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懂事到懂事,看成龙大哥的电影二十多年了,伴我同行,伴我长大。
很喜欢成龙大哥的电影🎬,每个电影都是必刷,但在这部《龙马精神》中,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成龙大哥,这次的影片没有过多的武打动作,但是又充分地展现出了龙虎武师人的精神。
除此之外,这部电影还体现/藏梗了成龙大哥以往的作品《神话》《功夫梦》《警察故事》《新警察故事》《奇迹》《我是谁》《醉拳》《A计划》《天降雄狮》《红番区》《飞鹰计划》《飞龙再生》《神探蒲松龄》《一个好人》《龙虎兄弟》《霹雳火》《功夫之王》《特务迷城》……无数的经典片段,粉丝必看!
二刷三刷我觉得都不过分。
在成龙大哥身上看到了“什么是坚持”、“什么是热爱”、“什么是梦想”、“什么是奉献”……他用生命诠释这些关键词,又怎能不让人动情……
电影🎬首映礼
签到处
大哥跟我打招呼了🙋
各位主创们
看到后面越感觉这是一部卖情怀的电影,以成龙作为龙虎武师的感人经历为卖点,加以亲情,敬业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容易使人共情的点,鱼龙混杂地呈现出情感饱满但没有一个面可以打动人的剧情片。
成龙这几年负面新闻连连,口碑也在一部又一部烂片中败坏,挺可惜的感觉。
成龙是我小时很崇拜的明星,而他本人也是影响世界的巨星,晚年却颇有晚节不保之态,不由令人唏嘘。
希望成龙大哥拍出几部好电影挽回一下口碑吧,而且也少卖情怀。
从《龙马精神》可怜的两亿票房来看这在观众群体里并不吃香。
口碑依然是红火的第一要义,就算成龙加持,也难以造奇。
龙马精神 (2023)5.32023 / 中国大陆 / 剧情 喜剧 动作 / 杨子 / 成龙 刘浩存
我毫不怀疑,成龙新片《龙马精神》在情怀部分的表达是真诚的,片子以成龙所饰演的迟暮龙虎武师形象,暗合了一代香港电影人曾经的峥嵘岁月,如今的江河日下,终归是让人唏嘘的。
所谓龙虎武师,指的是香港电影圈里曾经不可或缺的一项工种,在那个电脑特技和工业体系不健全的草莽年代里,他们是银幕英雄背后的影子,替他们完成高难度动作,跳车跳楼,入江入海。
他们是时代的产物,时代往前,他们便是代价。
只是这部片子,真的好难看啊。
在电影里,成龙是一个曾经叱咤片场的幕后特技人,跌入谷底又重新爬起,最后为了女儿,放下过去的荣光,也放下残存的信念,走进生活里去。
故事的核心表达没问题,我也相信成龙在片子里的眼泪是真的。
但片子从头到尾,没有任何超出观众预料以外的东西。
所有情绪表达都靠硬来,电影随处可见那种毫无征兆的掏心窝子对白,烂俗的煽情大戏,演员们演得越认真,观众看得便是越想笑。
音乐垫得有多厚,尴尬癌犯得就有多重。
不得不提一嘴的是,由刘浩存所饰演的女儿,完全没在角色里。
成龙与刘浩存几乎所有单独互动,不像一对父女,更像是某种忘年交,让人难以直视。
我很怀疑,这个片子的立项过程,最初或可能来自成龙某部分的个人执着表达,然后在创作过程里,为了商业上的考量不断做加法,设置刘浩存、郭麒麟等年轻演员的角色,邀请吴京来客串,安排一些不重要游离于主线外只是为了增加一些动作或搞笑元素的配角,最后烹调出一部满屏尴尬又自我感动、乱糟糟四不像的东西。
哪怕是片子里,对龙虎武师这部分情怀的关照,真切归真切,但也过于狭隘过于私人。
