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已经怀孕而选择流产与直接选择不怀孕不生育是两件事。
如果已经意外怀孕,我觉得大多数并非坚定不育者都会动生下来的念头,选择生下来也并不奇怪。
至于父亲让她抱着必死的决心去生孩子、丈夫知道她怀孕后开心得大喊大叫,我觉得也可以理解。
作为合格的东亚式家长,大多数时候都是在你犹豫的时候推你一把让你更加果决的那个人。
甚至更加武断的父母,会替你作出决定。
而你内心真正的想法也会在被推出去的一刻更加明了。
女主并不是处处妥协的怯懦者,她会为了自己的健康直接打断老公的兴奋,说这孩子我一定会打掉的。
会为了让自己继续活下去而和癌症反复作斗争。
在姐姐来家里陪小花玩的时候,妈妈要求沉迷图书的小花去做味增汤,小花拒绝,姐姐也站在小花一边认为她不应该把小花当成自己的工具。
但是她也直接撕破脸式的拒绝:“我们母女的事情,你不要来插手。
”我觉得这都能体现出来女主并不是懦弱无能的人,她很有自己的主见,也很为自己着想。
由此我可以推断,如果女主真的不想生下这个孩子,那么父亲说着在观众看来很过分的“抱着必死的决心去生孩子”这样的话时,女主只会直接拒绝,而不是像片子里一样低着头答应。
所以,父亲并不是什么过分的父亲,只是了解女儿心意,推她一把的人罢了。
而男主兴奋到大喊大叫就更好理解了。
他本来就是个憨憨的神经大条星人, 开头和女主约会见到她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觉得你这样穿很土诶”、拜托岳父同意他和千惠结婚的时候不小心打翻水杯,又接着打翻酱油瓶的惨不忍睹的闹剧,都能看出来他只是个单纯又马虎的“直男”。
他非常想要个孩子,而小花的到来则是个意外之喜。
对于我来说,一直非常想达成的愿望突然燃起了小火花,而单纯的人在那一刻只觉得兴奋和开心,并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
我也顺便想了想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这个剧情点很令人迷惑呢?
我的答案大概是,他们把自己带入女主了,却没把女主的父亲当成自己的父亲,也没把女主的老公当成自己的老公,而是两个毫不了解又遥远的陌生人。
只是先入为主地看了最容易引起争议的一个点,不管导演之前如何铺陈、如何交代,不了解其他人物的性格,不明白其他人物为什么要这么说,女主为什么还要跟着他们这样做选择,就导致仿佛像是一个陌生人在对身患乳腺癌的自己说:啊怀孕了吗?
真好呢!
真是一件好事!
抱着必死的决心生下来养育吧!
如何令人不迷惑,如何令人不生气?
电影要在短短一百多分钟里讲清楚一个故事,就必须在很多短暂的细节上增加信息量,这样才能饱满完整,又不至于拖沓讲不完。
这就导致如果许多细节没有被注意到的话,就根本不能明白这故事为何会这样发展,看得不明所以,还令自己生气。
在某种意义上,我觉得看电影就是一个寻找和理解细节的过程。
至于女主的不治疗,年轻的我,也总想着生了病就要上医院啊,身体是第一重要的东西啊!
都意识到自己有病了还不上医院,在等什么呢?
