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是编剧故意设下的陷阱还是看过的影片过多,从最开始的嫌疑人孙伟到后来凶手是林泰,都在我的猜测之中,我甚至觉得这部电影请来孙红雷和郭富城实在是太过浪费,但是就像我看《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一样,我最后输给了自己的自信满满。
故事的全盘大翻转从周莉看到孙伟两个视频左右不同脚开始,直到看到电影后的两天里,我的脑子里挥之不去的都是林萌萌哭着喊爸爸救我,林泰不知所措的眼神,还有那个龙背墙的故事,我甚至能很有场面感的想到老龙王蜷缩着承受着雷击最后担心小龙王冲出来一头撞死的景象。
林泰吼着我会死在龙背墙后!
林萌萌停下了奔出来的脚步,满脸泪水。
最后所有的一切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是的,孙伟不是拿钱送命,林泰也不是一个恼羞成怒的凶手,甚至孙夫人,尽管故意化了妖艳的妆,却依然没办法出色的把自己演成一个爱钱的妖艳女子。
周莉遵循了一个律师该做的一切,包括童涛,对林泰有着十几年偏见的人,也做到了一个检察官该做的一切,而我,只看到了一个父亲的垂死挣扎。
他不想自己的女儿一辈子毁在监狱里,他选择毁了自己。
其中只有一点我觉得前后实在差距有些大,就是对林泰的刻画,我不知道那个在乎孙伟孩子名声的人是真实的他,还是那个因为金融诈骗骗得别人的父亲跳楼的他是真实的他,因为在我看来,不会有人同时拥有这两面,或许如果一早就知道林泰是个对下属这么好的人,大家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偏见了,但是不管哪个是真实的林泰,他都是一个深爱着女儿的父亲。
结尾恰到好处的收尾,林泰温柔的话语,诉说着一个父亲的宽容和爱。
作为一名学法律的人儿,里面的法律漏洞实在太多了,也不想吐槽了,说一句,一部作品就不能更用心一点,更严谨一些吗?你面向的面有多广,就应该注意更多。
撇开上面,影片所表达的父爱着实还是大大感动了我一把,龙背山的故事你听说过吗?代子受过,对于孩子而言,如果你还不能感受到自己的错误,那你就真的没救了。
女孩把父亲的未婚妻撞死了,父亲为她请了全城最好的律师,并设计证据让自己成为了凶手,以此来换得女儿的自由。
但杀人偿命,他并非要逃脱罪责,他只是认为女儿偏离了正常的方向,作为父亲自己是有责任的,而被害人的正义也需要得到伸张,所以这一切就让自己来扛吧!不得不说,孙红雷和张家佳的表现不错,让我洒了一把回泪。
最后女儿在雨中的场景,也许就代表了一种洗礼,一种忏悔。
一个在商场那么冷血的人对自己的女儿确是无私的爱。
每个人都有看的比自己生命都重要的东西。
他用他的自由换来你的重生,这就是父爱吧。
整个案件暴露于大众,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舆论是可以引导的,证据是可以伪造的,这个世界我们了解的又有多少是真相。
少些无谓的争议,好好过好自己的生活,无愧自己的内心吧。
很喜欢这个故事,但感觉这样叙述重复有点多,电影冗长,叙述方式再改一些效果会更好。
孙红雷的演绎,感情到尾,拿捏的很准确。
抛开那些专业知识,来说说父爱吧父亲对于我们而言,他们总是默默的保护,不像母爱那么明显。
也许是在细节中,也许是在你不知道的时候为你做了很多。
片中的父亲,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使劲浑身解数,只为把罪名都揽在自己身上。
父亲的爱一直就是这样的重。
一直记得孙红雷说:她现在是最好的年龄,她应该是快乐的,不应该在监狱里度过。
