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对影片有这么强烈的差评。
都因期望太高。
从头到尾都让不符合逻辑的情节贯穿着。
我不明白,韩国人的脑袋就那么抗打吗?
开过几次瓢依旧像没事一样。
我不明白,一个残疾人破坏力怎么还有那么大呢?
脚劲胳膊断的也没耽误他行走杀人,难道韩国的正骨医术就那么好?
接吧接吧就可以当新的用?
我是骨折过的人,我了解骨折后的人不会那样轻松的使用受伤的手,更别提揍人,它能开方向盘都是奇迹。
就连最后真正复仇了,本以为会有一场淋漓尽致的折磨,结果也没怎么折磨啊?
如果导演不知道怎么残忍,可以学学中国的满清十大酷刑,一定会有收获。
何必只是掉个脑袋这么容易的事情,结果还玩大了把自己的家人也答里了,整场游戏自己输的不是一星半点啊。
太不给观众心理安慰了。
看了一路,气了一路。
最近韩国好像很流行以暴制暴的模式。
但为什么这部就不能拍的像《大叔》那么爽呢,本来一个半小时就能演的很好的电影硬被拍了两个半小时,看的过程中我还一直怀疑是不是后面会有犯罪者的心历路程,让观众感觉这个变态杀人魔其实也是被现实逼的。
结果没想到,磨磨唧唧不仅没让我爽到惩罚坏人的快感,却让我憋屈了一肚子被坏人惩罚的恶气。
结果被逼的原来是观众啊。
影片很好的解释了韩国警察与菲律宾警察的共同性,要他跟没他是一样的。
从来没有写过豆瓣影评 即使再喜欢的片子这部片子之所以站出来说两句是因为有太多反对的声音很多人挑逻辑毛病 认为这种复仇方法太不理智我只能说那么只庆幸你不是主人公如果你是那么你也会不顾一切也许我偏爱这部片子的原因是一直在做类似的构思因此它其中的许多点都让我觉得设计的很棒只是如果可以再加猛点宗教元素我觉得更好金知云不错 但是比起金基德或者朴赞郁可能还差一步之遥但是我认为这个故事讲得不错已经有了血肉看影片的时候我就在想看见恶魔到底是片中的哪个才算真正的恶魔直到后来第一次从潺涌的鲜血中感受到快意我在看到自己内心的恶魔以毒攻毒 以暴制暴即使我万劫不复也要让你魂飞魄散!!
剧透严重!
之前看的上映时的修改版,看完后十分不满意。
一是我没看见“恶魔”,只是很极端的复仇,又怎称得上恶魔;二是太空虚,无论是表演,还是剧情。
前不久在釜山电影节,还是抱着猎奇的心理看了遍原版,加上亲自对金知云导演的访谈,对本片的看法有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变。
比之原版,院线上映版在时间上其实并没有减少太多,删的地方可能只有一个,李秉宪在医院挑断崔岷植脚筋的特写,大约3-4秒钟。
但之后却又有一个很大的改动,就是韩国映像物等级委员会称之为“对人类存在与尊严有着极大损毁”的场面。
题为“看见恶魔”,之前我理解的恶魔有着两层意思,一是像崔岷植这样的杀人魔,二便是李秉宪在复仇中心魔所驱使自己也变为恶魔。
但事实上,原版中存在一个点题场面便是那被修改的几分钟。
上映版中,有一段崔岷植与别墅女做爱的场景,这个场景我真的很是不明白,很是突兀。
但在原版中,根本就没有这一场景,取而代之的是崔岷植与猎人煮酒论人肉,猎人翻看冰箱里的人肉存量和用人肉喂狗。
这样的场景还不够恶魔吗?
我觉得最恶魔。
如果没有修改这一场景,我觉得观众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李秉宪在向谁复仇,不是一般的极恶杀人魔,而是真正的食人的魔鬼。
这个场景对于整部影片都有着冲击性的作用!
我是在釜山真正地看到了实在的恶魔。
其实金知云为了院线上映妥协,以这样的方式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我觉得也是一种无言的反抗。
今年韩国影坛刮起一股19禁热风,《下女》《房子传》,等等。
这些被打上19禁的作品多是因为大胆的情欲场面。
性爱可以,食人不可以。
很难理解这等级委员会究竟禁的是什么?
