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到1个小时,脑海里突然蹦出来对后面的情节猜想:男主王升寻求职位晋升,被蔡经理威逼利诱上了床,女主发现便摘了蔡经理的皮,跟男主在一起,但却感受到男主王升根本不爱她(蔡经理),非常气愤杀了男主,然后发现自己已经爱了,遂自杀,剧终。
后面看完再来写。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看完了,还没我瞎猜的好。
把聊斋系列拍成科幻片,用未来科幻的角度,诠释狐鬼神仙的古老故事,这个想法不仅很鬼才,而且很有可行性。
《聊斋》故事系列有很高的挖掘潜力,它所能提供的恐怖、刺激、悬疑和浪漫元素,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作为成熟的IP,它的影视化要比原创故事更稳妥,作为公共文化遗产,它既不会产生版权纠纷,还自带流量。
最主要的是,《聊斋》里有着深刻的人性描绘,它讲述了太多属于我们这个民族精神深处的原型故事。
蒲松龄生活的年代在1640-1715之间,《聊斋》的诞生,其实距离我们只有三百多年。
从清初到现代,从文言到白话,虽然我们不再相信世间有报恩的女鬼,雪夜敲门的狐狸,林间多情妩媚的花姑子,但是人性本身,这三百年来并没什么变化。
这也是为什么《聊斋》里波澜起伏的情节,至今仍然能让人心生亲切,产生共鸣。
《聊斋》里有近500个故事,是一个价值巨大的东方奇幻素材库,它影视化的作品数不胜数。
近有成龙大哥的《神探蒲松龄》,远有福建电视台经典的87版《聊斋》,中间还有2007版《聊斋奇女子》,这些作品都延续了聊斋原有的浪漫精怪世界,虽然形式内容、故事讲述的各有千秋,但主题其实都一样:“狐鬼神仙,风月无边”穿过精怪奇谈亦真亦幻的表象,聊斋故事的内核,关键元素只有四个:恐惧、浪漫、悬疑、以及世道人心。
然而,随着时间流逝,《聊斋》故事中的恐惧元素,正在慢慢减弱。
一方面,随着时代发展,年轻一代早已不再相信神鬼之说,除非是恐怖片特意营造的戏剧效果,否则现代年轻人很难再像旧时的老人一般,天然具有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对鬼怪的恐惧。
另一方面,审查制度也让这些狐鬼神仙们,无法再以原始故事中如同封建迷信般的存在状态,原模原样的出现在观众面前。
想让《聊斋》故事再次搬上荧幕,必然要经过巧妙处理。
将其打造成科幻片的形式,其实是非常聪明的做法。
人工智能早已渗入我们的生活中。
2016年,AlphaGo以3:0赢过李世石,人类在围棋上输给人工智能;2017年,双11有4亿张Banner由人工智能设计师鲁班设计,速度约等于每秒做8000张海报;2019年,ETC大面积代替高速收费站,人类的工作开始被人工智能代替。
虽然我们距离能够对人类产生威胁的“超级智能”还很遥远,但是,众多展望未来的科幻作品,也将这种对“科技之恶”的技术恐惧,植入了大多数观众的意识里,公众对科技道德边界的探讨,也从未停止过。
将科技高速发展带来的“技术威胁”,代替旧时代的鬼神,成为现代人恐惧来源,这是用科幻片角度诠释聊斋故事的前提,也是在当前审查制度下,让聊斋故事以新的形式活跃在荧幕上的妥协让步。
《画皮》这个故事,是聊斋系列中完成度很高、改编翻拍次数也最多的一个。
虽然荧幕改编的故事情节,与蒲松龄原著故事出入很大,但是却有着独特的魅力,因为它同时探讨了好几个迷人的话题:“人类与异类的区分标准?
”“爱情能否战胜“非我族类”的恐惧?
”“冷冰冰的异类,会产生属于人类的感情吗?
”只要核心矛盾没改变,无论《画皮》的故事发生在妖怪世界,抑或是科幻世界,狐妖为爱画皮,机械人为爱觉醒,两者都拥有着同等级别的可看性。
问题中提及的《机械画皮》目前还未上映(6月24日爱奇艺上线),本文就只针对官方已放出的预告、剧照以及演员阵容作出分析。
看了海报才发现,图片右上角有个小细节。
这行字也意味着,片方有着做“科幻版”聊斋系列的野心。
1、视觉角度从预告画面来看,这部网络大电影的质感尚佳。
科幻相关的视觉元素做的比较有诚意,机器人的形象足够精细,增加惊悚气息,让观众更有代入感。
女主被机器人捉住的惊悚场景,画面的光影颇有经典恐怖片的气氛,来自被“剥皮”受害者第一视角的镜头,也让人头皮发麻。
而看海报和城市霓虹灯远景的配色,甚至有一点赛博朋克的味道。
不过,无论特效还是海报,都只能在宣传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影视作品最根本的还是“讲好一个故事”。
2、故事角度从预告片给出的信息,能推断出以下故事主线:一个超高智能的机器人,在逃出人类科学家的掌控之后,逐渐觉醒了属于人类的“感情”,而智能机器人的身体结构几乎与人类相同。
所以,她披上“人皮”后不仅可以以假乱真,甚至能打入其他人的感情关系,偷取别人的身份和人生。
一条主线,是高智能机器人诞生自我意识,并在与人类的相处过程中,产生智械原本不具有的“情愫”,在AI本能与人类情感之间矛盾徘徊。
另一条主线,来自男主,他对周遭发生的一切毫无觉知,只是想努力奋斗攒钱买房娶媳妇,却接连面临来自女上司和神秘女子的诱惑考验。
这不是俗套的狗血感情陷阱,而是机器人对全体人类情感价值的拷问。
预告中有句台词很有意思:“如果没有办法让它满足这段爱情,后果将不堪设想”。
当高智能机器人真正理解了人类的爱情,会不会比人类本身更忠贞?