简直不可理喻。
现在好像渐渐明白了,年轻人惜命,因为还没有活明白,身体出了问题又不治疗,大概就再也活不明白了。
在短短的人生里,我们还没找到比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更重要、更值得守护或舍生而取之的东西。
但是随着人年岁渐长,活明白了,似乎自己的生命就会变得不那么重要。
生活的意义在于探索未知,如果自以为的未知已经几乎全部都变成了已知,那大概继续活着会真的没有什么意思。
不如把花在维持生命的时间花在能让自己觉得更值得的事情上。
有些东西,比自己的生命更让人觉得值得。
我认为这是一种可以被接纳的选择,没什么令人疑惑的。
你更看重生命,有人更看重自己想追寻的其他之物,如果他想因此放弃你所看重的生命,我并不觉得你跳着脚强迫别人跟你一起珍惜是很尊重人的事情。
很多时候,我们有看不懂想不通的事情,或许只是因为站在了被挡住视线角度上。
换一换,走一走,或许能有些新的发现。
电影确实很感人,但是出了两个神特么bug。
男的结婚之前就知道女的不能生孩子,知道怀孕之后也知道生孩子会导致癌症复发,还是坚持要生,不仅男的坚持要生,周围一票人都坚持要生,也是醉了。
有病不去医院治,迷信什么老神医的营养液,这是奇葩之二了。
第三就是花了那么多钱治病,女的居然毫不珍惜治病的成果,说不去医院检查就不去医院检查,然后就……复发了。
现就吐槽这么多吧,别的什么都不想说了。
女的确实为了家庭孩子付出很多,然而这个电影就告诉我们,如果生在奇怪的文化土壤里,个人的小情小爱是无法阻止悲剧的,今天也是恐婚的一天呢。
感觉这才是对味的抗癌剧吧不强行鸡汤/毒鸡汤没有鸡零狗碎的强行煽情这个小家庭,一家三口,顽强地紧紧抱在一起就算这样,依然能享受平淡的幸福这一家人的的故事好像被一碗味增汤串联起来:抗癌时期要饮食清淡所以全家人一起吃着糙米饭味增汤千惠癌细胞扩散全身后,开始教小花做味增汤“久等了”,小花颤颤巍巍(用词好像不太合适)地把自己第一次做的味增汤端给爸爸“爸爸再等等哦”,千惠住院,小花给爸爸做饭,信吾等到睡着,终于等到小花有特别加料(一粒小芝麻)的味增汤“小花,味增汤就拜托你了”,千惠抗癌一段时间后回家,给最爱的丈夫和女儿做饭,味增汤依然交给了小花千惠过世后,信吾和小花延续着早睡早起糙米饭味增汤的生活,“双手合十我开动咯”千惠一直说不生孩子,可毫无疑问给了女儿最好的爱最可贵的是,这个家庭的抗癌史并没有给小花留下一点阴影,小花就像一朵向阳而开的花朵,如千惠所愿,被大家疼爱着~
不怀疑这是一部暖心治愈片,但是当女主怀孕,父亲乃至医生都以“劝导”的名义让女主生下孩子时,就各种觉得不舒服,甚至是男主其实也用许多细微的行动表现出希望女主生下孩子。
不怀疑男主是爱女主的,现实中也可能因为想要孩子而同样有行为上的表现,但这些行为在短短两小时的电影中格外有分量。
男主也在用这些无声的行为来“逼迫”女主,这是我所看到的,颇有点像父母觉得这对孩子好,而擅作主张替孩子做决定的感觉。
影片后面为前面的这些行为有模糊的解释,不过就是为了让女主在未来长时间化疗痛苦的过程中有一个支撑,但拍摄手法以及台词等各方面都让我觉得这是种逼迫,并且竟然没有一个人觉得这是错的?
也许父亲、丈夫的初心是好的,但这种行为是在给女主施加压力,并不是真正的让女主自主的选择生或不生孩子。
而这样的行为竟然在电影中没有人觉得不正常?
这样传播出来的价值观是真的正确的吗?
光凭这一点我觉得就不足以豆瓣7点多分,如果这是一部反映社会现象的可以接受,但这是一部暖心治愈片,这里的价值观会被别人认可并接受,加上拍摄手法和台词的不足,我都觉得这都不能达到豆瓣7点多分
推荐电影微米是认真的今天推荐的这部电影其实是我领导推荐给我的,看过后我的第一想法是我领导(男滴)在看的时候有没有对着电脑流眼泪咧?!
反正这碗日式鸡汤灌得我真真是泪流满面。
电影的开始是很幽默诙谐的,用很舒缓朴实的情感输入描述着男女主之间那种一见钟情下的狂热,水到渠成的结合。
日本主妇总让人有种从容不迫岁月静好的感觉。
没有家长里短,没有婆媳紧张。
影片里的千惠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即使知道自己身患绝症,也会微笑着温暖自己爱着的每一个人。
在男女主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时候,千惠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必须切除左胸。
千惠因为洗澡时看到做过手术后的人的样子而拒绝接受手术时,信吾只是拉紧她的手,轻笑的调戏般的说以为她哭了呢!
