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第一部给我的印象是推理严谨,很多细节让人反复推敲,不断猜测,简直是细节控福利。
而第二部则加入太多噱头,完全放弃了做一部精致的推理片。
一群非主流侦探齐聚在一起比赛,七叔倒计时死亡的设定让人无语。
女黑客模仿小丑女的造型有一点东施效颦的嫌疑。
最让人失望的是天才Q和宋义。
Q到底是谁?
作为本片浓墨重彩描述的人,之后不给出答案是什么鬼?
感觉就像是编剧编不下去了你们自己猜吧。
宋义的行为逻辑更迷,要给妹妹报仇,为什么不早动手?
要碰巧遇到这种百年难遇的奇案然后顺风车犯案?
而且宋义是怎么杀人的?
要知道陆国富身边可是有一堆保镖的。
又是怎么换尸体的?
不会被监控拍下来吗?
完美做下这一切的难度不亚于自己直接去犯罪吧!
如果是Q指挥的,那么Q是谁呢,目的又是什么呢?
导演选择不告诉你。
还有,第一部的小女孩完成了完美犯罪。
而宋义呢。。
且不说杀人换尸的不合理性。。
宋义一开始为什么要两次去杀人现场还被监控拍下?
难道他设下这么一个局就是为了欺骗秦风吗。
要知道他一开始被纽约警方列为嫌疑人,被通缉,他完全可以从一开始就不暴露啊,故意让警方发现再故意打入秦风探案组吗。。
这是什么脑回路?
黑社会大佬看上了唐仁,然后恰到好处的出手相救?
喵喵喵??
第一部的大佬闫先生救两位主角是因为秦风打电话求助。
这里师父和和黑社会肌肉男出现的莫名其妙。
比起第一部中,神探二人组,小沈阳三人组,托尼,闫先生等等不同的人物线索交汇,通过精彩严谨的推理得出真相,第二部则更像是小孩过家家,推理内容幼稚又单一。
第一部中对秦风身世的铺垫,以及结尾的预告,在第二部中也完全没给出答案。
从头到尾只看到了秦风全程开挂。。
至于逻辑,怕是漏成筛子了。
本来是打三星的,现在改成一星。
特地解释一下,在影片的剧情没有盖过这种恶趣味带给我的恶心之下,我选择一星。
看电影的时候确实没发现这个细节,现在觉得很恶心。
2018年大年初一,唐探2如约而至,从电影院出来后回家的路上一直深陷在剧情里出不来,陈思诚一如既往地给大家留下了很多欢笑,然而这欢笑背后留下更多的是悬念,比如Q到底是谁?
宋义的妹妹经历了什么?
秦风最后为什么放走了宋义?
等等。
案件的真相可能没有秦风说的那么简单一切侦探故事的本质其实就是把看似不相干的碎片线索利用某种逻辑联系起来,然而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创作者还会有意识的干扰和误导观众不要太快接近真相。
《唐探2》亦是如此,虽然在影片的结尾秦风已经告诉我们,James是连环杀人案,而宋义是一次顺风车杀人,但是当我重新思考这些线索的时候,感觉背后隐藏着一个更大的秘密。
要想揭开这个秘密,需要重头捋一遍影片中的五次杀人事件。
第一起,灶王庙杀人案,死者伍志豪,五行属火。
第二起,哈德孙河杀人抛尸案,死者售货员,五行属水。
第三起,公园杀人案,秦唐宋三人目睹了凶手杀人,五行属木。
第四起,糖厂杀人案,死者陆国富,五行属金。
第五起,Springfeild医院,杀害目标陈警官,但并没有成功,五行属土。
按照时间顺序来排,应该是哈德孙河-灶王庙-公园-糖厂-医院。
真正引起我对秦风推理结论重新思考的是这五起案件中的两处疑点,应该说秦风的推断只是真相的一部分,更大的真相并没有这么简单?
这个疑点其实就是镇灵符。
首先,在哈德孙河案中,受害人的血迹留在了船厂的甲板,尸体是在很远的下游河岸边被发现的。
在秦风的推理中,受害人为什么下河,是因为当时凶手就在她旁边,其实这个结论并不成立,因为镇灵符的作用是将死者的灵魂留在他死去的地方,这样灵魂就会永远不得超生,如果凶手真的在受害人旁边,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受害人离开镇灵符,那样镇灵符的作用就不存在了。
还记得侦探们最初是如何锁定宋义的吗?
