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太同意“影剧联动”的说法。
《好戏一出》作为网剧来说,节奏不对,主线剧情和影版基本一致,与其说是轻喜剧不如说是加入了5个幕间休息的电影。
我认为《好戏一出》才是黄渤花费八年时间打造出来的作品,而《一出好戏》是其作为商业电影向市场做出的妥协,也就是导演剪辑版和院线版的区别。
《好戏一出》去除片头片尾全场4小时余,电影史上确实有不少又长又成功的电影,比如200分钟的《教父2》,还有一些剧场放映的动辄三四小时的超长电影。
但商业电影的每一个环节的决策都会影响到最终的票房,不仅考虑导演自身的艺术追求,还要考虑投资方、市场的意见。
就算加上了「幕间休息intermission」给观众放松膀胱,其体量之大显然还是不适合投放到院线。
因此《一出好戏》不得不忍痛割爱删减掉一些对主线剧情影响不大的笑点(如孙红雷出境的还钱那一段)以及一些删去后对人物塑造、剧情推动影响没那么大的片段,从而实现向商业妥协。
《好戏一出》更加完整,把被删减的片段放回去以后,人物形象的塑造更为饱满,埋下了更多的伏笔,让故事的逻辑更加自洽。
比如同样是小王训猴的情节,在《一出好戏》中,小王变成王的过程很快,给观众感觉他脾气变暴躁“变飘了”完全是他自己的原因。
而在《好戏一出》中我们看到了主管等人多次献媚、张总等人早期就脱离团队不干活、马进的多次挑衅等等情节,对于小王角色的塑造和膨胀的人性就更加饱满。
再比如张总上船的那一段。
在删减版中我们只看到他迟到,再加上老潘的马屁让我们以为他也是个高高在上的人,在马进献饮料时抢夺给身边的齐姐破坏马进好事,落难后瞎指挥,似乎是塑造了负面形象。
完整版中加入了张总坐到齐姐旁边的情节,传达出他对待员工比较随和,和老潘形成鲜明的对比。
抢水的霸道也就变成了缓解马进献饮料被拒尴尬的高情商,指挥修车体现他确实是想站出来担起作为公司领导的责任。
在逻辑方面,完整版中导游小王介绍「冲浪鸭」是由二战登陆艇改造,让后文「冲浪鸭」被鲸鱼尾巴拍了还没破的结实创造了合理性,也船和车原理不同就像为擅长维修的小艺把「冲浪鸭」修坏埋下伏笔。
情节推动方面,影版删除了求生初期张总和小王/王的冲突、马进的挑衅情节,让观众以为王只是因为马进脱离部队不干活就大发其怒把他绑了起来,怒气值上升得略显突兀;还有马进刚决裂就突然就有准备了个小船、张总刚带人分裂就找到大船,有种开挂的感觉,而从完整版我们看到他们很早就暗搓搓做好了准备才决裂的。
《一出好戏》是一部耐嚼的电影,品味导演想表达的意思不妨对《好戏一出》二刷、三刷,能找到更多的信息点和导演埋下的小心思。
知道有剧版后每天都会看下日期,27号更是晚上7点半就开始守,意外的是宣传的晚8点,竟然提前了十几分钟,算是小惊喜了。
因为《一出好戏》里有很多情节需要稍微思考一下前因后果跟其中的意思,给数之不尽的黑子带来了释放的机会,上映后的几天在讨论区里也跟黑子进行了一些斗争,虽然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对电影的理解更深了一些,但是还是会有一种无力感。
现在好了, 剧版里多了很多掰碎了的情节,让一些黑子闭嘴的同时也能让很多没看懂的观众豁然开朗。
而我更佩服的是《一出好戏》,居然能在剪掉了那么多情节的情况下还能保持有比较高的完整度,想表达的一些想法也都表达得很明白,渤哥厉害。
在我心中《一出好戏》证明了渤哥是个比较好的导演,《好戏一出》证明了渤哥是个优秀的导演。
人就是这样,没有人伟大到克制住自己的欲望。
连检测一个人是否成长的标准都只是学会延迟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不是尽可能地去消灭它,这很难,难到几乎做不到。
这是人性最大的悲哀。
但同样,这部戏也给我们展现了人性最美好的一种能量——爱!
