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认定一样东西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它无所不在。
上学的时候我做过一个试验,我在校园里随机挑选了一个人,记住了他的长相,在以后的几天里,我发现,不管我去哪,都会遇见他。
餐厅、网吧、图书馆,走廊里、洗手间外面、甚至是在外逛街的路上……于是我猜想,这就是所谓“缘分”的由来。
当你迟钝的大脑向你发出确切的信号之时,你的视网膜可能已经接受过成百上千次的暗示。
也就是说,在你“一见钟情”之前,你们可能已经擦肩而过上万次。
你惊讶的发现,原来他和你上过同一所幼稚园,现在看来,这实在没什么可奇怪的了。
暗示是一种奇妙的东西。
也许很多人都做过那个“神奇”的心理测试,让你快速的去算一些简单的算式,然后再去想一种颜色或者某种物体,如果不是刻意反抗自己的第一意识的话,我想大多数人都会发现他们所想的和所给的答案有着惊人的相似。
暗示的力量是暧昧的、不可估量的。
从影片的三分之一开始,我就猜测那位带着怪笑的心理医生有猫腻,现在我依然这么认为,不然我实在无法解释为什么他会在那位抹脖自尽的心理医生的办公室里找到阿加莎,并准确的把她带到她正在发疯的丈夫身边。
还有红色的领带、和主角妻子的合影,以及片头妻子“恰巧”找到了他丈夫“写”的书,明明只翻了一半却准确的知晓结局,并“无意中”提到书中的主角杀了人,而那位心理医生也是莫名其妙的提到萨克斯。
我于是斗胆猜测这一切都是为了最后找到那个装满杂物的箱子而做的铺垫,否则,在纸条被撕开之前,妻子是如何神奇的知道下面盖着的是她丈夫沃尔特的名字?
我们注意到,在影片的后半截,这位医生和沃尔特的妻子几乎如影随形,如果你够细心,还会发现他有一辆和客厅颜色相同的血红色跑车,而车牌号码刚刚好也是23。
我猜想假如一个对23阴谋论有相当深刻研究的心理医生想串通一个对你了若指掌的人——你的妻子,给你下一个圈套,他只需要在适当的时机给你一些适当的暗示,很容易就能让你被这个神秘的数字逼到发狂,甚至,让你相信你杀了人。
如果记忆可以丢失,那么让人相信一个重新编造的记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没有比医生更了解病症成因的人了,研发抗生素的专家,同时也一定是研发病毒的高手。
我想导演给我的暗示已经够多的了,足以让我相信我所看到的不过是其中一个结局,一个以男主角为第一人称描述的他自己的结局。
而知道真相的,只有事件本身。
结局是要说明人间有爱?
个么这算是个温情惊悚片?
中途想起自己大学的学号是23,住过的寝室号码是419(4+19=23),412(24-1=23),于是找其他数字继续拼凑,然而极差的数学根底开始作怪,只好作罢继续惊悚俄不是继续温情总算看完关小黑的时候,时间显示:2:23睡醒出门电梯里的广告大大字:新套餐每款23元嗯哼!
就这样继续肤浅地浮到表面来昭示我,表叫我自己算自己找,加油加油!
直译: 把你找出来后,你的罪就被确定下来了。
相对于中文可以意为: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或者 多行不义必自毙.Be sure your sin will find you out.这句话取自圣经 民数记(Numbers) 32章23节 美版圣经的原文是: NUM 32:23 But if ye will not do so, behold, ye have sinned against Jehovah; and be sure your sin will find you out. 摩西这句话虽然是针对加德和如本的子孙而说,因他们的罪过而使流放的以色列人受更多苦难,其寓意却可以延伸到圣经故事范畴以外。
看了不少评论,说剧本很烂? 我不这样觉得! 只能说剧本足还不够强,不至于很失望的地步,毕竟对于表达这种数字逻辑的是很难的! 反而觉得它对金凯瑞来说,是专型中的进步,小金表演的很投入,影片摄影和剪辑带有蒙太奇手法,有很多标新立异的地方. 影片中的配角,华特的儿子,表现的也相当出众,我喜欢他的角色,剧情甚至可以继续在他身上延伸.
