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保险行业工作15年。
目前看到第十集,说说这部剧里的硬伤。
可以理解编剧应该没有保险工作的经验和常识。
一、剧中胡曼黎被排挤搞走不合理。
胡曼黎做保险公司的精英,做到这个级别的人,公司养这样一个人,能创造别人几十个人的业绩。
这样的人就是公司的财神爷,会当财神爷一样保护的,怎么会随便让自己的其他员工这样随便搞走呢。
即使业务流程上有一些不合规,只要不是什么大的问题,公司也会出面或想办法压下来。
二、胡曼黎与薛晓舟合作的不合理。
保险行业想找人挂单,是非常容易的事。
而薛想找胡这样的精英大神才是可遇不可求。
五五分开玩笑呢。
等于别人把钱送到你手里,那有这么好的事。
找挂单的人太容易了,这种情况是一分钱也不会分,对方只占个业绩,拿到补贴和公司的一些达成业绩后的奖励方案就很可观了。
而现实情况,连奖励方案内容都要吐出来给胡。
有时奖励方案有可能都和佣金一样了。
而薛这样菜鸟有像胡这样的精英指导就是最好的收获了。
靠业绩拿底薪就不错了,而且业绩越高底薪也越高的。
三、做为薛公司的那个女领导现实中绝对不会这样打压下属了,特别像保险这样的公司。
都会好好鼓励下属的,下属做好了她也有相应的奖励和提成,做不好影响不是很大。
剧中这个女领导行事很不合逻辑的。
四、薛在剧中像个二傻子一样。
指责胡曼黎帮别人打杂,自己要靠专业能力。
而自己之前对胡曼黎的父亲不就是打杂的吗,只是没打出效果。
大型职场PUA。
1、【先贬低你】胡曼黎辛辛苦苦给公司赚钱。
公司发现她逐渐摆老员工谱,先纵容,然后攒够证据,接着让她滚蛋。
公司免了赔偿金。
因为公司让她“体面”走,胡是自己提离职。
胡曼黎进了PUA的圈,她认为是自己自作自受。
2、【继续往死里整】胡曼黎离职背上官司。
公司让胡赔钱,反正公司不能亏钱。
什么仁义什么情,反正员工不能欠公司的钱。
公司不会帮员工掏一分钱。
谁管你上有老下有小,谁管你赔空家底住哪里,公司不听不听不听。
3、【在无望之际,公司假装施以援手】金总安排大秘,假装透风给胡曼黎。
“其实xxx总替你说了不少好话”。
胡曼黎信以为真,对金总感激涕零。
公司只是动动嘴皮子传个话,胡曼黎真金白银的掏了四百万。
胡曼黎这样也认为,公司有情。
4、【把曾经的王牌销售喊回来干内勤】实际还是变相销售。
公司有难啃的骨头,让胡曼黎回来帮公司在骨头上剔肉。
胡曼黎立马屁颠颠回来,忘了曾逼自己上绝路的就是公司。
5、【牛马死心塌地干活,然后住进医院】胡曼黎回蓝洋更拼命了,不是领导,但操着领导的心,干着领导的活。
因为金总说了“不能只提出问题,还要给出问题的解决办法。
”也就是说,员工不仅要干自己份内的活,也要帮领导把领导的活干了。
胡曼黎都干出肺炎了,也没见公司露个面,也没见金总说句关心话。
但胡曼黎注意不到这些,因为她在PUA中,自得其乐,“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6、【PUA达成,牛马说要给公司干一辈子】胡曼黎举着奖杯认真复盘。
之前都是自己不对。
感谢公司让自己一无所有,帮助自己成长。
胡曼黎激动地说,要一直一直干下去。
胡曼黎当所有人面发表宣言,誓要当牛马继续奉献,直到公司榨干她的剩余价值。
剧里一直没说,之前设局整胡曼黎的陈放,去哪了。
人家陈放当然好好的,继续给金总打小报告呗。
大傻子薛晓舟,因为看不惯陈放,自己辞职,结果又回来了。
人家陈放在公司管理层都不知道升几级了,大傻子高材生薛晓舟还得从业务员干起,从头再来。
你不满的那个人,人家平步青云。