一个不懂爱的人,就像不会呼吸的鱼,一旦出了水族箱,在干燥的社会上,他不爱人,也不自爱,必将焦渴而死!
这,是我从这部戏中得到的感受。
之前黄渤的导演处女作《一出好戏》热映时,很多观众吐槽没看懂。
作为一个电影人的电影处女作,电影有拍摄手法生涩的地方,但我们能感受到的是黄渤自己对电影的一种表达和热爱。
都说电影是一种个人化的艺术,这种个人化就会导致两个极端,要不就是有一波非常喜欢你的人,要不就是有一波非常不喜欢你的人。
所以在这个时候,坚持自己所追求的,就变得很重要。
所长认为,许多人表示看不懂的原因是因为影片的信息量太大,黄渤想表达得太多,荒野生存的表象戏份已经说不完了,他还要在这个过程中融入一些人性的变化,意识流的东西。
不得不说黄渤这是在给自己制造障碍。
相信不光是观众,还是黄渤,对这样的不尽兴的表达都会有一丝的遗憾。
现在这种遗憾可能会得到弥补,有的时候一部好的作品也要找对时机和形式。
剧版的《好戏一出》目前正在爱奇艺热播,原汁原味,原班人马,一集40分钟,可以随意切换你要的节奏。
不用电影票,随时随地打开手机就可以撸上一集,是不是有一种为所欲为的感觉。
影剧联动是种不错的形式,就好像是正餐过后没吃饱,来点宵夜报复社会才更完美。
剧和电影互相带动,电影制造热度,剧发挥余温,有互补性,又能针对不同的观众群,这种做法再聪明不过了。
剧版故事不变,但更加细节化,内容也更丰富完整,六集的体量也很过瘾,把电影的时长翻了倍。
剧中的马进寄希望于自己的买的彩票,这跟生活中的许多人都一样,没有能力在事业上做出一番成就,只能从偏财上想办法。
在现实生活中,你的生活水平、个人能力都分三六九等,但在荒岛上,这一切都将打破重来。
这对像马进这样的一个小人物来说是个契机。
剧版对马进这个人物的刻画更细致了,这也解决了之前所谓的看不懂的问题。
之前在电影中被黄渤剪掉的徐峥和孙红雷的戏份,这次在剧版中观众都看得到。
剧透一下,非常精彩哦,也难怪之前黄渤在回答记者提出的为什么要剪掉孙红雷和徐峥的戏份,他说,剪掉他们的戏份是因为他们比自己演得好。
一句玩笑,暴露了高情商,也缓和了气氛。
当然,他们谁的演技都不用怀疑,不过,剧中他们戏份加入又狠狠得加持了剧版的笑点,这是真格的。
除此之外,剧版还做了一系列接地的宣传营销,比如在北京最著名的新源里菜市场摆摊卖鱼,名为“好戏鱼摊”,真正把剧中人物的经历拉回到了普通人的生活中。
剧中的每个人都为生存而绞尽脑汁,其实不管是在荒岛还是在现实中,生存法则,丛林法则永远存在。
太惊叹了!
黄渤把全部四个小时的未删减版电影用六集网剧的形式呈现出来,真是“一出好戏”呀!