一个父亲能为自己的孩子做些什么呢,还不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保护她吗。
影片最后,女儿明白了一切,悔不当初,痛恨自己犯下的错,懂得了父亲的爱。
不禁让人泪流满面,感人至深。
就像影片中说的那个古老传说一样,父亲的爱就是那一面龙背墙而已啊……
影片硬伤太多,剧情做作,漏洞百出,本以为是一部犯罪悬疑片,实际故弄玄虚,故作深沉,最后自揭迷局,惨不忍睹。
内容实在太狗血,太低级。
一,明明先说孙红雷是个为富不仁,十恶不赦伪君子,后来突然变成慈父,并且没有任何铺垫。
明明说女儿是个卖萌的宝贝,最后却说是个被宠坏的富二代。
唯一可赞的就是孙红雷演的很棒,郭富城演过类似的角色挺多的,总是板着一张脸,未免把角色脸谱化了。
正如看到的一段影评所说,在故事情节不能有大的突破的时候,从结构入手真的是个不错的方法。
这部片子让没那么复杂的情节看起来特别有味道 越往后看越觉得设计的巧妙。
还想说说片子里的父爱,并不如以往的片子一样简单的打感情牌收场。
林泰最终被关进了监狱,女儿萌萌获救了。
林泰并不觉得后悔,相反他表现的很坦然,因为他相信经过这件事女儿长大了,以后再也不会任性了,女儿的将来是充满希望的。
这就是父爱,一位父亲甘愿用自己的一生换来女儿的青春,自由,幸福。
这份爱并非只有林泰才有,天下所有的父亲都一样,都有着对子女浓浓的爱,只是很多时候没有被我们注意到。
父爱就是这样,他浓烈而淡薄,对待子女的爱不曾有一丝一毫的改变,一丝一毫的减少;但当自己的爱不被子女理解时,他却从不向子女们解释,依旧默默的爱着自己的孩子。
最后想说邓家佳演得挺好的!
作为一名检察官,一直以来,老是因为缺少弘扬大陆检察官的优秀影片而感到惋惜。
经常面对着一部部充斥着警察英勇、法官睿智的的电影而更加感慨:什么时候才能有一部弘扬检察官正能量的电影啊。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等到了《全民目击》的开拍,但是电影还未放映,我就在《全民目击》的新闻发布会上看到了主演郭富城的一段话,大概意思是为了显示自己更成熟一下,特意为了这部影片留了胡子。
我去,作为一个香港人士,你不懂可以理解,难道导演在拍这部片子前也不咨询下检察官吗?
检察官是不能留胡子的,最高人民检察院早就规定了的。
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怀疑这部由大明星郭富城扮演的检察官能否代表大陆检察官的形象。
影片终于放映了,虽然想看,但实在没有时间啊,我可不像童检察官那样可以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一个案件上,案件太多,要加班啊。
终于等到国庆放假,在特意没看任何影评的前提下,非常正式的买了电影票和老婆一起去看了。
顺便说一下,虽然结婚七八年了,老婆一直没搞明白我作为一名检察官,到底是干什么的。
无奈又悲哀啊,知道我为什么期盼这部电影了吗。
影片一开始,当童检察官出现时,老婆就花痴一样的说:“好帅啊”,并转头问我:“原来你们的制服这么好看,你怎么不穿给我看啊”,我能说童检察官穿的不是检察制服吗,我们的检察制服是三个扣的,他他他,他穿的是两个口的,而且他的检徽也别错位置啦。
接着看到童检察官那张木讷到变形的脸,而且这张脸好像一直到影片结束都没有变过,我的天,检察官要都是这样的脸,早晚会得面瘫的。
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一直很亲切滴。
开庭了,我晕,怎么审判长进庭后才全体起立?
而且电视台还全程直播?
薄熙来案也只是微博文字直播啊。
好了,正式开庭了。
嗯?
童检察官在走,而且走向了被告人?
怎么回事?
