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这个伟大的通讯进步,必须这么理解:手机方便了中年男人寻花问柳的速度,也加速了奸情曝光的速度。
共产党人打碎资产阶级家庭概念的构想,由技术进步获得解决。
电影《手机》,严守一大受现代科技惊吓,一蹶不振。
手机的全球定位功能与葛优的恐惧一样,无远弗届。
手机,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通讯技术的载体,反客为主,成了作为统治者的技术,一个个人隐私无处藏身的密探,费墨教授说,“手机,手雷啊”。
刘震云的赋予《手机》的,是对于技术统治的反思:现代文明无处不在的严密,击破了所有私密空间。
电影开场“牛三斤”一曲,已经明确告诉了观众,私人生活的空间—距离—私密性,依然全部不复存在,甚至连女人对于男人的呼唤,都成了听众共享的话题。
技术统治,这多少看起来是对于文明的一种抗议,但背后的逻辑则未必吻合。
技术本身就是共享的载体,技术为恶背后,必定是人性制度性控制。
这是电视剧的命题,——资本与媒体控制。
资本与作为资本附件的媒体在中国运行的三十年,其控制力依然跨越了农村与城市、边缘与中心。
河南省严家村的村民们,通过媒体获得了新的话语表达方式以及对于城市的重新认识。
在这里,作为改革之前政治枢纽的城市已经转换,北京的意义,是发展与门路,是广阔的空间,而农村则成了现代文明的避难之所。
农业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又一次被连接在了一起,这一次,是共谋性的。
农村,成了文明的母体,而资本控制的文明,却无法为都市人提供避难之所。
媒体所宣传的正义一再被嘲讽,其背后不过是简单的资本逻辑。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谁来拯救?
于是,“奶奶”这样一个核心人物出现了。
像一切民粹叙事一样,核心的智者,必定是来自底层民间的长者,长寿、勤勉、少言寡语却富于人生与社会的大智慧。
这条铁律,在俄国民粹派小说家的叙事中,从未有更改。
一块民粹的菜花地,就把所有的资本力量击碎。
《手机》这部电视剧,在“奶奶去世”这样一个宏大而伤感的地方结束,最后一代传统 “智者”入土为安。
严守一丧失了他精神上与身体上的故乡,逃亡爱沙尼亚这样一个虚无的国度。
北京的夜幕,从天而落,资本与媒体的统治,依旧。
资本之下的现代文明,犹如铁幕,笼罩四野。
尽管只在民粹情结上对现代展开批判,但其对资本的批判与对大众媒体的嘲讽,足令当下愚蠢的电视剧文化生产汗颜。
严守一有一,但他说二或三。
于文娟有一有二甚至有三,但她几也不说。
费墨有一,但他不敢说一,至多说到零点八。
李燕有一说一,没一的时候也能说出一。
伍月有一,但她总能让别人替她说出这个一。
刘丹有一,但偏要张扬地去说一。
沈雪有一,但要学着别人的样子去说一。
奶奶有一,就说一,且能让一后面多出很多零。
黑砖头有一,但会变着花儿地说一。
于文海有一,但总是自以为是的多说一。
吕桂花有一,关键时刻敢说一。
牛三斤有一,但倔着脾气不说一。
牛彩云有一,但总是觉得这不止是个一。
有一说一本来很简单,但在现如今却难上加难。
只是因为,谁都有一而就是不愿去说明白这个一。
这是人们互相惯出的坏毛病,要么改,要么继续在这个漩涡中兜圈圈。
不过如果能承担后果,也没什么不好。
毕竟有句名言: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所有的一切都是旧有价值观的落幕和悲剧的不断重现。
《手机》这一电视剧从手机来切入故事的开端,围绕着手机主人公之间发生着不同的矛盾和冲突。
严守一与伍月其实是一类人,虽然是不同的身份但是都是在社会中被挟持的弱势人群。
