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罗夫的流感

Петровы в гриппе,Petrov's Flu,梦流感(台)

主演:谢苗·塞尔津,丘尔潘·哈马托娃,尤利娅·别列希尔德,尤里·科洛科利尼科夫,尤拉·鲍里索夫,伊万·多恩,亚历山大·伊林,谢尔盖·德雷登,Olga Voronina,蒂莫菲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法国,德国,瑞士语言:俄语年份:2021

《彼得罗夫的流感》剧照

彼得罗夫的流感 剧照 NO.1彼得罗夫的流感 剧照 NO.2彼得罗夫的流感 剧照 NO.3彼得罗夫的流感 剧照 NO.4彼得罗夫的流感 剧照 NO.5彼得罗夫的流感 剧照 NO.6彼得罗夫的流感 剧照 NO.13彼得罗夫的流感 剧照 NO.14彼得罗夫的流感 剧照 NO.15彼得罗夫的流感 剧照 NO.16彼得罗夫的流感 剧照 NO.17彼得罗夫的流感 剧照 NO.18彼得罗夫的流感 剧照 NO.19彼得罗夫的流感 剧照 NO.20

《彼得罗夫的流感》剧情介绍

彼得罗夫的流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彼得罗夫的流感》是以《盛夏》技惊四座的俄罗斯名导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的最新作品,当年因支持同志舞台剧遭政府软禁,重获自由后,创作火力全开。影片以后苏联时期为背景,疑似染上流感的男主角在返家路上,遭古怪大叔和求死作家不断耽搁,在阿司匹林与伏特加的交互作用下,逐渐迷离的意识,竟遁入自己创作的漫画幻梦里。导演借古讽今的招牌技法、流畅跳跃的花式转场与交叠梦境,创意直逼《暖暖内含光》金牌编剧查理·考夫曼与日本动画宗师今敏,令人大呼过瘾。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紧急呼救第四季一百万英里之外杀死恶龙嘻哈星节奏:意大利篇第一季狩猎杀手最强囍事零之使魔冰果爆笑女警第一季请修理好我的男朋友心头一颤海柏利昂超能家族爱歌:约定的承诺黑手党明末风云我是布莱克沉睡在我消失前壳中少女:压缩少年拳王少帅吸血鬼鬼盲盒偶像选拔更美好的事第二季同窗儿女传奇之真假千金白粉飞第五季魍魉之匣LoveLive!Superstar!!第三季亚瑟3:终极对决

《彼得罗夫的流感》长篇影评

 1 ) 几个细节

- 灵魂出走的闭环叙事1.在一排士兵枪决一排群众的时候 男主独自存活 好像透明人一样来去自如 不受枪决的影响 其实已经意味着当时的灵魂出走紧接着的镜头是走上灵车的剧情 就更加确定 男主是在枪决中死去2.结尾从棺材里面逃走预示着整部影片是在讲 生前的回忆- 压抑的氛围1.妻子的超现实暴力妻子的暴力是可以释放出来的 但男主只能通过流感的形式内化自己的压抑情绪 妻子越超现实的释放 越能侧面体现男主内心的压抑2.俯视的视角更能体现男主的压抑情绪没看懂的地方:黑白片段中的女主持 身上穿的毛衣与 男主妻子的同事织的毛衣图案相同 是否隐喻女主持的身份 是妻子还是妻子的同事或者是一个抽象的形象?

 2 ) 荒谬的梦来自现实《彼得罗夫的流感》

《彼得罗夫的流感》是根据阿列克谢·萨尔尼科夫的小说改编的,导演曾说这是俄罗斯当代最好的小说之一,虽然看名字和上映时间会以为是映射或者表现现下的疫情,并不是。

电影通过连续的、强烈、无边界的梦境来呈现苏联时期的生活状态,虽然是通过幻想和梦境来表现,但总体观感上却处处感受到困苦和逼仄,并不是像今敏一样在画面上展现一派绚丽和自由,而是通过开始的qiang击,一系列的暴力和xing,边缘情感以及幼时新年晚会等等和现实相连接,呈现出比现实更压抑的梦境。

影片中梦境和现实的连接好像没有缘由,没有铺垫,直接用长镜头的调度自然而然表现一出又一出的梦境,这导演本人说这是故意为之,目的是展现时间的连续性。

“我想用长镜头呈现出一切都发生在同一个维度之中。

这个故事的核心是过去与当下的关系,是童年和成年的关系。

”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映射现实生活的一些群体:酗酒困顿的底层、追忆过往的怀旧派、机械僵化的政府部门、冷漠随意的医疗体制、浮夸的知识分子还有不尊重女性的传统等等,情感上看得到每个人都怀有不满,他们都厌恶于当下生活,这或许和导演在国内的经历有关,他曾遭到政府软禁,并且禁止拍摄电影,他说在那段时间里这部电影的准备工作救了他,让他免于“变疯”,所以电影中的讽刺与反叛可能部分也源自于此?

