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的生活里至少还有表哥,现在妈妈出去找钱了,表哥也“搬家”了,还有一个还在坐牢的爸,在一个小县城日子能有多好过呢。
至少去的新家,爸爸妈妈会陪着去游乐园,在被抓的时候还在担心孩子怎么样了,这就是袁晓东一直都想要的亲情叭像是袁晓东想用生命为杨阳拼出一条不同的路,结果在主角们不懈的努力下,让杨阳又回到了原点,有点感觉袁晓东白死了
新闻联播里,我们看到的都是一片片歌功颂德,“北上广”为代表证明了我们经济的腾飞和国力的强大,但除了这些一线城市以外,我们更多的是还处在经济极其落后的地区。
“逃离”,已经成为这些地区年轻人追求的梦想,只要能够“逃离”这个地方,他们相信自己的人生会有改变,他们的命运会随着离开这个“穷地方”而发生逆转,付出些代价又怎么能和以后截然不同的人生相比呢?
只要能离开这里,去“北上广”。
我出生在小地方,我非常能理解这种“逃离”似的心情。
如果信息不发展,人们永远不能通过其它途径得知外界的一切,也许这种心情就荡然无存,可现实却恰恰相反。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各种信息不管你是否接受都会轰炸到你的脑子里,小地方的人因此对外界充满了幻象和好奇,尤其是地方性的落差感之强烈,我想大城市的人是永远无法体会的。
经济水平、教育水平、医疗水平、娱乐水平,这种类似断崖式的落差让小地方的人感到茫然无助,大城市有三甲医院可以治疗疑难杂症,有最优秀的师资,有电影院、游乐场、商场、动物园,就算是在大城市送个外卖只要肯吃苦一个月都能赚一万块,这些大城市的人们觉得再习以为常的事物在小地方的人眼里都是那么的遥不可及,怎么办?
唯一的办法似乎就是离开这里,不管用什么办法……包括犯法。
可能有人会说,为什么不能通过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这样不就可以轻易的离开了吗?
现实是,每个人都有所长,各有天赋,而学习能力就是一种天赋,这不是你仅仅靠努力就能弥补的,还要受到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干扰,能满足这一切条件的人,千之一二而已……第一个案件的5个姑娘只是个缩影,而当明星也不过是个典型代表而已,她们想逃离想到失去理智,不管不顾,包括别人的生死。
心里得有多大的落差才会如此不顾一切的逃?
现实社会的贫富差距、教育资源差距、基建差距、医疗水平差距大到难以想象。
新闻联播?
听听就行了。
---本剧男主出场没多久,就对“小地方”三个字着重的提过,“为什么市里的警察会调到我们这种小地方?
”开始并未觉得有什么,看完全剧才发现这似乎就是两起案件的最根本原因。
其实与第一个案件的基本条件差不多,有人逃出去,就有人要留下来,那么留下来的人会怎么样呢?
留守儿童,已经是老生常谈的社会问题了,但为什么一直没办法解决?
因为父母要出去赚钱,为什么出去赚钱?
因为小地方赚不到钱……这就是区域性落差的原因造成的。
因为父母不在,小孩没人教育,没人撑腰,没人倾诉会变成什么样?
有的人会说:不是也有很多这样的小孩后来也很有出息吗?
那么我要反问:你敢赌吗?
升华或者堕落,你敢用你的孩子去赌吗?
对,就是赌,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父母也并不会像他们自己想象的那样了解自己的孩子,他在没有父母的陪伴下是好是坏,就是一场赌局。
袁晓东,是个善良的人,他很聪明,也很懦弱,他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过去所造成的命运,但他希望能改变杨阳的,希望他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希望他不会在受到欺负的时候无人诉苦,无人撑腰,在遇到同样因为父母不在,甚至陌生到冷漠的母亲所造成的贺文俊这样的人时可以挺直腰杆大声说不。
他有学习的天赋,他完全可以通过专心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从而离开这个地方,他相信只要有爱他的父母,杨阳将来一定会比自己的命运好,杨阳就是他人生唯一的希望。
警察将杨阳带回家正确吗?
无论法制上,伦理上都是正确的。
但对杨阳本人是正确的吗?
女主最后的逃离和痛苦已经回答了我们,她心里清楚,第二个贺文俊、袁晓东已经掉进了雏形中。
他们做的是正义的,是合理的。
但,是正确的吗?
正义与正确,合理与合情可以打等号吗?
