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恶

凶悪,The Devil's Path

主演:山田孝之,泷正则,中川雅也,池胁千鹤,小林且弥,松冈依都美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3

《凶恶》剧照

凶恶 剧照 NO.1凶恶 剧照 NO.2凶恶 剧照 NO.3凶恶 剧照 NO.4凶恶 剧照 NO.5凶恶 剧照 NO.6凶恶 剧照 NO.13凶恶 剧照 NO.14凶恶 剧照 NO.15凶恶 剧照 NO.16凶恶 剧照 NO.17凶恶 剧照 NO.18凶恶 剧照 NO.19凶恶 剧照 NO.20

《凶恶》剧情介绍

凶恶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供职于明潮杂志社的记者藤井修一(山田孝之 饰)被主编安排前往东京监狱,会见不久前向杂志社寄来要求会面信件的死刑犯——穷凶恶极并且血债累累的黑帮头目须藤纯次(皮埃尔泷 饰)。须藤开门见山讲明原由,入狱前他曾受被人称作“老师”的房地产经纪木村孝雄(Lily Franky 饰)之托,采用各种巧取豪夺的方式骗取土地所有权和保险金,甚至不惜为此杀人。现如今须藤锒铛入狱,等待死刑的到来,而“老师”则逍遥法外,快活如初。须藤无法原谅“老师”对自己的利用和欺骗,发誓要将其一同带入地狱。为了博得藤井的信任,须藤讲述了三桩从未向警方供述的命案。藤井在毫无援手的情况下展开调查,终于发现一个个最为丑陋邪恶的人性实例…… 本片基于真实事件改编,并获2013年日本电影旬报十佳影片第三名。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罪恶黑名单第八季邪恶校园我不上头条爹妈满院全球热恋马东的假期恐怖雨林等待,只为与你相遇大风歌奸细战地医院哥鲁达覆面D深寒食人兽逍遥医生3096天借命赌圣3:无名小子巴布与斯塔尔的维斯塔德尔玛之旅天空中的露西小镇谜团午时三刻此房是我造杀死那只野兽危情实录罗米的理发馆闹鬼实境28天笨蛋·测验·召唤兽续篇设计者猫神八百万

《凶恶》长篇影评

 1 ) 嫉恶与救赎——生与死边缘的道德考量!

(以下纯属看过《凶恶》后的个人分析与看法)本人认为,要想看透这部电影,必须要深入分析主角藤井(山田孝之饰)这一角色。

这部电影正是以藤井的愤怒与无奈作为索引,从头到尾是其对自己心灵的救赎。

(电影剧情就不介绍了)影片在画面表现上,导演采用比较极端和残酷的表现手法让人性在金钱欲望之下的凶恶展现的淋漓尽致——虐待老年人、分尸焚烧……描画出杀人不眨眼的恶徒须藤(皮埃尔泷饰)和其背后真正冷血无情的‘老师’木村(利利 弗兰克饰)。

在剧情展现上,导演采用倒叙手法让电影开始平淡的剧情慢慢进入血腥虐心的高潮,迷离的案件背后真相慢慢展现在众人眼前!

原来电影开始那个表面看似真心忏悔甚至让人都有点怜悯的须藤曾经是那么一个凶恶的黑社会打手!

还有那个他背后最为冷血的老师木村。

黑社会与房地产商勾结合作开始了一段赚取黑钱的血腥屠戮旅程……电影接近高潮的阶段导演设有两幕对比——一幕是须藤和木村共同在须藤家里给孩子过生日那段欢快的片段,另一段是他们给老人灌酒并电击老人的片段。

两个片段相对比让人不寒而栗!

原来开心美好的家庭与金钱交易背后是两双血腥的手与被杀无辜老人的脆弱无力的求生哭喊!

电影接近结尾,剧情由倒叙回到电影开头的正叙,真相大白了!