《下女》《房子传》的票房盛行,很可能把这一样一种以情欲为噱头的禁片旋风继续挂下去。
这一点像极了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韩国影坛状况,软色情片盛行。
当时的韩国独裁政府对于电影创作有着严重的控制,血腥暴力不可以,反映民生不可以,宣传民主不可以,唯一可以的只有软性色情片。
当时的韩国影片不管什么题材总是要露上一两点,好多一线女演员也做出牺牲,比如尹静姬,金惠子。
现在在去看那些作品,真的觉得很滑稽,前后接连不上,突然就出现了1-2秒钟的露点特写。
金知云是位聪明的导演,你不给我创作的自由,我就按你们给的自由限度来修改,不食人,做爱总可以了吧。
空虚,空洞,这是我第一遍的感受。
但如金知云导演所说,这就是部空虚的作品,就是想讨论极端的复仇是否正当,复仇了又能怎样。
看来我的空虚之感还是对了囧。
李秉宪最会那滴眼泪,不是结局,而是开始,剩下的是留给观众思考的空间。
李秉宪还会像个正常人生活吗?
这里还是不得不佩服《老男孩》,一个抹除记忆,一个不能言语,真的是很完美的结局。
但《亲切的金子》却是有一些滑稽,金子真的还能很女儿幸福生活吗?
《看见恶魔》是一道关于复仇的证明题,但是把决定证明是否成立的权利留给了观众。
其实我很佩服金知云对于复仇这个命题有进行如此讨论的激情。
两位演员的表演,金知云说是一个冷一个热,但我还是觉得两人偏向冷的一边。
另外,本片的灯光照明效果,真的是十分的出色。
观看本片时,最好能有上佳的播放设备。
今年另外一部至爱之作便是园子温的《冷鱼》,不仅灯光出色,在音乐上更是绝赞。
《看见恶魔》如果能在音乐上再提升一个档次,那就更出色了。
P.S.去年釜山電影節關於《看見惡魔》對金知雲導演進行的專訪:http://site.douban.com/widget/notes/1754575/note/135464202/
“世界上其实根本没有感同深受这回事,针不刺到别人身上,他们就不知道有多痛。
”女主死的不是一般的惨,男主非常痛苦并决定要亲自杀死凶手让他也尝到同样的痛苦,这样的悲痛和想法完全可以理解,凶手屡次犯案罪孽深重等等剧情铺垫的也到位,也让观众深刻认同到让这样的变态轻易服罪真是便宜他了!!
最后凶手那死法堪称残酷恐怖,我却觉得非常活该。
只是让凶手全家人来见证自己儿子和爸爸的人头落地也太残忍了吧?
非常牵强,太过故意,难道就为了增加点最后复仇一刻的手段残酷度还是想说明男主角真的已经扭曲的和那变态一样了?
此片力度够但深度却不够,很多安排自相矛盾!
男主是个特工也知道凶手的危险性,别的可怕副作用不说,首先至少应让女主家人严重警惕并提早避开才合乎常理吧?
这边猫抓老鼠男主放了变态一次又一次,那边女主家人淡定从容的生活着,最后居然因男主的报复欲而导致女主全家惨死,表明男主出力不讨好,害人害己。
尽管有原有因,但事实残酷证明男主角的偏激报复却真的是错了,正义颠覆,那如此安排就是片子想讨论极端复仇是否正确,复仇了又能怎样。
那到底正确吗?
该怎样又不该怎样呢??????
可惜导演抛出了问题,电影却在最后也没有解答。
到底是应该放手让斯人白白逝去还是应该合理看待仇恨神马的意思至少应该有个情节或自白来点缀一下吧!
整个血腥暴力的杀完,死完,没了…… 只有男主角那无法释然又更加苦大仇深的空虚,也让我觉得看的十分空虚。
这苦命的男人啊!
从头到尾始终憋屈的境界,彻底缺少了打动人心的力量,人伦正义的浮云也减了片子的深度,牺牲不值得,那么救赎在哪里?
难道电影是想表达在没天理的事情上只能用没天理的手段去解决,结果还是没天理。。。
片子问“人性与兽性对立而最终变成禽兽怎么办?
