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竟然可以爬到顶楼 “荡秋千”?
演技拉胯 !
今年最烂的电影,没有之一。
很多逻辑跟不上,感觉女校画风是这几年的画风。
男校以为是80年代呢,后来一看他们还在一起玩“和平精英”。。
那为啥两个人也没加个微信,都是靠“喊”。
而不是用微信或者电话?
还有狗哥不是复读的么?
全程咋没发现上课?
(女主教的不算哈)海的女儿 到底是因为她爸爸是卖咸鱼的?
卖咸鱼开个奔驰 还不行么?
还觉得父亲给自己丢人了?
实在难以理解。
剧情也拉胯。
今年暑期档烂片王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燃野》依然能以毫无逻辑的剧情、装傻充愣的表演、广播体操式的舞蹈、粗糙低级的制作位列烂片榜第一位。
看《中国医生》的时候,我都至少有四分之一的时间投入剧情和影片氛围。
看《燃野》,我调动了十二万分意志力,才没有愤而离场,才没有在影厅内破口大骂。
(听朋友说,他们那场观众集体吐槽,我竟有些羡慕)片中人物的动机、逻辑、智商情况,就不说了。
《燃野》在营销中不断强化“歌舞片”属性,提高了本人的类型期待和观影欲望。
但是看完电影,我怀疑这是一场“营销诈骗”。
翻译翻译什么叫歌舞片。
01 歌舞即叙事、表意拿《爱乐之城》举例,开场就是高速公路上的群舞,一个长镜头,随着每个车门打开,镜头里的主角不断变化,不同行业、不同肤色的人,来自不同地方。
大家唱的歌,正是电影的基调和叙事,普通人进入大城市,渴望新的、富足的生活。
音乐停止,舞蹈结束,大家恰巧回到各自的位置,仿佛刚刚无事发生。
在歌舞片中,随时随地可以唱歌、跳舞,歌舞代替常规的台词、表演,进行更有感染力的叙事,呈现人物内心,推动情节。
而《燃野》的第一场歌舞,是学校的开学礼表演。
最后一场歌舞,是学生们冲到比赛现场,进行的一场表演。
雨中舞蹈,是男主角想向对面的女校证明自己的舞蹈队可以跳舞,也是展示型的、表演性质的段落。
但《爱乐之城》里,男女主角在山坡上用歌舞吵架时,那不是在表演节目、参加比赛,他们是在歌舞片里进行独特的叙事。
《燃野》顶多叫音乐题材、舞蹈题材,跟歌舞片相去甚远。
全片唯一一个融入叙事的歌舞段落,大概是男生们听说加入舞蹈队可以和美女跳舞,于是在教室、浴室、操场、食堂的他们,兴奋起来,一组大的蒙太奇镜头把几个场景里的男生流畅地剪在一起,他们用歌舞表达自己的渴望和斗志。
但女主角以“性资源”为诱惑,号召学渣男们加入,也挺离奇的。
02 歌、舞不可分割,演员原声演唱《燃野》中其他歌舞的部分,也是以舞蹈为主,所谓的歌只是个背景音乐。
比如女主角在天台的独舞,镜头给的多是远景、全景,女主以肢体动作展露情感,基本没给她特写、唱歌的镜头。
那歌好像也不是她唱的。
华语影坛也有歌舞片,拿陈可辛的《如果爱》举例,片中周迅、金城武有大量原声演唱的部分,歌和舞是结合在一起的,这才歌舞片。
另一部著名的、荡涤心灵的歌舞片《悲惨世界》,歌曲不但由演员全部原声演唱,还罕见地使用了“同期声”的录制方式,片场拍摄时演员现场唱,现场收音。
《燃野》这种演员搭着BGM跳舞的片子,配叫歌舞片?
不比品质,比品质,《燃野》给这些片提鞋都不配。
就对比制作方式、类型认知,《燃野》压根就不是按歌舞片类型拍的,凭什么打着“歌舞片”的旗号宣传?