严守一在和沈雪的宿舍对话讨论中说到其实社会中只有两类人,一是羊二是狼,有些羊想伪装成狼,为了不被狼吃。
有些狼伪装成羊,为了吃羊。
但是严守一说自己是牧羊犬。
这一点的本质上面其实严守一是代表着精英阶层(高级打工人)所谓之牧羊犬他和伍月的相同处在于他们都是被社会上层人群所挟持,但是内心却坚守着自己的本心。
伍月在剧中没有做出对任何人不好的事情,但是为了追逐严守一,两个人的结局只能是飞蛾扑火。
在价值认同中伍月和严守一是一种人,即不得罪任何人也不伤害任何人,即生存的自我价值的最大实现,但是严守一在于他妻子生活的这些年里没有实现直到遇见伍月,伍月和严守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再相遇之前都是在社会中随波逐流,直到双方所遇见。
严守一和伍月的分离是社会价值观所不认同的结果。
严守一与妻子的婚姻结合从一开始就是搭伙过日子,严守一对于其妻子的感情也是在于自我价值的最大实现,包括对于所有人,只有严守一与伍月相遇才是两个人体会到了惺惺相惜的感触。
电视剧里面讨论了新时代媒体,描述了城市与农村的不同面貌,以及娱乐化。
通过以严守一为主人公等不同社会人物面貌来描述社会的普遍矛盾。
通过严守一这么一个和稀泥的主人公来体现个人英雄主义,当然也不能单纯理解为个人英雄主义,探讨了现实社会中深层的矛盾,“皇帝的新衣”包括剧中对于伍月的描写。
手机是电视剧中的眼,电视剧对于伍月和刘桂花的描写才是这个电视剧中的魂。
伍月和刘桂花都是不同时期89年前后不同时期的一种精神上的纯真,是不同时代背后的相似场悲剧。
这种悲剧,在严守一上面也有体现。
另外电视剧里面对于严守一新任领导描述将中国人情社会领导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
七年之前,电影《手机》上映,一时之间人心惶惶,在电信局的营业厅里,查丈夫手机通话记录的女人们排起了长队,在电影院前,总能看到男人们拍着胸脯对女人们信誓旦旦。
而七年之后,电视剧《手机》登陆荧屏,可人们除了对电影版和电视剧版孰高孰低的比较还算有些兴趣之外,其余已是索然。
时过境迁,在这七年的时间里,世界已经变了。
对于很多事情,人们看起来已经不再像七年前那样敏感。
莫非是,我们已经习惯了,接受了,熟视无睹了?
可实际上,人们心中的纠葛比七年前有过之而无不及,婚姻关系的状况比七年前更加脆弱,谎言仍然充斥着,人们更加需要灵魂的安宁与真诚的抚慰。
这个时候,刘震云拿出了七年前的那部《手机》,他要拨通号码,把电话打到千家万户,他要把七年前那些没有说完、说够、说痛快的话,一并全都说出来给咱们听。
问题仍然在于,刘震云所用的这款《手机》,还是七年前的那一部。
电视剧版尽管将原作电影的许多内容加以拓展、放大、抻长,但主要的故事架构乃至人物关系与电影《手机》并无二致。
人们本来就难免会将电视剧版与电影版比较,到如今发现雷同之处比比皆是,就更会不由自主回望前作了,于是乎电视剧版的《手机》成了人们集体怀旧的一个由头,在怀旧完成之后,有多少人还会注意到这个“由头”的好坏呢?
电视剧在一些方面确实无法与电影的魅力相比较。
然而,应当说电视剧也有自己的优势所在。
篇幅长,可以容纳的信息量也就更大。
贴近日常生活,可以将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最新的现象、流行的语言、时尚的观念加入进来。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它更加方便地展现当代生活中人们在的情感方面的认知与困惑。
既然要将《手机》这样一部七年之前的经典电影翻拍成电视剧,首要的事情就是要将这个作品与当下的时代生活融合到一起,因为对于中国人而言,七年的变化太大了,物是人非之后,真的有必要将那些说过的话再重说一遍吗?
