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重看了一遍汤浅政明的《乒乓》,不会再为怪异的画风离奇的摄影分镜这些东西感到困惑,也许是因为此期间看了众多汤浅的作品的原因,总之这一次对《乒乓》的感悟上升一个层次,想聊聊这部番,也借机聊聊其它的运动番。
《乒乓》里对于我而言最印象深刻、耐人寻味的三个场景分别是第1集里孔文革批评星野裕、第6集圣诞夜的众生百态、第11集月本同风间在海边絮叨。
“你反手无力,力手不精,脚步松散,反应迟钝,没一个动作像样,就你还想和我同台较量?
做你的美梦!
”听到这句台词时我整个汗毛都竖起来了完全的震撼,这普通话说得太他妈流利又牛逼了,当然这不仅仅是对于首次出现如此震撼不带一点刻板印象的话语的感叹,首先声优的表现就是最直接最强有力的,给人声画冲击到了面前的感觉,侧面的也点明了孔、月本、星野这三位的人物性格思想。
半集一句话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就简明的表现出了人物,至少是我从未见过的表现形态。
圣诞夜那段音乐蒙太奇和第一集的台词的使用有异曲同工之妙,使用得简洁干练,一人一两段镜头,把什么是梦想?
什么是生活就给凸显出来了。
孔和辻堂的伙伴们一起包完馄饨在KTV唱着《孤独的圣诞夜》,畅游在欢快地氛围中,孔或许仍在思念着祖国,但那刻无疑他是最幸福的。
不得不说的是这首歌选的太好了“那姑娘乘着羽翼,消失在夜空之中,机场的停车场,早已空无人影”对应着真田(海王二把手)对百合枝海报的空想,消失的姑娘,永远无法得到的爱;百合枝对龙一的苦苦等待,幻想着总有那么一天的夜晚里那等待的地方是空无一人的。
“我失去的东西太多,现在就连痛苦也感觉不到”最好的说明是佐久间,失去放弃了一切(乒乓)只是因为没有天赋,这是多么不甘心啊!
同样大田(片濑高队长)没天赋只能是干家族老本行做普通人的命。
“独自一人的平安夜,快要冻僵的无声之夜,接下来找个地方走走吧,在这什么都看不见的天空之下”则是对星野与月本的回应,星野失去了乒乓就什么都不是了,同样月本失去了星野也是如此,会变得迷茫、失望、难过。
欢快的音律伤感的歌词这多多少少有点讽刺,缓慢移动的镜头,在《乒乓》中大大小小的人物都讲到了,这是《乒乓》也是关于人生的一场漫游。
最后一话随着星野与月本英雄之战的谢幕,所有人也都和解接受了过去的自己,小泉、田村、风间龙教练们都把悲痛过往化作玩笑,重拾旧情在各自最爱的乒乓台上。
江上(旅游者)游历四方最后还是只能坦然的接受自己永远爱的是乒乓。
月本也在那一刻重新找回了英雄。
我们不能永远是乒乓girl,但是可以永远把那份爱存在心中,正如乒乓girl的铜像。
最后的最后只有体会到失败艰辛与人生美好经历了低谷黑暗的孔和真正的英雄星野走上了乒乓这条道路。
但在人生道路上佐久间收获了爱情与家庭的幸福美满,哪怕真间龙一输在了青春路途上,后来“迷途知返”回想自己人生中到底哪一步走错了才弄得只能同曾经最厌恶的父亲一样成为商业大亨,且发出来全片最“正确”的一句抱怨“全把人生放在乒乓上,这样也太无聊了吧!
”月本可见是最大赢家,夺回了曾经的英雄,知遇了伯乐,开心快乐挂在脸上再不会掉,把乒乓拍甩如无际的海里,寓意着和过去的自己告别。
《乒乓》中我最喜爱的三个片段是这样一回事,现在就得来聊聊整体感受了。
乒乓当然和其它运动番一样大多是围绕着讲高中社团生活日常、进击高中联赛取得优胜这类事情,但乒乓没像古板运动番一样着重描写社团训练的辛苦,怎样努力、怎样挥洒汗水都不是重点;也没像日常番般体验社团快乐生活,社团只是契机,过程中的轻松愉悦才是重点。
乒乓只是单纯的认识自我,不是一股脑灌输思想找到存在价值,这种感觉和《suol》很像,但乒乓早了个几十年。
海王学院全体没头脑的投进乒乓事业,但落得的是个全败下场;辻堂、片濑是丰富高中生活来的,却各出了一位职业选手。
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啥道理都没说明,只是在记录一些真实情况,各自过好各自的生活。
其实我挺不喜欢机器人和英雄这个意象的,和《Clannad》里一样,好好讲的现实性真情实感的东西搞点虚主义进去是很没意思很败胃口的,可喜的是最后“英雄”星野这个主题用活了,因为他不单单是个表面的“英雄”即拯救月本这个被欺凌的机器人(少年),他是让佐久间奉为为之奋斗一生的敌人,他是让孔文革明白了失败的意义的“白日梦者”,他是让风间龙一找回最初打球乐趣的“伤员”,他是英雄这一点不假。
星野,英雄参上!
影视手法的运用在本片中不得不夸夸,因为汤浅老师实在是太他妈牛逼了,群像描写点到为止妙不可言,但都能让观众明白里面所蕴含的深意。
该详该略都恰到好处,但这是经费不足硬逼出来的,不然群像戏是可以有更好的弄法的。
运动番动作场面的制作当然必不可少,本作没屈就于3D,但完全把乒乓球的流畅速度感给表现出来了,仿佛在观看真人比赛。
可惜的是打乒乓的画面实在太少了,好在处理得棒!
这就是大致我关于《乒乓》的观后感了,看乒乓时不自觉联想《灌篮高手》《排球少年》《强风吹拂》这些我看过为数不多的运动番。
但像《乒乓》这样借此描绘人生之常的作品没有,那些作品或多或少都是获得了各自最好结果的。
《灌篮高手》虽青春遗憾这点做足了,但仅靠天赋战争最强还是有些许虚假;这点《小排球》有描写到,但一路杀神,战至顶峰也有点不可思议;《啊跑》是融合现实与虚幻最融洽的,但某些地方仍有不适(生病了还能跑)。
又现实生活中可能这些魔幻程度远比动画作品高得多吧,《灌篮高手》《排球少年》《强风吹拂》都是难得的好作品,不如《乒乓》的只是人生态度上面罢了。
谁叫《乒乓》这动画写作乒乓,读作人生呢!
