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笼
La jaula de oro,我要去美国(台),The Golden Dream
导演:迪亚哥·奎曼达-迪亚兹
主演:Karen Martínez,Rodolfo Dominguez,Brandon López,Carlos Chajon
类型:电影地区:墨西哥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13
简介:15岁的Juan(Brandon López 饰)、Sara(Karen Martínez 饰)和 Samuel(Carlos Chajon 饰)逃离危地马拉,试图前往美国。当他们穿越墨西哥时,他们遇到了不会说一句西班牙语的印第安偷渡土著Chauk(Rodolfo Dominguez 饰)这几位少年憧憬在墨西哥边..详细 >
很舒服的电影 美国梦的破碎 每个阶段都有新的问题
现实永远不象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越离美国近,越痛苦
长久存在的偷渡组织与非法劳工,遭遇总是大同小异
指北星。海报比片子漂亮多了。那座大桥令我想起阿特拉斯耸耸肩。结尾太虐。
12th BEFF 诗意的飘雪发生在他们往北的梦境中,有时候看起来很像金箔落下的样子。到底是梦破碎得比较快还是雪花融化得比较快。诗意的地方还有语言不通的两个人在树上交流印第安语。但所有没有女孩突然被抓走之后再也不见了的快。
都说张力不够,我觉得张力恰到好处。现实就是这样猝不及防,而又无能为力,这种电影铺着拍就能很震撼人心,还需要什么戏剧性吗。
2015138 让人想起格雷戈里·内瓦的《北方》。美国金梦,北方白雪,拉美残酷现实主义。
现实一种
太残忍了
三位危地马拉少年,一位印第安少年,怀揣梦想坐火车偷渡去美国,然而到达美国的只有一个,退,拐,死,三人离去了,美国未必就是心中乐土。屡次出现夜中下雪场景,那是遥远的美国梦,只有最后一次是真的。想起同题材电影《无名》,不同的是黑帮在本片中只是充当打劫的角色,而不是贯穿始终。
41/100 毫无反映与抬升的现实主义,外加影像上的单薄,便是这类走线题材的普遍样貌;主人公命运突转的到来并没有体现力度,与达内兄弟比照,才能发现后者在人物设定、社会议题与情感铺陈方面的独到之处。
太特么无聊了
以女孩被劫匪带走之后,影片无论在情绪还是风格上都呈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前半段有悲有笑吵吵闹闹,带着少年的不成熟。而到了后半段,不仅两个男孩被迫加速成熟,连同影像气质也一同成熟起来,减少了故事推进的功能性叙述,更多的是用人物状态和空镜头来表露情绪,而此时,镜头里已只剩下难过,直至最后的两场戏,一个男孩的死以及屠宰场里的流水线作业,都让观众的内心滋长着悲伤与绝望。
特别好,穷苦命运的凄凉。
几乎想打五星了,想对照另一部列车到美国的《偷渡者无名》,却没太多印象。墨西哥南部人蛇集团,将中美洲四国偷渡者分群宰割,就像是结尾男孩打黑工的美国肉联厂,高效中窥见了命运。从排挤到结盟,从遭遇危地马拉恶警前的4人,到墨西哥南部女孩被掠去之前的3人,再到美墨边境狙击枪响之前的2人,最后只剩独苗能看到作为麦格芬的白雪,既现实又写意。列车顶端的风景,也是我熟悉的中美洲样貌,破败、肮脏和危机四伏。
¡El arte!
7/10
偷渡戏码只是几个剪影,不算深入。最后那场雪看的也太久了,完全破坏了结尾
有点压抑的电影,现实往往更残酷。想起上世纪一本《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还有前几年侣行记录下的拉美国家,世界并没有变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