然后就自顾自的说起出院以后要去怎么美好的加拿大,而去之前得先结婚。
他没有提及与手术有关的事情,而是给千惠描绘了一个未来,那个未来里有他们。
这瘦弱的男人看似吊儿郎当,甚至有些邋遢,但是却是一个难得的好男人。
在明知千惠因抗癌药剂的副作用可能会导致不孕,甚至随时会复发而死亡的前提下,还是请求千惠的父亲允许他们结婚。
不否认这个决定有些冲动,甚至是草率。
因为爱,他此刻只是想要守护这个女子。
千惠的旁白说:虽然经历了许多挫折,但我还是和这个男人相遇结婚,我真的很幸运。
这份幸运对信吾来说我想也是一样的吧!
一年后千惠发现自己意外怀孕了,而这对于一个癌症患者来说并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千惠去找声乐老师,老师的女儿亦是千惠的好友问及她的决定时,我想着千惠是不是要不顾一切的生下这个孩子。
可能是受国产剧的影响,我的第一想法就是千惠要舍弃自己,坚决为心爱自己的男人生下这个孩子。
直到千惠去医院确诊后接到爸爸的电话时,我才知道原来千惠的决定是不生。
这个决定无可厚非,毕竟从怀孕至分娩这个过程中,因为不能用药,会加大癌症复发的可能性。
当千惠接起电话,电话那头的爸爸说:你死不要紧,以赴死的决心生下来吧!
千惠听后第一反应是:开什么玩笑!
老实说直到片尾我才明白爸爸说这句话真正的用意。
夕阳西下的海边,千惠告诉信吾:我决定生下来了。
信吾用相机挡住眼睛,哭得像个孩子。
就这样电影的小主人翁小花降临了。
在小花八个月大的时候突然不吃母乳,这也验证了千惠癌症复发了。
他们每天早上开车两个小时去山间老神医家治病,调整饮食、调整生活习惯,坚持吃以味增汤和糙米为主的日式早餐。
电影也在细节里告诉我们,困难面前少不了家人和朋友支持。
信吾的爸爸,为了给千惠治病而拿出了自己的养老金,却不告诉信吾。
信吾的朋友阿良深夜送来一个厚厚信封对信吾说:你更需要钱!
庆幸的是一年后,苦尽甘来,癌症得到了控制。
这与千惠的坚持、信吾的付出是分不开的。
或许一开始信吾说娶千惠是为爱一时的冲动,那么现在在柴米油盐的生活磨砺后依然如故,我想说千惠是真的嫁给了爱情。
生活趋于平静,然而却阻止不了疾病和意外。
千惠的癌细胞扩散了全身,所以她决定给小花留下一些宝贵的东西。
看着四岁的小花踩着两层小板凳,一步一步按着妈妈的指示做着汤底,将豆腐放在掌心,小心的切着。
最好的传承不就是让孩子学会生存下去的方式吗?
妈妈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或许方式有些揠苗助长,但又何尝不是爱的急切呢!
电影里有个画面是小花和妈妈一起洗澡,小花说:妈妈,你的胸被切掉了吗?
痛吗?
胸我买给你。
千惠的无言以对,千惠明白终有一天她会离开小花。
所以她日复一日地向小花强调着学会做味增汤的重要性。
因为生病,所以千惠知道健康的可贵。
千惠认为饮食健康对于生命来说,真的太重要了。
尊重自己的生命,善待自己就要从做饭、吃饭这样的小事情做起。
千惠坚信只要小花能坚持做好味增汤,就会健康的活下去。
所以即便不忍心,也会笑着坚持让小花去学习。
四岁的小花也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妈妈,为了妈妈能安心住院治疗,她对妈妈说自己会照顾好爸爸。
影片接近尾声的时候千惠跟她的姐姐说爸爸,真的好伟大!
这时我也才明白为什么爸爸会让千惠以赴死的决心生下孩子。
因为爸爸病了很久,他明白在病痛的折磨中是什么让他坚持到最后的。
看到这,我却不由得想起千惠两次住院抗癌的画面来。
第一次是千惠和信吾准备结婚了,被查出癌变。
信吾用语言给她描述了一副有她也有他的未来,就是这些未知的美好支持着千惠。
第二次是小花四岁的时候。
千惠躺着病床上,病痛的折磨让她蜷缩着身子,看着床头的全家福才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
她对姐姐说:抗癌剂治疗让她觉得不如死了算了,然而想到小花,又会觉得这都不是事!