而电影中大量长镜头或许也是因为他同样也是一位著名戏剧导演有关,强大的场面调度能力让他在影片最后的呈现上非常自然从容的从现实到梦境,从梦境回到现实且这些转接都让人感受不到边界,由此也提高了观影门槛。

 3 ) 看不太流畅,大概意思明白了,但明显很不主流。

俄罗斯这几年的电影拍的不少,尤其几部科幻电影还是有特点的,但这部的题材很诡异,你说是什么?

导演用黑白和彩色的交替打开了人们的思维,但在最后爆发点却差了不少,而且这个拍摄方式及情色的表达方还欠思考。

俄罗斯这几年的电影拍的不少,尤其几部科幻电影还是有特点的,但这部的题材很诡异,你说是什么?

导演用黑白和彩色的交替打开了人们的思维,但在最后爆发点却差了不少,而且这个拍摄方式及情色的表达方还欠思考。

 4 ) 寡头经济 寡头政治 专家 文化骗子以及同性恋妖魔化

很多人因为影片神经病一般的叙事为他打了低分 事实上 真正理解影片暗藏的玄机后老烧相信 您的看法会大有改观这部影片改编自俄罗斯作家阿列克谢的同名小说老烧认为 要准确理解影片 导演的话是一把钥匙基里尔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彼得罗夫彼得罗夫是俄罗斯最常见的姓氏 所以影片中个体的彼得罗夫 成了整个俄罗斯的缩影个体的疾病-流感 也就浓缩了整个国家的弊病影片画面阴郁 冻土和阴云让人倍感压抑 街上行人犹如行尸走肉 彼得罗夫上车后因为咳得厉害一位大妈为他让出座位后说:你好象得了癌症这位苏联大妈代表了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社会的怀旧群体他们认为:社会转型后的俄罗斯已经接近死亡另一位大爷的抱怨交代了影片的时代背景 他说:戈尔巴乔夫出卖了我们 叶利钦挥霍了国家财富现在金融寡头扶持这个人…问题就更多了…1999年12月31日晚 叶利钦突然宣布辞去总统职务 人们普遍认为 继任者是被当时的金融寡头扶持上位当时的俄罗斯 政治经济领域被寡头控制这也是为什么 女权贵要求上法庭时民兵完全不理会潜台词很明显:法院是你家的 彼得罗夫想象的处决权贵的情节 直观地表达了俄罗斯民众对寡头经济、寡头政治恨之入骨的情绪有趣的是 公交车上那位对小姑娘口出秽语的学者被年轻人拽下车后 俩人都被警察抓走人们怒骂学者是“混蛋”“垃圾” 那位大妈却嘟囔着说:学者应该受人尊敬 他又没伤害人 警察干嘛把他也抓走?

售票大姐评论说:过去在电视上 他们说什么都被吹捧现在可不行……此时老烧似乎看到两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跃然银幕之上-“专家”这位苏联大妈只看到光头年轻人伤害了专家 却看不到专家对9岁小姑娘使用语言暴力 她也当然意识不到专家在电视上口吐莲花时 对普罗大众是否造成了伤害 彼得罗夫捡起学者的假牙是因为 他另外的身份是作家 漫画家也许他要借鉴专家学者的“话术” 赢得读者的喜爱这个嘲讽伪专家学者的情节 与彼得罗娃痛打伪文学家一脉相承 真正的艺术家文学家在苏联时期被下放到殡仪馆 而一帮伪文学家却坐在沙龙上高谈阔论彼得罗娃的痛打 表达的是民众对那些文化流氓的愤恨彼得罗娃被赋予了民族母性的意义儿子小彼得自然代表俄罗斯的未来但他同样病了 还有许多恶习 令母亲十分担忧彼得罗娃也被赋予觉醒者先锋的身份她以一己之力奋力铲除社会遗留的恶疾但在影片最后她陷入绝望 几代人的信仰崩塌所导致的价值观扭曲 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所以那个神秘人维克多对伊戈尔大喊:我们该信仰什么?

说到伊戈尔 彼得罗夫表现得对他既熟悉又陌生他拒绝给伊戈尔留下电话号码 并且说:我不想和你保持联络 这里已经暗示: 伊戈尔是死神 彼得罗夫已经病入膏肓 到了濒死状态新年派对等候儿子时 彼得罗夫再次遇到伊戈尔伊戈尔感叹说“你们人类真复杂” 再次证明他不属于人类那么维克多是谁?

老烧认为也是彼得罗夫!

是彼得罗夫对自己的幻象 或者说另一个人格维克多代表了前苏联时期的彼得罗夫他愤怒却无能为力 苏联的解体似乎是他的一次死亡所以 死神伊戈尔与他见面时说:你还在为上一次生气么?

最后的黑白画面中 77年的雪姑娘给妈妈打电话时 曾经问妈妈:维克多怎么样?

妈妈抱怨说:他花6卢布买了一大把阿司匹林彼得罗夫看向维克多时 看到儿时的自己一闪而过那么雪姑娘又是谁?