也更偏执?
人类在得知身边两情相悦之人是“异类”后,会不会遵从人性,舍弃爱人,作出更利己的抉择?
想想就刺激。
3、阵容角度女主郭碧婷,她最出圈的角色,要数“小时代”系列里的高冷女神南湘。
郭碧婷的外貌特色偏向清冷风,无论是冷酷带杀气的智能机器人,还是柔弱清纯的女性人类,这两类角色都在她的能力舒适圈之内。
男主段博文,也属于上升期的低调实力派,在《追凶者也》、《左耳》中饰演配角,都有不错的表现。
配角里,饰演警察的刘仪伟,以及饰演疯狂科学家的安琥,都有明显的个人特色,能够胜任这种带领观众穿针引线,讲述故事的旁观者角色。
另外,预告中动作场面不少,跳车、直升机、凶案、追击,整体看来,《机械画皮》从阵容到制作,都还算稳妥,值得期待一下。
提起聊斋,很多人第一反应大概率不会是郭沫若“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的判词,而是一段阴森诡异的BGM和老版电视里某V画质下飘忽不定的灯火。
作为一部给无数人留下过心理阴影的影视作品,1988年出品的的剧版《聊斋》,不知道让多少孩子乖乖把脚放进了被窝还顺便紧紧裹住了自己。
///用“科幻”外衣,重讲“神鬼”聊斋30多年倏忽而至,回看过去,以《聊斋志异》为蓝本而衍生出的影视作品数不胜数,我们熟知的画皮、聂小倩、宁采臣、燕赤霞、黑山老妖等等形象都来源于此。
从清代开始,聊斋中的奇闻怪谈、灵异志怪就一直是普罗大众无法割舍的另类精神食粮,只不过以往只能用文字来满足,而今却能以影像的形式让那些精妙绝伦的想象呈现在人们面前,不得不承认,科技的进步与人们对神鬼妖魔的认知有时候并不相悖,甚至能以一种奇异的方式碰撞出新的火花。
所以,就像题目问的“聊斋可以拍成科幻片吗”,我的回答很简单,当然可以,而且可能还不赖。
就拿郭碧婷主演的这部《机械画皮》为例,显然就是以聊斋中画皮的故事为灵感来加以创作的,我们先来看看在原著中,《画皮》是怎样一个故事:
古代一个书生遇到一个来历不明的女子,将其带回家生活,却偶然发现女子是一个披着用彩笔绘画人皮的青面恶鬼,最后被剖肚挖心......如果来一个要素总结,那就是:非人类+人皮+给人类带来危机
而《机械画皮》又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科学狂人私下研发了一款具有交感神经、高度发达的人形机器人,用来满足一己私欲。
不料机器人萌生了自主意识,它通过“黑科技”手段换取了貌美女子苏辛的皮囊,进而取而代之,潜伏在苏辛男友王升身边,危险正悄悄酝酿......同样的要素总结:非人类+人皮+给人类带来危机
是不是很有趣?
虽然是科幻版的画皮,但故事的骨架却是一样的,只不过以前是赤裸裸的妖鬼神魔,而现在却是正在大热的AI觉醒,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就会有不同的作品,以前是,现在是,将来也会是,所以在今天,聊斋中的故事披上了科幻的外衣,其实也并不是一件多么匪夷所思的事情。
///经典 IP改编,潜力依旧巨大说回到电影上,这部由郭碧婷主演的《机械画皮》其实有一个不错的故事:疯狂科学家触及科学与人伦的禁地由此导致AI觉醒,而觉醒的AI又对人类世界貌似至高无上的爱情产生了好奇,甚至为了体验爱的滋味而猎杀人类女性再以换皮的方式顶替受害者,以她们的身份去蛊惑男性......
科幻+爱情+悬疑,聊斋故事中的《画皮》,就这样以一种神秘而新奇的方式,再度出现在观众面前,只不过电影并没有一味的将换皮作为吸引眼球的猎奇看点,而是以一种局外人的角度,展现了现代社会中在爱情与欲望中迷失于浮沉的众生相。
前几年大热的IP改编,因为业务不熟的流量明星和急功近利的背后推手,基本上都是“赢了数据,输了口碑”的一地鸡毛,但不可否认的是,成熟的IP再加上专业的影视化团队,往往能创造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喜,之前大获成功并且成功出圈的《庆余年》就是典型的例子。
不仅作为主演的张若昀收获了巨大的人气,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实力男演员,作为配角的郭麒麟也成功踏入影视圈,甚至还成为了阅文新IP改编《赘婿》的男一号,可以说成熟的IP 依旧具备着强大的潜力。
而传统文化的IP改编,近些年虽然少有亮眼之作,但其创新化改编的巨大潜力,从去年“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在票房上的巨大成功也可见一斑。
如今《机械画皮》另辟蹊径,从不算热门的聊斋故事中选一个不算热门的《画皮》作为蓝本进行再创作,光是导演团队的勇气就值得我们去鼓励,更何况电影还兼具科幻+爱情+悬疑这样的元素,从预告来看的确值得一看。
///演员挑战自我,惊喜值得期待前段时间因为恋爱而火出圈的郭碧婷,一向以温柔甜美的形象示人,而在这部电影中,郭碧婷面对一人双面的角色也并不怯场,强烈的反差反而更让人期待。
在电影中,郭碧婷饰演女主苏辛,在没有遇到“机械画皮”之前,还是温柔可人的画风,但被觉醒的AI掉包之后,便大胆上演挑逗戏码,从甜美风无缝衔接切换到性感风,更凸显出对其演技的考验。
