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峰出行又看了一遍,觉得这个确实值得更多,票房当然是最好支持本片属于大女主电影吗?
当然是。
但是我们要把这当作woke garbage抵制吗?
hell no电影故事本身是比较传统老套英雄主义情结,遇挫折再崛起这种,很俗套,但是会让人看着有坐牢感,一点也不,相反这轮番几次的追风感觉越来越紧张,而且女主Kate的形象是立得住的,当然肯定有人吐槽那不就是富有同情心,聪明智慧,有勇气有胆量有决断吗?
no big deal….可是就是这种比较通俗平凡的主角,在过去几年的大女主电影里丝毫见不到,尤其是迪士尼,集糟粕之大成,只会空喊口号不做事,搞臭了female lead,不过本片是环球的,就是舒服多了另外本片还有一个好的地方,没有像迪士尼,就是通过贬低男性来凸显女性,这是一种很蠢的做法,也不说这是不是故意挑起对立搞争议,就体现一方强肯定是找个很强的参照,胜过这个参照才能体现更强,结果迪士尼那种找个铁废物,比废物优越一点,一点强的感觉都没有,相反,比废物弱者强还要显摆,那不是招人讨厌吗?
这里面Glen Powell演的Tyler几乎就是和Daisy演的Kate实力相匹配的角色,不管是分析呀还是莽呀或是救助受灾人们,两个人旗鼓相当,在twins时Kate小胜一筹,结尾主动出击也是,而且这个没有落到cringe的地方就是结尾把kiss剪掉了,就即便明显这两个人很有couple的感觉,而且还患难见真情那种经历,机场那个离去就更像是partner戏外的话,Daisy和Glen的采访也是很flirty,辣鸡翅这个俩人像在约会🤣
还有猜嘤国和德州slang的
还有一些tt video就是daisy拉着Glen和Anthony跳舞🤣就戏外宣传也是很有意思,而且也感觉daisy真的很可以,戏里面她那种嘤国口音都没有了,这些采访能明显感觉到。
这类电影的剧情就不必赘述了,太平庸,太俗套,太模版。
人物也没啥特色,不过灾难片里的表演多少还是得有些神经质。
两个小时的电影,起码得减去半小时,啰里八嗦的废话太多,这类型的电影就别想着上鸡汤加buff了,观众就图一乐。
观众想看啥你就多拍点啥,逻辑不通畅,人物太呆板也无所谓,观众只想看到龙卷风各种肆虐的场景就行了。
在这里不得不再次表扬一下《速度与激情》系列,剧情是越来越烂,我们知道很烂,制片方也知道烂,但别人知道观众喜欢看各种飙车场景,于是就从头飙到尾,剧情嘛nbcs,人物嘛nbcs,飙车嘛yyds,这才是爽片该有的样儿。
影视巨头环球影业在今年5月份雄心壮志地推出了一部名为《特技狂人》的动作电影,该片制作成本高达1.4亿美元,不想全球仅1.8亿美元的票房,让该片成为2024年度最大的票房惨案之一。
屋漏偏逢连夜雨,进入7月份环球影业推出的又一部电影巨制,再次遭遇票房危机,只不过这次多了另一家影视巨头华纳兄弟的加入。
这部影片名为《龙卷风》,由李·以萨克·郑执导,“沼泽深处的女孩”黛西·埃德加-琼斯、格伦·鲍威尔和安东尼·拉莫斯主演。
片中黛西出演追风人凯特,大学时在一次追风的过程中,连同她的男友在内3个人被龙卷风吞噬,内心的创伤让她走进办公室专心研究风暴。
几年后在好友哈维的邀请下,她再次踏上追风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仅对龙卷风有了新的深刻认识,更结识了新的男友。
这部影片实际上是1996年《龙卷风》的翻拍版本,在原有关键元素自然灾害龙卷风的基础上,又对故事层面上进行了重新编排和升级,只不过这个新故事无聊感很强。
相较于老版,在片长上还要多10分钟,除了对于龙卷风的特写和科研的段落,其它的部分平庸俗套,犹如一池清水,平淡无奇,尤其是夹杂的感情戏份,完全可以缩减,整部影片将时长控制在100分钟内要显得更加干练。
该片由华纳兄弟和环球影业联合制作发行,制作成本高达1.55亿美元,即便是北美拥有超过2.5亿美元的票房,但全球范围内其它国家和地区的观众显然普遍不喜欢。
在我国如此大的电影市场,该片仅取得2000万票房,这也使得全球3.7亿美元的票房成绩,远不如老版的4.95亿美元票房,扑街成为定局。
即便是科技发达的今天,该片相较于老版在特效层面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却无法掩盖影片本身亮点的匮乏。
两大电影巨头公司想要把这部翻拍电影实现青出蓝而胜于蓝的美好愿景,也被彻底打破。
【END】
不是说不能看,是太套路了,几十年如一日的套路。
故事、桥段、甚至台词都能预计的到,看着这段知道下一段,看着开头就知道结尾会是什么2,毫无悬念,毫无波澜。
在北美这么多发龙卷风的地方,监测研究龙卷风问题政府没人干,没有专业机构干,就靠几个玩票的街头二流子,还玩成了,那美丽国那么多技术类诺贝尔奖都是谁拿走了?!
