潮也如在弦之矢。
但是正因为之前糟糕的铺垫,让观众对人物的情感被搅得一塌糊涂,我想观众此时对唐僧,更多是自作自受的鄙夷吧。
与糟糕的剧情推动相比悟空最终战穿的黄金比基尼也不是那么不能忍了。
最终的boss战很壮观,但是太中规中矩,以我拙见应该做以下几点改变:1、白骨精与千万枯骨合体变身的设定很好,但是最好能交代下枯骨的来历,来历越悲惨越好(比如是屠杀之后的冤骨),其实只需要角色寥寥几句台词,就能让boss的形象变得更加立体。
2、boss吞噬唐僧后悟空将金箍棒插进boss体内保护唐僧,赤手空拳打boss怎么着也该艰难点啊(电影boss基本一直被吊打);3、此时被吞噬的唐僧也没闲着等救,而是在boss体内不停和冤魂交流,感化冤魂,削弱boss的力量(电影是真闲着等救,唐僧你是小公举吗?
)。
4、电影重新塑造的白骨精想吃唐僧肉绝对不仅仅是想长生不老或者不想在千年大限到来之际灰飞烟灭这么简单,而是在看透了人性的恶之后,拒绝转世为人。
白骨精在此片被塑造成一个悲情的女妖,电影应该更多展现唐僧与白骨精的交流,最终白骨精被感化,而轮回大限将至,唐僧自杀(电影由悟空动手,你舍身取义干嘛要脏了别人的手?
)灵魂与白骨精一同穿越地狱,最终来到轮回之门前,两人皆是一席清素的白衣泛着微光,画面煞是好看。
一席交谈之后白骨精选择自杀来让唐僧重回人世(电影则是白骨精进入轮回,唐僧灵魂化为金蝉子,飞向远方),而唐僧现世的肉身已化为坚石,由悟空背负着继续前行(电影则由菩萨洒水让唐僧复活)。
本文是我夹带自己的臆想补完了一个更加合理的剧本,倒不是“我比剧组更懂拍片”,而是对本片一些情节的设置提出一个或许是导演原本期望呈现的版本。
《三打》的改编其实看得出具有满满的诚意,但是电影本身该由台词推进的段落的处理都太过于敷衍,以至于产生“导演你想说啥我们都懂,但你能不能说清楚”的感觉。
光有特效是成不了好电影的,我想看过好莱坞一票“特效烂片”的观众们应该懂。
虽然看这部电影主要是因为自己的新墙头,看之前也做好了坑爹的准备,但是看完后不得不说,成果还是喜人的。
特效不多说,国产最高。
从开场老虎的毛发,到最终大战,没有一个地方掉链子。
剧情本身很好,但是问题也很明显第一,节奏上有问题,整体基调太高了,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文戏不够,师徒四人之间的情感挖掘不到位,导致后面的煽情并不能十分影响到观众的情感。
如果把云海小儿国那部分的戏整体剃掉,改成师徒四人逐渐简彼此熟悉了解,为师徒之间感情稍作铺垫,那么赶走猴子,和最后打死师傅的戏份会让观众非常有代入感。
虽然云海国国王的存在是为了和白骨精这个妖精作为人妖的对比,但是除此之外,对于整体剧情的提升帮助并不算大。
剧情还是塞得有些太满了。
第二,这部片子搞笑的部分不出意外的还是有些尴尬的,尤其在小沈阳身上的那些桥段,有些生咯吱人的感觉。
这也是看之前就比较担心的地方,还是没能避免。
八戒身上最自然的一处笑点,大概应该是他去花果山说岁数的那段吧。
整部片子我最大的笑点,也是我们那个厅笑的最厉害的地方,其实是在唐僧阻拦猴子打猪和沙僧的那里。
而好的地方也是真好,对唐僧这个角色的挖掘真的是非常有深度唐僧每说一句话(当然不算搞笑的那些部分),其中的禅机都值得让人回味。
过去的唐僧多是站在降妖除魔的那边,当猴子降服or打死妖魔时,多是拍手称快的,最多也就会念一句阿弥陀佛,便就过去了。
只有当他认为猴子杀人时,他才会愤怒及指责,其实换种说法也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杀死妖怪便是应当之事,杀了人便是十恶不赦。
这部电影里的唐僧,则是真正的众生平等,每一个生命在他心中都是一样的。
孙悟空要打死猪八戒和沙僧的理由是,他们是妖。
唐僧却说,你不也是妖?
