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爹的缘故,我没能从我娘那里继承到美貌,但是我全盘继承了她爱看侦探小说的基因。
小时候我扑在全套福尔摩斯探案集上,看了三遍。
翻出今古传奇,只为看大唐狄公传,半个世纪前的推理小说精彩程度领先央视的狄仁杰断案传奇半个世纪。
福尔摩斯中有一个故事叫会跳舞的小人,福尔摩斯从密码的出现频率结合英文字母实际使用频繁程度破译密码,他还会从来访客人衣服上的污渍推断出访客的旅途遭遇。
狄公传中有个犯人将受害人家灶台正上方的屋梁上钻了个洞,将剧毒填进去,用蜡封好,受害人家烧火做饭,打开锅盖,水蒸气升起,将封蜡融化,毒药滴入饭锅里。
精彩的故事就有让人刻骨铭心的魔力。
由此我养成了一种缜密的头脑,这表现在偷吃东西前,要记住包装袋打结的方式,褶皱的方向,根据数字磨损程度推理,啪的一声打开家里密码箱,那时我简直要为自己牛逼的推理智商拍手鼓掌。
但是微不足道这片在微观推理设计上简直就是一塌糊涂。
在人多耳杂的酒吧研究犯罪攻略,武器没带就去受害人家里收勒索款,没弄清受害人死活就当尸体处理到化粪池,坐在犯罪现场打电话给同犯,手套都不带,处理血迹擦不干净,处理尸体留下拖迹,受害人没断气就当做死人放进后备箱半路跑掉还浑然不知,三个罪犯简直像没脑苍蝇一样,浑身都是要吃牢饭的死穴。
但导演志不在此,他不是来炫脸蛋长的有多精致,只是来秀身材长的有多结实。
于是他们的笨拙被天杀的巧合一一挽救,受害人本身就是正在犯案的罪犯,想跑路的警察自己摔下跌死,剩一口气逃命的后备箱受害人被撞死,前来缉拿犯人的特工是个贪财鬼,全都应验了一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每个人的弱点变成了催命符,俨然造出了一个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魔咒。
巧合有很多种,有一种是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丈夫卖了手表给妻子买了发梳,妻子卖了长发给丈夫配了表链,另一种是我的小学作文:我爸爸买了份报纸,我也很巧的买了份同样的报纸。
巧合是同样的巧合,巧上面见高低。
微不足道正是胜在宏观上如天然去雕饰的巧合,看似贪财傻鸟无心插柳,敲诈勒索升级成连环杀人,而临时搭伙的同案犯彼此各怀鬼胎,在处理尸体的路上一一揭晓,原来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但个个犯罪艺术都欠着火候,再混搭以紧凑情节毫无说教的黑色幽默,如连环套你侬我侬,彼此搭配的天衣无缝。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最后的结尾,主人公问询了毒药成分后爽快的喝下又可疑的立刻毒发,看似笑到最后的女主角遇上了另一个早就被渲染好的狠角色。
多么的耐人回味啊。
个人觉得没有死,以下是几个理由:1.电影开头是查理的自述,我是理查,我犯了个错误⋯⋯所以整部电影是查理的回忆。
2.查理毫不犹豫地喝下毒酒之前特意询问了是不是陀。
凭借着查理对冷知识的了解和他PHD的身份,他应该很了解蓝墨水什么的可以缓解药效。
3.我自己觉得最有力的证明是最后放到查理女儿在家画画的场面,要知道在美国儿童独自在家是违法行为,查理的妻子更不会知法犯法。
所以唯一的解释就是查理和妻子都在家,只是忙于自救解毒什么的没空接电话。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七号影库(Theater7)一步错步步错,当你决定要犯下一个小错误时,就要做好这个小错误变成大过错的准备。