成龙作为中国电影史上icon一般的时代偶像,如今将进入古稀之年,打不动了还想要打,他以《龙马精神》明志,倒不是不可以,从如日中天到日薄西山,光辉岁月已逝,龙马精神犹存之类云云。
但假借关照龙虎武师之名,最后将这些表达完全拍成成龙戏里戏外的个人回望史,多少还是显得有些自恋和错位。
比如片子里有这么一幕戏,吴京客串的角色出场,大哥前大哥后地喊着成龙,他对成龙说:“我从前在香港拍戏,多亏你罩着。
“这种恍惚分不清电影内外的戏份,片子里有许多。
事实归事实,但在电影里这么演出来实在尴尬。
好比脱口秀里的内部梗,自己说得起劲,观众满脸嫌弃。
其次,从十几二十年前开始,有关成龙电影内外的形象,以及围绕在其身上不曾消停过的类似情怀营销,不断重复,且每次重复又很拙劣、烂俗,即使再宽容的人,也有扛不住的一天啊。
在豆瓣《龙马精神》的条目页,有这样一条热评:“奥斯卡终身成就奖除了表彰大哥以前的辛苦和贡献,也是让他别再拍了,想打就打给自己看,咱就行行好,别让观众买单了。
”很恶毒,但我点了赞。
题图:《龙马精神》海报你还可以:《宇宙探索编辑部》真好啊我们曾相爱,想到也不会心酸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付突突,你也可以点击阅读原文,访问我的个人主页。
🌇夕阳自由计划://去年7月初,建了个叫做“让我看看你那里的夕阳”的群(后台回复“加群”)//今日份,来自@三七。
拍摄于4月11日。
(更多可查看“夕阳包”)
上一次给院线新片打一星应该是去年的《搜救》,那个片子我也只是用了“烂俗”来评价,当时的我绝对想不到还能用得上“恶俗”这个词。
看完成龙这个新片,真的是不吐不快了!
拍得烂顶多就是烂俗,可如此廉价低级,不择手段的情怀消费就只能用恶俗来形容了!
电影的主线就是老罗和女儿,老罗和马的双线并行,一边修复和女儿的关系,一边和马加深羁绊。
大纲听起来没什么问题,可为什么编导能偷懒到这个地步,完全看不到你的情感锚点,从女儿讨厌父亲,到同情,理解,喜欢父亲,几乎没有铺垫,受伤入院和见家长这几个大事件就是引出下一个转变的工具,前面的情感还没处理好,就已经快马加鞭的进入下一步,一个接一个的情绪高潮配着停不下来的悲情音乐,情感就像你电影里的马一样一路狂奔,按着观众的头说:“都给我哭!
”。
最后官司打输了还去道德绑架人家,还“从来没见过反抗自己的生存意志的马”,你的情感到底有多廉价,佐罗大战斧头帮可比你这有意思多了,真拍出来我肯定看!
全片看下来的感觉就是赶,我想问问编导:你在急什么?
是怕拍出来的片段用不上浪费了吗?
真是恨不得把废案都放给你看,以女徒弟受伤为最,突兀到我第一眼都没有看懂这是回忆还是现实,结果也只是引出“龙虎武师的宿命”的工具。
删几个冲突,给情感留点沉淀的空间不好吗?
你的冲突和情绪爆点一路高歌,没有一点停下来的意思,留下一脸茫然的无法共情的观众看你们表演,能停下来休息会吗?
懂留白和做减法的意思吗?
情感是需要缓冲的,情绪是流淌的,不是你说出来喊出来的!
罗大哥啊,对人就喊:“滚!
别碰我女儿!
”这种自我感动式的话,你以为你很宠很爱女儿吗?
这就不是电影,什么元素什么冲突都来者不拒的塞进来,这是几个片段拼凑出来的录像,每个片段都能独立成片,把他们串起来的情感又是那么的苍白,整体性和前后一贯在哪里?
再来说说成龙标志的打斗和危险动作,廉价感满满,打斗设计的还可以,但基本都是对叙事毫无帮助的硬塞进来的打戏。
还有这给五毛钱都嫌多的特效,高台跳马和骑马出宫殿这两个高潮中的高潮,给配上这么显眼的廉价特效,就怕大家看不出来,恨不得让观众出戏是吧?