当二打后,唐僧赶走孙悟空时,浑身都在抖,颓然坐在地上的时候,他心中自然知道,那云海国王所说的都是对的,尤其他已经见过白骨夫人,自然也明白孙悟空打死的那两个是妖怪所幻化而成。
那么他为什么还要赶走孙悟空?
虽然他自己的能力小而又小,没有一身功力和七十二般变化,但是,心中的那个信念是不会变的,那就是即便是妖,即便作恶,他所该做的,都是渡化其弃恶从善。
不论孙悟空棒下的是妖还是人,这件事都不会为之改变。
正是因为世间万物在其心中皆为平等的,唐僧才是真正普度众生的圣僧。
而唐僧还有一句话,实在是让人喜欢。
西去之路上绝不跨过一叶苍生,否则就算取得真经,过的了佛祖,也过不了自己。
结局时,倘若唐僧让佛祖收了白骨精,那么也算是依循了天理轮回,又有何不可?
倘若白骨精在他体内自绝时,他随其去了,也算让她求仁得仁。
可是唐僧让猴子打死了自己,渡白骨精转世。
这里便是过了佛祖,过了白骨精,唐僧却过不了自己的结果。
观众们并不是圣僧,可是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那道底线,也许在别人看来无关紧要,于自己却是决不可跨越的关键。
这次的三打白骨精终于不单单从猴子的角度去讲故事,而是在说,有时,彼此都没有错,可是正因为每个人彼此坚持的,看到的都不相同,那么自然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而当我们固执己见走到了死胡同的时候,去试着相信别人,也许走到一个豁然开朗的结局。
巩俐的白骨精真的是非常有气势,举手投足都很棒,她这个角色演完之后,以后再演霸气女妖的演员真是太有压力了,这个表演,真是太难超越了。
而且导演没在白骨精身上给加爱情戏,或者白骨精表示我之前被人伤过我做这些都是有理由的balabala,这点真的值得大力点赞!
白骨夫人表示我之前被人叫妖孽,被送去喂秃鹫,所以我不想当人,我就想当妖怪,要继续当我就要吃了你这和尚。
到最后,依旧是死都不想做人的妖怪,她的目的直接而且单纯,从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义的,这才是一个霸气反派该有的气势。
郭富城的孙悟空依旧有大部分孙悟空的通病,勇武有余,灵性不足。
但是这个孙悟空没有一出山底便抱着唐僧泪流满面认师父,还是值得一赞的,孙悟空本就是天地灵猴,大闹天宫时连玉帝佛祖都不放在眼里。
凭什么在五行山被压了五百年后,被观音说上几句,就要叫一个和尚师父?
他得自己心中信服,才会真的认下这个师父。
唐僧需要自己去努力,才能赢得孙悟空的尊重,不是念几句紧箍咒,说几句大道理就能管用的。
当然,也不是缝个虎皮裙的事情。
本身唐僧会缝虎皮裙这个槽点就不提了……这部电影从剧本到特效,再到后期宣传和周边制作,基本上已经基本形成了类好莱坞电影工业式的线条。
国产电影在其他方面比起好莱坞并没有明显的短板,但是特效这方面实在是太要命了。
就算是这部片子,特效依旧是外包给外国团队来做的,但是也正因为特效真正的上去了,有了大场面的特效戏份,才创造了观众心中合格的爆米花电影。
毕竟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纯剧情在家里也能看,去电影院,不就是为了把特效看个爽嘛……============================声明分界线=================================既然某些人一定要以恶意来揣测别人,那么在这里我也说清楚,不是水军,不是水军,不是水军,再见到评论里面有人刷屏说是水军,【全·部·删·掉,没·有·商·量】别因为自己是水军或者自己家用水军就见谁都是水军,见得了骂见不得夸嘛?
