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海报时,我还真没认出是ZAC。
他真的是变了好多。
下巴没有从前那么有棱角了。
胸前了多了两大块的肌肉,觉得过壮了点,可以不用这么OVER的。。。
说说电影好了,其实我觉得这部电影的整体基调是不错的,只是谈的内容让我觉得变的浅显了点。
导演或者编剧给我观众的暗示太不明显了,以至于导致看了半天才渐渐明白,喔,,原来他讲的是这个啊,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这种恍然大悟又有别于悬疑片的那种顿悟,是种 你终于把糊涂的事情讲清楚了啊 的感觉。。。
无力,无奈的明白了过来。
不过对于ZAC这演员还是值得期待下的,毕竟歌舞青春结束后,他并没有把自己约束的太严重,虽然还是时不时的看出了点偶像的包袱这样的感觉,不过转变的时间还是有的。
可以选点更大点的题材试试看。
和林小清一起看的电影,周日晚上的town square里面观众寥寥无几。
帅哥Zak的号称转型之作,让我想起中国某导演给某演员拍的类似电影,导演就像上帝一样,一句“要有演技!
”于是编剧就开始往里填塞各种哭泣、发狂、悲伤等极端动作,为了显得Zak不止是靠脸卖的,小伙子对着静止的镜头和空无一人的树林开始演绎各种表情,也真挺不容易的。
可惜大多数时间还是对着他那张完美的脸,少部分时间对着也是为了秀而故意编造的情节中露出来的美好身材,演技什么的真没看见。
其实故事编得还可以,一场车祸带走了小弟弟,哥哥在弟弟死了之后发现自己有了能看见死人的能力,于是不忍心抛下只有他一个人能看见的弟弟,放弃了航海专业的大好前程当上了一个守墓人,每日准时到小树林中陪弟弟打棒球。
故事基本上讲的就是他如何走出过去的世界的过程,当中包括当年救他的医护人员,同样热衷于航海的女孩等等。
中间有一段有点像《第六感》的反面,为了不剧透我就不说了,其实还有有点新意的。
整个故事像一个圣经般的说教片加青少年儿童的励志片,查理的心理转变是大头戏,可是这么一个完全靠主人公演技的片子,Zak还是嫩了好多。
其实青春美少年的转型不一定要靠苦情戏,比如Robert Pattison在Little ashes里面演达利,靠化妆和服装愣是让我一个小时没看出来那张嫩牛五脸。
这种角色其实是比较讨好的,因为没有人知道达利年轻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只要演出自己的青春本色就可以的。
或者如Leonard Decaprio这种天才型的演员,有自己的路线和想法,演商业片和独立电影同样出彩。
如果一味想尽快转型或者飚演技什么的,小心变成第二个刘德华,五十岁了还只能卖脸……
世界上唯一能隔绝人与人的恐怕只有死亡了。
不管以前的感情有多真挚、多热烈,它都可以无情的将两个人拉扯开,不给丝毫的余地。
从此天隔一方,俩俩相忘。
相较于生,死亡让人恐惧。
当查理的弟弟萨姆死于那次交通意外,而查理却逃过一劫,获得第二次生命,一位余生,一位且故,感情笃深的兄弟俩被无情的隔开。
世事难料,不久前,兄弟俩才在一次帆船竞技中问鼎冠军,共庆欢乐,不料悲剧横生。
入殓那天,无法接受现实的查理悲痛欲绝,他哭着疯狂地跑进小树林,泪眼中,他忽然看到弟弟萨姆居然没有离开,重新回到以前的树林,靠近他。
是真实还是幻觉?