首先声明这部影片与乔丹无关。
这是一个由数字23而引发的悬疑故事,也许我可以为它加一个副标题:一个精神病患者和谋杀犯的回忆。
电影出现了许多精神分裂和精神偏执狂的情节,使得原本就充满悬疑的剧情看起来更加扑朔迷离,令人晕头转向了。
好在故事本身并不深奥,很好懂,否则可就真的可能让人看不懂了。
金•凯瑞的转型之作,不再疯狂搞笑,那张原本表情夸张、喜感十足的脸上如今出现了深沉、阴郁的表情,在电影里他扮演了一个实在太沉重复杂的角色。
对于已经在电影圈打拼多年的他这种挑战应该不成问题,我是说演技方面金•凯瑞足以胜任。
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个已经被人们定位为喜剧演员的明星出演一部严肃而恐怖的悬疑片是否能被公众接受了。
在我看来,还不错,严肃起来的金•凯瑞另有一番酷劲,对人物复杂心理表现也到位。
只是我感觉他要是想在其他类型的影片上取得跟他在喜剧片上一样的成就恐怕会很难,至少从这部影片看来,他还要更加努力。
演喜剧没什么不好,当然转型也没什么不好,只要有诚意。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对数字偏执的故事,内容离奇诡异,其实艺术来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中对数字的偏执可能比影片中更加离奇与荒谬。
记得前不久在一个电视节目中看到,一个人准备拍卖一个手机号码,只因为号码的最后几位正好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日期,所以他要价20万,据说有不少人打来电话咨询。
还是在那个节目中看到的一天消息,据说现在联通、移动的营业厅中已经买不到带6、8之类的所谓的吉利号码,要想买就得到一些所谓代理商之类的号贩子手里高价去买了,6、8越多价格也越高,至于那些带4的号码原价销售,少人问津。
还记得有一次去一座写字楼办事,由于紧张,坐电梯时就盯着电子显示屏数楼层,结果没想到刚过12层,显示屏就直接显示14层,竟然隔过了13层,一开始我还以为是自己太紧张,看花眼了,结果细细查看原来果然没有13层,原本的13层被直接定为14层,13这个数字被略去了,听说这是许多信奉基督教的国家和地区的习惯。
说什么好呢?
不知道是这个世界疯了,还是我疯了。
我们对于数字的偏执,与电影中的主人公又有什么区别呢?
车牌、电话号码要6、8,楼层数故意不设13层,我们的信仰原来可以如此脆弱,竟然抵不过一个数字的攻击。
我们究竟相信的是什么,是相信宗教可以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还是相信宗教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厄运呢?
我们似乎总是对宗教中描述的美丽事物充满怀疑,却总是对里面关于邪恶、不幸和可能会带来厄运的东西深信不疑,或者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吧。
其实如果要是有心,去查一下就会发现其实像4、13这类的数字也是很古老的吉数,只是我们孤陋寡闻外加喜爱以讹传讹罢了。
其实数字就是数字,一种计数的标记而已,至于其他附加在其上的意义只是我们的牵强附会、庸人自扰,外加寻找精神暗示的心理作祟的一种表现罢了。
这应该是一种病态,一种集体性的疾病,只是我们不自知。
我实在觉得鲁迅先生实在是伟大,他竟然看如此洞悉人的本性,阿Q精神多么绝妙的创造,阿Q从创作到如今已有几十年了,而我们依旧对阿Q精神乐此不疲,这些数字上的吉利游戏就是一例,这些无非都是变了形的自欺欺人和精神胜利法吧!
我们就姑且称之为数字阿Q精神吧!
