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辜负的阿良。
(随手乱写-。
- 莫喷) 阿良,相貌端正,内心温和,不善谈吐,却总是可以用某些动作,眼神,让人暖心。
我是这样理解阿良的世界的。
首先,根据剧末在医院那一段,可以得知阿良的父母是地地道道老实人,非是如何强势,如何牛逼,所以,阿良从小就不是在一个很好的环境里面长大的,甚至可能很拮据。
阿良不善表达,而且对于内心的诸多想法非常的不确定,所以,他会用一种试探性的感觉去亲吻学妹,会大大咧咧的说,她真的不是我女朋友,他或许都不知道什么是女朋友吧。
而就是这样人,越是容易被世界孤立,越是容易被欺负,虽没有交代阿良如何认识美宝,如何成了好朋友,根据我的猜测,美宝在阿良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而美宝的性格比阿良强势,于是美宝伸出了手去保护阿良。
而阿仁,因为想要靠近美宝,不停的接近阿良,成了阿良的兄弟,在确定阿良不是美宝的男朋友之后,果断追到了美宝,于是他们的三角关系就这样奠定了。
就是这样,美宝和阿仁,成了阿良心中的两个太阳,散发温暖,给予力量,让阿良产生一种绝不想失去他们的渴望,所以那句友谊长存,他信的。
阿仁,为朋友两肋插刀在所不辞的好人,阿仁对所有人都好,同时也便辜负了那些只对阿仁好的人。
最初,阿仁对阿良、美宝是形影不离,我的全校舞会要你们参加,我每一次出风头,都要你们一起。
而第二个场景,搞活动的女同学,后来成为阿仁妻子的人,阿仁也是对她好(估计在弄了那姑娘以后,那姑娘老爹校长,让他们结婚了-。
-),直到最后,阿仁内心挣扎着要跟美宝远走高飞时,还是没法拒绝女儿的电话,也就是这个场景,让美宝彻底的绝望了,美宝是没法完整的拥有阿仁的。
阿仁对整个世界都太好,于是,美宝和阿良感受不到自己挚爱的人也是一样的爱着自己。
辜负。。
而后,阿良对于他们这份感情的忠诚,一直没有改变,以为阿仁和美宝亦从未改变,甚至让我觉得,一开始阿良是刻意让出了美宝给啊仁(也有可能是因为性取向不明-。
-) 直到那一句,4个人交欢的场景不停切换,阿良的那一句“我要你,我要的你给不起”才渐渐明白了,阿良要的是这份感情永远不变,无论阿仁如何存在,爱或者只是友情,可是,无论如何,阿仁给不了。
不知道那个细节我记错了没,在他们告别去当兵的故事之后,没有交代谁去当兵谁没去,而只是粗略的交代了阿仁和那个开车的姑娘结婚了,那姑娘的父亲是校长。
而阿良,则在服役的时候认识了兵哥哥,也许,那次被勒令退学的不是阿仁,换成了阿良,他甘心。
而阿仁,风光的走上了仕途。
我越发觉得,阿良的那一句,我们都是自讨苦吃,其实是说给阿仁听的,其实,阿良对阿仁的好,被辜负了。
而阿良,认定了美宝和阿仁,这就是一辈子了,所以,其实,开篇那一句也就明朗了,“虽然法律上,我是他们的哥哥,可其实我就是他们的爸爸。
” 里面久久不能忘却的句子。
“虽然我不是专辑主打歌,可我也是B面第一首啊,做我女朋友吧。
“ ”我想就这样抱你好久好久“ "因为我照到了一面镜子,原来我里外不是人。
"
千帆过尽后,留守在身边的,都无关爱情。
---题记在看到桂纶镁和张孝全的拥抱后,我在那一刻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站在张孝全对面的所谓的男朋友,一接起电话时,脸上的不耐和微微惶恐,让我的心在那一瞬无限心疼。
“我们都是在自讨苦吃。。。
”在爱的世界里,他们是一对难兄难弟,曾爱上同一个男人,却都被细致地辜负。
到最后他们在爱情的世界里显得这般小心翼翼和卑微,深爱却永不见光。
规避着现实里带来的一切伤害,在自己的世界里兀自地营造着属于自己的完美。
每天都在绝望和希望中不断徘徊,却要带着无所谓的笑告诉别人--“我愿意为他吃苦。
”在张孝全狠狠地揍了凤小岳的那一刻,我无法抑制住内心的撼动。
即便曾经深爱过同一个人,友谊暂时走向了终止,但是当看到你受伤的时候,我还是会不顾一切地去捍卫你。
即使那个人我曾经深爱。
这样的爱,与爱情无关,是在经历漫长时光依旧无法磨灭的牵挂,是在深深懂得之后义无反顾的守护。
当初那个愿意做B面第一首歌、高喊民主自由的男人,现在却在有权势的岳父面前唯唯诺诺的政院代表,让最初深爱的那个女人流着泪,带着不由衷的笑。
然而那个深爱他的男人却愤然地给了他一拳。
时光的对比带来莫大的讽刺,爱与不爱在这一刻是如此鲜明。
那个年少曾倾心过、陪伴过的男人,终究是爱她的,即便不是以爱情的方式,却在生命里中不断地温暖着她。
这样的爱,真实而长久。。。。。。。。。。
当桂纶镁在机场跳着舞,流着泪离开的时候,也许她心中的爱情早已死去。