有影视号采访导演,稿子出来标题是《填补国产歌舞片空白,<燃野>是如何拍出来的?
》。
“空白”?
有歌舞元素的都不说了,2005《如果·爱》、2015《华丽上班族》、2019《你咪理,我爱你!
》,几部正儿八经的歌舞片是被开除国籍了吗?
张一白还说:“没人做过这个事,我们无从参考,开拍前一切的想法都是设想,开拍之后每一步都是摸着石头。
”气笑了,华语歌舞片产量虽少,但符合标准的有,口碑高、拿大奖的也有。
用不着一部2021年问世的烂片来“填补空白”。
融合歌舞元素的《跳舞吧!
大象》,都比《燃野》拍得好。
你们前面站着好多人呢,睁开眼看看。
03 画面造型《燃野》里几场大的舞蹈场面,拍得也跟广播体操一样。
开场女校的迎新舞,大方阵变成圆形、小方块,舞蹈动作整齐划一,绿幕抠图痕迹明显。
舞蹈动作就是伸胳膊、伸腿,转圈,看上去没什么难度。
虽然我对舞蹈没啥研究,但也看过芭蕾、桑巴、弗拉明戈,学剪辑的时候拿《大河之舞》练过卡点,《浪姐》《这就是街舞》里也了解过各种风格。
舞蹈是人内心的展现和外化,可以有爆发力,可以有诗意,可以传递怒火,也可以展露柔情。
但《燃野》里的舞实在平平无奇,开场舞、雨中舞、海上平台舞,三次大同小异,最难的动作大概就是转个圈跺个脚?
青春、活力、自由、奔放这些都看不来,呆板、死气沉沉、高度统一这倒很明显。
导演的分镜能力也一般,拍拍全景,拍拍节点,给个表情就完了。
都说选秀不咋地,我寻思任何一个热门选秀的舞蹈、运镜都能碾压《燃野》。
歌舞片向来是最注重灯光、色调和镜头的片种之一,因为一言不合就唱歌,有很强的的假定性,所以导演们都很重视画面造型,强化舞台感,打造风格,《雨中曲》《爱乐之城》《如果爱》都有经典的画面留下来。
仔细看下面的三个经典画面,用光、色彩、景别,包括画面传达出的情绪和人物的动作,都完全结合在一起——
《燃野》没有这样的时刻、这样的画面。
片尾还放出花絮,展示演员、工作人员的辛苦,我不知道他们为何会骄傲。
还说选了1000来名舞者,提前俩月进组训练。
最后就练出这么个水平,还好意思往外说?
影片以“输也要输得开心”“人生最重要的是快乐”为主题,挺普世,往深了说还反内卷、反当下的竞争体系,但主角们干的事、说的话、跳的舞,都是对这个深刻主题的廉价消费。
拍成这样,还打着“歌舞片”旗号营销,我认为主创可以向观众谢罪了。
风犬让我对这部电影报了很大的期待,想着去电影院看,但后来看到网上的评价,我就没去看,感觉会是l片。
后来在家里看了,我的感受就是,这部电影到底再讲啥。
一会突然跳舞唱歌,尤其是女校的学生来辅导男生学习那块,我一整个惊呆,是走印度歌舞路线吗?
突然的黄色玛莎拉蒂,让我对女主家庭产生了误解。
突然蹦出的歌手妈妈也让我十分不理解。
要拍励志青春歌舞片就往励志的方向去,想拍普通人努力过后却依旧不如意,但依然抱有希望也可以。
最后整一个不伦不类出来,最后大家去参赛也太扯了,直接脱离现实了好吧,四面环海的一个大台子,大家怎么过来,就算过来了,天也黑了吧。
这也算了,我以为大家会在没有人的舞台默默跳舞,给自己这么长时间的努力一个交代,然后男女主互述心意,再来一段心灵鸡汤给电影升华。
结果就是不知道哪里冒出来那么多人,一起跳个舞然后全剧终,姐妹们,我真的不理解,然后片尾告诉大家,我们排练舞蹈多么不容易,好多还是从没接触过舞蹈的人。
导演你究竟想干什么!