向来低调拍戏的郭碧婷,在解决完人生大事之后回归的首部作品,会给喜欢她的观众带来怎样的惊喜,相信在电影中我们会找到答案。
而另一个让人惊喜的演员,则是在剧中负责破案揭秘的老戏骨刘仪伟,主持人出身的他早已凭借优秀的主持功底家喻户晓,但这些年他却仍然不停的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在各个领域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
就像在这部电影中,刘仪伟不仅是演员,同时还是是电影的总监制,他表示,《机械画皮》是一次东方传统文化和现代人思想的碰撞,”画皮实则是画心,本质都是人性的显现。
狐妖之‘皮’,留存《聊斋》,而机器人画的“皮”正出没在我们中间。
欲望世界,坚守自我才能识得本心。
”
用科幻的形式,去讲述传统的故事用电影的方式,来重现聊斋的魅力这部由刘仪伟担任总监制、张楠执导,郭碧婷、段博文、安琥等主演的科幻悬疑爱情电影《机械画皮》,6月24日已经在爱奇艺与观众见面,希望这样新的尝试越来越多,也希望这样新的尝试能有一个好的结果。
作者 | 赵天成2020年已经过半,电影院至今也未能复工,整个行业都充满了焦虑。
院线电影全面缺席,引发的连锁反应还在继续。
对于全国12408家电影院来说,连续158天票房收入为零,还不得不“含泪硬抗”,承受着房租成本、设备维护成本等更大的压力。
而那些扛不住的影院,已经在陆续倒下。
对于电影公司来说,众多影片被积压无法发行,新项目停滞、计划推迟、融资困难。
一大批中小型影视公司为了生存,业务被迫转型。
虽然院线电影消失,但观众的观影需求从未退散。
猫眼数据显示,九成观众期待回到影院,想要看到新片。
在这样的情况下,互联网成为了承载观众观影需求的最后阵地。
比如徐峥自导自演的《囧妈》、甄子丹主演的《肥龙过江》、文艺片《春潮》都相继在线上与观众相见。
网络电影也在此特殊时期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在片荒的日子里为观众带来欢笑和感动,例如6月26日在爱奇艺上线的《机械画皮》。
《机械画皮》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聊斋》,但却摒弃了以往聊斋IP改编的同质化倾向,而是另辟蹊径,将聊斋与科幻相结合,讲述了一个被“科学狂人”创造出的机器人在得到智慧后,用极端的手段获取人类的外貌,试图融入人类的生活与爱情中,然而拥有高智商的机器人却也屡屡碰壁,困于其中而不得解的科幻爱情故事,赋予了传统故事一种全新的演绎方式。
在接受网视互联(ID:wxs360)采访时,刘仪伟透露,《机械画皮》最初做的是院线和网络两手发行准备,因为遇到今年的特殊情况,所以最终选择了网络发行,“是时代为我们做出了选择”。
“聊斋+科幻”,《机械画皮》探索传统故事新表达古装玄幻一直都是网络电影里最热门的题材,而作为古典志怪小说“聊斋”更是备受片方青睐,甚至出现了盲目扎推、随意跟风、重复生产的创作乱象。
然而,《机械画皮》成为了一个例外。
《机械画皮》将聊斋故事与科幻相结合,融入了爱情、人工智能、悬疑、刑侦等新鲜元素,同时兼顾了故事性、创新性和艺术性等多重标准。
作为《机械画皮》的监制和编剧,刘仪伟深知古装奇幻题材颇受年轻人追捧,而科幻题材则相对小众,尤其在以男性为主的网络受众市场探讨爱情,这需要冒很大的风险,但他还是选择了放弃古装奇幻题材和传统的改编套路,“总得有人去做一些新的尝试”。
对于过去行业跟风创作的现象,刘仪伟也表示可以理解,“生存最重要,大家追求安全是无可厚非的,我们已经解决了生存问题,有能力也有基础去做一些引领,或者简单的说,我们还有能力去接受失败。
”聊斋是古典文学经典,科幻是超现实主义,但《机械画皮》探讨的内核却紧扣当下,以聊斋的名义用科幻的方式,来探讨当下社会年轻人最感兴趣的情感话题,不仅考虑了精英观众的欣赏口味,同时也照顾了90后、00后年轻观众的兴趣爱好,每一种元素都融合得恰到好处,并尽量呈现得专业而且到位,可以说是中国类型片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胆尝试。
“我们不只是提供感官刺激,我们还是希望在精神上能够让观众有所共鸣。
”刘仪伟告诉网视互联。
事实上,《机械画皮》也确实不负众望。
在《机械画皮》精彩的设定、炫酷的特效下,包裹着的是更普世的价值观和情感体验。
而且影片并没有停留在抽象概念的探讨,而是深入到生活本身,去探讨人类爱情最适合的相处方式。
《机械画皮》中,机器人苏辛作为具有自主意识和超高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可以轻易地收集一个人的数据完全了解和满足一个人,但最终也没能读懂复杂的“人心”和“爱情”。
所以最后她绝望地发出哀叹:我可以在几分钟之内读完所有的爱情秘籍和言情小说,可我就是无法在一周之内了解这个人的心,我可以推算出明年的经济走向,后年的时尚趋势,五年后的天象,十年后的科技,可我就是不知道明天,这个男人是否依然爱我。
直到死,机器人苏辛都没有弄明白:结婚为什么非要买房?
你喜欢的东西我倾家荡产都要给你拍下,你为什么却不开心?
