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石头

疯狂的石头,Crazy Stone

主演:郭涛,刘桦,连晋,黄渤,徐峥,岳小军,罗兰,王迅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语言:汉语普通话,重庆话年份:2006

《疯狂的石头》剧照

疯狂的石头 剧照 NO.1疯狂的石头 剧照 NO.2疯狂的石头 剧照 NO.3疯狂的石头 剧照 NO.4疯狂的石头 剧照 NO.5疯狂的石头 剧照 NO.6疯狂的石头 剧照 NO.13疯狂的石头 剧照 NO.14疯狂的石头 剧照 NO.15疯狂的石头 剧照 NO.16疯狂的石头 剧照 NO.17疯狂的石头 剧照 NO.18疯狂的石头 剧照 NO.19疯狂的石头 剧照 NO.20

《疯狂的石头》剧情介绍

疯狂的石头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重庆一间工艺品厂已经濒临倒闭,却不料在拆倒旧厂房的时候,发现了厕所里的一件宝物——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厂里决定用这块翡翠举办一个展览,赚些钱发拖欠了几个月的工人工资。期间由工艺品厂保卫科长包世宏(郭涛 饰)负责看守这件宝物。但是,国际大盗麦克与本地一帮小偷却让包世宏一筹莫展,他们各施其技接近翡翠,展览馆开始了一场明争暗斗的较量。黑色幽默也开始幕幕上演。翡翠的价值几何?最后谁是胜出者?事情远没有表面那么简单……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超能力家庭又见逍遥漂亮主妇巨齿鲨亚历克斯与夏娃卡片斗士翔完美的蛇颈龙之日夜间女妖特斯拉笔记伟大的莉莲·霍尔厄运逃生月满抱西环秒速5厘米摩根乌鸦东溪突击我愿意探戈一号上游花样男子最终章防线-秘密护送赵氏孤儿(京剧)午夜电影法律与秩序:特殊受害者第二十六季飓风行动赵氏孤儿案超能萌妹战江湖大神猴西班牙情事2她是女王

《疯狂的石头》长篇影评

 1 ) 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黑色幽默片

这是一部粗糙和精巧并存的影片。

这里的粗糙,没有贬义的,指的是电影把视角放到了底层生活中,并很好地还原了底层生活那种粗糙且充满元气的生活状态。

而这部影片最突出的特征——精巧,尤其表现在整个电影的结构设计和剧情推进上,前面漫不经心设下的一个个小扣子,后面又都仔细地一一解开,或者说,前面放的那些个小地雷,后面全都踩响了的,没一个哑炮。