何况缺点我也已经说了。
如果真的觉得片子不好,这篇评价写得有失偏颇,那么也请有理有据的留言讨论,不要上来就说水平不够,水军,回家多看点片子or回家练练这种话,这样只会显得你自己言语苍白,毫无素质。
如果需要我上电影票,我愿意上电影票自证不是,而且因为有留票根的习惯,可以把过去一年的都上了来堵某些人的嘴。
因为个人习惯一直都是写纸质手帐影评,从来没有在豆瓣上写过长评,这次实在觉得这部片子特效这么用心,不该被黑的这么惨(当然还有新墙头的原因),才在豆瓣上写了长评。
所以某些人如果想刻意引战或者黑我,请自觉圆润,谢谢。
今天又重温了一遍金猴降妖,感觉里面很多情节用特效表现出来肯定是很好的。
也有很多镜头能拍的很美,大圣回到花果山恢复水帘洞,白骨夫人在三藏面前变身都能拍的很美,只要特效做的好,肯定也是大卖的电影。
外国大片很多都是改编自漫画 小说,中国拍一遍金猴降妖真人版也完全可以的啊,金猴降妖真的很经典,感觉不逊色与大闹天宫。
豆瓣评分如此之低,若不是春节闲暇真要错过这部好电影。
没看过大闹天宫,看三打白骨精的直接原因是巩俐演白骨精。
巩俐果然没让我失望,冷艳眼神、气质卓然,华丽服饰、精彩特效,妖王之感呼之欲出。
其他几位的造型也有些意思,唐僧袈裟颜色萌萌的、八戒的花布衣服、阿凡达款沙僧。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这一段,名著在前,小人书、评书各种故事烂熟于心,86版西游记也有一集。
看书时就气唐僧,不知好歹,只看表面不求真相。
对孙悟空把个紧箍咒反复念叨,又有何用?
但这部电影改编的几个桥段,把唐僧的同理心和同情心表达得准确可信。
和悟空促膝谈心、虽知是妖仍不忘度化,度人在先,一切只为自修佛心。
让人对唐僧刮目相看!
对这部分的解读和改编,不免要击节叫好!
看完《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以后是真心觉得它要外表有外表要特效有特效要气势有气势要剧情有剧情要内涵有内涵要经典有经典要新意有新意要演技有演技它为什么不能算是一部年度佳作?
事实上它就是一部巨制,是出于《西游记》系列而胜于《大闹天宫》后的续作。
特效上是有目共睹地帅,白骨军团的霸气不容置疑。
And wuli白骨夫人一出场那气势就是铁了心要虐死孙猴子的。
对白骨精的形象重塑是对角色的丰满,为什么要吃唐僧肉?
白骨精怎样炼成?
身份客观,目的明确,性格鲜明(从云海西国的现身说法可以看出此妖霸气敢作敢当)人性之恶也是很贴切国王的剧情。
作为反派人物的结局命运改变非常正确。
妖皇定位准确,但我认为白骨精自始至终都是配角。
(从预告片的顺序来看白骨精也是最后一个出现的)三打白骨精一打是一个情怀和一个基础。
以经典的画面勾起观众回忆经典这是打出了观众的情怀。
所谓的武打打出白骨精的身世塑造形象,唐僧念紧箍咒的惩罚为白骨精的挑拨作铺垫。
二打智斗,白骨精的挑拨,云海西国国王的亲切演讲,是促成二人各自对自己的反省,耸动他们内心深处的欲望,从而激起二人矛盾,白骨精化身妇女儿童的二打成了高潮的分手导火线。
三打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打师父(白骨精欲自绝于师父体内,为度化其转世必须一起赴死)这是唐僧的夙愿。
这一打是成全了师父的理想是踏平了心头的山河,从此悟空方能皈依,走上取经正道。
所以其实真正主线是对师徒(唐僧 孙悟空)二人的思考。
对唐僧而言,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和尚突然做了师父,还是三个强者的师父,想想也是一路上都指着这三位呢,内心有所依靠。
唐僧是个聪明人,无愧智者,他有他的信仰,会观察,会类比,会自省思考。