在中国的法庭上,虽然并不绝对禁止“移动辩护”,但老夫从简十余年,就见过一次律师离开辩护席,试图走到被告人身边发问,当然还没发问,就被法官制止了。
律师一边道歉一边解释说“香港片看多了”。
实际上,在中国的法庭上,去厕所都得先征得法官的同意。
当童检察官说出第一句话后,就深刻的暴露出了他的非专业,以至于当他在后来讯问被告人、询问证人时的那些无厘头的港式律政问话,我就不再吃惊了。
他的第一句是“被告人林萌萌,请问案发当晚,你是否开着你的那辆红色卡宴进入现场?
”。
晕哪,典型的“是非问”,也就是问话人给被问话人的回答只有两个,即“是”或“否”,因为这种问话方式前提就限定了被问话人的回答,所以在侦查和庭审阶段都是严格禁止的。
之后的“假设问”、“选择问”、“判断问”等“引供”、“诱供”,能说让我笑得把爆米花都洒了吗?
忍不住啊。
律师在干什么,不是号称是最贵的律师吗,法官在干什么?
不忍说了,因为从看到童检察官说的第一句话开始,我就决定把这部影片当成一部搞笑片看了,而且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搞笑片。
如果非要归纳一下影片中“黑”检察官的情节(必须用这个“黑”这个字,因为我在笑的时候都愤怒啦),大概有这么几点,因为失望了,所以有部分情节记不清了。
1 、导演基本上不了解中国大陆的诉讼程序,受港台、英美律政剧影响太深,把大陆司法想象成英美法系。
从而使整部戏错误百出。
2、严重的“黑”检察官。
比如童检察官97年法学毕业,号称十几年前就查过林泰。
老夫也是97年毕业进入检察院,十几年前只是一名书记员,根本没有权利查办案件。
而且当我看到在侦查阶段,童检察官一个人去找了林泰,我心里真着急啊。
不知道检察官不能私下里会见当事人家属吗,而且你还是一个人,违法啊。
而且你原来认识林萌萌,你不应该主动申请回避吗?
违法啊。
一段来路不明的视频你就敢用,要说明证据来源的,要进行同一性认定的。
唉,说不下去了,检察官要都像你这么不专业,中国要增加多少冤案啊。
影片一开始还说什么很多扑朔迷离的大案都让你盖棺定论,我十分有理由怀疑里面一定充斥着冤案、错案。
你肯定要被调离公诉岗位的。
真怀疑一亿多观众(号称票房已经过亿了) 看了这个片子后,对检察官会有什么看法。
3、严重的“黑”法医、公安、法官、律师。
比如最基本的用车撞倒钉子上和用手拿头撞倒钉子上,由于力度的不同,所呈现的伤口是不一样的,法医应该能够在尸体检验鉴定术上予以说明;公安机关在现场勘查过程中,应该对尸体面部所遗留的明显指纹、痕迹、饰物、血迹分布、遗留物等都要勘查清楚,所以当那个司机和林泰主动认罪时应该很好驳斥的;随着案件审查,如果认定被害人非林萌萌杀害,她也涉嫌故意杀人罪(间接故意或者未遂)、过失致人死亡罪等等,怎么可能就把他放了啊;号称最贵的律师还没开庭就判断十五年,你凭什么这么贵啊,不知道被害人家属谅解、认罪态度好、具体案情等这些酌定量刑情节啊,而且还不算案件本身定罪证据不足这一法定量刑情节。
李某某案幸亏没找你辩护,要不然绝对不止10年;还什么要煽情战术,让媒体炒作,你不知道案件判决前媒体不能干扰司法办案啊,造谣传谣都入刑了……抱歉,只归纳这么多了,因为实在太、太多了。
影片中,让我最感动的是孙红雷说了一句很专业的话“审判长,我认为这和本案没有关系,我拒绝回答”,而且很喜欢他回答童检察官的前半段问话,幽默但清醒,而且有理有据。
总体来说这部片子用一个很不专业的表现形式,表达了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爱,虽然对于导演的叙事方式有所疑问,但主题还是不错的。