每个雷炸的时候,都会给观众带来如绳子那个桥段类似的快意的窃笑,间或爆以因某句台词某个表演所带来的爆笑。

再一个精巧在于影片的叙述方式和剪辑方式上,几个部分恰到好处地运用多重视角的叙述,剪辑明快迅捷,促成了整部影片前卫、带一定的实验性但又简洁清晰的风格。

另外,还有一重精巧在于演员的表演。

这是一个群戏的片子,演员们都很严肃地很正剧地扮演着一群神叨叨的喜剧人物,因而蹦发出更强烈的喜剧效果。

这中间,特别出彩的是那两拨贼,香港贼迈克和三 个土贼,道哥、黑皮和小军。

有意思的是,在这个以重庆为发生地并以重庆话为主体台词的影片中,两拨不说重庆话的贼另有一番奇妙的效果。

 2 ) 疯狂的石头很好看

<疯狂的石头>超级搞笑,我从头笑到尾.剧中主要演员的表演都很出彩.几乎没有出名的演员.但他们表演得非常卖力.穿下水道、坐垃圾桶,包在旅行箱里。

超有敬业精神。

重庆话和成都话是片中的主要语言。

它是今年我看得最过瘾欢喜的电影,吐血推荐,一定要看,包你笑到肚皮痛。

里面的丑角超出戏。

胖子谢晓萌和他的厂长爸爸。

饿到发疯的窃贼为偷吃一个面包被电动车追到立交桥上跑。

民间偷窃组织头的意外死亡,很多很多,笑料不断,电影里的人物都可以在你的生活里找到影射的对象。

以至于看完过后,看到从我身边走过的乞丐都觉得他的脸上充满了戏份。

佩服这部电影的投资人刘德华,导演宁浩。

 3 ) 一种中国式的新电影

《疯狂的石头》看第一眼就会知道是“新导演”的作品。

这一代熟读DVD长大的导演,思路新,胆子大,包袱轻,所以对电影的理解和老一代是不同的。

大概还包括DVD正版只卖10元的思维,为了对抗盗版——我不懂DVD成本一类的专业东西,不过正版低价无疑是好事,而且据说卖得也就不错。

观众——年轻观众热捧,主要原因是一个“新”,这个新是“轻松”的含义,因为国内电影少这个,所以但凡有了一部,大家就齐声叫好——这部电影本身到底如何,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所以《疯狂的石头》是一个标识,一种象征,一个新的方向,这本身是让人高兴的,也因此观众给它宽容,不计较那么多。

反过来,如果这种风格成为司空见惯的东西,这部电影也许得到的就是完全不同的评价了。

要是从电影本身上说,这部模仿痕迹非常重的片子本身也就是70分左右,和《买凶拍人》在一个层次上。

不过它的叙事方式,镜头运用,以及音乐搭配上,用得比较娴熟(说模仿得比较娴熟也行),——说到这里,岔开一句——因为同样讲了贼,自然有人开始与《天下无贼》比,在我个人看来,这是电影和肥皂剧的比较。

《天下无贼》里面冯小刚的所有噱头都是电影内容之外毫不相干的东西,他是把一切新东西硬塞进电影里,所以电影风格乱七八糟,但是《疯狂的石头》的导演却是得心应手的把各种元素捏揉在电影里,他不能比冯小刚的仅仅在于他太新,太没经验,成本也太小,有些东西他驾控不了。

就像这一代孩子生来要比父辈对电脑的掌握自如,因为他是呱呱坠地就把它当作天经地义,而不是父母那拨人后学出来的。

我喜欢这部电影能把中国乡土味和现代讲故事技巧很好结合的部分,而且也非常喜欢里面用四小天鹅改编的主题音乐,到最后抒情一段,摇滚四小天鹅变得温柔娴静,有喷饭的效果。

整部电影搞笑程度其实倒没有那么夸张,一般说只有结尾部分能让人大笑几声,但是基本上会觉得还是有看头的(除非受炒作影响,对它期望太甚)——同样,也没有太多留余味的东西。

网上现在到处都是转载黄式宪对这部电影的批评,这个评价有点不可思议,黄教授认为这部电影是商业片,而且是无聊的搞笑,这样的开端对年轻导演不是好现象——因为他们以后会沉浸在商业片的浅短里出不来。

一个导演先要拍艺术片,然后才能去拍商业片——这种方式也许能造就一个思想比较深刻的好导演,但是按照中国现状来说,更多可能是出现一个过早被条条框框绑缚的没有生命力的导演。

艺术片还是商业片应该是个自然而然的东西。

不过黄的话里有这样的意思:拍自己喜欢的东西——这句话的背景不了解,看着就象是说,《疯》的导演当时并不是很想拍这部片子,但是他妥协于商业。

因此,商业片和艺术片,在黄的批评中,可能并不是我们理解上的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显著区别,而是别人要求的片子和自己喜欢的片子的区别。

我个人觉得这里可能有一些别的不知道的东西,比如黄提到的“另一部电影”,或者是接片子过程中有些不如意的地方——当然,我并不了解这一切,只是从正常人去考虑,也说不定黄真就是个头脑顽固的老头子思维。

拍商业片是不是能让导演“堕落”下去,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一切还得看国情到底如何,中国毕竟是缺真正的娱乐电影,不管谁“堕落”,总得有人捡起这一块儿,不能成一个窟窿。

即使是黄教授提到的“高雅喜剧”的卓别林,也是铺垫了那么多扔蛋糕假摔跤的极度无聊,有些东西是不可避免的。

观众的欣赏层次也许需要提高,不过提高也得先有个过程,像《武林外传》那么挠人痒痒肉硬发笑的东西会被追捧,可能觉得不可理解,不过对影视剧来说,只有一个真理——观众追捧即存在,存在即合理。