”导演答:凉拌。
第一次错以为:一开始袭击爆胎女,我以为崔岷植是劫色,把她关进那个仓库当性奴什么地。
结果没想到他是虐杀,肢解。
在女人以腹中孩子的名义求他时,他脸上那丝毫不带怜悯的凶狠,第一次让人觉得背后冷飕飕。
第二次错以为:崔岷植又杀了同样装扮(丝袜+短裙+大衣)的女人时,以为剧情在模仿《沉默的羔羊》,因为看到他多次称赞女人皮肤好,以及自己照镜子扑爽肤水的动作,还有抽屉里全是收集的女性内衣鞋子等。
这时候我认定他是个变态,喜欢着女装,杀人是为了剥皮贴在自己身上,而且对女性没有性欲。
不过看到他意图侵犯女学生、并且也杀害男人时,我知道我又错了。
他根本没心理变态,只是单纯的喜欢杀人而已。
第三次错以为:第一遍李秉宪放过崔岷植时迷糊了,不明白为什么。
后来用猫捉老鼠的案例就解释得通了,捉了放放了捉。
李意图要让崔感到越来越恐怖,从心理上开始崩溃,从这里开始,我以为崔真的会崩溃,李多么高明啊,可我有又错了。
崔竟然感觉到了捕猎游戏中的快感,并很享受。
不然他不会在一次次被追捕后还有兴致勃勃的性欲,坚持不懈地要搞一炮。
这个游戏对于他来说,只会让他越来越兴奋,不停地勃起。
第四次错以为:我以为李秉宪有多么周密的部署,以为一切都在他掌握中。
没想到他全部希望只是寄托在那个植入体内的追踪器,凭此就以为自己能玩弄崔岷植于鼓掌之中。
结果呢,在一堆特写的大便里,我们看到了事态的突变。
第五次错以为:我以为崔岷植在报复事件过后会逃走,因为已经没有什么能束缚住他了,相比起来,李秉宪比警方对他更有伤害力。
但是他却自首了,韩国没有死刑吗?
他投靠警方还要站在个大马路上,明显就是在勾引李秉宪,而且在明显他的车子冲过来时,他还不摇不动,任凭自己被李带走。
第六次错以为:在崔被李彻底制服后,崔说:“你也输了,你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威胁到我,因为我不懂痛苦,也不懂什么是害怕。
”我看到了李的绝望,他精心的复仇计划被李嗤之以鼻。
这个时候我想起了崔的儿子,我以为李会带来崔的儿子,在崔面前杀死他,意图让崔懂得什么事痛苦。
结果呢,回想起来李全篇都没有真正意义地杀死一个人,他果然不会杀他的儿子。
但是却让崔亲人亲手去杀了他。
这算什么啊?
不是说希望崔死了以后一样继续痛苦着吗?
结果把这种痛苦转嫁到他无辜的家人身上,算什么。
第七次错以为:在崔终于死掉的时候,以为李会轻松,会笑,会有复仇的快感。
结果他确实彻底崩溃地大哭,他才是最可怜的人,爱人没有了,连爱人的亲人都被自己的自以为是害死了,没人陪他继续玩这个猎杀游戏了,他很空虚。
那一刻,真的让观者也觉得像被切掉五脏六腑般的空虚。
在血腥度上真的很心悸,那种抡锤子狠狠砸下去的感觉比电锯惊魂那种赤裸裸的虐杀更恐怖,让人看着浑身发冷。
李秉宪用手生生扯开那人的嘴巴的镜头,真的吓到我了,那么猝不及防!!!
总的来说,算是那种即使2个多小时但也不会觉得闷,看完后也不觉得无感的电影。
就像吃了一场麻辣火锅,而且喝了很冰很冰的啤酒,又辣又凉,我喜欢。
最后崔岷植去李家复仇的时候李的智商成零了吗?
座机不接不会打手机吗?
还有小姨子的手机?
还有石头砸脑袋跟钢管砸头打成那样都不死?
还有崔岷植的恢复能力也太假了,出租车上杀两人,到后来的开车,一点也不像手被砸骨折,脚筋被挑的重病号啊!
最后崔自首的时候李驾车把他劫走那段也太假了,警察瞬间变白痴,崔也变白痴了?
那个角度应该是被撞到车驾驶的位置了,他那种百打不死的小强就那样从了李?