最后,说一下我的身份,今年35岁,从检十余年,目前在首都检察院某分院公诉一处从事“死刑”案件审查起诉工作,一年办理很多很多(因为涉密,所以不能说具体数字)死刑案件,也有不少广为媒体关注的“重大案件”,无一错案和无罪案件。
虽不能说“见惯生死”,但绝大多数时间不会被情感、媒体等案发因素所影响。
客观说,检察官的工作很紧张,因为每个案件都有提讯、开庭、法律监督、安抚被害人家属、化解社会矛盾等数不清的工作;但同时检察官的生活也很普通,一样有老婆孩子,一样会被孩子入托、家人生病所困扰。
之所以说这么多,就是想让大家了解真正的检察官。
推荐大家观一些类似于《庭审纪实》之类的节目(很可能会看到老夫噢),同时在每年的检察开放日到检察机关参观。
最最后,我决定找个时间认真给老婆讲解下我的职业,普及检察文化从老婆做起。
去电影院原本想看《了不起的盖茨比》却没有场次了,无奈之下改看《全民目击》,却无意收获了一大惊喜。
剧本扎实,人物丰满,演技信服,煽情到位,毫无疑问是我今年看过的最有诚意的一部国产影片,也是目前为止看过最靠谱的国产推理悬疑类影片。
影片卡司其实不算强,数得出的大腕只有孙红雷、余男、郭富城三人,但表现都相当出色。
余男演活了一个外表冷酷拜金内心热血正直的女强人律师;郭富城造型英姿勃发,整个人《逆转裁判》附身,表现亮眼,但略嫌用力过猛,而且他近年接片有点雷同,此前的《寒战》和《圣诞玫瑰》都是相似角色,希望不要陷入套路化。
孙红雷的演技明显高出郭富城一筹,已经达到收放自如的境界,他展现出来强大的气场和张力,确实是影片当之无愧的绝对主角。
整部电影一大半都是法庭上的唇枪舌战,情节全部依赖大段大段的对白来推进,没有扎实的剧本和深厚的演技撑场就会变得沉闷非常,但影片却依旧扣人心弦,在国产影片来讲十分难得。
有人说影片结构照抄《罗生门》,说明这人根本没看懂罗生门。
三次逆转是随着新线索出现而自然产生的线性发展,而非罗生门式对同一时间同一事件的平行交错。
三次逆转前的闪回是为了进行充分的前情交代,此后的剧情时间线是一直向前景的,老谋子的《英雄》才是真正的“罗生门”结构。
有人说案件抄袭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
不错,底层诡计确实有“嫌疑人X”的影子,但是编剧用大量贴近现实的人物和情节丰富了整个故事,最后成品已经是一个完全本土化的独立故事。
如果这也能算抄袭,那“嫌疑人X”同样可以说是抄袭前人的了。
有人说孙红雷最后彻底洗白太突兀牵强,可能令不少人有所微词。
但现实里也不乏杀人如麻的黑社会大佬唯独对亲人关怀备至的案例,所以这种设定也不是不能接受。
人性总有两面性,想当圣人不容易,但想当一个全无人性的纯粹恶人其实也很难。
假如前面再多一点铺垫,比如萌萌的骄纵任性和孙红雷的宠溺懊恼,相信他最后的牺牲会更有说服力,与龙背墙的神话也更能相互呼应。
三次逆转剧情的发展和描述也令人信服,并非编剧拍脑门的一厢情愿,也没有刻意牵强的做作感。
细节照顾的也很周全,前面铺下的伏线最后全都呼应上了。
相比此前的同类影片甚至是很多国产推理小说,这本剧本都实在良心的可以,而且本格味十足。
如果结局处理成开放式,可能会更有醍醐味,不过考虑到国内影片必须“政治正确”,“天网恢恢,真相大白”是必然的结果。
当然,剧本也不是天衣无缝。
此外,仔细推敲的话,一些小问题还是存在,比如萌萌的杀意从何而来;司机到底有没有发现车是萌萌的;为何不通知老板就直接报警;杨丹的手表是谁拿了;她又是如何撞上钉子的;老管家不拆掉道具停车场的真正理由;为何视频只发给律师等等。
有的可以靠脑补,有的确实存在小bug。
假如有心,再弄出一两层逆转也并非不可能。
但故事整体毕竟是说圆了,因此瑕不掩瑜,这部电影值得推荐大家观看!