一打结束后念完紧箍咒,自己灰溜溜的爬上山崖去找悟空,他不是在怪他而是他看清了他们彼此,其实是一样的人,只相信自己眼睛所看见的,是人是妖不重要,只是彼此不愿意相信彼此。
师徒是缘,人物设定年轻 因此师徒间应该没有代沟,所以唐僧用一串佛珠告诉悟空团结就是力量的大道理。
云海西国看见白骨精真人后唐僧度人的欲望大增,信仰使然。
遇见那个加出来的美帝暗黑黄金甲(其实他吃不吃小孩不重要,嫁不嫁祸也不重要,都是为了增强故事性的纽带)根本作用是他在地牢里的那些话,他告诉唐僧是第一,人心之恶凭他一节僧人靠什么去度化芸芸众生,唐僧开始对自己信仰产生怀疑,第二,口口声声拯救苍生而孙悟空一路上尽是杀戮这使唐僧对这一路方式的意识产生怀疑,第三,没有这只猴子他到不了今天是让唐僧对自己能力产生怀疑。
他的每一句话唐僧都听进去了,这三个疑点潜藏。
他开始自省,也就是对一个人信仰的考验(我觉得还有对一个人能力的考验),他一心想度化世人而孙悟空从来不给他这个机会,在猴子面前,一棒子打死才是硬道理。
他不是不知道白骨精的诡计,这一版的唐僧新在他矛盾的点,不再纠结于泼猴杀人这种小儿科的事,而是孙悟空在阻挠他实现他信仰的行为。
唐僧要的是度人 不要杀人 即便杀妖也不可以。
因此 唐僧对孙悟空的行为不能苟同,内心地三个疑点得以爆发。
让他滚,想清楚了再说,即他所谓的解除心里的金箍,是他作为佛学智者看清了悟空领悟不到西天大道的意义。
同时 他也想看看自己的能力,唐三藏西天拜佛求经是不是离了这猴头就不行?
终究是不行,他一屁股坐在地上呜呜地哭,镜头推进心底,我们都在不舍地抽泣。
他知道他们二人是世间最相似的两个人,他们是师徒是同伴是一串念珠上的两颗楠木,终究是不舍。
对悟空而言,更单纯目的也更明确,菩萨让俺老孙保一个和尚上西天取经,一开始是一个被动的角色,目的在于自由。
取经,解箍都是为了自由。
师徒相处时间短导致根本不能被驯服(不是驯服小动物)心不定,不能像师父那般知道此行是何意义。
这一版的悟空中规中矩,悟空的被动在被白骨精利用开始,他就动了心思,自己是否真是耍猴人手下的那只猴,要他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听话还要挨打。
要自由,他确实动了心思,只是因为白骨精是妖到底不放心下手。
观音菩萨(槽点最大的陈慧琳)告诉他他一直用自己的错和对去衡量别人的对和错。
无非就是你觉得对的东西我给予否认罢了。
孙悟空最大的问题在于他没有认清脚下的这条路以至于他不去理会或是相信师父的能力,师父的梦想。
包括我们也不相信。
不信任师父,他没认清取经是为了什么。
不是让他来打这么多妖怪,而是要他度化这些妖怪,不杀,向善,是这条路的方向,悟空带着他的执念,打杀妖怪,送这和尚走,他就有自由。
这是最初目的。
但渐渐地也不是这样,因为也有感情,懂恩情,师父救他于铁丸铜汁五指山下 收他为徒授他佛法,可他的执念在于杀妖无罪和他对师父的误会。
即便如此,跪一人为师 生死无关。
所有版本都有这样的一幕,分身跪别师父,这是第二处情怀。
(表示这一段真有touch到我的心)最后的结局是师徒二人的转变,不再是误会的冰释,而是将维度放大,到包容彼此,相信对方,理解,感化,是从两个独立的个体为己的立场转变为为人。
他们都是站在自己的个体位置上述说着自己的目的。
达成一致的是,我们做的不是杀戮,是改变。
唐僧愿为度化妖精而付出生命 悟空愿放下执念相信师父而放手。
(一棍子打死…)思想转变 的同时命运变化 符合故事的发展。
但最后依然是走上度化世人导人向善的正确路线。
整体改变不违背原著理念。
新版保持框架对内容人物造型台词做了面目全非的改编,但不失为原著的升华,1986版和1996版以及2011版的西游记基本符合原著内容,包括台词和人物个性。