如果观众只追捧最无聊的东西,那么也只能说——他们看到无聊的东西太少,所以还远远没有看腻。

所以在主流导向下,其它更方式的补充是必要,绝对化的规范是不可能的。

何况,即使是所谓无聊的东西,里面还是有一些很不错的内容。

 4 ) 宁浩的开山之作

昨天看了这部戏,感觉的确是部很难得的好片。

导演发挥了年轻的创造力,影片带给大家足够的新时代气息的冲击,黑色幽默和写实艺术的结合,正是新一代年轻导演自身性格的体现,宁浩鹤立鸡群,冷眼旁观的拍摄手法,休闲而不失稳重,狂放而不失细腻,从年轻导演的独特视角讲了个幽默的故事,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导演的年轻注定了影片的活力,从发现石头开始,影片开始了具有讽刺意味的幽默旅程,一心想占据工艺品厂土地的光头老板、来自香港的专业大盗、罗汉寺里自信而神经大条的保卫科长、三个敏感而胆大的窃贼和工艺品厂厂长的儿子,相互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香港的专业大盗显然贴有国际化的标签,一举一动都具有专业水准,但刚下飞机,就被三个贼用最简单的儿戏偷走了皮箱,预示着他强调的国际化、专业化可能并不适应内地。

而三个贼中的道哥显然最了解中国的国情,当一个贼在展台面前问红外线在哪儿的时候,道哥鄙视地说:“电影看多了”。

与此同时,曾经学过邢侦而濒临下岗的罗汉寺保卫科长正因为前列腺炎而在小便池旁灵光迸发,打算用小便池的自动感应器作为保安手段。

影片从这几个人的视角出发,形成了一张丰富而变换多姿的故事网。

影片的讽刺手段也运用的淋漓尽致,特别是国际大盗麦克的遭遇,无一不透露出对于号称高科技国际化专业大盗的讽刺。

穿着夜行衣隐蔽在变压器前的麦克,竟然被大摇大摆走来的道哥顺手打了个措手不及。

从房梁上用绳索掉下来,只差分毫却够不到宝石,在大骂奸商的同时被藏在垃圾桶里一天的窃贼来了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在下水道里被困几天后,出来还不忘立即打电话给雇主,号称“情况还在我的掌握之中”,这种具备了国际化的专业盗贼在小小的罗汉寺里几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而保卫科长在道哥谎报火情被调虎离山之后,竟将怀疑对象锁定棒棒,还特地召集棒棒开会,用武侠小说里饱含江湖义气的方式解决隐患,事后还对保安吹嘘:“看看,给棒棒开了会之后平静多了”,他这种用江湖手段解决问题的方式与麦克用高科技手段解决问题手段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两个都过于离谱,不切实际,所以他们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几乎是错误的。

最得力的办法,居然就是厂长儿子最直接的调包办法,直接有效。

这无疑是对保安科长和麦克、道哥最大的讽刺,当他们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和偷窃石头的时候,他一个简单的手上动作,全盘葬送了三个人的智慧。

以至保卫科长在多次遭遇盗贼光临后,濒临绝望的他用嘶哑的声音喊出:“公共厕所吗?

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简直是经典。

影片运用了网络语言的调侃成分,给这部戏增色不少,比如各地的方言,像是BBS上天南地北的方言,“我顶你个肺”势必会成为今年最流行的语言。

比如镜头从各自遭遇的情景分开表现,像黑老大骑摩托抢包遭遇的撞车的情节,让我想起BBS上曾经非常火的撞车碰瓷的贴子,每个事件发生时的参与者都从各自的视角和感受讲述同一段故事,令人忍俊不禁。

影片虽然没有什么大碗,但是主角的功底扎实,角色把握的非常到位,把一部情节曲折,内容丰富的影片诠释的嚼劲十足。

最后说几个觉得特别好笑的片断,当光头老板在罗汉寺里愤怒的打自己的眼镜跟班的时候,旁边的保安惊恐莫名,但当光头老板走后,他兀自冒出一句:“不要打人哦”。

让眼镜跟班几乎跌倒。

还有当张小盟被绑架,他、道哥和派出所分别打电话给他父亲时,他父亲决然自信的回绝口气,上演了一出狼来了的经典场面。

实在是难得的搞笑。

 5 ) 疯狂的石头

该片讲述了重庆某濒临倒闭的工艺品厂在推翻旧厂房时发现了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不料国际大盗麦克与本地以道哥为首的小偷三人帮都盯上了翡翠,在经过一系列明争暗斗的较量及真假翡翠的交换之后,两拨贼被彻底的黑色幽默了一把。

影片将一些耳熟能详的音乐略加处理作为背景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快速的剪切和场景转换中更是挥发出极具创意的快感。