此时影片重点开始转移到对主角藤井的愤怒与无奈的心里描写上。

法庭上木村绳之于法了,而此时藤井的真是内心才爆发出来。

原来他从头到尾的努力都是为了让木村和须藤收到死刑的惩罚!

他认为像这种凶恶的暴徒根本不能活在世上,即使须藤供出来了老师木村的罪行(其实他也是另有目的,根本不是他说的为了给在他手上死掉的人一个交代),但对于那些无辜的任命(尤其是老年人)他们自能用死来救赎!

(法庭上那段藤井有些控制不住情绪的片段正体现了他内心的真实想法)电影将要结束了,可主角藤井的内心矛盾才刚刚达到高潮!

恶人已经都送上法庭,但回到自己的生活中,藤井也要面临道德的抉择与考量。

电影开头他痴呆的母亲就是他最大的一个‘包袱’,而且由于案件上的事家庭关系也遭遇了危机。

最后藤井还是把母亲送到了养老院,其实他也很自责(甚至也可能痛恨自己但生活所迫,没有办法),因此在杀人案件上他愤怒的要找到幕后凶手(为无辜的老年人讨回公道)也是他极力想救赎自己内心、掩盖道德缺憾的表现。

回望整部电影,主角藤井的表情一直都是很严肃和迷茫焦虑的,很少有笑容(除了在狱中和须藤相视而笑那段),再加上那段凶残血腥的cut镜头,更是让电影从头到尾给人一种渐入黑暗与惊诧的感觉!

分析片名‘凶恶’到底是什么意思?

有个人说过‘凶恶’不只是指须藤和木村的残暴凶恶还有主角藤井对于母亲的‘无情’?!

其实我不认同,其实藤井也是很无奈的,就像反映到现实中,有很多人都像这样,面对一些犯法杀人案件中的凶手嫉恶如仇,痛恨他们没有道德底线,但是面对自己的生活呢?

不也做出了一些让人感觉不够道德的事情?!

都是生活所迫……救赎?

影片中到底怎样才能救赎?

须藤在法庭上说要‘活着救赎’,但注意到的都知道他的真实目的是减刑出狱以后可能还不能改邪归正?!

(从前面他突然对藤井说的开始信基督教了?!

个人认为这明显是他的一种借口为自己真实目的开脱的一个幌子!

)所以须藤本心可能还是坏的,说出幕后老师木村可能并不是为了他所说的为了给在他手上死去的那些人一个交代。

而藤井说必须以命偿还!

个人感觉确实应该对须藤和木村执行死刑!

这样冷血无情杀害多人的凶手(尤其木村)犯下的罪孽根本不是自己开口说信基督教了、忏悔了就能救赎的!

(可能有点激进了哈…)个人分析完这部电影之后也想说一下,本人挺喜欢日本的一些犯罪心理片和暴力血腥电影的,我认为日本很多导演拍电影很注重剧情的排设和人物语言的表达与人物心理的挖掘,很多电影能够大胆讽刺社会或人性的黑暗面,比如北野武、三池崇史等导演。

尤其早早的一部《大逃杀》让我记忆深刻!

本人很喜欢一些cut影片。

(当然韩国的一些反映社会现实的影片也非常好,个人非常喜欢《熔炉》和《素媛》,相信很多影迷应该都知道这两部电影。

 2 ) 别让生活的无助伤害到至亲的人

在泡沫时代,老龄化严重的现代日本,经济的凋弊与生活的窘迫往往会让人性的丑恶如水流般静静流淌,就像片中近乎白描的杀人过程,枯燥,乏味,有时又极具娱乐性(灌酒)。

当然,让我震惊的不是须藤一众变态的杀人过程,也不是藤井近乎神经质的对于真相的执着以及对家人的冷漠;真正令人震惊的,是老女人对”老师“说:”再多灌点“(让她老伴死)。