说实在话我才看到第九集。
但是一下子想起来小学六年级学校附近有小饭桌,那里有一个国家队退役的乒乓球教练,我去找住在那里的同学玩认识了他,暑假总会跑到那里去呆着。
他教我时间不长,但我会了很多,我一直记得他就像阿扁和那个黑框眼镜男打的那一场一样,站的离球桌很远,我抽出去的每一个球,他都高高的打回来,以便我再抽一拍。
我最喜欢的就是那样的练习,最不喜欢的就是旋转的球。
在看到那场比赛的时候我仿佛就像自己的手握着拍子噼噼啪啪的打回每一球,就连高高飞起的球的角度,也和我那时候看见的一样。
还有午后的阳光,并不平整的水泥地,还有周围只有两层楼高的民国老房子,长满了爬山虎,球掉进去要摸很久。
其实还有一点就是,基本上我每次去找他打球,他都在。
我的期待从没落空过,这其实挺重要的。
他曾经告诉我我很会打乒乓球,让我对自己的乒乓球一直很自信,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连对自己从三岁弹了十几年的钢琴都没有那么自信。
现在想起来他,我其实很遗憾,我一直喊他叔叔,却从来不知道他的名字。
连后来搬走,也没来及和他说一声。
后来除了高中体育选了乒乓球随便打打之后,我再没真正和人打过一场球。
但每次打乒乓球,我都会想起他,我都会和我朋友说 我小时候很神奇的认识了一个乒乓球教练,他很厉害,很耐心。
是我记忆里很重要的一部分。
现在看来我打球或者干其他什么事情,只要是干的好的,一定有一个良师。
或许我只是因为他们,才愿意去干好这些事情吧。
以上接下来可以说动画了……首先中文声优很喜欢,吐字方式很屌很扎实啊,超赞。
第六集拿日语唱起那首歌的时候一个人身在异乡的寂寥感刷刷的往脸上扇啊。
孔君这个人塑造的在我看来够充实,听说原漫画里没有妈妈的角色,动画里加上了。
还加上了妈妈圣诞过来和他们一起的情节。
你让我这只留学狗的心酸往哪里倒。
我他妈也想爹妈飞三个小时就能来给我包饺子。
算了,按下不提。
然后是其他的。
我就是这么简单粗暴,中国人拎出来单独说说蛮有意义。
其他的就一起说。
到第九集为止我看到的是对才能的推崇,对努力的略微贬低。
没错你是可以很努力很努力,但是很可惜。
就是差那么一点点。
因为你没有才能。
这大概是个亘古不变的答辩题吧。
努力和天分,你觉得那个重要些?
我看到第九集的单集讨论里@苍蓝幻想说:"孔爷啊……不过孔爷真的很像我们大多数中国人,爱家,爱处朋友,没什么特殊天赋,却非常的努力。
至于阿扁,笑爷那种天才反而找不到共鸣。
看到孔爷输真像是自己,努力的尽头,看到自己的极限啊。
"是啊,你看到自己了么?
你觉得有那么些悲哀么?
我看到了,我也觉得。
但同时我觉得欣慰,我特别开心看到后面孔妈妈的闪回,六个中文大字:你终于…回来了。
其实孔在打乒乓球的时候并没有那么热血,非全国大赛不可,非晋级不可。
他心里一直想就是回家,然后带好手下这帮乒乓虽然打得不好,但是在他打输了之后会躲着看他有没有哭,会在圣诞和他一起唱歌的徒弟们。
他除了乒乓还有更想要的东西,有可能是这些在督促着他进步,也有可能是这些成为了他变牛逼路上的障碍。
而阿扁和笑爷就完全不一样了。
毕竟是主角设定在那里,一心为了乒乓球吧。
英雄和机器人。
没有一个是可以因为感情而不顾全大局的。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配角有了一些感情戏,而主角心中单纯的在向着他们的目标前行吧。
还有什么我再说。
动画漫画都看过之后对于这次的动画化非常满足不改变原作内涵的基础上,还加了一些与时俱进的细节毕竟这漫画差不多是十年前的作品了至于结局看之前本想着那场比赛谁赢谁输都无所谓了,胜负在这两个人之间并没有什么意义可看过结局再来想这场胜负,却是非peco赢不可了peco赢,这结局是升华smile赢,这结局是烂尾世上蠢货有很多种,同样天才也有很多种胜负也许可以论出英雄,但决论不出天才来有适合站在顶点看风景的天才,也有害怕站在顶点的天才有因为自己的才能而不断变强成长并享受这一切的天才也有因为恐惧自己的才能甚至濒临崩溃边缘的天才peco属于前者,而smile属于后者月本诚(smile),星野裕(peco)一个月亮,一个星星,名字里面大有玄机,也暗示两个人不同的性格星星虽小(从地球上看小,其实人家说不定很大),但是会闪耀,有动态的感觉而月亮则一直静静待在那里,好像在默默守护着什么没错,守护着自己心里的hero表面上peco是smile的hero,其实smile也是peco的hero或者说smile让peco成为了真正的hero当这个hero还是半吊子水平止步不前的时候,smile的hero消失了所以smile开始变得越来越robot化,变得没有感情但smile坚信有一天hero会回来,hero也知道smile在等着他回来当hero真的回来的时候,不断重复的那句「僕の血が鉄の味がする」,也就是在说,smile脱离robot状态,开始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类了smile只是需要peco这样一个hero,带他走出内心封闭的世界就像小时候peco带着他一起打乒乓球,他开始会笑了长大了也一样,smile希望peco这样的hero能一直闪闪发光,让自己看到希望并不是自己也要成为hero,这不符合smile的性格(典型的INTJ吧)小的时候,peco第一次告诉smile人类的身体里流着红色的血液说:我身体里流着这样的血液,你也一样。
大家身体里都流着这种有铁锈味儿的东西。
也就是告诉smile,你也是一个正常的人,不是异类,更不是robotpeco把smile拉回了正常人类的边缘从此smile开始有了真正跟人类的繋がり,有血有肉,开始有了感情表现——也就是笑,所以被人叫做smile所以片子里在不停重复他们小时候的那段对话——smile说:我也能打得像peco那样好吗?
peco回答:能啊,我会教你的。
这一方面是说,smile只有在跟peco打球的时候才能真正表现得像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类另一方面也暗示,smile需要有peco这样的hero永远都在那里闪闪发光,好让自己可以感受到人类的存在和意义,但smile不曾想过要自己去当一个hero把一生的赌注都押在某个东西(つまり乒乓球)上面,这种生活style不适合smile就好像独木桥走到黑,没有退路,没有可操控性,实在太不优雅而我们INTJ的smile属于飘在半空俯视众生的姿态,怎么允许自己走向那样的人生凡庸が好き、凡庸でいい、勝利なんか出世なんか名声なんか富みなんか、全部どうでもいいや!