无论这个男人是否愿意跟她离去,他早已不是她在漫长时光里爱的那个人了。
他们的爱情在现实的洗礼,在对权势的崇拜,在生活的琐碎之中无影无踪了。
她一直懂得,却一直不愿承认,所以她才会在K房里以小三的姿态撩拨着她,她并不想毁了她,只是一个女人内心的渴望让她不自觉地向测试她在他心中的分量,其实她早已得到答案,可是她还需要不断地加上筹码让自己彻彻底底的死心。
这才是真正的林美宝,倔强骄傲,却又决然。
最终让她离开的那个电话,只是她在那一瞬懂得,爱早已消失,这个男人的世界已经与她全不相关,她曾拼命地想要争取留在他身边的席位,到最后才悲哀地发现,只有离开,才能获得所有。
我们都曾这样爱过,恨过,到最后决然地断过,不是因为不爱,而是我们再也不能循着最初的轮廓去找回最初的爱情,我们再也找不到那年的你、我、他。
最后,我们也只能悄然退场,去寻得另一片海阔天空。
到最后,兜兜转转,现实里的温暖与爱情无关,最深邃最持久的爱也与爱情无关,爱情终究是彼此上空一闪而过的烟火。
唯有希望,唯有理性的舍弃,我们才能获得所有。
因为从0开始,才会感受到得到。
后来的后来,也许我们还会遇到爱情,也许不会,但是我们愿意把最初的爱夹在记忆中作为年少的书签,在自己的心中为这曾经的年少做一个祭奠。
当你失去一份爱情时,请你看看这部电影。
最深最后的爱,其实都与爱情无关。
看电影之前已经听了黄韵玲唱的主题曲,台湾的电影音乐出彩的机率常常远高于影片,但这样的歌依旧让我对电影本身有了点期待。
看到后段,发现里面不止这一首好歌,配乐再一次成了点睛之笔。
这样的片子注定是比较小众的,注定是在内地不会上的,却也注定会受到不少内地年轻人的追捧的,不仅仅因为主线故事,还有里面不断对自由和民主的呐喊,导演试图将个人命运穿插设置到大的时代背景里,可惜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太繁杂,反而旁逸斜出,多少影响了整体的美感,模糊了故事的轮廓。
但不管怎样,这类型的题材终是许多人的硬伤,稍一触碰,总会隐隐作痛。
故事的两条线,一谓爱情,一谓自由。
蒋勋书里曾说过这样的话,原句不记得了,大意是,25岁之前,不为革命而死让人刚到羞愧。
那时一股年少气盛,觉得还有比这更浪漫的话了么?
而年青人的革命总与自由分不开,越是束缚,越是反抗,这就是青春。
年青的时候总怀抱着一种信念,自由与爱就代表着一个更好的世界,然而不知是世界终将背叛我们,还是那时的我们根本误解了自由与爱的含义。
阿仁曾是那个年代有着革命精神的学生的代表,阿仁总跟美葆说,怎样之后,我们就自由了。
那时候,因为年轻,他们天不怕地不怕。
他不肯剃头,他说,剃头就代表他输了。
年青的革命者,倔强却又能轻易地被鼓舞。
那时阿仁有自信而单纯的笑脸,大声喊着浪漫的诗,我想他的勇气一定有一部分来自对美葆的爱,而得到这份爱,让他更加勇敢。
可原来那不是一个只要有勇气,天就不会塌下来的世界,他们的热血与理想在权力面前,没能为他抵挡风雨与世道的残酷。
阿仁的理想与爱情也终埋葬在了这无所畏惧的青春里。
那天阿仁对阿良说,我们大家,像以前那样在一起不是很好嘛。
那天他说,友谊长存,这一句却成了三人友情的墓志铭。
那一天,美葆悲伤地看着阿良。
在游泳池边,阿良在美葆的手心写下了仁的名字。
那一天,友情葬送在爱情里。
因为爱情,他们终不自由。
那些漫长的拥抱,是他们再也甩不掉的枷锁。
青春走到终点,三个人望着各自永远得不到的爱,望着另一个人的背影,在那人身后长长的影子里,麻木地表演着所谓的幸福与生活。
爱可以让人彻底地绝望,灵魂溃败得不堪一击,爱却又让人盲目地希望,即使苟延残喘地活着,明知是死路,仍然义无反顾地走着。
阿良的勇敢,与阿仁走着一条反方向的路,当我们看到阿仁曾经闪耀的光辉在现实中变得暗淡时,那条通往青春终点的路上,阿良终于追了上来。
那天阿良抱着美葆说,起码我们三个人中,有一个人是幸福的就好。
我们知道,说不清的情感纠葛里,友谊的余温依旧能温暖彼此。
阿良说美葆是一面镜子,让他看到自己,看到每个人都在自讨苦吃,每个人都终不得自由。
放下与承担,是至大的勇敢。
那天阿良与美葆回到了游泳池,那水池曾如他们青春般丰盛而清澈,如今亦如那青春般几近干涸。
那天阿良抱着美葆,躺在池子的中央,青春与爱情好像一场漫长的梦,终有一天醒来时,眼前的世界却是如此陌生,这一次,美葆睡着了,再也不会醒来。
桂纶镁不再是《蓝色大门》里面骑着单车跟在男孩身后的女孩,梦里那些明媚的日子,在有玉兰花盛开的高雄,美葆冲在了青春的前面,她终于自由了,把阿仁和阿良远远落在了身后。
那天在机场,美葆笑着跳着阿仁曾为他跳的舞,那是他们说不清有多深的爱的开始,也是结束。
