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有资格高高在上的评价别人的人生,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你有能够努力的机会,这已经是一种幸运了。
我觉得网络的负面性最淋漓尽致的体现在,旁观者视角中的每个网民,因为隔着网络,躲在匿名的背后,肆无忌惮的评价嘲笑他人的人生。
本以为是个推理悬疑恐怖案件,甚至觉得有点套路,看到结尾我真的爆哭,虽然女警抱住那段有点过度煽情,但更多的是感动。
每个人都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啊……
1.看这个美颜封面,本来以为是部靠男女主颜值撑起来的不用费脑的电影,毕竟昨天看洗澡那部片看的心酸,好的我错了今天看得我心痛看封面我还嘲笑了一下:哪有什么只正义只邪恶的,立场不同,本来有善心的人被逼迫地走上不归路,也有躲在正义旗帜后的人想要去指指点点制裁别人的,这种怎么会有绝对呢?
2.这几个处在社会底层的人用体力干活拿着微薄的薪水,但是心地却很善良,他们能相遇不能怎样,照样苦累大世界还是那样,但是他们的世界因为这种缘分有了努力活下去的愿望。
他们不是不想努力,男主说的仅仅是有机会去努力就已经足够幸福了,就像瘦子他不会小学教的加减乘除 ,他不是笨,他是没有条件没有机会接受教育。
3.先男主,是一名派遣员工(特意百度)被正式工瞧不起,干最多的活打代码打到凌晨3、4点也不给转正(为啥还没秃。。。
)在胃溃疡2年那么痛苦绝望的时候,茶水间里所谓同事和社长还来插刀子,他敢奢望什么吗,他只想要有个朋友。
他和女刑警有个很像的不幸的童年,他们本该成为朋友,即使立场不同,再相遇男主已经自作主张服毒自尽,我觉得男主大概是不留恋这个世界。
类似女主小时候没钱交伙食费被别人欺负也要跳河自尽,女主后来抱住男主痛哭那段(惺惺相惜的陌生人啊)其实真的想告诉男主你有生存的价值,人间值得你活,可惜一个只想完成别人心愿的盖茨不在了。
4.偷偷看了眼男主代码嘿嘿嘿,我感觉以后我都要有职业病了,就看懂了argv是用户指令,请以后的我记得回来看看。
从别人下班之后都500+行了,唉,跑题了 5.瘦子的心愿是找到他爸爸,为了来日本他卖了肾结果肾功能不全去世了,他什么都不怨,不怨那个抛下他和妈妈的男人,干短工那么累他也不怨,他总是那样笑,上天却待他不怎么好真令人不明白,为什么连死去都不能让他不要那么痛苦,男主想帮他完成心愿。
其实男主完成了所i有人的心愿,胖墩想吃寿司吃到饱,男主策划生日还顺便用智商演戏一个人揽下了所有罪行;大雄想有女朋友(很胆小尤其是和别人打交道),要珍惜那个送伞的店员女孩;关西想干一件大事,他们策划了一场报纸男大事。
他自己的心愿也完成了,这些都是他的朋友。
6.前面惩罚的人强奸犯理直气壮地说,是她自己凑过来的然后自己就无辜了?
有瞧不起32岁出来工作的,还有个食品伪劣的,另一个政治家花钱刷支持度,讽刺的是他还要求提出不匿名,你这个刷支持率的不匿名简直贼喊抓贼。。。
这几个惩罚还行,有个黑暗料理的什么鬼,炸蟑螂?
这个我就没看懂了。
7.toda居然能演这么攻的角色,那个翻身踩桌面也太行云流水了吧,我的印象还停在liar game的傻傻的少女角色里。
女刑警其实也成为了这个计划完成的关键,了却了整个计划心愿达成,只要能帮助别人的心愿总是有善良的人会行动的。
8.最后来说个很讽刺的地方:弹幕。
过分地哗众取宠反而变得不知轻重,当四个人直播吃下氰化钾地时候,弹幕在说你们倒是吃下去啊。。。
我:???
良心不痛吗?