千惠为了让小花能记住自己唱歌时候的样子,强忍着全身的疼痛,穿上礼服登上师姐的音乐会。
整部影片最煽情的部分留到了最后的舞台上……
偌大的舞台成了千惠的告别仪式,千惠放声歌唱,为了小花、为了信吾,也为了自己。
当和声起,红色的帘幕拉开的瞬间,眼泪真是止不住的向下流。
我愿变成满天星照亮你寂寞夜晚汇成明亮的星光哪怕三亿光年远一直陪伴你身边你和星星约定了所以选择了我吧想再一次牵你的手与君并肩人生路谢谢你生在人间
伴随着歌声,回忆一幕幕重新浮现在脑海……千惠,庆幸你遇见了这样一个真心爱你男人,感谢你带给我们这样的感动。
我相信心怀希望的人都会化为满天星辰,永远陪伴在你爱的人身边。
一碗味增汤似乎让千惠离世后,小花和爸爸的生活看上去没有多大改变。
小花也会用妈妈教会她的爱乐观且坚强的生活下去。
生命里的爱,一生也用不尽。
平平淡淡的生活就是莫大的幸福,爱自己爱家人,知足才能常乐!
一直很期待这部电影,差点都要去上海电影节抢票了,之前看过同类型同题材的SP,可能如果没有那部sp我会再多给这部电影一颗星,因为是同一事件,所以我不由自主的将两部进行了比较,不得不说SP更胜一筹,电影虽然时间较长,但是感觉剧情的支线比较零散,主线也不够丰满。
首先是电影的人设,总有种突兀,用力过度的感觉。
男主总爱夸张的大喊,而且过于冒失(可能是为了突出婚后有所进步吧,虽然我觉得他婚后并没多大进步),女儿的设定是不错,但是可能是小姑娘第一次演戏,很多情节感觉演技可以更精进些,不过毕竟年龄还小,经验也不足,总体还算可以,特别是最后一段在演奏会的场景还不错,然后再是女主,女主的人设大概是全部角色中我最喜欢的,也是最丰满的了,广末也诠释的很好。
然后再说说剧情,女主的父母一开头不知为什么就不待见男主,然后再是爸爸劝女儿生下孩子那边几句台词也来的有点突然,男主的妈妈感觉一直在大吼大叫,都没什么转变,然后到最后一场就莫名洗白了;结尾也很匆匆的就结束了。
总的来说,就是明明时间宽裕,但感觉每一阶段的细节都被忽略了,一直是匆匆放过,不知道重点要讲什么。
好吧,感觉一直在说和我的标题有所出入的话。
我觉得这部电影的最大亮点就在于一青窈的那首主题曲,无论是歌词和旋律都和电影所要传达的思想密切相关,广末的歌声也很清澈很好听,我最喜欢这部电影最后演奏会集体大合唱的部分,老师带着合唱团的突然现身,瞬间泪目,影片结束后放的主题曲和那些照片很好,感觉都要超过正片了。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还是值得一看的,尤其是对于特别喜欢亲情,家庭的那些朋友们,感觉应该会对你们的胃口。
主题曲真的大赞。
最后的最后,感恩生命,对于拥有着当下,拥有着明天,拥有着梦想并能为之努力拼搏的我们,就像女主所说的平平淡淡的生活就已经是莫大的幸福了,知足常乐嘛。
生而为人,何其幸焉!