闹心啊...李秉宪追杀崔岷植的最初让人有点看不懂,原来是打算玩猫鼠游戏,可最终发现自己的复仇全是无用功,崔不但没有恐惧反而越来越兴奋,别墅干女人那段很赞。
最终让崔的家人杀死崔,可仇恨的转嫁还是无法让人获得复仇的快感,一点都不爽气要我说,第一次就给他废了jj,一次虐杀就结了,回去娶了小姨子,一样过日子
看见恶魔2010年8月11日,金知云导演,拍摄过《新世界》朴勋政编剧的《看见恶魔》在韩国上映,这部电影的尺度极大,片中对复仇的描写,那种生猛的暴力,血腥,无节制的场面,以及电影结尾犹如深渊那样黑暗,成为了首部在韩国限制上映的商业片。
片中的李秉宪以及崔珉植对这两个角色诠释十分到位。
该片也在韩国大钟奖荣获最佳影片,男主,摄影,服装等提名。
主题思想影片通过平铺直叙的叙事,全片黑暗压抑的氛围,金知云在这部将暴力,血腥,性极端化,以及在人性的刻画以及描写,因为复仇与兽性导致人性扭曲,极端,比起以往的复仇类型电影,韩国复仇类型电影,例如《我要复仇》,《老男孩》,《圣殇》等都探讨了复仇后的结果代价,并且反思复仇,这部也是,尼采说过:当你凝视深渊,深渊也在凝视你。
金秀贤也慢慢被复仇吞噬,成为恶魔。
最后的结尾复仇牺牲了自己人性以及家人,使全片压抑到结尾。
人物解析 本片两个主人公,一个是警察金秀贤,一个是张京哲,本片刻画最多的便是男主金秀贤,前面寥寥几笔刻画了未婚妻和他感情很深,不论是偷偷唱歌还是台词,当妻子死的时候,扮演者李秉宪也演技到位,从忍住不哭直到看到照片后哭泣,他下定决心开始复仇,他偷偷和好友拿走了跟踪器,拿起通缉令照片上四个人,都发泄自己的怒火将他们重伤,直到张京哲,他用尽自己暴力手段,踩断手腕,他的复仇便是体验猎人与猎物之间的博弈,让张京哲成为猎物,他体会这种复仇的爽感,张京哲犯案时候他都能教训他,到张京哲同伙家时候,他复仇一直带有怒火,他拿起鱼竿用力砸着张京哲的脑袋,用力发泄,犹如疾风暴雨般,鲜血也飙到自己脸上,直到棍子软了都不肯停手,后面再镜子上擦拭时候,看到自己满脸鲜血以及刚才愤怒情形,连他自己都有点后怕,他从来没有这样,如果不是复仇,镜子里那种情形这辈子也不会见到,后面没有想到因为让张京哲知道跟踪器的事,猎物的复仇更加残忍,他杀掉了岳父和小姨子,甚至他狂妄的到警察局门口自首,金秀贤彻底愤怒,抓住张京哲,讲他咬着机关,没有咬住会被机关斩首,他用了最凶狠的办法进行这场复仇,让他体会到那种绝望,他戴着耳机听到张京哲那惨叫,他的表情从冷脸到崩溃大哭,他悔恨自己的自大,悔恨自己因为复仇献祭了自己的人性以及家人,他没有感到复仇的那种爽感,更多是绝望以及心如死灰。
为了复仇献祭了这些,他不知道该怎么办...... 另一个男主便是崔岷植扮演的张京哲,从金秀贤到家里时候,我们也侧面了解到张京哲就是父亲严厉到苛刻,母亲溺爱那种,他是连环的杀人狂,想猎人一样盯着女性,然后发泄自己兽性,最后分尸,他每次杀完人都很享受,甚至还很优先的敷面膜和唱歌,当他分尸未婚妻时候,听到肚子怀有孩子也能面无表情那样砍下去,但不知道这次他惹到了大麻烦,当他要在女学生身上发泄兽性再埋掉时候,他碰到了“猎人”金秀贤,他原本毫无畏惧,结果却被很快制服,并且被踩掉了手腕,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成为了猎物,当他打到出租车并且看到同行时候,他残忍的杀掉,他犹如恶魔那样,刀刀毙命,到医院想强奸小护士时候,突然被赶来的金秀贤暴打,他也发觉到自己是否被跟踪,但没有发现,等到