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30集了,这部剧还是不错的,很贴近现实的生活。
听说后面的结局老大没有和美好结合还是有点不完美,不过前面也有很多人已经反对他们在一起,说孩子的病问题不会幸福的。
所以说幸福不是大家所认为的要怎样怎样才算幸福。
不过我相信希望他们结合的人还是会占大多数。
人都是自私的,其实这部剧中大家在自己的角度看都没什么错,站在旁观者看都有问题,如果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的。
大家七嘴八舌在讨论幸福,但是幸福真不是能这样讨论出来的,谁都说不清它不是量化和程度化的东西,真的是只能自己感受而不是他人的认识,不要把自己的认识用在别人身上。
你们说这对那错的,首先应该把自己换做是他会怎么做,我想你也会和他们一样的。
剧中的主题曲很好,知足就是幸福,这也是经典俗话。
或许作者就是要告诉我们知足才是幸福吧,或者就是那个过程,生活不就是一个过程吗。
老大的幸福正是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和剧中其他人比较老大的幸福还是多一些。
断断续续的连在线带下载的终于看完了41集的《老大的幸福》,从《芳香之旅》后,范伟就走上了艺术家的道路,这部电视剧更是肯定了伟哥影帝的地位。
在笑中带泪的过程中还能带给人们对幸福对生活的思考,在烂片云集的电视剧市场里显出了不是一般的品质。
生活中需要老大这样的人,虽然总是掺合别人的生活,但是却总能带给周围人们一种生活态度。
但仔细思考却发现周围的人中却没有老大这么乐观生活的人,有钱有有钱人的不幸福,穷人更有穷人的痛苦,于是不论穷富在痛苦的面前人人平等,可能正因为没有的才是生活中缺少的。
看到结局,更喜欢这个片子,在虚构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真实。
同期还了伟哥的《雷哥老范》,相对于《雷》的大团圆结局,还是喜欢《老》。
生活中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毕竟是少数,爱情婚姻在现实中毕竟不是两个人的事,不是单纯的你爱我,我爱你就能实现的,更何况较多的还是我爱你,你爱他,他可能爱你,而他又爱她。。。
的套路里边。
老大的一句我家的锅小,鱼大了难受,让我泪流满面,人都向往着美好,爱情的源头来源于占有,但最终发展成要让对方幸福。
换个角度,老大的幸福就是把幸福的底线放的越低你会感到越幸福,可是人们却总向往着更高的幸福标准,底线放的太低难免有些自欺欺人,但是标准低了毕竟能能让你感受到幸福,吃到最里的才是肉。
一个礼拜前花了两个通宵看完的,当时就跟身边的朋友介绍,这部电视剧肯定要火!
几天没来 好像 更 更多的朋友来关注这部电视剧了。
多谈两句吧。
我觉得: 这部剧经典就经典在是源于生活(题材),反映生活(剧情甚至结局),却又高于生活(老大的台词)。
在如今这浮华的物质世界里,看透生活,实属精品!!
很多朋友为老大和梅好的结局不够完美而惋惜甚至痛心。
但-- 我却觉得这是本剧的亮点之一。
生活本就如此。
每个人 都是 哭着来到这个世界可周边的人却笑着,而最后都是笑着离开这个世界可周边的人全哭着。
如果生活都是圆满的过程,完美结局,那谁还会去珍惜那得来不易的幸福呢?
老大越来越火了,争议也越来越多;有人欣慰,有人愤恨,有人痛苦,有人烦闷;但于我,却是沧桑历遍后微笑依然的平静;是的,很平静,生活就是这样;引用一句我从前常常引用的话——“是的,幕该落了,在这灿烂而忧郁的景象,这最后的结局被等待着,但从未被期待着”;关于老大(当然也就是关于幸福)也许结局是很多人的心结,是很多人痛恨痛苦痛斥痛骂的原因;无可厚非,萨特说:人性即时个性;然也;人们总是心存美好,都希望好人能有好报,于是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反映在剧中,当然希望最后老大和梅好能走在一起;可是这只是理想;一句俗语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诚然;据说这结局是范伟坚持的,他说这就是现实,这就是生活;他的理由很充分,老大和梅好在一起不会幸福,生活压力会很大;也许,但这不是我要说的主题;我要说的跟这个无关,我只想反问,我们为什么会觉得这样的结局老大不幸福?