道理还是七年前的道理,但语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如何适应当下的这个语境,电视剧《手机》显然没有在这方面下多少功夫,好比说如今农村,手机早已不是新鲜玩意儿了,可电视剧却还在拿严守一的哥哥好慕虚荣买手机的事情来做桥段,真是一点“与时俱进”的精神都没有。
另外,七年之前,正是实话实说之类的谈话节目火爆的时候,将这个婚外情的故事的原型定位为一个此类脱口秀节目的主持人,无疑会最大限度的吸引人们的好奇心,而如今的情况是什么呢?
《实话实说》这个电视栏目都已经不存在了,此类谈话性的节目也已是昨日的黄花,那么还硬要将“有一说一”这个栏目保存在电视剧版中,又有什么必要呢?
刘震云是聪明人,他不会不知道“炒冷饭”的下场会是什么。
可他为什么还要把这款早已过时的手机拿出来换一个大一点的包装盒继续卖呢?
想来想去,除了那个冠冕堂皇的“把没说完的话继续说完”的理由之外,恐怕剩下的就是纯粹的商业操作了,将一个产品的剩余价值彻底开发,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这些商人的作派如今也来到了刘震云——这个曾经写出过《一地鸡毛》那样伟大的作品的作家身上。
只可惜,刘震云还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人,因为纯粹的商人是不会这样原封不动地把一款旧手机放进柜台的。
他一定首先会为这个产品增加一些适应新时代的功能,哪怕那些功能华而不实,但总归还是有一些新意在里面。
刘震云则不是这样,他固执的认为自己所说的东西放之四海皆准,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殊不知,如今能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东西基本上都已经封存在博物馆里面了,在市面上流通的都是妩媚又低廉的便宜货,刘震云的这款老式手机,尽管贴上了“王道组合”这样的金晃晃的标签,但开机之后观众却发现,买到的是件只能打电话和发短信的老古董,没有操作系统、没有网络功能、没有触摸屏、没有WIFI,也不支持六百万像素的拍照,更不要说GPS导航了。
新鲜两天之后,谁还会跟着您一起怀旧呢?
手机就是手机,电子产品永远只是个时髦玩意儿。
刘震云老师太恋旧,怕是玩不了这东西。
电视剧《手机》上映一段时间了,评论如潮。
每个看《手机》的人,都会有着自己不同的解读。
而我更愿意从故事的视角来解读这部电视剧。
因为有着相同的童年乡村生活经历,当电视剧里一些乡村场景出现的时候,使人立刻产生似曾相识感,我甚至能感觉到编剧在背后黠笑——看吧,这就是我们内心深处曾经的精神生活。
看电视剧时,除了开头黑转头为了买手机卖掉自己家的一头猪外,我似乎遗忘了手机在《手机》中的作用,因为现在社会里手机完全融入我们的生活中,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意识里似乎可以忽略它的存在了。
同样的,我们也可以以这种观念看电影版和电视剧的关系。
电视剧《手机》缘起刘震云老师的小说和电影版《手机》,但是我们却可以站在新的视角来看电视剧版。
正如刘震云老师在电视剧首映式上说的,电视剧版是“挂羊头,卖鹿肉”,是带给观众的是别样的大餐。
应该说,电视剧版做到了这样一种超越,是货真价实的“鹿肉”。
为什么这么说呢?
应该说,直到看到电视剧的末尾,我才长吁一口气,感谢编剧没有把电视剧的结尾写成电影版的那样,让二位男主人公灰溜溜退场。
而是用奶奶的死,让严守一在媒体上发自肺腑地进行了一次有一说一,完成了一次心灵的救赎;而费墨也从名利场中退回校园中,完成了知识分子的道德坚守。
另外,剧中其余主人公也都大多以圆满结局收场。
纵观整部电视剧自始至终,费墨没有对刘丹产生非分之想,而严守一虽与伍月有些暧昧的情感,却没有越轨,因而,这让整个电视剧不乏温情,更充满了心灵坚守的力量。
编剧在创作剧本时,一定没有写一部主流意识电视剧的想法,然而,他脑中一定有弘扬道德、裨益社会的正气。
思想立意的高低,永远决定着一部影视作品的生命力。
而电视剧《手机》之所以被很多观众喜欢,就是因为它在揭示我们现实生活百态(包括一些黑、灰的东西)的同时,更重要的指出了我们的生活充满无限希望,这正是电视剧的价值所在。
虽然我们的生活道路充满艰难,有时违心地撒谎,或者做道义的叛徒,或者一时与邪恶妥协,但是我们挣扎奋斗,去努力坚守心灵的真实崇高,不正是像伍月歌中所唱的那样,去努力“约会美丽”,才使得我们的生活充满希望吗?