回头再看罗大哥说的“现代观众不懂这个”,“不来真的我不干”,真是莫大的讽刺。
当然了,跳下去容易,走下来难嘛。
最后说说演员,我对刘浩存本来是没有什么偏见的,她至少在《悬崖之上》和《一秒钟》里还是很有少女感和邻家女孩感的,但现在我只能看到矫揉造作,念白真是尬出天际。
郭麒麟和小沈阳这种角色就不必多说了。
成龙大哥啊,你不是瞧不起流量吗?
好了,如果至此还只是烂俗的程度,接下来才是这电影急转直下堕落到恶俗的根本原因:那就是对情怀的廉价,低级,恶意消费。
对不起,我只能看到主创的急功近利和不择手段的丑恶嘴脸,好像整部电影就是为了消费情怀这醋而包的一盘饺子。
终于让你把成龙以前拍过的经典片段放出来了,可把你急坏了吧?
拍的烂没关系,只要卖了情怀,还怕没有大把大把的眼泪,没有大把大把的钞票吗?
还龙虎精神,还致敬特技人和幕后工作者,你看看你配吗?
不脸红吗?
不害臊吗?
不恶心吗?
成龙大哥啊,我也是看着你的电影长大的,我真的不想给你套上“晚节不保”这种词语。
本来英雄迟暮,看着你老态龙钟又低声下气,实在感伤。
跳下去容易,走下来难,休息一下吧!
今天看了牛马精神,哦不对,是龙马精神。
龙叔作为一名69岁的老同志,在他生日当天,不搞偷袭,不搞骗,为我们带来佳作。
整个片子成分复杂,内涵丰富,含🐎量100%,含存量99%,就连含京量也高达3%。
不能说是纯粹的动作喜剧,更应该说是家庭片、剧情片、动物片、法律片、古装片、动作片,一次观影六个愿望全满足。
九块九电影票,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强烈推荐另,刘某存喜提称号:出场自带煽情BGM的女人,她一出场堪称史诗级场面!
成龙饰演的龙虎武师老罗看到小宝翻出自己当年在片场拼命的那些旧视频看,有从高楼跳下来的,有从华丽灯具一路火花带闪电掉下来的,有从疾行的车子上落下来的……最后几乎无一例外都重重摔到地上,有些时候受伤了,有些时候忍痛也就挺了过去,有些时候流了血……老罗起先的表情还能绷住,后来也忍不住落了男儿泪。
这一刻,你知道老罗这个角色只能是成龙来演,只有他来演才具有说服力。
因为那些视频中就是年轻时候的成龙啊!
如果是资深影迷,一定能凭借这些动作戏说出影片的名字:《警察故事》《A计划》《红番区》《重案组》《醉拳》……
成龙的电影史,就是一个他的动作特效史,也是一个他的受伤史。
拍《龙兄虎弟》时,他从15米高的树上摔下来,现场休克,之后脑袋穿了口,要做开颅手术;《警察故事3》被直升机撞出血;《A计划》鼻骨断裂,手指翻折……电影《龙马精神》中有句台词,“什么叫龙虎武师?
就是action,jump,hospital.”——这其实就是成龙当年参加一档国外综艺时,斯皮尔伯格问自己是怎么从一栋楼跳到另一栋楼后的回答。
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也没有捷径可走,就是豁上命去努力完成。
哪怕受伤,哪怕再次受伤。
《龙马精神》致敬的就是像成龙这样亲身上阵演动作戏的龙虎武师,他们当年为了让电影中的动作戏更好看,或者说更有创意,于是不惜以肉身相搏,跳窗、跳崖、跳楼、徒手拉汽车,徒手扒飞机……危险重重,受伤不断。
然而,敬业精神让他们一部一部拍下去,搏下去。
成龙说:“有一次在加拿大拍戏,摔断腿后他们说至少要休息三个月,我说这不行,马上要开工,他们很惊讶:你们难道没有工会吗?