美葆解放了自己,也解放了阿良,他们的青春在美葆生命的终点重新绽放,绽放在两个新的自由的生命里。
所以我们都变了,变得不轻易笑了,不再为自由而活,却被生活捆绑着,拥有太多却不够深刻⋯⋯
1.老梗烂梗一大堆,但好故事不在于梗老不老.能收的地方收住了.癌症梗没有刻意渲染;超市里旧情邂逅后的独白文艺腔了点,好在桂伦镁的眼神救场;机场离别很mv,还是桂伦镁救场;看到罗大佑的<家>做背景那部分...放弃刻薄了,就让台湾人煽下吧.2.印象里凤小岳用各国语言说了一堆"我爱你",唯独没有用中文.最好的一场戏是凤小岳吻张孝全以后的那句,友谊长存.张孝全的怒火,多少异性恋观众看得懂?3.和<颐和园>里的大学生是一代人,颐和园确实有时代感,但幻灭感看得人汗毛直竖.不喜欢的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少年段落是<野芦苇>的皮,演员的年纪装嫩还是有点力不从心;一男一女一基的三角关系怕是演了千百遍?骑摩托的怀旧感长镜还嫌不够泛滥?沾点政治皮毛,其实还是说青春故事.但是,这故事就只是青春的故事,没有神经质女文青用性排解空虚.没有多少观众喜欢在电影里找幻灭的.4.每个人都很好.<孽子>党一哥范植伟已经人间蒸发了?如今最红的居然是配角马脸张孝全.杨导演是春光粉丝吗?硬找了件何宝荣衬衫给他套上.最难演的其实是凤小岳,电影再长点故事线再丰富点说不定提名的是他.张书豪小玉上身就可以提名,<风声> 的苏有朋就没有提名,难道因为后者只是本色出演?5.桂伦镁该得次影后了吧.6.一直等某个点出来,一直没有等到.直到最后一个镜头,张孝全和两个女儿坐在长椅上,竟然有<阿甘正传>的熟悉感.终于,小温暖了下.
每个人的青春年代都有这样那样的情结,所以才会在看到电影里的主人公们为自己的命运而纠结的时候产生共鸣。
这部电影讲述的却不仅仅是爱情和友情的故事,我觉得,更像是在讲述人性。
1)电影中阿仁在问阿良他和美宝是什么关系时,阿良说“她本来就不是我女朋友啊”,然后他低下头笑了。
那时候的他会笑大概是他觉得阿仁会问他是证明阿仁是在乎自己的吧?
只是他没有想到最后是阿仁和美宝在一起,自己成为了一个融不进去的人。
2)阿仁对美宝说“虽然我不是主打歌,但是我是B面第一首啊”,多么任性却又自信的话语。
他抱着美宝说“我想这样抱着你好久好久好久”,最后这句话成为了美宝的魔咒,因为这句话,美宝这样一个男孩子气的女生蜕变成一个小女人,为他调到台北,为他帮他的妻子买包包,为他做了情妇也不在意,为了他吃了很多很多的“苦瓜”。
如果说一开始美宝喜欢的是阿良对她的照顾,那么从那个拥抱开始,她就跳进了一个名为“爱”的沼泽。
3)那天晚上,阿良逃出狂欢的party现场,美宝陪他坐在游泳池旁,当阿良问她知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不能在那里住下去的时候,美宝不说话,然后开始歇斯底里地大哭。
因为她知道,她怎么能不知道呢,从她从阿良的床下翻出那双鞋子她就知道了,所以她才会追问阿仁喜欢蓝色还是红色,所以她才会在那个晚上表现得如此的“好色”。
阿良在美宝的手上写下“仁”,表示他喜欢的是阿仁没有错,也意为着他准备要离开这三个人的生活,他要把阿仁交给美宝。
美宝甩开阿良的手又在阿良的手上写下“美”字,我想这又是美宝的任性,她用一个字告诉阿良“不要喜欢阿仁,喜欢我,把我放在手心里。
也许这样,你才不会这么受伤。
”4)5年后,曾经高喊自由和民主的阿仁做了驸马爷,唯唯诺诺地讨好着自己的岳父;总是害怕别人看透自己只想做一个平庸的人的阿良离开了往日好友的生活圈,有了一个同性伴侣,即使那个男人有老婆和女儿;一直在渴求爱却又得不到爱的美宝做了阿仁的情妇,有了身孕,也有了肿瘤。
你看,时间是这个世界上最锋利的匕首,它往每个人身上都划上新鲜又深刻的伤口,它逼我们每个人审视自己,审视身边的人,最后发现自己里外不是人。
5)后来美宝和阿良又回去那个游泳池戏了一回水,曾经两个人在那个泳池里一起练游泳,后来水池的水干了,两个人也再回不去了。
他们躺在泳池里,阿良想起了很多年前在男更衣室他和美宝的秘密角落里美宝给他的那封信,一封空白的信,可是他看到笑了,又看到哭了,那是美宝惯有的小把戏,她那点小聪明总是让天下大乱,可是那也是她无声的告别,“我曾喜欢你,想依靠你,可是现在,再见。
”6)电影的最后,阿良和美宝的两个双胞胎女儿一起去买美宝爱的玉兰花,看两个小女孩闻着美宝爱闻的樟树叶,一起在车站等车,听歌,嬉戏,这是人生这一出苦情戏里最温情的片段。
****讲点电影情节之外的东西,张书豪实在是演得太好了!!!
是这一部电影里的点睛之笔!!!!