明明世界霸主明里暗里把世界玩弄于掌股、国家政府强的一批,但灾难却回回要靠街头玩票的混混来拯救,荒诞不?!
男主瞪着一幅天下我最帅世界我最酷的二五八欠抽脸,但就是最吸引女主,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和几十年前的《泰坦尼克号》一个套路?!
以前看好莱唬电影还有个文戏不够特效来凑,这么多年看来看去看多了也就是那么回事,逐渐唬不住人了。
剧情还是二十年前的剧情,桥段还是二十年前的桥段,但在互联网和自媒体极具下沉的今天,这些老掉牙的套路桥段已经没法打动见多识广的万物互联的新人类啦。
最喜欢上午看包场电影。
带一杯咖啡,尽情沉浸的感觉太好了。
没有人耍手机,也没有人摄屏;没有熊孩子踢板凳,也没人在你耳边讨论剧情——这才是看电影嘛!
我好像很久没看灾难片了。
其实没有特别的期待,看完就觉得,呵竟然还不错。
故事虽然简单(但不雷人),演员表演都不错,特效要给五颗星。
已然属于近年比较好看的好莱坞爆米花灾难片了。
上一部觉得不错的类似主题和电影,想起了《火山挚恋》的火山夫妇,以及那部讲述森林消防队员扑救山火的《勇往直前》。
尽管故事确实好老套,典型的美国个人英雄主义题材,你很快就能猜到角色们下一步的剧情和情绪发展。
才华横溢勇敢坚强(有情伤和创伤的)女科学家,玩世不恭嬉皮笑脸却又真性情的民间队伍,以及虽被一时蒙蔽但最后幡然悔悟的专情好朋友。
可是西部风情拍得是真好啊,西部的小镇,孤独的荒野,爆裂的龙卷风,复古的牛仔风情,以及帅男靓女赏心悦目。
男主女从初相遇互相diss,到逐渐解除误会并肩工作开始交心,在龙卷风中历练真情,最终双方都得到救赎。
故事俗套而流畅,虽然还是两男爱一女,不过好在并没有争风吃醋互相诋毁,而是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共抗龙卷风。
我很喜欢影片末尾电影院那一段,坐在现实的电影院里看着电影里的电影院被龙卷风疯狂袭击和撕裂,这种体验不但新颖,还有莫名的共情。
女主看着眼熟,原来是那部《沼泽女孩》的主演,当时还挺喜欢这部冷门片子。
导演李·以萨克·郑是韩裔,怪不得感情线如此克制,少了好莱坞的干柴烈火,多一份东方式含蓄。
唯一想吐槽的离谱点,Youtube的草台班子网红,其专业性和科学性竟然能和国家队抗衡?
这是有多魔幻的程度呢,类似于我们这边的抖音网红,能搞出国家科学发明奖那种级别。
看完电影,对龙卷风的认识和敬畏到了一个新的程度。
我甚至都有点担心,下次再去美国国家公园的时候,会不会遇见如此可怕的龙卷风?