你明明说爱我的一切,包括缺点;我除了爱你,我什么也没做……这些问题,虽然不一定有标准答案,但探讨本身就让人肃然起敬。
院线班底主创,平台联合营销,助推网络电影向高维进阶“我们做了耕耘,先不问收获,只是希望这份耕耘能够有一点点的示范性。
”虽然刘仪伟如此谦逊地表示,但《机械画皮》对于行业的引领作用还是有目共睹。
《机械画皮》完全由院线班底打造,郭碧婷、段博文、刘仪伟这样的主创阵容即便在院线里也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在《机械画皮》中,郭碧婷一人分饰两角 ,在“清新女神”和“人工智能”间来回切换。
更关键的是,虽然两个角色都是“苏辛”,甚至外表也没有太大变化,但内心的巨变通过语气和微表情表现得恰到好处。
曾在《追凶者也》《左耳》表现出色的段博文饰演生活在底层的都(社)市(畜)白(青)领(年),将年轻人在职场和爱情中的迷茫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同身受。
此外,作为监制和编剧的刘仪伟,也在影片中化身神探,拨开重重迷雾,追凶到底。
相较一般的网络电影,《机械画皮》制作品质更加精良,视听语言更加丰富,叙事结构更加完备,情感传递也更加真诚。
作为爱奇艺联合营销计划影片,爱奇艺在营销上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除了针对传统媒体渠道的常规性动作,还借助新渠道玩出新花样,做到了 “出奇制胜”。
比如通过短视频话题营销、动态焦点图、互动预告片等多种方式,帮助影片扩散口碑、扩大声量,为影片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关注。
从上映后的口碑来看,效果也是显而易见。
《机械画皮》最开始以郭碧婷、段博文、刘仪伟的粉丝群体为主,但很快就带动了路人观众成为“自来水”,辐射范围越来越大,高效地达成了传播目的。
“我不认为网络比电影院差,网络和影院只是播出渠道不同而已。
” 《机械画皮》之所以选择网络播出,除了电影院尚未复业之外,也源于刘仪伟对网络电影的持续看好和对爱奇艺平台的充分信任。
《机械画皮》之所以选择跟爱奇艺合作,刘仪伟表示,是因为在众多视频平台中,“爱奇艺拥有的会员最多,而且爱奇艺是最鼓励创新、扶持创新的。
”事实上,对于优质电影内容的扶持,爱奇艺向来不遗余力。
截至目前,2020年票房分账破千万的网络电影多达30余部,其中爱奇艺一家平台就占了23部。
一直以来,爱奇艺都在探索价值最大化的平台策略和更公平更高效的商业变现模式,并给予优质电影内容从前期开发到宣发上映的全生命周期支持,推动行业进步,实现多方共赢。
头部内容缺位,行业依然陷在疫情“迷雾”在院线电影缺失的日子里,网络电影迎来了难得的高光时刻,为观众提供了多元化的线上观影方式和多样化的内容,承载起了电影院关门期间观众的部分观影需求。
而《机械画皮》等高品质内容的上线,也极大地丰富了线上娱乐内容,受到网络观众的喜爱。
对于提振行业信心、激发产业活力都有着一定的示范效果和推动作用。
但这还远远不够。
疫情对于电影产业的打击有目共睹,2019年上半年中国内地总票房达到了311亿,而2020年院线电影全面瘫痪。
相比院线里消失的300多亿票房,紧靠网络电影的力量难以填平差距。
“电影院关门期间,观众也需要电影,我们电影从业人员也需要工作。
”刘仪伟在采访中这样表示。
事实上,不仅是影院和片方,疫情的袭击让影视行业的各个环节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冲击。
资本开始观望,影视剧开机率下降,群演工作机会减少,明星艺人也进入了“蛰伏期”。
自电影成为主流娱乐消费以来,电影业第一次遭遇如此巨创。
而且容易被大家忽略的是,随着优质内容长时间供给不足,视频平台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对于大多数头部大片来说,没有登陆传统院线,就意味着同样不会在视频网站上线。
而就视频网站而言,国产商业大片向来是视频网站电影板块的流量大户,其次是好莱坞商业片。
现如今,没有进口大片,也没有院线电影,失去了头部大片的内容供给,网络电影尚不能独撑大梁,电影板块自然失去了能够维持市场热度的排头兵,视频网站的压力可想而知。
因为不管是电影院还是视频网站,都需要质量过硬的头部内容来吸引用户、留存用户。
2019年上半年,院线共上映新片246部(其中国产电影171部,进口电影75部),各大视频平台上线网络电影共438部。
而2020年上半年截至目前,院线电影全面停摆,各大视频平台上线的内容几乎仅有网络电影和部分片库,院线电影消失导致的是头部大体量影片的缺位,而这部分内容也是长期以来吸引用户留存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合数据显示,5月份网络影视剧全网有效播放数据下降了16%,这意味着用户的观看人次、观看时长在下降,某种程度上可能造成视频网站面临用户流失的风险。
失去了院线电影,影视产业链条的各个链条都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而且长此以往,这种影响还将进一步加剧。
庆幸的是,观众的观影需求一直都在,并未退散,而这将成为未来院线回归、市场复苏的基础。
随着疫情逐步被控制,影院终究会有步骤、有节奏地回到公共生活中来,当然在这之前可能需要熬过很长的一段过渡期。
令人欣慰的是,在这个“过渡期”内,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精品化、多样化、大众化的电影通过网络走向大众,为那些苦于没有新片可看的观众,提供了一个选择,带来了些许慰藉。
刚看完电影《机械画皮》,感觉很有趣,想到了这个问题——《聊斋》可以拍成科幻片吗?