在结婚趴时的表现实在是有够贱,对阿仁说“看你现在过得这么不好我也就放心了”时(虽然是很老的梗)很想拍手叫好。
桂纶镁和张孝全的演技实在是太赞,他们两个一哭我就开始狂飙泪,相比之下凤小岳就要逊色好多。
为什么张孝全整天演gay呢,他应该演到都快变弯了吧哈哈哈哈=。
=整部电影的故事其实和盛夏光年有点相似,也是两男一女的纠缠,不过相比下之下《女朋友(圆圈)男朋友》就显得有深度些,因为里面加入了不少时代元素类似于学=运啊、同志婚礼啊,而《盛》更流于在意识层面上。
*********好久没有写影评,好累=。
=
短发的桂纶镁,总是叫我恍惚错认。
是孟克柔还是路小雨,抑或36个故事里爱做糕点的朵儿?
但她从来都演绎着一种味道,有时与世界格格不入的孤僻。
是独立的,干练的,却又在渴望着。
起初陈忠良对美宝很好,他支撑着美宝的世界。
美宝的母亲后来跟人跑了,美宝缺爱,她爱着陈忠良。
世上最美丽的事情是你爱着的那个人也爱着你,却正是因为稀少而美丽。
你爱的人,是你心中的主打歌。
而爱你的那个人,在你爱的人不肯爱你的时候,他说他甘愿当B面的第一首歌,说完他跳起舞逗你笑。
那是我们年轻时候的爱情和友谊。
自由是什么?
是国中时代策划的操场舞会,伴着八十年代金曲明快的节奏。
是广场的集会,大声念着诗:“如果我们是浪,眼泪都从海里来;如果我们是花,长在同一棵树上。
”那时,有王心仁跳舞逗美宝开心;那时,美宝靠在陈忠良肩膀上,和他们一起大声笑着。
那时,我们单纯地渴望着自由与平等。
王心仁对睡去的美宝说:“你先睡,睡一觉起来,台湾就不一样了。
”醒来确实不一样了。
如果这是长大,则长大只是意味着变质的开始。
广场上三人都在,陈忠良和警察纠缠在一起,王心仁呵护着同来的女生,美宝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从十七岁的少年飚着机车,转眼到快三十的人坐在汽车里。
王心仁在电话里哄着他的小女儿安睡,一旁的美宝沉静而压抑。
那个阿仁拜托美宝排队买的蓝色Birkin包,出现在阿仁的妻子手里。
美宝依然沉静而压抑。
直到他们三人又聚在一起。
王心仁的岳父也就是行政院长打电话来质询他所发表的政见言论。
陈忠良不忍地看着美宝,美宝吃吃地笑。
“我在长堤上等着你 天空正好飘着毛毛雨。
”美宝唱起这首代表她心情的歌,而后走过去紧贴着挑逗王心仁。
陈忠良终于按捺不住,揍了王心仁,对他吼着“干你娘!
这他妈的就是你曾经追求的自由是不是!
”。
“我不知道生活把你带向了何处?
但你却一直驻扎在我的心中。
”美宝心中一直有陈忠良,但她也需要王心仁的爱。
而最后,一个爱你的人,却娶了别人。
一个你爱的人,却为了你打了他所爱的人。
美宝怀孕了同时患上子宫癌。
在私奔出国之前,阿仁却迟疑了。
美宝笑着说她去买咖啡,转身离开时泪落成雨。
陈忠良碍于同性恋的身份,与已婚男人维持着一段关系。
在与那人结束第三者的关系之际,他抱住美宝说她不该和他一样。
他说那人曾经说过“天下间就只有你能为我吃苦”,阿良接着说:“但其实我们都是在自讨苦吃。
”而不管时间怎么兜兜转转,就算那么多事情都变了,她依然是陈忠良呵护的珍宝。
他依然在她需要的时候,为她摘下香樟叶。
美宝一直需要爱,追寻爱,却在最后发现,她要的,谁都没能给她。
那个她一痛,就会摘香樟叶给她的男人;一难过,就会为她手舞足蹈的男人,从十七岁到三十岁。
那一句一直在耳鬓厮磨时重复的:“好想这样抱你很久很久很久很久。
”最后也画上了句点。
“原来我们都变了 变得不轻易笑了 不再为自由活着 却被生活捆绑着”电影的开头和最后,是陈忠良和美宝的双胞胎女儿生活在一起。
回忆在那张空白的情书里,内容太多太多。
梦里的三人,依然年少,摘着玉兰花,牵着手一起向前走。
自从这个名字进入我脑海,到下载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能抽出时间来看它,或者说把它的优先级放的很后,昨天总算如愿的看完了。
起初的起初,感觉有点Boring,最后的最后,却极想为它写影评,留下这份似曾相识的感动。
最初的Boring是源于开头那段似乎与后面毫无衔接,看的懵懵懂懂,最后才发现原来这对双胞胎正是那段青春岁月的见证,恍然大悟,于是便重新打开快速浏览了开始与最后,温习了下这对调皮双胞胎与闷葫芦“父亲”的场景。
中间的中间,更多的是感动与心痛,脑海中一直有句话在打转“世间所有的情感中,最伤心的情感莫过于女孩爱上了GAY,GAY爱上了直男,而我们是永远在一起的好朋友”。
本想以这句话短评概之,却还是于心不忍,我想因为感同身受,才会如此不舍。