因为雪姑娘的美丽 友善 很多人认为她是“70年代理想化”的化身 代表着人们曾经的美好愿景 而实则她的生活十分糟糕老烧不反对这个看法 但老烧更加认为:雪姑娘是彼得罗夫想象或分裂出的另一个人格回忆中 圣诞派对上的雪姑娘是真实的 彼得罗夫认为:理想化的自己应该就是雪姑娘的摸样 因而想象出了 后面的雪姑娘的故事(黑白画面部分)为什么雪姑娘总是看到男性的裸体 因为彼得罗夫确实是个同性恋 但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社会对同性恋的妖魔化 使他不得不深藏不露这也是为什么 雪姑娘的故事用黑白画面展示雪姑娘在和她的学生亲热时 叫他的名字“伊戈尔”见男友萨沙的父母时 男友的父亲是伊戈尔这些都说明 彼得罗夫意识到自己作为同性恋的社会性死亡恐怕同性恋取向 是妻子与他离婚的主要原因前妻来送孩子时 是前妻主动与彼得罗夫火热啪啪但彼得罗夫却并没有任何享受激情的表情证明彼得罗夫是同性恋的画面 还有儿子小彼得和童年彼得罗夫对女性反应的对比儿子小彼得被医生的乳沟吸引 而童年彼得罗夫却对女性裸体毫无感觉 他更关注女孩子的穿戴这也是为什么作家谢廖沙在作品里将彼得罗夫描绘成同性恋 那么谢廖沙是谁?

明显是彼得罗夫分裂或具象化的 另一个人格的自己有两点为证:第一 谢廖沙知道彼得罗夫是同性恋 并在小说中写了出来 第二 彼得罗夫的回忆中母亲带他参加圣诞派对时叫他说“谢廖沙 这边走”彼得罗夫曾经有个作家梦 所以他将自己和雪姑娘合二为一编写了“雪姑娘的故事” 当然他的作家梦并不顺利帮助谢廖沙自杀并烧毁全部手稿意味着对文学追求的放弃 文学梦的破裂和前妻彼得罗娃痛打伪文学家有没有关联呢/或许 连妻子 儿子也都是彼得罗夫的幻象是他分裂出的其他人格 作为男同的他 幻想自己是正常男人 应该有个妻子、儿子…儿子不再像他 而是有正常的性取向这也是为什么 在灵车上彼得罗夫说自己已经离婚时无事不知的伊戈尔惊奇地问:你结婚了么?

另外 一个重要细节也暗示了雪姑娘和彼得罗娃都是比得罗夫对自身的幻象:图书馆长和雪姑娘工作的旅馆同事是一个人 而雪姑娘穿的毛衣却和图书馆长手里编织的一模一样总之 影片故事是一次漫长而深入的集体潜意识之旅它凭借第一人称的童年回忆深入探討了一个永远不该忘记、从未真正过去的过去并在一个没有时间空间界限的维度展开了对现实俄罗斯社会的批判性视野就像随处可见的 墙上的涂鸦:“日子是狗屎 你也是”“我快死了 甚至等不到婚礼” 或者干脆一个字 “唉”。

那么彼得罗夫死了么?

因为死神的眷顾他确实死了 影片最后彼得罗夫巨大的人头从窗外凝视窗内的画面说明他真的死了但他成功复活了 棺材内的尸体是他最初也是最后对自己的幻象 影片最后在绝望中表达了对俄罗斯社会的厚望:祛除病症 涅槃重生

 5 ) 我们都在梦里

始于流感,始于三个男人的谈话。

不断重复的元素太多以至于当下无法停下思考其象征含义,镜子,阿司匹林,裸体等;公车内的交谈以及永远模糊的窗外和雾气;多重视角的交叉以及或隐或现的线索汇集——原来根本就是同一个故事,世界就是这么小。

精巧的结构搭建,从片子最前面的的聊天就开始了。

本以为是流感所致的幻觉和穿梭,迷幻的场景转换令人眩晕,令人确信这一定是梦。

70年代这条支线的完成,恍然大悟——原来所见即是真实。

最后必须得提一嘴,这片的声音设计太牛啦!

原创配乐多到数不清,表达力甚至胜过对白高于表演;那个挥之不去的嗡鸣声和前后忽近忽远的声效——这就是梦啊,我愿沉沦。

 6 ) 豆瓣评分7.6,他把苏联“黑”的体无完肤

包含隐喻的电影在观看的时候总是感觉很别扭,但如果了解一下作者所隐喻的历史的话,这种别扭感觉就没有了。

于是,在观看一部被誉为某种隐喻的电影的时候,我们先要做的事情就是了解历史。

了解历史后,这段隐喻看上去才有所指,否则大概率看不懂。

这倒不是作者不愿意让你懂。

《彼得罗夫的流感》就是一部包含着隐喻的电影,名叫彼得罗夫的中年男人因为身患流感在短时间内经历了太多的事情。

彼得罗夫所经历的事情看上去荒诞,实际上代指了俄罗斯目前面临的现状以及历史原因造成的很多现实问题。

因此,男主彼得罗夫复杂的幻想以及宿命般的人物关系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幅幅荒诞的画面,更是一个个引人深思的历史现状。

我们试着分析一下本片中的场景以及出现这些场景的现实意义,其实就能发现本片中显示出来的荒诞并不荒诞。

首先第一个场景就是公交车,公交车属于公共交通工具,在公共交通工具中我们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俄罗斯普通民众。

他们的生存现状就能代表当下俄罗斯最真实的生存状态。

公交车首先是破败的,这种破败是艰难维持现状,原本需要在当代进入到公交车更新换代的大潮中,然而这个公交车依旧是老破旧,大家可以想一下,公交车维持现状不及时更新的原因是什么?