看完仍旧意犹未尽,矛盾迭起,跌宕起伏,用极为荒诞的手法将人性、生存、社会演替表现的淋漓精致,让你时而喜,时而悲,时而揪心,时而落泪,黄渤这个导演处女作,应该能把他这些年情怀和思想讲个差不多,了结一个心愿了。
背景发生在疑似的一次陨石坠海世界末日之后,公司团建出游的一行人被冲到一个海岛上。
这部片子非常的夸张,以至于很多点细想便会发现漏洞,但这并不是影片想要表达的重点,荒诞胜于现实。
现实主义用几个矛盾来突出:1.原本的世界是否还存在。
从片头的各国各大媒体预测,到史教授一前一后煞有介事的分析,被困在岛上的人们永远不知道真相,但需要证据和理由来说服他们,这就是:一块一千多米海拔的地标、黄渤在海上找到的北极熊尸体,到后面从天而落的鱼雨,漂上岸的巨大鲸鱼。
这些奇异的现象都让人们越来越想象世界已经灭亡,加上身边人的说服,人群已经完全坚定自己就是人类最后的希望了。
以至于最后黄渤、小兴、王发现大船时,以疯乱真,以及小兴笑而突变深沉的表情,才得以成立。
对于世界存在与否的争议是本片的主线,相当于人的信仰。
若相信世界还存在,那握着彩票券的黄渤便可以用命来赌,拿到转让申明的小兴也可以赌上其他所有人的命;而不相信世界存在时,人们开始放弃在原世界里的阶层和身份,准备在新的岛上用平等的身份长久的生活,万人之上的公司老总也会被人暴打,看门的保安也开始飞扬跋扈,每个人都只是自己,没有社会背景。
真真假假,都是世界。
舒淇想在这个没法追求真假的世界里最终找到一点点真,也就是爱情。
“真假有那么重要吗”,王回来说看到了船,黄渤和小兴为了保持现状谎称其疯了,这时镜头倒了过来,这一幕非常精彩,原本倒过来的船此时正了,这个世界已经颠倒了是非。
2.资源的争夺。
无论是原始社会,还是部落之间、国家之争,拥有资源的人便拥有领导权。
岛上只有水、食物、住所以及人类社会生产的机械。
王作为野外生活经验丰富的人,首先成为水和食物的占有者和挖掘者,带领人群找到野果、野草,教会他们抓鱼,顺理成章的成为绝对的领导者,但王代表着军事化的集权制,所有人必须绝对的服从他,说一不二,却也蛮横不讲理,也是野蛮原始社会的缩影。
于是出现第二个领导者,发现了大游艇,即拥有更为优越的住所、工具以及食物的张总,温文儒雅,似乎是人类文明社会的重现,有酒喝,有雪茄抽,有碗有床,和原本的生活更加接近了,但他制定了一个规则,让这个似乎”人类社会“的游艇,重新变成了“动物世界”,他也代表着资本阶级,拥有智商和制定规则的权利,这片由他决定的市场,并不能持续太久,毕竟资源有限,还要看天吃饭。
最后侥幸获得“局部地区降鱼”的黄渤,在毒荼之后获得最高资源权,三国鼎立的局势由此打破,鹬蚌开战,渔夫得利。
但是此时黄渤还占有一项更加重要的资源,那便是机械,准确来说是小兴的技能带来的工业革命。
食物能生存,游艇能苟活一段时间,而工业革命,这太像人类发展史了,给人希望呀!
3.希望与尊严。
人之所以为人,不是吃饱不饿死,而是有尊严的活着。
这部片子里的每个人似乎都经历了,抛弃尊严-重拾尊严-重获希望的过程。
要说阶级位置最高的便是张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到了岛上,人人都要靠双手吃饭,再摆官腔只会被揍。
黄渤也是个有脾气的人,说走就走,不服气张总用商业计谋骗了他,不愿为他卖命,一身清高拂袖而去,但没食物能怎么办,只有俯首称臣,却依旧被人痛扁,自己编造的谎言把自己框了进去,被当作疯子时,尊严又在哪儿。
张艺兴饿到极点也去偷鱼,被暴打一顿回来。
为了吃饱肚子这件事情,尊严真的没什么,王和张的阵营开战,每个人以前不都是毕恭毕敬,甚至手换着手称朋道友的么,为了食物,也只有撕破脸皮,这一幕非常精彩,哭闹声、嘶喊声,大家不敢相信这是事实,只有疯了一般去发泄。
到黄渤背靠大灯出现时,仿若神仙,神说,应有光。
绝望到极致的人们,看着希望冉冉升起。
电影《一出好戏》,无疑是今年暑期档最值得一看的作品。
黄渤虽是初执导筒,但整部影片的完成度相当高。
早在《一出好戏》上映之前,管虎在采访时就透露过,《一出好戏》最早有4小时的版本,他觉得这么长,就没抱太大希望,不过看完之后被惊着了。