但是这就是事实,人们往往低估网络言语对人的伤害,本来有点绝望的人想自尽,都有过不去的坎然而却是说自尽就痛快利索点,我觉得没打算真自尽的也对这个世界不抱希望了好吗。
算了这是事实,我能怎样,别妄想他人的善意是不厌世的最好的选择。
预告犯 (2015)7.32015 / 日本 / 悬疑 / 中村义洋 / 生田斗真 户田惠梨香不是我对小日本有偏见,嗯,好吧,我就是对小日本有偏见!
但凡谁的开头以“不是我…”那他就是!
“不是我不信你…”那他就是不信你;“不是我不爱你…”那他就是不爱你!
就算我对小日本有偏见又咋滴,反正我没有资格替死去的千千万万烈士和同胞去原谅小日本!
但是让我感到恐怖的是,对于小日本的很多影评不乏溢美之词,可见这些年小日本对我们下一代的文化侵袭有多严重,这得引起高层的重视啊!
就本片来说,前半段一直在套用《七宗罪》这一类悬疑复仇犯罪片的套路,又拍的冗长无趣,没有新意,后半段画风一转,又变成了探讨社会问题的文艺片!
全片节奏松散,故作文艺,看得我哈欠连天!
全片看完,其实本片还是有些亮点和新意,“终究是我一个人抗下了所有…”,但是没有真正表现出来男主舍身忘我的大无畏精神!
这和昨天看的《有希望的男人》里男主的岳父最终抗下了一切有点殊途同归,但是貌似神离!
本片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片中有个桥段就是政要支持网络公开,禁止匿名,遭到了男主的抗议。
就在今天,国内互联网大范围上线显示“IP地址”功能,这个巧合还是有点意思!
我反正是支持的,显示个IP地址,有啥见不得人的!
还有这些小日本的演技着实堪忧,都只是一副苦瓜脸,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就能把电影想表达的社会底层人士的艰难困苦展现出来?!
还有这女主,要演技没演技,要脸蛋没脸蛋,要身材没身材,你岛国为之自豪的女U们,随便拉一个出来也比她优秀啊!
反正本片我是给不了及格分,推荐指数⭐️⭐️🌟
这部电影看到三分之二的时候觉得最多只能给三星不够悬疑不够刺激情节也有些老套,类似于连环杀人拯救世界的套路早已被用尽用烂在同类型的电锯惊魂与死亡笔记的衬托下此片确实显得稚嫩而不太酷炫日本电影自然是煽情好手,但总觉得和整体的基调微微有些不搭,这到底是一部高智商罪案片还是一部温情片?
然而有两点原因最后让我加了一星1.我从这部电影里看到了我一直想要说的话2.评论里如同电影中的看客们秉持着的类似观点——————————————————————————我不恨这个世界残酷的现实,我恨的只是每个高高在上去评判他人生命的你们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每当无良媒体为了博人眼球爆出耸人听闻的自杀新闻的时候“XX考生因为高三压力太大跳楼自杀”“XX因为和女友分手服毒身亡”你最常听到的说法是什么?
一定是卧槽,这人心理素质也太差了吧。
卧槽,为了这点小事就去死有病吧。
卧槽,就这么点破事对于事情真相/他人境地全然不了解的看客们,却仿佛突然有了去嘲笑评判的权利。
那些在生活中遭遇苦难的人们,那些不平不屈不甘的灵魂。
对于他们而言不过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一纸用于调笑显示自身强大的谈资。
活该。
这两个词不断地在他们嘴里翻滚,倾吐而出,冷漠地略带有些嘲讽的口气。
我听到太多这样的说法不好好努力,不求上进的弱者们。
死了也是自作自受吧。
同情或是对他们表示理解的人大概都是“圣母”吧——在知乎上看到非常有意思的几个比喻所谓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旁人却总会曲解成骆驼被一根稻草压死了对着患有哮喘呼吸困难的人我们却说——我这里的空气很好啊,你怎么会缺氧呢还有一个女生讲了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她说曾经有一个人在他面前跳楼自杀狠狠地摔死在她的面前,脸上带着奇怪的笑容。
整整五分钟,她就目睹那个人一点一点地死去。
她吓得手脚颤抖,无力崩溃。
回家狠狠大哭了一场之后,打开网页,却刷到了XX男子因为女友背叛跳楼身亡的新闻。
她打开下面的评论,是各种谩骂男子及其老婆的言辞有的人说男子,不像个男人,为了这点小时就去自杀,是个吊丝有的人说女人,是绿茶婊,贱人女孩那一刻如坠深海,她在心里大吼,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啊。
为什么一个生命以这样的方式惨烈的终结,留给旁人无数的遗憾与痛苦。
而置身事外的我们却可以高高在上地用这样的话语去随意评判?