我想没人会知道答案,也许当所有的人都不在因为巨大的落差而想尽各种办法逃离的时候,这样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看完这部剧,我真的有些恍惚。
坏人和好人真的能凭一件事一句话说的清楚吗?
恐怕不是吧。
第一个案子里,吴念生为了女儿设计了这一切,他死的那一个晚上,真的让我哗然了。
还没来的及等那个孩子出世,他走了。
当新闻里播放着“当歹徒不断被制裁”“正义不断得到伸张的时候”,我的心里是苦涩的。
他是歹徒,可他也是苦命的父亲。
他的妹妹,他的儿子,看到新闻的那一刻,媒体有想过他们的感受吗?
想是没有吧。
薛之谦的“野心”里有一句歌词“我怀疑你 熙熙攘攘的正义”,是的,熙熙攘攘,这真的让我很有同感。
第二个案子里,袁晓东为了杨阳不再重蹈自己当年的覆辙,他为杨阳找了一户人家,没有收钱,只是叮嘱他们好好照顾杨阳。
结局时,杨阳被找回了,可当林队再次去杨阳家的时候,杨阳坐在沙发上,看着动画片,“你知道我表哥去哪了吗”。
孩子依然很孤独,他的母亲又去深圳打拼了。
其实突然觉得有些讽刺,当初林队找到杨阳时,杨阳和所谓的养父母在一起,开心地玩着旋转木马。
林队没有忍住,她哭了,我想那一刻,她可能也怀疑自己是不是错了,可是法律和正义告诉她,这是她该做的,她必须把孩子找回并还给原来的人家。
很感谢编剧,他是一个很好的人,他给了我们案件的“凶手”最平和的结局,那是一种静静地悲伤。
所以有些时候,正义不是一两句话能说的清楚的,我们值得更多更深入的思考。
开头就是女刑警队长商量抚养权,她那种情况死攥着抚养权干嘛,我只能理解为跟前夫有仇,跟儿子有仇。
而且在律师提醒她脸上有血的情况下,还当着那么小的孩子不去擦拭,任由血混着雨水滑落,这是一个成年人、一个母亲能干出来的事情?
这是心理变态吧。
车上密闭空间放迷烟。
司机就戴顶帽子就以为自己能不被迷倒了,他以为那是防毒面具呢?
受害人除了吼了两句停车,挠了两下车窗玻璃,理智的没有去关迷烟瓶子的阀门,没有去抢夺司机的方向盘,她真听导演的话。
明明司机开着手机就能追踪手机信号,女队长非要打通电话,逼着人家关机。
这里说一句,现在的技侦手段是你关机也没用,除非你拔掉电池,但是现在的手机基本上都是不能更换和拿出电池的。
第一个故事结束了,看完结局的我真的很想把编剧的大脑给撬开看看里面都装了些什么东西,一个父亲忍辱负重、苟且偷生为了自己受了欺负自杀的女儿报仇雪恨,父亲一开始也并没有走极端,正如加害者之一李思琪所说,是他们把这个父亲逼成了杀人犯!!!
结果当强奸犯的女儿问女主说为什么这位复仇的父亲要去杀害他爸爸,女主竟然说因为人家心里有问题,精神不正常!!!????
怎么看不正常的也是你这个回答吧,你还是警察吗?
你追求的正义呢?
难道自杀的女生是被强奸被拍裸照,不是为了上位而泄漏裸照的这些事情不澄清吗?
反而维护加害者的名声?
整个剧看了一肚子气,垃圾剧情!!!!
但是饰演为女儿复仇的父亲的田老师演技真的太棒了,特别有代入感!!!!
迷雾追踪 (2020)6.72020 / 中国大陆 / 剧情 悬疑 犯罪 / 余庆 / 蒋勤勤 周游垃圾剧情,三观不正!!!!
看到商人们那种洋洋得意真的心里好难受,先富带动后富,结果先富起来的就是这样的一群渣滓,而且他们都是让人无能为力的存在,看着看着剧内心就会有一种无力感,整个人都感觉阴沉了下来,难受的呀。
当看到那些女孩们进行恶意竞争时难受心疼。
当看到那个女孩父亲四处找不到真相只能用最决绝的方式复仇时想到社会怎能了?