想起交叉小径的花园 里头说中国古代有个小官舍弃了官职不做 去到乡下 耗费心血建一个迷宫那个迷宫就是一部书那部书的开头就是结尾 循环往复关于时间和永恒起初我以为这个也是一样的。。
那部书对每一个人都不同都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 不料毕了才知是一个蹩脚的精神案例 谋杀?
剧情需要
故事混乱,难自圆其说。
Jim Carrey出演的恐怖片,还有不少18+镜头,但是如此这般一番努力,片子还是很不好看,神神叨叨的。
关于数字“23”,说真实的事情:这是我的幸运数字来着。
我小时候中考和高考成绩都是523.5分,自此它就成了我的幸运符。
那种感受也是会到处看到它,这个质数确实有它的神奇之处,但我每每看到,都是会给当时的自己点亮一下,注入些如开心之类的正能量的。
现在我自己创业的品牌:“二三猫”,名字也源于此。
但数字只是数字不是嘛,本没有好坏之分,它会勾起一个人的恐惧感还是幸运感,都是由人的主观意识决定的。
推而广之,事上万物皆是,重点不在于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而是在你如何去看待它。
Jim Carrey其实尝试了很多种戏路,但除了年轻时的搞笑风格,其它给人印象都不深。
他中年后有种悲伤感,身形里、表情里,甚至皱纹里,好像他自己的情绪总是会大于所演角色的。
还记得那个游戏吗?
给你任意四个数字,你来加上任意运算符号,让结果等于24。
这部片只不过换成了23而已。
我觉得数字只是噱头吧,人的心理暗示是很强大的,23本来就是个常见的数字。
不然换成538671你试试还能不能有这么多巧合……真正惊悚的元素并不是数字,而是男主的人格分裂。
当你突然发现一个温和善良,和妻子感情甜蜜儿子相处融洽,连小动物都不忍心伤害的男人,有着另一个双手染满鲜血的隐藏人格,那才是真正的恐怖。
这部片平均评分只有6.5,可能是因为,作为一部悬疑电影来说,本片的剧情还是略微简单了些,不够过瘾。
不过能把事儿完完整整地交代清楚,说不上严丝合缝儿也算是环环相扣有始有终,不错了。
我觉得没有必要过度解读。
毕竟生活中确实是存在很多蛮玄乎的巧合的,相信每个人都有经历。
用心感受,其实挺真实的。
我给四星。
最近失眠越来越重,索性用失眠的时间来看看电影,这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部片子的主演,金·凯瑞,他在《冒牌天神》和《变相怪杰》中的表演都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看到他的脸就总想到喜剧片。
不过,看过了他的演技实在令人叹服,特别是在看了这部《The number 23》之后,收放自如,各种情绪的衔接都恰到好处。
他在这部片子里,温和又有些神经质的表演,让我快要忘记他最初留给我的让人忍俊不禁的形象。
他的出演给这部片子增色不少。
至于说到影片的故事结构。
片子的开头,由一只狗和一本书为交叉,营造出了一个极富悬念的氛围,影片的前半部分,以书中描写的故事为轴,让人不禁猜测,这书中所写究竟只是幻想还是真实的。
慢慢地,书里面令人发狂的数字23也渐渐的让读书的人,也就是Walter,逐渐陷入了疯狂和幻想中。
书中的画面也慢慢以Walter的梦境的形式出现。
读到最后,Walter竟然发现这本书根本就没有完结,留下的只有一长串的疑问,同时他也意识到这也许不只是一本小说那么简单。
此时,影片也走向了高潮,疑问也都即将揭开。
最后的结果,看客也许已经预料到了。
只是随着影片的发展,这样的谜底并不显得突兀和做作,反而更加凸显出情节的流畅度和导演对于影片节奏的良好掌控。
最后以一个半开放半完满式的结局来结束,画面还是停留在23这个数字上,收尾也恰到好处。
仔细想想,片中那些被数字23纠缠得这些人,他们把这个数字视为一个诅咒一样的存在,其实这只是一种极端的自我暗示,会不自觉得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去寻找23的存在。
数字23就像是那些在我们生活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一样,我们越想要去摆脱,就越无法自拔。
最后,把我们自己逼迫到一个无端无尽的猜想中去。
我们在生活中,也如Walter一样把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归结到数字23上面去,就算是巧合,也变成了一种必然。
人都是如此,常常把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巧合硬是找到一个连结点,于是把所有的巧合都从这一连结点演化出一系列的规律性事件。
但这仿佛是永远无法摆脱的,就如片中所说,像诅咒一样的存在。
片子的结尾处,Walter在狱中跟家人话别,这看似雨过天晴,然而他的眼神最终还是定格在墙上那个指针刚好落在23的钟表上,他的表情也渐渐凝固,遂露出了一丝诡异的笑容。
生活中的我们不也是如此,到最后也无法从这样的“巧合”中解脱自己.......依然生活在自己的“数字23”中...........