查理才发觉这并不是梦。
不管怎么样,没有了生死的阻隔,两兄弟重新见面了。
那天他们约好,每日黄昏的炮台边,他们每天都见面。
至此以后他们每个日落后都赴约,在树林里打棒球,练接球,游戏,聊天,开心的日子一如从前。
为了这个约定,查理放弃了大学,放弃了奖学金,放弃了所有的他曾经的梦想,白天就心甘情愿平凡地守候在弟弟的墓园里,与墓地、树林、一群白鹅守在一起,也只为能够和已经故去的弟弟聚在一起,简简单单地生活。
原来的哀伤和痛苦,在似梦似幻中慢慢地忘却,逝去的欢乐重新回来。
如果从此以后,时间就如此地简单而缓慢,波澜不惊地流淌着,也好。
人但人生的河流总会拐几个弯。
生之美丽之处也在于他有很多的拐弯点,错过此处的风景,我们可以在别处得到另一种美丽。
一个同样喜欢帆船的女孩黛西打破了五年平静如水的生活, “若火生海面,相信你的心;尽管星辰陨落,以爱为生”,他们在海上扬帆,应和着这首诗,查理喜欢上了她,为了她,第一次迟了去赴弟弟的约。
弟弟生气地逃走。
查理陷入为难的境地。
一方面想跟喜欢的姑娘重新扬帆出海,一方面却割舍不下疼爱的弟弟。
为了不失去弟弟,他拒绝和黛西一同出海比赛。
黛西为了心中的航海理想独自一人出海,闯进了暴风雨中心遇险,生命垂危。
仿佛有心灵感应一般,冥冥之中,查理知道黛西的出现就是让自己去救她,自己的第二次生命,也是为了给别人以生的机会,他勇敢地驾船去救心爱的姑娘,也是第一次,没有赴弟弟的黄昏之约,弟弟似乎也明白了一些道理,他微笑着走出树林,走进了那片金色的阳光中。
真正的走了。
黛西获救后,查理重新购了一艘旧船,他说想去周游世界,带上黛西。
生活,从此展露新颜。
天空依旧那样湛蓝,海边的灯塔依旧挺拔矗立,滨海的风景依旧是这样美得让人窒息,谁曾可料,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却在不断地轮番上演。
层层叠叠,如海浪一般,卷来卷去。
虽物是人非,故事却一样的精彩。
影片中的查理劫后余生,居然能够看到已经故去的亲人和朋友。
他的人生又多了一些体验,多了一份滋味,多了对生与死的感悟。
我们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有些情感竟可以超越生死。
生生死死之间居然没有了明显界线,死亡也没有那么可怕和令人悲痛了。
有时生与死的话题太过沉重,却也实在普通,但我们却不得不面对它。
救生员将已经生命垂危的查理从死亡线上拉回前,查理体验了一次死亡,当他被抢救回来,摆脱死亡,生命重新燃烧起来,这时他却失去了挚爱的亲人。
当他救回自己心爱的姑娘,弟弟至此也永远地离开了他。
生与死总是与人不期而遇,有那么多生与死与之为伴,欲走还留。
死亡其实也不是终点,它只是另一种开始。
张爱玲有句“原来你也在这里”,表达了一种缘的开始,相逢的乍喜,生活有了新开端。
“原来你还在这里”,竟是一种失而复得的惊喜。
弟弟的死而重现,黛西的死而获救,都可以让查理喜极而泣,也让他重新领悟生与死这门功课。
经历了生生死死的考验,还有什么不值得我们珍惜的呢?
看到了别人的生离死别,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地活下去呢?