相反自己读了MBA还回来吃回头草。
没有比这剧更现实的职场了。
能看,但整体感觉太迎合短剧风了。
孙俪和角色还挺贴,就是整体剧情我不太喜欢。
首先说胡曼黎,她因学历低而对丈夫的所有事情都大包大揽,付出所有只为托举他成功,然后自己还要事业有成外加带孩子照顾老人,最终被丈夫抛弃,这本来就是在贬低女性,把视角对焦到了别人眼中低学历女性的地位当中,这让我看了很不爽。
作为一个以女性为出发的电视剧,编剧这么写剧中的胡曼黎,我是不喜欢的。
最后夫妻双方离婚了,胡曼黎还要带着一个奇葩落魄富二代男主重新通关,真是yue了。
再说这个男主,这小鸡崽身材也是够绝了,还有那奇葩的清高原则,妥妥的就是个妈宝男,董子健我对他的印象只存在大江大河里那个挑扁担卖包子致富的角色上了,他在大江大河里面还算不出戏,在蛮好里就是根本不搭嘎,一点富二代气质都没有,就是个普信男,还有演技也根本无法给角色赋魅,念台词那个黏腻气音也是无语了,跟小屁孩似的。
再说下这个剧是卖保险题材的,其实就是披着保险皮的伦理剧,根本没把保险的真实性在剧里展现出来,这就是内娱职场剧的通病,不管什么题材都扯到情情爱爱、家庭伦理,根本不是聚焦一个行业发展,让观众看到保险行业的好坏,现实中的保险哪有像剧里说的那么美好,一看就知道编剧没真正对保险做过调研。
最后,这个剧其实是符合当下大爷大妈的口味的,但是已经2025年了,编剧还停留在大爷大妈的审美上,也是没救了,现在的女性谁还会是个扶男魔🙄
胡曼黎被开除,乍一看是陈放利用薛晓舟借刀杀人,事实上也是金总默认的结果。
第一集,胡曼黎见金总,说自己已经超额完成任务,并立军令状,一定会拿下总把保险当割韭菜的魏总。
胡曼黎准备离开,金总主动和她扯闲篇。
兴致勃勃的胡曼黎,没有听出金总对她的不满。
且看两人的对话:金:你也是咱们蓝洋的老人了啊?
那你来公司也得有20年了吧?
胡:到今天20年零两个月又28天。
金:你看当初给你卖保险的那些人,今天只要还在业内的,你看人家哪个不是做总监自己发展下线的,唯独你还在一线跑销售。
看似陈述事实,实则表达不满。
在保险行业,有两种常见的发展路径:一是继续在一线跑销售,二是转管理岗,带团队。
金总是在质疑胡曼黎的“发展方向”太另类。
或许有人说,胡曼黎是金牌销售,单打独斗比大团队创造的价值还要高,这个另类是可以接受的。
对金总这个级别的大领导来说,他不太能接受。
根本原因是,让精英带团队,更符合公司的长期利益。
通常来说,团队的可复制性强,带出更多新人,能实现业绩“指数级增长”。
此外,团队容易形成组织架构,管理成本低。
金总希望胡曼黎带团队,就是希望用一个胡曼黎发掘更多胡曼黎式的销售精英。
而胡曼黎这种“强个人,弱组织”的发展方向,增长天花板明显,复制性差,公司还要提防胡曼黎跳槽。
担心胡曼黎跳槽,是金总的心病。
陈放能用一张胡曼黎与对家见面的照片,就能撸掉胡曼黎触手可得的保险之星。
不是金总智商低,而是他确实相信胡曼黎随时有跳槽的可能。
那张照片,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胡曼黎有个聚宝盆一样的小本本,有它在,她就不愁没饭吃。
陈放做局,锤死胡曼黎帮客户骗保的事实。
金总可以惩罚胡曼黎,但却开除她,可见他对胡曼黎的愤怒。
公司想要与员工达成的合作关系是,我给你平台让你乘风破浪,离开平台你可能什么也不是。
而胡曼黎与蓝洋达成的合作关系是,离开公司,姐还是女王。
当胡曼黎对金总表忠心后,金总几乎要打明牌来敲打她。
“人在高处想要飞,很正常,但脚永远不能离地。
”潜台词是,你是在蓝洋起飞的,你不能背叛蓝洋。
胡曼黎的回应如下:公司里眼红我的人挺多的。