当然,最后坏人都被绳之以法,然而藤井仍然意犹未尽,证人的离奇车祸,证据的零散不足,无法立案,凶手没有得到对应的惩罚,”老师“最后隔着厚厚玻璃板对藤井的指手画脚,便是对于”正义战胜邪恶“这个伪命题的最大讽刺。

全片其实没有一个好人。

好好生活,珍惜眼前人。

 3 ) 我们与恶的距离有多远

非常感谢残秽的书评(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455624/),因为两个不同类型的故事都有围绕讲关于土地的问题,也感谢书评主人推荐这部剧,差点错过好剧,很真实的剧,这部剧只能网盘见,内容很黄很暴力,这剧其实可以拿来宣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看看隐藏下黑暗的丑陋。

为何题目会取我们与恶的距离,因为今年上映的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也是讲罪恶的,但是看完凶恶,真的发现我们与恶的距离名字给该凶恶,犯罪程度比台剧的凶恶多了。

三个老头就觉得那个有土地的老头最可怜,人家继承土地靠土地活下来有错否,为了土地杀掉还是活埋老头,后面两个欠债的老头自作孽不可活,还连累家里人。

凶恶里的记者和我们与恶的距离里的律师都是为了追求真相为了大家庭而忽视小家庭,最后都舍弃一些才保住小家庭,记者是把痴呆妈咪送进养老院,律师是一度不追求真相后来妻子理解了又重新追求真相,后者律师有点理想化,记者走到这步还是很有现实的代入感。

总觉得这类剧警察都没啥用,都是事情闹很大才来马后炮解决。

二次元的黑势力才存在友情,现实的黑势力不存在友谊都是利益牵制,看狗咬狗怎么把事情揭露出来。

 4 ) 致郁

  自从《告白》之后,我也很长时间没有在熄了灯的寝室一个人窝在床上看完这部两个小时还要多的电影了,根据真实的时间改编,山田孝之主演,当然最为吸引我的还是电影当中的情节。

  黑社会究竟有多恐怖,我不知道,因为毕竟作为一个守法的公民一生中能够接触到这个社会上面真实存在的组织的机会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只要是自己本本分分的老老实实的过日子,我相信,黑社会这样的名词离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说是遥远,但是黑社会却又是那样的亲近,因为稍不留神,这个来自地狱的魔爪就会悄悄的伸到你的生活,忽然从背后抓到你的胳膊。

  日本的法律允许黑社会的存在,这点也不难理解。

不同的国家都有各自的特殊的状况,但是黑社会究竟恐怖在什么地方你只要看过法国的黑帮电影或者是其他的国家的黑帮电影就会发现在这部电影中描写的黑社会的暴行简直就像是小儿科,当然,电影致郁的重点并不是把人活生生的埋掉,不是把人五花大绑之后扔到河里,并不是对一个老人不停的灌酒……而是它是赤裸裸的现实。

  老龄化社会,在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所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当然日本比中国要先迈入老龄化,而这一切的社会问题也就随之而来,老人不工作,但是在死后却有丰厚的保险金,一些老人没有了子女成为一个孤独终老的人却有一些土地资源,于是就有人从中间看到了“商机”。

当人在自己本能的欲望面前就好像是变得不是人类,丧失了所有关于理智道德和情感,于是那个自称为老师的人不断地联合着须藤纯次杀人,须藤纯次从来都没有把人命放在眼里,认为世界就是这样,而那个老师则是把杀人当做是一种享乐和发泄的工具,或许在“老师”的眼中,那些人不过就是自己通往金钱之路的绊脚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自己必须要有一个清理工具,须藤纯次。

  而到了后来须藤纯次入狱,为了报复“老师”,更是想让自己脱罪,他开始了告发之路,找来了杂志社的记者,正好这个记者藤井修一需要一个出口,一个发泄口。

自己有一个疯了的母亲,一个在家里面不停的伺候人的妻子,在我们正常人看来,能娶到这样的老婆真的已经算是幸运了,但是两个人的关系却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好,都是为了疯掉的母亲而不停的争吵,开始的时候藤井并不愿意把母亲送到养老院,但是随着事情的不断恶化,妻子终于拿出来自己手上的王牌离婚以及自己经常殴打母亲的真相的时候,藤井也才慢慢的接受了这样的现实。