我认为《聊斋》特别合适拍成科幻片,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制作水平的进步,《聊斋》拍成科幻片会更加符合市场需求,而且符合国家电影局的要求。
“建国后不许成精”——相信不少小伙伴都听过这句话,源自于网络上说广电总局下发的通知。
虽然后来证实是谣传,但也侧面反映了目前影视审核机制的严格。
而一些国产恐怖电影如果想要上映,一定要经过合理化改编,例如:2015年由乌尔善导演,陈坤、黄渤、舒淇、杨颖、夏雨主演的电影《鬼吹灯之寻龙诀》。
这部电影改编自天下霸唱的盗墓小说《鬼吹灯》,在小说中盗墓小队遇到了一系列难以解释的玄幻事件,但是在电影版《鬼吹灯之寻龙诀》中,进行了合理化解释:彼岸花是一块发出的光能让人产生幻觉的陨石。
后来电影顺利上映,并获得了16.82亿的高票房和7.4分的豆瓣电影评分。
《鬼吹灯之寻龙诀》给后面的电影创作者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如果遇到一些难以解释的情节,那么请往科学上靠拢。
毕竟画皮是蒲松龄的一场“美梦”,鬼神这种唯心主义的形象在唯物主义的现实中根本遇不到,是超越客观物理规律的存在。
但是,如果给“画皮”加上了科学的羽翼,赋予AI人工智能,并且模仿人类到意识觉醒,那么一切都能可以解释得通。
鉴于一些00后的小伙伴可能不太了解画皮,所以我们先回顾一下:画皮是什么?
《画皮》是清代玄幻小说鼻祖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一篇玄幻恐怖小说。
这篇小说主要讲的是:古代一个书生,在树林中偶遇了一个美女,美女自称是从大户人家逃跑出来的小妾,求书生收留她。
书生看妹子长得好看,听不进别人的劝说,把她带回家中同住,开始了没羞没臊的生活。
后来偶然一个机会,这个书生遇到了一位捉鬼道士,道士看他印堂发黑,告诉他你遇到了鬼,很危险。
(各位看到这里,是不是感觉很像《倩女幽魂》的故事情节)秀士得知后也只是半信半疑,于是趁着晚上偷偷暗中观察,发现恶鬼在画一副人皮,而人皮上的人像正是那名女子。
书生很害怕去找道士求救,道士给了他佛尘护身,让他挂在睡卧房门上。
但恶鬼很厉害,书生还是被挖去了心脏。
书生的老婆急忙请道士来帮忙,道士功力强大,用桃木剑将恶鬼一剑斩得魂飞魄散。
书生的妻子然后在道士的指引下,去街上求一个疯颠的和尚,通过一系列努力,最后成功救了书生的性命。
这个故事其实有很深层次的教育意义,告诫世人:色字头上一把刀,男人不要被美色诱惑,以免被披着人皮的恶魔所害。
而通过《机械画皮》发布的电影海报和预告片来看,电影创作团队对“画皮”这个题材进行了深度的合理化改编,让整个剧情更加符合现代都市生活。
画皮的主人公不再是一个凶恶鬼魂,而是一个由科学家发明出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但因为过于智能,机器人和人类生活久了,学会了人类的生活,产生了人类的情愫,逐渐有了自我意识,并且也学会了人类的欲望和贪念,想要占据人类的世界。
最近几年,人类和机器人共存这一主题确实是一个热点趋势,并且大受全球观众的欢迎。
2016年美国HBO发行的科幻类美剧《西部世界》,讲述了人类造机器人来提供给游客杀戮与性欲的满足。
而后机器人们有了自主意识和思维,进而觉醒并反抗人类的故事。
除此之外,类似主题的还有阿诺德·施瓦辛格的电影《终结者》系列、威尔·史密斯的《机械公敌》、布鲁斯·威利斯的《未来战警》等。
这类机器人意识觉醒而和人类产生的故事,往往具有很高的票房和口碑,因为未来科技是不断发展的,2017年围棋冠军柯洁都输给了人工智能机器人阿法狗,未来人工智能只会更加强大,一切皆有可能发生。
也许过去的故事引起不了观众们的共鸣,但是对于未来未知的事物普遍都会有恐惧和担忧。
所以这就是科幻电影的优势所在,未知即恐惧。
而且,美国好莱坞拥有《钢铁侠》、《蜘蛛人》、《雷神》、《奇异博士》、《复仇者联盟》等超级英雄电影组成的漫威电影宇宙,我们也可以把机械《聊斋》当做一个大IP,出现拥有不同技能的城市英雄,来组建一个科幻聊斋宇宙,也未尝不可。
科幻电影《机械画皮》讲述科学狂人研发了一款具有交感神经的人形AI机器人,当AI机器人萌发自主意识后,通过猎杀貌美女性换皮,取而代之并潜伏在她们男友身边的故事。
电影由刘仪伟、张楠编剧,张楠负责导演,而刘仪伟在担任监制的同时,还饰演的警察李洞宾化身妙手神探,能否拯救世界,他将是一个关键性人物。
女主郭碧婷在电影中一人分饰两角:一个是温柔可爱的女友苏辛,另一个是后来被取代的AI机器人苏辛。
这是郭碧婷和向佐结婚后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对她的演技也是一个考验,但从电影预告片中可以看出,有几个场景郭碧婷还是完成的很出色,演技都很到位。
而且,通过电影《机械画皮》预告片,可以看电影中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色调风格,在郭碧婷饰演的苏辛家里有一种黄色温馨的色调;而在有机器人出现时,会有一种蓝色的赛博朋克风格,预告片尾机器人苏辛还说了一句台词:“你会爱上机器人吗?
”
这句话让我联想起2019年Netflix出品的动画短片集《爱,死亡和机器人》,十分炫酷,有一种人与机器情未了的感觉。
究竟这部电影质量如何,郭碧婷演技到底好,大家可以去爱奇艺看一下独家上映的电影《机械画皮》。
是冲着“小向太”郭碧婷去的,但是电影的剧情简直是在侮辱观看电影的我们。
不明白追求真爱的机器人要得到一个人的人脸,然后去爱上这个人的男友,朝夕相处,男友竟然还看不出异样,最后就为了几十万的钱,大吵特吵。
芸芸众生,真看不出男主有什么好,帅嘛,看不出来?
有钱吗,房子都买不起?
对女主好嘛,还整天闹别扭?
警察更是让人大跌眼镜,特别是刘仪伟,建议他不要演警察了,简直是污蔑警察的智商,还要充老大,几把手枪就可以收服刀枪不入的机器人,后来才发现其实机器人掉进水里就解决了,就这么简单……唉,国产的科幻片能不能长长脸啊……除了郭碧婷,这片什么都不是。
千万别提这电影的立意出自《聊斋》的《画皮》!