到您这儿打我小报告的人也不少,这我都知道。
但我问心无愧啊,因为我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我咬着牙拼着命拼出来的,那对自己拼出来的东西,我怎么都会守住守好,谁都拿不走的。
您要是觉得我有变化,那这是有可能的,但有一点我肯定不会变的。
我胡曼黎对工作一直都是尽心尽责,全力以赴,这点永远都不会变的。
胡曼黎的表达重点是,我拼出来的成果(如客户资源),谁也抢不走。
我爱工作像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样,一百年不动摇。
这没有消除金总的疑心,反而适得其反。
金总接收到的信息是,你是蓝洋培养起来的精英,蓝洋也不能拿走你的客户资源吗?
你爱工作,那你爱蓝洋吗?
这就是打工人和大领导之间的区别。
大领导看重公司利益,打工人看重个人利益。
可以肯定,即便没有陈放使绊子,胡曼黎也可能会被金总找借口辞掉。
看金总半低头说“那我就放心了”,类似于库布里克凝视的视角,非常让人不安。
他对胡曼黎是一点都不放心。
胡曼黎没有听出金总的潜台词,不是因为她傻,更可能是因为她秉性纯良。
她与金总不是纯粹的上下级关系,也有知遇之恩。
胡曼黎见对家高管,当然是职场大忌,不过站在她的角度看,对家开的工资高,但金总对我有恩,我胡曼黎不是这种见利忘义之徒。
胡曼黎对王春露说,金总对自己这么好,拿到保险之星就跳槽,这种事她做不出来。
这应该是真心话。
当陈放拿出胡曼黎骗保的证据后,金总决定辞退胡曼黎,胡曼黎还会打情感牌,请求金总再救她一次。
只有性情中人,信赖这份感情的人,才会做出这样的事。
然而,金总是个典型的工具理性主义者,他对胡曼黎的不信任由来已久。
剧中提到,“胡曼黎以前做团队,做十多年到经理的位置上不去了”。
从金总和胡曼黎的谈话中推测,这未必是蓝洋不给胡曼黎升职的机会,更可能是胡曼黎的主动选择。
胡曼黎失业,继而被行业封杀两年,陈放是明面上的坏人,金总也难辞其咎。
当胡曼黎被保险行业封杀两年后,她的第一反应是去蓝洋找金总。
薛晓舟告诉她,“行业除名,谁也救不了你。
”或许在这一刻,胡曼黎意识到,金总不会帮她。
但凡金总还是庇护她的金总,她当初就不会被蓝洋开除。
从人物角度看,《蛮好的人生》算不得一部精彩的电视剧。
因为剧中角色相对扁平化,概念化。
如胡曼黎是个充满市井气但内心善良的销售精英,薛晓舟是个讲原则不懂变通的职场菜鸟,两人都是善的代表。
其他人则有各种夸张的恶,比如一心一意来搞钱的邱丽苏,塑料同事陈放,当众给薛晓舟难堪的唐玲。
他们的碰撞是两种理性的较量。
马克斯·韦伯认为,在现代社会中,理性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他将理性区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
工具理性可以理解成“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而价值理性则能概括成“为守信念不计后果”。
胡曼黎和薛晓舟更像是价值理性的坚守者,而金总、陈放、邱丽苏等人则是工具理性的代表。
事实上,工具理性未必极恶,价值理性未必善。
而剧情倾向于讴歌有价值理性的人物角色,把坚持工具理性的人变成恶人。
这削弱了剧作的思想深度。
或许是因为人物形象的概念化和扁平化,我们能在剧中看到大量狗血俗套的桥段。
比如胡曼黎拉邱丽苏下水,给丈夫出难题,“我和小三同时落水,你会救谁”。
老天奶,即便胡曼黎赢了又怎样?