(没看过1996老版,准备把30年前的版本找来看一看)P.S. 影片开头女主拿的尼康相机,前几天索尼也在特朗普遇刺案出尽风头,佳能党有点黯然失落了。
—2024.07.19. 保利万和招商花园电影院
《龙卷风》这部电影以飓风为背景,讲述了一群人在灾难面前如何应对和挣扎的故事。
电影剧情紧凑,扣人心弦,展现了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渺小和无助。
导演对灾难场面的掌控能力非常出色,让观众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飓风带来的巨大破坏力。
演员方面,主演们的表现也非常出色。
他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勇敢、坚定和无私,让人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
特别是主角们在面对生死抉择时,所做出的决定让人感叹不已。
音乐方面,电影的原声音乐非常出色,为电影的氛围营造增色不少。
旋律激昂,能够激发观众的斗志。
同时,电影中的配乐也非常到位,让观众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中,也能感受到一丝温馨。
总的来说,《龙卷风》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它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的坚韧不拔,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伟大。
看完这部电影,我相信你会对生命和友情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早在这部电影之前,96版的同名电影凭借其震撼的特效和紧张刺激的剧情,成为诸多影迷心中的经典。
没想到时隔多年,迎来了「龙卷风」的新篇章。
特效上有了全方位的技术升级,幕后班底可是打造过《侏罗纪世界》《谍影重重》《夺宝奇兵》等系列电影的好莱坞黄金制作团队,更有斯皮尔伯格坐镇监制,视觉效果是一整个令人惊艳的程度。
对于灾难电影来说,特效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显然《龙卷风》在特效这part牢牢地硬控了我的眼睛。
每一次的紧张气氛都让人仿佛置身于风暴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无情与力量。
故事也不是对原版的复刻而是对老版故事的延续,更符合当今社会的节奏和调性。
两部电影也像是分别讲述了两代“追风人”的使命:96版的“追风人”想要通过对龙卷风的研究来实现科研上的突破;而24版的“追风人”则是凭借先进的技术来消解灾害对人的影响。
一代“追风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但永恒不变的,是平衡大自然与人类文明的初心
周二,电影半价,我打算把所有院线电影都放在周二去看。
然后,Twisters的影厅座无虚席。
好多人啊。
我看着满座的人,我觉得,cinema有救了。
这部电影其实情节很老套,不过呢,这部电影其实还有挺多亮点的。
剧情如下(我现在在豆瓣上写影评都是全剧透,把所有的剧情能透露多少透露多少):女主Kate大学时期因为一个追踪龙卷风的project而失去了三个好友,包括自己的男友。
幸存下来的那个朋友Harvey在五年以后找到Kate,说我这儿有个project,和其他很多团体一起追踪龙卷风。
在这个新的project里,Kate认识了男主Tyler. Tyler虽然看上去很不羁,其实人很善良,然后Kate和Tyler一起追踪龙卷风,并且帮助了很多遭遇龙卷风的灾民。
以上剧透似乎也没有透露多少。
亮点在哪里呢?
第一,第一主角是个女性,电影塑造了一个女性英雄。
整个电影是有关于人类和自然的关系的,女性+自然这个结合让我想起女权主义的一个流派,叫做ecological feminism,简称ecofeminism,代表人物有Susan Griffin, Greta Gaard等,主要的思想是:女性在社会中被边缘化/被剥削的地位和环境的恶化是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后果。