评分:7.50丨影库榜:147剧 情 简 介博士查理(大卫·休默饰)因患上了一种神经失调症,导致丢掉了大学教书工作。
不仅如此,他写的书也一直没有出版社问津,这让他很烦躁。
虽然身为警长的妻子不介意,但是为了不成为家里的负担,他还是决定去镇上的网络公司应聘主管。
可是要应聘主管,需要在前台做六个月的客服,就在这个机缘巧合之下,查理认识了加斯(西蒙·佩吉饰)。
在加斯的帮助下,查理很快投入工作,可是没过多久就遇到了问题。
一个难缠的客户大发雷霆,查理抱怨了几句,却被对方投诉。
看来试用期没过工作就要丢,不过加斯却将自己筹备了很久的计划告诉查理。
原来加斯的女儿眼睛有毛病,需要进行视角膜移植,但是做手术需要大量的钱。
于是在这段时间,加斯借助职业便利搞到了客户浏览网站的资料。
他瞄上了一个牧师,因为这个牧师平时经常会上一些涉及未成年的色情网站。
如果以此威胁他,相信他会顾及名誉贴上一笔钱。
加斯的目标是10万美金,两人五五分账,而查理要做的,只是帮他做一个不在场证明。
可是没想到的是,在加斯说出这个计划的同时,被他前不久认识的朋友乔茜(爱丽丝·伊芙饰)听到了。
她马上要求加入,并声称自己可以打那个威胁电话。
三个人一拍即合,马上开始行动,乔茜打电话,加斯去拿钱,查理负责做不在场证明。
但是现实总是残酷的,查理在做不在场证明的时候遇到了问题,他不得不前往牧师家里找加斯。
可是到了牧师家里后,他却发现加斯不见踪影,而牧师却满是血迹瘫倒在地上。
查理很害怕,他万万没想到勒索竟然升级成了杀人。
没办法,他只能试图掩盖尸体,他将牧师拖出屋外,丢进了院子里的化粪池。
不过当他返回屋子里想看看还有什么痕迹需要清理的时候,却发现加斯从浴室里出来。
原来他在和牧师产生争执的时候被牧师开枪打中腿部,而他用花瓶砸晕了牧师。
因为腿部的伤势,他只能先到浴室去清理伤口。
查理惊呆了,也就是说,刚才那具“尸体”并没有死,反而被自己丢进化粪池里淹死了。
而他也成为了杀人犯……影 片 浅 析一部颇为精彩的黑色幽默电影,全程酣畅淋漓,剧情走向一条线到底,节奏很快,情节曲折离奇,结尾有反转,有惊喜,值得一看。
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影片的台词,虽然看起来很啰嗦,但是仔细品品,你会发现几乎没有多余的赘述,要么是抛梗,要么是细节铺垫,很有意思。
艾伦·佩吉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喜剧片演员,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感觉看着他就很好笑,他和尼克·弗罗斯特在“血与冰淇淋”三部曲中的表现深入人心,也是我喜欢他的起因,而这部影片中,他和大卫·休默同样擦出了喜剧的火花,一个呆一个逗,总能在不知觉中戳中你的笑点。
从故事情节上来看,影片很出色,至少导演为了让我们猜不到剧情的走向,下了很大的功夫,总会在不经意间来个反转,出乎我们的意料。
其中在牧师家里那一段戏是非常精彩的,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以及危机时刻的应变,都足够吸引人。
如果要深究逻辑,影片当然不算合格,但是对于一部以喜剧为主打的电影来说,拿正经片的逻辑来对比确实不太合适。
不过尽管如此,影片还是做到了情节曲折,主题突出,至少我能感受到导演想要表达的,到底什么东西微不足道?
我们的男主查理是个博士生,因为生病甚至都无法找到工作,这对于他来说是非常不能接受的。
一个博士,甚至不能赚钱养家,那么之前发奋读书是为了什么?