像胡曼黎这么精明的女人,怎么会在公共场合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我不是说胡曼黎不应该愤怒,我的意思是胡曼黎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太狗血。
她是要靠良好形象吃饭的金牌销售,她丈夫更是体面人。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不像是胡曼黎会做的事。
就前六集的观感来看,我更确定,看汪俊的职场剧,一定要降低心理预期。
根本原因是职场剧不是汪俊的拿手好戏,他能不断有戏拍,是因为他靠《家》、《小欢喜》、《小别离》、《玫瑰的故事》这种家庭伦理戏积攒出来的好口碑。
让他拍《如懿传》,就容易露怯——大如的戏霸精神也加重了这部剧的失利。
话说回来,《蛮好的人生》中的职场戏确实很儿戏。
比如说,胡曼黎为了打动魏总,竟私自给客户买意外险,《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颜面在哪里?
我有个保险业的朋友说,但凡有点保险业的从业经验,都会觉得《蛮好的人生》天雷滚滚。
比如说,即便金总对胡曼黎心有不满也不应该开除她,毕竟她这种级别的金牌销售,给公司带来的价值远远大于成本,把骗保的事儿压下来,蓝洋的话语权更高,反而更能让胡曼黎对公司感恩戴德,金总竟然没有这样做。
比如说,唐玲当众霸凌薛晓舟,心高气傲的落魄富二代,竟然能默默忍受,逻辑在哪里?
我只能理解为这些是戏剧性大于人物的拍法。
为主演看完前六集,为孙俪、胡杏儿她们在这种档次的剧中消磨演绎时光深感惋惜。
没有人不爱胡蔓黎,永远的向上、积极,工作努力,为客户着想,也是一个开明的好妈妈。
怎么会有薛晓舟这么让人讨厌的人,他从来都没有真正尊重过胡蔓黎,老丁打来电话,薛晓舟问胡蔓黎是不是要做小三,真的可笑,那时候他已经喜欢胡蔓黎的,但他还是不相信胡蔓黎的人品,认为她是一个会去做小三的人;胡蔓黎说李奋斗比他好,他第一反应就是因为钱,他觉得胡蔓黎会因为钱和一个人在一起;胡蔓黎再三强调不喜欢薛晓舟,薛晓舟竟然莫名其妙的自信认为他们之间的喜欢是相互的,谁给你的自信????
还擅自跑去小丁的学校,一定要得到小丁的一句认可,明知道胡蔓黎最关心的就是小丁,为了让小丁专心学习把烦心事都瞒着小丁,还要因为一己私欲骚扰小丁!!!
简直太坏了!!!!
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坏的男主!!!
有了李奋斗3000万的单,就看不起捡垃圾大姐300万的单子,一直拦着胡蔓黎给大姐做策划。
总而言之就是无语!!!!
太讨人厌了这个角色!!!!!!
娘娘上一部悬疑剧我还没看,这部已经头条满天飞。
据说平安保险直接给了五千万,包圆了所有制作费。
那你倒是推荐几个险种啊,具体的,而非片子里教的可操作模式。
豆瓣才勉强及格,是全国人民对沪语片的偏见么?
