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流满面...看The Dead的晚上,父亲和儿子紧紧拥抱,互道Good Night,父亲离开,给了一个父亲走去门口的长长的镜头,我一直在担心,担心那个外形壮伟的背影会突然倒下来。
没有。
但我在那时突然意识到这个不同寻常的长镜头和之前用力的拥抱的意蕴。
那个背影是释然,没有遗憾,轻松,心满意足,别无所求...“他不会要死了吧。
”果然,下一个镜头便切换到穿着黑衣的母亲垂头抚摸白色的空空的床,一脸哀恸。
“Dad come every day at 10 a.m.”可是他cant come any more。
pro把父亲的贴纸撕下来,这个男人为儿子做过的一切都戛然而止。
发自心底地哭了好几次,真的感到心痛。
父子俩的分歧不仅仅是音乐和政治,是两个时代的分歧,父亲打仗的时候他是为自由,儿子经历的征兵却是另一回事。
后来顽固的父亲终于理解了儿子,也理解和欣赏他爱的音乐,可儿子却再没机会走进父亲的内心,他给父亲的回馈是一段回忆,这是他现在能做的最棒的事。
讨论谁造成了这段悲剧已经没有意义,让人感动的是父亲对儿子的爱意足以打破成见,是加布里永远年轻永远真挚和豁达,是永不停歇的音乐。
很美好又伤感的一部片子,开始略有沉闷,剧情和音乐一起展开后有意思了很多,虽然父子俩的矛盾和战争发生时候两代人的分歧有点俗套,也不是很懂亨利一定要在这个时候发病去世是不是太为了伤感而伤感。
但是每一段音乐来引发那段回忆,这个感觉太棒!
除了父子母子亲情外,两段爱情都让人动容落泪。
《音乐永不停歇》一部有关亲情,有关青春,有关缅怀摇滚音乐的电影,回忆与现实的穿插,淡淡的,缓缓的节奏,不经意间还会狠戳你一下,这种打着亲情路线的电影,总是容易触动心弦。
生老病死皆自然,悲欢离合是人生,随着年轮的增长,老一辈的亲人渐渐离我们而去,而我们可以做什么?
尽管我们无法延长他们的生命,但我们可以珍惜,“常回家看看”尽管这不难做到,可是这些恰好是我们最容易遗忘的,而一旦遗忘了,最后只能缅怀。
无论是我们为人子女,还是为人父母,我们总以为时间还有很多很多,可是人生总是有始料不及,当你以为还有很多时间的时候,某些人和事却转瞬消失,错过了就真的错过了。
影片中父与子同是音乐爱好者,只是音乐品味不同,由于政见也不同,儿子却离家而去,隔阂,这一隔便隔了近20年。
当发现肿瘤已经彻底破坏了儿子的大脑,已经失去了创作新的记忆的能力,记忆永远停留在1968年。
为了重新走进儿子的世界,父亲邀请研究脑瘤与音乐的专家来治疗儿子的病情,摇滚乐对60多岁的父亲来说简直不能接受,但为了与儿子的沟通,他开始研究起60年代的所有摇滚乐团。
把儿子喜欢的乐队的每首歌的旋律和歌词烂熟于心,和儿子去看乐队的演唱会, 看着他们两父子一夜狂欢,父亲脸带微笑,背影从长长的走廊渐行渐远,直至屏幕变暗,我一下子被触动了。
电影里他父亲的葬礼上,播放着他最喜欢的乐队的一首歌曲《It's Touch of Grey 》,令人感动的是,这首歌让他终于可以制造新的记忆,忆起不久前父亲与他一起观看演出的那疯狂一夜,听着音乐,他哭了。
那音乐刻录着的不单是他的记忆,仿佛每一个旋律都挂满父爱的音符,深深的刻在他的脑叶里,之前的能记住的都只是与父亲的隔阂,不理解,而从那一刻始,终于释怀,终于谅解,在以后的日子里,相信每每听到这一首歌曲,都会让他缅怀那一段美好时光。
音乐是神奇的,音乐永不会停止,爱也永不会停止,电影中似乎是音乐将父与子重新拉近,而我以为与其说是音乐,不如说那是爱,那父爱拉近了他们。
曾经年少轻狂的我们,终究也没有按照父母期望那样?
而现在身为人母了,看着自己的儿女渐渐长大而变得有主见,在价值观不时产生碰撞时,是争执?
还是妥协?
我们真的准备好了么?