了同伙家时候,他对同伙“妻子”发泄自己兽欲,他在床上思索想到了金秀贤可能是谁的丈夫以及自己和他是猎物与猎人那样,但金秀贤到来时候,原本以为自己有猎枪可以成为“猎人”,机关却被他算计,金秀贤的鱼竿犹如狂风骤雨那样击打着他,他从未受到这种怀着极端愤怒的复仇,当他知道跟踪器在自己肚子里时候,他笑得如此癫狂,同伙说过他复仇也犹如猎狗一样,他杀掉了金秀贤的岳父以及小姨子,他满怀胜利的心情来到警察局自首时候,结果却被秀贤抓上车,这是他第一次害怕,也是他最后一次,他咬着机关,来开门的是他的家人,他恐惧的表情遍布全脸,他畏惧死亡,最后死在自己家人手上。
崔岷植的演技也很到位,不论是杀人时候癫狂以及杀人后还安然自得化妆等,简直完全没有演的痕迹。
镜头语言 本片的打光都是冷色光为主,为了塑造这种压抑黑暗绝望的氛围,本片用的最多的颜色便是黑色,白色,蓝色,黑色主要运用在张京哲犯罪时候的镜头语言上,例如开始周围便是未婚妻在车内第一视角,在黑夜中开场,慢慢开到黑暗,这也在暗示未婚妻的命运走向黑暗,还有在人物打光上,在塑造张京哲和金秀贤时候,用的最多的便是侧光和低光,侧光主要塑造威胁,例如张京哲第一次杀人时候,金秀贤与张京哲对决时候,金秀贤的打光是用顶光,顶光一般都是塑造恐怖,压迫感,例如《教父》里老教父出场,以及《沉默的羔羊》里汉尼拔杀人时候,这部也是,底光主要运用在金秀贤,随着故事发展,从正面到,侧面,到顶光到底光,他慢慢被复仇的怒火吞噬,也成为了恶魔。
白色的运用主要是在本片的开场便是在白雪皑皑的雪夜开始的,雪在电影里一般都是寒冷,绝望的,就犹如这部电影的氛围一样,绝望,寒冷的氛围看着两个恶魔的决斗,蓝色也是这部电影里不能缺少的颜色,他在最后金秀贤处决完复仇后离开张京哲地下室时候,蓝色遍布全片,也便是电影里的黑夜那样,他也从面无表情到后悔大哭,他因为家人的死亡而大哭,他内心极度痛苦,悔恨。
韩国电影也注重在视听化以及大尺度,血腥等,金知云用镜头语言制造吓人效果,例如第一次杀人时候,未婚妻在车内,趴在窗户假意帮忙的张京哲脸上打光便是侧光,铺垫也同时塑造了一个杀人犯,我们用上帝视角时候,张京哲假意离开,当未婚妻看到前面漆黑打开灯的时候,没人,然后张京哲突然出现在窗户上砸窗,起到jump scare的效果,该片也同时是一部暴力美学佳作,在对受害人分尸上,以及对张京哲以及他同伙施展暴力时候,将暴力血腥场面呈现出来。
同时也有着色彩以及构图,雪夜的白黑,分尸时候红,以及动作场面上的残忍也让人不禁冷颤。
结尾:这部电影可以说是部反复仇的电影,金秀贤因为复仇慢慢成为了一只恶魔,慢慢被复仇怒火吞噬,张京哲是从一开始就是恶魔,他们两个在人性刻画上都是带有韩国电影特有的极端化那样,极端的恶。
同时有韩国电影的社会性以及批判性,为什么张京哲这种恶魔能活到现在,为什么他甚至敢在警察局面前自首,他知道韩国没有死刑,他可以逍遥法外,这让观影者也感到了和张京哲那样的愤怒以及无力,批判了复仇,复仇付出了什么代价,也正照应了尼采的那句话:屠龙的少年成为了恶龙。
复仇者被复仇的怒火吞噬,这比深渊还黑暗啊。
首先我想说的是结尾不太好,就像那个变态本人说的一样,他已经没什么痛苦可言了,一个精神有问题的人如何才能感受到精神的痛苦?
正常人可能把同类一刀刀肢解,然后分批分类吗?
他死的也够痛快了,就是把头砍掉了,没什么太大痛苦,像《守法公民》里报仇还有现场直播床上有放血槽天花板上有镜子,还有些看头。
其实人如何死的最痛苦,我们老祖宗已经告诉我们了,那就是千刀万剐,凌迟!
