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点是,这是老烟枪之后最像老烟枪的电影,缺点是,老烟枪里都是邪气,这里都是匠气。
Guy的电影起码永远不会缺少有趣的细节,以及一些片段凌厉畅快的节奏,但是整体上一气呵成的程度以及剧本的严密度,始终是区分他的佳片与烂片的分水岭,可惜的是自己永远最难超越自己。
也可能是选角眼光出了问题,这一批演员明明本身都不差,放在这里头简直全部不及格……
废话不多说,进入正题。
盖里奇似乎不像以前那么自信了,或者他对观影者的智商产生了怀疑。
一上来的大篇人物介绍令我非常诧异?
这是盖里奇的作品?
一路看下来,越来越奇怪,本该出彩的人物,本该出彩的情节,却都没撒盐,没了味道。
最后,终于,在最后关头,准备来个冲刺的时候,一个没忍住,射了。
错了,是流出来,而不是射出来。
多精彩的构架啊,神经质的摇滚歌手,同性恋的小混混,阿布拉希莫维奇,酷似青年教父的阿奇,每个人单独拿出来都能撑起一部精彩的故事。
最后呢?
摇滚歌手演成了叛逆父亲的瘾君子(他妈的最后还戒了毒),费了大篇幅表现的阿布和onetwo根本不能令人印象深刻,阿布拉稀莫维奇居然被卸了胳膊和大腿,阿奇被描写成了tom。
我承认,影片本身还算好看,可它本来应该更出色的,应该比看到的出色的多,我有点失望。
个人观点是,还不如疯狂的赛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当然,除了音乐。
觉的电影的节奏很有意思,就像onetwo和会计跳舞的节奏 电影里有出现那幅画的正面吗 ?
虽然线索并不像大烟枪和snatch那么硬朗的风格化而且我还觉得少了Archy和俄罗斯大富豪的最后一搏 但是就是棒!
棒!
棒!
赞!
优!
Uri显然是切尔西老板阿布的化身 平添笑料还有两个俄罗斯汉子 纯爷们!
Johnny Quid那小孩 绝对的亮点 可是我还是觉得他不像做摇滚的 像说唱的 而且好多亮点台词都是他说的 比如我题目这句Handsome Bob和One two啊哈哈哈哈 笑死我了 最后出字幕的时候盖里奇还是让他们在一起了 啊哈哈哈 多好的一对小夫妻啊最后说Archy 真正的Rocker 风格化的Archy slap我要学会了我!
他不仅长的像安迪加西亚 连气质风格都很相似 不过不碍事我喜欢剧中的角色都让人喜欢 沿袭了之前的那些角色 又贱又惹人爱这将是我常年收看的电影之一我爱盖里奇这个大贱人!
从来都是导演泡女明星,在盖·里奇那里,这个常识照样被颠覆,他被超级女明星麦当娜泡了——并且很不幸地泡妞泡成了老公,难道,他在电影中对剑走偏锋风格的偏爱,也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
对我个人而言,我从来是把《两杆大烟枪》放置在内心电影排行榜的前三名的。
而在《两杆大烟枪》和《掠夺》之后,盖里奇的“一个字头”就诞生了。
他的电影总有几路黑帮,离奇火拼,酒馆赌场,加快速剪辑,以及轮廓英挺,身材高大清瘦的英国男孩。
最后阴差阳错,所有机缘巧合,给你个哭笑不得的结果。
从他对几条杂乱线索的灵活掌控上,一点也不比昆汀·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或冈萨雷斯·伊纳里多的《21克》、《通天塔》等片子简单,只是他的运气远没有后两个人那样好。
昆汀成了戛纳的幸运者,而伊纳里多又成了奥斯卡的宠儿,而盖里奇却只是得到了麦当娜——两个人在一起后,“强强联合”地合作了一部叫作《踩过界》的电影,本以为有盖里奇的暴力和枪战,有麦当娜的美色和歌舞,电影很难乏味。
但结果却拍出了一本三流言情小说的剧情:麦当娜与她的新科老公一齐赢得了票房毒药的美名。
再接下去,像所有在商业上大获成功的导演一样,盖里奇也想玩得哲学思考,于是又拍出了晦涩难懂的《左轮手枪》,这很像一个婚姻迷茫者的产物,直到现在,这部电影在国内DVD市场上也难觅其踪,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国的盗版工业人员以其职业道德,担当了 “过滤器”的职责——烂片一概不引进。