1986版和2011版中规中矩,1996港版对白骨精做了更加人性化的处理,在情字上下了功夫。
但在三打故事情节上并没有推陈出新,2010浙版有很大进步,无论是人物重塑还是思想都有鲜明不同。
因此电影的改编是必须的,我们不需要像《红玫瑰与白玫瑰》一样尊重原著到一尘不染甚至把原文打在屏幕上,那不值得为这个时代所推崇。
在符合经典原著理念的基础上去升华改编这一点《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做的不可以不去称赞。
西游记好看在打妖精,但是我们长大了才知道妖精不是打的,打不完的,坏人不是抓的,人心恶火,唯善可灭。
我们说孙悟空陪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是“降妖伏魔”而不是“斩妖除魔”。
西游的佛不单单是禅,是一种主观的引导,用佛法度人转化,投胎也好改变也好都是一种基于杀戮之上的善念。
我们追求的东西可以在影片找到影子,白骨精的挑拨,云海西国国王的进入不是编剧的扯淡而是符合当下,推动剧情的重要阶梯。
改变是为了升华,师徒的转型才是人性缺失的补偿。
三打白骨精是个有年头的故事,连新含义的“白骨精”都已不再是网络热词,如果单纯靠特效技术去撑,这将是一个比上一部《大闹天宫》更悲催的车祸现场。
还好这次导演在编剧方面很认真,这个故事讲得不赖,郑保瑞用第二次机会证明了自己。
他讲了一个词叫“自私”,一个字叫“嗔”,一个态度叫“信任”。
从一开始,高大上的巩皇就没打算玩捉迷藏的游戏,她大大方方地呆在唐僧头上欣赏着悟空痛得晕死的场面,她大大方方地请猴子在有阳台的地方赏月看热闹,她大大方方地进入每一个她想去的地方,想干嘛就干嘛。
是呀,单纯抓住或吃掉一个人,这是多么无聊的力气活,难得遇上一个和尚,还是个高僧,不如来玩玩游戏。
从理论上说,只要是凡人,就一定有弱点,凡猴凡猪也一样。
这里所有生物都是自私的,他们只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真相,只相信自己的判断。
如果我弱,如果我病,如果我力气大,如果我有权势,那么我可以做任何自己觉得对的事情。
比如国王要治自己的顽疾,比如大圣要灭所有的妖,比如白骨精要永世为妖……这些都是自己就能作主的事情,在愿意承担后果的基础上,我为什么要听别人的,为什么我要信任别人的判断?
这种自我抑或叫自私的角度是很平常的,几乎埋藏在每个人的心里。
谁也没比谁高明,谁也不比谁高尚,从这一点上,《三打白骨精》里的所有人物都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他们不再是取经人、妖精、降妖者的单纯身份,只是相遇在某个地点的一群普通生物,这种人物设定让我有兴趣坐直了继续看下去。
于是接下来看见了“嗔”,俗话说嗔心最毒,国王、白骨精、孙悟空自不用说,连唐僧身上都隐隐绰绰看见了“嗔”。
当被放弃治疗的国王斥责着唐僧做过什么,能做什么,只能靠悟空时,紧接着涌上来的是民众不断感谢着唐僧,歌颂着唐僧,完全忽略孙悟空的场面。
只要是脸皮不太厚的一般人,此时多少会有点难堪和无力感,而这一切情绪在孙悟空又打死了两个“妖”之后升到了极点,谁能担保赶走孙悟空的举动不是唐僧内心各种情绪、各种念头丛生的结果?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你我皆凡人。
也许是时长的关系,在前面不错的铺垫后,匆忙迎来了光明的结尾。
唐僧找到了自己的方式,孙悟空学会了全然的信任。
但这多少有点拔高的结尾,影响了故事的逻辑性,未免有些遗憾。
唐僧是搞笑担当,八戒和沙僧没有存在感,小沈阳什么时候能不再用东北话的梗,不再本色演出?