除了孙红雷、郭富城、余男这三位大明星,《全民目击》的幕后也云集了一票影视界的大神级人物。
摄影是张艺谋的御用摄影师赵小丁、剪辑师邝志良曾经六夺香港金像奖最佳剪接奖、声音指导杜笃之拿过七座金马奖最佳录音奖。
但凡能在华语影坛留下些许印记的电影,几乎都能看到这几位的名字。
几位演技超群的明星加上豪华的制作团队,这样的电影肯定差不到哪里去。
电影上映之前,我就先入为主的笃定这电影肯定值回票价。
事实也是正如我所预期,这部电影在摄影、剪辑和音效方面都极其出色,几位明星的表演也非常出彩。
稍显遗憾的是,故事的内容略显薄弱,导演呈现故事的手法也有点儿拖泥带水。
瑕不掩瑜,在国产电影整体低迷的大环境下,《全民目击》算得上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国产电影了。
《全民目击》故事非常简单,富二代一怒之下杀了不守妇道的歌星准后妈,巨富老爸为救爱女机关算尽一心想要翻案,帅哥检察官和美女律师在法庭上针锋相对,一点点揭开真相。
本片导演非行想必是东野圭吾的粉丝,《全民目击》的故事有点儿《嫌疑人X的献身》的味道。
这味道不在于推理过程的精密、繁复、滴水不漏,而在于把故事的重点放在对人性的关注上。
《嫌疑人X的献身》讲述了一个为爱赴死的爱情故事,《全民目击》的故事核心则是父亲对女儿深沉的爱。
影片中孙红雷扮演的父亲为了拯救女儿不惜代价,铤而走险,放弃了道德和尊严,一步步的把自己逼入绝境。
这种为了拯救爱人一心赴死的决心让这个故事有了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对于父女深情的讲述无疑是这部电影最最值得赞扬的亮点。
把故事的重点放在人身上而非案件本身,无疑是一种聪明的做法,不仅讨喜,还能掩盖叙事层面的薄弱。
相比《嫌疑人X的献身》推理过程的精密和繁复程度,《全民目击》的悬念设置只能算得上是少儿“读物”了。
什么不在场证明、证人、嫌疑人、证物、指纹、DNA、血迹、验尸报告,通通都被一带而过,没有一样经得起推敲。
幸亏父亲对女儿的情感这条线还比较丰满,不然这电影也难逃烂片的命运。
这电影的纠结之处在于,能够看得出导演是想拍一部侦破犯罪片,但是碍于各种原因,没有办法在犯罪和侦破上着力过多,不得已只能在亲情方面倾注更多的心血。
但正是这种不得已,却让这部电影有了更多的人情味。
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无心插柳的结果。
如果把这电影当成悬疑推理片,那么整个故事简单的让人提不起兴趣。
案情简单,侦破的简单,推理的简单,既没有无可辩驳的证据也没有解不开的死结。
解决问题的方法基本上就是演戏,像演话剧一般的陈述大段的台词,在高声质问中情绪崩溃低头认罪。
因此,《全民目击》真的不适合当成悬疑推理片来看,当成亲情伦理片看还是不错的。
基本可以大胆的断言对于逻辑和悬念不那么较真的女性观众可能会更加喜欢这部电影。
导演讲述故事的方法是这部影片的一个可以值得商榷的点。
这种简单的像过家家似的故事讲一遍已经没什么味道了,但导演偏偏要换个视角用闪回的方式再讲一遍。
这样的处理方式除了能延长影片时长和让观众出戏以为,基本上毫无用处。