是因为他同时出现在了灶王庙和哈德孙河两个案发现场,而且是他指引秦风唐仁去到船厂的,所以很有可能是宋义提前去过船厂,甚至有可能是他将女售货员的尸体推下河的;第二个疑点是最后医院的那场戏,陈警官在陆国富的尸体旁站着,抬起头突然看到天花板上一个巨大的镇灵符,这个符肯定不是为陆国富准备的,因为陆国富死去的地方在糖厂,而且医院这个符要镇住的是一个五行属土的人。
那么最有可能的结果是什么呢?
这个符是给另一个人准备的,那么是不是陈警官呢?
只能说可能是,也可能是别人。
James Springfeild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陈警官是NYPD的一名警官同时也是侧写师,陈警官对于杀人凶手的侧写结论是:男性,华人,25-40岁之间,有正当职业,甚至可能是一名好好先生。
James除了不是华人,其他的描述全部符合。
这样的描述其实就是典型的具有反社会人格的人像特征,在犯罪史上的众多连环杀人案都具有这样的特质,他们外表迷人,能言善辩,擅长说服别人,内心及其冷静,甚至残酷无情。
这样的人会成为连环杀人犯其实往往没有特定的原因,只是单纯享受杀人的快感,而他们能够轻易分辨出哪些人更容易成为受害者,他们甚至可以说是通过观察受害人的走路姿势来决定杀不杀的。
James最后的一大段独白其实也能反映这类反社会人格的想法,他们可以毫不犹豫的在面对是否要牺牲少数人,拯救多数人这样的道德难题中选择前者,因为任何人的死去都不会对他们的情绪产生波动,这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道理性判断的数学题而已。
然而在《唐探2》中,编剧为James安排了一个杀人动机,那就是他得了癌症,他需要道术法阵从而让自己永生。
但是James究竟主导了五起案件中的几起?
这个问题就不简单了,公园和医院的两起谋杀案必然是James的作品,如果按照秦风的推理,糖厂谋杀James的受害者不只是陆国富,还有另一个人,那么至少可以确定他主导了2-3起,但是灶王庙和哈德孙河的两次是不是他杀的,不能确定!
宋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把陈警官的侧写放在宋义身上,其实也能大部分重合。
宋义的妹妹叫宋倩,比他早两年来到美国,却在一年前人间蒸发了。
如果说宋义刚来一年,那么宋义来美国的时候,很有可能就是宋倩失踪的时候,那就有两种可能性,宋义来美国以后,宋倩在某一天突然失踪;或者是在宋义来美国之前,宋倩就失踪了。
那么宋义来美国的原因一定跟寻找妹妹有关系,在电影结尾,秦风说陆国富会让女性偷渡去南美做妓女,很多人死于非命,因此宋义要干掉陆国富为妹报仇是基本的动机,那还有没有更大的动机呢?
很有可能,其实宋义的妹妹不一定死了,甚至可能在某一个他知道的地方。
图书馆的借书记录显示,宋义借书的时间是2017年2月7日,那时候杀人案件并没有发生,距离案发的6月底差不多有5个月的时间,宋义为什么那么早去借这本书?
可能他半年前也产生了想要实践这个法阵的想法了,那么他的目的很有可能是为妹妹续命。
事情可能不仅仅是一次顺风车杀人结合这些线索,我的猜测是James和宋义其实是同时在执行两组连环杀人案,其中有些交织在了一起,宋义希望能将自己犯下的罪行嫁祸给James,转移警察和侦探的注意力。
我们再来重新看一下这五起杀人案,第一个哈德孙河案件的凶手应该是James,宋义后来来到船厂,破坏了现场将受害人踢下河;第三起公园案无疑是James干的,第四起糖厂James杀了人但不是陆国富,第五起也是James的杰作,可惜被秦唐宋三人联合制止。
那么第二起灶王庙的凶手会不会是宋义呢?
很有可能!
糖厂杀死陆国富的会不会是宋义呢?
很有可能!
最后在医院秦风放走宋义后,宋义为什么还在远远的看着?
很有可能是因为他的任务还没完成,他在等待那个五行属土的人的死去,这个人是谁?
其实不是陈警官。
还记得最后陈警官躺在救护车的床上跟唐仁说的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吗?
结合解剖室天花板上大大的镇灵符,宋义在等待的那个人很有可能是七叔,七叔才是他真正的猎物之一。
分析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没有道理,但我相信编剧其实留下了一些线索,唐仁在电影中无数次大喊五百万、五百万,同时案发时间是六月,而凶手杀人用到的一个重要道具七氟烷,不知道是编剧的玩笑,还是巧合,看电影的时候我的脑海中就不停的出现567、567这一串数字的组合。
同时唐探系列是一个非常重视起名的电影,再看一下这几个中国受害人的名字,Jason伍、陆国富、七叔,又是567!!!
因此我猜这应该是宋义计划中受害人的死亡顺序,而且宋义杀的都是中国人,因此对于宋义来说,这个五行属土的人,应该是七叔。
侦探Q到底是谁?