电视剧从一开始就让“有一说一”处于改版或淘汰的危机之中,费墨以辞职相要挟的坚守,与严守一用有些无可奈何调和态度的“坚守”相呼应,贯彻电视剧始终。
严守一一直不惜委曲求地讨得段总的欢喜,不惜用种种方式把费墨留在栏目组,只为维护有一说一的存在,尽量保持节目的风格,然而一切的努力都是徒然。
当节目停播后,严守一还做最后的挣扎,为求有一说一的东山再起,维持自己的人气,他不得不在化妆类节目中做嘉宾,然而却遭到了无情的嘲讽。
当他被化装成小丑的模样时,眼中的悲哀浓厚得一时化不开,让人不由潸然泪下。
此时我们哀伤的是严守一个人吗?
不是,我们悲哀的是我们这个时代坚守的失败。
费墨的坚守是一种知识分子的清高,一走了之不会解决什么问题;段总只求收视率的大众消费观,和蔡导的随波逐流,是坚守的对立面;而严守一努力在这之间做到调和,这种坚守最痛苦、最艰难,也是最真切生活的体验。
这种坚守的努力让人疲于奔波,那厚厚的压力甚至让我们在自己所爱的人都丧失了语言,陷入深深的孤独里。
在金钱的世界里,坚守是孤独与美丽的,个人的坚守往往无法抵挡社会潮流,坚守的结局或者变节丧失原则,或者以失败告终。
然而,奶奶没有失败,她的死唤醒了严守一身上深藏的良知;严守一没有失败,他走上了一条心灵救赎之路;费墨没有失败,他及时从名利场中收身,继续知识分子方式的坚守;伍月没有失败,她从图谋别人家财的欲念中觉醒,开始了新的生活;于文娟虽然离婚,但是她却做到了对爱情始终“守一”的坚守,坚贞而美丽……与心灵坚守对立,电视剧对社会百态进行了讽刺与调侃,可以说,编剧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形形色色的当今社会现象浮世绘,尤其为我们描绘了大众消费时代的“艺术”。
生活里,当某些著名电视访谈栏目、电视选秀、某些出尽风头的艺人、诗人,等等,各自粉墨登场时,我们见怪不怪,不但奉献出不少眼泪,还为其痴迷呆呆,习以为常。
然而,当编剧高明地把这些艺术、艺人从生活中剥离,把其也“艺术”化,在嬉笑怒骂中让其再次呈现时,你会从另外一个视角审视,对号入座,了解一些你不知的内幕:矫情、欺骗、无奈与丑行,剥下他们的“神圣”面具,把那些高高在上的光辉形象踩在脚底,让人大快朵颐。
---砖头哥语录-啥事都离不开我,麻烦,家里来了客我都照顾不了。
这位是……费教授大驾光临,未能远迎,多有得罪,请多多包涵。
费教授慧眼识英雄啊,既然遇到真人我也别谦虚,我是真被埋没了呀。
去倒点儿水去,在家还拿自己当主持人啊,这儿,我主持。
费教授,家父可好啊?