好歹繁花的分还是很可观的。
这剧的上海话成分还不够多,明明高鑫也是,愣是一句没讲。
回归剧情本身,的确说到保险,我们的印象都不好,好像坑钱居多,哪怕是跟老同学买,也一点儿占不到便宜。
之前任素汐也有一部四川话的保险剧,我还是从电视里知道原来保险是可以拿到银行抵押贷款的。
这阵子有点抑郁,感觉人生过半,一无是处。
是这部片子告诉我,其实我蛮好。
父母健在,老公工作不错也稳定,暂时还没有孩子来添乱,我可以躺平想自己想干的事儿。
哪怕暂时环境恶劣一点,想必你们也会对我说,蛮好叻。
想起之前宇辉的一句话,人只要把手头的事情做好,一般都不会太差。
二十岁的时候,有精力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到处去碰碰壁;四十岁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想做什么,又被家庭琐事分掉一半精力,力不从心。
哎,人生啊,活着就蛮好。
感觉这个薛晓舟才是本剧最不招人待见的角色,之前让人不耻的反派小人陈放和小三邱丽苏已经远远的被他甩在身后了。
为了坚持自己那所谓的正义,他对已经成为合作伙伴的而且没有任何恶意的胡曼黎几乎毫无信任可言,天天嚷嚷着所谓的“专业操作”,结果拿着胡曼黎给的聚宝盆,那么多现成的客户资源,自己连一个单子也谈不下来,这叫片专业?
好不容易靠胡曼黎的资源开单了,又揣测客户隐私认为客户把钱给“出轨方”的私生子就是不道德,所以要站出来主持正义,哪怕和胡曼黎一毛钱都赚不上,也要努力把300万的单子给搅黄了。
就纳闷了,客户花钱找他是买服务的,还是来买道德评价的?
更何况你薛晓舟的道德观就是放之四海皆准的?
人人都得按你的道德来?
连马云马化腾刘强东任正非都没有这种要求,你薛晓舟凭啥?
好么,既然那么想坚持所谓的专业操作和道德制高点,干嘛不去做法官呢,或者做税务员也好,进不了体制,哪怕做个企业质检员也行啊。
非得跟自己较劲也跟别人拧巴着跑来做寿险健康险这行当,穷的连自己妈躺在医院的医药费都快要靠女友接济了,还以为自己是家财万贯不愁吃喝的富二代呢。
《城中之城》的陶无忌就够让人讨厌了,《蛮好的人生》薛晓舟这种拧巴到极致的人设完全不具有社会普适性,还给配了吴雅(陈瑶)这种颜值的女友,也不知道是安慰陈瑶呢,还是安慰观众呢。。。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算后面有大反转,也好不到哪去。
娘娘演技没的说,上海弄堂里的大女人,野蛮生长,八面玲珑,曾经被生活垂青,又突然一夜之间被打入谷底,就像洗脑的主题曲唱的一样,曼黎曼黎最闪耀的就是你,顽强的生命力,爱情破碎后清醒面对,徒弟背刺后想办法站起来,一次次谈单遇挫,每次都透过表面深入人情世故,深入每个客户的情感诉求,姐卖的不是保险是情绪价值,这么猛的姐肯定得搭配个高能呆萌弟弟,所以董子健来了,薛晓舟不满公司的勾心斗角,离职后阴差阳错和胡曼黎组二人组,大杀四方,一步步平步青云,但越到顶端越发觉公司有多冰冷多无情,他早已和曼黎一样,心系每一个需要保险的人,切实帮助他们脱离苦海,兜兜转转两人又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只不过都已变成了更好的自己;PS汪俊,又是一手好牌被你打的稀碎,不厌其烦的闪回,支离破碎的剪辑和情节交织,节奏一塌糊涂!
为什么很多人就看了前几集就能判断整部剧的好坏呢?