  藤井是一个执着的人,如果他的性格中缺少这样的一部分,那么事情的真相就不会被人知道,但是正是因为他性格中的执着,知道到了须藤纯次可能不会被判死刑,知道了须藤纯次信了教之后只要赎罪就能被宽恕的时候他发怒了,他想让“老师”须藤纯次,这些做出来伤天害理的事情的人接受自己应该有的惩罚。

因为在他的心中有一个无法打开的结,现实就是这样,在自己的家庭中,母亲和妻子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随着案子的深入调查他想用自己所为的正义来缓解自己内心中的压抑情绪,但是却没有从“老师”得到自己想要的更多的被隐藏的真相,自己心中想要伸张的正义感就更加没有发挥的余地。

  三个人,围绕着调查当时的案子展开了一场精彩的斗争,导演的剪辑手法和镜头的运用以及整部电影的节奏掌握的恰到好处,人性之恶通过阴暗色调的画面缓缓的流入到人的内心深处。

冲着电影中最好的那个向内拉伸的镜头,绝对是一部能够称之为好的电影。

顺便说一句,山田孝之还是那么的美。

 5 ) 藤井才不凶恶

凶恶的最后一句台词一结束,藤井就在那个越拉越远的镜头里成了思想的囚徒。

弥漫在后半段的微妙的气氛转化,凶恶由两个施恶者转移到走火入魔的主人公头上。

然而,他真的算凶恶的一部分么?

如果说以藤井妻子为代表的群众对罪案有一种兴奋地追求算是人本身的恶意,以之作为主题可说还算合情合理。

给主人公营造的由发型衣着等由外而内的这种变化真的合理么。

对于举着正义旗帜做自己欲望之事而不自知,还以为自己是为了大义云云此种人是最令我不爽的。

然而藤井本质并不是这种人,导演最后给他扣了一个如此大的罪名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作为一个记者,追求真相本身就包含着追逐耸人听闻的事件并以此谋利,我觉得这本身无可厚非,一个记者的使命无非是在这种情况下最终权衡出最高的平衡,真实当然也要话题性。

但在电影开头,女性死者的父亲的一段话就已经说明了导演的意图了,本身付出了一切的女儿却被舆论说的丑陋不堪,可见最开始已经可以见到记者藤井是被批驳的对象。

在调查的尾声多了一个撞死的人也是为了加诸一个恶的砝码给主角,然而这一设置就更让人感觉虚无,他的恶意已经物化为间接杀人了,这样的一个解释更加给人感觉站不住脚。

不过,结合人物形象想一想像他这样的的角色多见么?

非常多见。

对家庭不闻不问,对犯人追查到底,这不是众多警察的最经典形象么,还是优秀的警察。

他们大多有很多的情感的支线,一切都是无可奈何,最终更显得他们的高大和奉献。

同样是使命感,如何才算多呢?

虽然这点让我无法认同,不过整体正义感罪恶感使命感演变和博弈还是蛮有趣的点。

监狱的几次探视很有感觉,双方的谁占上风以及情绪变化一目了然。

中间增加的几段血腥的回忆倒显得篇幅过长而没有必要了。

第一次回溯时的时空交错很巧妙,后面的几次就更显得多余了。

这一段和开头枪击以及性侵的克制形成鲜明对比,可以从内部体会到藤井这一人物的心态由平和走向极端,视角的选取让人有共犯的感觉。

不过我还是觉得篇幅太长整体结构都不对劲了。

说起来整体还是蛮喜欢的,结局实在有点不爽,不过山田孝之忧郁的眼睛给藤井带来很大的新意啊,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平衡结局设置的面目可憎,总之面瘫也可以如此真可怕。