不是说闪回和改变视角不好,如果能在闪回和变换视角时呈现出不一样的证据和故事那当然是一种顶牛逼的讲述方式,但是在本片中闪来闪去也还是那几个人几件事,没什么新意。
观影过程中,后排的女观众一直在问,为什么同样的故事要一再重复,我其实也想问导演,这到底是为什么。
影片的后半段,父亲当庭认罪,由于担心自己无法参加女儿的婚礼,他事先录好了一段视频,当重获自由的女儿在家里看到这段视频时,影片的情绪达到了最高点。
这一段看得让人心头一紧,眼圈发红。
这电影能把这种父亲对女儿的情感传达给观众,就已经算是非常成功了。
至少我愿意给出一个高分。
可惜的是影片并没有结束,导演又多余的加上了一段小龙幡然醒悟的传说。
龙壁墙的故事是这电影里最多余的一条线。
这样的故事怎么可能有大团圆结局呢,父亲都进去了,女儿再幡然醒悟的也进去,这电影就真成了司法宣传片了。
如果我不是学法律的,如果我不是花了近十年做刑诉研究僧,如果我不是法学院人民教师,这个片子对我而言一定没那么糟糕。
本来想看看这部难得出现的国产法庭剧能不能推荐给学生们,结果发现这根本就是刑诉版“找你妹”示范,司考刑诉部分可以有新题型啦!
看视频找错误!
刚开始看就忍不住做了笔记,名曰:全民目击奇怪的地方——多岛国的语气啊,其实刑诉女博士也是软妹纸的啊。。。
笔记如下:案件的媒体报道:庭审现场直播?
还拍照?
尼玛你当是拍戏啊?!
好吧,你确实是在拍戏,但您能别把中国庭审整的跟星光大道似的么?!
法庭的布置:原来被告席和控辩双方位置是这么安排的么?
高端洋气上档次的法庭!
公诉人到处溜达是怎么回事?
尼玛多动症么?
你看人辩护人坐那多稳当!
我去不是吧,刚夸你两句你也起来溜达啦?
都当这是你家小区吃饱饭遛弯呢?!
原来证人们等候时都关在一起?!
那分别询问还有P用?!
辩护人永远反应慢了一拍半是几个意思?
找法官跟你急的节奏么?
不反对是个什么意思,不是有没有意见么?
盘问是个什么东西,不是询问证人、讯问被告人吗?
童检您真有毅力!
三次起诉,合着检察院也起诉民事案件是么,哪次特么不是刑事案件?!
商业诈骗罪还有原告撤诉这嘛事?!
等等,尼玛我国刑法典哪来的商业诈骗罪?!
你当你特么是全国人大啊?!
尼玛还没审完就开记者招待会?
你有什么权力说不出意外女儿在2天内被无罪释放,抢夺人民法院定罪权啊你!
我去,造了个商业诈骗罪还不够,还要造一个制造伪证罪!
刑法第307条那叫“妨害作证罪”!
您是对我国刑法罪名有多不满啊,学刑法的还能忍么?!
艾玛您一个辩护人您咋知道故意杀人要判十五年,还“十五年的刑期是少不了的”,您不当法官才是可惜了的!
就您这还是身价最高的律师呢?
“20岁是孩子,而且是单亲孩子”,您知道刑事责任年龄么?
您知道如何定义未成年人么?
您知道减轻从轻处罚的条件么?
您不打算提初犯悔过么?
您这是哪路子的辩护策略啊啊啊!
录音录像不是法定证据种类啊?
不是视听资料啊?
怎么就比不上指纹凶器了?
物证就是铁证啊?
您是哭戏演员还是律助?
您真是正义的律师!
不过您的当事人还真不是林老板,您是接受的被告人的委托吧。。。
律师您厉害啊!
您的调查取证权和能力比侦查机关强多了!
法官不用回避的么?
前面一个案件的证人当庭崩溃,一秒变犯罪嫌疑人,您还真就继续审新被告了。。。
法官您是心理咨询师吗?
问被告人心情?
有没有什么人、事对你造成过压力?
您是要做心理治疗么?
这是故意杀人罪的审判么?