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对那种日剧里元气满满的人物避而远之,什么努力生活啊,感受小确幸啊,虽然远远不至于上升到生理性厌恶,但心理上的远离是有的。
就像这部《小花的味增汤》,可能是去年或者前年就下载在电脑里,可能受上周末看是枝裕和《如父如子》积累下的好感,抱着“那就来再看一部日影”的心态看了起来。
像泷藤贤一这样瘦小的男演员往往在电影里很少担任主角,在人物塑造上也常常担任脸谱化的搞笑角色,但导演在这次选角上却是很成功,因为这样的演员更容易让观众代入到自己的生活,毕竟谁没认识几个又瘦又小的亲戚朋友呢。
在被主治医师告知自己深爱的恋人因为癌症不能生育时,泷藤贤一扮演的安武信吾推门而出,千惠的父亲来到餐厅找他,两人刚坐定,信吾哆哆嗦嗦地提出结婚的请求,因为激动地想站起来鞠躬,接连打翻了桌上的水杯和酱油,让未来老丈人身上一塌糊涂,喜剧化的动作和关键性的情节点糅合在一起,给影片定了温馨又轻松的基调。
这部电影前半段讲的是爱情,在爱情这部分,有一期奇葩说的议题是“面对灾难,伴侣手刀逃跑要不要原谅”,那一期讨论了很多被伴侣抛弃的伤痕和要不要原谅他们,有人说原谅了你,我今后的生活都难以默认人性的美好。
惊涛骇浪的海啸千年一遇,地动山摇的大地震百年一遇,足以摧毁生活所有希望的癌症却常常不期而。
其实谁都不是天生就坚强,连可以笑着说出自己得恶性肿瘤的千惠,也都会因为要被切除左胸而拒绝进行治疗,而信吾来到医院和千惠说的是:“出院以后去加拿大吧,太美了。
见过落基山脉的雄伟,这些小事也就都烟消云散了。
” 真正的爱情为什么那么珍贵,就是因为即使大难临头,逃跑是本能反应,爱情也能让人留下,这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
电影改编自安武信吾一家合著的同名书籍《小花的味增汤》,癌症的复发扩散和有好丈夫乖孩子的幸福家庭,讽刺得就像一边进水一边放水的神经质游泳池。
千惠想为家人留下一些东西,孩子四岁生日的时候,送给小花围裙和小刀,用游戏式的方法手把手教她做有妈妈味道的饭菜,这样即使自己不在了,孩子也能好好地照顾自己。
站在三层台阶上切菜煮味增汤,和要住院治疗的妈妈说自己会照顾好爸爸,四岁的小花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深深地爱着妈妈。
影片最后,癌症已经扩散到全身的千惠,为了让小花记住妈妈唱歌的样子,强忍着全身的疼痛再一次穿上礼服登上师姐的音乐会。
上台前和信吾说”我是幸运的人吧,人生的百分之七十是运气,要是这么想的话,我这一生都活得值了。
“可能真的是这样吧。
像张悬歌里唱的,拥有的都是侥幸,失去的都是人生。
剧透较多,可看完电影再看影评,可比较出大家关注点的差异,毕竟每个人眼里的哈姆雷特都是不一样的。
不介意剧透的,请随意。
一)、太长时间没看到如此感人肺腑的电影,边看边哭,尤其是当妈妈弹唱到“命运复无常,明日无归处。
灼灼尽欢颜,绚烂无需顾。
”(这也是我最喜欢的情节)时,明明大家都是笑着的开心的,偶却彻底无法再压抑自己,任由自己痛哭流涕。
这让偶想起那些逝去的亲人及乡邻,明明只是很平常的絮叨,理所当然的以为后面这样的对话有的是机会,不曾想那就是最后一次。
回到老家再也见不到你熟悉的那个身影,再也没有人在我坐下后搬出她所有好吃的让我尝一遍。
也鲜有人提起她,不禁令人产生错觉,她究竟是否存在过。
第一次接触死亡,偶也感到很疑惑,实在太难理解。
其实一直到现在,偶也不能说自己很理解,依然困惑不已。
想想也没啥,自古以来,无数先哲给出无数解读,我还没有自己的解读不知道怎么解读,所以依旧困惑着。
她说虽然经历波折,最后我还是赚到了。
能和这个人相遇、结婚,我真的很幸运。