将老实人逼成了恶魔。
当看到新闻上面泄露消息,粉饰太平时也想到了现在的媒体人的傲骨究竟留存多少。
开头看了几分钟就被女队长的自私给劝退了:去见离婚律师协调孩子的问题,连脸上的血都不擦干净,连基本的尊重都做不到。
可能导演编剧想体现她的敬业?
这样的表现形式太低级了。
大概导演编剧在家是这种唯我独尊型的,根本不知道尊重人是什么。
孩子锁在家、晚上11点也不去幼儿园接孩子、1个月也见不到几面、不照顾孩子吃穿、不知道孩子任何情况,却仍自私固执地“绑住”孩子。
你没有这个精力时间照顾孩子,他父亲有时间有能力照顾他,有什么理由不放手?
说实话,别这样害孩子。
什么人真是。
作为一个母亲,她进去有温柔的看过孩子一眼吗?
有耐心问他是否愿意和爸爸去上海吗?
感觉对待家人,她也像审犯人那样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架势,连看都不看他们一眼。
真让人受不了。
这种自私、强霸的主角人设,还有什么看头。
12集看完了,终于第一个单元的案子结束了。
整体来讲案子也讲明白了,杀人犯也抓到了,有了他自己的结局。
现在就想来非常主观的讲一下我自己看完这个单元的感受:像是好好吃着巧克力突然来了一口屎,然后不断的重复。
也就是说,它总让我在好与不好之间来回拉扯。
最后看完结尾,我就想问问,导演你到底想表达什么??
整个故事的剧情是这样的:一个县城办了一个选秀节目,几个女孩一起参加。
其中一个女孩子因为特别突出,导致另外的几个女生心生妒忌,通过拍这个女孩子的裸照来逼迫她退出选秀比赛。
在拍裸照的当天发生了意外,被其中一个工作人员知道了,强奸了这个被下了药的被拍裸照的女孩。
然后这个女孩的父亲就开始了十年后的复仇活动,把涉事几个女生和这个强奸他女儿的工作人员杀了。
(大概前9集是这个剧情) 这个故事逻辑没什么问题,有问题的是整个剧你想传达的是什么?
一开始通过网约车凶杀案来作为整个故事的引子,把人引到网约车的危害上去,这个让人想起来乐清滴滴网约车案件。
作为引人入胜的方法也可以理解。
然后又开始了各种不是这么相关的剧情,被杀害女生的认识的ABCD,终于摸索出了这个选秀节目的重要线索。
这段剧情说实话我没认真看,因为出现的不相关的人太多了,并且毫不影响整体剧情理解。
最后终于查清了谁是凶手和他的作案动机。
重点:当我在想这个结局能给我带来什么样的思考的时候,导演帮你总结了,为什么杀人,因为这个凶手心!
理!
有!
问!
题!?????
我真是满脸问号。
这还是最后女主作为警察回答其中一个被害者的女儿问“为什么他要杀我爸”的问题?
我可去你的吧!
凶手为什么杀人你不知道??
你这把原本犯了强奸罪的人描述成了被一个“心理有问题”的人杀了的“无辜受害者”?
加上剧中电视里对案情的总结: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凶手要杀人,但是我们相信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我tm真的差点没骂出来。
请问,这是你的立意提升吗?
但凡你要是说,因为凶手太过偏执,用错误的方法来维护自己心中的正义之类的我都能理解,你这说了个啥??
且不说你怕表现出同情凶手的悲惨遭遇和为他申辩的情绪,但是不是所有的问题你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法律就都能解决的。
这部剧和《沉默的真相》有一些相似之处,都是牵扯出一桩陈年旧事(案),但你看你和人家的评分呢查这么多的时候,是不是就该反思一下,到底是哪里的问题?