 6 ) 无所不在的恶

2013年有这么好片子居然被我忽略了,最近在B站有缘看到,和豆瓣里的许多豆友的观感也许都一样,觉得这不是一个故弄玄虚的片子,电影中有好多需要深挖的细节,影片里面要传递出来的信息还不止我们看到的这些,也许编导本身也觉得这个真实事件的背后是充满着很多人性层面上有价值的东西,需要通过作品来延展开一起和观众们探讨的。

我觉得电影里应该还有新鲜的和更深一层次的信息需要继续挖掘,而不是许多像命题作文一样的影评,在“凶恶”两个字上讨论电影,谈电影里看到的各种关于恶的理解和见解。

我看到片名的时候,开始以为这是部恐怖片或是凶杀片,电影看头交待须腾的种种恶行,立马又让我觉得这是部日本的黑帮片,其实电影在讲故事方面很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先不告诉你前因后果,刻意回避应该交待的因果逻辑上的细节,单从前几分钟里来看,就告诉你须腾是罪大恶极的人,这样的人死不足惜,如果是他来找你你会做什么样的选择。

结果他耷拉着耳朵,楚楚可怜的放弃上诉主动交代其他罪行,让观者既是同情,又产生了“后边有个大Boss的好奇之中”,而往后的路子,大家就会饶有兴致的来看看,“这个小人物是怎样不知死活破奇案的”。

而这一个又一个的电影程式化套路,编导们显然都没有用,这个从后面的十几分钟里不断的惊喜中可见颠覆。

电影中有些细节很值得让人回味:凶神恶煞的黑帮分子须腾,杀人放火、强奸分尸对他而言倒像是例行公事,这些在他看来不算个事儿,倒是绝对不能容忍别人的欺骗和背叛,否则就是最爱的小兄弟也不会放过的,须腾让人觉得他是个被欺骗和利用的人,可是他欺骗和利用记者就满满的是心机;衣冠楚楚的木村看到须腾处理受害人的时候很是享受,手舞足蹈的那个兴奋啊,可是说到这么干的原由,无非是他发现了个游离在第三产业之外的服务型市场,他在乎的是这些土地和老人所能带来的无限商机,而不是个十足的变态杀人狂;我们的主角,记者藤井认为坚持自己所信仰的,为受害人伸张正义,可以置领导和同事的规劝而不顾,就连家里老年痴呆的母亲和煎熬中妻子也是不闻不问,常年以沉默对之,也许这种冷暴力藤井早就用习惯了,他甚至还直接在法庭上怒吼着让须腾以死来向受害者赎罪呢,这也是为什么他看到被车撞死的福森是多么的愤怒。

藤井的妻子最后的台词其实道出了实情,“看到这么恐怖和离奇的案件你是不是很高兴啊?

”也许孔武有力,凶神恶煞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管什么模样的人做着罪恶的事情的时候却没有罪恶感才够恐怖。

电影最后一个镜头意味深长,也让这部电影蒙上了一层黑色的味道,藤井来探监木村,无非是在法律无法宣判其死刑的时候,来给他补上道德上的一枪,而木村却不以为然,用一句话直接把藤井囚禁在恶的黑洞之中了。

 7 ) 消逝的质感

这次放弃用习惯的调侃来评价这部“凶恶”,因为它想表达的意思不能配之以嬉笑的表情。

片子到三分之一时以为是要偷偷把视点放在弱势老年人这个话题上,想到日本是个高度老龄化的国家,这个内涵也不算肤浅,只是觉得有点索然,日本变态片里常用的切入点不过是再用一次罢了。

剧情到一半之时怀疑导演的思路凌乱散落,那些肆虐场面和表达恶徒人性的篇幅对主题没有帮助,真的只是冒着让片子变成“四不像”风险增加娱乐性吗?