“友谊长存”,我们只能以此种方式打着爱的旗帜,永远在一起。
“我想一直这样抱着你好久好久好久……。
”“现在我知道,这世界上唯一还肯为我吃苦的人,就是美宝了。
””我们敬吃苦的人。
““亁你娘,敬吃苦的人。
”“他一直跟我说,全世界,只有我肯为他吃苦,但其实,我们都在自讨苦吃。
““至少我们有个人是幸福的,那就好。
”连着这段话,感动到流泪,耳旁响起周华健“一起吃苦的幸福”,不得不承认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自己沉醉在如此吃苦的幸福中无法自拔,时常不知所措到发慌,难受到想逃避,数次独立流泪后却依旧欢笑面对。
怎样的你,使我如此隐忍:你永远无法看到我伤心的样子,因为在你面前,我永远都是那么欢天喜地,充满感激;你也永远无法看到我哭诉的样子,因为在你面前,我永远学不来倾诉内心对你最真挚的情感;你也永远看不到我温柔脆弱的样子,因为在你面前,我永远学不来撒娇与主动拥抱……可是亲爱的,你可曾知道这些永远都是我内心最深的隐忍,请原谅我所有的隐忍,我也只是个普通的女子,渴望在你肩膀哭泣,渴望拥抱。
无论如何,我都该感谢上帝,让我在最美好的时刻遇见你。
“阿良,我很想你。
”依旧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曾想告诉你我的思念,却从未说出口,在你面前,我嘴里永远吐不出任何缠绵的话语,永远都是聊那些无关我们痛痒的话语,唯有这样,我的眼泪才会争气的不流下来,所以你永远看到的都是我的坚强,偶有的脆弱都会被你义无反顾的安慰到坚强。
从此,我知道我再也不会主动提起我们的关系了,却依旧会在你主动提起时激动不已。
可是亲爱的,你可曾知道,我内心永远就像一面明镜一样,并且我总对着镜子自言自语想对你说的话:亲爱的,别担心,我也很理智,我不是不依不饶的娇弱女子,请相信我不会向你索求任何未来,我会理智的以友情的方式保存我们的关系至永远。
我们不可能成为世上最幸福的情侣,却可以成为世上最幸福的知己。
阿良以他们青春的方式养育着美宝的双胞胎女儿,美宝终究没忍心让这两个可爱的生命夭折在血淋淋的白床单上。
感谢导演给我们如此完美却忧伤的结局,连忧伤都这么暖人心窝。
如此看来,我该感谢你给予我比影视还精彩的未来,感谢我们的理智,感谢过去那很长一段时间的忽冷忽热,如此便可不依赖、不粘人,没有开始也就无所谓结束。
可是亲爱的,你可曾知道,以“友谊长存”的方式是我对你最美好的怀念。
未来有多长,爱就能走多远。
人生中,我們會遇見幾次愛情,有些愛情走了,記憶會日漸模糊;但有些愛情即使過了數十年,記憶仍清晰如昨。
無論你和誰在一起,那人始終住在你心裡。
我想,那不僅是怦然心動的“愛情”,更是細水長流的“愛”。
《女朋友。
男朋友》就是這樣一個關於“愛”的故事。
1985年的台灣,當時還沒有所謂的自由民主,17歲的高中生美寶(桂綸鎂飾)、阿良(張孝全飾)、阿仁(鳳小岳飾)以或直接或迂迴的方式,衝破校方不合理的諸多限制。
他們不時張牙舞爪,開心吶喊,享受掙脫束縛的快感,在那個不自由的年代,隨心做自由的事。
而唯一的不自由,是藏著秘密被迫壓抑的心。
【只要有愛,就沒有自由】她愛他,他愛另一個他,另一個他卻愛她,這是愛情電影常見的矛盾組合,也是許多青春曾有過的憂傷情事。
命運開的玩笑彷彿是對愛情的詛咒,不讓人從心所願,也不讓人全身而退。
一邊是友情,一邊是愛情,當事人左右為難,知情人疼痛難耐,不知情者仍一派天真。
天真,往往是最迷人的風景,也是最傷人的武器。
他愛女孩溫暖的擁抱,卻更愛自己的隨心所欲,總想著天天開心過日子不是很好嗎?
他想有人為自己吃苦,卻不願改變麻煩的現狀。
事實證明,沒心沒肺者,才有自由可言。
而看起來最自由的人,往往最不自由。
學生時代比男孩更率性也更帥氣的女孩,可以二話不說就剃掉半邊的髮,可以為達目的說些無傷大雅的謊,卻無法面對她愛的人愛著愛她的人這殘酷的真相。
從此,長達十幾年的心結,將她拋向孤獨的世界。
另一個他,懂她的心,卻管不住自己的心。
她愛他,但她卻是他的情敵,他在對她的愧疚與自己的欲望中偷渡對男孩的情感。
曾經相濡以沫的他們,在真相招然若揭後,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他繼續和別人戀愛,可內心空白的那一塊卻是誰也無法填補,那是與愛情無關,卻與她有關的重要之地,也是電影中最感動我的部分。
曾經,她給他一封信,打開是一張空白的信紙,他看著看著竟熱淚盈眶,那封信什麼都沒寫,卻彷彿已寫盡所有:沒關係,我原諒你了!
我想念你!
我像以前一樣喜歡你!
請你永遠記得我!
他看懂了,所以哭了!