乃至嘲讽谩骂?
(最后男子的母亲出来澄清。
男子自杀是因为患有严重的抑郁症。
)————————电影里我觉得很巧妙的设计是每当报纸男发出预告视频时候自带的弹幕人们事不关己的围观一切当女刑警去网吧里搜寻报纸男的时候也不过是无数照向他的手机镜头和侮辱话语当四个男人进行着自杀行径的时候也不过是一张张堆积着好奇与冷漠的面孔当一个生命在我们面前逝去的时候也不过是无数句肆意评判的风凉话而已最后女刑警愤怒地砸向了转播镜头因为她渐渐开始理解了报纸男她想起曾经的也是如此绝望地想要投入湖水中然而大多数人却仍然不懂不懂的是我依旧看到电影下面许许多多的评论如是说主角们为什么不找找自己的问题呢?
我同意女刑警所说这个世界还有存在的价值啊是啊。
但她最后说出这句话,难道是责怪是愤怒是不耻吗?
她是无比的遗憾与无奈的啊。
这个世界还有存在的价值啊。
但对于有些人而言,他们是体会不到的。
——你们懂得吗?
弱小的人们为了自己心中所坚信的东西想要奋起反抗的那股力量为什么不求助呢?
然而我微弱的呼喊有谁能听见?
恐怖直播里的男孩如果不以这样这样极端的方式进行自己的复仇,他的境遇又有谁会来理解?
人们啊,只会说着。
谁让你不努力的风凉话,把所有的责任推卸到个人的身上。
于是自己才能心安理得地过着自己幸运或不太幸运的人生。
直到他们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落入同样的境地他们才开始理解所谓如果还能努力的话,这已经是一种幸运————————————曾看到过类似观点,是我赞同的。
这恰恰也是我在这部电影中所看到的。
我们赞许生命的宽广、坚韧与伟大努力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前行但我们能不能同样理解生命的渺小,脆弱与无力呢我们反对所有的罪恶与伤害但我们能不能给每一个逝去生命基本的尊重不是宽容他们的罪行而是理解他们的遭遇以及希望更多的人不要陷入同样的境地中,不要因为没有退路而做出如此选择以上电影本身不过是外衣,包裹在此之下所想要传达的是怎样的态度才是更重要的。
所以我最终决定给四星
身为派遣社员的主角在生活中是一个非常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生活不尽人意,所有努力都打了水漂,在高信息化的时代逐渐被淘汰,无奈之下,只能来到了非法垃圾处理的工地,在这儿,他遇上了和他一样的一群小人物们,他们同样即使努力也没有用、连最简单的愿望都不能被满足、自尊心被恶意践踏。
可是生活的厄运似乎还没有到达谷底,由于老板的剥削等原因影响下,他们共同背负上了人命。
一无所有的他们决定去实现点什么,他们头戴报纸,坐在狭小网吧里,发出一个又一个的震撼宣言,在现实世界里他们也一一如约付诸行动,在网络视频网站上上传犯罪预告视频并如实执行恐怖袭击,无论是肆意嘲笑他人的平民还是借机炒作的政客都无一幸免。
在舆论的最高峰,报纸男也发表了宣言,在虚拟世界里为底层人民声讨尊严发出声音的喉舌,获得了大家的支持。
他们实行了最后的公审:“这次是最后的审判,我们今天要制裁的是‘报纸男’四人组,他们在网络上发出犯罪预告,然后实行犯罪,却自以为自己是人类的神明。
这种人才最应该被制裁。
”看完电影,我最大的感受是善良与恶的界限难以界定。
这一群小人物说的上是善良吗,他们通过一种“邪恶”的道路去判定他人;他们是邪恶的吗,他们站在正义的角度通过自己的方式,对那些法律无法制裁的人做出了判定,在整个永远在下降的人生里,在社会底层,见过人间残酷的东西,但还是有心底那份善良,始终关怀他人没有放弃希望。
也许世界上没有好人也没有坏人,只有做了好事的人,和做了坏事的人。
善恶不在于行为本身,而在于引发行为的思想和背后的故事。
在电影中所涉及到的网络言论中,我们就能看到很多这样的人。