You are my hero. Mr. TSUKIMOTO.
http://tieba.baidu.com/p/3075461043动画的PECO有点类似于帮助配角心理成长的感觉,不管是笑匠还是孔爷,他的主角感其实并不重,但伴随原作主线的发展又必须是他崛起,所以动画的他看似像个开挂主角,更像是衬托真主角们内心一步步成长的故事,汤浅对于他的心理描写相当少,一些行为逻辑也和原作性格有出入。
老实说,汤浅理解原作的“天赋”和我理解原作的“天赋”有差别。
主角是作为漫画情绪带入的第一人,笑匠可以说是原作最开始的第一人称,他有惊人的天赋,也被自己社团的老师小泉发现了,作为传统漫画的话大概是笑匠越战越勇,幼驯染的PECO也在一次失败中不再打乒乓,在背后微笑着一直支持笑匠,但原作却在中盘给了PECO一次逆转,视角的调换,从“打游戏”和“跳河”开始整个故事的情绪萦绕在这个角色上面。
笑匠的崛起也成为了他思考“天赋”这个名词的开始,那句“就算飞的在高也不可能飞到月亮上去把”可惜被动画恶魔和他的自说自话给搅变味了,这句话在原作里其实是对自己曾经的“自信”感感到无比的质疑。
之前看到有帖子说他和三井有点像,在执着和对自己的自信受挫的表现上确实有相似之处。
对于他崛起,其实并没有像动画那么一帆风顺,一开始就被人认可有“天赋”。
整观他的天赋和笑匠不同,和另外三个人都不太同,这也是松本厉害的地方,用五个人表现了五种普通人都有过的青春。
笑匠,虽然拥有天赋,却没有与之匹配的性格,他对乒乓其实没那么爱,但他骨子里的性格,他对教练的温柔,也让他搞不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变成了之后的机器人。
(动画改成幼年就这么自闭)孔爷,(他和恶魔算是漫画里除PECO以外最喜欢的两个角色)原作戏份不多,对他的刻画却相当让人深刻,每次地心理描写都是想念家乡,每一次最深刻的镜头都是抬头仰望飞机的去向,他心理素质真的不算好,因为他顶着回国出人头地的压力,老实说很多人觉得孔爷就是自己,但实际孔爷一直比任何人都要心如明镜,他知道自己该有的位置,这点也是我非常喜欢他的地方。
恶魔,他才是真正的努力型,他没有孔那份自始自终都清醒的认识,他笨拙地辛勤耕耘,渴望被人认可,典型的笨鸟先飞的人,如果不是笑爷那句绝望的话,他还会一直这样下去,现实扇耳光得挺疼的,但他醒了“也有不会飞的鸟”,他的去处是普通人拥有的最大幸福,故事最后给他的是平凡又幸福的生活。
风间:他应该属于动画里的那个被大家崇拜的“孔爷”,他和孔一样都是承载着各种包袱,下面的崇拜,上面的期待,一个人撑起的队伍,他是海王的中心人物,这样的压力以至于他打乒乓都觉得是痛苦,每次看到他在厕所里都会让我想到考名校的苦逼高考生ORZ,动画把他的压力具体化,加了更多的压力给他承受。
孔爷有回国和留学压力,风间有着由上至下的压力,恶魔有着希望被人认可的期待,笑爷迷茫地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位置,只有那个爱做英雄白日梦的家伙是最纯粹的“爱乒乓”。
【不管是压力还是动力都来源于他对乒乓的“爱”】【“这个孩子像生来就是为了打乒乓似得”】(大致意思)我至始至终都觉得松本对他的天赋定义是对乒乓的“爱”和“热情”,孔爷风间恶魔都没有他那份有点点偏执般的“爱”,而他的天赋也与笑匠也形成了明显的对立关系,这也是松本说的想塑造两人之间微妙的平衡关系。
可惜动画给出的天赋不是“爱”,是开挂,连升级戏份都没有好好给,简直像是跳级。
【松本在后面刻意的让PECO见人就喊“我爱你”,也是想传达这份执着的“爱”是他最难能可贵的天赋。
】动画里的PECO少了那份纯粹和偏执,有的就是套路性的照搬原作情节走,和原创出来卖卖萌的情节,删掉了人物该有的血性和魅力。
“天赋”这个词也变得越来越平面化,该赋予的象征性完全没了。
才能到底是什么,动画说的才能很狭义,我所理解原作的才能是“对喜好发自内心的热爱”,这是后天真正不能训练出来的。
我很心酸PECO,论塑造力还不如玛丽苏女神,升级也没好好让他升,就直接跳级跟反派似的,本该具有的人格魅力搅得OOC成什么了。
我真的好喜欢这部动漫啊,原来日本对乒乓也有执念,福原爱好可爱 “不会笑”的Smile,hero阿扁(不知道为什么要最后才说名字,从最开始出场的时候就看得出来是他好吗),刻苦的海王:风间。
佐治。
还有一开始出场炫酷却连连败北,最后在正戏结束修成正果。
没有才华的人不论怎么努力在有天赋人的面前都还是一败涂地,有天赋不好好训练也会被刻苦努力的人打败。
没有胜负心的Smile,遇到挫折的阿扁,站在顶点痛苦不堪的风间,还有上一代延续下来的故事。
如果你的旧友带伤比赛,你会用尽全力吗?
(本文已授权发布于微信公众号及B站专栏 赛博一代) “危急时刻要呼唤我,在心中大喊三遍‘英雄参上!
英雄参上!
英雄参上!
’如果这么做,我就会出现!
”
在这部被称为“神作”的动画中,汤浅政明的分镜和脚本水平自不必说,剑走偏锋的美术风格、流畅的动作表现也令人印象深刻,哪怕仅仅是op开场一段的作画都让人惊叹不已。
《乒乓》在很短的篇幅内,利用精彩的穿插叙事和分镜演出,很巧妙地嵌入了非常丰富的内容,犀利而温情地围绕乒乓球这项运动,进行了一场关于人的深刻讨论。
我很有幸地,因为左撇子的缘故,在幼儿园的时候被南京市体校的乒乓球教练看中,此后接受了很长时间的乒乓球训练。
当时我的启蒙教练曾在江苏省省队,和前国手、著名的乒乓球解说杨影做过队友。
当时我的打法是左手直拍,风格大概介乎于peko的短台快攻与孔爷的旋球打法之间,球拍使用的是正手反胶加上akuma的反手生胶,而我本人小时候的性格形象又似乎和smile有点相似……我对于《乒乓》中的的角色很有亲切感。
所以今天,我不讨论《乒乓》的分镜演出或者美术风格,我想来谈谈,《乒乓》这部作品里,让我着迷的各位角色,以及对于乒乓球这项运动的一点思考。
一、“我不能就这么完蛋了!