後來,當他在她面誠實自剖,她什麼都沒說,只是將手按在他的心口上,溫柔的動作一如他當年為減輕她的經痛反覆輕按她大拇指旁的虎口一樣。
所有曾如利刃般的傷害,因為懂得,而有了痊癒的契機。
他是她的情人朋友家人,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是他至愛的人,我發現“愛情”在“愛”面前,其實很渺小。
如果“愛情”使我們的人生如星光般燦爛,那麼“愛”一定是璀燦過後,最溫暖厚實的依靠。
人生可以沒有“愛情”,但絕不能沒有“愛”。
只要有“愛”,就沒有自由。
我突然覺得失去自由,也許是件不壞的事。
【每個女孩心裡都有一個“林美寶”】桂綸鎂演的林美寶,是整部電影的靈魂,也是我無法忘卻的理由。
我很喜歡比孟克柔更率性也更纖細的林美寶,她身上同時存在著勇敢與軟弱兩種矛盾的特質,她可以不顧旁人眼光隨自己的心走,可她卻選擇以逃避的方式面對背叛。
她有著如陽光般溫暖的生命本質,也有著一遇痛苦就深藏的陰鬱內在。
也許,每個女孩心裡都有一個“林美寶”,明明知道去愛單純天真的男孩會比較幸福,卻仍不由自主地會愛上另一個複雜難懂的男孩。
這是自討苦吃,也是內心最真實的寫照。
又或者,複雜的男孩其實就是另一個難以捉摸的自己,如海般深邃迷離,又如山那般安穩沉靜,是變化多端難以掌握的人,也是可以細水長流相伴到老的人。
既渴望安定,又不甘於平淡;既想自由高飛,卻無法瀟灑離去,這是林美寶,是我自己,也是我所認識的許多女孩。
如果你懂了林美寶,你就會發現其實女孩的心沒有那麼難懂。
這次,我終於看到了我心裡真正的桂綸鎂了!
從《藍色大門》開始,我就非常喜歡桂綸鎂,喜歡她獨有的靈氣,以及自然動人的演技。
然而幾年過後,除了“孟克柔”,我只記得《不能說的祕密》裡的“小雨”,其他角色即使看了,也是模糊而過,現在終於有了令我難忘的“林美寶”了。
電影開始,字正腔圓的桂綸鎂模仿南部台灣腔,維妙維肖;林美寶霸氣十足地帶領其他女生衝進男廁所,又彷彿恰北北的孟克柔再現,有趣極了!
導演給了林美寶好幾個特寫鏡頭,感覺她既是參與者又是旁觀者,每一個特寫,都像是林美寶的心聲獨白,她一句話都沒說,桂綸鎂卻用極其細膩的表情完整訴說了林美寶的愛與痛。
除了特寫鏡頭之外,林美寶的兩次情緒爆發都與她愛的男人有關,一次怒摑他好幾巴掌,另一次撕心裂肺的痛喊,這些情緒化反應皆是她無聲的對白,桂綸鎂讓我清楚感受到林美寶的心,也體會到真正的痛根本無法言說,只能自己在時間裡消化,能說出來的痛,也許並沒有自己想像的嚴重,這就好比成天嚷著要自殺的人絕不會死,真的會自殺的人總是默默去死一樣。
保持緘默,讓自己孤獨,才會明白對自己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林美寶”是個充滿魅力的女性角色,也是我認為桂綸鎂從影以來最優秀的演出。
她可以如生命般熱烈跳動,也可以如死亡般寂靜無聲,笑中帶淚,淚裡含笑,最後留下了溫暖的擁抱。
【與愛有關,與性別無關】電影從1985年到2012年,一女二男從青春正盛到中年不惑,十幾年的時間,是彼此情感的懂得與釋然,也是台灣社會變遷的過程。
那不斷追求自由民主的熱血情懷,正是我們對情感自主的嚮往,無論愛誰,只要是愛,都值得被尊重與理解。
很多人說台灣電影總愛拍“同志”題材,我想這是好現象,當主流與非主流並駕齊驅,大多數人所認為的理所當然不再是理所當然時,“尊重差異”才不再只是社會進步的口號。
有一天,當同志電影不再被歸為一類時,我們所看到的世界,也許就是更好的世界。
對於電影的意識,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詮釋,但我認為電影最重要的仍是打動人心的力量!
這世上什麼都在變,總希望有些什麼是不會改變。
最後,中年的他與兩個女孩相偕離去的身影,讓我看見曾經張牙舞爪的青春裡,留下了細水長流的愛。
這愛,是青春的回眸,也是彼此相融最好的見證。
《女朋友 男朋友》是在一个独立院线里看的,环境很不好,幸好影片环境不相契合。
演技惊人的张孝全和小镁彪戏是值得期待的。
看完时觉得可以评四星,冷却两周觉得或许三星半更妥贴,末了提笔,还是觉得更接近四星的价值吧。
虽然影片本身的逻辑铺陈有待商榷,但讨巧的情节和试图关注的努力,加上几个精彩的戏骨,倒不算难看。
从《海角七号》的纯小清新,到《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大部小清新配搭重口味,台湾青春电影一直致力于发掘“自由”的更深层的定义,用以诠释那些过去的,正在过的,或是怀念里的但永恒铭记且代代相传的对“终将逝去”的肯定,留恋,推崇与敬意。
毕竟,青春苦短而珍贵,而自由却是灵魂深处的因子,哪怕因为凡世的磨损消耗了,也不会殆尽,都要隐藏在潜意识里,在最虚弱的时刻狠狠蛰痛你的神经,让你看清俗世欢乐的代价。
《女朋友 男朋友》也不例外。
重口味开篇,起承转合于本土市井乡情,却在结尾搭上了小清新的列车,还因为这个煽情的结尾而让旅途偶尔孤寂的乘客们觉得也有值回票价的瞬间。
却都逃不过对灵魂的探究,于爱于性皆如此,哪怕只是企图。
一起经过1985年学运风暴的洗礼,有弄潮儿般出头的,有为此故赔上终身爱恋的,半明半寐跌跌撞撞,全心响应内心对自由的渴望与呼喊的却始终抓不住它那坚韧却灵活的脉搏,尘土各归寂静之后,敢于面对的,又有几人?