为了凸显这种ecofeminism,这部电影里面塑造了一个女英雄——Kate。
最大的龙卷风来临,并且袭击小镇的时候,是Kate开着车向龙卷风的中心行驶去。
我们常常批判美国电影个人英雄主义,但是这个英雄是个女性呢,还是很行的。
我看这一段的时候都热泪盈眶了
midjourney做的图,我输入的词是ecofeminism第二,电影的高潮部分是一个巨大的龙卷风袭击了一家电影院。
一边是狂风大作,一边电影院里的银幕上还放着电影,大家都趴下,躲在电影院椅子下面。
这段内容影射了如今电影(cinema)风雨飘摇的处境。
然而最终电影院还是存活了下来,希望电影在现实生活中也存活下来,long live, cinema!第三,作为一部商业片,该有的配置都是有的。
演员主演男帅女美……Well,我承认Glen Powell给我的第一印象是ken浓度很高,但是演得还行,而且美国观众很喜欢他。
但是Daisy Edgar- Johns是真的美,好美,她的美是一种纯净,是一种这个女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面不受其他世俗因素干扰的纯净,所以让Daisy来演这样一个女科学家其实是很合适的。
而且电影的灾难场面很宏大,龙卷风的场面很多样也很震撼……此处bb一句,这部电影院里面龙卷风也发生得太频繁了,还有好几个龙卷风袭击小镇的内容。
我所处的小镇遇到龙卷风的频率是一年一次。
下周二去看《死侍》。
说实话,作为一个颜狗,我是冲着电影里的漂亮姐姐和有点帅的男主去的,但看完电影发现这片子整体来讲还真的不错,在暑期档一众拉胯电影的对比下,综合质量上它绝对算是在前列的。
首先作为一部灾难片,那么呈现的视觉效果以及观众的沉浸式体验一定是最重要的,这部电影可以说从团队来讲就直接把特效的上限拉高了,监制有斯皮尔伯格,特效有和《侏罗纪公园》《夺宝奇兵》《谍影重重》的团队,所以这一块根本不用担心,完全的特效大片水准,各种龙卷风画面以及灾害场面都究极逼真,就仿佛是真的有龙卷风出现在你眼前,全程看得都非常紧张。
其次剧情方面,整体而言故事线很完整,围绕着女主在经历过一次追风事故后,从低谷又重新拾起勇气开始追风,并开始测试全新追风系统,而在这途中她遇到了男主泰勒,也是从开始看他不太顺眼,到最后理解、共患难、共理想,最终成功完成了测试。
故事上没有什么严格漏洞与逻辑问题,就很稳,并且友情线和感情线穿插在其中也完全不突兀,非常的水到渠成,可能也是亚裔导演,在感情方面拍得比较适度,并没有让感情线完全盖过主线。
下面再来说我喜欢的女主,作为一个不常看外国片的普通观众,之前我是不认识女主的,但电影一开场就被女主颜值吸引了,是真的很好看,而且这片还是完全的大女主,那我就更爱了,女主从小时后就很强,对龙卷风也有着很敏锐的感知力,因为毕业时的一次追风事故失去了几个最好的伙伴,于是变得消沉,然后就去做了室内相关工作,后面也是当时的一个幸存者伙伴拉她继续追风,继而她也又回到了曾经追梦的路上,最终取得成功。
电影把女主的三个阶段,开始的意气风发,到中间的消沉,再到最后的重拾梦想都刻画得非常好,完全的大女主视角,不镶边不工具人,这对女性很友好。
总而言之,影片不论是该有的视效,还是故事,亦或者是人物塑造,都非常到位,绝对是这个暑期档值得一看的片子,况且它还那么清凉,不更适合炎炎夏日了吗!
我个人把《龙卷风》与《芭比》《热辣滚烫》编排到同一阵营,将其视作近期院线片中,好莱坞又一次对女主爽片公式的慷慨响应——投资体量上更为慷慨。
这类爽片从传统男主爆米花大片中日渐走出一条分叉路,爽点的筹谋、呈现,均更优先服务于女性观众。
影片虚构了一个龙卷风灾害日益频发的世界背景,女主角Kate的志向是驯服龙卷风(蛮有意思的创意),讲述她跨越五年时间驯服龙卷风的故事。
叙事路径倒是励志片的老路径(为女主设置一个心魔、几个挫折,令她逐渐去克服),并未开辟什么叙事学新大陆。
技术层面已臻至成熟,影片女主既十二分美,又十二分强,一边雄心勃勃拯救世界,一边顺风顺水抓住了几位型男的芳心,哈,算是兢兢业业对标了传统男主爽片/好莱坞英雄片的一应要素——那庸俗与豪情,只把性别狠心做了对调。
作为1996年大卖电影《龙卷风》的续作,龙卷风题材本来在灾难片中算少见的,能供应一味新鲜,论视听呈现水准,片子也当然在灾难片的达标线以上,这方面同时兼顾服务了男性观众——像多数好莱坞英雄片也仅在打斗场视效上兼顾服务于女观众。
稍感遗憾的地方,是影片的美学量级,距离今年几部一流电影还是逊色不少。
像《沙丘2》,以超强视听效能把沙丘本身作为世界观内化于人,《老娘与海》(?