所以他才会误入歧途。
但是对于他的妻子说,有你有我有孩子,足矣。
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发现查理也渐渐意识到,自己当初的选择是错误的,且一步错步步错,事情恶化了之后再想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当他在警局看到女儿的时候,才发现能够好好陪在她身边才是幸福的,所以在那时他做了选择。
金钱和财富很重要,但是相比家人的幸福、健康来说,这些身外之物都是微不足道的。
查理其实并没有犯下无可挽救的错,他没有杀人,也没有偷钱,只是在外界的影响下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因此从结尾的一幕幕暗示来看,我认为他没有死。
至于为什么?
都说了不要深究逻辑,如果非要硬掰一个理由的话,相信和他自身的病因有关。
至于现实中的我们,就更不能抱着侥幸做犯法的事情了,因为我们没有警长妻子,也没有得像查理一样的病啊,后果是什么,大家都看到了。
重要性往往是相对而言的,比起家人的健康和幸福,或许金钱和财富就是那么微不足道。
更多精彩请关注公众号:七号影库(Theater7)专注分享最值得一看的悬疑片作者:小九 审核:小七
特别有意思!
这部电影曾在四年前看过一次,当时就觉得编剧真会编。
本片中运用了两个最突出的点:1、一个人被迫去做一件不擅长的事情,在这件事情过程中可预想就会有状况百出的可能。
2、计划中的事情永远都在变化,直到事情发展到不可收拾时空的局面。
结构上没有运用多线叙事,按照顺序的方式去讲述故事。
一个博士学位的人,有着作家的梦想,由于自身患上了一种奇怪的病,家庭生活也陷入困境,但是他有一个非常理解他爱他的妻子。
这是本片中最温情的一个部分,所以影片上来就是主人公的女儿荡秋千的场景。
这样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又怀有梦想的人,进入了一家电话服务公司做了客服人员,而他的“导师”恰恰是一个人面兽心的谎言高手。
搭档利用主人公的心慈手软给他讲述了自己的“悲惨”境况,编剧想的特别好,什么地方最柔软?
当然是亲生骨肉的生离死别。
第一招博得同情。
第二招,道出计划!
在这个时候,编剧很好的设计了一个前提,主人公刚接手的工作也丢了。
于是在搭档的怂恿之下,主人公铤而走险。
但是开工没有回头箭。
在这个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第三个人介入了进来,这个人其貌不扬来头不小。
从这个人出现的那一刻就预感事情肯定会一一波几折。
在行动前,记性了周密的计划,但是刚开始就有了变数。
向对方索要十万的需求被飙升到了二十万,这个变化是有意思的。
然后计划撞上了别人的计划,当搭档踏入牧师家门的那一刻,牧师根本没在,而是一把枪对着自己。
酒吧那边也发生了变数,加油站的瞎子没在加油站,而是到酒吧庆祝自己的生日。
主人公慌了神,到牧师家中找搭档,这个时候恰恰看到了眼前惨不忍睹的一幕,一个人躺着,一摊血在旁边。
主人公这个时候的举动可以理解,他把眼前的这个人当成了牧师,以为此人已经死了,就想毁掉证据。
但是谁知这个人没有死,也不是牧师。
正当两个人想要离开之时,而且已经离开了,又因为丢了东西折回去,这个地方是运用了技巧,有意思。
但是回到作案现场之后,怕啥来啥的事儿就发生了。
一个人做了亏心事儿,就怕事情败露,就怕别人发现,观众会产生紧张感,而事情一旦败露,观众就会看这事儿到底怎么处理呢?