(当然问题很多,差距很大,不仅是结局立意的事) 总而言之,我觉得这种凶杀案也好,其他类似的推理侦探剧也好,不能只是仅限于表层为了推动剧情的故弄玄虚,多去探究一下人性,关注一下背后的心理,总是好的。
凶手固然是罪无可赦,但是关注什么导致了他犯罪并不会有为凶手洗脱罪名的嫌疑。
追根究底就是,人走向极端之前所遭遇的不公才是真正值得反思的。
哈哈哈感叹一句,最近在追《巡回检查组》和《迷雾追踪》,两部都是不够好的剧,完全配得上现在豆瓣群众对它们的评分。
所以看剧之前先看评分,评分高的不一定是好剧,但评分低的一定不是好剧,这没错。
By艾晨友情提醒:本文纯属个人观感,不会复述具体剧情,也没有涉及关键剧透。
其实我想过用更能抓人眼球的标题来开始这篇文章,比如《少女遇害、艳照疑云、选秀黑幕……这部网约车案改编的悬疑剧,可能是今年最XX的作品》,又比如《毫无疑问,这部悬疑剧里包裹的,是最触目惊心的人间真实》。
可以,但没必要。
《迷雾追踪》11号开播,我看完四集之后,第二天又忍不住看了两集超前点播,6集正好也到了剧情的一个拐点。
就目前表现,《迷雾追踪》当然没有“神作”到掀翻国产悬疑剧天花板之类的程度,但是情节和人物都挺有意思,足够吸引我继续往下看,6集下来,就像剥洋葱一样,层层叠叠,互相关联,又各有痛点。
首先说下剧情。
《迷雾追踪》从一起少女搭网约车遇害事件开始,引出一系列俄罗斯套娃式的谜案。
我的理解里,悬疑类作品主要的着力点有三个:凶手是谁,动机何在,过程怎样。
这也是吸引观众的核心所在。
而在《迷雾追踪》里,围绕这三个着力点,从一个受害者到另一个受害者,从一个嫌疑人到另一个嫌疑人,甚至从现在到过去,看似一次次解决了问题,实则一直都在推翻,“是谁杀了我,我又杀了谁?
”眼看着疑点不断增加,案件也不断升级。
至于最终真相如何,只能静待结局揭晓。
接下来是人物。
蒋勤勤饰演的刑警队队长林雨虹是《迷雾追踪》的主角,就目前的评论来看,她也是这部剧被吐槽最多的点,说她“不像一个刑警队队长该有的样子”。
我的看法是,蒋勤勤不仅没有拖《迷雾追踪》的后腿,反而是这部剧的稳妥所在。
女性能不能当刑警队队长?
女刑警队队长应该是怎样做事的?
她能不能有性格缺陷、过往阴影、抑或现实困境?
这些东西又是否影响了她当刑警队队长这一设定?
诸如此类的问题,其实一写下来就觉得可笑了。
不带预设式偏见地说,“林雨虹”这个人物身上所呈现出来的,都不过是最常规的东西。
熟悉的元素、设定,一方面的确容易让观众厌倦甚至反感,但另一方面,稳,也许是保证一部作品安全感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最后再来说说背景。
《迷雾追踪》的一个卖点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剧中也在表现“真实”上花了不少笔墨,剧情核心的网约车安全问题、选秀节目黑幕这些设定自不用说,还有破案过程中出现的网络暴力、舆论倒逼现象,也都体现了信息时代的办案程序已经和过往不同。
此外就是《迷雾追踪》的时空设定:临川小城,十年前。
氛围上,小地方、小人物的种种日常,都能帮助观众更好地进入剧情;而逻辑上,小城千丝万缕的人物关系,不正是导致案情迷雾重重、追踪不断的根源所在吗?
前两天,优酷上了部悬疑剧《迷雾追踪》。
篇幅不长,24集。
故事却不简单,西南小城连续出现两起命案,女刑警队长与外来户协力查案,查着查着却又揪出了十年前的一桩秘辛。
十年来发生的一切,都指向同一个凶手。
杀人犯的所作所为,似乎又是故意为之。
真相好像昭然若揭,但细瞧又迷雾重重。
总体来看,《迷雾追踪》有点像《沉默的真相》。
粗粝凛冽的气质减了三分,悬疑诡谲的氛围又多了几许。
尤其是影像,正如剧名所宣,整部剧从头到尾都处在“迷雾”之中。
倘若你开着弹幕看剧,一定能看到观众对“背景太黑”的颇多嫌弃。
着实黑了点。
但色调暗不代表品质差。
今年是悬疑剧大年,爱奇艺推出迷雾剧场,优酷也上线了悬疑剧场。
这部剧,就是今年悬疑剧场的压台之作。
看完了会员更新的四集,忍不住开了超前点播,一口气又刷四集。
如果后面不拉胯,这或许是2020年“悬疑剧场”最好的一部戏。
一桩事先预谋的谋杀案《迷雾追踪》讲了两桩命案。
十年前,某市企业联合电视台举行了一场名为“全民偶像”的选秀活动,报名人数不少,最终定下五人入围决赛。
没过几天,种子选手胡怡婷跳楼自杀,选秀活动也最终停办。
十年间,与比赛有关的人陆续被杀害。
最近一个就是李佳佳。
就像《沉默的真相》中江阳等人为了还侯贵平公道而选择“地铁抛尸”一样,李佳佳的死也像是一桩有预谋的谋杀案。
在犯罪现场,凶手留下了不少证据,似乎在引导着警察向他设想的方向前进,从而揭开十年前的真相。
老实说,在悬疑剧中,这种设定并不少见。
一般来说,这种故事有两种拍法。
一种是过去、现在两线并进,观众能看到过去发生了什么,也清楚当前警察勘察了什么,以一种上帝视角纵览全局。
一种只当下布局,观众随着剧中人的脚步行进,抽丝剥茧层层推进,急得抓耳挠腮,也猜不透下一步落哪儿。
《迷雾追踪》是后者。
女刑警队长林雨虹(蒋勤勤 饰)就是这部戏的引路人,与她同行的是市里调来的警察赵伟(周游 饰),两人都不具备特殊能力,办案过程中也会时常犯错。
面对着纷繁芜杂的案情线索,他们不能一瞬间找到正确的道路,只得逐一尝试。
但这本就是真实的现状。
哪有那么多天才刑警,哪有那么多神奇侦探。
更遑论,这还是个发生在四五线县城的故事。
难道说有神秘能力的天才都回老家考公务员了?