影片人物角色的设置相当众多,彼此关系相互交织。

他们往往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环环相扣,令情节总是在不可思议地发生变化,电影还有意调动了方言的特殊幽默感。

《疯狂的石头》讲的都是动荡大都会里的小人物喜剧,都有着密集而生动的闪光细节。

 6 ) 巧妙的幽默炸弹——我看《疯狂的石头》

很多时候别人问我一个电影好不好看时我总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因为电影讲到“好看”这个问题好像就是在说这个电影的市场;但是《疯狂的石头》不一样,他是绝对可以不假思索地用“好看”来形容的电影。

有人希望宁浩能够成为内地电影的彭浩翔,我到觉得宁浩在这个电影里表现得要比彭浩翔放松很多。

“放松”并不是不讲章法——他的事件结构也非常巧妙——而是说他丢掉了中国知识分子那种惯有的悲天悯人的习气,把故事的节奏加快,从容不迫的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的很放松,很有技巧,并且更重要的,很亲近。

有人说宁浩是国内的dvd市场培养出来的年轻导演,这显然也是在说《疯狂的石头》与《两杆大烟枪》这些电影的关系。

的确,撞车、调包、误打误撞,这些戏的确跟盖•里奇相似,但这决不是简单的“抄袭”。

只能说宁浩没有走弯路,这一类的电影,这些套路是最简单的也是最有效的讲故事的方式。

法斯宾德也说他拍犯罪电影是因为犯罪电影比较容易讲故事,这很显然。

宁浩有自己讲故事的巧妙之处,来看电影的第一部分,他是怎么把这几组人物串在一起的。

第一场戏:一个假装艺术家的怂小子在缆车上调戏一个漂亮姑娘,漂亮姑娘踩了他一脚,他把可乐罐扔出缆车。

后来我们知道,这个怂小子就是后来挖出宝石的厂长老板的儿子,而这个漂亮姑娘正是土贼老大的情人。

我们在此留意一下这个厂长儿子扔出的可乐罐儿。

第二场:拆厕所现场。

交待一个矛盾:因为工厂欠钱还不了,房地产商想要这块地,而厂长想保住工厂。

这个矛盾是个背景,后来厂长挖出了石头,欲卖石头保住工厂。

第三场:搬家公司的三人因为违章停车而被警察找麻烦,因为证件不全,他们正准备给警察一榔头,可见他们干的不是正经的勾当。

正在此时,不远处发生了撞车事件。

第四场:撞车。

这个撞车的直接因素就是因为厂长儿子在第一场戏中扔出的可乐罐子,它砸中了八个月没发工资的包头的车,他们下车对着缆车破口大骂之际,车竟沿着斜坡撞响了正在一本正经的描写着“拆”字的地产商的车。

这次撞车也吸引了正在找那三个土贼(后来沦落为)的麻烦的警察的注意力。

这第一部分看上去多线,可是已经在形式上扭打在一起。

不经意间起着重要作用的厂长儿子在后面的叙事中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正是他的调包和与土贼老大情人之间的关系让故事变得更加有趣起来。

希区柯克拍过一个叫《羊肉凶器》的小故事,我每次想起来都兴奋不已,故事讲一个女人得知狠心的丈夫即将离开自己,用一只冰冻的羊腿打死了他,警察来搜查凶器时,她却不慌不忙地把羊腿烤了,给警察端了上来。