接下来的段落很有意思,编剧埋了几个点,一个是血迹、一个是光盘、一个是井盖化粪池里的秘密。
警察来到此处,要对这三个点一一产生质疑,才会产生出紧迫感。
在最后一个井盖即将揭开的那一刻,转折发生了。
警察被打蒙了。
被打蒙的警察将如何处置是个问题。
不过警察的事情先放一边,现在是一团乱麻,主人公想要退出前去自首,二人发生内部矛盾。
这场戏很重要,死的人不知道是谁,两个人都闹不清头绪。
就在主人公想去自首时,另一个人物出现了。
牧师的妻子。
这个人交代了非常重要的信息,交代了他们的计划,这里边更爆炸性的信息是有两百万现金。
牧师的妻子对着已经醒来的警察想要开枪,以此威胁二位说出钱放哪儿了。
危急时刻,第三个人出现了,把牧师妻子干掉了。
现在是错上加错,谁都没想到。
警察为了自救,道出事情还有挽回的余地。
而现在又发现了那两百万,警察想要趁机逃脱。
被三人抓回,就在上厕所又想逃离时,三人在外面发现了搭档的重大秘密。
内部矛盾加剧。
而此时关键人物警察死掉了,证人没了,计划相应的再次改变。
这个时候每个人都要头脑风暴,造梦开始。
制造车祸,编故事,狠狠的编故事。
这个时候就感觉编剧好像对犯罪心理很有研究。
接下来的很多事情都是意料之外。
我们写东西,往往在写之前,也会对人物、对故事做打量的工作。
但是不同的是我们没有人家会讲故事。
脑子也没有别人会转弯。
只知道人物身上要有弧光,但是不知道变化无常的情节才是很有意思的。
Ross还是Ross,呆头呆脑的书呆子,每句话都恨不得带上统计数据。
真不知道据说本来归他的Will Smith在《Man in Black》里的角色让他演会成什么样子。
不过还好,查理的角色就像是为他量身打造似的,还是让人发笑。
Simon为了这个角色增肥不少啊。
向他的敬业致敬!
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
P.S:配乐很不错
微不足道 (2006)8.22006 / 英国 / 喜剧 惊悚 犯罪 / 让–巴蒂斯特·安德烈亚 / 大卫·休默 西蒙·佩吉以前说过,我看电影就像抽盲盒!
今天是抽中了一个大奖了!
这虽然是一部06年的电影,但是当我一看到两位男主我就相信应该是一部非常搞笑的喜剧片,因为《僵尸肖恩》和《老友记》的这两位,让人一看到就想笑!
事实上比这部喜剧片的搞笑更有价值的是它的剧情!
虽然是一部犯罪喜剧片,但是片中的反转已经超越了大多数的悬疑片了!
本片别说你猜不中结局,事实上你连剧情的正常走向都猜不到!
当然,它的优秀之处是看似简单的每一次反转,最后回头看的时候会发现都已经做足了铺垫,完全没有bug!
而且,本片的结尾把所有的人物都做了交代以后,又首尾呼应,把两位杀人大盗聚到一起,给了一个开放性的结局,让观众自己去想象,这给电影又提升了一个台阶!
这虽然是一部犯罪片,故事自始至终貌似都在述说人性本恶,其实本片最大的反转也就是从人性本恶到人性本善的一次反转,而恰恰是这一次反转,才把本片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名碌碌无为且身患疾病的父亲,在最后关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亡,而只是为了给自己的妻女留下一笔财富,这就是父爱无疆,这才是大爱!
其实,妻子扔了警徽,也就说明了爱是相互的!
当然,本片的搞笑和剧情也都得益于各位演员的精彩演绎,个人觉得都挺好,因为他们在搞笑的过程中无形中就把故事演绎的非常精彩了,每个人都是一个闪亮的星星,才有这美丽的夜空!
以前说悬疑片不剧透,这样精彩的喜剧片也不能剧透,大家自己去看去乐吧!
推荐指数⭐️⭐️⭐️⭐️🌟
看完这电影竟然有人在在纠结男主死没死!!
重要吗?