编剧真的想清楚到底是要表达什么,导演真想清楚到底要让观众表达什么吗?
电影的主题是什么,模糊不清,探讨机器人对爱情的学习?
还是探讨人类的爱情?
电影的类型也模糊不清,爱情,科幻,悬疑,惊悚?
最基本的,连一个完整的故事都没有讲明白?
硬伤,软伤一大堆。
还有人说郭碧婷的演技不错?
演机器人就是面无表情,瞪大眼睛。
演普通人,就喜欢皱着眉头,装楚楚可怜。
故事的基本设定是,疯狂科学家立志于制造可以和人类以假乱真的机器人,解决了语序问题和交感神经等基础技术性问题之后,只需要达成高仿真的外观——一张皮,于是这就是片名的来源。
初代机器人换装的方式是用人皮,于是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凶杀案,二代可以通过系统直接复制,这也就是女主幸免于难的原因。
整个故事的主线是机器人为了寻求爱而鸠占鹊巢,最后仍然没能和人类一样习得感情的故事。
总的来说有三点比较有意思。
一是,电影主要借助机器人的设定探讨了人的异化的问题,人被人造物控制,这是20世纪中科技高度发达之后世界范围内的对人类境况的反思,也是讨论比较广泛的科幻母题。
二是画皮这个概念,一方面算是对《画皮》的一种解读和借鉴,另一方面可以看做是对斯嘉丽·约翰逊《皮囊》的一种仿拟。
三是这部电影的演员实在是很加分,女主除了所向披靡的颜值,机器人部分的演技也是精妙,表情、神态上和正常人类有明显的区分度,带有一些所谓的“恐怖谷”效应,但又不会过于有隔阂,非常美的享受。
最后,刘仪伟饰演的警官在1v1和机器人肉搏,眼看就要肝脑涂地的时候,好奇宝宝一样问了机器人一个问题:机器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这句救命之问笑爆hhhh
郭碧婷新片《机械画皮》端午前一天在爱奇艺上线。
机械?
画皮?
烂片还是创新?
似乎有点意思。
看完后,说实话,有可圈可点之处,一个半小时不算浪费。
开头便是一个女孩独自走在黑漆漆的拆迁巷子里,不祥的音效中,响起了诡异的老房子木地板的吱呀声,像是有人踩在上面。
女孩不禁回头,可身后空空如也。
她大着胆子继续走,可吱呀声却如影随形,最终,一道黑影掠过,女孩撞上了“死神”。
这个“死神”把她带到了一个偏僻的研究所,利落而完美地取下了她整张脸。
取脸的过程略微令人不适,虽然做了模糊处理,但脸部皮肤的毛细血管依然清晰,皮肤被从肌肉剥离的音效分外响亮
特别是下一秒,“死神”把新鲜的脸对着月光细细端详,然后是一阵皮肤与肌肉磨合声,再转过来时,“死神”已经拥有了一张和女孩一模一样的脸。
短短两分钟的开头,恐怖、悬疑,还有一点点的血腥,信息量够,气氛也足。
足以吸引人看下去。
接下去的破案环节,继续给出信息。
警察李洞宾(刘仪伟 饰)根据凶手脚印的深浅、距离、死者的体重,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人干的吗?
”
“200多斤的人扛着一个108斤的女人,轻轻一跳,6米,这是人干的吗?
”虽然我们从片名就知道,“死神”就是主角机器人,但正片这种不马上揭晓,而是一点一点给出信息的方式,还蛮有趣味的。
迅速营造阴森恐怖的悬疑氛围,并且从机器人对着月光看人皮这点上,我们已经能感受到——这个机器人渴望成为真正的人。
它已经不是纯粹的机器,而是拥有了自主意识的半人半机器。
过往,讲述这类机器人的电影很多,有成为人类红颜知己的《她》,有和人类谈恋爱的《我的机器人女友》,有慢慢觉醒最终获得自我意识的《机械姬》。
陪伴男主角,拥有迷人声线,温柔体贴又幽默风趣的人工智能“萨曼莎”这些机器人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被赋予女性的人类性别。
大概因为女性的性格更加多元吧,温柔、细腻、弱小、坚强、隐忍。
这让机器人的发展及最终走向更加多样,也更加扑朔迷离。
既有《她》《我的机器人女友》那种美好向的,也有《机械姬》那种不动声色深藏野心的。
《机械姬》《机械画皮》属于后者。
从网络电影播放和营收的现实来说,需要接连不断的刺激情节,走腹黑路线是首选。
可悬疑,可惊悚,可恐怖。
且这类机器人还拥有与腹黑内里截然相反的外表,天真无邪,甜美柔弱。
弹幕和评论不少都在说,冲着郭碧婷的颜,就能看完一整部电影。
来自爱奇艺弹幕
来自豆瓣不得不说,郭碧婷的纯与柔,甜与美,还有遗世独立的文艺与冷艳,真的很适合演这部电影的机器人。
虽然她把见到机器人时的惊恐,演得像是见到了流氓,但她演换脸后的机器人,还是很有看点的。
机器人选中了男主角王升(段博文 饰),变成了王升女友苏辛(郭碧婷 饰)的样子,却没有苏辛的性格。
王升无意间一句“你不是苏辛”,让这个冒牌货起了杀意。
脸上还挂着笑,眼神却已冰冷,搂着王升的一只手,一根手指悄悄翘起,露出机械利刃。
同样是这个表情,出现在警察来探访后。
当然,达到这个效果,很大程度上还得得益于郭碧婷的气质,天使和恶魔,有时只有一步之遥。
而这一步之遥,才是让人觉得最恐怖的。
电影正是利用了这一重矛盾强化戏剧性。
第二重矛盾,是警察破案和机器人学习的你追我赶。
警察能不能破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器人能否在警察之前完成更高的学习,更有效地隐藏于人类群体中而不被发现。
机器人排出酒精显然,人类的复杂心理对机器人来说,太难了。
第三重矛盾,是机器人能否真正变成人类,融入人类群体。
而这取决于机器人能否最终习得人类的心理。
电影中的机器人,渴望得到人类的爱情。
但它把爱情简单地理解为,单方面一味的付出与牺牲。
它不明白在爱情里,也存在诸多利益衡量,欲望与虚荣,伪装与欺骗。
“为什么结婚,要有房?