希区柯克说,“你要让观众知道有颗炸弹在滴答作响,但是剧中人并不知道,这就是悬念。

” 《疯狂的石头》里也有颗小炸弹在滴答作响,那就是被调包的石头。

不过这颗小炸弹并没有彻底爆炸,他还在主要人物包头、地产商、“007”身上滴答作响,直到影片黑屏字幕。

结尾价值千万的宝石被包头当作廉价仿造品挂在朴素的女友脖子上,这个处理要比真相大白要好的多,我相信所有的观众到此处都会深呼吸着会心一笑。

除了事件结构,影片人物的刻画也非常出彩。

芸芸众生,市井百态,虽然这不是现实主义的描绘,但这种黑色幽默的方式方到中国人身上却自然的很。

没有大明星反而让人觉得亲切真实,片中很多演员的表现都可圈可点。

我就圈一下郭涛吧。

真是非常喜欢孟京辉麾下的这几个话剧演员:陈建斌、廖凡、郭涛。

可能是因为《恋爱的犀牛》,看到郭涛出场就觉得很亲近。

看得出来宁浩把最有难度的表现复杂心理的戏都交给了他来演。

不过这这一点上我存在一点异议:演员的表演风格在一部影片当中应该自成一体,就像绘画中讲色调,音乐中讲和谐,比如《发条橙》中演员的表演风格;但是在此片中所有的演员都是诙谐的无厘头的表演,包括土贼老大在发现情人被别人搞了之后的伤心落寞都是滑稽的夸张的,但是单独包头这一个人物是现实主义色彩比较重的,比如他在发现石头被掉包时的复杂心态,他在误以为搭档偷走了石头之后在洗手间狂暴的摔打甚至声嘶力竭的那场戏,我觉得可以在放松一点,这个点被抓的有点死。

//微信公众号:柴林

 7 ) 疯狂的石头

《疯狂的石头》是一部纯粹的娱乐商业电影,它并没有想表达什么过于深刻的主题,仅仅是为了单纯的娱乐观众。

相比之下,中国电影长久以来相当缺乏趣味性,电影人大都固步自封,多数认定艺术品质才是影片的唯一标准,而大大忽视了电影的产业特性。

多年来中国电影只有一个冯小刚能够适时推出合乎观众口味的电影,用低成本换回大收益,事实证明中国已经不缺少能够拍摄高水准艺术片的人才,而恰恰缺少的是能把握市场脉络拍出成功商业电影的人才。

不要以为商业片比文艺片好拍,拍一部垃圾商业片自然很容易,但要拍出一部能让观众喜欢的商业片决非这么简单。

借鉴,不妥私信删。

 8 ) 混沌的世界上,心灵至善,好人好报。

现在很多人都觉得《石头》好看,我们不能否认宁浩的才华。

但是也有很多人说他抄袭了98年英国的片子《两杆大烟枪》,不说别的,就算是抄袭出来的,能够抄袭到这个地步,这不是一个电影故事或者结构的问题,而是导演功底扎实,磨练出来的,没有很强的基础,就算让你抄,就算让你遇到国产片保护月,你也取得不了两千万的票房。

更何况《疯》有很强的本土化印记。

导演宁浩说,当初考虑要本土化,很刻意地追求什么,但是后来发现把自己身边的人拿出来就行了,很自然的。

比如徐峥扮演的房地产商,这是一个负面角色,而给老百姓看的片子在中国只有房地产商是挨骂也没人心疼的角色。

虽然片中有很多并不是符合逻辑,有些夸张的运用,但是我们不能否定它是喜剧的前提。

影片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尽了黑色幽默,为了告诉我们什么?

我想这正是影片的主题所在:混沌的世界上,心灵至善,好人好报。

下面我们以片中石头的去向以及围绕石头出现的人物为线索,按照原片的顺序对本片进行分析。

玉器厂厂长大概是出现在石头旁边的第一个人,正是他的细心才发现了石头。

也正是他为了拯救工厂才想出要展出石头去拉动经济。

当然如果有人在这里对厂长的做法表示怀疑就没意思了。

很多人会说,既然厂长要积极拯救工厂,为什么不去卖石头,反而搞什么展览?

其实我们看宁浩导演的片子不难看出一个特点来,他和冯小刚导演做喜剧的手法是一样的,让边缘人物去一脸正经地做一件滑稽的事情,从而达到喜剧的效果。

只不过冯小刚更加注重语言。

这个在很多细节地方有体现,比如在对于那个偷东西的大哥,就会天天把素质之类的词汇挂在嘴边,干坏事也要做得漂亮。

这只是一种规律一种技巧,但是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

在后面的故事中小偷的女人被厂长的公子睡掉,他居然给律师打电话,还说律师没素质。

这让人看来即合情合理又滑稽幽默。

好像很荒唐,但是却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

这就是对于技巧运用的高明之处。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的李迅在评价这部影片的时候曾就开头提出质疑:厂长的不动作,玉石的展览,按照规律,是构不成叙事的动力的。