……很尴尬就像我家那条狗,我也挺喜欢它地。
但主要让他看门儿,如果光喜欢那条狗我喜欢不起来。
费教授我说地比较深刻,你能听明白吧。
咦咦,我地亲奶来,费教授你不简单,咱俩能说上话呀,在村儿里啊我说话他们都听不懂,我很孤独也很寂寞”美学你是专家,挠伤我是专家,你这个血丝一看就是挠的。
(严守礼到村部接电话)这人忙真不是好事儿,都离不开我,真烦人。
(派出所找你)费教授你自己回俺奶家吧,政府的事儿我不敢耽误。
(是严守礼大哥吗)我不大哥你大哥,你就别笑话我啦……你开什么国际玩乐啊,你敢冒充派出所我举报你,信不。
我和北京发生贸易了。
(不懂),无知。
跟泥们这些,不懂历史地,没法谈。
猪老弟你莫怪,今天我不把你卖,明天你也是道菜。
猪啊、羊啊送到哪里去。
一般人我不告诉他你说这手机是不是一手比一手便宜啊,那我来个三手滴。
快打开手机,别耽误人民送币!
三十六计揣在身,我本逍遥一农民。
谁也无法拦住我,飘飘摇摇下凡尘。
这里边有个女的说他不在服务区,那他去哪个区啦?
死了才是事迹,不死就叫事业了。
哎呀,我的my god !
对我很不尊重嘛。
奶要不糊涂我能垂帘听政么。
我以为你长得很丑,没想到你长得很beatuiful。
他没来,那就是他有比好东西更好的东西。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老将一撤,俩顶一个。
丢人的叫选秀,不丢人的就叫选美啦。
---是砖头哥吸引我看这么无聊的电视剧我极少看电视,那天出差在酒店刚好《手机》第四集,演到开篇语录这段,很有意思。
这几天稍闲,就一口气看完了。
除了砖头哥和牛彩云,其他都是无奈。
男人:喜欢费老这个人:潜心学术博学感性,沉稳豁达无畏无求。
虽然不喜欢守一这个人物,却极其羡慕这两个男人间的君子之交。
很能理解男人的孤独与无奈,唉那我也没办法,只能深夜表示同情了。
(PS问一句,现实生活中有费老这样的人吗?
为什么我没遇到过。
and我郑重地决定自己做费老了。
第一步是否先从考个博开始呢?
hoho)女人:可以说这个剧中没有塑造一个好妻子,可见作者对女人是失望的了解的。
李燕儿虽活泼开朗但好事八卦、于文娟虽贤惠内敛但性情抑郁;伍月貌似知性却工于心计自以为是、沈雪虽简单纯洁却难免流于世俗。
牛彩云算唯一还不错的,虽然2但却真;如果她30岁40岁还能保持本色就很难得。
对,还有吕桂花,一个女人这么要强作甚呢,非要与命运抗争,到头来一场空。
可谓庸人自扰。
剧中的奶奶是个好女人;活泼可爱,不多言但句句蕴含着大智慧。
如果有爷爷这个人物,那无疑他将是最幸福的。
可能世间好女人太少,一旦出现的时候却不知道该由怎样的男人来承载这一份幸福,所以没有爷爷这个角色;亦或是男人生来就是可悲的,无大福消受。
总之这个八卦的片子不是每一集都像第一眼的第四集那么好看,虽然我前两天推荐了,如果你还没看的,又比较忙的还是谨慎吧,36集呢不是小时间,那些无聊女人们的叽叽歪歪还是占了不少篇幅的。
我想给3.5颗星。
“做人要虚,做事要实”。
听来直指人心,听到的一刻,幡然醒悟自己前三十年人生的失败之处就是恰恰相反的去做了。
做人要虚,要有余量,有弹性的空间,有余地,给自己的也是给别人的。
你表达感情充分了,别人不一定能接受,此时能接受,以后如何相对,以后还要日久见人心的走下去,一股脑的冲动表达了,以后靠什么支撑。
要有容忍,有忍耐,有包容,有体谅。
要制怒,制欲,不要让人从脸上就能看出你在想什么,太肤浅幼稚了,没有器度。
做事要实,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实力,自己的热情,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可靠踏实的态度。
---这部戏,还在看。
每个演员都很出彩,有些话,值得慢慢去品,不失为前车之鉴,人生教材。
