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失控:1999伍德斯托克音乐节
Trainwreck: Woodstock '99,集体暴走音乐节:胡士托 1999(港),集体暴走大事件:1999 胡士托音乐节,Clusterf**k: Woodstock '99
导演:
主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2
简介:1999年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本应是一场庆祝和平、爱和伟大音乐的千禧年盛会。然而,这个节日却沦为了一场充斥着火灾、骚乱和破坏的大型事故现场。这部纪录片利用罕见的内部镜头和目击者采访,采访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节日工作人员、表演者和参加人员,深入幕后,揭示了这三天里,人群如何在自我中心、贪欲和音乐中走向疯狂。详细 >
条目名字有误,应该是Trainwreck: Woodstock '99。纪录片不错,好多Boobies(雾)。呈现了不少当年的细节,最终疯狂闹剧并非一下点着的,是三天的恶性积累,背后更是时代的愤怒与躁动。Michael Lang在《制造伍德斯托克》里面就被李安描述的很准确了,尽管热爱音乐,但他显然是个更为精明理智的商人,他的热情更多在于“制造一场空前绝后的活动”而非“和平与爱”。感觉99年的起因就是为弥补94年没赚钱的遗憾而已。但时过境迁,那会的乐队全是愤怒系的,台上一群精神病,台下一群没开化的疯子,除了制造麻烦没有别的出路了。滚犊子的和平与爱,骗傻子钱包的东西,摇滚乐就是个名利场。
那种感情又他妈回来了!
台上愤怒系歌手,台下无脑小年轻,背后唯利是图的商人。
人一旦自由且失序的聚集就会变成动物 69年的和平与爱变成了99年的资本主义投机倒把 所谓情怀不过是商业绞肉机里最新鲜的韭菜 而女性总是被剥削得最快速最彻底的那部分
这个事件令人窒息,有点儿害怕去大型活动了
承办方贪婪,观众也贪婪,承办方不负责任,观众也不负责任,无政府状态下任性的贪婪真是放到了最大
前面两集半都在build up氛围,以至于看最后的时候无限耸肩so what… “更好”的纪录模式或许是多几个亲临者的视角?
三天的社会实验,音乐节这种比较极端的环境在没有规则约束并且有着不合理现状的推动下会发展成什么样。题材真的有意思,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社会事件的记录了
what went wrong? Apparently everything
一瓶掺了叫名利的毒的酒
记录得不错,学了很多
Netflix
人被当作动物对待就会表现出动物性。世界是个小小的屋檐,文明是一件外衣。贪婪让所有人裸露其中。人们永远怀念的是69年的Woodstock,充满爱与对他人的包容。采访最后Michael Lang自问自答Woodstock被99年的音乐节毁掉了吗?也许吧。
Michael Lang仿佛一个psychopath 纵火造反 雨我无瓜,peace and love 雨我无瓜,赚不赚钱 雨我无瓜……
前几天还在和朋友说起,对于千禧年的执念和敬畏是不曾消退的,那是一个全世界都在酝酿着犹如在火山下蠢蠢欲动的熔浆般躁狂的年代,一触即发,美丽而惊骇。
这是一场本应让新生代理解并带入’69音乐节的盛宴,然而垃圾、高温、高消费,外加药物、酒精的催化,让一段本应美好的音乐旅程如何演变成灾难。’94的亏损让演出公司对’99的盈利寄予了厚望,然而在“艺术&音乐”名义的背后却是商业运作逐渐“贪婪”的阴影。商贩、污水处理,甚至连安保都全部外包。离谱的物价与难以匹配的服务使和平与爱的主题成为资本主义投机倒把的“空头支票”。由于缺乏足够的人力与管控,无序的躁动中充斥着咸猪手,性骚扰,乃至于强奸。情绪随着三天的活动逐渐升级,对活动的逐渐失望被“蜡烛”点燃,躁动的愤怒最终迎来了爆发。愤怒、混乱、失控,人群犹如“僵尸”冲击一切挡在眼前的东西。摇滚庆典变成一场暴动。这不再是美好的音乐节,而是放纵的灾难。现场的一切都被摧毁,曾经属于嬉皮士们的小世界也在此彻底结束了。
和平☮️暴力
人被当作动物对待就会表现出动物性。世界是个小小的屋檐,文明是一件外衣。贪婪让所有人裸露其中。人们永远怀念的是69年的Woodstock,充满爱与对他人的包容。
可怕吗?可怕…以后办还来吗?还来!
喝粪水也是够腻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