1000刀有999刀都让你死不了,最后一刀插心脏。
只不过在我们国家这种刑罚源远流长,和宫刑一样,是一种高超的外科手术,外国人根本学不会,我们国家的腰斩炮烙剥皮等古代酷刑大家有兴趣可以查查,比国外残酷多了。
他们是学不会,中国是不敢拍。
其实精神上的痛苦和肉体上的痛苦是两个平行的概念,他们之间有交叉,那就是在有认知能力的情况下,也就是说有意识的预判肉体上的痛苦将要来到并且对这个痛苦有较大把握的估计时,精神会高度紧张恐惧,恐惧到了极点的人是愤怒,并不是畏畏缩缩。
而精神痛苦想来自肉体必须是身体本身伤残到一定程度并且此人对生活和将来还有过多希望无法实现,并且相信自己有足够能力实现而且是欲达目的而不能的痛苦状态。
这两者之间的交叉时有时无,但不可能肉体痛苦和精神痛苦都发挥到极致。
因为肉体痛苦到一定程度人的意识会模糊,昏迷,毕竟人的意识是靠身体来维持的,痛到一定程度也就无所谓了,因为神经一旦被切断,血流不断涌出就不知道什么是肉体痛苦了。
而精神痛苦也不可能完全发挥到极致,因为人精神痛苦到极点会精神崩溃,甚至要自杀或者整个意识处于混沌状态,此时肉体知道疼痛,但已经是原始的疼痛了,就像自然界的动物一样,完全没了人的情感。
所以此片第一个受害女人虽然死的很惨,并且有身孕,但是在她被肢解前已经奄奄一息了,而一旦人死了是不会有任何痛苦的,那一刀下去人已经死了。
之后就是那个变态的疯子为所欲为的血腥杀戮场面,其实就和屠宰场杀猪的屠夫一样。
所以男主角虽然身手不凡深爱自己的爱人,但是与禽兽博弈的结果可想而知,首先要把自己降低到和禽兽疯子神经病一样的理智和变态程度,然后做一些自己认为很解恨的事,但结尾他哭的一塌糊涂,其实太失败了,不仅没有报仇,就连未婚妻的家人也连累上了。
当然我不是在回避什么,但说真的,这样得不偿失,他也犯罪了,周围的人连累了,并且由于他的插手导致局内破案进程的差池,其实有些事情还是让法律来解决的好,否则你就干脆点,别玩什么猫捉老鼠的游戏,第一次抓住他的时候就把他千刀万剐,或者把他藏起来,慢慢虐待,比如分期分批肢解其生殖器和四肢,然后做成肉馅让灌到他嘴里,或者干脆把他家人找来杀掉,然后剁成肉馅让他吃,这不比什么狠?
没那个变态的禽兽构思就别装神经病!
我还以为到最后他怎么虐杀那个变态的,结果是个砍头而已,太普通了……最后,大家别觉得我变态啊,其中一些情节是一些书里看到的,我本身看完这个电影也感觉很恶心,视觉冲击很大,本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看结尾如何变态的时候却等来个如此结局,特别是最后男主角嚎啕大哭让人感觉有说不出的难受。
如论如何整部电影还是非常扣人心弦的,情节比较紧凑,虽然不是同类电影中犯罪现场以及变态程度里给人视觉冲击最大的,但依然不太适合18岁以下人独自观看,18岁以上女生建议有男朋友陪伴观看,当然,前提是您稍微有点承受力。
还有就是这样类型的电影还是少看为妙,多看看喜剧片爱情片什么的,毕竟人还是要快乐的活着,您说是么。
自从《追击者》推波助澜犯罪惊悚题材超越南北题材成为韩国导演第一梦,除了洪尚秀和李沧东之外,基本每个导演都在琢磨着拍一部属于自己的《追击者》。
这不,趁康佑硕的《苔藓》刚刚下水,金知云的《看见恶魔》便扑了个正着——罗宏镇要是能预见到如此盛况,也不会现在急着用一部《黄海》来证明实力。
不过,将《看见恶魔》等同于《追击者》那种很有社会责任感的犯罪惊悚片,其实是一种对于它的误读。
虽然,暴力来源于人的同时,势必会延伸出有关人性和社会的探讨。
但是,在两个特种兵一般的男人无征服主义式的互相虐杀中,让《看见恶魔》早就摆脱了“犯罪”二字,也就摆脱了“社会属性”,专注于研究暴力本身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另类的魅力以及多元的功能性,一如《蔷薇,红莲》对形式美的极致追求,《好家伙,坏家伙,怪家伙》对枪战场面的大张旗鼓,原始且纯粹,戏里戏外都像一场游戏。
也就是说,作为一部惊悚片,《看见恶魔》情节上的张力,剧情上的悬念,或者对于复仇理论性的探讨都是扯谈,能让旁观者不知不觉陷入这场终极死亡游戏,在哪个情节拐角处于暴力撞了个满怀,才是电影本身带给我们的终极挑战!