这又不是在拍柯南 作为一个人 他已经把自己杀的干干净净了 导演一开始 描绘出一个虽然经济困难但非常幸福的家庭 男主拥有可爱的孩子 有善解人意的妻子 但后来男主因为自己的病 开始自暴自弃 完全看不到自己所拥有的美好的家庭 一开始男主为了替妻子减轻负担 去面试了一份工作 在那里遇到了男二 仅仅不到一天就因为自己的愚蠢行为被开除了 而且在对男二毫无了解(影片中段 男主发现男二就是一个骗子满嘴谎话 连名字都可能是假的 )的情况下就相信了他的狗屁计划 从而引出了一场导致五人(神父的死和他们无关 朱茜到最后死不死不知道)死亡的闹剧。
而随着影片的进行 男主一步一步走向堕落, 一开始讨论计划的阶段以为自己“仅仅是”帮男二制造不在场证明 还在害怕 有没有人会受到伤害 后来发现与计划的不同导致了 “意外杀人” 到此还有一定的良知一直说要自首 到后来被妻子撞见开始对警察遮遮掩掩胡说八道 害怕被抓到 再到后来就完全丧失良知 先是想要收买警探后来干脆逼警探“自杀”,完全没有自首的意思了,成为了彻头彻尾的罪犯。
影片过程中男主问自己的警探妻子 如果自己当了罪犯会怎么样 当对方毫不犹豫的说出会逮捕他时 他竟然感到惊讶还为自己不停地找借口 拿为女儿好当理由。
影片中提到 查理和ROSS一样拥有PHD 显然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就是这样一个人 轻的不能再轻的 轻信了一个刚认识的白痴和这个白痴通过无聊透顶的方式遇到的炮友 然后开始了可笑的勒索计划 随着影片的进行一步一步的从白痴到勒索再到变成了杀人犯 最后死在了自己的“拍档”手上。
影片最后男主的书终于得到了出版社的青睐 明明只要坚持下来一定会有结果的一定可以渡过难关的 可男主在前一天晚上把自己给玩死了。
男主从“中年危机”中一步一步丧失理智 丧失尊严 丧失人格 丧失了道德 丧失作为父亲和丈夫的资格 最后无论死没死还会丧失他真正活着的证据—— 他的记忆。
而且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导致他的妻子也丧失了作为警察的资格毁掉了他妻子的事业 。
整部电影就是男主自杀的全过程 所以男主毫无疑问从电影第十三分钟 男主吃下红色M&M's的那一刻他就已经死了 关于这一点影片一开始就已经提到过了
在选豆子的时候男二就告诉男主了这是一条不归路 而男二最后坦白说他欠了前妻30W 我想平分10W绝算不上什么终极自由吧。
终极自由毫无疑问是导演对死亡的暗示 影片最后也印证了这一点 三人小组中 这个段对话里出现的两个人都走上了不归路 都获得了终极自由 黑寡妇和连环杀手最后谁办谁 算是到要留下让观众想象的空间和悬念吧 至于男一男二的命运毫无以问在影片一开始就告诉观众了
看完电影,看了一些影评,颇有启发,又倒看,对应了不少初看时并没有联系起来的情节。
既然这本身就是一部情节紧凑细分纷呈的剧情电影,不妨来条分缕析一番。
关于查理影评中大家争论的最大的一个焦点是查理最后死没死?
虽然查理喝下乔希的毒酒之前确认了成分才喝,这样的情节很容易让人认为他已经大脑飞转找到了解毒逃脱的办法,但仔细分析后我仍然认为他最终还是死了。
他的死可以说是影片的主题,简单说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复杂说就是命运的嘲弄,选择的盲目,对幸福的错误的定义。
也许影片的要义就在于,看似那么多巧合、偶然的因素,其实你自己的选择,决定了你命运的必然性。
还记得他去呼叫中心上班第一天开车时电台里播的是什么吗?