老大娶了梅好,就幸福,娶不到就不幸福?
也许这些人都陷入了狭隘,忘了这部剧反复要灌输给我们的道理;道理是什么?
什么又是道理?
是舍得!
片尾曲反复的唱,得到是福,舍得是福,知足才是最幸福!
最后一集的老大,在得知兄妹们逼走梅好的真相后,没有我想象中的愤怒,而且很宽容的就原谅了他们;我很羞愧于我的嗔念;是的,我没到那个境界,还需要修炼;兄妹们没有错,希望自己若父的长兄幸福有错么?
在老大的心里,他们永远都是孩子;所以老大会说出那番话,“你们都幸福,我也就幸福了”;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父母,也只有成了父母的人,才会真正理解老大的包容与伟大;谁敢说自己的父母不够包容,不够伟大?
所以看到梅好找到更好的归宿,老大也会送去祝福;你幸福我才幸福!
老大也会把梅好当成一个需要照顾的孩子吧?
所以哪怕身边只剩一个病孩子,也会当成天赐的礼物,作为自己的幸福!
乐乐本身就是一个孩子!
我想不能接受结局的人,可能生活的都太好,没有经过太多历练,更没有深刻体会老大随后跟天桥卖碟的人说的一句话:人间正道是沧桑;很多人都在用自己一直执着的贪念去强加在老大身上而已;也许我们看到那掉落在夜色中的公用电话映衬老大憔悴的身影时会眼含热泪;也许我们看到老大走在夜晚的街道上失魂落魄跳傅老大养生操时会无声哭泣;也许我们看到老大在屋里对着电子琴手舞足蹈最后告诉自己一句还得调时会肝肠寸断;也许……生活常常这样开玩笑,我们并没有想奢求某种东西,上帝却把它送到你面前,可是当你想要伸手抓住的时候,他又拿走了……我们也许会骂,你他妈的在耍老子啊?
可是我们也该想想,就算最后没抓住,唤起希望并且努力得到的过程都是美好的;况且,这希望一直在延续……关于梅好梅好是个工于心计并且见利忘义的女人吗?
纯粹笑话,鼠肚鸡肠的人才会这么想;古语说: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妥了;梅好是个苦命人,绝望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可是舍不得自己的孩子,要给孩子找个可以托付的人;可是意外之外的是,找到了一个除了托付孩子还可以托付自己的人;对于报答的说法是荒谬的;能够绝望到自杀的人,不会认为自己有价值的,即便是一个女人;而且是忘了自己还是个女人的人;没有价值,怎么报答?
在梅好得到那支口红,说出我都忘了自己是个女人这句话之前,梅好绝对是无能为力的;落水的人总会抓住哪怕一颗稻草;在梅好说出这句话之前,老大只是一颗稻草,可以支撑她活下去;在这句话之后,梅好发现自己也可以带给老大幸福,这时候老大在她心里才是一个幸福的目标;可是老大的兄妹们成了她的杯具;老大被升值了,因为她有一群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兄妹;被升值的结果就是,一个农民工跟一个高级白领都没有隔阂没有差距;显而易见,同样是农民工的梅好跟被升值的老大中间就隔了条银河;梅好无声的用结账来狠狠的扇了侮辱她的小五和辛雯一记耳光;后面的剧情有些宿命,无知的小五杯具的发现,自己理想中的金龟,会跟让自己逼走的梅好结婚;如果知道结局这样,她还会不会去跟梅好说那番话?