”这里借着“单纯”的机器人,讽刺了不少主流价值观。
比如,上述的“为什么结婚,要有房?
”“结婚不是两个人的事情吗?
”“虚荣的人,才会把结婚当作表演秀给别人看。
”而机器人的这些话又都来自于它看过的爱情剧和网络小说。
这么一想就更讽刺了——比起直面内心的欲望、真正的自己,人类总是更愿意用漂亮话去装点梦境。
王升觉得在租房里结婚很丢面子但,这部电影对婚恋观和人类心理的讨论,也仅到此为止。
令我感到遗憾的是,虽然这是一部机器人渴望得到人类爱情的电影,但并没有深入爱情的全貌——爱情到底是什么样的?
除了简单粗暴地讽刺了一番当下的主流价值观,并没有展现爱情的多元,挖掘那些幽微之处。
比如,爱情是无私的,也是自私的,机器人假冒的苏辛,只会一味付出,而不求任何回报,对王升没有任何要求,这本来就是反人性的。
“你到底喜欢我什么样子啊”王升一开始会很享受这样的苏辛,但时间一长,他难道不会感到空虚吗?
不会觉得,少了一点什么吗?
那种被需要的感觉,也是爱情动人之处啊。
而电影完全没有表现出王升对这个冒牌货的异样感觉。
这是电影的粗糙之处。
虽然《机械画皮》借了聊斋画皮的IP,但总体偏向机器人的科幻主题。
换皮换不了心,机器人终究无法完全取代人类,聊斋志怪和现代科幻在这一点上神奇的一致。
而这,又让人终对机器人心生悲悯。
毕竟,把它们制造出来的,是人,人的欲望不断膨胀,机器人也不断升级,最终变成了半人半机器的怪物。
变成真正的人类是它们的野心,但又何尝不是向上求生的本能?
(首发于 今日头条号:天涯小鸟movie)
看网大通常都是个痛苦的过程。
《机械画皮》名字虽土,但是没有用主标题+副标题的庸俗方式命名(比如“火云邪神之修罗面具”,或是“牧野诡事之秦岭龙窟”),已经算不错了。
有宅男女神郭碧婷坐镇主演,再加上颇为热闹的“科幻聊斋”宣发攻势,人家貌似要给我们个惊喜。
但是,看完之后,你依然会发现自己被坑了。
据说很多人是冲着郭碧婷来的网大坑你从来就不需要理由。
这部《机械画皮》即便是2倍速播放,也依然让人如坐针毡。
所以,很多被坑的网友都表示一定要给个满分,多写几个“好评”软文。
不能光自己挨坑,还要多坑几个拉垫背,坑一个算一个。
废话不多说,我直接吐槽吧。
我原以为这是歌剧魅影1.开片描绘时代背景的场景,特效包装的“成色”还可以,但是基本还是靠投机取巧。
采用重庆市的实拍镜头,再加上点导轨箭头、电子屏幕、全息成像、霓虹灯光,这就算是科幻了?
如果你仔细看,这里面的元素都是不知所云的。
没有“真正的内容”,也没有“合理想象”的逻辑。
各种来回跳动的数字,这是干嘛用的?
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仅仅是为了好看而已。
唯独荧光管做成的“拆”字,对表达有点实际作用。
刘仪伟饰演的角色竟然叫“李洞宾”2.片子的配乐,明显模仿了汉斯季默给《银翼杀手2049》所做的音乐。
试图借此提升所谓的“科幻感”。
这个场景更像是上世纪60年代的布景3.米咪饰演的受害者一边说着“我不会有事的,我抄近路”,一边忙着走到没有人的地方,好让机器人下手。
可能受限于资金和审查,我们这位机器人剥皮换脸的过程几乎是没有的。
而事后探员在分析被害现场的时候表示:“人皮被完整地剥离下来,就好像原本受害者就没有皮肤一样”。
而画面中,我没有看到任何关于“没有皮肤”的展示。
惊悚不惊悚,全凭一张嘴?
观众都瞎?
安琥饰演的科学家极其浮夸不适4.机器人貌似高智能,但却傻得可以,原来是个纯粹的性爱机器人。
她上来就问安琥饰演的科学家:你爱我吗?
什么是爱情?
你天天搞我,你我之间是爱情吗?
然后200多斤的机器人坐到了科学家的腿上,背诵“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
200多斤还能坐腿上?
土味科幻是不用讲科学的5.科学家不像科学家,除了表现出神经质和猥琐的一面,他什么都没有做。
甚至咆哮着说自己的作品不像人,没有表现出哪怕一点对自己作品的欣赏和关爱。
完全不符合一个人的正常心态和表现。
连做个高达模型都不是这样的。
这到底是不是你造的?
全凭一张嘴?
人物磨皮和画面调色可能是唯一值得肯定的地方6.剧情中的开会都没有任何实际台词,喝水的水杯里也没有水。
全是无实物表演。
能不能走点心?
别逗了,这房子不像是俩穷光蛋住的7.这机器人200多斤,先不说高科技能不做的轻一点。
她是如何过安检不被机器滴滴的?
又是如何跟男主角吃喝睡在一起,不被发现的?
200多斤抱得起来吗?