网络自由是一把双刃剑,它让我们见到更广阔的世界,能够更加随心所欲地分享和发表自己的言论,却也释放出了我们心中的恶,最终形成所谓的“网络暴民”。
对各种事故和事件幸灾乐祸,唯恐天下不乱,对受害者落井下石,任意地嘲讽、中伤他人……这些也早已是屡见不鲜的现实。
网友们通过观看“正义的犯罪”和发表弹幕评论来象征性介入社会公平,一个平凡人的身份肆意发泄情绪,寻找自我丢失的尊严。
这展示了表现了网络为代表的新大众舆论的影响力。
当面对网络上不负责任的语言暴力和人身攻击,却无法被网络法律所拯救,而是由实际暴力的私刑来解决,“正义”一词变得荒谬。
从前几天韩网的崔雪莉事件,大家深刻反思网络暴力的危害,却又站在一个正义者的角度去指责以往实施过言语暴行爆行的“恶者”,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网络暴力的危害,网络暴力却没有因此减少。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人生,我们处于平凡的生活,却不甘平凡,总是试图评头论足,争论争吵,却很少能想到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后果,网络发言在很多情况下,他们是出于一种善的角度,却做下了恶的事。
在网络言论的洪流中,我们应该去明白自己行为的影响,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东西请谨言慎行。
整部剧基调带着日式典型的灰色压抑,洋溢着对死亡的美学憧憬和向往。
而最深的思考就在于,究竟什么是正义,什么又是罪恶?
毫无疑问,奥田宏明是四个人当中最聪明的。
IT程序员缜密的逻辑总是在每一次的行动中得到体现:他计算好了每一次警方调查的方向,也计算好了警方查到他们的时间,能够刚好的脱身,他甚至计算好了朋友们的结局以及自己的归宿。
到最后,你才会发现,所有一切都在奥田的编剧里。
他在第一次预告里说:“我做的这一切,都不是为了我自己。
”大多数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认为,奥田不过是个中二的思想犯。
然而令人难过的是,每每将自己包装成正义的化身的那个“犯人”到最后却承认他做的一切都只是一个巨大的闹剧而已,而他们本身就是需要被惩罚的罪人。
事实上,他并不想做英雄。
他只想完成朋友们的愿望。
最终影像里,只有奥田是毅然决然赴死的,因为他早就知道同伴们心底其实仍存有希望和梦想。
所以,他成全了他们。
奥田的人生非常艰辛,电影里没有详细叙述,但小说中却是有具体描写的。
派遣期3年,战战兢兢,加班熬夜,努力工作。
就在他终于熬到头,可以转正,充满希望和干劲的时候,他才发现他遇到的是无良老板的恶意压榨和周围员工的冷漠对待,是前辈们的嘲笑和背叛,瞬间从充满希望和斗志到彻底绝望和挫败。
辞职后的一场大病,更是让他再也无力被社会接纳。
直到最后,他渐渐走到了社会的底层。
值得庆幸的是,他遇见了关西,胖子,竹竿,和大雄。
他们成了他最重视的朋友。
或许正是因为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着,所以明白那种尊严被践踏,没有人权的灰暗生活是什么样的,才会让他在看见同样的弱势群体时生出一番柔软来。
他最终也没有成为一个合格的“恐怖分子”。
奥田还有爱,还有同情心和善良。
他定期还款他当年住院的医疗费,证明了他还有责任心;他会请胖子吃寿司,证明了他对朋友的珍惜;他预告抹杀议员,制造爆炸,到最后却只用了汽水+可乐糖,证明了他并不想伤及无辜,他还不是真正的“极端分子”。
结局的时候,事件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就像他说的,全部由他的死将“罪恶”带走。