就象近几年地震灾害不断发生,伤亡不断,既有遇难者,也有死里逃生者。
不管怎么样,生是死的延续,而死则可以促进生者的勇气。
生生不息,我们平凡的生命里,依旧要前行,生活依旧要继续。
就象影片开始的那片扬风起航的群帆,在一望无际的海洋中,正朝着前方勇往直前……
“那是表面看来有害无益的力量,但实际上它却在教你如何完成自己的天命,培养你的精神和毅力。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这句话同样揭示了影片中查理死而重生的意义。
为什么你能够获得第二次生命,上帝不会平白这样做的,救活查理的护理员反问查理。
魂魄态的黛西抚摸查理电击留下的烫痕时感慨,真美,因为救活了你,真美。
你所拥有的,所做的一切,上帝都曾给过指引。
影片根据本-谢尔伍德的畅销小说改编而来,故事神秘离奇。
查理和弟弟遭遇车祸,弟弟不幸身亡,而已经停止心跳被宣告死亡的查理却奇迹般活了下来。
与弟弟亲密无间的查理无法接受弟弟去世这一事实,却在墓地林间发现弟弟的魂魄。
兄弟二人再次约定,每日傍晚在灯塔下练习棒球。
为了遵循约定,曾经迫切希望离开家乡的查理,放弃了帆船运用,放弃了保送的大学,放弃了随母亲去波兰,再没有离开那片土地。
剧情推进到,他成为墓地的守护员的时候,心中惊叹,真是个最适合他的好职业。
但好像剧中他的亲友们并不那么认为,还有那执拗地行使着天命的护理员先生。
当一个人执拗于自己的想法,将自己困在思想黑暗的小圈子中时,绝非旁人三言两语就能改变。
这时候便需要世间最伟大的,爱的力量。
黛西驾着她的“七彩”的船重新回来人们的视线中,不为旁骛所动的查理也忍不住被吸引。
一方面那是他曾经为之付出、为之骄傲的帆船,一方面那个女孩对他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这就是宿命的召唤吧。
当一个事物在发展时,它周围的一切也会发展。
查理再次在墓地遇到黛西,他决定约会她。
而当两个人情谊相浓时,彼此却发现这一切就像《盗梦空间》里的第二层梦境,并非事实的真相。
原来黛西已经在三日前出海后失踪,能够见到鬼魂的查理无比绝望,因为他知道黛西已经死啦。
神的暗示再次出现,护理员的妻子将护理员的遗物圣犹太徽章送过来,告诉查理,这就是他重生的意义。
“来找我啊”,查理脑海里反复呈现着魂魄系黛西的召唤,回忆这三天所发生的事情,明白其实黛西并没有死,这一切都是她求救的信号。
去救还是不救?
救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傍晚赶不回墓地的话,弟弟一定会伤心,伤心到魂飞魄散。
不救,爱人的性命,可能就在这一念间,要在赌上一辈子的懊悔。
影片采用了因《歌舞青春》而被观众所熟识的扎克-艾弗隆。
他不惜退出《浑身是劲》加入该片,以完成自青春偶像派向实力派转变的挑战。
虽然效果不是很明显,但总算一个好的开端。
剧中与弟弟演绎的兄弟深情非常生动感人,爱情方面略显一般。
而饰演弟弟的查理,表现非常出众。
又正太又早熟,实在正点。
文|苏筱兀。
影片《查理的生死》是关于查理和山姆是一对好兄弟,一次意外事故,查理开车遇到车祸,副驾驶的弟弟失去的生命。
从此查理放弃了心爱的帆船,和斯坦福,躲进墓地里过着和弟弟魂魄对话的日子。
后来在墓地遇到一个女孩,相爱,借一次常人难以想象的魂魄对话,查理挽救了暴风雨中航行的苔丝。
查理太爱弟弟,他想如果弟弟一直活在心里,一直装在心中,他就不会走远,回忆一直在,弟弟也一直在。
对于弟弟的死,查理很自责,他每日与弟弟的魂魄对话,镇上的人都认为他有神经病。
有时我们太想念一个人,我们保留着那些记忆,他的东西,他跟你说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约定。
我们就是想带着那些故事前行或者选择封闭,就是为了保护自己,保护回忆,保护那颗残碎的心。
查理选择在墓地工作,他不希望被打扰,他希望每日能和弟弟共存。
他迷失了,只是他不知道而已。
一次偶然,他遇到曾经在车祸里救活自己的护理医生,医生告诉她,上帝让每个人活着都有他的目的,他给了你第二次机会。
在查理也认为苔丝死了的那一刻,护理医生的妻子给了他一块配饰,那块配饰意味着拯救迷失的人。
我们有时迷失了,可我们却浑然不知,我们以为那样的坚持就是对的,别人的不理解是因为不了解事实。
不得不承认人和人之间是有心灵感应的,而这种感应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因为他人总要一个解释,一个理性的理由,那种感应无法被解释。
查理凭借感应救了苔丝,苔丝也救了迷失的查理,让他重新走上航海之路,实现儿时的理想,环游世界。