而这个弥足珍贵的4小时版本,当下已经呈现在观众面前,就是正在爱奇艺上线热播,由原班人马打造的网剧《好戏一出》。
足足的六集剧情,240分钟的时长,不光主线人物更加丰富,配角也是相当出彩,足以满足不同观众们的诉求。
说起来,从现代社会的团建到孤岛上的团队荒野求生,从打破身份只为活着到重拾自我回归社会,《好戏一出》的内核与《生存家族》有些类似。
同是讲述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从身体到心灵发生的巨大转变。
而《好戏一出》明显要深刻的多,故事时而魔幻、时而隐晦,夹杂着各种隐喻,既有唯美主义的爱情,又有唯物主义的残酷斗争,表面上看似荒诞不羁,但内在却是一本启迪人性的教科书。
早在电影上映之前,会剪出不同的版本,比如:初剪版、精剪版、上映版、导演剪辑版、加长版等,取舍有所不同、时长自然也是不尽相同,而观众看到的只是上映的版本,更多的版本其实是无缘相见的。
而《好戏一出》整部剧呈现出一个全新的构架和内核,介于天生的时长优势,从情节到故事、从人物到反转,对观众的触动,要元比电影深刻的多得多。
相较于电影《一出好戏》,网剧《好戏一出》从剧情上更加丰富,除了主线故事更完整外,增加了许多旁支末梢的细节;人物的刻画也更传神和完备,除了黄渤、王宝强、于和伟等人的戏份增加外,舒淇、张艺兴等配角的戏份也多了不少,特别是注重对人物内心的转变;电影中很多一闪而过的情节或是一些初看起来不太连贯的表述,在网剧中都有据可查。
可以说,无论是否看过《一出好戏》,精心打造的《好戏一出》都是你的菜。
看过《一出好戏》的朋友都知道,导演黄渤为了影片的时长煞费苦心,不得已删掉了很多情节和演员的戏份,特别是孙红雷、徐峥等人的戏被完全删除。
而在网剧 《好戏一出》里,久违的孙红雷联手徐峥出现了。
孙红雷饰演大老板,依旧是装乖耍酷,戴着墨镜的“孙漂亮”;而徐峥则是地铁里路见不平一声吼的“电话男”,甚至宁浩、管虎也小露了一小脸,几个人的亮相也为整部剧增色不少。
接棒电影《一出好戏》的网剧《好戏一出》,豆瓣评分在7.5分,不光超过了电影版的分数,也从侧面证明了观众的喜爱程度。
从电影的巨大成功到网剧的上线热播,表面上是电影带动了网剧的热度,而实际上则在网剧的推动下,电影的热度有被重新带动起来。
十一期间电影《一出好戏》的微指数超过100万,达到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新模式。
这种影剧联动的全新组合,也将成为未来电影和网剧的发展方向。
当马进点燃了颠倒船后,也顺利带大家到了山背,大船如预期开过来了。
然后大船上,下来的人,告诉他们:世界真的毁灭了,就只剩这条大船了,想上船必须服从“大船上的另一个马进”。
================================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
文/满囤儿 黄渤院线长片导演处女作《一出好戏》让人们看到了他巨大的创作野心。
影片上映后各种解读的活跃程度,也并不比姜文、贾樟柯等每一部作品都引发全民解读的名导差。
好多人在解读的同时,也都出各种主意,盼着《一出好戏》能有更“亲民”的姿态出现。
比如囤儿就曾出过一招——改编成话剧。
国庆前,爱奇艺上映了一部6集的网剧《好戏一出》,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帮观众加深了对黄渤这部处女作的理解。
这招显然比囤儿的高明哈。
好莱坞有影片映期过后,通过蓝光、流媒体等渠道发布导演剪辑版、未删减加长版等新版本的惯例。
虽然其中不乏圈钱的鸡肋,但有些电影的确因为重新剪辑或增加内容而焕然一新,甚至成就经典。
比如导演剪辑版的《死亡幻觉》和《蝴蝶效应》才能让人看懂,又比如加长版的《天国王朝》才洗刷了烂片的污名。
《好戏一出》刚公布的时候,囤儿觉得它很可能是个类似的加长版。