或许身处某些隔阂中,要懂得释怀,懂得谅解,学会更多的包容。
值得一看的电影. 尽管我不是摇滚迷,但我以为影片中的音乐,也很不错,你会听出一种自由、奔放、狂野而自信的青春,你甚至闻到那老旧老旧的黑胶片味道。
I was born in the 80's, far passed the Beatles' time, far passed Bob Dylan's time. I never experienced war, nor did I get myself into psychedelic music. However something mysterious, irresistible about this movie that has its power over me. I guess it's LOVE.Parents' love for their kids.Family shares the one and only unconditional love among themselves. Parents, no matter how crossed they are at their children, they can never manage to turn the kids away. The love is so strong that parents can sacrifice anything, and I mean ANYTHING, to save the lives of their children.This hurts me a bit. Because it reminds me of how ungrateful I was at my parents. I mean I love them so much. They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my life. But I feel guilty that I sometimes took the love they gave me for granted. I remember the times when dad was waiting to take me home outside the school, standing in the roaring wind and the freezing snow. And I remember the satisfying smile when he recognised my face out of a thousand others. I remember the frown in between mum's brows when I was sick, and her comforting hug whenever I felt down. These memories just seem so precious and sweet especially when even regular visits to the parents seem to be a heaven-like luxury. No wonder why I cried at the movie. I guess I just wouldn't know what it would be like if a similar thing happened to me. Would I even get a chance to tell my parents that I love them more than anything else in the world?Romantic Love.True love is the purest, most sacred feeling ever in the human history. The boosts of the world economy and the mind-blowing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make many people somehow superficial, money-oriented, and sometimes indifferent. People complain that they cannot find true love any more, they blame everyone else for being too cautious and selfish in love. But have they thought about themselves? Do they really trust the other person with their bank account password? Are they really willing to open up completely and let the other person in?Gabriel, had the purest feelings towards the girls he loved. That made the word LOVE suddenly sound so much more innocent and clean. Yes he did not have short-term memories, and yes he was not considered healthy, but I dare say he possessed the most ability to love. Because his love for the girls was not contaminated by money or matter desire. He may not be able to remember them, but he had loved, over and over again.Really doesn't want this to sound corny, but i'm extremely emotional at this time point. Fingers crossed i'm not having menopause atm lol. Absolute LOVE for this movie. :)
看完电影来到豆瓣,发现有些影评关注于影片中的音乐。
我决定来说说我的感受。
当然,以下影评是严重剧透的……影片开始的镜头从墙壁上一幅幅合照划过,从少年时期到儿童时期到婴儿时期,预示着这是一个关于孩子的故事。
这时Hunrry家接到医院的电话,得知儿子Gabriel得了brain tumor。
一段剧情后,影片跳回到Gabriel的小时候。
故事在此设计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一个从未出现却深深影响这对父子的人:Hunrry的兄弟,Gabriel的叔叔 Gabe。
那天父母送Gabriel上学,他们在车上听着歌,那首《年轻的心》,父子玩起他们常玩的音乐游戏,Gabriel准确的说出那首歌背后的故事:Hunrry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1950年6月Uncle Gabe上前线两天前的舞会,Hunrry在舞会上认识了Gabriel的妈妈。
1950年6月25日是朝鲜战争爆发,Hunnry和Gabe上了前线。
在后面的故事里,Hunrry拿着卡带机走进Gabriel的房间,镜头扫过,柜子上摆着一幅小照片,照片上两个穿着军装的男人,其中一个人手拿小号。
想必一个是Hunrry,拿小号的是Gabe。
可想而知战争带走了Gabe ,给Hunrry留下了巨大痛苦,因此他把自己的思念全都寄托在了儿子身上,给他起名Gabriel,给他的圣诞礼物是小号,带Gabriel给叔叔扫墓,希望他吹小号像Gabe一样厉害,成为西贝伯爵,他也在不知不觉中给Gabriel埋下了音乐的种子。
直到孩子渐渐长大,直到不知道什么时候Gabriel有了自己的理想,有了自己的价值观,有了自己的情感,直到越战爆发,反对越战,直到摇滚乐的流行,而这些Hunrry都忽略了,他一直认为他喜欢的音乐就是儿子喜欢的音乐,他跟Gabriel从小就玩音乐的游戏……对于战争的不同观点成为影片冲突的爆发点,两代人的价值观在这里巨大的冲撞着。
父亲一辈参加朝鲜战争,为自己相信的真理而战斗,他的这种使命和责任感以及对兄弟的怀念以各种方式影响着儿子,看到儿子反对战争,点燃自己国家的国旗,父亲终于爆发了,父子大吵一架,从此儿子过上了寻找理想、却流浪的生活。
用是非对错来评价事情总是片面的,战争造成了两代人的伤痛,父亲失去了兄弟,儿子乐队的成员、自己的好朋友Mark也征召入伍最后死在越南战场上。
他们同样承受着战争带来的后果,用不同的方式。
所以我觉得某种程度上说,这也可以算是部反战题材的影片吧。
父亲态度和情感上的转变最让我感动。
从他一开始得知儿子的病,张口便问医生:“是不是吸毒造成的?