因为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绝望。
佑一说:“你们不会懂,人总是会行动的,只要还有人需要帮助。
”这才是佑一和奥田真正产生共鸣的地方。
所以,奥田在最终预告里赴死,成全了他最珍惜的朋友们的所有理想:西关想要做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胖子想要吃一次不是回转的寿司;大雄想要交一个女朋友;竹竿想要找到爸爸… 所以,即使绝望到毫无留恋的去死,奥田还是完成了他自己的梦想——“我想要得到朋友”。
要说五月档最值得关注的电影,一定非《银河护卫队2》莫属。
作为漫威动画中的明星级产品,一旦转战大银幕,光是靠多年来积累下的粉丝人气,就足够赚得盆满钵满了。
可是,千万别以为全世界就一个漫威是硬通货,接下来要推荐的这部改编自漫画作品的电影,也同样牛掰得紧——它就是由日本东宝映画拍摄、改编自筒井哲也创作的同名漫画作品《预告犯》。
作为一部主打悬疑风格的电影作品,该片以高度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为舞台,讲述了一群恐怖分子头戴由报纸制成的报纸纸袋,宣称以“制裁”为目的,每次实施行动前都会在网络视频网站上传犯罪预告视频,且如实执行恐怖袭击的故事。
如果说一个人应对不幸的行为方式,是可以验证出其真实品格的,那么导演中村义洋的野心,大概也就是要借助这样一个故事,去表现那些足以对人性和品格造成扭曲的东西,说白了就是对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一些社会问题的折射与控诉。
社会的不公甚至冷漠,对于年轻人的误解以及压制,很容易衍生出各式各样的社会问题。
通过这些预告犯们的几次犯罪经历,影片一方面在揭示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在通过电影提醒观众自我反省。
从这个角度来看,《预告犯》显然具备了足够的积极意义,且形式上也做到了看点十足。
值得庆幸的是,尽管电影把镜头伸向了现实中那些不够光明甚至是有些阴暗的角落,却不是一味地放大社会阴暗面。
而是以此作为契机,去一一揭示“犯罪四人组”之所以凑到一起的原因。
是的,无论是盖茨、关西,还是胖墩、大雄,他们原本都是一如你我的普通人,他们的梦想也简单得一目了然:只是在不断受到挤压后积攒起太多的内心愤懑,才最终借由菲律宾少年这根导火索彻底爆发,站在了与公众对立而峙的另一面。
即便如此,观众还是可以透过很多细节去清楚地感受到来自他们内心深处的一种善意,这就让他们的种种犯罪行为有了值得宽恕的地方。
说到底,他们终究是一群善良而又笨拙的人,包括他们报复社会的方式,都是这样。
即使不看到结尾,相信很多观众也会对“犯罪四人组”的最终结局有个差不多的猜测,那就是这种以肾上腺素为衡量标准的影片,主角大都逃不出天灾人祸作祟的铁律。
所谓不作死就不会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毕竟人总是要为自己的恶行付出代价的,这是最后的公平所在。
当盖茨以死承担了所有责任,他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选择留下自己的真名。
这个始终都能坦然直面自己的人,显然比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都更值得尊重。
说回到电影本身。