在电影中无数次提到侦探Q的时候,有两个细节值得我们注意,首先是唐仁将Q叫做皮蛋,其次是英文字幕中将Q翻译成Queen。
这两点足以证明Q的来源是扑克牌中的那张Q,上下对称的两名皇后。
我始终相信,编剧之所以会用Q这个代号来指代排名第一的侦探,一定是带有某种暗示的,第一Q很有可能是女性,第二Q可能是两个人的化身。
电影全篇中没有出现的两名女性分别是James Springfeild的妻子,和宋义的妹妹。
如果说陆国富让中国女性偷渡去南美还算有了一些清晰的指向性,那么James说他相信上帝时,上帝带走了他的妻子,这句话就可以有更多的理解方式了。
James妻子只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照片,上面写着她的名字,第二次是图书馆的借阅记录,同样也出现了她的名字—Elieen Ying Springfeild。
对于一位亚洲面孔的女性来说,冠夫姓和英文名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重要的是她名字中的那个Ying,很有可能暴露了她曾经的身份,也许她的中文名中有一个Ying字。
然而巧合的是,我们一直以为陈警官只是姓陈而已,没想到唐仁在后面突然说出了陈警官的全名,陈英,又是Ying!
这个联系让人很难忽略,因此大胆猜测一下,Q有可能是Elieen Ying Springfeild和陈警官的组合,Elieen的IP不在美国也不在加拿大,她的手里掌握着侦探Q的账号,而陈警官是她的眼睛和腿,身体力行参与到案件的侦破中。
(btw,还记得唐探1中的小女孩张子枫吗?
陈警官长得太像张子枫了)秦风为什么要放走宋义?
如果哈德孙河和公园案不是宋义所为,那么很有可能宋义的杀人计划还没有结束,他还可以再进行一次水和木的杀人案。
那么接下来,Q的化身之一陈警官就有机会抓住宋义,再次侦破一个连环杀人案。
唐人街探案的故事只是凶杀案吗?
不管宋义杀死陆国富是为妹报仇还是执行法阵计划,宋义和宋倩代表的其实是当下美国华人移民中最底层的一类人群,他们不像七叔、陆国富等人在唐人街混迹多年,拥有合法身份。
他们来到美国的动机可能真的是美国梦,然而特朗普当选后一系列的移民收紧政策让底层移民的生活如履薄冰。
影片中NYPD那位长得很像特朗普的局长在站起来的时候身后正是特朗普的照片,这一幕不仅仅是致敬英国鬼才导演Edgar Wright,同时也反映了当前的时代背景,以及宋义等人身处的政治环境。
这个金发局长另外一次出现是在糖厂,多股势力火并的时候,他下令将所有侦探抓起来,但是却放走了七叔的手下,理由是他们需要华人的投票。
这种态度也体现了特朗普一贯的政治态度。
如果说唐人街探案第一部是本格派推理,那么唐探2就更加有了一些社会派推理的味道。
陈思诚作为创作者的陈思诚,在心态上是有几分矛盾的,接受凤凰网娱乐的专访时,他多次提到自己十分擅于长篇叙事,写电影剧本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做减法,把想要表达的东西压缩在两个小时的时长内;而写《远大前程》这样的长篇电视剧集,虽然更加肆意,也更能准确表达心中的侠义精神,但浩大的工程量又令他筋疲力尽,并打消了未来再写电视剧的念头。
陈思诚和王宝强陈思诚也是有野心的,从《唐人街探案1》的时候,他就提出要打造中国本土侦探IP和缔结“唐探”宇宙的想法,到了《唐探2》,在类型片的道路上他仍在不断摸索,“我们这一代电影人有一个很重要的责任,就是如何能让更多的中国观众去看我们中国的电影,而不是只看好莱坞的电影。
”虽然目前成果如何尚不在他的控制范围内,但对于前两部导演作品的票房成绩,都还没有达到他心中的及格线。
至于多少亿才是他心中的及格成绩,陈思诚并未给出明确的回答。
陈思诚谈到《唐探2》,陈思诚拒绝给影片打分,但认为从辛苦程度来说可以给自己满分。
《唐探2》将故事背景从曼谷搬到纽约,剧组在拍摄时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最大的困难莫过于成本过高、工期紧张,剧组用47天的时间就完成了4个月的拍摄量。
而拍摄中最大的挑战,竟然来自于两位主演王宝强和刘昊然的高人气气,这也是陈思诚始料未及的。
陈思诚《唐探2》的结尾和前作一样有反转剧情,对此陈思诚表示现在观众太聪明,应该要有一些反转才能让他们意想不到,“创作就是一个与观众斗智斗勇的过程。
”虽然《唐探2》还未上映,但第三部已经在创作当中,陈思诚透露第三部的故事将发生在日本,案件难度将达系列之最。
在演员选择上,陈思诚希望能和宋康昊等心仪的韩国演员合作,让影片体现泛亚洲的概念。
王宝强佟丽娅和刘昊然前作中戏份吃重的佟丽娅,《唐探2》中只在彩蛋部分以“特别惊喜”的方式出现。
当聊到佟丽娅对这次拍摄的帮助时,陈思诚面现尴尬,苦笑着说“她能来客串就是最大的帮助”。
以下为采访实录:谈剧本:我们的创作,就是与观众斗智斗勇的过程凤凰网娱乐:这一次《唐探2》在剧本和整个电影的完成度上,你觉得能给自己打多少分?