幸好,《摇滚黑帮》又为盖里奇重新开拓了人生第二春。
对于该片的剧情我不便重述,一方面,它太复杂,很难抽丝剥茧的说清楚,另一方面,凡是看过《疯狂的石头》或《疯狂赛车手》的人,都可以把它们想象成近亲;《摇滚黑邦》上映前后,他也与麦当娜解除了婚姻关系——让人痛心的是,娱乐版面关注的不是盖里奇的新作质量如何,反而是对他能从麦当娜那里分走多少财产津津乐道。
抹去八卦的云雾,《摇滚黑帮》》又重现了一个《两杆大烟枪》式的精彩世界,在这部电影里,盖里奇探访了现代伦敦那略显破旧、疲倦、分布极不规则的地形图,重回自己最为擅长的英国黑帮题材,多条线索交叉进行,各路人马各显神通,只是这一次,他们追逐的对象,不是钻石,不是古董枪,而成了一幅价值连城的油画。
或许它突破不了《两杆大烟枪》和《掠夺》的影响,但是作为盖里奇的影迷,可能“要的就是这个味”。
更何况,该电影的新鲜亮点一个是极像逃亡富翁阿布的“俄罗斯新贵”,另一个则是出现了一个两个全身弹痕的“不死小强”。
离婚后,麦当娜多了一个前夫,世界影迷又寻回了一个大师;宁浩的《疯狂的石头》之后,盖·里奇多了一个徒弟,中国影迷同样找到了一个商业类型片的新科榜样。
所以,当我心潮澎湃地看《摇滚黑帮》时,内心也一直在忙着感恩:感谢麦当娜,感谢宁浩
最近真的好爱盖里奇,这个磨人的小鸽王!
虽然今年蜜汁欧美圈销声匿迹,但是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向大家介绍一下英国导演盖里奇。
盖里奇的拿手绝活叫作“网状叙事”。
通常电影是线性叙事,就是一个主角遇到谁然后怎么怎么样,这个故事情节设置就是一条线往下走。
“网状叙事”指的是,很多帮人,各自为了各自的目的,也不一定是都为了钱,有可能是为了枪,有可能为了毒品,也有可能为了拍YouTube,反正就整一起了,多条线织成了一张网,就会产生很巧的戏剧张力。
30岁的盖里奇,真的天才,他的第一步长片处女作《两杆大烟枪》就已经非常娴熟地运用了这个叙事手法,娴熟到有人说“《两杆大烟枪》盘活了中国电影”。
为什么呢?
因为《疯狂的石头》就是这种网状叙事,这部电影确实带出了我们国家“商业+艺术”的几个中流砥柱。
我倒不觉得是“抄袭”,这只是一个很难操作的叙事手法而已(不是很喜欢宁浩的电影,有种带着镣铐起舞的刻意感,但是盖里奇的英国伦敦是很松弛的,典型英国佬);但是从侧面说明:这招真的很盖里奇,“学我者死像我者亡”。
而这招,盖里奇一口气打磨了20年,直到今年的《绅士们》,还是这个手法!
套路是一样的,每次换个主题,这一部《摇滚黑帮》主题就是“黑吃黑也不能太狠”+“纯情”。
你明明知道和《两杆大烟枪》一样的套路架不住就是好看!
所以我不是很喜欢有人diss刚开始看盖里奇的观众,说什么“你连《两杆大烟枪》都没看过,还看什么盖里奇”。
《两杆大烟枪》存在小成本的素人感和处女作的青涩,到这一部就打磨得很完善了。
你凭什么说没看过《两杆大烟枪》就是不懂盖里奇,他明明每部都这样啊!
why so serious?
你凭什么装逼?
你这是在否认进步的盖里奇。
下一部2009《大侦探福尔摩斯》开始,盖里奇勇闯好莱坞,有钱了,花招就更多了,我爱死他的小花招了!
盖里奇确实是一位优秀的导演,但是他同时也是一位欧美圈公敌:这个人实在是太鸽了!!!
他每一部都很好看都很好嗑,但是永远挖坑不填坑,每次片尾挖个小坑(比如《秘密特工》提到下一次行动是摩纳哥?
请问续集在哪里呢?
),但实际上唯一拍到2的只有《大侦探福尔摩斯2》,第3部还自己弃坑换导演???
然后转头去迪士尼拍《阿拉丁》?
加之早年有传闻,说他撒泼,就是要吃烤鸭,吃不到就骂人,于是两个专属盖里奇的tag出现了:#盖里奇不值得##盖里奇不配吃烤鸭#。
又有传闻说,盖里奇当年是想和这部《摇滚黑帮》里演小甜甜的汤老湿一起吃烤鸭的,但是汤老湿在报纸采访中明确否认了。
盖里奇,汤老湿都否认和你吃烤鸭。
综上,盖里奇是一位还活着但是已经有载入影史强风格的、电影质量稳定的优秀导演,但是他很鸽、很鸡贼,令混欧美圈的人又爱又恨。
#盖里奇不值得,为什么我要安利科普他?