我说有,我就是工会会长,但我们必须要完成它。
”
电影致敬的是那个拳拳到肉的年代。
因为确实如果没有这些拼命的龙虎武师,没有那些精彩的武术特效桥段,令我们紧张,让我们感觉刺激,很多电影就是没有那么好看。
成龙当年能够从一众香港打星中脱颖而出,成为当时的顶流——香港票房最厉害的“双周一成(周润发、周星驰、成龙)”,就因为他擅长硬桥硬马的功夫,但同时又很机灵聪明,每一部电影都挑战自己。
我对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打戏不同于别人,不但拳拳到肉的真实,而且非常擅长用就手的道具。
所以就会让人感觉到新鲜、意外又好看。
这次《龙马精神》中也是,他几场和安志杰等人的对打戏,灵活地运用饭桌、摇椅、梯子等家具。
在成龙手中,这些家具不但不会是羁绊,甚至都成了趁手的武器。
于是哪怕每次都是这些人对打,但因为场地不同、道具不同,于是就有了不一样的精彩。
我猜想,每次面对不同的剧情、不同场景、不同道具,然后设计出不同的动作特效,并且完成了,一次比一次更加挑战自己,这就是像老罗这样的龙虎武师们在血汗中坚持至今的动力吧。
不过这一次,成龙不仅致敬了龙虎武师,也致敬了陪同龙虎武师在片场出生入死的动物,比如马。
马作为很多动作戏中亮眼的存在,在片场经常和龙虎武师一起拼命。
《龙马精神》中的老罗,能够多年之后在片场重新站起来,有戏拍,靠的就是他养的马“赤兔”。
可以说,是他们彼此默契的配合,一起出生入死,才真正成就了一段又一段精彩的动作特效镜头。
现实中,成龙也是非常爱马的,2005年他还在新疆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那里认养了两匹普氏野马。
分别以其主演的影片《神话》中的战马“黑风”、《飞龙再生》中的“飞龙”命名。
这次合作的“赤兔”,在《龙马精神》杀青后,成龙也特意联系了一家专业的马术俱乐部接收,为“赤兔”找到了新归宿。
《龙马精神》中,很多动作戏都是老罗和“赤兔”一起完成的,“赤兔”总是载着他一骑绝尘,高高跃起,完成很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我觉得电影更好的地方却是在致敬之外,也讲到了放弃,放弃了危险的动作,放弃了和“赤兔”的那一跃。
这才是“赤兔”马存在于这部电影的真正意义啊!
因为老罗之前都是站在自己龙虎武师的身份去思考问题的,片场那么多人等着自己开工,电影还要继续往下拍,跳还是不跳?
当然要跳!
再危险的动作也要去做。
而因为从小驯养“赤兔”马,在“赤兔”这里,他一下就转换成了家人的身份。
于是他就懂得了家人一直以来对自己的担忧。
那句话虽然很俗气,但却也真实,就是别人只关心你打得帅不帅,家人却关心你摔得疼不疼?
伤得重不重?
于是终于在片场,不需要别人逼老罗,他自己放弃了和“赤兔”做危险动作。
这里,其实也融合了成龙这些年心境的变化,就是要打得漂亮和真实,也要接受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观念在转变。
拍电影的方法也在不停更迭。
曾经拼过命的那些辉煌时光是值得致敬的,不过电影工业也在不断前进,很多动作特效已经可以用其他方式完成,来更保障龙虎武师和动物们的安全,保障电影的顺利拍摄。
当然,龙虎武师的精神永存。
首先,非常感谢破浪观影团!
让我有机会看到了电影首映!
也见到了主创成员们!
《龙马精神》将镜头聚焦于龙虎武师这个行当,讲述他们的坚强、敬业、吃苦耐劳,可以说这部剧就是龙叔在向自己武打演艺生涯致敬了。
电影中的打斗场景真的是行云流水酣畅淋漓,又带有成龙特色的幽默风趣,让人大呼过瘾!
小时候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就是成龙历险记了,今天又在大荧幕上看到龙叔!
喜欢成龙的观众朋友一定不要错过这部电影呀!