),海洋的壮阔与险难,文学性地拍得很近乎一颗女人的心,《狂暴女神》么,也在美学方法上把人与载具、道路、杀戮组建成一体,安雅在片中从神到形都轰隆鸣响,时刻预备着像一只大摩托往观众身上碾。
相形之下,《龙卷风》中的龙卷风,被处理得隔膜了许多,始终作为一只外部的奇观道具,哥斯拉那等的一只更可怖、更大号的怪物,影片对强想象力的推进、贯彻,并不欠缺强表现力——欠缺的是天才横溢的顶级表现力,女主角起初屈服于风,最终制伏了风,表现得都质地稳定,却偏于事务性了(更接近她终于修好了一只坏掉的超大型空调),人与风的关系实在很净白,未能产生一点更搅动人心的复合化学反应 :以完成对人的哲学震撼 ,倒是男主角和龙卷风之间勉强拍出了一点擦枪走火的暧昧( 也流于浅显)。
美学上多少留有三分遗恨。
总体还是很达标的女主爽片。
当然,思考者们观后也将抛出很多质问,譬如:它是一部真女性主义电影吗(还是一部男导演、男编剧怀着坏心眼捏造的冒牌货)?
女主真有必要那样美吗(是不是将激发容貌焦虑)?
型男真有必要那样多吗(是不是该警惕浪漫叙事)?
留给大家来问吧。
这电影对我而言胸前别着一枚很显著的服务牌号,它不志在令你沉思,对女观众们,它只志在做你的忠臣(或弄臣),赐你以壮志(或美梦),大晚上的看完,念它的好很轻易,我个人没有什么需要向它声讨的。
今年的几部引进大片,《龙卷风》也好,《狂暴女神》也好,不论主创团队初衷如何,已经事实上成为去年《芭比》创造“女主爽片”票房神话后的市场追随者了。
但假如留神电影的宣发策略——仅以中国国内为例,不像《芭比》或《热辣滚烫》直接声势浩大地操作女性主义卖点(令影片直达更多对它有刚需的女性观众),两部电影都有意回避了女性题材标签,含混着包装作一部再正统不过的好莱坞动作大片/灾难大片上阵,以图公平招徕男女观众。
这里便有了一笔必须支付的口碑代价,这类“正统”好莱坞爆米花大片的受众,泰半是最无意愿为女性题材买单的男观众,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的阅片口味,长久叫海量男主爽片侍弄,顽固而近于娇滴滴了, 不像大多数女观众早已历史性地耐受了男主爽片,他们尚未历史性地被训练出同样欣赏女主爽片的能力(若《芭比》《龙卷风》此类影片数量逐年激增或者有助于他们调理)——因此,他们对影片的第一手反馈中,难免掺着许多怀了“上当受骗”义愤的低分。
譬如《龙卷风》目前豆瓣评分6.9,偏低了。
一个小建议,这类实质上的女性题材影视作品(尤其并未作为女性题材宣扬的),大家参考豆瓣评分做决策是否值得一观时,为对冲大量情绪性低分,加个0.5分左右通常更接近其实际质地。
看完就一个字:爽。(咋感觉还有点复古呢)
7.0女主靓哦,剧情你们说灾难片八股文,我咋感觉是超英片八股文呢,但反正是好看的,也可能是我看得少所以不会审美疲劳。另外配乐不错,惊悚片导演有高音乐审美也算老美传统了
看完之后专门去翻了Nature相关分析的文章来看,总体来说此片游走在科学和幻想之间:电影展现了最新的相控阵雷达、大数据建模分析技术,也准确地反映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龙卷风频率增加的现象;但是携带着一车吸水物质往里冲远不如提前投催雨弹(尽管电影里女主最后也投了)来得安全和现实。片子结构之工整在近两年好莱坞大片中难得一见,三个主角的性格刻画、心境和立场转换显然也经过了仔细打磨,一路看下来很难找到槽点。硬要说的话,就是个人英雄主义和车库实验室还是太老套了。灾难场面特效保持着不错的水准,电影院银幕被撕裂使得众人暴露在飓风之下的一幕真是紧张感拉满。