” ———孔爷孔爷是我第一位想写的人物。
除了peko和smile,孔爷是几位主要选手里第一个登场的,开头就被赋予了“其他国家国家队水平”的设定,甫一登场,就以“风声太大,听得不清楚”以及“你反手无力,正手不精”这段经典台词把逼格拉满。
然而孔爷也是《乒乓》当中命运最为具戏剧化的角色。
被踢出省队,不得已来到国外打球,孔爷原本的计划是在国外打出名堂证明自己,再回到他怀念的“乒乓王国”。
反复出现的飞机,承载着孔爷对于回到中国、回到家的渴望。
孔爷把妈妈给的吊坠挂在胸前,提醒自己要速战速决,拿下日本后返回中国。
但是,命运似乎依旧在玩弄这个中国少年。
把人生赌在乒乓球上的孔爷,若不是被心思缜密、感情细腻的月本放了一马,恐怕连对战风间龙一的机会都得不到。
紧接着,被扼住的咽喉还没调整好呼吸,风间龙一压倒性的实力,仿佛彻底把孔爷按在水里。
在同样把人生赌在乒乓球上的风间面前,不可一世的孔爷慌不择路,就像一架飞机遇上了呼风唤雨的龙。
原本该是火星撞地球的激烈对决,变成了单方面的屠杀。
就连本可以战胜孔爷的月本也只能在场边叹息:怪物……吗?
(孔爷竭尽全力的一球,被风间毫不费力的挡下) 随着教练的仰天长叹,宣告了孔爷段时间返回中国的计划破灭。
不过接下来,才是孔爷真正可爱之处。
孔爷(在教练的宽慰下)很快调整好了心态,也逐渐向陌生的队友敞开了心扉。
在输给风间之后,他也逐渐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更好用途,在他的调教下,第二年联赛预选赛中,辻堂学院的其他几位选手都进入了第二轮。
最后孔爷也把辻堂选为自己日文姓氏,其中的意味,也不言而喻。
从乒乓球的角度来说,孔爷并不是动画里最有才华的选手,但他是一位让我心里一软的角色。
冷酷的墨镜之下是一颗温热善良的心,而妈妈圣诞节的造访彻底打碎了他心中的芥蒂。
可以这么说,孔爷是所有人物之中,开悟最早、最先找到自己方向的人。
找到方向并不意味着放弃,而是卸下包袱轻装上阵。
从两次和教练“想家了”的对话中,孔爷完成了自己的成长。
虽然天赋并不拔尖,孔爷在全片中都保持了一贯高水准的求胜欲望和比赛态度,这一点只有风间能与他相比。
即便在多次被对方实力压倒时,他也不曾显露出些许的怯懦,这也与他角色的人生轨迹形成了一种美妙的呼应。
(注意时间,2019年6月25日) 从令人闻风丧胆的“China”,最后三番五次沦为他人夺冠路上的垫脚石,命运的车轮并没有停止旋转。
看似乒乓之路黯淡的孔爷,最后居然阴差阳错的顶替了因为伤病状态不佳的风间,入选国家队并获得了奥运会的参赛资格。
被耍弄了一番后,命运还是最终对孔爷报以了甜蜜的微笑。
不能回到梦寐以求的中国,在这个能欣赏他才能的国度肆意挥洒汗水,不也挺好吗?
二、攀登乒乓顶峰的苦行僧————风间龙一
要想理解风间龙一,首先要明白他与爷爷风间龙之间的关系。
动画中利用闪回为我们拼凑出了风间的身世:父亲英年早逝,经商失败后自杀,留下累累债款和体弱多病的妻子。
风间的爷爷,身为前国手及波塞冬公司的董事长,揽下了所有债务,但也从此让龙一家在亲戚面前低人一等。
直到龙一乒乓球的天赋逐渐显露出来,爷爷才慢慢展现出对龙一的赏识,并把他作为家族、球队、公司的希望培养。
(注意这一段话是爷爷说的) 从龙一和教练的回忆里可以看出,爷爷的眼中只有胜利,即便胜利的背后只有虚无,因为失败是不可被接受的。
因此,龙一从小就被灌输“妥协无异于断臂,败北意味着死亡”的思想,只有不断追求胜利,才能让所有人幸福。
他默默接受了这一准则,把家族、球队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
龙一是第一个发现月本天分的人,为了球队的发展甚至不惜在电视采访中公开招募,尽管这一举动招致了队友的不满,最后间接导致了佐久间的退部。
因为在他眼中,队友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维护海王的荣耀,一切的目的只是为了胜利。
这是风间与孔爷最大的区别。
他从未相信过英雄,因为他只有自己;他所拥有的一切,都是靠自己的双手打拼而来。
而厕所那个封闭狭小的单间,就是他独自对抗压力的唯一方式。
正因为如此,风间像苦行僧一般地修行,磨练自己,就是为了守住他奋力打拼来的这一切。
而不断获胜的龙一,获得的却只有无尽的孤独和痛苦。
但是他笃信的一切在招募月本的过程中,遭受了挑战。
他无法理解,掌握了如此高天赋的月本,却不愿意用它去追求胜利,不懂得利用天赋的人,不配被称为天才。
他也不能理解peko自诩为英雄的行为,在他眼里,英雄只不过是弱者寻求救赎的借口,因为“人是不会飞的”。
但是龙一并不知道,他才是陷入胜负泥潭里最需要被救赎的那一个,他早已忘却了乒乓球带给他的最原始的快乐,所以在和peko的对局中,他终于明白了胜负的意义,明白了他究竟是为何而战,他得到了救赎。
(peko带着风间飞出了囚禁他的隔间,带来了救赎)
与peko的对战中,他找回了孩童时代打球的乐趣。
周遭的一切都化为空白,他沉浸在无尽的安宁中。
输赢都不再重要,只有乒乓球本身。
两人忘乎所以的对局,其精彩程度甚至让孔爷都摘下了墨镜。
风间龙一这个角色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在于,尽管他肩上背负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责任,他依旧保持着非常细腻的情感。
他对百合枝的情感,就像百合枝生日那天的那束野百合,虽然没有香水百合那般艳丽甜蜜,但是温柔而静谧。
风间成熟的外表下,是一颗温热柔软的心。
三、太阳、月亮与恶魔————星野裕、月本诚、佐久间学“那么简单的旋球,别上当呀傻子!
”“喂!
Akuma,别打smile!