在外人眼里,男孩子气十足的林美宝和温顺无主见的陈忠良似乎就是青梅竹马的代名词,而校刊社帅气逼人的王心仁则小心翼翼地游走在两人之间,因为心仪的美宝。
三个看似友情笃厚的年轻人,由于内心对懵懂的自由与民主的渴望紧密相连,试图用激越的青春去反抗陈腐,破坏束缚,实现自认为的明媚的理想。
而情感因素才是人和人纠缠不弃的支撑。
同性和异性之爱同时产生于一个三角群体之中,导演似乎不仅仅想理清这样的关系,更想透过这样的关系去揭示人生,传递态度。
但这部分的剧情处理似乎力有不逮,模糊的无奈感妨碍了更好的表达。
阿仁总是冲在时代的前端,满腔热情地做着宣扬理想主义的风云人物的角色;美宝再怎么巾帼不让须眉,也抵不过内心的真实柔软,依然是想有个强有力的肩膀依靠的小女人;沉默寡言的阿良除了纠结苦闷于自己的性取向,也不爱生是非,总希望能陪在重要的的人身边,爱情也好,友情也罢,温吞幸福便是皆大欢喜。
于是阿仁终于和美宝走到了一起,而习惯照顾美宝却又心系阿仁的阿良依然默默在旁,一个温暖默契的“友谊长存”情境,从高中到大学,从80年代到90年代。
利用校刊在校园里掀起“自由”狂潮,内心极度渴望成长,实质却尚未成熟。
所有突破青春的举动,其实都成了年少轻狂最好的注脚。
学运静坐示威的片段似乎是为了突出这样的情感牵绊,更深刻地突出人物性格,但略显突兀和粗糙。
但如果导演想要观影人明白那种“抓不住人生,或者都终将背叛”的无力感,倒是歪打正着。
阿仁成了理想的代名词,美宝总是充满崇拜的热情爱着阿仁,而阿良一边跟随这样的热情,一边试图保持平静的本质,一边还要对抗自己对阿仁的爱情。
但现实是残酷的。
最热烈表白的坦率往往最后都成了虚妄。
当阿良在美宝掌心写下“仁”字,而美宝回以“美”字之后,都抵不过阿仁最终选择走向达官贵人大小姐爱慕的怀抱。
高中时,以请假公章作为礼物送给美宝许“自由”的阿仁,学运时,缠绵过后在美宝耳边说“等过了今夜,警察走了,台湾就不一样了,我们就自由了”的阿仁,总是各种“怎样之后,我们就自由了”的阿仁,却只是在多年后,成了龙门贵婿,谨小慎微地处理各类公事唯恐岳父大人不悦。
而单纯的美宝,也只能陷在多年的情愫里无法自拔,纵使女强人一枚,也心甘情愿成了阿仁的情妇。
至于阿良,多年失联,战战兢兢维持自己的同性爱情,终究抵不过爱人有妻有子的分裂伤害。
向来隐忍的阿良在重逢故人之后,看着纠缠不清的阿仁和美宝,阿仁的瑟缩和美宝的自贱自伤,让总是倾听者的阿良爆发。
自由,爱情,都不过是你们逃避生活的借口,年少时的梦植根,成长,萌芽却等不到开花结果的绚烂,都在赤裸裸的现实面前夭折,却还要保持着屹立不倒的姿势,不愚蠢吗?
不疼痛吗?
疼痛了难道不会反思吗?
不懂就算不为任何人负责,也该要为自己负责吗?
阿良那句冲口而出的粗口,不是嫉恨,而是警醒和爱护,所以也许美宝慢慢听懂了。
最后一次,阿仁说,“过了今天,我们就自由了”,是在机场,他听说美宝怀孕后,愿意私奔。
可当美宝背过身听见阿仁万般温柔地在电话里对着幼小的儿子唱歌讲故事时,她的眼泪奔涌而出。
回过神,她认真跳着阿仁高中追求她时跳过的那段舞,欢快地告诉阿仁她去买杯咖啡,而后,丢弃机票,一去不返。
她终于明白,所谓的自由不过是自欺欺人,所有曾经的热血美梦,屈辱荒唐,都只能印刻在生命里回应你的记忆,却不会轻易许你一个梦里的明天。
阿良终于下决心和深爱的男人分了手。
他陪美宝回了一趟高中练习的泳池,在无水的池底,他说,“我们三个人之中,只要有一个人幸福了,也好”。
哪怕这幸福的,谁也不知是谁。
和美宝肚子里的双胞胎一同成长的,还有肿瘤。
所以当美宝在放弃流产的那一刻,她想起年少时,每逢肚痛难捱,阿良都会摘一捧玉兰叶,揉搓之后散发的香气,能让自己缓解下来。
经年之后,真的还能长存的,都无关爱情。
呼应开头两个靓丽冲动似美宝当年的小姑娘的,是结尾全心养育她们的孑然一身的阿良。
依然隐忍,依然安分,却在保护女儿时义正辞严,和女儿一人一半耳机时,温然而笑。
所以尽管影片里总闪现其他作品的影子,譬如导演自己参与制作过的《蓝色大门》,且重口味比例偏大,轮廓不够明晰,很多叙述戛然而止不够顺畅,不过后半段逐渐成熟的风格,和台片一向出类拔萃的配乐,使得片子虽然不会见者叫好,但意图传递的态度还是令人思绪良多。
所以眼眶湿润的时候,会想到苏子瞻那句“人生无别离,谁知恩爱重”。
无论青春飞扬时怎样情深意重,无论后来的人生里怎样痴缠反复,都有可能是一种“自我折磨”。
但生命的可贵便在于无论怎样的“自我折磨”都弥足珍贵,它们或许荒谬可笑,或许不堪回首,但终究生活都会归于平静,哪怕只是形式。
那这些折磨便是每个人生活独一无二的证据,不用缅怀也依然刻骨铭心,就像自由和爱情,哪怕头破血流也依旧生生不息,不可抗拒,哪怕只是过眼云烟。