灾难片没拍出劫后重生的感觉就是不及格。看过男主,对油腻又有了新一层的认识,之前还不觉得。女主是真好看。
有友鄰將本片稱為自然災害版《美國內戰》,他指出EF-5級龍捲風摧毀了美國社會的意識形態隔閡,而在文類史的層面,自然災難題材的好萊塢類型片“為深陷種族、性別、政治陣營等社會撕裂之痛的美國人提供了跨越身分藩籬,民族重新團結的美好想像”。更加細緻地考量可知,本片所建構的鄉下人與知識精英的攜手聯合(出於自然災害來臨時樸素的助人善念,以及對於女神共同的愛)實則具有顯著方向性,它給出的故事構型實是中下層白人男性對少數族裔精英的教化與征服,是馬斯克主動朝向紅脖子而被後者融合,明顯含有“高貴者最卑劣,低賤者最聰明”的民粹主義色彩。中下層白人男性本是美國社會中保守和沉默的大多數,近十年則在美國蓬勃的政治實踐中被逐漸賦能,從而釋放其影響力,本片同樣隸屬於這樣的潮流,本片在這一層面上更可成其為關於當今美國的時代敘事。
第一次看4d,没想到如此适配,让电影爽度猛增。至于电影本身,剧本非常老派,有让人翻白眼的老套环节,但也有流畅的整体叙事与可圈可点的副线设计(虽然这里明显浪费了灾后土地收购的副线潜力)。几个配角刻画不深但也不是纯脸谱,而男女主则是刻画出色,表演也优秀,看好他们以后的发展。题外话,今年连着看了男主Glen Powell三部新片,虽然年龄不小但本来男演员就经常后来居上,我确信他会成为明日之星。80
可以看作是96那版《龍捲風》的2.0升級版,不是續作也不算翻拍,相當於把96年的那個劇本裡的內容改了一些更符合當下娛樂價值的元素加進去,就變成了一個新的劇本,老劇本升級後的劇本。所以可以看到很多相似的元素,節奏也和老版一樣,追一次風,中場休息一次,也算是張弛有度,沒有從頭到尾都繃著。目前來看,4DX的意義還是不大,不過就是座椅會顛來倒去,如果是看賽車片可能適配度最高,看災難片感覺依然意義不大,沒有IMAX的巨幕和豪華音響來的實在。電影最後一場戲倒是挺有另類的3D效果。把終幕的場所選在了電影院,看著大銀幕被吹飛,看著屋頂被掀翻,讓人忍不住也要抬頭看一眼自己頭頂,還真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而且在奇觀片越來越難令人驚艷的當下,能專注只拍龍捲風這一種不算太奇觀的自然災難,主創也挺勇的,效果還算令人滿意
往龙卷风里直闯然后朝天发射烟花真的是太美利坚了
Daisy Edgar-Jones再好看也救不了这剧本。
爱情来的太快就像龙卷风,to女主。
还好没去电影院看,爆米花真是没营养。
这种电影只有去电影院看才可以,Glen Powell这两年是霸屏老王子
科技助力还是比二十年前进步不少 追风不变的是团队冒险跟天赋领导者;最后大风来袭IMAX能量得以尽情释放
原作是追风的英雄 这部是跟风的网红 只有女主角长得实在太好看了
24.8.17 人不可与天斗!别想怎么征服,和谐共处,是中国老祖宗在几千年前就意识到的!
看的4D,发现也是种很有趣的电影语言,有待观察
24.7.21 环球城市大道激光imax 龙卷风
风暴给人们带来的惨痛经历、割裂的价值观只能通过共同抵御无法战胜的天灾来短暂弥合——这其实非常残酷,但这一切却以一种神奇的潇洒在呈现,追风的过程完全不见追逐死亡的恐惧,而是理想主义的盛放,专业技能的竞争变得快乐而单纯,中西部平原辽阔而美丽,野草与蒲公英在风中冒险。即使人们幸存下来,天灾也并不应该是浪漫的,但那种不服输的对抗,对抗自然对抗资本,却永远能够打动我。好喜欢黛西,风花一样的美丽,柔韧中带着坚强。
最后的戏院场景绝对是导演的恶趣味
好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