”“不过啊peko,这家伙,完全不行啊”这一小段对话,就像是三人之间关系的缩影。
同为从田村婆婆道场出身的三人,peko、smile和akuma的关系非常耐人寻味,月本与akuma,都是因为peko才走上乒乓球的道路。
星野一如他的名字,像一颗恒星,散发着耀眼的光辉,光彩夺目地让人无法移开目光。
而他的光芒,却得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射。
(“是因为打乒乓球的时候他会笑”) 单亲家庭成长的月本,因为性格内向总被同学欺凌。
那间柜子既是真实存在的,也是月本内心不敢跨越的壁垒。
Peko就像英雄一般出现,带他进入了乒乓球的世界,从此月本找到了快乐。
那时候的peko就像是乒乓世界的王者,战无不胜,他成为了月本的榜样。
月本就像月亮一样,在peko的照耀下,融化了内心的坚冰。
而akuma则不同,他羡慕的是peko获胜之后耀眼的光环,他渴望那些金光闪闪的奖杯、奖状。
所以他拼命的努力,努力模仿,努力钻研,即使被叫做“乒乓球博士”也不以为意。
为了得到peko拥有的一切,他斤斤计较每一次的胜负;他堕入了“阴暗面”,成为了“恶魔(akuma)”。
(月本的自我解放) 恒星也有晦暗的时候。
Peko在胜利的满足中慢慢迷失了,失去了作为英雄的觉悟,变成了一失利就哭鼻子、嚷嚷着放弃的娇气小鬼。
这一点smile和akuma都看在眼里。
月本选择小心维护着peko的自尊,等待他的苏醒;乒乓对于他来说不再快乐,只是消磨时间的工具。
他对peko说“乒乓也不再单纯了”。
而此时的peko还只是把他等待当作“天真”。
等不到心中的英雄,月本被小泉老师逼着逃离了自我空间,解放了掩藏已久的才华。
不过他依旧哼唱着英雄之歌,依旧相信着peko总有一天能英雄归来。
而akuma则选择了去追寻下一个偶像,他发现了比peko更强大的存在,他立志要成为风间龙一一样的选手。
奈何他注定没有乒乓球的天赋,又得不到偶像的认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要胜过风间认可的月本,向月本挑战,最后被迫退学,“恶魔”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
但恰恰是从akuma退学开始,三人之间又重新联系起来。
(akuma化身海豚太暖了)
Akuma输给月本之后,才明白了自己的勉强,也让他理解了风间龙一。
akuma的一番“真挚告白”,重新让peko审视了自己的天赋;看到peko重新振作,战胜孔爷之后,akuma长舒一口气:我可以哭了。
(漂亮的分镜,peko和smile之间沉默的鼓励) 在月本心灰意冷、peko筋疲力尽时,二人无言的相遇又让各自重振旗鼓。
三个人机缘巧合之间,像一个等边三角形,成就了对方。
而当peko在决赛中与smile对决,恒星与月亮相遇,英雄登场bgm响起,smile终于完成了最后的进化——变成了活生生的“人”,流动着滚烫血液、可以尽情挥洒情绪的人。
月亮终于在太阳的光辉中放肆地闪耀。
四、“Yes, my coach!”————教练与选手的关系
《乒乓》里对于教练的戏份并不比选手少。
“所谓教练的职责,必须要有能指导的选手”,教练的意义即在于指导选手如何兑现自身的天赋。
动画中,教练的存在,在人物成长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个好的教练,首先要能发现选手的特点。
因为恰好从月本的身上看到了过去的自己,小泉老师得以发现月本的才能和弱点,帮助月本踏出心理的牢笼,变成了球场上毫不留情的“机器人”。
Peko的实力能有质的飞跃,也得益于道夫对他技术特点和学习能力的理解,最后甚至开发出了双面反转直拍这种逆天打法。
(意味深长的一句话) 完成对选手技术上的打磨之后,教练更重要的职责,在于对选手心理上的指导。
当小泉老师明白,月本在自己的训练下彻底克服了心理上的弱点,“你果然是我认知范围内最出色的选手”这句话,发自肺腑而非表面恭维。
信任选手,不仅是对其自身努力训练和天分的认可,也是对自己执教方向和水平的肯定。
心理指导除了赛前的鼓励,失利之后的心理建设更为重要。
孔爷的教练,虽然平时“我看好你”“你肯定行”这样的片汤话不离口,但是和孔爷交起心来,也是真情实意。
如果没有教练的这一番话,孔爷的命运也许会是另一种模样吧。
某种程度上说,教练与选手的关系,和恋爱关系确实有很多相似:两个人朝夕相处、相互信任、向共同的目标努力……“我爱你哦”这句对白也不是简单的敷衍,是出于教练内心对选手的爱,而不只是爱他的天赋。
即便没有天赋的akuma,风间教练其实也爱他爱得不行,他刻苦训练的精神的确很令人喜爱。
也只有心中爱着选手的教练,才能全身心地投入,让选手大声地说出“Yes, my coach!” 五、“我可是为了乒乓球献上了一切啊!
”———天赋、勤奋与胜利的不等式
对于乒乓球这项运动来说,动画中对于天赋的诠释毫不夸张。
40mm直径的乒乓球,要在电光火石之间判断对方击球的方向、力度、角度、旋转,然后做出正确的回应,确实需要很高的天赋,这种天赋我们称为“球感”。
而没有天赋的选手,注定无法成为站在巅峰的人。
这并不是有为乒乓球献上一切的觉悟就能够弥补的。
Akuma之所以难以接受对战月本失利,因为他以为天才是可以用勤奋弥补的;而之所以他后来拼命规劝peko回归球场,也是因为在离开乒乓球之后,他才明白天分在这项运动中的难能可贵,他深知天分的难得,不希望peko的天分白白浪费。
那么,拥有天赋是否又一定能配得上胜利呢?
前文说过,孔爷和风间是求胜心和比赛态度最端正的两个角色,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指出过月本的问题。
小泉老师甚至为了他故意放水孔爷打了他一耳光。
在比赛中的懈怠是对队友、对手、教练、观众,所有人的伤害,不全力争胜不配手握球拍。
但过于重视胜负却疏于练习的peko,同样配不上胜利。
天赋固然是攀登顶峰的必要条件,但是后天的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顶峰的景色,只有真正的强者才配欣赏。
六、“绝对不输的方法就是放弃战斗”————乒乓的意义
竞技体育永远是残酷的,成王败寇。
是否真的败者连人格都该被否定?