龙马精神这部影片仿佛让我看到了平行宇宙中成龙大哥的影子,有无数的情节与细节让我看出了大哥影射自我的心酸与苦楚,颇有人物传记之感,让我再一次如此切身感受到了武行的艰辛与不易,“用生命拍电影,用热爱过一生。
”不正是龙虎武师的龙马精神写照吗?
!谨以此片致敬在幕后默默付出的武行和替身兄弟们!
“我们过去不是这样的。
”这是《龙马精神》接近结尾时说的话,成龙饰演的龙虎武师老罗终于得到了一个机会,和他的爱马赤兔一起出演一部向龙虎武师致敬的影片,他做了一辈子的武打替身,在大银幕上出现的永远都是别人的脸,只有从高处跳下去时的那个背影,是属于他的。
这一次,他终于可以在电影中留下自己的脸。
但是一切,都和他们当年不一样了。
吴京扮演的元威和唐季礼扮演的唐导演给他说戏,老罗扮演一位将军,要从宫殿的螭陛上纵马高高跃下,唐导演用CGI技术给他模拟了镜头的呈现效果,旁边有武行师傅骑着假马的模型在走位,元威张罗着给他和赤兔穿上威亚衣……
老罗看得目瞪口呆,他说:“这不是假的吗?
我和赤兔来真的。
”而唐导演和元威忙摇手拒绝,“真的?
不用不用,太危险了。
”在那一刻,我和片中的老罗从未如此清晰的意识到,这个时代,已经不再需要用命去拼一个危险动作的龙虎武师了。
在我们热议会不会被chatgpt取代工作的时候,龙虎武师们的工作,早就被CGI取代了。
这个时代,也不会再出现下一个成龙了。
很多人看了《龙马精神》都感觉,这是成龙的半自传作品,因为片中很多次出现了成龙过去几十年作品中的经典镜头,剧情中也埋伏了不少成龙影迷都能get到的彩蛋。
比如,他送给小宝的一顶毛茸茸的小海豹帽子,很明显,是他在《警察故事4:简单任务》中戴过的那顶,别说当年年幼的我看到这顶帽子的时候是真的很想要……
还有他第一次和乃华的父母见面,说自己是在片场工作的,对方问他具体是做什么的,他说:“就是跳高楼、钻玻璃、摔火坑,拿雨伞挂在公交车后面甩来甩去那样的……”每一个,都是他电影中曾经惊艳过无数观众的高危镜头。
跳高楼,那跳的太多了,就算是63岁的时候,他也依然在《机器之血》里挑战了悉尼的几大标志性建筑:
钻玻璃也非常多,最经典的莫过于《警察故事》中商场的打斗戏,打碎了相当多的玻璃,由于商场段落损坏的玻璃非常多,剧组当时将本片戏称为“玻璃故事”。
还有这一跳,足足有20多米高,用危险的市电,装玻璃,装灯饰,装爆炸,准备了2个星期,拍了12个镜头,留下了影史中的经典。
摔火坑则是《醉拳2》,成龙是在铺满了燃烧的炭火的坑里反复拍摄,手都被烫掉了一层皮还在坚持拍摄:
这都是真炭,真火,真烧啊,我光看看就已经觉得肉被烧焦了:
至于用伞挂在公交车后面甩来甩去,则依然是《警察故事》中的精彩镜头:
当然,过了二三十年再看这些镜头,和当年是完全不同的感觉,当年只觉得好威风,好厉害,而经过这么多年,看了很多幕后的花絮,包括纪录片《龙虎武师》,再加上这次《龙马精神》中对龙虎武师们镜头下的人生B面的展现,再看这些镜头,就觉得多了几分心酸和惆怅。
这大概就是《龙马精神》能打动人,让人全程笑中带泪的原因吧。
我觉得《龙马精神》其实并不完全是一部成龙的半自传电影,更像是一部送给全部龙虎武师的电影,是成龙写给依然还在怀念那个真打、真跳、真拼命时代观众的一封情书。
片中的老罗,与其说是成龙,不如说是平行世界里的成龙,在那个平行世界里,他做了一辈子的龙虎武师没有熬出头,他做了一辈子的替身,做了无数个危险动作,受了重伤险些丧命,因为重义气帮助兄弟,晚年欠债,妻离子散,孑然一身,为了活下去,还得在影视城里熬着,靠跑龙套做替身混口饭吃。