公交车代表城市的公共交通,而城市的公共交通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基础建设水准,公交车所行进的路上有一丝丝现代化的痕迹吗?

好像没有,四周全部是寒冬的肃杀。

公交车上坐的人中,一个老者对于小女孩出言不逊而被年轻人围殴,老者的妻子因此喋喋不休,这代表了什么?

上述场景带入俄罗斯自苏联解体一直到现在的现状后,一切都很明晰了。

破败的外界环境代表的是俄罗斯目前的经济形势以及国内现状,虽然这个庞大的国家依旧是存在着的,但普通民众的生活却没有一丝生气。

破败的公交之下是城市的基础建设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行且没有钱维护的现实。

老者代表着经历过苏联时代的建设者,而攻击他们的显然是在破败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们,他们面对现状无法发泄自己的怨恨,因此,只能将目标对准那些怀念过去的人。

彼得罗夫在这个时候被请上了一台灵车,但却在停车后参与了一场屠杀。

这场屠杀之后,什么都没发生,他想要的是健康,让他参与屠杀的人也没有别的表示,但彼得罗夫参与了杀戮却被写进了历史。

这像极了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对于西方世界的示好,这种示好是完全听从的,但完全听从的背后,俄罗斯依旧不被西方世界所接纳,即使他自废武功,单方面削减军事力量,但西方在他这样做了之后却没有任何的表示,封锁在继续,敌对一刻也没有放松。

彼得罗夫的妻子是一个压抑的杀手,她在图书馆本来兢兢业业地干着活,但是却在某一刻压抑不住自己的情绪而爆发了暴力事件。

她很任性,但这是她内心深处的最原始的渴望,彼得罗夫不强调武力,但自己的家人却具备武力的实力。

妻子是内在,丈夫是外在。

虽然彼得罗夫对外表示出来的是和平,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内心是可欺的。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大国的空壳子,因此,才有西方世界的一次次的挑衅,结合一下最近的俄乌战争我们就能看到,俄罗斯被一步一步的逼到了绝境之后,他所爆发出来的力量依旧是可以一击致命的。

凶悍的妻子代表着俄罗斯的内在的武力,这种武力被一直压抑着但却会在释放的时候展示出来无穷的威力,因为她曾经就是一个军事强国。

儿子想要去参加化妆舞会,即使是冒着流感的风险也要参加,这像极了俄罗斯当代的年轻人们对于西方世界的向往,因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且渐渐的沦为了一个资源国家,自己国家的经济命脉挂靠在了石油等能源市场的波动之上,这样就失去了自主发展经济的能力,因此,年轻一代对于俄罗斯的经济形势非常不看好,所以他们更加向往经济形势好的西方国家。

当然,这些细节仅仅只是一个最基础的隐喻,后来所出现的死而复生其实也是一种创作者以及诸多俄罗斯民众对于苏联时代的某种怀念。

他们期待一个逝去了的时代重新回来,这种情感是朴素的,但朴素的情感并不会在现实中被重视。

苏联解体后,一个伟大的时代因此落幕,俄罗斯患上了一种慢性病,这种慢性病虽然不是太过于致命,但却长期困扰着每一个俄罗斯人。

他们怀念那个时代,但那个时代却早已经不再来。

……你好,再见

 7 ) 一场迷幻的梦境

基里尔是当今俄罗斯导演中在国际享誉盛名的一位导演,他的电影充满了犀利的社会批判视角以及丰富的长镜头场面调度。

在《流感》影片中,导演大胆地采用非逻辑的讲述方法,它大部分时间都是非理性的,场景和场景之间并不存在明确的依附关系,叙事逻辑也不遵照传统的故事写作手法,而更多以意识流形态展开,用一个个碎片堆砌,将彼得罗夫脑海中的幻想和回忆混合到一块。

影片中运用的“过期的阿司匹林”、“漫画”以及“假牙”等象征性形象将观众带入到幻觉中。

导演不将影片的着重点放在叙事这一要素上,而是通过一个个介于现实和幻想中的场景来引导观众对于社会进行反思。

在爱因斯坦的部分幻觉论中,电影所引起的幻觉只是部分的,电影的“画面性”所造成的一个结果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各不相同的一系列场景并不给人以任意相接的感觉,任何时间只要基本要点得到表现,就会引起幻觉。

《流感》通过幻觉的场面隐喻当下俄罗斯社会遇到的各种状况。

与爱因斯坦对于蒙太奇论持着批判的态度不同,作为蒙太奇论诞生国家的电影人,基里尔对于蒙太奇具有深刻的理解及使用方式。

在基里尔的影片中,长镜头是构成影像的主要方式,通过演员调度、镜头运动、焦点变化完成镜头内部蒙太奇,给观众不同于镜头组接所产生的蒙太奇。

它更趋向于平稳、连贯、柔和的节奏,再加上导演在同一空间下组织了不同时间的事件,让整部影片充满了视觉奇观。

这一做法与爱因汉姆的电影形象特性论有部分接近,导演大胆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连续,运用影像在荧幕上深度感的减弱来进行场面调度。