胜利是否真的是这项运动的全部?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我很喜欢的这个角色。
被月本血洗之后,他踏上了找寻自己的旅途,兜兜转转,最后在看完星月二人酣畅淋漓的对决之后,发觉自己心中最爱的还是乒乓球。
纵使高中三年毫无成就,依然热爱不减。
尽管实力与主角们天差地别,但他最后选择成为了一名观众,在看台上继续享受带给他无尽快乐的运动,这一幕着实让我动容。
“绝对不输的方法就是放弃战斗”,竞技体育永远有胜负之分。
真正驱使着peko和smile打球的动力,绝不是胜负,而是这项运动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波塞冬的董事长曾以为胜利能带给所有人幸福,他错了,乒乓球本身就足以做到了。
当风间龙一放下了家族企业、球队,专注于乒乓球的乐趣本身,即使没有胜利,他也坦然地面对。
七、“欢迎回来,hero”-————英雄的意义
英雄是贯穿整部动画始终的主题。
英雄的存在,影响了每个人内心对乒乓球看法。
对于英雄的信仰,决定了每个人为何而战。
相比月本对英雄的坚定信念,风间英雄情结的有一番清晰的演变历程。
当月本和风间二人的信念碰撞时,风间还没有意识到他自以为是的、为自己而战的“乒乓”,只是让他成为爷爷的傀儡。
教练与百合枝的话并没有让他动摇。
(风间对于同样问题的不同答案,耐人寻味) 但是akuma在洗手间的对话,真正让他开始反思。
他所谓的乒乓,变相牺牲了一个将他视为英雄的少年,改变了他的命运。
他所背负的重担,并没有给所有人幸福;相反地,最终伤害了他人。
于是他向着真田说出了心中真实的答案。
不过,在面对peko时,他带着心中的羞愧和愤怒,试图证明自己信念的正确,甚至他一度即将成功。
可惜最后的结果不言而喻。
痛苦的乒乓是无法战胜英雄的。
而身为“英雄”本身的peko,最初选择了无视和逃避。
他将“英雄”的身份当作了不能推卸的责任。
但与风间的对战中,peko找回了自己打乒乓球的意义。
即使月本依旧等待着他的救赎,归根结底,peko是为自己而战的。
找回自己的peko理所当然的获胜,因为“英雄是没有弱点的”。
所以对于英雄的信仰,没有是非对错,而在于对自己本心的坚持。
就算是被董事长从小教育“胜者为王”的海王教练,心里也一直把蝴蝶丈视为自己的英雄。
(教练说到自己的英雄时,因为害羞而低着头,挺可爱的) 得到了自己英雄回应的月本,最后出人意料的在田村道场做了教练。
也许,曾经没有感情的机器人,也愿意成为一位领路人,希望像自己一样的孩子能够在乒乓球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英雄吧。
有段时间一句话在知乎火了起来,进而迅速烧遍几乎所有的SNS:你的努力还远远不到能比拼天赋的地步——好像是这么个说法,原话记不清了。
那次被一个朋友看到了,她嗤之以鼻,不以为然,却没多说什么加以反驳。
以我对她的了解,大概是因为这句话低劣得不值一哂。
可我偏偏却很是同意。
我很小的时候,看过一个漫画,里面提到了一个概念,叫“武士的血统”。
即是说,一个出身平凡的人跟一个武术世家的人相比,即便两个人都付出了同样多的努力,那他们两个最终所能达到的高度也是不一样的。
出身平凡的人最多只能到99%的地步,最后那百分之一永远突破不了,而武术世家的人就没有这个限制,只要足够努力,就一定能达到最高层的水准。
换句话说,武术世家的人拥有成为绝世高手的所有条件,只要他自己愿意,肯付出,就能做得到。
而出身平凡的人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这个高度。
“才能就像是个容器,努力就是往里面灌水,可以一直灌下去,可最后到底能装多少,其实还是容器说了算。
”我最后这样总结道。
她听了后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我当时也没听出来她到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而其实,有关“才能”和“努力”这两者的纠葛从我们所有人上学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
那个时候,周围所有声音(没有“几乎”)都在不停地跟我们强调:人可以不聪明,但绝不能不努力!
笨鸟先飞,勤能补拙。
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在那个“心灵鸡汤”和“成功学”概念还没诞生的年代,这些话被循环重复利用,“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这个主题后来与中国特色的二元论思维完美契合,最终总结出所向披靡的那句话:“如果你成绩不好,一定是你没努力。
如果你努力了,成绩就一定会好。
”很多人对此坚信不疑,在无数的打击中怀疑着自己的努力,熬夜,刷题,拼时间,后来的学习甚至就变成了一个“比惨”的过程。
和现在的那些选秀无比地相似。
高中毕业以前我也对这句话深信不疑。
可身边却有着太多太多努力不得的现实,逼着我去反思这句话的真伪性。
有次,我问了清华物理男这个问题——这货23岁就在《Nature》上发了文章,所以有绝对的资格来回答。
他想了想说:“如果仅仅是‘努力’就可以‘成功’的话,那‘成功’未免也太简单了。
”当时的感觉,我不知道是该说醍醐灌顶还是三观尽毁。
我一直觉得,虽然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充满了槽点,可没有哪个是比强调“努力比才能重要”更害人的了。
因为它把本来应该是受很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不负责任地只归因于一点,逃避问题,懒于思考,用结果来评价过程,看上去是在不断地夸大、妖魔化“努力”的效用,可实际上,它正是在不停地否认着人的努力。
哦,对了,多年后俞敏洪老师还提出了那番“小草大树论”,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烦透了这般说辞,后来甚至到了只要任何一部作品胆敢表现出“才能比努力更重要”这个主题——或者仅仅作为观点在作品里提到时,我都至少会觉得它是诚恳的,用心的。
而《乒乓》讲述的,就是一个跟“努力”与“才能”有关的故事。
在这个如今仍然不停地鼓吹着“努力”的巨大作用的大环境下,它的出现,着实难能可贵。
一上来震惊全场的肯定是它的画风,刚出来的时候甚至被嘲讽说这大概是二十一世纪最省钱的动画。
其实,它是最大程度地还原了漫画原作——松本大洋多年以来都一直都以诡异却鲜明的视觉风格著称。
初看时要多别扭有多别扭,可投入进去却发现,这种画风正是一种独特的表现力,它有着属于自己的语言和要表达的东西,与原作相辅相成,独树一帜。
这个故事里,有恃才傲物目空一切者,有天资平庸却无比努力者,还有更多的人,是在这两个极端表现之间。
有的人相对才能多一些,有的人相对努力多一些。
每个人都同样渴望着胜利,并为此付出努力。
这部动画也是我和那个朋友一起追的,看到第六集左右时我跟她分享感受,在表达了对这部动画的喜欢之余,也说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她大多数都同意,只有一点反对:你继续往下看就知道了,其实这部动画的主角,不是笑爷,而是阿扁。
我错愕。
说,不可能吧。
她摇了摇头,神色正经,只说:你继续看就知道了。
直到看了第八集,我才明白尽管我用了我能想到的一切辞藻去称赞它,结果还是低估了她。
你见过那部作品的男主角,到倒数第四集才真正显露身份吗?