从这个角度来看,《看见恶魔》并没有用悲观狂想将人性逼到黑暗边缘,这又与朴赞郁的《我要复仇》(情节相似)无法相提并论。
尽管如此,影片在“暴力美学”发挥极致的同时,将人性扭曲变异的诱因放在易察觉的层面,随着情节的递进,对待《看见恶魔》最好的方式,就是打开心脏享受冲击,切忌过度阐释,否者收获的可能是一片虚无。
令人心惊肉跳的杀人过程不必多虑,《看见恶魔》势必会给你一个充满血浆的答案。
除此之外,金知云还设计了很多体现无因暴力的桥段,比如惹怒电影等级委员会的撕裂尸体,食用人肉,将碎尸抛于狗食、放入冰箱等“损毁人类生存尊严与价值的场面”,而且大都直接运用镜头对它们进行了不带感情色彩的“记录”——恐怕这是让评委们花容失色的最大原因。
与此同时,金知云也没有放弃对暴力场面进行艺术层面上的加工修饰。
锥子、镰刀、猎枪、尖头铁棍的使用方法、杀伤力以及动作设计都要彻底和血性效果挂钩,而且它们交替登场,足以让观众的肾上腺素保持曲线变化——值得一提的是,崔岷植手持小锤子的造型,势必让《老男孩》的忠实粉丝嗷嗷直叫。
事实上,《看见恶魔》的每个小细节都渗透着金知云美学的痕迹,比如崔岷植雨夜杀人时所使用的雨具,颜色和材料的选择,无不匠心独运,以达到“在夜晚光线阴暗的仓库中给人污秽的感觉”的效果。
为了将影片中的两个角色(崔岷植和李秉宪)的矛盾冲突推到极致,金知云从角色形象到人物性格的设计都做到了完全对立,暴力戏也是干净到只有两种,即崔岷植狂扁李秉宪和李秉宪狂K崔岷植。
崔岷植面目狰狞、身形臃肿、一头乱发、衣衫不整,亡命之徒的气质一览无遗,丝毫不掩饰对于虐杀快感的贪婪,体现的就是“复仇,越是热越残忍”。
而衣冠楚楚、面无表情的前情报员李秉宪,虽为了复仇变得冷酷残忍,内心却为妻子蚕丝带来的愤怒悲伤导致不安内疚等五味杂陈情绪撕扯着,象征的是“复仇,越是冷越至毒。
”延伸到戏外,此片第一次送审时,便得到了“限制上映”的标签,这对于影片来说无疑是一纸禁令,而后经过两次申诉后,以及删减7处共11分钟的牺牲后,韩国映像等级委员会才终于发给此片一张“18岁以下不得观看”的通行证。
种种限制,让闹得满城风雨的《看见恶魔》势必要威武一阵子了。
DEC.26LC
说到这部电影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它因充斥了大量的暴力血腥和性的画面而成为韩国首部被限制上映的商业影片。
看了这部电影之后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惊喜,这恐怕是我看过最刺激的电影了!
像最新的几部《电锯惊魂》算是虐身的片子,不管多血腥也是为了血腥而血腥的,看多了也就乏味了,《水果硬糖》那种算是虐心的片子,尽管情节设定很不错,节奏也把握得好,可是没有血腥画面还是不给力啊!