不过影片拘泥于形式的表达以及符号的刻画,让观众除了沉浸在影片技巧之外并无更深层次的感受,也让影片的艺术魅力有所下降,

 8 ) 不只是彼得罗夫一家的流感,更是俄罗斯人的流感

首先说一下的中文译名, Петровы вгриппе应该是“彼得罗夫一家的流感”不过从“茨冈人”译成“吉普赛人”可以看出,字幕组应该是根据英文来译的,翻译不易,感谢字幕组。

谈谈剧情,电影构建了一个荒诞的当代俄罗斯社会,生病的彼得罗夫刚一登场就身处集俄罗斯民粹之大成的公交车之中。

彼得罗夫作为俄罗斯使用人口最多的姓氏之一,在这里也有暗指全体俄罗斯人的意思。

在车上,絮絮叨叨的种族歧视言论开始贯穿在整个电影的背景之中,对叶利钦和寡头的抨击,关于犹太人和塔吉克人的谣言,关于苏共黄金的谣言,对移民的抵触,这些锋利的敌视从一开始就给电影铺上了尖锐的色彩,不知是不是导演有意为之,在电影过半时小彼得罗夫1977年的录像中,我们跟随小孩子的镜头坐上了苏联时代的公交车,温暖的色调中我们可以看到车上就坐着中亚人,一切都和后苏联时代的冷色和暴力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其中或许潜藏着导演心中对旧时光的怀念?

然而这种暖色的怀念还是电影尾部马莲娜的叙事中沦为了灰色。

画面一转,叙事主角变成了图书管理员彼得洛娃,这是一个被压抑的女性形象,在种种刺激之下被抑制的天性释放,文学研讨会的繁琐和虚伪成为了她释放内心的对性与暴力的压制,摘下眼镜成为“神奇女侠”的桥段更像是一种颅内高潮。

然而要知道,整部电影都像是一场末路狂欢,去分辨什么是真实的或者什么是虚拟的是毫无意义的一件事,比如那个突然出现又以自杀而而终的作家谢尔盖,他和彼得罗夫的交谈就像是一个人脑袋里的自我交流,最终彼得罗夫亲手帮助谢尔盖自杀并且点燃一切的场景更像是和自我人生的某个阶段做诀别。

本来还想写写那位伊戈尔,也就是“哈迪斯”的,但实在是没有看懂关于灵车和他的部分,难道那位在剧院絮絮叨叨的俄罗斯妇女是珀耳塞福涅?

哈哈。

看电影的时候小彼得罗夫手持摄影的那部分看了好多遍,俄罗斯人对旧时代是什么样的感情?

如果从民调来看,确实怀念过去的人变得更多了,彼得罗夫的流感就像是在描绘那些在七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在新世纪的挣扎,但无论如何,他们的脑海里仍然存留着一些关于理想主义的憧憬,就像是电影里我最喜欢的那段70年代公交车的场景一样,车上的男人手里拿着一张报纸,上面写着:Мы - Молодая гвардин “我们是青年近卫军”

 9 ) 新年前夕的邪灵觉醒,现实还是幻境?

豆瓣的第一篇影评献给参与了翻译的这部奇才导演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的电影。

有些评论说看不懂或不喜欢,个人觉得有很多细节值得挖掘,这部电影非常令人赞叹。

长镜头,视角切换和剪辑方面的高超技术不明觉厉,以下分享和梳理些剧情和细节。

【时间背景】故事有两个时间段,1979年男主小时候和现在2007年,时间的推断来源于:维佳给妈妈买的阿司匹林生产于1977年;男主妈妈和朋友聊天提到的电影《秋日马拉松》上映于1979年;男主在派对外等儿子时听到伊戈尔的老婆说他是45岁的小男孩。

维佳的姐姐玛丽娜在当家教时说弟弟今年17岁,和伊戈尔一样大。

玛丽娜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搬去澳大利亚。

电影就是在苏联解体前后,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的新年前夕发生的。

【人物介绍】

男主彼得罗夫:是修理工,是儿子的专职漫画家,想象力丰富,他在坐公交时听到周围人议政,身后就出现了朋友开着灵车来叫他,下车扫射议员的画面。

在吃下过期的阿司匹林后出现很多幻觉,包括亲吻修理工男同事等。

男主妻子:图书管理员,有些厌男,拳击暴打诗会上闹事的男人。

每次摘下眼镜,变成黑瞳,换成绿色大衣后就开始暴力杀戮。

想象力也很丰富,幻想过与丈夫在图书馆doi,幻想过一刀抹了儿子的脖子,但实际很疼爱自己的孩子。

伊戈尔:光头,男主的朋友,名字首字母合起来的意思是地狱。

与一个他不爱的女人结婚,生了女儿,但实际上他患有不孕不育,能中标的可能性为万分之一,这个女儿并不是他亲生的。

妻子称他有个情妇在澳大利亚。

维佳:大名维克托·米哈洛伊维奇,伊戈尔的朋友,哲学博士,老家在涅维扬斯克,帮妈妈买药,把钱全都花光买阿司匹林,多到可以吃一辈子,也正是男主吃下了这个过期几十年的阿司匹林才出现了后续一系列的故事。