他不必再为那个约定,与弟弟黄昏时分教他打棒球而束缚了,他原谅了自己。
真好,又看到查理脸上灿烂的笑容。
◎IMDB评分 4.9/10 (2,013 votes)一句话评论 深度不足,情感力量太薄弱。
——《波士顿环球报》 扎克·埃夫隆似乎有望成长为一名实质性的演员,但本片实在乏善可陈。
——《今日美国》 你很难搞清楚这究竟是一部爱情片还是一部不那么吓人的恐怖片。
——《好莱坞报道》幕后制作 版权之争 作为一部以青年人为主角的,讲述他对生死、爱情、诺言选择的小说,自然不会被好莱坞的精明的商人、编剧和导演所漠视。
所以在本·舍伍德的这本《查理的生与死》(The Death and Life of Charlie St.Cloud)出版之前,三个制片公司对这本书的改编与拍摄版权的争夺就已经展开了。
志在必夺的环球电影公司的制作总监马克·普莱特带领着环球影业拿下了小说的改编版权,这个时候,是2003年的5月。
马克·普莱特说:“我们很看好这个小说,它的结构、它的讲述故事的方式都让我们眼前一亮。
所以我们也会有几个竞争对手。
我觉得这本小说改编出来的话,肯定会是一部好看的电影。
在这个故事中,查理是一个能看得到鬼魂的年轻人,他一方面要遵守诺言,另一方面他又需要去开创自己的生活。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棒的故事,既符合年轻人的心理,又会很有意思。
所以我们买下了这个小说的拍摄版权。
”据报道表示,环球公司为了这个版权花掉了50到100万美元,而小说作者本·舍伍德也在剧组担任了一个“执行制片人”的职务。
谈到自己的小说被改编成电影,本·舍伍德说:“我很高兴自己的小说能这么受到大家的青睐,有这么多人喜欢它,并且要把它拍成电影。
我在创作这个小说的时候,脑子里就是以电影的形式‘播放’的。
每一个情节、每一句对话,我都在自己的脑海中拍摄了一遍。
当然我没有预设哪位明星来做查理、没有预设萨姆。
不过我的确是以放电影的方式来创造的小说。
当剧本写出来之后,我觉得它几乎就是我的另一种形式的小说。
当然,我也很喜欢这个剧本,我更期望它能在银幕上有一种更完美的展示方式。
”面对着这个小说,环球公司的马克·普莱特一开始找来了乔·庄斯顿担任影片的导演,可是他未能指导本片。
2009年3月,最终拿起导筒的是和扎克·埃夫隆在《重回十七岁》中有过合作的布尔·斯蒂尔斯。
可以算得上是临危授命的斯蒂尔斯说:“我觉得这个小说非常适合拍电影,那种遇见已经死去弟弟的灵魂的故事,在银幕上会更有表现力。
而且查理的那种困顿和两难的选择也是影片的一个打看点--可能这也的小说本身就是为了拍成电影而写作的。
” 不再做青春偶像的扎克·埃夫隆 在影片中担当主演的是一直被视为流行青春偶像的扎克·埃夫隆。
他因为出演迪士尼电影《歌舞青春》而被大家所熟知,此后他的形象就一直被固定在了偶像上,可是埃夫隆却并不甘心一直做一个偶像。
2008年,他主演了英国电影《我和奥逊·威尔斯》,在影片中,他扮演了一个年轻的演员。
此举可看做是埃夫隆要努力摆脱自己偶像定位的一个明证。
说起埃夫隆参演这部电影,还颇有些传奇。
起先,埃夫隆和《歌舞青春》的导演肯尼·奥特加已经和派拉蒙公司商定要出演翻拍的歌舞片《浑身是劲》。
可是,已经拍摄过歌舞片的扎克·埃夫隆却不想被歌舞片定型,于是他选择了退出。
随后肯尼·奥特加也退出了剧组,由克雷格·布鲁尔接替。
扎克·埃夫隆说:“我已经讨厌了再银幕上蹦蹦跳跳、还要唱歌的那种表演。
这么多的青春歌舞片拍来拍去都是一个样子。
我希望能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自己,不希望别人仅仅认为我只是一个会唱点歌、会跳点舞的演员,我希望在歌舞之外,观众和影迷能看到更多和更真实的我。
”虽然派拉蒙公司极力挽留,但是扎克·埃夫隆的去意已定,他义无反顾地来到了《查理的生与死》剧组。
对于由埃夫隆来扮演这个颇具难度而且还有相当心理戏份的角色,布尔·斯蒂尔斯充满了信心,他说:“扎克是一个非常勤奋而且刻苦的演员,虽然是从偶像起家的,但是他这几年在演技和知识水平上的进步我们还是有目共睹的。
虽然说这个角色对于现在的他来说有不小的难度,但我还是相信他有能力把查理扮演好。
”对于这个角色,扎克·埃夫隆说:“查理有别于我以往扮演的任何一个角色,他身上的那种困顿和艰难的选择都是我没有见过的。
正是因为此,我非常喜欢他,才会执意要出演他。
我想,这是我的一个挑战,更是我的一个机遇。
”
剧情神马都是浮云,重要的是有帅哥有美女,再来那么点温馨的感觉,挺棒。
只是这剧情单薄了些。
看歌舞时候的zac多少显得有些稚嫩,但是看完查理的zac,无论外型还是演技都有不少变化。
这样的尝试有助拓宽戏路,不错,加油!