这部电影则不仅虐身更是虐心,毫不掩饰的暴力血腥画面倒在其次,剑指人心最深处的阴暗面和仇恨才是最为震撼的。
更为可贵的是,这部电影整体节奏很好,非常的引人入胜,虽然时间长达144分钟,观影过程却毫不乏味,反倒处处可圈可点。
之前对李秉宪不是很感冒,但是在这部电影里他的一袭黑衣加上那凌厉阴冷的眼神和迅猛的身手实在是看点十足。
在跟别人打斗的时候简直就是暴力版的甄子丹,因为这部电影毫不掩饰的暴力倒显得比《导火线》甚至是《杀破狼》里的打斗更爽快刺激。
另一个惊喜是《老男孩》(原罪犯)里的崔岷植饰演的反面人物,尽管李秉宪在这部电影里的表现上佳,但因为崔岷植的演技太过炉火纯青而被遮盖了。
崔岷植饰演的杀人狂个人感觉甚至比黑暗骑士里的小丑还要入木三分。
就剧情而言也是颇有新意,以往的犯罪片往往就是找出并追捕凶手的过程,这部电影则在开头没多长时间就达到了这个程度,而且本片才刚刚开始这场BT游戏。
到最后终于用最残忍的方法杀掉对方之后流下泪来——自己其实从开始就输了。
这部电影的感情戏部分实在是具有感染力。
看不惯有的人口头禅就是“烂片”。
那我问你,好电影的定义是什么?
揭露人性、社会阴暗面的就是好片?
或者说特效好、场面大的就是好片?
在我看来,是不是好片跟这些都无关,再有批判性和深度,如果电影的手法差,不能很好的表现出自己的主题则依旧是烂片。
电影跟书籍、漫画一样,都只是一种表达形式,而最终的目的就是打动人心——能打动内心的就是好片。
韩国人现在好像对血浆,杀人,分尸,裸露很感兴趣嘛,这片子里全有了,暴力的有点让人头晕,这片子18+都嫌低,22+还差不多。
恶,的原因,正是因为不在乎。按自己的善恶标准,衡量他,是没有意义的。
导演无敌,演员无敌。141分钟下来竟然没有半个镜头是废笔,不但流畅而且完成质量极高。金知云很牛逼,崔岷植很牛逼,李秉宪很牛逼,反正这片就没什么不牛逼的。在屎堆里和尸块中解剖人性极恶,当杀人狂与复仇者双双扎入血肉之海时,那么他们的最佳居所即是地狱
当暴力沦为形式
实在是一般,血腥离我的标准还差很多
挺简单一事,讲得这叫一磕巴……
哼哼!你看过的时候我就看过了吧?我说看到电影资料馆的预告时怎么那么熟悉。。。还好啦,也没有太过分,噱头噱头啊亲~
韩国的变态比日本多一份狠劲,处理得好,可以冠以暴力美学,但是这种处理不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下看,真觉得蛮不入流的,不管演员多大牌也改变不了这片为了变态而变态的低级趣味
3.5
有硬伤
看了大家的评论,发现不但男主角跟着变成了恶魔,观众也都开始恶魔起来,我也一样,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恶魔,当有一个理由将其释放出来的时候,都是一样的令人战栗。
又长又臭,太难看了,要血腥血浆不足,要暴力只有敲头。毫无逻辑,复仇也不够爽快,只能说是自作孽不可活。PS:怪不得你韩那么多变态,看来是警察太无能,啥用都没有。。。╮(╯▽╰)╭
想起了去年震动一时的白银连环杀人案。你杀了我的老婆,我就反过来杀你。但是杀你未免也太便宜了你,我要慢慢的虐杀你,让你在被猎杀的恐惧中死去。第一次抓到你 我先打断你的一只手,第二次抓到你 我挑断你的一只脚筋,第三次我为你搭置断头台的机关 让来寻找你的父母儿子亲手触发机关至你于死地。这一切本该让我兴奋和痛快,但是为什么,为什么我在转身离开的时候会忍不住流泪?在和恶魔搏斗的过程中 我自己也已经变成了恶魔。我拿原本澄澈的心灵和地狱做交换,可那又如何呢?她已经永远死去,她已经不再回来。我一个人跌入恶魔的深渊,永远永远。
影片的逻辑还是正常人的思维,给力还是给力的。
电影拍得很抓人,可是为啥要生产这么变态的产品呢?接受不能
1这里面有个大bug阿 崔岷植跟李秉宪都说明了他家老头会死掉 干嘛李秉宪还绕个弯去问崔岷植的那个朋友问他会去哪里 编剧你失忆了吗?2还有为毛已经自首的崔最后还是跳进了李的车子去送死啊? 变态杀人魔的人格好贱啊 3虽然食人的片段改成了OOXX 但也能从喂狗那里看到这层意思的 韩国犯
尺度挺大 模仿好莱坞虐杀片完全没到位
好长~
吓死我了T^T
金知云玩的过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