可是我却放下手机来了些劲,多了点莫名其妙的期待。

直到看到须藤在法庭上嘬嚅地说着:我会用余下的生命弥补我的受害者,我欣然发笑,可爱的须藤啊,死亡的爱抚到底也带给了你颤栗。

山田孝之的一句“不要贪恋活着的真实感”(原话有出入,大致意思)直接让我振动声带嗤嗤笑出了声。

会错意后的幡然醒悟把我的观影体验推到了高潮。

虐杀的美妙与感受自己死亡的对比像热水澡里的冰块撕裂着入浴人的感受,杀还是被杀都触动着心弦,杀过你体验这快感,被杀你感受到恐惧。

原来杀人者最能感受生命的存在,不愿放手这美丽的质感。

只有活着的人才能体验其他生命熄没湮灭时的兴奋。

我们的帅记者啊,真是个天赋秉异的家伙,即使不曾拥有虐杀的实践也感受到捻灭生命能给他沉闷生命带来的欢欣,只是他要做食物链的更高点,他要扑杀那体验过快感的高级猎食者。

我当然无法嬉笑,因为我简直在放声大笑了,扬起的嘴角边上是不可名状之物的涌动。

 8 ) 胡言乱语

将“草菅人命”这个词诠释的淋漓尽致,真正的视人命如草芥。

老头的家人决定把老头交给木村等人,让他们把老头灌酒灌死,以获得高额的保险赔偿来还债。

木村让日野和五十岚抓住老头,自己往老头口中灌高度酒,须藤在一旁观看。

这一段只有沉重的背景乐,其他所有声音全都消失,在慢镜头的表现下,四人的面部表情无比传神。

木村:在对老头施虐的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和愉悦感,再配上酒瓶子插入老头的嘴中的镜头,不免让我产生了这家伙在老头口中获得了性高潮的错觉。

日野:不忍。

五十岚:面露不耐的表情,像是在处理一项比较厌烦的工作,冷血,不过也比较合理,自己的老大须藤对木村无比尊崇,而五十岚又是须藤最忠实的小弟,对于木村的命令就当作工作去处理了。

须藤:扭曲的狂笑,如此残忍的事情在他看来不过是个乐子,表现了他的残暴。

须藤在老头的尸体旁若无其事的冲澡。

妻子:看到这种恐怖的案件我很是兴奋。

导演这是对世界上那些冷漠的看客进行谴责?

小小的惊喜:须藤成功利用检举木村拖延了自己的死刑判决,并成功的由死刑变为有期徒刑20年。

木村对记者说的诛心之言:最想我死的不是那些我杀害的人,不是须藤,而是··说到此处用手指狠狠的戳了与记者相隔的玻璃墙两下。

 9 ) 每个人的心中的恶

即使这部没有精彩推理,情节亦不跌宕起伏,但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故事的主线,主要是一名记者,去挖掘时隔很久的几桩案件。

契机是一封来自监狱死刑犯的告发信。

于是通过深刻的调查,最终理清了案件的来龙去脉。

但是这部电影,绝不是仅仅想要重点叙述这些案件。

如果想要理解这部电影所要表达的思想,那么还要从电影中几个关键的点去入手。

1、“老师” 的房地产公司盈利途径主要从被社会、家庭所嫌弃、遗弃的老人那里,骗取土地、以及保险赔偿金。

2、为何这个记者如此执着于这个案件。

这个电影并非是很狗血,去追求什么披露黑暗,占领职业操守制高点的电影。

3、为何花费笔墨在记者不和谐的家庭状态上。

4、为何去监狱探监,每次那房间的感觉,反而记者像是被关在监狱中的囚犯一样。

5、“老师”对记者说道:“最想让我死的人,也许并非是佐藤,而是你....”每一个国家,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就是贫穷与养老。