而看似良善却在关键时刻为了那份工作没有原则甘受小五指使的辛雯,最终也被老大拒绝;梅好对老大的感情,在老大送口红时唤起;在被小五侮辱后消失;既然没有亲自给所爱的人带来幸福,那就选择成全吧;于是才会把金鸳鸯送给辛雯,希望她能带给老大幸福;于是此后梅好心里只剩一个乐乐,能给乐乐带来幸福,她做什么多无所谓了;所以她会接受夏老太太的建议;选择忘掉爱的激情,接受做一个妻子的平淡;可是对老大的这份感情,在老大打电话替老二和小五道歉时再次被唤起;所以才有听到电话后的泪流满面和结局时的电话铃声;隐藏的结局显而易见;梅好让我想起一首歌,她只是一颗棋子,进退都由不得自己!
关于老二老二的形象塑照是比较失败的,因为他根本不像一个能把公司做到集团的人;合理的解释只能是一个类似于90年代卖药或者00年代房地产大潮中的一个暴发户;从第一集开始,就预示了老二最终的破产——没有足够的闲置资金,仍然选择买下那栋办公大楼;公司经营不善,希望通过回乡祭祖扭运势;堂堂一个集团董事长,越权管事,一张臭脸,公私不分,毫无原则;面对危机的时候,没有足够的应对策略,没有做最坏打算的准备,固执的坚持自己的不降价原则……索罗斯说:做一件事,必要的风险是一定要承担的,但绝对不能孤注一掷;老二用自己的失败再一次验证了这句话的正确性;妥了,其他人物不一一分析了;只是想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戏里戏外皆是人生;惟求懂得;再次重申,得到是福,舍得是福;知足才是最幸福;妥妥的了!
我看了以后,最后的结尾太让我失望了,有情人应该终成眷属,这最后太让人伤心了,结尾应该改改。
哎 看过后有点失望
刚开始看得傻乐傻乐的,但是越看越糊涂了,这是怎样的幸福啊。
捡主要的数数:老大:照说一开始还算是幸福的,至少每天乐颠颠的,但是到后来,好容易从水里捞来的真爱,跟别人了;能在经济上多少孝敬他的却发生经济危机,垮了;唯一可以收获的幸福,就是享受了整整一夜的性福,可见好人还是有好报,只不过未免有点短暂。
老二:原本就是物质丰富,感情荒漠,貌似不幸福,但是最后终于找到感觉,体验到幸福,却是事业上回归奋斗初始状态。
老三:原本似乎在老婆的强势下稍嫌猥琐,不爱送礼拉关系还能副处长,可见有些才能,妻子除了官迷还算爱他,还不至于为半级官位离他而去,但是老大先是疑似行贿,惊扰纪检,得罪上司,后又胁迫上司来道歉,在社会上打混过的多少应该知道些,那个小心眼的上司会怎样对待这个烫手山芋。
美好:死亡线上回来的人,无论过成什么样都该是幸福的。
不妨想象一下,那个男人先是企图跟老五混个一夜情,后是企图把美好发展成二少奶,搞掉老二的时候毫不手软,这样一个色艺双绝的“人物”,屈从于老太太的死亡威胁(且不说这种可能性),娶回来一个后备二奶,会怎样对待她?
若说换取孩子的医疗费,都知道自闭症要的不是药,而是心理支持,那个男人给得了吗?