熬夜看完了大结局,本来只想写个短评,不过写着写着就想多说点。
我觉得胡曼黎到后面成长了很多,从一开始的市侩虚荣,随着剧情的展开不断展现出她的聪明能干和善良,在经受接二连三的打击后依旧坚强面对,变得成熟而又有智慧,最终拿到了那个属于她的保险之星。
她的成长不是阶梯式的,中间也有迷茫过和想要放弃过,但那些曾经受她帮助被她鼓舞的人帮助她重新找到了方向,这大概也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吧。
剧中的几个主要人物的个性都不是扁平化的,都有所变化,比如男主角薛晓舟。
薛晓舟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完美男主角。
最开始他没情商、愣头青,后来在胡曼黎的帮助下慢慢成长,做出了自己的成绩,但很多时候还是意气用事,他对胡曼黎的喜欢在我看来也并不成熟。
不过整部剧下来,他的确一直有自己的坚持,这种坚持既让他在现实生活中接连碰壁,也让他逐渐在工作中成绩斐然,但到最后,在李青青追求的业绩KPI和胡曼黎想做的“对的事”中,他看清了自己想要的并非利益和名声,而是他曾经说的“真诚”和“对保险的热爱”,选择了离开太盈国际。
很多人觉得薛晓舟可能会和胡曼黎在一起,但最开始大多数网友都反对男女主谈恋爱,直到后面我刷小红书看到也有零星的人在嗑男女主的CP,说明薛晓舟这个人物的变化是很明显的。
不过,编剧在结尾给我们留了白,让薛晓舟和胡曼黎又成为同事,他们未来既可能发展出新的感情,也可能继续做工作上的好搭档、好战友。
大结局也给丁教授和邱丽苏安排了最合适的收场。
本来丁致远出轨后又后悔,既清高又窝囊的形象作为男二来说无可厚非,邱丽苏作为破坏了三个家庭的小三来说也受到了报应。
但编剧还好没脑残到把孩子写流产(毕竟现在出生率都这么低了,离婚都要说成分开,怎么能轻易把孩子写死)。
丁致远作为哲学教授在结局总算说出了符合他身份的话,每个人都该为自己犯的错付出代价,但孩子是无辜的,孩子是新的开始,不该将错误轮回下去。
也许,他对邱丽苏的爱已消磨殆尽,但经历了中年的变故后,他或许会更懂得责任二字的份量。
邱丽苏也是挺活该的,当小三获得了财富仍不满足,既想证明自己有能力,又想要一份感情,就像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白莲花,全然不知道自己给他人带去多少伤害,直到生活的利刃朝向自己。
放到甄嬛传里,她的下场可能会很惨。
不过这是现代剧,我们塑造的每个所谓“反派”,在现实生活中都有无数的原型,他们并不是各个都得到了“报应”,因为生活是复杂的,人是复杂的。
剧中的唐玲很坏,她背叛师父职场霸凌给客户返佣金,纯纯的职场小人,但她也是“太盈国际”这个公司狼性文化下的受害者,成为了“心理扭曲”的业务员。
而李青青,在一开始呈现的是一个野心勃勃、看中能力的企业家形象,到了最后,编剧告诉我们,它的另一面也是资本唯利是图的丑恶嘴脸。
全剧唯一好男人——好男孩,就是丁达尔了,那么阳光那么可爱的一个好儿子。
感觉他住到爸爸家里都快抑郁了,小小年纪承受了太多。
剧里孩子好像都挺惨的,每个二代都没爸或者没妈。
尤琪说自己高中被送去寄宿学校,一个月才能回一趟家,不知道是编剧写的还是导演安排的,作为南通人真的觉得太有生活了。
当然,这部剧也有很多人物的处理不够完美,比如吴雅和小艾总的感情线,钟宁后来的病情等等。
作为一部36集的剧来说,可能就来不及展开了。
我觉得这部剧值得一看,孙俪的表演依旧精彩,也希望自己能像胡曼黎一样不断成长,我们都能拥有蛮好的人生。
第一次发长评,不是给什么高分电影,也不是什么小众文艺片,也许只是有感而发罢了