这是没有成名的成龙可能会拥有的人生下半场,更是这个行业里大多数默默无闻的武行们肉眼可见的人生下半场。
他们这一生,得到的掌声很少,因为搏命拍摄引发的问题却是一点不少。
在看《龙马精神》之前,我以为这又是一部带有强烈成龙个人风格的合家欢式影片,在过去成龙电影的世界里,其实是非常理想主义和美好到不真实的,在那个世界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那个世界里付出就有回报,敢拼就会成功。
但这一次,成龙直面了现实,他用老罗一生的经历告诉观众,人生,并没有那么多理所当然的事情。
他告诉观众,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成龙,而绝大多数的武行的结局是老罗和他的女弟子那样,在无数次“Action,Jump,Hospital”的轮回中,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甚至是危及生命,无法很好地走完人生的下半场。
当然,成龙在片中的反思并不是要否定龙虎武师们过去所做的一切,恰恰相反,他对活在那个时代的、坚守真功夫原则的老罗们,保持着至高的敬意。
龙虎武师们,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在那个无论是资金还是特技都完全无法和好莱坞抗衡的时代,香港电影,完全是靠着龙虎武师们的真打真跳真摔的搏命精神,在世界影坛赢得了一席之地。
成龙、洪金宝等接受采访的时候都提到,那个年代,他们是互相竞争,就比谁的动作更危险,你今天跳了三楼,我明天就挑战五楼,都是直接往下跳,地上就铺着几个纸壳箱。
以电影《龙的心》为例,洪金宝设计的“建筑工地爆破之后八人跳楼”戏份,八位武师从七楼无防护跳下,实拍现场直接出现了人压人的惨状,拍完之后,洪金宝喊的不是“收工”,而是“救人”。
他们对曾经香港影坛的贡献,不能被抹杀。
片中的老罗,暮年依然有培养下一代龙虎武师的壮志,对应在现实中,即便我们已经能像好莱坞一样出神入化地用特效拍摄出大场面的电影,但是无论是好莱坞还是华语影坛,依然有那么一拨“老家伙们”,在不服输地用自己的“老一套”去讲述自己想要讲述的故事。
比如史泰龙的敢死队系列,比如阿汤哥的碟中谍系列和《壮志凌云2》,比如成龙在不断地和年轻导演们合作挑战不一样的电影类型……你可以说他们是过时了,不过愿意为他们买单的观众依然大有人在,我们这批看着成龙电影长大的观众只是老了,又不是死了,我们能接受最新的特效影片,但我们也时常怀念那个功夫片蓬勃发展的时代。
也许新一代演员里再也不能出现下一个成龙,但是我们有这个成龙,就够了。
第一,电影中各种武打场景还是成龙大哥的风格,喜剧热血第二,除了一贯的成龙武打喜剧,本片唯二的亮点就是赤兔马和郭麒麟的出演,赤兔马与成龙大哥的互动,他们之间的感情,他们一起在片场呈现危险的特技真诚的打动着观众,还有郭麒麟令人赞叹的演技,让观众发自内心的感到郭麒麟的表演浑然天成第三,本片最大的失败就是父女情的情节设计太老套,刘浩存选角的失败,电影中成龙与刘浩存见第一面时那种老死不相往来的台词和表演就让我尴尬的脚趾扣地,多老套的情节设计啊,多年未见的关系恶化的父女俩,一见面就开始恶语相向,在后面又慢慢解开误会,重归于好,真的是……第四,父女关系失败的原因很尬,在后面电影解释道是成龙因为一场意外事故导致破产,在医院躺了一年,然后忘了很多事,很久没和老婆孩子联系,然后就家庭破裂了,甚至夫妻俩有没有离婚都没解释,卧槽,那主角受伤时不应该是家人在旁边照顾吗?