然而什么是动力,需要什么样的动力。

就像希区柯克说的,一个炸弹放在那里本身就是动力,跟观众的感知结合起来就是动力。

在现实生活中濒临倒闭的时候突然挖出来一块玉石,厂长会怎么办,人们会怎么办,这本身就是动力。

而正是围绕这个为核心产生了戏剧的基本:冲突与矛盾。

而故事的推进改变了人物关系。

这又使得一切符合了戏剧的规律。

随后是一一登场的几拨贼们。

其实电影的另外一个名字很好,叫做《贼中贼》。

很符合当时的场景。

导演宁浩很巧妙地运用交叉蒙太奇的手法,使得整体看上去混乱的思路一下子清晰起来。

整个故事的主线也随之变得清晰。

他在交叉叠放的画面中,各路小偷的活动对白,与保安科长的行动对白居然在对立上产生了某种语言或者动作上的联系。

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黑色幽默发挥的淋漓尽致。

开头很生活化,很像是DV效果的画面看上去更加贴近生活。

而徐峥秘书出场的第一个镜头便是一只脚,随后给他一个仰拍,仿佛在突出他的伟大形象,其实是想用对比的手法,更加章显他的渺小。

接下来导演很巧妙地安排保卫科长和小偷住成邻居,讽刺意味显而易见。

当然这种戏剧化的安排也达到了喜剧化的效果。

宁浩把观众放在清醒的旁观者的一面,既不像一些大制作那样低看观众的智商,又不像王家卫那样经常跳出来使得观众不能投入自己的感情。

这就很好的让观众自己喜欢上看这部片子。

因为他们既能够以观望者登高俯视的氛围,又能够有投入自己感情的心态。

实在是难得。

而影片中更加讽刺的安排是,石头不是被明争暗斗头破血流的小偷们偷走的,而是被厂长公子谢小萌调了包,最终几拨小偷为一仿造玉石两败俱伤,而成全了保卫科科长和他的女朋友。

因为真石头最终被挂在了保卫科科长女朋友的脖子上。

这很符合中国人好人好报,大团圆的心态。

戏剧学院的导演小菲说电影最终要宣扬真善美的东西,那样的东西能唤起人们心底的那扇窗。

《疯》也做到了这一点。

毕竟他给观众一个圆满的结局,也算是一个圆满地交代。

尽管片子还有很多病不到位的地方。

比如宁浩在前面安排了国际大盗麦克调钢丝偷石头最后被道哥一伙儿的人抢走的场景,而片子的最后黑皮从下水道里钻出来,和麦克不期而遇,这个时候应该有戏发生的,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戏场景。

而宁浩搭了台子,却只是让他俩对视一眼就各自走了。

这就没有力度,哪怕是麦克推了黑皮一下,把他重新关到下水道里。

也会成为新矛盾的一个看点。

但是电影中依然处处体现出导演的睿智。

当然,作为宁浩对于本土化的追求,台词也成为本片的一大看点。

不同于冯小刚沉着的喜剧,宁浩的喜剧看上去更加生活更加活泼一点。

李迅曾经分析《疯》的观众群体,那是一个很广泛的群体,里面以大学生、比较有文化的青年和希望泡网络的人为主。

当然也有很多白领阶级。

 9 ) 《疯狂的石头》——除了好看还是好看~

也许我们都渴望能多出现一些象《东城西就》、周星星鼎盛时期影片一样让你看了又看,可每次看都还会让你乐不可支,开心得象你第一次看它们一样的好片子。

哪怕里面每句台词你都可以提前说出,每个表情你都可以自己模仿,哪怕你知道这样片子根本没什么思想性,更谈不上什么文艺。

可你就是还想再看一次。

而且真的每次当有电视台在深夜重播它们时,无论是从中间那里开始,你都可以津津有味的接着看下去,直到落幕。

《疯狂的石头》就是属于这样的片子!!

我已经在计划再去电影院看它一次。

无它,就是好看好玩好笑。

它不同与冯小刚的那些片子。

冯的片子着力点都在语言,而且是典型的北方语言幽默上,同时还需要一个象葛优这样的擅长冷幽默的演员来演绎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刨掉语言,换掉葛优,冯的片子就剩了个空架子,就成难为的无米之炊。

更何况现在冯导也搞大制作,玩艺术影片去了。

而《疯狂的石头》不是这样,它除了琢磨语言外,更看重的是讲故事。

讲个什么样的故事?

怎么把一个简单的故事讲出花来?