我很想写一篇长一点的感言,但是必须认认真真的,所以,我要好好想想组织一下,最有内容的电视剧啊,不是靠猎奇吸引人看,不是有血有肉有一点高雅品质的人,是不能耐下性子来看这么一部,什么激情镜头都没有的电视剧,甚至他们中婚外情,都没有肉体的成分,是精神上的依托,我觉得守一应该有两个女人,于文娟和伍月于文娟,不管现实中存在与否,这种爱是一个男人多么的九生有幸啊,不管她是否能理解守一,她深沉的爱是无法令人忘怀的 “我跟你结婚是因为爱你,我跟你离婚也是因为爱你,把你还给你自己,还给你自由,也把我还给我自己”但是都看得出来,她仅仅把守一暂时解放了伍月,一个能与守一在精神上能有交流,相通的一个女人,你说费墨就没遇到一个呢,呵呵,其实燕儿也不错了,把费墨世俗的一面体现的淋漓尽致其实费墨也很俗啊,他也想要名要利,但是自己拧巴,必须要有人请才行,当然这也不是他一个有一点骨气寒气才气的文人气质才有的怪脾气,有些事你知道自己想做要去做,只是需要一些外力的作用顺水推舟,就好比,我想去一个人家里做客,我不能直接有一说一就说,今晚我去你那看看哈,憋屈一点的就算了别去了,再好点的,不断的提醒对方,让对方热情邀请,那费墨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这个从费墨去讲大家讲给大家听,成名人后先说不签名,后面又给别人签名等等好多细节都看得出来所以其实费墨骂燕儿的同时就是在骂自己,很多时候都是,骂燕儿膨胀啊,世俗啊,都是他自己也那样的时候,因为燕儿一直都那么世俗从最后,我顿悟,守一骨子里在关键时刻有一说一,质朴,真诚,那是真凡人也是真英雄,而费墨平时说实话,因为他意识到不说实话的最终结果,而关键时候,想最后,他只会不当懦夫,只是也不会当一个英雄,所以其实费墨向往的最终境界不是爱沙尼亚,其实就是像守一一样,在世俗中混迹多年,仍能有一说一,所以实际上是费墨离不开守一,费墨不主持有一说一也是知道自己确实做不到有一说一,而守一最后的平凡壮举也讲费墨从世俗中拉回来不过话说回来,追求真诚与信任,那是不愁吃不愁穿,物质不缺乏的大家之所想,更多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安宁,你让张小柱去不入世俗的安宁一下,能战胜恶魔的人必曾为恶魔,能战胜世俗的人也必曾世俗啊,如释迦摩尼 好作品啊
这个时代,沟通似乎方便了,却通常无话可说,或者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只好闭嘴。
电视剧戛然而止。
语言也随即到达尽头。
一开始闹哄哄,最后是寂寥。
又一个春节,窗外焰火繁华。
费墨无话,写下一条短信:想念守一。
沈雪放弃了严守一,嫁给了一位手语老师。
因为他们可以“用心交流”——这是对语言的讽刺。
老太太死了,最后留下一些话,谈论的是黄豆分配的问题。
老太太的死是结束一切的推手。
繁华过后,归于平静。
真正出走的,也只有严守一自己。
他去了爱沙尼亚。
为了这个奇特的名字,为了去看一看那里的夜幕如何来临。
再见了,语言。
这部电视剧,两条线,北京和严家庄,还是在强调乡土以及城市之间的关系,就像一条脐带连接着。
但问题是,现在他们断掉了。
无论矿灯还是奶奶。
最终的情节点扣住了严守一的童年阴影。
小时候,白石头——严守一偷瓜,出卖了朋友张小柱,他心里留下疙瘩。
他是不是要道出真相呢?
真相到底对谁重要呢?
严守一一体两面:严守一是正面,白石头是反面,这也正好构成了一个人。
最后他要选择是不是要继续下去。
换句话说:严守一如何处置白石头与严守一之间的身份关系。
白石头与严守一,是城乡纠葛,也是心灵纠葛。
严守一从农村出来,练就了一套明哲保身的实用主义本事。
节目名字叫做有一说一,却根本无法实现。
他最后的决定,并不是为了揭示真相,也不是为了伍月,而更有可能出于自私的动机,为了找到自己“内心的平静”。
他说:当了主持人之后只会主持节目,而不会主持自己。
必须承认,这是个坦诚的发现。
但媒体呢?