怎么会莫名其妙的很久没和老婆孩子联系,老婆不会赶到医院吗?
需要我给她打个车,然后告诉她医院在哪,然后避免你们家庭破裂吗,真的是……第五,刘浩存很青春,符合片中人设,但表演太过稚嫩,和郭麒麟无法相比,有点尬,真的……
纯成龙情怀片,粉丝看了痛哭流涕,路人看了肃然起敬。但抛开成龙,全片只有一个优点,就是终于有人心疼动作片里的马了。主人公不得不做的事,是龙套龙虎武师要实现最后的价值+后辈要致敬成全,却用一个拿了奥斯卡的中国之光来演这个无名替身,反正咱是一秒跳戏了。剧作不及格,龙虎武师精神完全建立在动物的牺牲下,以及全片主线是罗师傅保住赤兔的养育权和所有权,一通操作失败了,失败了哭完又给送回来了。
太絮叨没高潮!一匹马的故事+龙虎武师的历史+经济纠纷+马尔归谁的故事拍的是不温不火,到低是再讲什么?讲武师不够狠!讲亲情不够暖!将爱情她死了!讲精神他不精神!本来没啥,后来的成龙自己的历史插进来反衬多毛不易,先不说剧情的混乱,一下子把我搞懵逼了。到低是成龙自传(不该啊她老婆还没死),他是有个吸毒的儿子,否则会不会他儿子主演啊?郭刘二位就别言了真出戏!马的演技第一!如要看片中的龙马精神应该看真正的《龙虎武师》!
成龙在电影里以一个这样的身份承认自己甚至是武行的年迈与式微,其实挺不容易的,奈何所有的细节都设计得太潦草了
强行温情,像是我哭不出来他们猛给我滴眼药水一样。成龙一出来真的是老了,片中看到了昔日duang duang的他,一般般吧,带我妈看的,掐准是她那个时代的,大概能有些共鸣。我都快二十年没见过于荣光了吧…
大哥老了,但还是你大哥!
好题材,可惜了。动真情的成龙+糟糕的故事情节设计+浮于表面的片段式表达+必定合家欢的结局设置。无论如何,以成龙为代表的龙虎武师精神真的令人动容,这一切刻在胶片上将被永远记忆!
第一时间就去电影院把电影看了,就像支持华仔一样继续支持成龙大哥,因为对于我来说他们就是香港电影最好的注脚。之前《龙虎武师》时候我记得我就说过没有成龙这部纪录片是不完整的,当时好像看到一个采访成龙大哥说要自己拍一部电影致敬龙虎武师,最终《龙马精神》来了,他说到做到。回到电影本身,单纯从人与马,父女情感2条线来说,其实人与马的演绎是更优秀的,父女线有点生硬和刻意,但并不妨碍成龙大哥展现自己在文戏上的演技,说真的,那段告别赤兔的戏份还是有打动到我。郭麒麟的表现只能说不扣分,但是要加分也没有,在喜剧效果上有点用力过度。电影最有意思的彩蛋其实是成龙的几个造型,从开始那个《A计划》的钟楼开始,我有印象的包括了《我是谁》、《飞鹰计划》、《警察故事》、《醉拳》、《蒲松龄》和《神话》等。
啊!!!!这是什么东西丨潘斌龙
全片像是一个个消费老面孔的短视频集合,这五分钟走煽情了,那五分钟又搞情怀了,而故事推进突兀,情感铺垫为零,马是有那么一点隐喻,但也无法和父女或职业产生什么有效联系,对替身演员致敬?对不起,你和你的马“一战成名”,其他被一脚踢到一边的替身群演呢?所有感动来自于你看到的港片熟悉面孔,看到了几段以往成龙电影片尾的特技动作花絮,所以没有这个电影你一样感动,像极了落魄演员直播带货,而这竟然是举世闻名的业界大哥拿到的剧本,想改变老牌动作演员的现状?史泰龙、施瓦辛格打不动都要在电视剧第二春了,只能说行业主流理念差太远了
用女儿和马的情感线来赚眼泪,用龙虎武师的变迁来博同情,可以两者都有点虚,跟拍摄地横店一样,都是堆砌起来的样子