而在那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是个用来反衬主角的男二。
一般来说,除了情感类,运动类和热血战斗类漫画一个最会被津津乐道的话题就是作品里人物水平的排名。
谁最强,谁第二,谁跟谁差不多,谁在什么情况下获胜的概率会大一些。
通常,在这种排名里,除了主角之外每个人物的顺位都是固定的——主角当然是个不断升级然后走向巅峰的路子了。
而在《乒乓》里,前两集里给出的人物排名和最后简直是截然相反的。
值得欣喜的是,11集的故事结束后,每个人都看清了自己的能力和极限,坦然地接受了它,走向自己应有的归宿,和自己与世界都能做到好好相处。
基本算得上是一个Happy Ending。
在这个天才如云的动画里,我最喜欢的,却是一个普通人。
他连名字都没有,只出场过三次。
和这番里的其他普通人不同,他早早就知道了自己的界限,从来没有给自己订下过任何不切实际的目标。
去参加比赛,也只想着能赢上两场,不那么丢人就好了。
谁知道,他碰上的是笑爷。
刚刚觉醒的怪兽。
一场下来,笑爷就打得他云游四海,反思人生。
若是平常,肯定会被这种主角爆虐喽啰的场面激起热血,毕竟实力差距大到可以“教你做人”地步的也不多见。
可当时我却觉得无限悲凉,大概是因为相比起那些威风凛凛的天才,这个普通人更能让我这个loser成功代入。
在看到自己的所有努力居然脆弱得如此不堪一击后,他远走他方,去了很多地方,企图用这种传说中的方法达到“寻找自我”的目的。
转了一年,未果,回来后,他重新走进比赛场馆,看到昔日的对手如今变得更加凶残。
突然间,泪流满面,因为最后他发现,自己最喜欢的,仍然是乒乓。
他终于明白,喜欢一件事并不是要把它做到极致,并不是要利用它去换取一些功利上的成就,只要能一直做着它,就足够快乐幸福了。
我很喜欢这个人物,也有点嫉妒他。
因为他在不断的试错后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这其实是种运气,绝大多数人穷尽一生,都得不出这个题目的答案。
而相比之下,更多的人,都无法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放过自己,去找一件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做,比什么都重要。
像阿扁那样,他是这部动画里才能最高的人,可我却觉得,他最大的才能体现在,他不为任何人打球,只为自己开心。
他是真心地喜欢着乒乓。
就像OP里所唱的:“怎能什么也不做就这样消失!
不论何时!
无论何时!
我只想知道让自己惬意的事情!
”大概人生就是如此。
松本大洋は最高のスポーツストーリーを生み出し、湯浅政明はアニメーターとして漫画らしいネームで卓越した表現力を発揮する。
飛べない鳥もいる。
ロボットにも感情があり、単純に落ち込んだりはしゃいだりすることもある。
ヒーローは決して努力だけで造られるものではない。
才能と努力を天秤にかけると、その差は努力だけでは追いつけないことを嘆く。
追いつけずに引退し、どんなに奮闘しても無駄だと悟る。
それは痛切なほど残酷な現実だ。
夢には才能が必要だ。
少年の夢はもろく、儚いものだが、現実は予想以上にずっと痛く残酷である。
「卓球は人生の全てではなく、楽しくやればいい」という楽な考え方よりも、風間が背負う重圧は他人には理解できない。
だから、風間には同情してたまらない。
スマイルとペコの友情に感心し、羨ましく思った。
相棒がいれば、自分も上達し、すべてが一層楽しくなるだろう。
そして、月本のこと一番感嘆した。
月本は、決めたことを後悔しないし、自分を変えることもない。
そのノリで一度空を飛んで、その後平気で空を飛べない鳥になって、ほんの少しの悔しさもない。
それはすごい!
人それぞれ選択肢を選び、自分らしい生き方を見つけられたらいいのではないか。
スポーツアニメだけど、実は人生の物語だ。
薄い羽で海を渡ることはできないが、ヒーローのように楽しく飛ぶことはできる。
楽しいことがあれば、普通に凡庸であることはそんなに悪くないなん?
20代後半になって、このアニメを再び見て、「普通が一番だ」と納得できるようになった。
人生はついにこのページにたどり着いたのだ。
それは素晴らしいことだ。
夏が来る。
また、賑やかになって来るだろう。
这个作品不是简单的励志,也不是简单的探讨天赋和努力,他传递了更深的价值观。
先跑个题西方有一个社会观念:一个优秀的人,他的体育一定是很棒的。
之前不太能够理解这个观念,健身之后才渐渐体会到这个观念蕴含的思想。
一方面体育精神里面的韧性和坚持,是做一切事情成功的必备要素。
另一方面,在体育这个领域能更加的直面竞争,容不得弄虚作假。
别的我不清楚,目前国内的学术界,到处都是不学无术的上层人物用资历和地位耍学术流氓,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
而身处其中的我们却没有任何办法改变这个现状,学术标准难订立,学术造假太容易。
而在体育这个领域却没有办法,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再厉害的运动员也得服老,过了巅峰期后走下坡路大家都看在眼里,到了职业生涯尾期被他人吊打更是常事。
敢下海口敢吹牛的人很快就会成为世人的笑料。
所以体育是一个最能体现“用实力说话”的领域。
扯的有点远,一般体育竞技题材的作品让人第一时间联想到的就是天赋与努力之间的博弈。
现在这两种观念已经成为了共识:一个是爱迪生的名言,成功是99%的汗水加1%的天赋,如果没有那1%的天赋,汗水再多也没有用,体现了天赋的差距是无法用汗水所弥补的。
另一个则是湿乎名言,以我们目前的努力程度,还远远轮不到拼天赋的地步。
这两个认知我也认可,在这部作品中也得到了体现,不过这个作品所透露出来的价值观,可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作品里的每个人,他们都是为了什么目的而打球?
每个人拿起来球拍的机缘也许差不多,但是在情绪、利益、名声、荣誉、尊严、美色等外包装下,为什么而握着球拍其实各不一样。
所以当这一切外在的因素全部剥离时,当失败狠狠击中握着球拍的人时。
他们才能明白"原来我只是想打球"&“其实我并不喜欢打球”。
所以有的人放下了球拍,有的人重新拿起了球拍。
所以结局很棒,我一点也不为月本没去打职业而惋惜。
结局也说明了一个道理:无论每个人走了多少弯路,做了多少思想斗争,最终的结局都是和最初的目的紧紧相扣的。
而且当你热切的追求某个事物,而它又让你感到深深的疲惫与痛苦时,那一定是走错了路。
如果一个人路选错了,天赋和努力真的没什么好谈的。
月本打球是为了快乐和得到认可,所以当他能够不依靠打球而快乐时(结局一个简单的事情也让月本快怀大笑),他就离开了球拍。
风间打球是为了家族的荣耀,所以当家族在商业上最需要他时,他选择了经商(恶魔和风间在洗手间的对话时,风间撒谎说打球是为了个人,恶魔欲言又止,后来风间回到场地后说了真心话,打球是为了团队)。
恶魔打球是为了胜利,当他无法再往前进时,他选择了追求生活。
相比之下,孔爷和星野只是想打球,所以他们能在乒乓球的路上走的更远。
再说说天赋与努力的情况,从片中简单的来看,无疑天赋从高到低是星月大于风孔大于恶魔。
个人感觉星比月略高,风的天赋高于孔,星月远高于风孔。
可是当看到孔前期在国内被淘汰到日本后,接连被月本和风间吊打后,在结局中却取得了高于风间的成就。
在天赋被甩在背后之后想用努力去弥补这条路其实很艰辛,远远超过想象。
可以预见最终孔爷也不会再国际赛场上取得什么成就,更不会超过星野。
但是像孔爷这样,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达到自己天赋的上限就足够了。
没有天分,在挫败后产生迷茫,开始寻找自我,兜兜转转又发现最初的热爱,泪流满面。
没有天分,但是极为努力,最终证明没有天分是没有资格留下的,于是认清现实,重启了自己的人生。
努力追逐队长的脚步,也努力追逐那个爱慕着队长的女孩,但无论哪个,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只是作为半吊子的觉悟。
为了队伍、为了家人、为了公司,倾尽所有,即使承受无比的压力和痛苦也在所不惜。
但是当有一次抛弃所有这些包袱,只为自己,只为了沉浸其中的乐趣,急速地飞奔,时间都静止,全身的细胞都在狂喜,真的很舒坦……除了一步一脚印地努力攀爬,人也是会飞的。
极具天赋,天马行空。
但吊儿郎当,并且难以承受挫折,在一次失利后一蹶不振,自暴自弃,逃避任何尝试,因此也避免了任何失败。
后来幸运遇到了良师益友,又努力地重新找回自己的天赋,为了与挚友的约定,英雄出现!