作家:谢尔盖(小名谢廖扎),男主彼得罗夫的朋友,写出的稿件屡屡碰壁,自认为伟大的作家都是死后才会得到认可,因此要求男主帮助他用枪自杀。

变态读者:小学门卫,图书馆里的奇怪读者,歧视非俄罗斯族人,借的书都是情色,妇科相关,后被男主妻子捅死。

男主儿子:小彼得罗夫,爸妈离婚后和妈妈住在一起,爱好是打游戏玩手机,喜欢和妈妈犟嘴,感冒发烧三十九度也执意要去参加新年晚会。

玛丽娜:维佳的姐姐,来自小地方涅维扬斯克,有透视眼能看到男人裸体,想和男友萨沙一起回家乡发展遭到男友家人嫌弃,在男友组织的新年晚会上扮演雪姑娘。

做英语家教时和学生伊戈尔发生关系,苏联解体后带着孩子(可能是伊戈尔万分之一概率的那个)搬去澳大利亚。

萨沙:玛丽娜的男友,戏剧学院学生,文艺青年,爱好诗歌和吉他。

组织了男主小时候的那场新年晚会。

【细节贯穿】新年:男主回忆中儿时的新年和如今儿子的新年有很多的不同和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时代造就的人们,生活方式,新年的气氛都有变化。

相似之处是儿时父母的争吵,小朋友们对新年的期盼,盛装出席的心愿。

雪姑娘:新年的象征,新年期间公交车上的售票员大妈打扮成雪姑娘,结尾一幕变成了满脸腐烂的尸体;男主儿时视角中手冰凉的雪姑娘玛丽娜,看起来快乐,实际上却饱含眼泪和痛苦演出。

假牙:公交车上污言秽语的老头(斯大林主义者,性别歧视者,恋童癖)被打掉的假牙被男主带回家,假牙会在男主神志游离时说话唱歌,伴随男主回到虚幻世界。

飞碟和外星人:出现多次—开场字幕上方出现;公交上神神叨叨的女人说完一堆迷信的话之后窗外的天空出现;男主回家的电梯里出现;男主幻想中送儿子去医院的路上无人求救时出现;玛丽娜和伊戈尔doi完之后窗外出现;伊戈尔曾说自己是外星人,这两个意象是男主丰富的想象,也是影片现实和虚幻的重叠。

出轨:公交车上售票员大骂的那对狗男女;伊戈尔和玛丽娜的私情;男主质疑妻子是否出轨,都是相互呼应的。

狗叫:哲学家维佳抱怨领居家的狗乱叫;他的妈妈也在电话里和姐姐玛丽娜抱怨领居的狗很吵;男主和作家朋友在路上也遇到了一直乱叫的狗。

宇宙:男主小时候正值苏联航天发展如火如荼时期,电影中贯穿了很多宇宙相关的元素:诗会上和宇宙相关的诗歌;男主儿时新年枞树上挂的宇航员;男主儿子屋内的装饰品;萨沙裸体弹唱的歌曲《蓝色电车》中的歌词“蓝色电车,带我们去宇宙”。

童话:电视广告语中出现的“童话只存在于相信童话的人的世界中”;儿子问爸爸是不是杀人犯的身边会聚集死人的灵魂;小朋友们都喜欢童话等等。

死而复生:男主第一次从棺材中醒来是在作家死后,男主放火烧了一切,镜头一转,他在车里冻醒;第二次是伊戈尔和维佳用枕头闷死他之后,他从棺材醒来;第三次是结尾记者采访灵车司机和警察,他们称男主死而复生,自己走去车站要回家过年。

癌症 流感:全城的人都在新年前夕发烧感冒,这场流感也隐喻着政治,病怏怏的选举体制,病怏怏的整个政党和国家;男主生病期间的状态可以被解读为一场不间断的叶卡捷琳堡恶魔狂欢节,新年前夕正是俄罗斯文化中邪灵觉醒的时间,此时生与死的距离很近。

另外有观点称死者的突然复活也体现了大师形象的基督学特征。

(参见《大师与玛格丽特》)【现实和幻想】个人觉得片中角色其实就是男主本人或者是他内心深处想法的映射:细节一:男主的妻子问他伊戈尔是不是他幻想出来的朋友;男主要出去买药,妻子不让去说他可能会好几天不回来;编辑部老头给作家说的故事里面的妻子不让丈夫出门,怕他在外面喝酒很多天不回来,完全和男主一模一样。

细节二:作家的故事似乎写的就是男主,他俩也因为故事而吵架,男主觉得作家就是在写自己。

而男主本身也是一个和作家相似的,不受赏识的小人物,漫画的读者只有自己的儿子。

同时在男主回忆视角中,小时候妈妈带他去找服装,叫他谢廖扎(作家也叫谢廖扎!