今天聊聊中国电影《燃野少年的天空》。
片名The Day We Lit Up The Sky (2021)。
这是一部国产歌舞片。
影片以“咸鱼”作类比,聚焦一群草根青少年。
他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参加舞动奇迹大赛,战胜自卑胆怯,打破别人对他们的刻板印象。
首先要说的是,歌舞片也是电影,电影就要讲好故事,不论何种表现形式,都要服务故事核心,否则一切就白谈。
《燃野少年的天空》的问题也就在于此,根本没有讲好一个故事,而是用一个尴尬的故事串起了几段尴尬的跳舞。
影片聚焦咸鱼,但拍着拍着既没有咸鱼翻身,也没有咸鱼跳龙门,哪怕努力也是浅尝辄止,活该被人看成一条咸鱼。
原本就按照咸鱼翻身的套路拍,哪怕观众觉得老套,也没问题,至少故事是个大家喜欢看的故事。
如果要打分的,不会超过4分。
而且这个打分完全是给群演们的辛苦分。
跳广播体操辛苦了……
说实话,一开始看到这部歌舞片的时候,我还是很期待的。
毕竟敢于挑战这个小众类型片的人不多,现在有一群年轻人勇敢地尝试,至少不是一件坏事。
影片的表现很糟糕,我看了没几分钟就眉头紧锁,着实叫人尴尬症发作。
剧情是硬伤,表演和逻辑也是让人不敢恭维。
这正是应了那句话,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再看到导演是张一白,这就更让人费解。
吸毒艺人就应该封杀到底,居然还能做导演拍电影,这不怕传递不良价值观么。
歌舞片很多,我们也不要和好莱坞经典做比较,什么《雨中曲》《红磨坊》《黑暗中的舞者》《歌剧魅影》《芝加哥》《爱乐之城》《马戏之王》等,提了是欺负人,就连隔壁产片量极大的宝莱坞歌舞片也比不了,《三傻大闹宝莱坞》《神秘巨星》完全吊打本片。
别人的歌舞片中随便拉出一段来,歌舞的作用都是在叙事抒发感情,兼着承上启下剧情的作用,丝滑连贯毫不做作。
可到了这里,完全成了一场灾难。
影片中拉了一大票明星客串,李若彤、乔杉、刘敏涛、黄觉、张译、刘仪伟、梁静、景岗山、霍思燕、蔡一智、唐诗逸、谢楠、郑秀文……看起来真是群星荟萃。
而这些明星也真的只是在客串,把这些角色删掉或者换个路人甲演,可以说对影片本身毫无影响。
《燃野少年的天空》里既不燃也不野,导演认为的青春就是中二,而他拍出来的中二感宛若智力残缺人士。
少年都是复读生、智力发育迟缓的超龄学生,原本挺有少年感的几个演员硬生生演出叔叔大爷的味道。
天空还总下着雨,浇灭了一切可能燃起来的希望……
“难道人生就没有比赢更重要的事情吗?
比如输得开心一点!
”影片中的这句台词,可能是导演说给自己听的吧。
歌舞片有名无实,尴尬症被迫发作。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从歌舞片角度看,《欢乐合唱团》(Glee)随便拿出一集,都能在叙事、歌舞场面、主题表达、青春质感等方面完爆之!
作为一部歌舞/青春片,中二一点,跳脱一点,我完全可以接受。
从《西区故事》到《发胶》《妈妈咪呀》《歌舞青春》,都有“一言不合就歌舞”的段落(本来就是歌舞片或者音乐剧电影的特征),剧情也会有跳跃性。
然而,中二病不是神经病,跳脱也不是抽风……卖咸鱼的老爸拿一条咸鱼打蝴蝶结🎀送女儿还可以说中二,开着金色奔驰跑车到学校门口拿咸鱼送女儿同学,那就是真不正常了!