每个家庭,都要面对的问题,就是老人的赡养。

而且,如果即使你不贫穷,那么如果你有同记者一样的遭遇--假如你有患有老年痴呆的父母。

那么你就会面对一个选择。

而这个选择,也许从道德上决定着我们的善恶。

也许也会让你像记者一样一直选择逃避。

所以,在记者心中,首先他是持有正确的道德观的。

他所遇到的这个案件,是恶。

他心中一只让他苦恼的,也是善恶--他的家庭岌岌可危,唯有将母亲送至养老院才可以挽回,但,这对他来说,是恶。

所以,他挖掘这个不被重视的过时的案件。

潜意识里,将这个案件投射到自己身上,他一直在做的,就是不断的去否定逃避着的恶。

他想要杀死恶。

电影中,对他家庭的笔墨,就成为了另一条平行于案件真相的主线。

记者一直在逃避解决家里母亲与妻子之间的矛盾,他的内心是渴望,去解决这份矛盾,然而内心并不想行恶(送养老院)。

就像记者一直,去挖掘这个真相(明明事件已经结束)。

以及,老师说那句话时,玻璃中映射的自己。

他一直在否定与逃避的就是这个“行恶的”自己。

他想要去扼杀或者消去这份恶。

老师则成为恶的化身,他最多被判为无期,却不会死亡。

因为,恶到底存不存在,有多少,实际上有时无迹可寻(证据不足)。

所以,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要学会与恶共存,只需将恶关进内心的监狱中。

电影还是以记者将母亲送至养老院作为结尾。

 10 ) 恶。

1.大概因为是编自真事不敢妄加娱乐性 片子整体显得冗长拖沓教人犯困 说好的三次高能也不觉得有什么官能刺激 最后20分钟才算得上正片。

开始觉得熊猫演技并不突出 后来打脸。

台词不多性格难以捉摸 其实一切都写在眼神里 起初是以记者的本分追查事件 即使是带着打击邪恶的念头但是毕竟自知是个普通人 对上司反对并不违抗 眼神闪躲。

接触黑暗越来越深之后 眼神变得坚定却浑浊 从对恶的窥探中找到了乐趣。

2.由这个记者 联想到了白夜行里面的笹垣润三幻夜里面的加藤刑警和MW里面的女记者 人类对恶有种本能性的好奇 一旦触碰就不愿抽身 这并不是正义感的表现。

片中熊猫饰演的记者 普普通通的上班族 家庭和工作带来各种压力 这起事件带给他英雄感与成就感 以及探究恶之真相的愉悦。

然而并不否认在这之前他的正义感 。

3.人即恶 恶即人。

主角的恶在于不愿把母亲送到敬老院只是为了拜托罪恶感 看似温柔的妻子也早就对患AD症的母亲私下施暴 须藤犯下的罪行并不是恶但几次上诉想要把老师拉下马的行为并不是想为兄弟报仇而仅仅是狗咬狗的恶罢了 老师的恶是来自灵魂的真正恶意指示了多起犯罪却仍然能堂堂地说出自己没有杀任何人电击老人时发出的干笑令人发自内心毛骨悚然 那一家人是真的恶安然地以保护家人为由却将家人推下地狱说是他们杀了老人也不为过 那些被杀的人也各有各的恶。

触碰了凶恶的人 最终会被凶恶吞食。

4.身边存在的恶 不去触碰难免侵染 主动接近定被侵食。

看到一句很中肯的话 你触摸黑暗 黑暗也在触摸你。

5.好奇真的会死人 能力不到适可而止。

6.普普通通地过完一生是最好选择。

7.人性本恶 不必抗拒 而推他人下地狱的人 自己定入地狱。

8.如此漫长的128分钟。

没看过的还是不要看了。

毕竟是真事 所以 没什么意思。

《凶恶》短评

闷。熊猫有胡子是大叔,没胡子又是白嫩小少年

5分钟前
  • 养生少女顺来多
  • 较差

《电影旬报》十佳第三名,又一部黄暴片,良心记者揭黑幕的老梗。亮点不是残忍暴力而是“恶”的根源,少子时代经济低迷,黑社会、房产经纪、老百姓三方合谋,把无用老人一个个提前“送终”套取保险金,才是人心之大恶;惜乎,即便良心记者,面对痴呆老母亲也无能为力,最后的背影真揪心。

9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人的心,海底针...