不到120分钟的长度,恰好能把一部类型片的所有细节交待完整,只是如何在这个时长内讲好一个故事,既能把悬念控制到最后揭晓,又不至于跳脱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既定模式,就全靠剧本的功力来实现了。
在这一点上,《预告犯》无疑表现得足够出类拔萃,至少要比同类型的好莱坞电影更懂得如何抓住观众的眼球,而且过程中也不乏东方人才懂的一些幽默桥段,在始终保证观众能提着一口气看完全片的前提下,还提供了很多舒缓紧张情绪的精巧细节,在商业片的范畴内却玩出了流水线产品之上的高水准。
最后再来说说演员的表现。
有趣的是,日本的很多知名演员都能做到颜值与演技同时在线,这一点与香港娱乐圈的情况极其相似。
本片的主演生田斗真,作为典型的80后新生代演员,却能在23岁的年纪就获得日剧最佳男配角,26岁获得电影方面的最佳新人奖,演技自然可想而知。
由他饰演的盖茨一角,更是把那种年轻人特有的冲动与矛盾刻画得淋漓尽致,加上足够亮眼的高颜值,绝对能带给观众过目不忘的深刻印象。
好剧本加上好演员,自然成就一部好电影。
你可以选择去电影院看《银河护卫队2》,也可以选择在乐视超级电视的“Extra超点影院”观看这部《预告犯》。
需要提醒一句的是, “Extra超点影院”中还有更多新片大片经典片在等着你去一一发现。
只要你热爱电影,“Extra超点影院”就一定有你好看。
报纸男直播时的那些弹幕们。
在此说的所有弹幕都是电影里自带的日文弹幕,并非a站b站弹幕。
在此说的所有弹幕都是电影里自带的日文弹幕,并非a站b站弹幕。
在此说的所有弹幕都是电影里自带的日文弹幕,并非a站b站弹幕。
剧透慎入剧透慎入剧透慎入剧透慎入剧透慎入剧透慎入。
剧透慎入剧透慎入剧透慎入剧透慎入剧透慎入剧透慎入。
☆(´・ω・`)★☆(´・ω・`)★☆(´・ω・`)★☆(´・ω・`)★☆(´・ω・`)★好久不写影评了,看完这片有些话不吐不快,短评写不下,决定在影评这边写一写。
预告犯在宣传的时候,突出了一个概念:报纸男x警方x舆论 的三方角力。
报纸男警方都好理解,舆论是什么,在这部电影里用两种方式呈现:投票(视频的赞与踩,议员的水军投票),以及直播视频的弹幕。
报纸男最开始做直播的时候,弹幕基本上都是一边倒的差评。
少有质疑他的做法,基本上都属于那种“你谁啊这么拽”这种地位上、身份上的不认同。
这种不认同大概属于“你凭什么去制裁”“凭什么是你去制裁”,而前提是,大家都知道食品厂是错的。
接二连三的预告、“私刑”给大众带来了刺激,大家开始逐渐期盼着报纸男的活动(在此我要骂一下那个指责强j受害者的傻x。
)。
期间随着报纸男们行动的不断增多,大众开始逐渐认同和欢迎报纸男(洼田小哥的出现和模仿犯的出现也从某个角度说明了这个事):认同与共鸣,在奥田发表了“自尊心”那条视频时,达到了顶峰;欢迎与期待,在扬言抹杀议员的时候达到了高潮。
这个时候,报纸男的行动看似是没有辜负舆论的。
而作为观众,心情和电影里的直播弹幕也是同步的,报纸男似乎说出了大众的心声,报纸男似乎是大家心目中的草根英雄——当然,看热闹的心也是非常强烈的。
随后剧情急转直下,电影里的弹幕所反映的“问题”也更加突出。
此时作为观众已经知道了报纸男所有事情的来龙去脉,而电影中的“弹幕”却依然停留在“冷漠地看热闹”,而且因为报纸男没有杀掉议员,所以冷嘲热讽的意味更加浓郁。
此时,报纸男、片内弹幕、警方、电影观众,四者的阵营又变了。
报纸男警方(toda)观众似乎走在了一起,片内弹幕站在了对立面。
报纸男要自尽了,片内弹幕刺眼到不想看(有条感慨奥田“卧槽贼帅”的最喜感)。
最恶心的还属他们四人倒下之后,片内弹幕说什么“好无聊”“浪费我的时间”之类的,简直气得我要摔电脑。
toda砸掉直播摄像头的时候,简直拍手称快。
社会的冷漠和无情,大概也是导演想体现的部分吧(包括之前奥田的领道和那些同事,垃圾场人渣大叔),人命面前,片内弹幕的戏谑语气在这里特别的讽刺。
这就是个堵心的片儿!