当然,更可贵的生活或许该是,坦诚一路,莫伤人,莫自伤,纵无别离,情深依旧。
女朋友。
男朋友 ..就是這樣一個關於“愛”的故事。
1985年的台灣,當時還沒有所謂的自由民主,17歲的高中生美寶、阿良、阿仁.以或直接或迂迴的方式,衝破校方不合理的諸多限制。
他們不時張牙舞爪,開心吶喊,享受掙脫束縛的快感,在那個不自由的年代,隨心做自由的事。
而唯一的不自由,是藏著秘密被迫壓抑的心。
她愛他,他愛另一個他,另一個他卻愛她,這是愛情電影常見的矛盾組合,也是許多青春曾有過的憂傷情事。
命運開的玩笑彷彿是對愛情的詛咒,不讓人從心所願,也不讓人全身而退。
一邊是友情,一邊是愛情,當事人左右為難,知情人疼痛難耐,不知情者仍一派天真。
學生時代比男孩更率性也更帥氣的女孩,可以二話不說就剃掉半邊的髮,可以為達目的說些無傷大雅的謊,卻無法面對她愛的人愛著愛她的人這殘酷的真相。
從此,長達十幾年的心結,將她拋向孤獨的世界。
另一個他,懂她的心,卻管不住自己的心。
她愛他,但她卻是他的情敵,他在對她的愧疚與自己的欲望中偷渡對男孩的情感。
曾經相濡以沫的他們,在真相招然若揭後,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他繼續和別人戀愛,可內心空白的那一塊卻是誰也無法填補,那是與愛情無關,卻與她有關的重要之地,也是電影中最感動我的部分。
多年以後,她給他一封信,打開是一張空白的信紙,他看著看著竟熱淚盈眶,那封信什麼都沒寫,卻彷彿已寫盡所有:沒關係,我原諒你了!
我想念你!
我像以前一樣喜歡你!
請你永遠記得我!
他看懂了,所以哭了!
然後,當他在她面誠實自剖,她什麼都沒說,只是將手按在他的心口上,溫柔的動作一如他當年為減輕她的經痛反覆輕按她大拇指旁的虎口一樣。
所有曾如利刃般的傷害,因為懂得,而有了痊癒的契機。
他是她的情人朋友家人,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是他至愛的人,我發現“愛情”在“愛”面前,其實很渺小。
如果“愛情”使我們的人生如星光般燦爛,那麼“愛”一定是璀燦過後,最溫暖厚實的依靠。
我很喜歡比孟克柔更率性也更纖細的林美寶,她身上同時存在著勇敢與軟弱兩種矛盾的特質,她可以不顧旁人眼光隨自己的心走,可她卻選擇以逃避的方式面對背叛。
她有著如陽光般溫暖的生命本質,也有著一遇痛苦就深藏的陰鬱內在。
也許,每個女孩心裡都有一個“林美寶”,明明知道去愛單純天真的男孩會比較幸福,卻仍不由自主地會愛上另一個複雜難懂的男孩。
這是自討苦吃,也是內心最真實的寫照。
又或者,複雜的男孩其實就是另一個難以捉摸的自己,如海般深邃迷離,又如山那般安穩沉靜,是變化多端難以掌握的人,也是可以細水長流相伴到老的人。
既渴望安定,又不甘於平淡;既想自由高飛,卻無法瀟灑離去,這是林美寶,是我自己,也是我所認識的許多女孩。
如果你懂了林美寶,你就會發現其實女孩的心沒有那麼難懂。
如果我们是浪,向海滩起跑 / 眼泪一样都从海水里来 / 只是在不同时间抵达同一座海岸 / 潮汐的起落 / 会不会激起同样的浪花
实在是太烦凤小岳了,以及我也想配一个跟张孝全一样的眼镜。
只有演員的突破,在其他方面完全沒有突破。
可是我要的,你给不起。
继续保持了看这些年看的台湾片都涉及同性恋题材这一传统...
整部电影最烂的是荒谬的年代感(也许是故意的?),但人物塑造非常不错。导演掌控能力还不够,大场面拍得好敷衍。有的地方提得太少,有的地方又给得太多。
我去你妈的烂B片子,要不是桂纶镁一星都不给!!!草
付出全部的青春却终究敌不过那些牵绊,当终于决定放弃你,转身的那一刹那,虽然泪流满面,但却终于自由。
这么纠结的关系实在是、、、
导演野心太大了,但是中间部分起承转合不够,有点生涩。张孝全gay气十足但是演技绝对一流。三星半。
哈哈哈张书豪同学这个跟转山也差太大吧 一星送给OST 其他都送给…
去泥马的同志片
后面完全不知道导演想干嘛
杀死凤小岳
张孝全要成演gay片专业户了 不过帅是真帅 有几段表演很有水准 全片一般 凤小岳欣赏无能
生命,在欲望中恣意绽放!我的女神桂伦美啊!
彼时青春的一切在我们的心头身上留下了那么多无法磨灭的印记,一如我所熟悉的来自你的让我平静下来的味道,一如你在我耳边呢喃的关于未来的许诺与憧憬,一如我们耗在一起的那些美好时光。所以我爱你,爱到忘了我自己。可是现在,忘了你我也好好过下去。
这个电影在自讨苦吃
感叹台湾电影的自由度啊
这是一个关于台湾民主变迁的二十年里,A爱B爱C爱A爱C爱B爱A的和革命无关的革命时期和后革命时期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