“黑洞,……最新的术语,1969年美国科学家约翰首创”,这就是告诉我们,从这一天、这个上班的开始,查理的一生就将要改变了,他之后所遇到的事情就像一个黑洞一样,黑暗神秘,把所有一切都吸入,无法自拔,无法逃脱了。
另外,查理和加斯在酒馆里谈起这个计划时,加斯拉他入伙让他选择红蓝豆,选红豆时影片借加斯之口说:“我必须警告你,选了红豆就再也没有回头路可走了。
”命运的选择摆在了他眼前,犹如红蓝豆子,蓝豆子循规蹈矩,但他为自己的病痛和失业困惑,妻子安慰他的“你还有我你还有艾米丽,这就是富裕”他并不懂得,安慰他一定有出版商会出他的书,他也没有坚持信念,他要留下实际的财富,他选择冒险,即使他说他“不是犯罪的料”,也还是选择了红豆。
查理被加斯的一个计划拉下水,步步深陷,走向一条不归路,不论他的初衷多么好,他多爱妻子女儿,但他做的总归是犯罪的事,那么多条人命,即使不是他杀,也脱不了帮凶的关系,特别是最后眼睁睁看着肥侦探死的那一笔。
这是在影片前面的铺垫,在影片后,也有对这种命运选择的嘲弄和呼应。
案发第二天早上(为什么是那晚的第二天,小女孩旁边还没有整理出袋子的散落的钱、乔希穿着同样衣服搭车都说明了就是第二天),出版商就有电话来了,就是说查理哪怕只要再坚持一天,他就不会是这样。
呼叫中心里的景致一如平常,镜头摇到查理和加斯的桌子前,还和他们那天上班时的摆设一样,加斯的呢,摆有电话机、相架、罐装百事可乐、筹码(揭示他赌徒、欺骗的性格)、人人桌上都有的一本“叉叉service”的书、一本硬皮文件夹、还有一个“G9A-869”的工号牌.。
而查理因为只有上了一天班当天就被开除了,所以桌上干干净净,如同没有来过。
就是说,物还在,人已非。
其实,查理的陷入,到底是无意中,还是他早就被层层设计?
为什么偏偏遇上加斯,为什么加斯要挑中他?
最终哪一分是被迫,哪一分是他早就计算好的,已让人迷惑。
关于加斯肥侦探说,加斯除了临终那一句“你打死我了”之外,没有一句真话。
除了查理已经揭露他的那些关于妻女的假话之外,他大概还有两个地方,值得捉摸一下:1、加斯白天在呼叫中心混日子,他旁边的座位是空的,也许不是偶然,他也许早就用同样的招数套过N多傻小子了。
什么招数?
对新来的员工,故意在他们面前示范按键之后狂骂客户的泄愤方法,其实是不是有电话打来,打来了对方是否还在通话中?
外人不得而知,加斯对着空电话演一场戏轻而易举,对面的傻小子们信了,如法炮制,结果毫无意外地被炒掉,加斯再利用对方失业沮丧之机拉人入伙(当然还配合有午餐时间的温情攻势),也许之前的人由于害怕、胆怯或种种原因拒绝了,或许也曾经干成功了很多次,总之,这次轮到了查理。
2、牧师家里出现的那个人,到底在查理来之前死没死?
照加斯的说法,他并没有杀死那人,只是枪走火,把他砸晕而已(查理进门时是踩到了碎片,也可能是打斗时打碎的东西)。
但查理是探过脉搏的,他探错的可能性到底大不大?
如果最初加斯的目的只是想要独吞赃款跑路(买好的次日的飞机票),那他这时候为了自卫杀了人,也不是不可能,枪声可是响了两下,一下是在加斯腿上的话,还有一下反正有查理会给他做不在场证明。
也许他早就在楼上看到了查理,查理又是叫唤又是打电话,还拖曳尸体,总会有动静,加斯知道他帮他处理了尸体,顺势就把那情人的死干干净净地推在查理身上。
总之,加斯顶多也是诈骗惯犯,他并不热衷于杀人,但绝对是自身利益为重不会讲什么情义的就对了。
关于乔希乔希的“怀俄明寡妇”身份,也真正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回过头去就会发现对她的铺垫实在不少,回忆她与加斯在小餐馆里的相遇时,加斯问她来自哪里,她第一次点出地点,但却是极嗲的一句“俄克拉荷马”,谎言开始。
主动要求入局,打电话时台词老练,还会加码,如果这尚可看做是叛逆少女的行为,那在牧师家一上场就砍了牧师妻子一斧头,还那么高兴自在,就真的不是一般小女孩的淡定了,之后对待警卫的厕所之死,也是高兴得忘乎所以,提议撞警车、运尸的程序,也反应很快很有主张,对待肥侦探跟踪后的要挟,谈条件也是她先上,哇哦,真是犯罪全能mm!