),所以失意作家也就是男主本人,作家死了其实就是男主死了。

细节三:片尾曲,来自俄罗斯歌手Хаски的rap 《Реванш》,意为复仇,歌词中充斥着尸体,腐烂,死亡等元素,最后配上售票员腐烂的脸,太有那味了。

另外演职员表中Хаски本人就扮演了棺材里的那具尸体。

细节四:电影中很多墙上的句子穿插,和当时的情景完全相符,导演真的很走心,细节到位。

如下:

作家再次碰壁,出来时,墙上写着 “唉”

作家自杀前门上写着 “昨天想死,今天感觉好些了”

作家准备自杀前时墙上写着 “今天糟透了,你也糟透了”

玛丽娜身后的墙上写着 “你活不到婚礼” 说明了她和萨沙不可能结婚电影充斥着浓浓的苏联/俄罗斯元素,反映出了时代更替。

人物刻画鲜明,男主小时候的视角用了小一圈的屏幕展现;玛丽娜的故事视角用了黑白滤镜。

总之这部电影有很多创意和设计,值得反复品味,时间线有些错乱,是基里尔的风格,让人看晕了也在情理之中,对于感兴趣的朋友,确实可以发掘出很多有趣的点。

彼得罗夫的流感 (2021)7.62021 / 俄罗斯 法国 德国 瑞士 / 剧情 / 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 / 谢苗·塞尔津 丘尔潘·哈马托娃

 10 ) 從死亡清晨啟程的歷史身份修復

如果空間、歷史、記憶都在限縮與控制的外在文本下變造,究竟該如何面對當下和日益稀薄的未來。

《夢流感》是一次私人的回溯,也是有野心的重新解構,導演索性放腦中繁複的結生長。

長成這個超級hardcore的意識流作品,就敘事技巧而言顯得過載。

時序上,把當下、過往、試著回溯的歷史與夢境幻覺交纏。

視覺上,有任性的手持,和毫不在乎的打破既有空間規準的才氣。

不僅是不害怕碎片,更毫不節制的數度重回細小的回憶原點,彷彿人們所立足的當下也不過過往回憶過度稀薄的副本。

而這一切的任性和炫技,通過微小的線索指引,無論是Petrov的記憶原點,又或是引發致幻的過期阿斯匹靈,似乎都指向回憶中,意象矛盾的雪姑娘。

在原本的俄羅斯民間故事裡,雪姑娘是耳熟能詳的人物,口傳裡充斥著多重複本和敘事空間。

一說是聖誕老人的助手,一說是在注定無果的戀情中消融的精靈,無論戀歌又或童話這是一個只屬於冬日也潛藏消融自毀的存在。

我們在公車上看見崩壞的雪姑娘車掌,看見這個人偶不斷的被不同語境裡的價值填充。

而在Petrov 懵懂的回憶裡,雪姑娘一方面在空洞的團建裡被政治吸納收編,卻又在簡單關心的話語中恢復成人,成為小Petrov 少數感受真誠的回憶。

這成為想像原點中,一條潛藏的救贖。

在過去的一個瞬間點亮父母失和之下失語的小Petrov。

在當下,Petrov 與兒子的相處中,又成為另一個當前婚姻不順遂的緩衝。

Petrov 的眼睛裡,雪姑娘在跨越時空的夢中看穿疾疫纏綿。

話語貫穿過往、當下,在虛幻裡長出渴望折射現實的一場瘋狂夢境。

這是任何事物皆有可能發生的電影時空,然而在創作之外,創作者實際上卻身處寸步難行的創作現實。

電影外創作者被政治軟禁於莫斯科,電影裡亟欲打破時空有限性的嘗試,如同現實世界的互文。

病的敘事穿透了這個國家時空形塑的身體,我們並不僅僅看見一個總體而空洞的隱喻,而是在其上的人們通過身體記憶展演了共有的壓抑和瘋狂。

有限的空間,與人心裡始終過載進行著多重的時間情境。

電影似乎存在著不斷疑問與爆發的狀態,無可抑止的暴力與瘋狂,虛虛實實近乎成魔。

在這裡過去並不比當下空洞或單薄,幻覺也許比起日常所能展現的更加真實,而病與解藥竟然是一體兩面之物。

而回到雪姑娘,她不僅止於被不斷填充與詮釋的空洞人偶。

在快速變換的瘋狂狀態,這場充斥殺人者、妖魔附生和藥癮致幻的盛宴中途,導演突然加入長達半小時,僅僅只關注這個在過去扮演雪姑娘女子的故事。

像是作為龐大想像的核心與原點,在這個瘋狂過載故事裡,導演竟然難得清麗的回歸凡人。

而這究竟是潛藏在過去的一帖良藥,又或是深埋多時的病因?