心塞好点之后,想想那些冷酷的弹幕,突然想到一点:也许奥田他们也利用了这些所谓舆论吧,无论是抹杀议员,还是引导舆论混淆警方,奥田他们大概也把舆论作用计算在棋盘内了吧。
最后,说说这个结局——典型的“悲伤的he”。
奥田死的时候我都没哭,回忆杀他给胖墩买寿司那里,我眼泪就忍不住了⋯⋯再往前,他嘱咐大雄,说要他珍惜。
奥田要孤身赴死的暗示已经很明显了⋯⋯后来伙伴们依着奥田,把所有罪行都推到他身上的时候,我不禁感叹奥田的心愿真的实现了,他的这些朋友是懂他的,是没有辜负他的。
短评里有个说“这份温柔,才是正义”的朋友,我看见就笑了,笑的时候也深以为然——就知道是在说toma的奥田和龙崎,在此不细说,避免剧透双龙,不过奥田和龙崎的命运,有类似之处。
悲伤的大团圆结局——大家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可是你不在了。
你会保佑着你这些珍贵的朋友们的吧。
毕竟你是如此的温柔又从容。
一、垃圾厂主将铁丘随意扔到奥田死去朋友(不记得名字了)的身上,“啪”的一声,像是响在了我的心上,其对于人的漠视,对死者的极度不尊重,都深深地冲击着我对于人底线的认知。
二、奥田与女警在桥上的对质,看似相似却又截然不同的经历,女警成功的拯救了自己,奥田却已被这社会逼得无路可退。
三、网吧店员的帮助,让我不禁思考,在日本,还有多少像报纸男一样的存在。
四、结局,出人意料,细细回想,又觉得意料之中,这或许是奥田认为的最好的结局——最少的牺牲。
但是作为观众来说,奥田傻得过分的善良,伙伴别无选择的“背叛”,都让人如鲠在喉...
影片的开始,我真的以为这是个悬疑恐怖,惊悚刺激,描述扭曲心理的犯罪片。
结果,失望,是个让人掉眼泪的电影,不可理喻,为什么每次日式好电影都要探讨人性呢?好好做你的预告犯罪然后用超高的智商躲避追捕让剧情紧张的进行下去不好吗?很明显答案是不好,不好的话就来掰一掰吧。
影片一开始,头套报纸挖了三个洞的神秘男人开始预告犯罪,施惩目标是引发大范围网络骚动后又逃避制裁的坏人们,社会义警既视感。
一家因引发食物中毒后停业整修的食品厂被一把大火烧掉,有人叫好有人不满,警方更是视其为极端分子,展开调查。
随着剧情推进,报纸男的过往以自述形式浮出水面,临时工,兢兢业业,眼见可以转正没成想只是一个简单的商业圈套,一气之下胃溃疡发作,让公司有机可乘,予以开除,我们的小帅哥就此变为无业游民,且两年修养的空白期令其无法寻到工作,在这种背景下来到了一个非法垃圾处理厂干苦力。
在这里,遇到了一个想要女朋友的妈宝,一个搞过音乐的痞子,一个想吃不是旋转寿司吃到饱的屌丝和一个卖了肾的私生子。
此时的五个人中只有主角完成了他所说的梦想,想要好朋友。
好景不长,私生子由于卖了肾导致肾功能不全没几天儿就GA一下GG了。
垃圾场胡茬大叔一脸嫌弃,随手扔了把铁锨让他们把私生子埋了,好巧不巧,这铁锨扣在了私生子的脸上,为此众人愤怒,屌丝首当其冲,一铁锨敲倒了胡茬大叔,随后剩下三人一人一下从此便算是杀人结义了。
人杀了,麻爪了,四个猴子琢磨这自杀算了,这时我们的主角跳出来要搞事了,画面一闪,开始预告了。
一共8段预告,5起案件,分别是针对食品厂,强奸男,蟑螂店员和砖家议员,详情电影里去看,不一一介绍了。
总之智商是有的,毕竟我们主角也是高智商码农一枚。
随着预告的更新,金句上演。
“人,不能失去自尊,失去了自尊的人就只能卑微的活着,所以那些夺取别人自尊的人,都应该受到惩罚。
”执法人员的眼里,这必然是极端,可是再在高速发展的社会当中,这也必然会引发共鸣,从此名义上的正义与表面上的邪恶势不两立。
说实话,这段台词触动我了,人,正因为卑微才渴望正义,而这个世界卑微的人才是绝大多数。