铺垫得够可以了。
最后喝酒后家装中毒,查理和加斯信以为真,她把头一甩说了一句“你们真好骗!
”,这可是真心话啊。
另外还有几个地方不太明白:1、糖尿病和眼病:工作午餐时,加斯骗他说他女儿眼压有问题,一年内不做角膜移植手术会失明啥的,查理的回答是每年6万5千个糖尿病患者都会引起视网膜增上病变,加斯说他女儿没有糖尿病后,查理的表情有一丝停顿和疑惑,是不是聪明博学的他马上听出了破绽?
我自己百度了一下糖尿病和眼压之类的,看不太懂,不知道儿童的眼压问题是不是一定由糖尿病引起的,如果这之间有某种必然联系,那就是说查理从这个时候开始就知道加斯是说谎了,那么他还愿意加入,这至少说明他的腹黑远比影片呈现出的表面要多得多。
此外,肥侦探的病也设计成糖尿病,这之间又是否有联系?
2、肥侦探和加斯:肥侦探白吃黑枪杀加斯之前,加斯转头被肥侦探用枪指着,他反复求饶道“我们是一边的”,这是为什么?
肥侦探望着那个袋子时说“这应该是山姆大叔的吧”不知道是不是翻译问题,这句话怎么理解,还是说山姆大叔在这里指代美金?
但也说不通啊3、乔希的酒瓶:既然两个酒瓶是乔希“吃饭的家伙”,为什么她会粗心大意到把装酒瓶的外套忘记在警察局!
即使当时慌张但她见过的场面也不至于慌张到这个地步。
退到那里仔细看了,知道她和加斯在进验尸房的走廊上她还穿着外套的,下一个镜头肥侦探在验尸房对着众人解说时她就已经没有穿外套了,为什么这个时候脱掉?
就算不小心忘了,但这件衣服可是过了肥侦探的手的,他后来也说自己搜查外套的时候检查到了酒瓶,但难道他搜出了一个酒瓶,就没有搜出第二个酒瓶?
搜出来过在众人要揭露她身份逼她喝酒时又不提醒大家?
这实在不合理。
4、一共几把枪:从出现枪开始,应该是牧师妻子情人一把,那个时候加斯说他并没有枪,情人死后,加斯手里拿着的理应是捡的情人的那把,但倒回去看了,不像,加斯后来手里拿的枪是黑把柄银枪管,枪管有点长,牧师妻子情人原来的那把是全黑的短枪管的,那加斯的枪哪里来的?
接着牧师妻子第二把,死后应由乔希捡到,注意看了后来乔希用枪的几个镜头,好像是同款。
肥侦探自己一把。
后面没有倒来倒去逐个研究,但这些枪——好像用串了。
5、大胡子:情人准备杀没带枪的加斯时说了一句“向大胡子致敬”,加斯还说不会是圣诞老人吧。
这个大胡子是谁?
是不是后来肥侦探说的什么山姆大叔?
——哦,难道都是指从未在影片中出现过的牧师?
一个叫山姆的大胡子牧师?
但牧师名字也不是山姆啊6、黑大个:回忆乔希和加斯那疯狂一夜时,最后敲门进来吓的加斯掉裤子的黑大个是谁?
是乔希的老相好?
另外,如果乔希的惯用手段是勾引男人后让他们喝毒酒挂掉,最终所为何事,求财吗?