这是病,得治!
男女主角也是,俩孩子怎么谈恋爱不行,吊在那么高的钢管上谈心打闹,那就不叫青春无敌了,那叫作死……这种毫无逻辑的拍脑门情节在片中比比皆是:28岁的男人假装中学生复读,这传奇堪比花木兰啊。
这学校的孩子是真的脑子都不好才看不出来吗?
上一秒还在嘲笑瘦弱男孩的高个女生下一秒就在街上替他出头打架?
好歹咱也得铺垫一下再转折吧……女主角都中学生了,还能相信父亲关于“妈妈在电视里”的话不在现实中求证、联系?
出生证明户口本亲戚是全都不存在了吗?
超人都没这丫头身世复杂……一些真正值得表现探讨的内容全都被随意丢弃——比如差生男校与贵族女校之间的关系,学生们的心态,两边各自缺乏什么需要什么?
不同的青春有什么共同的梦想和困惑?
结果大雨里跳个舞大家就亲如一家了。
(而且本片是逢雨必舞!
这也不是中二了,是太二)女孩的家庭问题本来也可以探讨很多,结果“妈妈”完全成了符号,到最后都没说清为什么抛弃孩子(暗示已经去世?
)。
结尾把女主角的跳舞动力抹消掉,替换成了男主角的“输也要输开心一点”,这在剧作层面就是偷懒耍赖啊……音乐舞蹈方面,只能说,勉强可以一看。
除了女主角天台独舞一段还不错,其他舞蹈的编排都挺平庸,可能受限制演员舞蹈功底,没什么特色,相当简单。
几次大规模群舞像团体操,风格就不大对头。
镜头剪辑得很碎,各种花哨的运动,以弥补舞蹈动作的乏力。
看起来真的是眼花缭乱过后即忘。
请来张亚东做配乐,感觉并不合适,歌曲都不太上口,留不下什么印象,似乎片尾曲还算可以——是不是找三宝这种会更合适?
彭昱畅演这片子真的有点勉强了……没有什么青春感,我看着就觉得尴尬。
女主角真的是片子唯一亮眼的存在了!
虽然表演也有点尬(片子的锅),但气质很好,青春气逼人,既有舞蹈功底,又天生带着倔强和甜美本色。
真希望演员能找到几部像《我的姐姐》《汉南夏日》《过春天》那样不错的片子来演!
我真的对背景年代都产生了怀疑,手机游戏吃鸡,爸爸开着奔驰跑车,家里看着90年代的大头电视。
我真的服了。
脚指头抠三室一厅抠出血了。
歌舞剧≠无限夸张谢谢。
这部剧毫无主题,去复读的男主突然要去跳舞。
背景是大学不是更好吗。
歌好听舞凑合。
但是剧情真的大可不必。
找妈妈真的没必要。
众人推车的时候我懵了,28岁上初中我麻了。
不建议杠精来看,这就是一部中二热血片,你给非要说里面的各种Bug,喜剧本来就有夸大成分,要看逻辑,那你该看悬疑片去,整体来说中二还是挺好看的,挺放松的,不建议带脑子看,带脑子你就输了。
影片适合关系很好的中二朋友一起观看,里面主要就是朋友之间的各种中二,很有意思。。。。。。。。。。。。。。。。。。。。。。。。。。。。。。。。。。。。。。。。。。。。。。。。。。。。。。
以青春为标签的电影有很多,但看完这部电影,我久久不能平静,首先,我很敬佩为这部电影付出的工作人员。
《燃野少年的天空》敢挑战歌舞片,勇气是有的,但是我觉得本片烂的地方,就是在雨中跳舞,甚至我看到那么多人在雨中跳舞的时候,我心想的并不是哭,而是想笑,真的就是各跳各的,而且接近影片尾声的时候,那句“这就是青春”把我彻底懵住了,我想请问编剧,你为什么认为?