可国庆假期看了之后才发现,爱奇艺这次弄的影剧联动,与好莱坞的加长版并不相同。
如果非要找个类比来帮助理解的话,囤儿觉得《好戏一出》更像是《一出好戏》的一部攻略本。
加长版一般也就只增加十几分钟,或者把删减掉的血腥暴力色情镜头加回来。
《好戏一出》可是6集每集40分钟啊,算总时长的话比院线版的《一出好戏》多出将近一倍。
剧集里不仅有之前没有的镜头,更有之前没有的整段整段的戏。
人物的动机、关系、情感,都因为更加丰富的戏份而更加丰满。
观众看《一出好戏》时所遇到的“谜题”,都可以在《好戏一出》中找到“解答”。
观众可以将两部作品对照着观看,就像我们经常拿着攻略本对照着来实现完美通关一样。
影片中的“希望的火种”、“温暖的港湾”、“玛莎拉蒂的梦想”、“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事先准备的演讲”、“致幻的毒蘑菇”、“北极熊之谜”等细节谜团,都在剧集中以及剧集的官方微博中寻到解答。
观众会发现原来自己对《一出好戏》的理解程度还差得远呐,地图和收集的完成度都不过80%哦。
好多细节之所以没有发觉,是因为自己没有向某个方向或区域去探索。
《好戏一出》指出了方向和区域所在后,观众自然收获更多、更全。
我们总讲大众市场,其实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作为传统意识中的大众流行文化的电影,对比新大众流行文化的网剧已经并不具备绝对优势了。
因此说,一个好的原创IP,采取多维度开发更能充分挖掘其潜力。
电影引发的大多是口耳相传的辐射,而网剧则引发的是发散式辐射。
随着《好戏一出》的热播,三源里菜市场的“好戏鱼摊”活动、假期开工彩票红包活动等互联网互动,都为“好戏IP”带来了新的热度。
不过作为第一次尝试影剧联动模式,囤儿觉得还有些地方后来者可以再大胆试试。
比如缩短一下影剧之间的间隔。
这次咱是意外之喜,下次还不得心心念念啊。
毕竟,习惯了用攻略的玩家,没有攻略直接上手的话总免不了心虚呢。
有些人第一次拍电影就“刹不住车”,比如黄渤。
黄渤首次执导的电影《一出好戏》,片长竟然长达两小时出头。
影片好看不假,但观影者似乎有些意犹未尽,好像黄渤也是一样的感觉……
好在,有野心,胆子也不小的黄渤除了影版《一出好戏》,还给大家藏了一个大惊喜!
什么惊喜?
那就是,比影版更精彩,更过瘾,更全面的剧版《好戏一出》。
相信很多网友已经一气呵成看完了剧版《好戏一出》,相比“有很多话想说”的《一出好戏》,6集、信息量巨大、有未曝光情节的《好戏一出》看起来更带感、更过瘾、更通透,黄渤、舒淇、王宝强、张艺兴、于和伟、王迅再一次演技在线了。
同时,电影版的好口碑直接带起了剧版的热度,剧版刚上线就受到了网友热追。
另外,剧版的热播也同时带动了电影版的流量,这一次《好戏一出》的影剧联动,黄渤玩的有点6。
此前真是低估了黄渤导演的“大心脏”,万万没想到电影里还藏了一个4小时的番内、番外结合篇。
《好戏一出》很好玩,群像漂洋过海落难,继续荒岛大开发,以物换物啊,互虐搞笑啊,人性拷问啊。
最有意思的是,网友可以边看剧边拿“福利”……《好戏一出》别出心裁地在北京著名网红菜市场三源里菜市场设置了“好戏鱼摊”。
线上刷剧,线下打卡,主题鱼摊和网红菜场的联动发酵为追剧带来了更多乐趣。
说到“好戏鱼摊”,突然想到了《好戏一出》里这三十多号人“抢鱼”“吃鱼”“下鱼雨”的日子,更想到了黄渤和张艺兴啃生鱼啃得那么来劲儿是怎么做到的。
而且于和伟这个“张总”并不是特别地道,本来想重生,但商人就是“伤人”,看到“供求关系”就不由自主地做起了“新生意”,底层员工靠彩票?
还得靠自己。
相比之下,看剧的网友就幸运、幸福多了。
十一长假后《好戏一出》进行了开工红包送彩票的骚操作,给大家发福利的同时,还具有本身特色,让人眼前一亮,也充满了很多未知的惊喜。
剧版《好戏一出》讲的不只是马进的“彩票事业”,我个人觉得闹过、嗨过、无厘头过、奇思妙想过,剧版给人更多的是思考。
思考什么呢?
活了二、三、四十岁一把年纪了,究竟该怎样在都市里尽可能幸福地活着,不留遗憾?