胡曼黎—母亲 (为男的牺牲帮男的成长)吴雅—仙女(要么受辱、要么走向家庭)明显是选择了第二种角色走向,还闪婚。
邱丽苏—就不说了—(下场应该会很惨)还有一个脸谱化的反派唐玲,目前也看不出一点复杂性,就是纯利己主义 还娇 妻。
剩下的女性角色大多工具人属性,也就不多说了。
这部剧目前的剧情有点既要又要了,既要写女性主义,又要刻画女性负面性别刻板印象声称搞事业不谈姐弟恋又拍那么多擦边剧情明明是大女主题材的定位却围绕男主成长线实在是越看越离谱,当然流量密码是掌握了口碑一跌再跌也是应得的,并不无辜。
集集有高潮,虽然夸张狗血脑回路奇葩,无脑凑合看也就够了。
作为二十多年金融从业人员看了感觉还行,大部分符合现实,但也有很多不太行的地方。首先胡曼黎帮客户骗保被停业两年以及帮客户签署风险告知条例算是相当严重的事件了,绝对不可能还能继续从业。唐玲返佣和这两件事比真的可以忽略不计,返佣对于任何销售从业者里都很正常,无非是从自己口袋拿出自己的收入返给客户而已,虽说不合规但和骗保、代客户签风险告知比完全不在一个层面。另外胡曼黎被停业期间找薛晓舟合作现实里也完全不可能,保险从业资格证一个正常智商的人看一天题库就能考过,胡曼黎完全可以找她爸爸或者闺蜜代挂,不可能把自己客户资源拱手送给薛晓舟。
统统都不好,无论是抓小三还是被辞退,怎么狗血怎么来写,强剧情的写法就是每个人都没长嘴,全是巧合与误会导致矛盾激化。好在孙俪状态还不错,没关系不就是离婚被陷害进甘露寺静修了么,娘娘随时可以摆驾回宫。
这男主看得人火气大…就他这情商也配装理想主义,饿不死你,哦,还丑还演的烂。沪语演员说沪语的表演状态完全不一样,松弛自然又有爆发力。册那…编剧拍到一半脑子瓦特了?买400块钱一盒车厘子的人突然拍起东方明珠合影了,滑稽才发现 离婚两个字都是后配的分开,更滑稽了
有点点烂尾啊 感情线减800分
董子健演技好差
怎么这么爹 居然还有女编剧参与 女人赚钱了干嘛还要留恋男的 出轨的应该是孙俪
很难评,现在内娱塑造大女主太片面刻板了,仿佛大女主不经历过老公出轨就不配翻身奋斗。里面的角色人设一个赛一个讨厌,尤其是女强人方面,邱丽苏大反派就不说了,太盈国际的女领导唐玲更恶心,尖酸刻薄、狼性竞争、职场霸凌,就差把“快来骂我”刻在脸上了,主创想要热搜的功利心也太明显了。冲着流量热度写剧本,本末倒置,不是娘娘退步,是这内娱再没有配得上娘娘的角色。
董子健可以不要再演戏了么,从来没见过这么奇葩的男主,什么脑回路啊,什么东西啊,又当又立,一事无成,只会发脾气😡
现实中没这种卖保险的
曼黎曼黎我们喜欢你!追剧动力全是因为女主,太有生命力了!谁说是中国本土斯嘉丽,还真有点那味儿。
虎头蛇尾,国产没有爱情线纯友谊我们也爱看的。薛晓舟最终都没学会他们跨越的两个行业行业要以人为本换位思考,基本没什么成长可言,无语
我打一星,不是因为逻辑漏洞和狗血剧情,而是,男主实在演技太差了!要颜值没颜值,要演技没演技!太恶心了!
孙俪董子健会说人话
还是中年三角恋辛辣啊,上来就问候夫妻生活,但不撕渣男撕小三,娘娘甚至还要演出卖色相挽回负心人的恶俗戏码,这也太直男癌套路了,你以为你是四郎吗?另外一季度两千招待费是认真的吗,是给社区阿姨们买鸡蛋用吗?
再见,孙俪。
众星陪太子的剧本!太子没资格演主角,完全没演技!
开分怎么那么低,不至于不至于。虽然有点狗血,但还蛮好看的。
老天,家里电视在放这个剧,我光是用余光看几眼都尴尬的想死,孙俪堕落的接这种剧我不知道说什么好。。。现代剧离了出轨跟拍不一样。。。。
无可避免有一些国产剧固定狗血套路 难得的是女主向上的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