他们盯着的事情是,监控录像拍摄到了:严守一进入过一个人的房间。
媒体不不愿意相信什么都没发生。
剧情里,对探讨了一些问题,都体现在“有一说一”的选题上。
比如:人能不能撒谎;比如:朋友啊,朋友。
都是有趣的选题。
刘震云在电视剧里有一段出场,直抒胸臆阐述了一下“朋友”。
他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初听起来这是非常高兴的意思,再一想,这其实并不是一句高兴的话,证明这个人的身边没有朋友嘛!
朋友要面临四个变量:你变了,我变了,钱,遭遇困难。
这个表述,结合刘震云等人的生活,值得回味。
关于朋友的话题,精彩的是费墨和严守一的关系。
严守一说费墨几乎是自己唯一的朋友,除此之外就是童年的张小柱。
但是费墨怎么想呢?
一个知识分子,还是看他不起。
这其中的,都是欲说还休。
两个人坐在池塘边,都不知道如何交代。
但这是很真实的人与人状态,算难得了。
李燕这个角色非常庸俗,也反衬了费墨的生存状态。
她最关心的是伴侣的性能力,赚钱能力。
一开始要巴结严守一,费墨出名了,她又要嫌弃严守一。
严守一换媳妇,她调整策略,立刻结成同盟,至于对方是谁,并无所谓。
伍月在电视剧里更独立要强,随时都很理性克制。
跟骨子里的穷人思维斗争,最后却也只能一走了之。
关于手机呢?
手机是我们时代最重要的现象。
“一机在手,在劫难逃”,当然,精彩不止于此。
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揭示了人,也塑造了人。
它让人欢欣愉悦,也制造了危机。
手机让语言在空中飘荡,人心同样如此。
这个时代,沟通似乎更方便了,却通常无话可说,或者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只好闭嘴。
注:翻出来的旧笔记,几年前写的。
前十集经典。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通过于文海和黑砖头把严守一这个著名主持人名头立起来了。
一场节目,严守一的人情世故滴水不漏。
费墨好为人师又感官敏锐的文人形象,也通过后台对话表露。
李文燕的俗、费墨的清高,或许是他们感情维持的关键。
严守一自知与妻子感情越加淡漠,面对妻子的真情吐露,却只是逃避。
一句“守一,你变了”,其实是成年人都得尽历的坎。
有些人喜欢原来的自己,可人都会改变。
吕桂花爱的知青已经回不来了,成了镇长。
镇长又爱现在的吕桂花吗?
于文娟喜欢能言幽默的严守一,严守一又喜欢现在的语文海吗?
我们总是盯着别人的不一样,却忘了自己也在改变。
比起电影,剧版多了河南老家的线。
这里的乡村,像极了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里的河南乡村。
乡村这一段实在太出彩了,与之相比,五月出场后的都市戏份味如嚼蜡。
黑砖头和老路可以说是丐版严守一和费墨。
不同的选择,相反的结局。
拍的很一般。。。在【总部基地】转来转去。。。
喜欢于文海和黑砖头
控男了
一般般吧,谈不上说好
比冯小刚的同名噁心電影強太多 質量上乘的國產作品
实实在在的悲剧
比电影差远了
算得上是国内一流电视剧的制作了吧也顶多能给两星。。。
5集弃 乱
电影在前
冲刘震云编剧多给一颗星吧 放在小说里不觉得夸张 在电视剧里觉得有点扯
受教了....人生不能走错路啊 一群影帝的表演
什么垃圾。
无聊看了一半,后面一半看了剧本...实在没法看
表演地道,台词尤佳,中国伦理,寻常百姓。
3.5星。严守礼是绝对的亮点,亮过了费墨和严守一。前面大半部分是非常有意思的,后面小半部分比较牵强,为的是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剧里的“严家庄”是个美丽淳朴的地方,无疑是剧中每个人心灵的栖息地。
老戏骨们演这么烂的剧本啊?
补录
陈道明味道。贪欲、不信任毁了无数。
20集开始狗尾续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