我看到的幸福结局:1. 好人得到心(或少量的身),恶人得到身。
2. 有钱不一定幸福,没钱肯定幸福,感情的幸福有待于千金散尽才能水落石出;3. 当官不一定幸福,家庭幸福有待于升官无望,驯服悍妇的要诀是断了她的奢望;4. 经过老大这么一调,老五摆脱攀富陷阱后留下的火坑,刚好被溺水中逃生回来的美好填补进去。
一个人离家久了,对于幸福的含义也就变得不再真实。
剧中围绕着我们每一个人追求的“幸福是什么”。
老二商道之中驰骋纵横。
老三官场暗涌。
老四的主角大房子,老五对爱情的曲解。
他们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眼前的浮华就是幸福。
都想帮扶他们眼中“不幸福”的大哥,随着事情的发展,剧末明了涵义。
大哥为他们每个人指明了幸福的方向.幸福不是波涛汹涌。
细水长流的缠绵往往都不被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所重视。
他们骄傲的面孔,与看似坚强的自尊也只有在经历了挫折后才明白真正人生意义的所在。
感动的泪水留下时才会找到真正的幸福。
故事的结局很好。
不是传统理想中的团圆剧。
老大最终没有和梅好走到一块。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依旧幸福。
这种幸福感来自于弟弟妹妹的幸福。
来自于对自己生活态度的满足。
老大深谙养生之道,用他的话讲就是调一调。
调的是心情。
让自己尽快得回到正常的轨道小人物才有大幸福。
那句“妥了”的口头禅包含着大智慧。
他用生活中简单的道理去诠释人生,开导身边的人。
为什么说是大幸福呢,就是那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简简单单的事。
他懂得知足,懂得宽容,懂得善良。
熬了几个晚上看完了这部电视剧。
我们不去计较里面一些细微的瑕疵,倒是要认真读读它在讲什么,诠释什么。
当我们在生活中感到烦躁与不安时,不要一味的钻牛角,闷头去做。
也要停下来清醒的想一想,认真调一调。
对事对物产生全新的认识。
在范伟的另一部片子 求求你表扬我 中曾经有过关于幸福的定义古国歌(王志文饰):“你说,什么是幸福?
”杨红旗(范伟):“幸福,那就就是。
我饿了,看别人手里拿着肉孢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别人装了一件厚棉袄,那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啦,你就比我幸福。
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幸福或者说幸福的感觉是比较出来的。
而这部电视剧中,老大的幸福采用的是另外一个定义因为你幸福,所以我也幸福了。
从老大的身上我看到我的母亲和他们那一代的人的特征姊妹众多,含辛茹苦,一辈子净奉献了,为自己考虑是排在亲友,家庭之后的。
对这样的一种生活态度,我曾经很不理解,独身子女是很难理解物质匮乏年代的相依为命的感觉,而更容易把物质乃至感情的占用看成最重要的部分。
虽然物质不在匮乏,可很难满足这个不断膨胀的自我。
这时候的幸福是完完全全的比较出来的。
我的房子比你大,所以我可能幸福你的女友比我漂亮,可能你比较幸福特别是今天的国人,更是陷入在这种物质的无穷无尽的比较幸福之中而不断异化,把占有和比较的过程看成幸福,而忽略了幸福的感受与结果的部分很多观众会疑问老大是不是幸福的,从片中他净为别人的幸福忙碌了解决弟弟妹妹的问题,最后又把心爱的女人让与其他人。
特别是对结尾做了质疑。
我个人觉得解决还好,贴近了现实,也有些让人回味的地方。
老大无疑是爱梅好的,他为她做任何事情都不稀奇,然而两个人真的在一起是否幸福那就完全是另外的事情了。
抛开年龄的差距,两人的价值观也有差别。
梅好也许对老大有感情,建立在一个对女人好的男人的感激上。
她跟他过,日子可能平淡可能温馨,却填补不了很多空白老大不是她的那杯茶,这从她对老大的称呼上就能判断出来。
她一直叫他师傅,这个称呼带给她一种攻守兼备的形势只要她不愿意逾越,他就只是一个应该保持一定距离的长辈。
写到这里,我眼睛忽然有些湿润,多年之前,曾有与老大可以类比的情况发生在我身上,那个女孩叫我师兄。
所以我现在特能理解老大的幸福在哪里,为了你爱的人,付出是一种幸福解决她的问题 是幸福 为她擦干泪水是幸福,总是幸福是一切与她有关的事情。
这幸福中唯一苦涩的时候,可能就是她只愿意叫你师兄。
一个女人,辛姐,再整部剧里都是正装,职业装,都是一个做事有分寸,都是一个懂得进退的人,可是,面对她的婚姻,一直十足的交易的婚姻。
再强的女强人再面对爱情的时候也还是如此的脆弱,爱情,让女子如此的迷失自己。
失去了自己的原则,失去了自己的尊严,如此的爱情何必在乎呢?一个人的生活,一个人自由,一个人也很好!