搞起来漏电没把你电着?
不是科幻吗,真当自己是聊斋?
李洞宾破案基本就靠运气和佛系8.我头一次见有抢匪敢正面抢男人东西的。
机器人一再的用狗血逻辑来解释为何要伤人,如何偷换概念地一再打破和蔑视机器人三定论。
难道这是在暗示,爱情只会伤害别人?
换皮操作都在这张行军床上进行9.郭碧婷和段博文饰演的情侣,台词差劲,尴尬至极。
台词的编写没有任何智慧的投入,就是走个流程。
唯一的作用就是制造误会,以误会推动剧情。
但是,这种铺垫既不生活,也无现实逻辑。
包括对于金钱和爱情关系的探讨,如果没有深度,就没有再讨论的意义了。
蔡总这个角色就像是从狗血电视剧里走出来的10.郭碧婷的角色被绑架走,在绑在废仓库里待了不知道多少天。
既不用吃饭,也不用喝水。
看来她天生就是个机器。
人家是女神,怎么能跟段博文有床戏呢?
11.另外一个男胖子机器人,出现的非常意外。
除了贡献了一场动作戏,让刘仪伟饰演的李洞宾说出了一句“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致敬了菲利普·迪克的科幻文学经典。
胖子打哪来,想做什么,影片想借他表达什么,完全是被忽略的。
这位爷除了泡妞,不知道他是来干啥的12.机器人在拍卖会上拍下了无用的花瓶。
男主角说他们不能没有钱,不能在租的破房子里结婚。
但是从片子展现的场景来看,他们租的房子一点也不破。
装修非常整洁精致,面积也不小,是间不错的公寓。
与其买房子,不如租房子,人家都说无所谓了。
男主角应该顺坡下。
机器人两手一挥,天空中就有烟花,您确定这是科幻?
13.关于动作戏的设计,不想说了,太差了。
没有逻辑也没有什么镜头调度可言。
算了就这样吧《机械画皮》单薄地根本不值得评价。
因为没有一场戏是没有问题的。
也没有一场戏是用严谨的思路在创作的。
全片都在划水,异想天开,根本没有科幻精神。
依然在用老套的形式,重复着田园爱情的虚伪故事。
内地电影大部分都死在编剧上。
从根源上就不具备被人认可的可能性。
再怎么用特效、用演员去包装和粉饰,都是无用的。
要不是因为这半年没有太多新片,谁会看这个?
*本文首发于头条号“电影stalker”
直接抖音解说搞定,可以不看了
这种片子为什么要让我看
机器人会梦到电子羊吗?会的。噗哈哈哈哈。这什么鬼。虽然本质上就是个种马文,但符合我对网大的预期了。
懂了失望,怀疑,遗憾,也就开始懂得爱了
常规网大级难看,《机械画皮》既不机械更不画皮,毫无科幻素质却意外地cue了阿西莫夫和PKD属实嘲讽,创作者需要注意不是像发廊一样弄几根花里胡哨的灯管就赛博朋克了。这种活《虹膜》也敢接,看来今年影视行业生存确实艰难。
节奏紧凑,特效能看出主创的用心,人工智能的发展电影中有些许思考,算是端午节假期的吃瓜好剧
剧情还是有点狗血不过郭碧婷演技有进步不错
本没抱任何期望,结果还意外的收获到惊喜,片里还有男女探讨,机器人就想得到区别于冷漠博士的关爱,无意中找到男主,为了让自己不出破绽还留着女主活口问出关于男主的细节,做男主爱的饭,收拾屋子,助攻男主事业,辞职在家,不求婚房,慈善拍卖也仅仅是以为男主会喜欢,甚至我设想出如果有男主家亲戚的出现设定,机器姬可能都会处理的完美,可是男主不喜欢,在一个如此完美的女人面前,男主喘不过气,原来完美无瑕也是个错误.博士有点用力过猛,表演痕迹太重.刘仪伟也有点点演技了,郭碧婷演技有提升,还有饰演机器姬的其实也很好看,这部片子我给五星,虽然没什么科技方面的提升,但是对于爱情的一些小细节很打动我
滚
这个题材倒是蛮好,把伦理感情放在科技的外壳里。可是刘仪伟的表演总觉得像一根橡皮链条,需要刚性时他总是软塌塌的绷不紧,感觉该出击时他却故弄玄虚的撤退了。想起了机器管家,那个电影对死的讨论明显更深一层。为啥二战后德国的反思似乎比日本深刻?大概因为德国哲学家思想家更多一些,美国大概也在这个方面比我们更胜一筹所以有更多深刻主题的电影出来。但总体这个题材的尝试还是蛮好的。
设定还可以,前面二十分钟还能看,从伤害制造者开始就乱七八糟了 槽点太多
一直觉得男生和女生的心里思想有壁,到底金钱是爱情的基础还是爱情是金钱的基础?片子里挺多金句值得讨论的,尤其机器人为爱买花瓶那段,有被男主气到,你们觉得水才虚荣?
不看,把精力放在好的作品上
把画皮故事移植得比较巧妙。整体蛮好看。
快进
所以爱情真真假假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人机恋看似荒诞无理,实则很反映社会现实。当男主遇到不懂人情世故和金钱利益,以满足欲望为先的社会小白机器人,在人类女友与机器人之间他会如何做出选择。人们总是容易被一时的被满足而诱导,而忽略了最有血有肉的该珍惜的那个人。
“我没有女人最重要的东西,爱情!”蛮好看的,段博文很帅,剧情也不差,借用机器人来反思情感反思人。但也有国产科幻的硬伤,那就是不科学——编剧懒得学科学,懒得查文献,于是科幻成了伪科幻
机器人为了寻找爱情,变成另一个苏辛,可是面对王升对爱情的忠贞,依然是个失败者。
很早看到过感觉,应该是☁️➕在什么地方看过但很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