6集四个小时,《好戏一出》可以让人把生活看得更通透一些,也可以让人把生活变得更简单一些。
见仁见智吧,剧版值得看。
没看过电影直接看的电视剧,每个人物的性格和角色都塑造的很立体呀,像看了一场大型酣畅淋漓的戏剧,初觉荒诞不羁,又觉讽刺和可怜。
人性的一点点膨胀(王)、智慧和自私的并存(张总)、小人物的不甘和矛盾(马进)以及从懵懂到扭曲(小兴),都是有逐步变化的蛛丝马迹可循的。
中间情节的象征意味也很明显,小王被简称王,北极熊的毛皮到了王的身下,身侧坐着献媚上位的女生,镜头转成俯视,石器时代就到了;史专家在山洞口讲关关雎鸠,文明彷佛在开化了;扑克牌代货币、小酒杯一举、张总一叫、打手出马,资本主义也来了;灯光一打,激情澎湃的演讲说共同奔向幸福才是真理,对马列的模仿也来了,又因为还仅限于模仿,夹杂着自私和对权力的渴望在,所以是冰激凌形的屎。
如果最后马进没醒过来,就那么沉寂在大海中了;珊珊也没留下来等他;小兴也没疯,甚至张总还因为他的修理才能提拔了他。
大家表面上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遗忘了那座岛和那100多天,依然沉默且默契的遵守着原来社会的法则,同事还是同事,老板还是老板,打工族还是乐观且穷。
镜头一转,众人在佳节、聚会、酒桌的一角,对窗、看着月亮,想起来还有马进这么一个被误会成“疯子”的人,永远消失在那座岛。
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但是什么都不一样了一些。
好了我要抽时间去看Lost了。
补
It's a man's man's man's world.上学期补看的了,现在只记得其中王宝强的剧情比电影还要出彩很多
哈哈。花絮不错,故事说明
补标·当年想重看一遍一出好戏,结果阴差阳错把这个看完了
主要是觉得电影已经足够了 还以为又拍的剧 结果就是电影的扩充版 虽然补充了一些细节 但就没意思了……
一开始以为是科幻片,后来以为是反乌托片,最后发现只是一个爱情片。。。
时长约是电影版的两倍,确实有几个挺有意义的镜头。但是说明确实电影版剪辑地不错了。省了俩小时。看过电影版的,还愿意花4小时看一个同样的故事,不如把加的镜头作为花絮一点点单独放出来。
剪了是對的.
比电影版多出来的一小部分对电影有了更明确的解读,但多的确实不多,没有其他一些电影导演版的特别
原本看完电影后,就一直想着网上流传的那些细思极恐想法,迷糊的不行。看完完整的好戏一出,觉得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就是一场荒诞的荒野求生。
不是说制作上有什么短板 而是整个故事充满了亢躁 主角跟所有人的互动(包括所有角色间的互动)都在是冲突较量输赢的维度里 包括舒淇那个角色代表的“爱情” 也一样是件功利与共的僵硬奖赏 这种纯雄性的竞争思维下的种种演进看得人脑袋闷疼 没有什么舒缓和享受其中的时刻 而本来 末日求生可是我最喜欢的主题之一了 摊手
我说名字这么熟 原来就是电影版 一出好处 的加长。这片挺好的。马进中了六千万,在知道自己没办法回去,领不到这个奖时,才真正的考虑起眼前的情况。他们来到这个岛上,就没有想着尽快把整个岛的情况看一遍,就安心的摘果子抓鱼了。露西的身材可是真棒,凭这身材脸蛋可以拿到保证了。不过,之所以看这剧,还是因为在抖音看到的片段,有黄渤有孙红雷有徐峥,我想这片子肯定好看啊,结果孙和徐峥只是客串。马进挺不赖了,有小兴这个小兄弟一直跟着他。人生的大起大落,在这剧里表现的算是淋漓尽致吧。普通打工人、到处借钱;意外中了彩票,狂喜;被困荒岛,彩票兑换不了,难受!接受世界没了,荒岛上混日子,撸蛇;开始换个活法,雄起;顺风顺水时,知道世界还在,迷茫失落害怕;看到小兴变坏,看到其他人又有了担当。到了现实世界中,给他的结果还是很
不理解电影剪成网剧什么意思。。。浪费了好久跳过共有片段
隐约记得我在电影院看过…
是不是所有的电影把未剪辑版放出来就能成一部网剧,真是好一出戏
普普通通吧...
电影剪成网剧
跟电影没什么区别,加长的内容也没什么价值。
20190605 电影弄成网剧啊,会玩,一鱼两吃!
别人放纪录片,你这放网剧,黄渤的脑子真是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