郭富城不容易,只是如果没有几十年猴戏的功底,咱可以少学猴子的动作,但绝对敬业和努力。
巩俐是国内女星气场最强的前三甲,单单只是涂白了脸,就美得无比大气,这是一个有妖格有追求的女皇。
片尾响起的86版西游记片头曲让人怀念,《三打白骨精》的编剧也用心收罗了对86版西游记的各种梗并加以体现,算是对老版的致敬。
只是感慨一下,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妖怪都变成了高冷西方风,特别想念以前热热闹闹的妖精洞,那时候妖怪还需要抢压寨夫人;那时候妖怪还住在有山有水有野果的地方;那时候妖怪有自己的名字:有来有去、精细鬼、刁钻古怪,有自己的巡山歌……如今的妖怪住在鸟不生蛋的地方,带领着成千上万没有名字的电脑妖怪,如果大量运用技术是趋势,真期待出现奔波儿霸、霸波儿奔那样的电脑小妖精。
明明就比美人鱼好看,美人鱼那掉渣的后期,让我以为在看80年代拍的西游记。也是醉了...分数上来。场景美轮美奂,孙猴子很可爱!!!
吹爆巩皇,气场全开又美又惊艳。
两部西游记的特效实在太上档次,小沈阳分分钟出戏。
西游记心中的神话经典,对三打白骨精,早就期待了,大年初一全家去看的,现在来写评论有些晚,就一句话,绝对值回票价,值得去影院看的电影,比同期的圈钱烂片强多了!投资这么大,看得出比大闹更多的投入和用心,还有国产大片的进步,观众的支持才能让国产大片获得更大的投资和发展,才能走向世界!
不说剧情,再改还是老套,师徒虐恋缺乏铺垫,煽不起来。据说还不错的特效就是加了一个美图秀秀滤镜?巩俐能加一星
服化道很不错
比上部好太多
剧情很好。
能不看的,还是别看了。比《大闹天宫》强了一点,拍得更像《画皮2》了,但还是烂片啊。什么狐妖雪妖白骨精,大多是烂片的代名词,想到观众还要看三打以上数量的烂片……我不禁想说,大家的钱真是多啊。
觉得算是合格的爆米花电影,特效做的很不错,尤其是最后大战那部分。最后也升华了主题。总体来说,剧情连贯,中间贯穿了一些笑点,特效做的很不错
竟然不错,用大白话来说把前作爆出翔。故事沿着原著方向进行了大胆但不脱离精髓的改编,增强了师徒互动,师父舍身取义,徒弟回心转意,但叙事有些问题,拖泥带水,部分台词依然有雷点。特效全面升级,骷髅大战很唬人,有些重口味,美工场面很动漫化,有点类似港漫《大圣王》,巩俐妖艳邪魅!三星半
郭富城和巩俐这种影帝和影后级的演员,在特效大片里也能飚演技。服了!
畸形的渣渣
场景和服装设计很丰富,特效感觉过多了。故事圣母啊(高潮部分更加圣母到没边好毁剧),悟空竟然打死师父……扯得没边了~~两个星星全部给服装和冯绍峰的美貌~。(还有,白骨精哪是那么厉害的妖怪!!)
比打闹天宫好看太多.演员选的大胆,但都演的很好,尤其是特效,感觉比寻龙诀都好,太多黑子给一星,给五星平均一下。这部电影分数肯定是要长的,现在5.8分。
不要去看不要去看!如果你们好奇这个电影有多烂我只说一件事看电影几乎从不离座的我上了两次厕所_(:з」∠)_费翔大魔王挺好看的,老派帅哥!!!对于巩俐我只想说一句巫行云你的李沧海呢。特效有几个场景做得挺好的给颗星,但是中西妖魔混合得太不讲究了!!!
我真的觉得比美人鱼好看
前四五十分鐘很難看,但看到中段發現它改編的概念其實很好,對傳統故事有屬於自己的詮釋視角,可惜處理得不好,表演除了鞏俐個個都滿尷尬。鄭保瑞執行不會有什麼問題,但他對文本和人物趨於簡化的理解一直是他作為導演的弱項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心里对它的期待值就是不会中场退场就可以了。可能是期待值太低了,看了反而挺精细的,画面做得很漂亮,特技也不是五毛钱的,演员都不错,郭富城的孙悟空一点也不雷。非常好的商业片!记住我说的是商业片!!!!想在这个片子里看出任何深意都是有病,就是一个80分的爆米花电影
早年看过,烂片!特效不错一星,巩俐的特效特别适合黑白巧克力的广告!片头女演员的颜值身材大长腿一星!剩下胡编乱造又空无一物的剧情,可惜白瞎了一众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