在赛场肆意挥洒自己的天赋和享受纯粹的热爱与乐趣。
同样极具天赋,机械般精准。
但对胜利毫不在意,难以理解为了一项所谓的事业而堵上人生的觉悟,封闭自己的情感,蜷缩在无人在意的角落,等待英雄出现,来解救自己。
在被激怒之后释放自己的天赋,终于等到英雄出现,彻底释放自我,自己也成为了英雄。
英雄是全能的,不怕痛苦不怕困难挫折,英雄会超越肉体凡胎,颠覆常识。
英雄就是体内那红红的鲜血,有铁的味道的血。
分镜很强,但职业体育不是一句“我很喜欢,我有天赋”就可以导出最后结果的事情。我觉得导演无法理解一颗冠军的心要在多少痛苦中涅槃。本来角色都是高中生,可以不这么苛刻,但偏偏安排了风间和孔文革两个刻画得很厚重的角色,衬托得主角peko 和月本更加苍白和幼稚。
有点无脑+意淫+超能力的设定吧,槽点太多反而不知道怎么说,那干脆少说吧!个人评价烂片。
喜欢画面风格,很丧很热血,情绪渲染到位,但是故事不太有趣
没什么特别感动的
有我这种看着提不起劲的人
如果仅仅是“努力”就可以“成功”的话,那“成功”未免也太简单了。看到这句话,会不会备受打击。99%的汗水,但是没有1%的天赋,空余一声长叹。我猜想,每个人都带着一种或多种天赋降临,有没有机会让天赋得到发挥,则是个人际遇。也许邓亚萍没有机会打乒乓球,是个买菜大妈。也许扫地的环卫工人,原本有机会站在世界的舞台。当然,天赋到世界第一的能有几个,天赋是比努力重要。但就像我爱踢足球,也就是在门前有点把握射门时机的敏锐嗅觉,说起来天赋,恐怕连给专业水平的人提鞋都不够吧,但是也不妨碍我从其中获得快乐啊。我曾经在博客里写过一篇“妙处难与君说”——“那奔跑中的流畅,乱军之中的精确,最后进球刹那的快感。”当时的快乐简直都要爆炸了。短短一生,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读书、足球、音乐、观影,快乐就好。
我是个俗人,无法理解为什么是清一色的好评、神作。难以接受的画风,奇葩的人物性格,逆转式超现实的伪热血,真是不及灌篮高手的万分之一。打乒乓球也这么多年,对于里面传递出来的很多东西真是无法苟同。剧本杀什么的。孔文革是唯一一个让我觉得是个性格饱满的人,而他号称中国准国家队的实力,被日本神奈川县的天才高中生们虐成渣渣了呢。
全方位完美 被震撼到了 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的成长 写作乒乓 读作人生
乒乓球王国却从没拍出过什么相关的影视作品。孔文革选手出场真霸气…
貌似大家都很喜欢这风格,其实我看了眼睛觉得好酸诶,真心求帧数再那么多足几帧就好了。
表白孔爷!!!!!!!!!!文晔星太加分了👍
很一般,画风潦草,剧情简单!!名不副实
一则对这种把人当怪物的不喜欢,还好结尾收了点;二则我对丑动画还是接受不了。
其实没看完,就这样吧。
无法理解哪里好,但还是看完了;中文配音很多时候重音很奇怪;peco配音不错;漫画分格用太多;唯一稍微激动点的地方是最后两人的基情(大概又要被人说腐女滚出之类的吧),话说我以为smile会瞄准peco的膝盖打得他从此乒乓生涯结束呢……
孔爷这角色后来故事不多但是每次出场导演用少量镜头就表现出了他的心情、梦想、渴望,且配音台词那口北京腔特别地道给我对整个番的印象加分不少。但是可能因为比较短的原因,故事并没有非常多出彩的地方,看完了对乒乓球这个项目本身也没有更多的了解,人物性格刻画我个人认为并不立体。对于月就是一个不善言辞有事憋心里但重视友情,需要感性激励的角色,星就是以玩乐态度看待一切才会激发潜能…..没有更多了。画风清奇抓眼球但我没有十分的喜欢,分镜很有创意,某时候像在看动漫书。汤浅政明的动漫一直传达一个玩乐人生、即使做傻事也有意义的想法,在这里倒是也体现出来了,是一个不太想回味一遍的番,3分给孔爷、汤浅的分镜、和玩乐傻瓜至上的态度。
太着重悟性和意义。但是风间这个光头形象应该是日漫最丰满的光头形象了吧
各方面都很好,除了剧情本身没有很抓人……
评分太过虚高,拉一下平均值,8.5吧。主要是前面都讲得很现实,最后男二光环附体和主角会师决赛的俗套剧情实在是太恶心人了。如果基调就是讲现实,讲生活,讲友情,讲热爱和坚持,那最后的鸡汤,光环附体是打基调的脸么?所有角色都塑造得一副欠抽的样子包括孔,反而最可爱的是光头怪物。
神作!通篇看完,最喜欢孔文革,孔爷K歌和孔妈妈包馄饨的那一集,看到泪流。每一集开始都要听完热血片头曲,星野的大成就是天才论至高无上的胜利。不过,即便天赋不够也没关系,认命带来的安宁,有时候要比不甘更幸福。没有一味宣扬胜者为王的俗套价值观,最让人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