Zac很帥 不能否認 我好朋友說花六塊看Zac half naked很值 但是我們幾個都覺得這劇情真是....女主角丑不是錯 長的比男主高也不是錯 一群人都沒演技也不是錯 可是這故事也有點太離譜了吧?!
我真的很想知道HOW TO HAVE SEX WITH A GOAST... 對 太扯了 太扯了 除了男主沒別的了...還是在墓地 請問這都是誰的freakin idea?
我很想讀讀原著 看這個故事是不是這麼離譜還暢銷=-=
喜欢这样的温情片缘分,就应该是这样的吧冥冥之中自有定数高中时的爱慕五年后的偶然想见Charlie因为sam车祸丧生一直非常内疚每天会同一时间在墓地和他相约放弃了上大学,一直没有离开直到碰到了TessCome find me 他做到了
片子的idea是美好的,可惜总觉得拍的有些牵强Charlie和Sam之间的难舍难分,兄弟之情,合情合理可是和女主角的感情,似乎有些来的莫名其妙不过,这次,确实看到了Zac的成长作为一个男人的成长。。。
身材也确实work out 了很多,很是欣慰!
2010-11-15 看过。所谓的神秘色彩使我整个观影过程中一直小心预防吓人镜头,完全不能投入理论上感人的剧情。剧情相当《暮光之城》,但显然这里的男女主角外型和表演更精致。除开闹鬼感,整体画面和氛围还行。墓地的一段情节太过于怪异,其实可以处理得更好。差一点成为不错的青春类型片。
3星的电影 但是配乐很不错 加1星吧
zac 太帅了
一般的片子。
这时的Zac已经走在了大叔的道路上!~
明明没有变丑,嗯 (*^__^*)
通灵男孩查理!!
哎呀 我也喜欢帆船和航海呀 跟海有关的都很有爱
烂片
LIFE IS FOR LIVING. 有的人死去灵魂犹在 有的人活着意志消亡. 待一切喧嚣结束 待过去一切放下 未来需要自己用真情和勇气去面对 而不是继续沉沦与逃避 这才是成长的道路上需要学会的宝贵财富.
比重回十七岁好看多了
景色好美,尤其是最后船在黄昏中驶向远方,故事很感人,到后面有点像宛如天堂和灵异航班的脉象,不过结局也是个HAPPYENDING,该放手的也放手了,ZAC虽然我感觉一般,但这次表现不错!
虽然扎克一直想转型,结果没有歌舞了,本子也一般,演技也难以发挥,导演就想让他秀秀身材来吸引妹子刷票房。矫情的故事,过分煽情,无趣啊~
zac.zac.zac.zac啊
墓地两人的场景很美
某些画面
The performance is disastrous, so is the logic of the story. The entire movie is like a bug.
如果一个人长的太好,坏处就是会让人无法注意情节。但有时也有好处,就是当你看的是一部烂片的时候。
剧情真的很没意思,但男主的眼睛👀太有魅力了,值得我多给一星
可以两星半。比无聊好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