毕竟是一部好影片的最基础的东西应该一个扎实的剧本。

而不应该是象张艺谋、陈凯歌那样随便忽悠个剧本,就可劲用钱砸,能把多少观众骗进去算多少的方式。

同时在演员这一块,除了主演郭涛和客串的徐诤外都是没什么名气的演员,但他们表演得却特别好。

特别是演那三个土匪强盗的,真是太棒了。

象很多宣传指出的一样,《疯狂是石头》从〈两杆大烟枪〉和〈掠夺〉身上学习模仿了蛮多,比如无处不在的致命的“巧合”,比如那骨子里浓浓的黑色幽默的调调。

但看的出来导演,作为一个纯正的大陆内地的导演,极为罕见的运用了很多平时我们只有在西片上才比较常见到的手法。

比如包世宏发现翡翠被掉包那一段,除了包在前景,背景的人人物物都被扭曲,虚化,时而停滞,时而旋转,就很好了表达了包当时的心境。

还有就是配乐。

我靠,真TM绝,什么《忘情水》呀,什么〈四个小天鹅〉的remix版呀,什么〈我爱北京天安门〉呀,什么川剧里的锣鼓呀这些全揉一块,但丝毫不先突兀和乱,反而是达到很好的喜剧效果。

比如当〈忘情水〉起的时候,剧院里真是笑的震天响。

太可乐了。

其实我上说的都是扯淡,完全不用管这些。

就象我从来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东城西就〉都给笑得不行一样,电影院的里所有人都给〈疯狂的石头〉逗到不行。

影片结束后在下楼的电梯里,也都是还没缓过劲来,面带笑容,兴奋非常的人们,也时不时听到“我顶你个肺”“素质,注意素质”这样的对话。

最后我想说的是,有条件的朋友都尽量去电影院看〈疯狂的石头〉吧,成都这边才20元一张票。

就象年前大家都说要去电影院看〈功夫〉,无他,就为还看了这么多年周星星盗版VCD的债。

大家都说中国电影垃圾,都说中国拍不出好电影,都说我看盗版用BT是因为我想看的好片子国内就没正版,否则怎么怎么。

现在我个人认为〈疯狂的石头〉是个好的苗子,它没有传统媒体不要脸的宣传,没有〈无极〉〈英雄〉那样的大投资,甚至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大牌,但它是在踏踏实实讲故事,认认真真逗你开心,实实在在的尊重观众,这样的片子说不上经典,但的确是部好电影。

我们不去电影院支持这样的电影,还是在网上寻找下载,那么未来中国电影就只有一直被〈无级〉和〈英雄〉霸占着。

一直就这么恶性循环着,直到彻底死掉。

 10 ) 为什么说《疯狂的石头》的剧本足够优秀

中国缺少优秀的编剧,这是现状,是事实。

《疯狂的石头》电影的问世,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诸多资深影迷甚至流泪感叹:中国还能拍出这样的电影。

没错,《疯狂的石头》也的确是一部优秀的电影,谈它优秀,可以从很多方面去讲:演员的表演、摄影、剪辑等都是电影优秀的佐证。

但对于这部电影而言,我认为剧本的成功才是它成功的大前提。

一部优秀的电影,它一定是在讲一个好故事。

说到剧本,就不得不提及盖里奇这位天才导演的处女作《两杆大烟枪》,作为一部典型的英式黑色幽默电影,《两杆大烟枪》堪称业界的典范。

这部电影采用的多线并一线的叙述用法,使得电影的后半部分高潮迭起,让观众看后大呼过瘾。

导演巧妙地将人物与人物、事件与事件之间的连接、碰撞、巧合,仅仅通过一个时间轴线就产生了奇妙的反应。

这是一个伟大的创新,同样也是一种十分厉害的故事架构方法。

盖里奇做到了,让世人震惊。

如今,宁浩也做到,他在盖里奇身上学到了精髓,加之,他对中国小市民的生活做过透彻的研究,黑色幽默+中国特色,让《疯狂的石头》这样一步极具中国式黑色幽默电影诞生了。

《疯狂的石头》有一个主线,那就是价值不菲的“宝石”的变化,是真是假,偷偷抢抢,剧中所有角色的各色故事,均是围绕着这块石头在推演翻转,这是剧本成功的核心,有一个主线,观众就不会因为多条线的叙事方式而晕头转向。