我不信。
不过,这种故事也不好拍。
悬念绷不住、逻辑不自洽,很容易遭到观众反噬。
好在,《迷雾追踪》还是有点争气的。
虽然才播了8集,但想必已有观众被跌宕起伏的故事搞得晕头转向了。
刚查出杀人者是赵长松,赵长松转眼就死了;得到丈夫才是凶手的新线索,怎么查罪犯都显示另有其人;好不容易挖出陈年秘辛,后面估计还得出幺蛾子……
《迷雾追踪》是悬疑剧,也是社会问题剧。
缉凶始终是主线,谁杀了“李佳佳”的疑惑始终困扰在观众的心头。
拨开层层迷雾,绕过重重反转,真相还是辨不清、查不明。
但它又不只讲查案的一面,追踪过程中展示的种种扭曲人性,总让人瞧得有些胆战心惊。
超越性别对立的女性自强《迷雾追踪》是一部女性悬疑剧。
蒋勤勤饰演的女刑警队长林雨虹,算得上是这部剧的唯一主角。
外来户赵伟也不是盛气凌人的性格,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但这个和尚却一点风头也不想抢。
从播出的8集来看,两人甚至连互补都算不上,赵伟俨然一个助手。
这恰巧是《迷雾追踪》难得的地方。
在过去的时候,悬疑剧中的刑警队长无论男女,都是强有力的角色。
纵然是女性,功夫也要比男性能打,逻辑要比男性更缜密。
某种程度而言,“她”成了更强力的“他”。
但林雨虹不是这样。
于家庭而言,她的婚姻是失败的。
一心沉溺于工作导致家人不满,孩子见面都不愿意跟她打招呼。
于工作而言,她的努力似乎也毫无意义。
打给歹徒的电话暴露了信息,害得李佳佳命丧当场,缉拿凶手的过程中自己也险些被害。
真真糊涂。
然而,就是这个“满是缺陷”的人物,却给观众展现出一种生活的纯粹真实。
她面对前夫讨要孩子的行动可以毫不妥协,但当前夫提出“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时却很难铁石心肠。
她算不上是位好母亲,可她对儿子的内疚和无奈也肉眼可见。
情理自古两难全。
办案过程中,她收获惨败却不甘心认输。
于贵州抓盗车贼时,父亲当场被撞死,自己也被掳去贼窝,两天之后才逃出来。
虽然剧中没有明说发生了什么,但从林雨虹患上绑架创伤后遗症的表现来说,噩运显然向她伸出了毒手。
但她还是坚守下来了。
她还是“她”。
也正是这种“女性立场”,让她在以男性占多数的警察团体中,成为少数的能站在受害女性立场考虑的刑警。
不过,有时候感性也会影响判断,网约车案就是鲜明的例子。
对于林雨虹这一角色,蒋勤勤演得不错。
印象中她许久不亮相了,上次好像还是《一个勺子》。
最后,还想聊一下女性悬疑剧。
老实说,今年女性悬疑剧不少。
比如,同样讲述警察破案故事的《摩天大楼》,杨子姗就在里面演了个女刑警。
相似类型的,还有《危险的她》《不完美的她》以及同属悬疑剧场的《刺》《白色月光》和《女孩们在那年夏天》等剧。
就不评论上述剧的好坏了。
在女性观众把持荧屏的当下,拍一些女性悬疑剧可以理解。
但还是想说说女性悬疑剧中的人设问题。
不少表现男女关系的故事中,总习惯将矛盾简单的二元对立,仿佛女性受到的压迫,全都来自于家庭,来自于异性。
这着实有点无趣。
说白了,在表现男女关系上,简单的二元对立是一种民粹主义的偷懒方式,应该尽量规避。
尤其是悬疑剧中的女性角色,更应当复杂一点,丰富一点。
不慕强了,就非得装弱吗?