加斯不像有钱的,而且乔希也没有干掉加斯?
反而进来一个黑大个,为什么?
6、时间简史:影片里好几处提到与时间理论有关的地方,比如一开始查理失业在家看的书是霍金的《时间简史》,开车上班时电台里讲“黑洞”,在牧师家对敲门的倒霉警官自称“史蒂芬霍金”,开车运尸时和加斯争论时间倒退的理论,这对于影片又有什么暗示?
还是因为导演或编剧纯粹是霍金迷?
几个有意思的小细节:1、三人碰头谈计划的酒吧叫什么?
“wrench”,“搅局”,哈哈,真妙!
2、他电话戏弄客户被发现,愤愤地走人时,那个staff only 的员工通道招牌给了一个特写,是什么呢?
“BIG FALLS call center”。
两个字:死了。
详细分析如下:第一、你要明白西方人和中国人审美的不同,这电影是典型的黑色幽默,而咱们老喜欢大团圆的结局,我明白中国观众想要的结局,但咱们不能用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去套西方人。
第二、查理的性格。
高级知识分子、妻子是警察,这样的人在出现这样的事情后,负罪感会更重。
影片中反复暗示了查理的性格。
耶稣流泪、想投案、特工吃棒棒糖死后的自责。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听到高浓度铊后的笑:死得快,解脱了。
第三、高浓度铊能不能致命的问题。
这里不需要科学的论证,只看电影的设定就行了。
少女杀手也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了,她会不明白自己“必备的两个瓶子”的其中一个有什么效果?
还慢性中毒,她之前难道没干过?
第四、电话提示语:这件事发生在次日早上。
查理的妻子应该是把孩子放家里查案或者找查理去了,谈不上换录音。
而且,这个电话的本意是加重悲剧气氛的:前一天刚死,然后书有人愿意出版了。
真是小人物的悲哀,正如片名。
第五、工作处桌子上的东西。
首先,有书有可乐的是塞斯的桌子,不是查理的;其次,这些东西是影片一开始就有的,查理的桌子一直都很干净;再者,有200万刀,还用去当客服吗?
最后,桌子上那本书,不是什么科学著作,只是一本客服手册。
标题很清楚:Dummy's guide service,翻译过来就是“新手指南”之类的入门书。
也是挺离谱,陪我爸一起看的,查理竟成为最大赢家。
印象最深刻的点反而是,在电话厂上班,博士应聘主管却只能底层员工,果然在哪里都一样,干销售是这样的。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直接悲哀起来。
世界充满巧合,反而就业形势,无比的真实残酷,没有意外,全是剥削。
现在,学历贬值,青年就业形势愈发严峻,上完大学还是进厂。
不禁悲哀起来,估计查理这样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既不严谨, 也不搞笑……或许我太认真了? 另外,这部电影哪里黑色了.
有点依稀
剧本其实挺好的,演员也不错,就是空间太小感觉太束缚,剧情可以再丰满一些
Ross 还是那个Ross
情节不断跳转,最让人心惊肉跳里面的一个杀人狂是用万恶的铊杀人
一句废话都没有。剧本和摄影都屌爆了。
不错~
SIMON PEGG 加 ROSS的组合已经很令我惊喜,剧本照旧是佩吉一贯的黑色幽默,整部剧我觉得相当出彩。说没意思的说看不懂的说不够经典的,我只好说一句:遗憾~
罗斯一脸苦逼~~
神!展!开!!!!!BGM真是赞爆!!西蒙菊苣受我一拜!!
俄勒冈杀人魔大战怀俄明寡妇!!~~
越看越纠结
bullshit
寡猜猜
喜剧么就不要死那么多人了
一帮疯狂的家伙
所以所有人都是坏人咯
第一次对一个悬疑剧的反转觉得烦
荒唐,竟然有这么多人舔
不好笑啊,为啥比僵尸肖恩分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