在这方面上,《疯狂的石头》的叙事难度是小于《两杆大烟枪》的,后者故事的主线是两条,所以,最终将多条故事线汇成一条,在故事的处理上难度大的很多。

不过,故事的处理难度并不是剧本好坏的评判因素,在此,也就不做过多陈述。

回到《疯狂的石头》的故事本身,先说人物,可以分成几个派别:保安派(包世宏及他的小老弟,我们称之为“彩票哥”)、道哥派(道哥、黑皮、小军、道哥老婆)、奸商派(冯董、四眼、国际大盗)、厂长派(厂长、厂长儿子)每个派别都有自己的故事线,派别间还有交叉线,要想让这些人都产生联系,就必须让各个派别形成一个闭环的连接系统,所以,各派别间的人物就要因事件的发展而产生联系。

于是,厂长儿子勾搭道哥老婆,厂长派和道哥派有了联系,道哥派和保安派是宾馆邻居,由此产生联系,包世宏撞了四眼的车,由此,保安派和奸商派产生联系,冯董想买下厂长的地,奸商派和厂长派产生联系,同时,冯董雇用国际大盗去偷石头,这就自然和同样想偷石头的道哥派及保护石头的保安派产生联系。

这样一个人物关系串联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大的闭环,故事中的人物再怎么切换,也都不会出了这个以石头为主线的大故事框架,这也给了导演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以上讲的是,电影通过人物关系的串联形成一个大的故事框架,是故事自由变化的大前提,是剧本成功的原因之一,可以说是盖里奇导演的《两杆大烟枪》的精髓所在。

在此,我还想说一点,《疯狂的石头》的创新所在。

为了让观众更加明白事态的发展,这部电影在叙事结构上用到了倒叙的手法,让观众先看到结果,然后跟着结果去寻找起因,这让整个故事脉络更为清晰,这也足见宁浩的功底所在。

OK,以上,基本阐述《疯狂的电影》是一个拥有好剧本的电影。

《疯狂的石头》短评

20092春节后,cctv6,btv同一时间放宁浩的访谈,关于疯狂的赛车

4分钟前
  • 林小童
  • 还行

并没有想像中的好,可能是他这种格式的东西看多了,审美疲劳……

7分钟前
  • 还行

黄渤依旧正!故事很紧。

11分钟前
  • 熊仔俠
  • 推荐

演技派黄渤,黑色幽默电影,演员们都很有演技。

14分钟前
  • SUOLON
  • 还行

我喜欢聪明的导演

16分钟前
  • minyee13
  • 力荐

06年七夕的记忆...

19分钟前
  • 盲忙
  • 还行

笑点在哪?

22分钟前
  • 少数派的报告
  • 还行

都说此片抄盖里奇,至今未看过两杆大烟枪,也不好评价。但我觉得形式结构上的相仿都是可以接受的,关键在内容上要有自己的东西。比如此片台词上就很活,即便七年后看来依旧逗趣,不像一些国产喜剧片只是通过堆砌当时的网络语言、无聊的俏皮话来糊弄观众。

25分钟前
  • 宽松睡裤又如何
  • 还行

中国最nb的片

29分钟前
  • xjxiidjsns
  • 力荐

太巧。

33分钟前
  • 漫随天外
  • 还行

一群疯子

35分钟前
  • 孔雀白
  • 较差

节奏超级紧凑,一环扣一环,黄渤太搞笑了,宁浩差不多是年轻一代最有才华的导演

37分钟前
  • 齐木楠雄
  • 推荐

不晓得咋评价。

41分钟前
  • 章哼哼
  • 较差

手法生硬,人物不讨喜。但是有质感,值得表扬。

44分钟前
  • Lan~die
  • 还行

也不喜欢国产的这种类型的

48分钟前
  • y
  • 较差

抄得还算妙趣横生。

53分钟前
  • 上帝在高处吸烟
  • 还行

半笑不笑之间

58分钟前
  • 哈酷
  • 还行

3.5 真遗憾 盖里奇式电影从来不是我的茶

60分钟前
  • 克里斯
  • 还行

没看出好了 欣赏不了新锐导演的黑色幽默

1小时前
  • 酸苦辣咸K小姐
  • 较差

多线叙事下出色运用各种类型的蒙太奇,打乱的时间线又构成互为因果的关系,最妙的应该就是相似体转场,看者还没理清思路,电影就已经完成了前后段落表象上的完美衔接。丰富的技巧和凌乱的线索易使人目不暇接,可是过多的技巧和刻意的安插编排也使电影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事件本质。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1小时前
  • KitajimaJunko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