10分钟前
  • 空中飞人
  • 推荐

感觉又看了遍冰冷热带鱼。没那么癫狂,但更简单残暴,可能“凶恶”的部分过于突出,记者的家访和揭露就如走过场一般毫无分量,总之猫熊君又酱油了就是

12分钟前
  • 最原最早
  • 推荐

关于老龄化社会问题的犯罪故事,火候欠佳,有种隔靴搔痒的感觉。

16分钟前
  • Junit
  • 还行

为了男神,五星!

17分钟前
  • Joeen.
  • 力荐

这大概可以看作对老龄化最痛彻最残忍应对,总觉得中川雅也是在故作癫狂...

18分钟前
  • 蛋形矮胖子
  • 推荐

恶之人心。。。

21分钟前
  • 然后就没然后鸟
  • 推荐

原本以为会在人性的讨论上走得更远,结果只停留在了最表面。化用了很多其他电影的桥段,算是一部很好的致敬作品。导演的节奏把控力很强。

25分钟前
  • 果樹
  • 还行

何为人性之恶,须藤和老师是恶,记者和他妻子的蜕变难道不是恶吗?

27分钟前
  • 沉默的导航
  • 推荐

剧情逻辑普通,暴虐凶残突出....挺点题,3星半

28分钟前
  • Penguin-k
  • 还行

其中一案件震惊了我,一老头还不起债,老头家人同意并委托黑社会灌酒灌死老头,以获取保险金。最后的晚餐时,老头嚎哭着要回家,说不想死,黑社会说就是你家人委托我们弄死你拉,然后给老头家人电话问怎么办,儿子把电话给老太太,黑社会:还灌不灌,你们拿主意。老太太:请多灌他些,拜托了。

30分钟前
  • 陈哈
  • 推荐

开头就是5分钟压抑的心理冲击,可是越往后越叙事平缓,节奏稍有问题,使案件调查和倒叙部分的前半有些拖沓沉闷。基于真实事件的故事使罪恶震撼度加倍,记者心理变化的再创作也是妙笔,不过后段内容过满,主题分散且都力度不够,所以结尾反思深度减少,到头来印象最深的还是最直接的暴力刺激。

35分钟前
  • 24city
  • 还行

旬报第三的名号并不能提升影片整体的质量,反而在期待之后增加了失望。

37分钟前
  • YWCJ
  • 较差

题材当然是很好,社会意义,人性恶挖也够深,但显然表层做的不够,中间一大段不作为闪回的情景重现和一头一尾脱节,让记者的调查和事件本身的关系没有很近,他们只是各自进行而已。整体来讲也拖沓了些,长镜头是比较多的。

42分钟前
  • 韩梦想
  • 还行

这作恶的二人组,一个是明面上的恶,一个是微笑着暗处的恶,那暗处的恶才让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而且大多情况下,他们都不会被惩罚。

47分钟前
  • IRA
  • 还行

最后一幕真是神,杀意直指观众。皮埃尔泷真是鬼神辟易,莉莉弗兰克也是老变态

52分钟前
  • 小Q
  • 推荐

我需要治愈

55分钟前
  • Shigure
  • 较差

正如影片名字所言,凶恶。凶的背后是没有底线的恶,在犯罪,欺骗,反叛的背后,是人性无边无际的恶。罪大恶极的罪犯是,为了保险金而杀害亲人的普通人也是。2017/11/15大分家

57分钟前
  • 埋酢浆草
  • 还行

熊猫的络腮真是让我频频走神啊~~~一部暴力且凶残的电影,有很多灰色地带,“两难全”的主题扣得很牢,只是没办法让人彻底感悟。

1小时前
  • 暗地妖娆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