女强人的幸福!
让人看着揪心!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老大的幸福》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谈“幸福”又红极一时的电视剧过去并非没有,回想起来,只一眨眼的功夫,《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都已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但是电视剧播出后,能够引得意见纷争,导致观众们忍不住纷纷讨论起何为幸福这样的严肃的伦理命题,甚至引得为数不少的网友在网络上先睹为快之后,要求央视停播最后一集,希望导演重拍结局,《老大的幸福》恐怕是前无古人了。
伴随着电视剧播出过程的,是人们关于幸福的定义,幸福的内容是什么等问题的争论——这些问题似乎注定充满分歧,于是有人说,幸福是多元的,各人有各人的幸福。
这样的说法初看倒也没错,兄妹四人不就是把自己的幸福强加给老大,才让老大陷入不幸福的吗?
可倘若真说要尊重幸福的多元化,那电视剧恐怕也拍不成了,因为老大到北京后不就在矫正四人走火入魔的幸福观吗?
倘若真是各有各的幸福,只消说上一句,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幸福不幸福,所有关于幸福的讨论便都成为一种多余。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还认为讨论幸福是一件必须的事情,那么认真看一看《老大的幸福》,多少能给予一些启示。
“老大”的幸福有一种讨巧的说法,说“老大的幸福”就是“老大”的幸福——后一个“老大”取很大的意思。
若果真如此,我们可得好好探究一下“老大”的幸福都包含着些什么,因为傅老大说了,他“差个头,差长相,差文化,差学问,就是不差幸福……四十七岁,四十七年,幸福从未离开过”。
这可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状态。
当然,有人会说,老大的幸福是一种“精神胜利法”——此概念为鲁迅所创。
特此注明,以防被指抄袭——老大进城的滑稽样是观众在消费穷人,这种说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但仅仅批判解决不了问题,而且远远不够。
我们中的绝大多数,毕竟是生活世界中的小人物,如果老大的幸福观是错误的,那什么样的幸福观才是正确的?
老大的幸福观倘若是一种完完全全的自欺欺人,那感动我们的又是什么?
老大的幸福,最明显处的体现,首先在于仍可以存有对于故乡、亲情的深深眷恋,是“打断骨头连着筋,你们幸福我就幸福”。
家庭、血缘是最自然的伦理关系,生活在传统伦理关系已经七零八落,一时半会又无法重建新的伦理关系的现代世界,我们很难不羡慕老大的幸福。
但如果我们从老大的这种源自具体亲情的幸福中抽象出来,就会发现老大的幸福是指向人的幸福,而且指向身边的每一个人,同他们和谐相处。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老大的幸福》,我们可以说,被迫入京的老大,一刻不停地协调着自己与他人,以及他人与他人的关系。
这种幸福是如此纯粹地指向人,以至于从人与物、或者说人与财富的关系来谈论幸福,会被略有失真地贬低到如此一个低位。