想起暴裂无声,无法开口的人做着认为对的事,然而可以欢谈的人明知道什么是对却选择不做,因为现实的束缚永远在捆绑着那些还抱有侥幸希望的人。
言归正传,最后的预告,最后一起案件,就是他们的集体自杀,然而男主换了药,四个人的自杀,只有他自己死掉,他计划了一切,犹如胖屌丝问的那样“如果有人没死怎么办?”“请把所有责任推给死的人身上。
”自杀事件过后,女主警察发现四人只有男主死去,并在看到了男主留下的视频,一个委托。
此时,女主才明白这两句话的意义。
“怎么会有人会甘愿去蹲拘留所。
”“只要做的事情,可以帮助到什么人的话。
”原来,私生子的愿望只是找到爸爸,男主用一系列行为成全了所有人的梦想。
惩罚坏人,让痞子做了一件大事。
经常去的店,让妈宝感受到了爱。
自杀之前,心机的录下了一段视频,救了其他三人的命,并变相的让屌丝吃寿司吃了个饱,然而所有事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警察把聚焦目标找到私生子的爸爸。
他的梦想,仅此而已。。。
所以,究竟什么是善恶?我想作品实在告诉我们,善恶不在于行为本身,而在于引发行为的思想和背后的故事。
事实的真相只有少数人知道,可这足矣,因为他的愿望,仅仅是让这些少数人幸福下去就好,他不奢望,可以影响多少人,抱着本心行事最终归于本心,足矣。
人生中第一次,为杀人犯心疼落泪。人生中第一次,觉得杀人场景是如此温暖而哀伤。我没有经历过“报纸男”那般残酷的人生,但看了不少反映日本底层人生的纪录片,在那些无国籍者、单亲子女、贫穷人家、抑郁症患者、自杀者、流浪汉的人生里,永恒的绝望是真实存在的。所以最后我像女警一样痛哭流涕。
勉强、生硬、混乱、做作。PS:Toda残了……
有些底层的人,只要努力就可以成功;而有些底层的人,无论多努力,都没办法往上爬,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没有放弃善良。
既然是这么个剧情我也不用看原作了
看得困死
忍不了,悬疑片拍得跟过家家一样。请问黑丝,高跟,大长卷的女警真的会认真办案吗??被玩死之后,看到罪犯实在太帅,竟然还直接抱上了……生田斗真的颜值撑起了整部片。
大概是今年最好的日影了,TOMA可塑性越来越高了,VTR那段看的想哭
也就是个长ドラ的水准,倒是卡司很优。toma(男)的演技真是越来越精湛~
一种极端的可能,逻辑自洽。意外的有点温柔。连努力的机会都没有怎么办,再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大环境是背景,即使是底层,也互相帮助,也让人心疼。一点小小的心愿。
看哭了。番茄的角色绝对不是把责任推给社会,自己在网上成为神,而是他真的没有遇到给他努力的机会,最后为了实现同伴的梦想牺牲自己,如果是这样的社会,真的很绝望,看到户田抱住番茄“尸体”说的那番话,也许导演最后想传达的是,不要放弃,继续等那个机会吧。
无聊。良良要是能分点肉给Toda就好了
嗯……浪费时间
略矫情……
程序员沦为三合大神,被资本主义剥削虐待,愤而报复社会的故事。
故事就算了,电影强行塞了好多人好在人还是挺好看的。黑得很的toma造型不错结果一走路又是J家扭我真是笑得不行;铃木关西腔好评;toda这个电影新加的角色真是,虽然不至于讨厌,但对现在真人化的东西好像非得配个男女CP才行感到比较无奈;坂口台词不多倒是挺让人注意到,另外看到细田了
日系导演总能把任何题材最后都处理成治愈系....
选TOMA和户田惠梨香真是太正确了,没有他们俩的话这种剧情怎么可能撑得下去
唯一感觉还可以的就是那场跑戏了。
生田斗真太帅了吧!!!
帅到没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