一大群人在那跳舞就是青春吗?
可能在100个人里,就100个青春的定义,难道跳舞就是青春吗?
青春的定义,我们谁也不能肯定,但是青春绝对不是用来恰烂钱的工具,《燃野少年的天空》不是一般的烂片 属于那种剧情没讲好,跳舞没跳好,纯属用来恶心人的,,这三星,送给尹正,乔杉,和刘敏涛吧,感谢他们给我们送上来精湛的演技,让我们感到不那么无聊
除了几首ost还不错,以及一些配角演员彩蛋还可看外,真的尬到离谱原本《风犬少年的天空》后期剧情在我这就崩坏得很厉害,不过好在是根据自身经历改编,加上重庆这个自带特色城市,让可看性变高了。
可是看得出编剧对于剧情把控真不行,后面无比悬浮,这个全原创新剧情,直接飘在天空去了高三复读去一点学习不讲,就跳舞?
重庆的师资不用,跑去海南意义是什么?
李若彤的姑姑我真还没认出来,郑秀文请来了,为什么不让她唱一首呢?
谢楠做主持还是可以的女主很一般,甚至有点撞脸「乔英子」。
彭昱畅有些镜头颜值变帅了,发型很重要,而且同片其他男演员反衬hhh作为歌舞片还是挺垃的,有点陈可辛+周星驰的港片模仿痕迹,一群高中生搞得像小学生一样女主你真的信自己妈妈是sammi?
又不是小屁孩啊。
卖鱼的开得起跑车,还能被校园霸凌?
恨富了好嘛!
雨中跳舞没有浪漫和氛围感,反倒给人一种《紫禁之巅》的感觉
#时不时的戏#燃野少年的天空 #Thedaywelitupthesky
因为喜欢彭昱畅、张一白,所以在这戏上映的时候就有点印象,但碍于没钱,电影院也不是想去就随便去的,拖到今天才看了,海报和片名就透露出一股主打次时代青年群体的电影,上映时评价并不算太好,票房走向也一般,但好歹也破亿了,我还记得当初那张破亿的海报,伴随着一点剧情文字简介,几乎就很轻易的开启了这一个多小时的影像。
姑姑的入境,估计也是只是看到导演的情面上来客串一下,其实也不见得有多大的噱头,但还是可以得到很高的点击率的,这也是投资商们看中的一个指标,彭昱畅还是一幅的普信男的模样,但还是透着傻气和可爱,几乎没什么上妆的表面,能够看到脸上不经意长的各种小东西,甚至还有不合身的衣服,在他的身上也毫不介意,也是个挺率真的直男,蠢萌蠢萌的。
剧情几乎就是在讲一个自我再努力也不能实现阶级跨越的现象,突出了人不能活在别人的眼里,应该以自己为主的主题,我们不见得能赢,但可以让自己失败的开心一点,也是一种躺平哲学,成功哲学太多了,现实上层的教育都在灌输逆袭这一点是不可能的,社会给你限制了非常多的条条框框,所以接受是最应该的现状,说一个残酷的现实,现在985的选调生,都会写明一条,本科也必需要一流高校,所以又进一步提升了标准,人啊,没必要把目标订那么大,不然没逼死生活,反倒先让生活把自己逼死了。
影片除姑姑,还植入了Sammi,甚至还请来客串了一下,想起来也是因为在三亚这个点,偏岭南文化的地方,咸鱼店旁边那些满是骑楼的建筑真是好亲切,虽然我现在人在上海,但真的很相信广东,相信南方,感觉那才是熟悉的味道。
影片主打的是一部歌舞片,其实没有错,对比于故事,歌曲都是亮点,我能回忆起来的就最少有两个点,男女主坐在铁管上,再以绿幕背景下后期配以巨大的摩天轮下,整个从空中的视角拍的角度,配上对于梦想的渴望,那首歌让人想起“歌舞青春”里面男女主第一次对唱的场面,再来就是一群人在努力练习时,那首融入物理化学知识的歌,也让我惊艳。
最后一起跳舞的场景有点TVB,但声势确实是很大,在一个海面上一群人集体跳舞,从空中俯拍的场景还是很震撼,年轻真是挺好的,挺傻的,挺难忘的。
看完后,感觉很热血,很青春,很适合学生去看,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放弃,一直在努力。
“我觉得你们缺点什么”“缺点自知之明”
不太好,首先复读的男主真的一点也不在乎学习吗?也罢。后面的情节也有些为了燃而燃。女主很漂亮,但眼神总感觉像盲人
专业的音乐剧演员会更适合
太多人的青春,是被压制的青春。片子或许太过理想化,可觉得它理想化这一点本身就带着凄凉。难道我们不该拥有这样放肆的青春吗?