我们想想老大在办公室里找职员们想彼此认识沟通,却被当成了异类和被嘲笑的对象;或者只要想想老大到辛总监办公室做助理,两人相对而坐却一言不发给老大带来的尴尬,就明白与人交流、唠嗑,与他人“处得好”,对于老大而言是多大的幸福。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乐乐,一个自闭症儿童,唯独能与老大进行简单沟通。
如果老大的幸福指向弟弟妹妹的幸福,那么弟弟妹妹的幸福在老大看来又应该是他们指向他们周围人的幸福:夫妻关系要处理好,邻里关系要处理好,同事关系要处理好……如此一来,幸福便摆脱了物,指向了人。
所有的物、甚至出于本能的欲望满足,都不是幸福的必然因素,所以傅老大对自己的行动是这样理解的:要么是“挺高尚事儿”,要么是“我现在办事,差的不是钱了,是意义。
”剧中为傅老大设定足疗师这一职业,堪称独具匠心。
足疗师的劳动对象不是物,而是人本身,老大对自己劳动成果的满足与否,是直接从客人身上可以得到反馈的。
因此,也许我们也应当说,老大的幸福也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劳动的基础之上的。
“众人”的幸福这里讲的“众人”, 分为两个层面,但无疑都是在讲绝大多数人。
一是,前面讲了老大的幸福,不能不讲讲故事里别人的幸福,尤其是四兄妹的幸福,因为其中格外有趣的是,四人自一登场就处于一种不幸福的状态,只是在当时,这种不幸福尚未爆发以致酿成危机。
四人皆是无意识或有意识地知道自己所欲求的幸福永远不会来临——做了副处的要升正处,演了太子的要演皇帝,他们只能处于痛苦和无聊的永久摇摆之中。
即便如此,他们仍毅然决然要带走老大,与其说他们强加给老大异己的幸福观,不如说他们要在老大那里得到某种补偿,无意识中潜藏着一种希望,希望由老大来代替自己完成这一已对之无计可施、永远无法实现的幸福,至少希望这一代替的过程能够延缓幸福破灭那一刻的来临。
这群典型的生活在大都市失去了祖辈英雄气概的“布尔乔亚”们,打着幸福的名号,归根到底是试图逃避自己的命运。
在这一点上,如果说傅老大与梅好的结局不那么圆满,那么傅家兄妹们的结局又过于圆满了。
老大对于弟妹们的幸福而言是重要的环节,但他的介入最多只能使得他们保持在一种暂时和谐的状态,但这种和谐绝非解决性的和谐,人们对于何谓幸福仍然一无所知,充其量只是能让弟妹们停留在一种无需做重大选择,无需决断的状态中。
即便真如电视剧中如此圆满,老二还是要东山再起,老三下基层还是接着做干部,小四的剧本最终没有撕掉,一切看上去只是重来一次。
“众人”的第二个意思是指电视机前的观众,似乎许多人没有意识到,他们一边在批判着弟妹们强加幸福观于老大,一边又做着相同之事。
当他们不满意老大最终没能和梅好走到一起,他们也就辜负了作者的一片苦心。
近年来国产电视剧的日益红火似乎提醒我们,看电视与读书已经成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接收信息的方式,前者是被动的、无意识的,而后者是主动的,有意识的。
这样说来,看书这一形式是通过人的意志将书作为对象,而观看电视的形式则是通过它的无限播放将人作为对象。
然而电视剧作为一个自足的文本常常却不以导演的规定和意图与观众们联系,每当此时,观众们就在电视剧中寻找熟知的自己,并且因为这种观看形式而更加如其所是。
在这个意义上,《老大的幸福》所引发的“幸福”是什么的讨论,因为观众和电视剧的特定联系,而成为了某种深刻且普遍的“症候”。
“幸福”在哪里?
当明月对梅好说,“我觉得你现在特别幸福。
”梅好说的是, “我幸福吗?