第一集要素疯狂输出,第二集才渐入佳境…但蒋勤勤和周游的口条真的不行。人物塑造太生硬了,一开场就给女主打上婚姻失败事业遇阻的tag倒也不必…
昨天还在啦蒋勤勤演的苏州二公差,今天翻到迷雾追踪,感觉女演员的转型可以从她的身上看到,不用因为年纪大了,去演偶像剧的女主妈妈……期待我们可以拍出傲骨贤妻这种类型的剧,那女演员的年龄跨度,生活阅历都可以诠释了。人心向善……
看到第四集就想弃了,节奏情节有点慢,悬念也不够
可惜了,要是矛盾再突出一点节奏再快一点演员台词再好一点,这可比东城梦魇要早呢。后面太拖沓了。国内编剧还是不敢写矛盾冲突呀。。有点没想到蒋勤勤老师演技挺好可台词这么奇怪。
笑话吧。。。?用电影的镜头,找有名气的演员,给昏暗的灯光,拉看似紧凑的剧情,就一定是好片子???笑话
第二集以后那个味儿就完全对了,听我的,要坚持看完2-3集。剧情不是走快节奏的,感觉编剧在下好大一盘棋,猜不到接下来的剧情,“迷雾”背后又有“迷雾”。蒋勤勤演技也在线,今年最后一部值得追的剧。
黑漆漆雾蒙蒙的画面本来都是用来烘托悬疑气氛的,然而并没有推动作用。就在同平台来说要封顶也很难,当年东北场景用来推动剧情本身就很不错。追到六集,其实剧本节奏并没有问题,有峰回路转,缺了点案件推理的部分。角色塑造可能是有些差劲的,女性有很多标签用来做角色但是本剧显然没有突出沟通能力,对细节的敏感等。三星观望。
本来挺期待的,结果看后……,感觉每个人都端着,别扭演的,尤其男女主,不是板着脸好像谁都欠你钱似的就叫裤,参考隔壁BYZX吧,垃圾
黑漆漆的啥也看不见,亮度调到最高还是看的眼睛疼。绝了
我挺喜欢蒋勤勤的,也认为她是一个有演技的女演员,可是12集一个案子,并且并不怎么精彩,虽然警察同志走访调查很辛苦,但恕我兴奋阈值有限。不行...真不行好吗...选秀里最优秀的一个和五个,都有点勉强……嘎嘎....男主长得真像夏雨。两倍速追完,镜头晃得要吐了。
台词硬邦邦,令人出戏。
比爱奇艺迷雾剧场差太多了
之前看预告片的时候还觉得讲了个啥,一点重点没有。看了八集觉得🉑所以就是围绕十年前的那个案子展开嘛
一口气看了四集,我是蒋勤勤的脑残粉!!!!
只能说平平无奇
随意快进
虽然有点小瑕疵,但是力荐,剧情在平稳中慢慢进行,没有太多不合逻辑的地方,我觉得这剧至少有7.5分以上的评分。但凡这种不加美白滤镜,不用小鲜肉的电视剧至少都值得一看
感觉不错的悬疑破案剧,案件真实性高,层层深入,挺吸引人的,电视剧还是要剧情好。
终于上映啦,离婚开局是不是有点刻板印象…可能是为了形象伟岸吧…不过这么飒的女警官我是一定要追的!(剧情可,氛围可,接地气,一点点剥丝抽茧,没有出现常见的神化警官的操作。(始作俑者林子安们笑笑走了,新闻报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真是讽刺。
蒋勤勤还是很好看的。男女主演技都没啥大问题,问题是男女主一念台词就太出戏了,男主一激动就台词烫嘴听不清楚说啥,女主台词太生硬几次都怕她咬到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