其实在片尾字幕里“所有涉及动物的动作均为特技CGI完成”这句话就已经说明龙虎武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龙虎武师作为一个给电影史带来过震撼和快乐,给新时代大中华的形象塑造起了巨大的助推力的群体,他们的精神是值得总结和传承的。用命和身体去拼,没有比这个更实体的实体了吧。时代的发展应该给予人更多的保障,让人没必要去做损人不利己的卷。可是现在卷的比以前更卷了,卷的还是些虚头八脑的事情。人们过得不开心,获得的也是一堆垃圾,这才是我们真正怀念龙虎武师以及那个百舸争流的时代的原因。可是成龙在片中只是草草地将龙虎武师的精神总结为讲亲情,保护家人和兄弟,这是比较遗憾的。不过现在成龙电影的水准,不尴尬已经算是超常发挥了,这部影片也一如既往地败在了尴尬的故事编排和混乱的情感表达上,他是真的还没长大而且老了,泪目。
其实呢,这部片子没有那么糟糕,只不过因为目前的主要观影群体变成了90~00后,根本没法看到背后的故事。这片子如果和2020年的纪录片《龙虎武师》一起看,你才能理解成龙的用心,他不过想在这个题材下做一部商业片,于是糅了些亲情苦情戏在里面,只不过依旧还是在消费80年代的成果,编剧也没有能把它弄得精彩一些。突然间我想到前几天写的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想在后面加几句:有心无力,身不由己。后生乏力,难以为继。什么浩气长存,麒麟送子都很难将这故事推向高潮,又何况里面有一些政治不正确的东西,比如群演价值观,比如富人见家长~廉颇尚能饭,怎奈一打十。龙虎武师苦,不如说相声。
还得是成龙,找一大帮明星帮他怀念曾经,再加一匹马……
救命,好喜欢赤兔,赤兔必须是全世界最聪明的马了,没有之一😭😭😭让我想起我家狗子了呜呜呜
如果不是对龙虎武师的崇敬,我会打一星的。非常自嗨和拧巴的一部电影,港星始终是不会拍内地故事的,那种拧巴很接近长江7号的拧巴
一个煽情配乐从头放到尾。cue了一堆成龙的片子,甚至连自传名都能放到台词里。满足的全是成龙的幻想,像是他看着自己的花絮构想的一出自我感动,是他对自己的安慰剂。片子里一切对于父女关系的构建都让我如坐针毡,极度廉价的情感输出。要是真想了解龙虎武师,去看那部纪录片《龙虎武师》才是真的。
成龙送给自己的礼物
成龙的演绎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一举一动都特别真实接地气,我深深被成龙的演技感染到了,后半场一直在哭谁懂……
精神我敬仰,电影真不行。请先学习下《摔跤王》那类片是如何描写父女和解的,再谈精神吧。父女关系是编剧一厢情愿妥协于剧情——和解快如风,完全不像多年没有往来,之后又变脸如翻书,全部配合剧情需要。情节上用各种彩蛋生硬拼接,只有片段没有结构。应了那句歌词“把握生命里的每一次感动”,而这些感动多数是说出来的,不是靠情感传递的,且不是为观众带来感动,而是满满的自我感动。我们总能在一些电影的片尾看到“本片没有小动物受伤”的字样,这部却……
致敬成龙大哥 虽然片子剧情转折生硬 但不妨碍我最后为了大哥和赤兔框框流泪 龙虎武师精神不只是拼命 还有爱 故事从成龙欠债与赌徒搏斗开始 然后文戏与女儿和解 重新开始带赤兔去片场 搞砸女儿的亲家宴上 最后一天做当天出事 父女和解 可徒弟找上门时又要龙虎武师 还好最后认得清楚 行业和家人 是矛盾是后盾 女婿没有打赢官司 送走了赤兔 是赤兔的决心让两人不分离 内有恶马 致敬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