是啊,她真的很幸运。
从一开始她就说:在人的一生中,教堂的钟声会为她奏响三次,一次是出生时,一次是死亡时,还有一次是在婚礼上。
所以结婚是和出生、死亡同等重要的人生大事。
然而画风一转就是两人狂奔去教堂结婚,却又让人忍俊不禁。
彼此都认为对方是自己选择的,这是何等的幸福啊。
身边不乏因为父母逼婚而结婚的朋友,也有坚持为了爱情而结婚的,也有到了年龄觉得应该结婚而结婚的。
不能简单地说谁过的好谁过的不好,都有过的好的时候,也都有过的不好的时候。
想想自己赞同的是哪种呢,当然是彼此合拍温馨的啊,就像千惠和信吾那样。
信吾有些神经大条,总是稀里糊涂的,但她却选择了他。
至于为什么,虽然她没说,我们也能想到,除了爱还会因为什么呢。
在信吾眼里:他对她是一见钟情,从遇到她的那一刻起,就満脑子想着她。
甚至耍了个小心机而得到她的联系方式,并开始猛烈追求她。
最开始的相遇到相恋,美好温馨而又顺顺当当。
然而某天千惠查出了恶性肿瘤,他说就这样我最爱的女人成了癌症患者。
千惠不愿做手术,信吾安慰她:出院后就带她去加拿大看落基山脉,可美了,把这些小事全部都忘掉。
不过在这之前要先结婚。
千惠的父亲说疾病可能会夺走一切,疾病会粉碎很多希望,千惠可能生不了孩子。
这些并没有让信吾退缩,也越发坚定了娶她的决心。
这让偶想起发小跟我说起我们的初中同学小吴,她也是个苦孩子出身,妈妈患病无法劳作,自己也患病令容貌变形(发小说不知道什么原因,变得眼斜嘴歪,走在路上经常有人指指点点,视力也越来越模糊,大概长期吃药的原因,怀孕的机率也不大)。
发小说她老公对她挺好,没有嫌弃她,为她忙前忙后。
前年听发小说,她生了个很健康的女儿。
哇,真好。
偶跟发小说。
其实再想想父母,小时候爸爸患病卧床的时候,也是全靠妈妈照顾。
还有前年结婚,婚后一年就查出了肾病的朋友的丈夫,很多人劝她离婚,可善良如她,怎会轻易抛弃刚刚新建的家庭呢。
人生在世,不如意十有八九。
实在找不出合适的话语安慰她。
她反倒挺乐观,她说当结果确定下来后,反倒感觉像心里有块石头落了地。
慢慢接受它,能治尽量治,其它的走一步看一步。
他们都过的相当不容易,尤其是当他们被疾病折磨着,身边的亲人也跟着担惊受怕。
过年回家往往会听到那些生老病死的事情:有个多年的乡村游医在查出癌症后,跑到自家楼顶一跃而下,女儿女婿在奔丧的路上发生车祸,听说女婿要严重些。
几年前邻村大姑的妹夫查出癌症后直接跳河,再次见到大姑妹妹时,发现她老了好多。
二)、然而千惠却怀孕了,怀孕会加大癌症复发的可能性,她有些犹豫。
信吾非常想要孩子,千惠的父亲对她说:请以赴死的决心生下孩子。
她的主治医生也建议生下孩子。
在海边散步的时候,千惠告诉信吾,她决定生下孩子。
信吾听后激动地哭到不能自己。
在生下女儿九个多月的时候癌症还是复发了,信吾收到消息有些绝望。
他想尽一切办法,只要能治就去试试,在同事介绍的神医建议下他们改变饮食与生活方式,调整心态,开始吃糙米与味增汤的日式饭菜。
就这样竟然续命到小花四岁左右,癌症还是复发了,这次直接蔓延到了全身。
千惠开始教女儿学做味增汤,说是做汤,也是向女儿传递一种信念:只要学会做味增汤,就一定可以活下去。
然后,你要学会做很多很多的菜肴,还要学会做便当。
好好吃饭,好好做饭。
是啊,这太重要了。
想想我妈也是如此,只要听说我没吃饭,便立即嘱咐我去吃饭。
在家的话,她也会马上开始烧菜做饭让还没吃饭的人吃饭。
后来离开家便没法好好吃饭。
要想好好吃饭,就要用心做饭。
无论是吃饭,还是做饭,都不能糊弄。
你要努力做一个永远对他人微笑,健康又坚强的好孩子。
所以,首先你要做好味增汤。
然后呢,再努力做出其他的东西。
简单朴实的道理,当初听家人讲的时候并未觉得有什么。
走过不少弯路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做的并不好,很多时候本末倒置了。
