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的故城
流亡的故城,流亡的故城:纪念顾城逝世二十周年,A Poet in Exile
导演:吕美静
主演:文昕,杨炼,西川,唐晓渡,肖全,李英,谢冕,芒克,友友,宋新郁,荣挺进,阿休,席琳,吕聿来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3
简介:“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1993年,诗人顾城在新西兰的激流岛上,与妻子谢烨以极端惨烈的方式告别了世界。20多年来,有关顾城的争议、传言、评价、猜测从未休止,2014年,随着顾城情人李英的离世,我们试图以“人”的角度还原一个真实的顾城和曾被诗迷宗教信仰般崇拜的朦胧派诗人,回望文革结束后“唤醒了中..详细 >
1,诗是诗人的宗教2,卫生纸缠树这个作品还可以
新西兰开车那段感觉真好但是怎么能那么剁鸡头!怎么能活活打死自己的妻子!
一个被理想主义吞噬的诗人的悲剧冲着探究杀妻真相的目的来看的看完仍是模模糊糊的但真相除了当事人谁又能说的透呢顾城的 砍鸡头 行为艺术 对于男人暴力的理解也许就注定了最后的悲剧看得出导演一定也是一个诗人或者说是一定是热爱诗歌的很风格化的纪录片叙述形式 鸡头那段吓到 喜欢那段对诗歌内容重现的魔幻现实主义
好像也没说什么。平静地看完整个片子,只是腿站得有点疼。一个时代过去了仿佛人们就让他过去了一样,只有那些相关的人还在不断念叨着那段历史,被当代的人们当作饭后的闲谈笑料。只是心疼那一只只被砍头的鸡以及无缘无故便失去父母的孩子。说来说去不过是情与社会几个字 喧闹已经过去,然而在平静中却不自知。
拍的就像一次追忆朗诵诗会 真没有多少纪录片该有的风味
顾城以北京地名写了一系列诗,其中竟有一首是写将台的—— “我的愿望因为长征的一步一驱/变得无以适从”——如果我早点读到这首诗,也许过去几年上下班走在将台路上的时候,眼前会多一点色彩。——用“长征的一步一驱”来形容上班似乎也是贴切的……组诗序言的最后一句话也让我几乎想哭:“我不知道,我只是经常唱一句越南民歌:可怜我的家乡啊”……可怜的北京啊。
作为记录片,拍得还是很不错的。我不是顾城的粉丝,对他了解不多,但是这部纪录片让我有想了解他故事和内心的欲望。
“春花秋月何时了,不了也得了;往事不只有多少,管他有多少;在上面行走,我忽然觉得最美的日子都在后边儿。”——最近在看顾城的诗,也许只有了解了诗人的一生,才能更好的理解他的诗吧。
顾城这个人,诗人这种天赋,诗歌这爿江湖,真是绝望又悲愤。
特别喜欢他的才华 艺术家的世界简单的我们看不懂 可以理解他 但那种爱情不敢恭维
在单向街(花家地)影像单谈活动上看的。
卧槽谢烨和英儿那两个演员也太非主流了吧?!
我对顾城一直是有共鸣的:我从不喜欢他们叫他童话诗人,他的诗绝不是童话,而是血,和着泪。西川说的那句话很好:在孤独中,他思考着自己的存在,存在本身。这与如今困在斗室内的我几乎如出一辙。“每个人都是一个种族” 我试着相信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明早的阳光,和昨天下午的风。在夏令时的茫然里,我缩在被窝的一角,住在罗马人兵营十几里开外,听了一首《鬼进城》的长诗,脑子里却做着童年那个叫“北京”的梦。
连着剁这么多鸡头也是蛮恐怖的
爱情过去,我们剩下了婚姻;革命过去,我们剩下了政治;诗过去了之后,我们剩下的是诗坛。
没说什么。我看过吗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
顾城作为行为艺术家,他的所做所为并不能被大众所接受,这也正是扭曲的时代在他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的体现。
有点牵强,关于顾城的访谈,专题,总有一种做得支离破碎的感觉
有点透漏着顾城的气质
鬼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