被告人最后陈述求留条命是演苦情戏么?
什么拿生命换自由是说好听的么?
真有可能判死刑的案件尼玛能没辩护人吗?
法官您知道指定辩护这词儿么?
“利用舆论,老百姓永远都是善良的”,律师您真是主旋律啊。。。
律师您没有接受委托怎么进去看守所的。。。
童检您真的是检察官么?贵单位没要求您学习《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么?
什么是申请重审啊?
真心不是撤回起诉么?
最后我想说,童检,周律,敢说法学院哪毕业的么?
咱真心不敢把孩儿往那里送啊!
哦,对了,还有就是,这部电影评分居然能这么高,充分说明了法律知识的传授任重而道远。。。
值得欣慰的是,我没有花钱去看它!
余男一直是"导演你欠我钱"的状态,郭富城则是"孙红雷你欠我钱",而孙红雷"嘿嘿,我就是欠你们钱了怎么着吧"~
国内同类型最高水准,直逼韩国中游犯罪片
法庭戏简直就是儿戏,整体智商水平偏低,更要命的是那些跟三流电视剧似的定格和慢镜。
喜欢余男和“无双”。爸爸牺牲的老套路有点让人突然不知所措了...这结尾有点让人抓狂。
导演的镜头语言功力太弱太单薄了
悬疑氛围、结构不错,只是人物性格单一、背景刻画不足、法律细节的漏洞,让电影最后变成了煽情主题。
编剧高端黑
漏洞百出的常识/逻辑/法学背景 大陆法系不允许庭上检方辩方走来走去不谈 看到郭富城那张脸就知道他又要演公报私仇死赖不休的正面角色了 还能给两颗星的原因是喜欢余男 下次演个香港律师吧 发挥空间更大
节奏把握得当,多次反转,难得的国产好悬疑片,部分情节仍存在漏洞但不影响大体。经典台词:他用生命换来你的自由哟,不是让你偷生,而是让你重生。
近两年看的觉得最不错的国产律政类片子了。逻辑严密,丝丝入扣,层层推进。人物不脸谱化,故事不错,而且很好的讲完了整个故事。大家多去电影院支持一下此片吧。
那个老是回放的手法叫什么来着 拍成这样怎么能那么高的分 剧情也一塌糊涂 妈呀没那些水平就别那样拍行不行啊 主题大概就是父女情深 邓家佳演得像弱智
“多一条退路” “人生在世,总有一些东西比命重要” 结尾的合理反转+前面铺垫毫无多余剧情,五星鼓励!2013年的《搜索》+《边境风云》+《意外》+《大象》+《控方证人》,容易忽视的国产佳作。“有时候,我们总把事情想得太理所当然,把世界想得过于黑暗”
前一小时最多值两颗星,东野的粉丝们一定会觉得这故事编得辱没观众智商,每一步翻转能提前预料到,基本二十分钟左右便能猜到这必是一个煽情的父爱剧,其实是可以挖很深的,可惜开场和法庭戏拍得很儿戏像电视剧,比起国外同类型题材实在逊色太多,虽然生硬但导演也算是有点追求,加星鼓励。
在颠倒黑白的观众市场,有此口碑不奇怪。
法庭戏和回忆太出戏。
父爱如山。感动死了。虽然有bug,但是不影响啊。国产电影这样很不容易啦
赵老师的神表演!
父爱版的「嫌疑犯X的献身」!
导演非行的类型片意识很强 但应该在视听上狠下功夫 剧本方面 想法很好 缺陷致命 知识储备和逻辑思维不足应对时务必请专业人士共议剧本 期待下一部
三星半。前2/3具备了一部主旋律烂片的各种因素。但是后面四分之一的翻盘还是非常有效。这片子不是父爱的宣传片,而是全名舆论的反思。可以联系各种社会案件和微博效应解读。很有意思。但是尽管很有意思,前面2/3那张余男360度无死角死鱼脸还是很煞风景。前戏大可平淡,简洁些。但导演视野值得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