就自己而言,明明消化能力不好,工作后却总是胡乱吃饭,导致越来越讨厌吃饭,不饿不吃,恶性循环。
直到偶然跟一位同事一起带饭才体会到吃自己做的饭身体会舒适快乐的度过一天。
这也是偶开始自己做饭带饭的根本原因。
她总说“我很幸运。
”是啊,她的确很幸运。
老公为了跟她在一起,不顾家人反对,接受亲人好友赠与的钱财帮助老婆治病,他也承受了很多(跟前妻离婚的原因就是因为前妻不愿生孩子)。
女儿也乖巧懂事,会做味增汤,会自己洗衣叠衣,会好好照顾自己,虽说出于无奈,不得不教会她照顾好自己。
偶想,即使父母健在,也可以教小朋友一起力所能及的事情。
不至于离家在外,生活一团糟。
(偶自己便是离开家后自理能力极差,也吃了不少苦头。
)三)、哦,对了,看了这部电影,偶决定购买一直想买却没买的图书《众病之王》。
首先是我很喜欢的点。
电影整体是很温暖的旋律,重点更多的放在的生活,而不是癌症上。
音乐很棒。
尤其喜欢女主给女儿解释为什么要求一个5岁大的孩子做饭做味增汤时。
不过当女主怀孕,第一反应不想生下来时,孩子父亲完全没有考虑到妻子的身体,欢呼雀跃,根本不考虑他的表现带给妻子的心理负担;女主的爸爸居然也喊女儿怀着赴死的决心生下来;医生说为了给其他患者信心而把孩子生下来一个二个都为了这些自私的理由强加给女主,这就是我们这个社会吗?
这是女性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所幸,这是个比较美好的故事,女主陪伴了女儿6年。
但这样结局的比例实在太小。
如果因为女主自己感受到了母爱,舍不得放弃,还可以理解。
我们的社会,女性总是习惯了为别人着想,一味付出,总是考虑作为女儿、老婆、母亲应该怎么做,却忘记了最根本的,作为一个人,自己的感受。
当然,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接受批评。
顺便扯一句,我是抱着看美食电影的期待来看的,可惜重点不是美食。
ヾ(´A`)ノ゚
相比较韩国影视中人物皮肤毛孔都不见,日本影剧中的角色更能让人觉得真实。
而癌症这个在韩剧中曾频繁出现的情节在这部《小花的味增汤》中着实感动到了我。
细究下来,它究竟为何触动了我呢?
1,不回避世俗的爱情与婚姻。
当知道千惠不能生育后,信吾转身出门。
他们从“婚后想要一个男孩和女孩”开始,信吾也曾因孩子问题和前妻离婚,不难知道信吾是多么期待孩子。
这沉痛的冲突被信吾的神经大条消解,餐厅里接连弄脏准岳父的衣服。
在这里可以看到爱里的挣扎和取舍。
离开做了选择的信吾去劝说自己的父母,母亲一句“难道我们就不抱孙子了吗”,让信吾内疚不已。
而父母和子女的博弈,任性的子女往往会获胜。
尽管信吾和千惠顺利结了婚,但这一点矛盾并没有完全化解,否则千惠就不会向自己的老师请教和婆婆的相处之道。
而癌症和孩子问题在婚后也开始慢慢显现出来。
源自千惠的意外怀孕。
且不论信吾本人是怎样激动,他打电话告诉母亲时,母亲居然直接大哭起来,这明明是一个强势掌权的母亲。
如同所有人知道的一样,千惠并不适合怀孕,她本人也有清楚地认识,也做好了决定。
这里又是一个需要取舍的时候,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千惠父亲的一通电话,“即使你死了也没关系,以赴死的决心生下来吧。
”父亲显然不是无视女儿的性命,他用老败的脸庞去贴憔悴女儿面庞的镜头,满满渗透他对女儿的疼惜。
我想,他说出这样一番话是因为他更明白活着的意义。
父亲自身即患有疾病,这么多年他或许就是凭借对儿女的爱支撑下来的,而决定留下孩子的千惠在海边一下就变得平和了。
于是有了可爱的小花。
突然有一天,小花不爱喝母乳了。
癌症复发了,此后每次千惠病情的变化都是简单的几个字表达,终于发展到了扩散全身。