如若這是導演對記憶的一次挑戰,他所關注的顯然非神非幻,而是重新經驗,重新記起作為人的身份。

於是電影的回歸顯然不僅止於懷舊的回看,而是一種重拾共感多重歷史意義的能力。

若真正的解藥並非回溯過往,而是回歸作為人的情感與身份。

對這個無論過往記憶、歷史都被強勢文本限制的現實來說,或許可以超譯一些,這是在回復我們所忽略的歷史感,魂回人活過的核心。

唯有如此微觀的去理解一個人的複雜,才能讓這個電影時空和觀影的我們去重新發明自己複雜的可能。

若連想像不同現實的能力都被剝除,那又該從何處看見不同以往的明日。

電影以這樣比重的血肉,去承載那些奇觀式的展演、奇談、死亡與自我分裂。

這樣一看對於結尾的一幕或許能有一個新的讀法,究竟是宿醉後一次極其惡劣的玩笑,又或是奇蹟似的大病初癒。

對一夜之間的瘋狂暫時作別,這是重新睜開眼睛的清晨。

一個跌跌撞撞的步伐,踏著死亡陰影仍然向前跑去。

《彼得罗夫的流感》短评

3.5 导演教我拍电影。

6分钟前
  • 今 敏
  • 还行

这样熨贴又癫狂地将幻想照进现实简直令人惊叹!! 流畅跳跃的花式转场、层出不穷的创意、内容一茬接一茬丰富多姿、 视听令人高度享受 (最后3分钟长镜头配着RAP我剪下来循环听了也就几百遍吧)谢列布连尼科夫是怎么办到的??简直是个天才啊!!

9分钟前
  • 益暄
  • 力荐

看晕过去两次 摄影调度挺牛的 多少有点自嗨了

11分钟前
  • 腰果侠
  • 还行

拍得很飞也很嗨,以致于拍摄技巧都非常的天马行空,其实本质是对俄罗斯的批判,以及环境与成长的故事。

16分钟前
  • 守望电影
  • 力荐

一场大梦。。调度和镜头无可挑剔,但似乎只有到童年pov那段才有点情感

18分钟前
  • willamette
  • 还行

打乱了本就结构松散的原著的时间线,感觉就是仗着丰富的视听在拼凑不知所云的奇观。其实原作小说虽然很难看出什么中心思想,但是落笔点是现实的荒诞,因为彼得罗夫一家的流感而增加了一层虚妄感。对比之下,电影的输出有一种“很多情节都是人物颅内高潮”的偏差。

23分钟前
  • matchbox
  • 还行

6.5/10

25分钟前
  • avicii
  • 较差

很猎奇,很放飞,看得很累,很无聊。也许回想或者二刷能发觉种种细节联系,但实在不愿意在看一遍,叙事杂乱的很,用力过猛,各种聒噪的声音充斥着堆积大量元素的画面,塞得太满。

26分钟前
  • 第二片蔚蓝
  • 较差

5/10。强忍着不适看完了,导演的自恋冲出银幕。花活玩太多就会给人不真诚的感觉,也许只是观众傲慢的臆断。历史的伤痛喻成流感,祖祖辈辈流传下去本是百年孤独般的绝妙想法,就是在一次次懂规律后“可预期”的技法中让人生厌。导演应该拍现代疫情的魔幻体验,另外《盛夏》遗留症的金曲毛病改改吧。

28分钟前
  • 乍暖
  • 较差

经不起推敲的猎奇影像,自娱自乐的转场镜头,装腔作势的童年乡愁,不要怀疑,这背后没有任何根基,只是导演在找一个莫须有的理由,发泄自己莫须有的恶趣味。

33分钟前
  • 白斬糖
  • 还行

在集体的时间洪流下,还有创作与记忆的支流。没有人大叫,提示都是内心的。

34分钟前
  • 刘浪
  • 推荐

三星半到四星水准,戛纳技术大奖还是实至名归,不过和前作[盛夏]的毛病类似,都是形式过于飞扬炫目而内核却较为空乏苍白。梦境、幻想、回忆与现实互切,沉睡如长逝,惊醒似重生。传染疾病的隐喻与苏俄30年间的物非人是,过去的美好与怀想成为一种想象性满足,现实的冰冷和苦涩只可借着死亡与复活的演绎来冲淡调和。1977年的阿司匹林依然具有退烧特效,一百万之一的生育能力竟而改变少女一生命运。落魄作家在自杀与他杀的交融中归于毁灭,压抑妻子于图书馆、雪地与内室中释放杀戮暴力。雪姑娘的裸男透视力与彼得罗夫的UFO召唤力恍如穿透岁月雾霭交联相通,及至在灵车里兀自复生,唯有孤独地在荒寂的公交车中面对僵尸般的检票员。(8.0/10)

38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幸好打疫苗了~

43分钟前
  • Yuni
  • 较差

形式大于内容 看得我累死了

45分钟前
  • -Mr.Tree-
  • 较差

流感致幻,新鲜视角下的颅内梦之旅。尾声部分的“雪姑娘”回忆穿梭,让一切无序都被赋予历史质感。

49分钟前
  • Lynchman
  • 推荐

taichouxiangle

51分钟前
  • Imagoo
  • 较差

LFF2021。用力过猛,漫画感

56分钟前
  • 三十
  • 还行

好烦阅读理解片哦

1小时前
  • momo
  • 较差

自娛自樂...no

1小时前
  • 魚尾魚
  • 较差

睡著ㄌ...

1小时前
  • Farfar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