#
盖·里奇,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玛奇朵式的好干部。
作为他的电影观众,你总能得到贵宾的待遇。
他不会侮辱你的人格,也不会迎合你的愚狂,绝不会把你带到感官刺激的无明之地,毁尸灭迹。
摇滚题材的电影一向糟糕,《摇滚黑帮》讲的并非摇滚,但顺便就把摇滚说明白了。
老大的继子拒绝黑帮的红地毯,踏上摇滚之路,后来发现踏进的是同一片蓝天。
他为了健康,拼命吸毒也不管用,小毒攻不过大毒,他在自产的雾霾里不停地抽搐。
孩子在痛苦中长大,在长大中分裂,然而却能剩下一份自觉,像支坚硬的铅笔。
铅笔是用来打架的,所以他对那幅画着迷,学画要从素描开始吗?
摇滚是晚礼服上死翘的蝴蝶结,螯虾是英国引进的美国大爷。
鲍勃的心情是哥们不能理解的,幸运的图画是俄罗斯没有展示的。
金钱美女、名声大麻,有人要的可不止这些,戴墨镜的孩子遇到灾难就兴高采烈地告别。
咱们说说这里面的每个人都演过啥电影吧,只说主角的,我先来:GERARD BUTLER 300勇士,PS I LOVE YOU, THE PHANTOM OF OPERA我很关心那个女会计演过啥,实在太眼熟了,想不起来了,抓狂~
《摇滚黑帮》RocknRolla 对黑帮片无感,看了好多遍才看完。
复杂的人物关系,一环套一环的情节,不到最后真不知道谁是老大。
笑点遍地,特别是泡妞高手Bob哥娇嗔地对一二哥杰拉德说“I want you”,午饭都快喷出来了。
原来盖里奇也爱搞基啊。
哈哈。。。
翻译太有意思了:1、讽刺同性恋讽刺得很搞。
呵呵。。
2、讽刺俄罗斯人讽刺得很搞,几近把俄罗斯刻画成没有大脑的杀人机器。
3、讽刺英国人的神经质,简直他妈的太对胃了。
4、最搞的是翻译。
盗版D9商实在有才。
哈哈。。
其中有一句,说“野战排”里有内鬼,翻译把内鬼翻译成陈永仁。
5、最神经质的是那个强尼、奎特。
翻译的对白也超搞。
完全让我失望了
+
05-Bank Robber
迷人的Archy,搞笑的俄罗斯黑帮
结尾的VCR笑死我了……黑帮老大的副手Archy是个亮点~
不好看,老路子的多线叙事都显得费劲。主演全是老熟人,杰拉德巴特勒的口音好亲切,汤老师太甜了。
不三不四 两杆大烟枪的盖里奇 Bye
不是很好看,3星给原声
呃...
介个不是我期待的结尾啊
Slow Dance湯甜。
盖.里奇的闪回画面罗嗦但充分发挥蒙太奇叙事能力
本来以为外来者和本地土著有一场小龙虾似的争斗,结果变成了内讧,大俗。巴特勒聪明的有点莫名其妙,摇滚乐手的象征很生硬,毫无想象力的结局。盖里奇把一个好题材给拍糟了
I want you. 老湿你对斯巴达君做了什么!桑迪牛顿整部戏也就Christian Louboutin的鞋底惊艳些,倒是杰米·C·鲍尔打了个酱油甚是惊喜!
看来离不离没什么关系...
这种故事熟悉不~黑色电影还是那么有趣~加入的GAY的桥段真是让人爱不释手啊~太有爱了~
不能错过。 找tank时,他们在大吉普车里看的片子是《告别有情天》,安东尼.霍普金斯的经典啊。
There is no spring without a winter
全片最关键的反转就是女会计Stella的同志律师老公答应Handsome Bob拿内鬼资料的这个情节,但是这个行为的风险(被Lenny发现弄死)和收益(Handsome Bob答应的约会)完全不成正比,即使说他不一定清楚这个化名Sydney的家伙就是黑老大Lenny,但至少该意识到能掌握这么多狠料的内鬼肯定有狠角儿在背后撑腰,这样的情报为了两瓣屁股说卖就卖了,简直智商下线。也许唯一的理由就是那是汤老师的屁股了吧~
“两杆大烟枪”的那种感觉还是有的,可毕竟还是比起前者差了点(不,是很多)火候。看的过程略微有点沉闷。搞基的汤老师挺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