治疗的费用狠狠压住了信吾,他不像从前那般开朗了。
母亲悲哀地说出父亲拿出了自己的退休保险金,这是一向要强的母亲第二次展现出软弱。
没有问也没有回答值不值得,生活还是这样表面平静着。
2,认真吃饭正如名字《小花的味增汤》,在小花四岁的时候,千惠开始教她学做味增汤,并与她约好以后小花来负责味增汤。
在小花过了这股新鲜劲后,也坚决地要让小花来做汤。
原因我们都不难理解,她不像别的大多数妈妈可以耐心陪伴小花长大。
在妈妈离去后,小花起码会做汤,会吃到妈妈的味道,生命永远会有妈妈的参与。
影片中多次出现精致的饭菜,认真吃饭就意味着认真生活着。
我想象不出成天外卖房间混乱的人他的生活会有多么认真。
很多人忘记了基础的衣食住行,去热烈追求更多身外之物的精致。
没有牢固地基的华美房屋是经不起动荡的吧。
阳台唱歌这一段为全片最感动我之处,千惠弹琴唱歌时的神情比她任何时候都温柔,连楼上的邻居都不住鼓掌赞叹。
而千惠在生命的最后也终于让小花看到妈妈在舞台上,如果没有生病,可能这才是她该站的地方。
但千惠依旧认为她自己是幸运的。
唱歌的时候,她不仅是个妻子,是个妈妈,更是她自己。
人来世间一趟,总该看看太阳。
生不生孩子,唱不唱歌,都不重要,更要紧的是明白要怎样活着。
不生小花,癌症会不会复发,谁知道呢……但这样的境况,千惠觉得幸福又满足。
她给信吾留下了小花,给小花留下了味增汤,就化作风化作雨。
她说她很幸运。
小妹妹的条目在哪里!!!!
2015年搞什么鬼?怎么这么多抗乳腺癌的电影?《我的抗癌岁月》《已经开始想你》,难道2015年是发现乳腺癌多少周年?而本片本来拍的就不好,只值2星,居然还夹带私货——鼓吹日式料理,这就更讨厌了!
坚强活下去
笑中带泪
为什么日本主妇总让人有种从容不迫岁月静好的感觉呢,如果是中国的主妇大概就是家长里短婆媳紧张。即使是身患癌症,也不急不燥,安排好身后事,告诉女儿要好好吃饭好好做饭,弹着三味线给女儿唱歌。凉子的声音真好听。
如果生的是男孩就沒有這部劇了。#生為女子,對不起#
我们都是幸运的
哭了 愿家人及朋友健康平安
拍的平实而温暖,并没有很多过于戏剧化的表演。所有的故事都似乎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有一种克制的悲哀,不是扑天抢地,只是不知不觉中眼眶湿了。所有的人从容面对死亡这件事情啊,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这个民族的国民性。与多年前匆匆看过相比,我现在更关注的是剧中医生的表达,以及在心中揣摩着,如果我的病人是剧中的千惠,我会怎么样面对和交流呢?
这是什么鬼三观,竟然还拍成电影?
太傻逼了 5岁小孩照顾有手有脚身体健康的父亲
全片没有太过刻意的去强调和煽情,整个内容都充满了爱和阳光。
对广末凉子不太感冒。剧情比味增汤还淡 泪点太高也没办法感受到这些弱鸡到爆的煽情。
和女儿做味噌汤,唱着歌,如此日常的生活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和sp版差不多。为了看看广末凉子~
且行且珍惜
爱的味道,永记于心
都不说娶绝症女友,仅仅是承担所有家务照顾小孩,这样的男人世界上有几个
太无聊了……太套路了……是我老了所以不能感受这种日系治愈了吗
这里面的那个小女孩太小了,连镜头在哪儿,该看哪儿都还不知道呢,看着特别出戏,这让人一下子就联想起了芦田爱菜,觉得由她来演这个小女孩会特别合适,上豆瓣一查,也是巧了,电视剧版的就是她来演的,不过她现在也长大了,也演不了《白兔糖》和《再见我们的幼儿园》里那个年龄段的小女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