”他始终对儿子不信任,像他自己说的,他认为是那些唱片那些海报害了Gabriel,侵蚀他、伤害他。
渐渐地,Hunrry从选择性的失忆,不愿面对儿子离家出走那晚发生的事,到用自己的老唱片去换儿子最喜爱听的唱片,Hunrry在渐渐的接受、渐渐的理解儿子的世界。
开头他还是对战争的问题很敏感,听到《Desolation Row》时,儿子说:“《泰晤士报》刊登了一张越南长官处死战俘的照片……”他面带尴尬,起身关掉音乐说,我要回去了。
最后他接受现实,承认儿子对于战争的态度是对的,并且一起去看了一场Gabriel最爱的乐队的演唱会。
下面说一些与电影无关的。
孩子们总是在不经意间长大,在不经意间有了自己的梦想,喜爱的音乐也不再是父辈喜欢的,Hunrry却忘了是谁在Gabriel心中埋下了音乐的种子,是谁让Gabriel每次听到音乐时都兴奋不已。
你们不能总是先给别人理想,又在面对现实的时候无情的将理想毁灭……影片探讨的不仅仅是音乐,还有两代人之间的价值观,父辈身上的使命感,上一辈人对孩子的影响,这些是非常打动我的地方。
当听到儿子说:“travel is destination.” 这句话重重的撞在我的心上。
让我想起我和我的妈妈,不像电影里,不像大部分人,上一辈人的观念由父亲影响,我是单亲家庭的小孩,妈妈又是个女强人,她的价值观深深的影响着我,她有很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最近我常迷惑,我们这一代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想一定不是像他们一样了,时代不同,经历不同。
我记得有位大导演说过,新一代电影人的东西里没有担当。
我想说这不是我们的错,我们没有经历过,我们生在和平年代,生活物质条件优越。
可是也正因如此,我们存在的价值在哪里呢?
她肩负着使命和理想步步前行,我的目标在哪,我的方向在哪,我的目的地在哪?
Travelling is destination!
也许吧,在路上,就是目的……
初次点击这部电影的时候,并不是因为看好,而是我天生难以抗拒以音乐打头的电影。
而看过以后,我的的确确的震撼了。
当然并不是仅仅因为是因为看到那种久违的胶片的感觉,尤其是那首我完全都烂熟于心的《All you need is love》出现的时候,男主随着旋律轻轻舞动的时候,忽然就感动了,这绝不仅仅是我也是披头士的歌迷,不仅仅是我热爱那个时期的摇滚,而是,因为贾伯力在潜意识里面对音乐的执着与着迷。
我一直都不认为,这是不单是弘扬父子的感情。
而是面对70年代时期的摇滚致敬,其中有一段时父亲问儿子,他说我不明白,讲述感情的方式,不是应该在我们以前对于心爱女孩的赞美吗,这到底唱的是什么,我一点都不明白。
儿子站起来说,讲述的是一段旅程,目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旅途当中的所有苦难,并坚持的一直走下去。
这时候,父亲像是突然感悟到了什么。
我想这是现在我们每一代人的希望,而这样的摇滚也讲述出了我们的希望!
影片的结尾,两人坐在床上,“I will survuve,I will survuve”,好像这才是这部电影的主旨,不管摇滚音乐怎样进程,不管人生怎么发展,不管电影怎么继续,都要有一颗继续走下去的心,不管内心多么的愤怒,不安,多特立独行,都可以寻找到自己的人生,就像寻找到与自己灵魂契合的歌曲,总要活下去!
如果条件允许,我真想一直放着Truckin,一直永远不停
J·K·西蒙斯很适合演这种大男子主义、控制欲强烈的家长或者老师角色。
比如《爆裂鼓手》中的老师和此片中的家长。
这种家长或者老师在中国有很多。
很喜欢这种高清的免费视频,可以在线看,真棒。
希望所有的视频都可以免费、高清、流畅的在线看。
全额退休金,太棒了。
既然有随身听,干嘛还用唱片机?
