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某时
Sometimes in April,泣血四月
导演:哈乌·佩克
主演:伊德瑞斯·艾尔巴,Carole Karemera,帕梅拉·诺姆韦特,奥里斯·厄休罗,弗雷泽·杰姆斯,Abby Mukiibi Nkaaga,Cleophas Kabasita,诺亚·艾默里奇,德博拉·温格,Peninah Abatoni,A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美国语言:英语,卢旺达语年份:2005
简介:《四月的某时》(Sometimes in April)——描写西方世界没有参与调停的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的悲惨影片,加入了柏林电影节的竞赛单元,是为期11天的电影节中两部关于此暴行的影片之一。与特里乔治的《卢旺达饭店》关注的是同一背景和题材,拉乌尔佩克却以不同的途径展示了内战的创伤。这两部影片和《卡雅利沙的卡门..详细 >
完全没有拍出恐怖残暴的感觉,视觉效果一塌糊涂。其他方面倒还都过得去
在这部包含人类最大悲痛的电影中,有一种杀人利器,叫做“中国弯刀”。叛乱的胡图族人正是用这些从中国订购的弯刀砍下图西族国人的头颅,擦擦弯刀上的血和缺口,从一个妇女走向另一个妇女或者孩子。。。
somewhere in the world
卢旺达系列
有关战争的屠杀的片子特别特别容易击垮人们心中最后一道泪线。一车车的死人沟上凌乱的有着被残忍杀害的人们的尸体雨林里人们的满身泥泞。亲兄弟政治观念的不同,胡图族&图西族,这其实根本就是自相残杀—“卢旺达人杀卢旺达人”
战争,屠杀,只装得满满的悲与痛...
跟“卢旺达饭店”一样,也是讲卢旺达种族大屠杀的
世界史课上给学生放的,有学生给看哭了。不太喜欢温情结尾,虽然也理解还要继续在一个国家共存,但反思和批判戛然而止,尸山血海仿佛跟没发生过一样。
卢旺达控制人口有绝招!胡图族屠夫最家喻户晓的弯刀原来是Made In China,跟幸存者的梁子算结上了
In the end, we will remember not the words of our enemies, but the silence of our friends.
当卢旺达的屠杀和雨季一起来临时,我们却在问着“胡图人和图西人,哪个是好人?”就像片头打出的那段马丁的话,“到头来我们记住的,不是敌人的攻击,而是朋友的沉默。”100天,一百万。这部电影想静静的讲诉每年四月便会萦绕在主人公心里的空虚和低落,电影所直视的残酷却让鲜血如同在自己身旁流过。
HBO投资拍摄,大概就知道是把自己责任撇清的套路,而风格上犹如80年代的电视,毫无新意
组织得太散了,音乐不错。也看在立意和视角的份儿上,三星半
昨天还是前天看的,感觉拍的比卢旺达饭店更残酷
比较真实 演员一些不自然被情节的强震撼力掩盖
对于冲击感来说,并不算惊艳,它很平淡,我观看的是繁体字版本,一直都在连猜带蒙,可能是因为这没有太投入的原因吧,我很难共情,但男主的演技是真的好。你回过头来去想,又久久难以忘怀,这部片子拍的很文艺,太神奇了这种感觉。
这部片比卢旺达饭店真实多了。相比之下,卢旺达饭店实在小儿科、艺术化、有点太假了。《四月》才是那个应该得奖/广泛为人熟知的电影
这才是真实的,卢旺达饭店在这个面前真的是浮云
真没相到,某国的弯刀还如此特殊的作用
多人物多角度视角展开,相比《卢旺达大饭店》更全面,但也相对分散了情节,稍显乱。里面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加入了国际组织联合国视角,讽刺的是在没有任何自身利益价值驱使的情况下,几乎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而所谓维和部队也仅仅是在互送自家国家国民,拒绝当地人民的数次哀求,依旧是那句“奉命行事,只收到了互送本国人民的命令”,这一时刻他们面对地狱,被世界所孤立所遗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