”在整个电视剧中,梅好大概是唯一不知道幸福的主要角色,哪怕是虚假的幸福,比如别墅、处长、大款,即使明知不是真正的幸福,但至少他们自己还把这些当成幸福。
梅好在幸福观上是没有语言的,从未听她说过幸福的条件,她对于幸福,似乎和乐乐一样,也处于自闭状态。
但乐乐的幸福是爸爸,直截了当,所以,在实现幸福的同时也开始逐渐获得语言。
然而梅好的这句疑问句永远是疑问句了,直到最后,梅好还是认为老大是一个最美的梦,仅仅是一个梦。
她是这个原本可以完满的故事中唯一一个不幸福的人,反讽的是,这种不幸福是通过一个最幸福的形式表达出来:几乎是灰姑娘与王子一般的婚姻。
丈夫是富翁,深受婆婆喜爱,同时儿子也有干爹照顾,似乎生活就要这么美好地展开了,但梅好仍然是面无表情,疑虑重重。
如果幸福是一个整体,那梅好就是那个拥有了整体的每一个部分,但却无论如何不能将这些部分重新组合为整体的人。
在幸福的问题上,试图自杀的梅好与乐乐同样没有语言,这个语言也许注定了必须要由老大来赋予,但老大如同十好几年前一样,放弃了女人而选择了孩子。
全剧最后一个场景,老大的手机铃声似乎又一次想起,联想到每一次老大要上火车,来电话就走不了,于是人们猜测还会有续集。
有无续集尚无定论,但傅老大在北京的所作所为,无需怀疑是一种重复,不仅在放弃女人选择孩子这一点上。
十好几年前,他养大弟妹们如同自己是泥土,这当然不意味着让弟妹们与自己一模一样;这一次事关幸福的再次照顾,也只是作为中介,而非强行推举自己的幸福观。
如前所述,倘若这些“孩子们”找不到自己的幸福,他们一定会回老家再请出老大:同样的事情无论反复多少次,如果发生在生活中,恐怕是没得选择;倘若是如此想象性的解决一直循环在电视剧中,情况恐怕就不太妙了吧。
作者:林凌 来源:21世纪网原文地址:http://www.21cbh.com/HTML/2010-3-30/xNMDAwMDE3MDgxNA.html
幸福是由自己定义!
妥了~
被人拖着看的。。
因为真实所以感人
我就是稀罕范伟~~~~~E2
爱死了 范
范伟是个好演员
其实幸福很简单
41集啊 看死我了……
结局接受不了,因为怎么看都不是好结局。美好嫁到夏家,而不是跟老大在一起,必然会与夏家有诸多矛盾和冲突。可以想见,她的“幸福”不会长久,因为夏家本身就是个极度自私自利,贪得无厌的。而如果美好和老大在一起,则必定生活美满,互相关爱,幸福多多。其实人演得还不错,各有各的性格特点,就是看完结局想打导演和编剧。
很辛酸,看了心酸
老大和美好是多少人的意难平啊!结尾老大领着儿子准备坐火车回顺城的时候,突然老大的手机响啦,估计是美好!生活中我们要学习老大的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
看到第二十四集,节奏越来越慢,很多牵强附会的地方,比如靠傅老大一个人养活四个弟弟妹妹,妹妹怎么能学的钢琴?在北京每到一个地方都遇到熟人,去幼儿园遇到老四的媳妇,去,去照相馆遇到拍结婚照的辛雯,去服装店遇到明月…… 甚至为了制造误会,大门和酒柜都装了监控,就客厅没装? 片尾曲也很难听,打发时间还行吧
在见识过赵本山的脑血栓后遗症,郭德纲的婊妹,周立波的打桩模子以及小沈阳的苏格兰打卤面之后,终于确信,最对我胃口的,还是范伟的,温情。他实在是一个异常牛逼的喜剧大师。他其实不是在演,因为丝毫没有演的痕迹,那是源于生活的点滴,是最最真实的流淌。这一点,从他的《耳朵大有福》就可见一斑。
我不明白这剧,四星,五星都是谁打的,怪不得冯小刚说垃圾观众
太樸實的氣息了
难得能坚持看一电视剧,感人归感人,扯淡也太扯淡了点。
7分,很细腻,不做作,很感人,有些情节的处理超过预想。
范伟,影帝!
我要是有那么一个大哥该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