他儿子头发好长,像女人一样。
大学是一个教育我儿子,包装他之后并把他送回来的地方,使他的生活丰富多彩,娶个娇妻,组个家庭,有份体面的工作。
恐怕大多数中国家长都是这样想的吧,我爸就是这样的人。
也许叛逆是因为有代沟吧。
如果意见相同,怎会有反对意见;没反对意见,怎会有争论或者离家出走。
离家出走是叛逆的一种具体表现。
这不仅仅是两代人音乐品味的代沟,更通过音乐这个窗口展现了鲜明的时代印记,是六七十年代中的父与子之间的政治分歧与审美隔阂。
Gabriel得了脑瘤,他的记忆永远停留在那个辉煌的摇滚年代,于是父母决定用音乐唤醒他受损的记忆,每一首歌都有独属于他的一段回忆。
就在这样的音乐中讲述了父亲与他的故事。
父亲那一代人尽管兄弟参加朝鲜战争而死,但是认为自己为信仰而战,而儿子这一代反对战争杀戮,充满迷茫不知终点为何。
就像那段对话:——在我的音乐里,男孩喜欢女孩,他告诉她。
——the Grateful Dead是在路上成长起来的,在路上你并不知道你要去哪里,你只是经历这段旅程。
旅途就是终点。
父亲为了和儿子沟通,尝试听儿子的音乐,渐渐找到了共鸣。
就像你以为是马赛曲,实际上是the Beatles《All you need is love》的前奏。
第二次放《Till there was you》夫妻二人跳舞时,放的是the Beatles的版本。
两代人虽有隔阂,但通过沟通总能找到契合点,那时会像重新焕发了生命。
父辈终会离去,子辈会背负着记忆前行。
或许这不是一部父辈向后辈妥协的故事,也不仅是父爱的故事,而是我们应该随着时代前行的故事,也是致敬前辈的故事,致敬那个年代的故事,音乐永不停歇,它定格住了一个又一个年代和记忆。
片中的几首歌:《Young at heart》 1954原唱Bing Crosby。
Bob Dylon有翻唱《Till there was you 》Meredith wilson。
the Beatles有翻唱《All you need is love》专辑《Magical Mystery Tour》《Uncle john‘s band 》the Grateful Dead《Kansas City》Count Basie 开辟并完善了堪萨斯传统,即所有的编曲都围绕着节奏组合(钢琴、贝斯、鼓和节奏吉他)来进行,他特别强调了钢琴在节奏部的角色。
《For what It's worth 》Buffalo Springfield《I threw it all away》Bob Dylan《Desolation row》Bob Dylan《truckin‘ 》the grateful dead
亨利在说服医生同意自己带儿子一起去看死之华乐队演出的时候说,我儿子丢了20年了,是我的错,现在找回来可还像没回来,他接受了治疗却不能找回记忆,但是只要一听音乐就能记起以前的事,我可能是你见过的最老的死之华粉丝,但是如果有其他乐队能让我跟儿子沟通我也会成为他们的粉丝,是的我65岁了心脏也不好,可我背过了所有死之华乐队的歌词,因为我需要和儿子沟通——《音乐永不停歇》
同样喜爱音乐的两父子,喜欢的类型截然不同,政治立场也南辕北辙。
好像父亲和儿子之间,总是缺少有效的沟通。
父亲严厉得看似冷酷,希望儿子按照自己为他设定的道路走下去。
而偏偏,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争吵,出走,将近二十年的隔阂。
再次重逢,却是这样一个令人无语、悲伤、无可奈何的局面。
Gabe的记忆停留在了刚离家出走的那几年。
父亲只能通过儿子喜爱的音乐,建立与孩子沟通的渠道。
顽固的父亲,卖掉自己心爱的专辑,在病床上打电话赢取演唱会的门票,穿得像个嬉皮士和儿子一块听演唱会,拥抱,亲吻,直到最后,在墓地上选择了一首和儿子有共同记忆的歌曲收尾。
那是他最爱的歌,因为那是他真正和儿子connected的时刻。
沟通,永远不会太晚。
Better late than never.
!!
音乐能唤醒美好记忆,心爱的人儿或是未知的明天,毫无疑问。
各种敷衍 超三流。。。。
谢谢你懂我所爱的音乐..
一部小巧而精致的治愈系温情小品,一次净化人心的心灵之旅,感人的故事情节,撼人的情感演出,一部不应被忽视的好作品。音乐之力量和魅力舒缓地弥漫于整部影片中,当父亲对脑手术后失忆的儿子进行音乐治疗时,相信每一个人都会被激烈的情感冲击得热泪盈眶。★★★
多么多么温馨感人的故事
ost
三星半
最后的嬉皮,那些存在音乐里的爱。
要不是因为儿子的病,老父亲怎么肯贴近儿子的内心,用心听他爱的歌,打破了两代人的代沟。
如果是他们的乐迷的话,想必观感会更好一些。但仅就故事而言,实在是太老套和无甚惊喜了啊。
内核其实不过是亲情认同,外在按观众怀旧情结批上音乐外衣,媚观众之感,无引领之意,没一段音乐是完整的,硬生生停止唱片机,这么不尊重音乐本体,却说“音乐永不停止”。。。
真好听~
不适合我。
用音乐记忆曾经青涩淡薄的容颜!可电影不温不火,也就只有音乐了!!!
爸爸,我看了一千部电影,这让我第一次大哭。爸爸,你是最伟大的。
真是好听~~~
生命断然不会重新来过,所以应该珍惜那些给你弥补之前错误的机会,生命很美妙,纵情享受吧。
not only to remove the generation gap,but also to know each other sincerely.
这小伙真是个好演员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