暗示是一种奇妙的东西。
暗示的力量是暧昧的、不可估量的。
从影片的三分之一开始,我就猜测那位带着怪笑的心理医生有猫腻,现在我依然这么认为,不然我实在无法解释为什么他会在那位抹脖自尽的心理医生的办公室里找到阿加莎,并准确的把她带到她正在发疯的丈夫身边。
还有红色的领带、和主角妻子的合影,以及片头妻子“恰巧”找到了他丈夫“写”的书,明明只翻了一半却准确的知晓结局,并“无意中”提到书中的主角杀了人,而那位心理医生也是莫名其妙的提到萨克斯。
我于是斗胆猜测这一切都是为了最后找到那个装满杂物的箱子而做的铺垫,否则,在纸条被撕开之前,妻子是如何神奇的知道下面盖着的是她丈夫沃尔特的名字?
这部片最大的突破在于其不同于其他惊悚片那样总是拿血说事(虽然OP很红),甚至连一般意义上的最为俗套的切镜头吓人法也没有,而这个方法就算再好的恐怖片中都免不了来几个。
但是,这部影片还是单薄了一些。
首先在于气氛营造有些不够。
从头到尾就只听着Jim念叨23,但是实际上没有多少惊悚氛围,只觉得丫不停的寻找23的真相。
再就是剧情上太多逻辑上说不圆的地方:既然这本书本来就是主角自己的作品,那为什么给他治疗的那位医生要自杀?
说他陷入了诅咒,和片子最后的结论不合。
另外片子的感情转换有些莫名其妙,结尾更像一部家庭剧,揭示谜底又太过拖沓……不过那个双剧情的推进做得不错,在小说中,镜头的打光很好看,表扬一下。
不觉得恐怖耶
23?跟乔丹没有一毛钱关系
数字焦虑症
难得糊涂啊~!
男主是神经病。好牵强的23
这是一部好电影,不过我太没趣很早猜出结局,可能是因为金凯利戏演的太过了
场景切换不错
普通
Be sure your sin will find you out
很悬念的片子..
23倒是一个比较好的噱头,虽然整个叙事结构成熟而显得有些老套,但是紧张性依然足以吸引大家的神经。
总结就是吃柳条拉筐子——肚子里编。
当你去刻意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常识常事时、会发现它无所不在的占据着你那小小的世界、或许、这一切只是人类自己定义的而已
这片这么烂居然有6.5我不能接受
我亲爱的偏执狂。
无聊
故事的反转棒极了,但演着演着就从离奇变成了扯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be sure your sin will find you。
没有宿命,只有选择。。不停的心理暗示以及引导,让人觉得一切其实不仅仅是巧合。。所以这是心理治疗的方式么~
7.0 分。其实并不坏,还是可以。金·凯瑞的表演除了开头在车上还有一丝搞笑巨星的影子外,后面的演技可圈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