舞蹈的片段都很好,其他的都太糟。评论太好笑了,狗哥,你真的是来复读的吗。
太尬了吧………
暑假期间 一部很有类型的歌舞片
难得有部国产歌舞片,只不过在108分钟里能有100分都让我觉得尴尬,剩下的8分钟分给其间去的厕所和最后的字幕…BTW彭昱畅真的没啥少年感了快换换戏路吧求求了 21.7.11@中影星美软景
看的好漫长啊~不适合成人看的片子,可能少年们更会有共鸣。如果我再倒退十几年,估计会一起舞动吧~客串明星不少,表达的就是人要有理想,要不跟咸鱼有什么区别。剧情就不说了,充满着少年时光的粉色泡泡,很励志!只能说看的时候不是合适的年纪。
1.6/5 校服短裙、人海战术是一种权力,特殊舞台、片场降水设备是一种权力,镜头速率的后期处理也是一种权力,没有了这些还剩下多少算是cinema,而且认真的华语片观众应该认真分辨一下在《我的拳王男友》面前,这部片到底有没有资格谈“调度”?
青春片,青春舞蹈片?比起闪光少女差的天上地下……
作品在情节割裂程度剧情弱智程度嘉宾客串出场诡异度上都让我想起了张一白之前的村晚,整个故事好像是剧本只有一个大纲按着目录拍出来一样凑合。可即使如此天台独舞和雨中群舞的部分依然让我大受震撼,这大概就是歌舞片的魅力。女主台词水平可以和彭昱畅比烂,可是溢出屏幕青春感的一句“少年人”喊出声的时候就让人缴械认输了。主要角色(尹正除外)站在那里不用说话(这其实更好)就让你相信这就是年青人的样子,他们那么多烦恼,却又可以无忧无虑。故事真烂,可是青春真TM美好。
我的天啊,我大受震撼,并且用脚趾靠谱出了三室一厅,而且真的愿意陪你干傻事的人一定很爱你,珍惜和你看这部电影的那个人。
怎么说呢,比较漫画吧。
确实有很多尴尬的地方但是这个电影想呈现的状态让人尊敬歌很好听,主创很棒
3.5,电影院观影的时候,整体感觉挺像一部青春音乐剧,看得比较开心,虽然肯定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这种题材的出现还是值得鼓励。连续看了彭昱畅三部电影+一部电视剧后,希望彭昱畅能够继续打破自己,演绎更多不同的角色。
小黄屋顶独舞以及和老狗跳舞那段我觉得很棒。所有舞蹈场面也都可以,场景好看~其他就算了吧
1,蝼蚁会流眼泪,烂泥会开花蕾,鼠辈也有名姓,砂砾也想发光,咸鱼也能闹海,杂草也可追风,燃野少年也想拥抱天空。2,有首歌里唱,我从不怕爱错,就怕没爱过。青春同理。不需要什么大道理,也没有什么沉重深邃的大主题,青春就应该是放肆,等老了以后再去克制。这是电影教给你我的活法。3,彭昱畅继“风犬少年的天空”之后多个平行时空“老狗”的存在可以打造出一个老狗宇宙。
彭昱畅会被这么多烂剧本给毁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