陈思诚:我觉得给自己打分是没有意义的。
跟第一部也没有太多的可比性,它承载的东西和难度都不一样,如果打分的话我会比第一部打的高,因为我挑战了特别多的不可能,我们用47个工作日拍成了这样一部电影,它有特别多的信息量,我们面临的挑战在各个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
我一直觉得我拍了这个电影以后,没有我拍不了的电影,所以从付出的辛苦程度来讲我给自己打满分。
凤凰网娱乐:在创作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具体的困难?
陈思诚:困难就是贵,真的是贵,要在相对有限的成本里把我想表达的东西呈现出来。
凤凰网娱乐:像这次的名侦探大会、中国传统五行和西方推理的结合,还有各个侦探性格上的设定,这些点子你是怎么想到的?
陈思诚:我真没办法说是哪个灵感激发了我,创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由无数个日积月累的瞬间积累在一块,所以我没有办法一下子就告诉你我都是怎么想到的,我觉得最难的是如何要在两个小时内把所有故事讲出来。
我想表达的太多,这是我创作上最大的一个问题,其实我更适合长篇叙事,所以我可能做系列电影会比较多,如何做减法都是我最终要面对的问题。
凤凰网娱乐:第一部里面阴阳的想法来自于《周易》,这一次又源于《道德经》,你对于中国传统典籍似乎很有研究?
陈思诚:也不算有研究,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把弘扬中国文化作为已任,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有价值的东西,但是我们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冲击,我们越来越多去追随西方的一些东西,而忽略了自己身上固有的优势,老祖宗遗留下来的宝贵的财产。
所以作为一个文化传播者,我们有义务去让中国观众和西方观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许我所做的东西都是微不足道的,但至少我在做。
凤凰网娱乐:把《唐探》打造成一个中国本土IP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吗?
陈思诚:对,电影它是一个需要工业化、产业化的东西,我们这一代电影人有一个很重要的责任,就是如何能让更多的中国观众去看我们中国的电影,而不是只看好莱坞的电影。
所以你需要用产业化思维来考虑整个创作,而不是单一的创作思维。
所谓文以载道、文以兴国,如何让文化产业变成支柱性的产业,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考虑的。
凤凰网娱乐:这部结尾是有反转的,这种反转是你在创作的时候刻意去追求的吗?
陈思诚:你可以说是刻意去追求的,因为你不反转的话,观众会不满意,不满足。
凤凰网娱乐:你在创作剧本的时候就想着一定要有反转?
陈思诚:对,要有反转,能在情理之中又在观众的意料之外,说白了我们的创作就是一个跟观众斗智斗勇的过程,尤其是那些有智商的观众,愿意去找你毛病的观众,如何能让他们没有想到那些事情,我觉得挺好玩的。
当然,难度很大,现在观众越来越聪明了,看的也越来越多,很多事他们一早就想到了。
谈拍摄:宝强和昊然的高人气竟带来最大挑战凤凰网娱乐:实际拍摄当中哪一场戏觉得最难拍,挑战最大?
陈思诚:好多场戏其实挑战都比较大。
难度最大的可能是唐人街上的一场,还有麦迪逊大道裸奔的那一场。
唐人街那场难是因为当时周围的人都认识宝强和昊然,在麦迪逊大道上可能很多老外观众不认识他们,只是觉得这帮人在拍电影,但是唐人街那些观众都是中国人,他们虽然久居在海外,但他们都看中国的影视内容,对这些人特别耳熟能详,所以当时是乌泱泱的一片,几千个华人都跑到唐人街去看热闹了。
所以如何维持好治安,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我们要的东西拍出来,那是最难的。
凤凰网娱乐:在现场如何把自己的这种高执行力表现出来,让大家都信服你?
陈思诚:在纽约这次拍摄,让我深刻理解到一句老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因为纽约所有的工会人员都是按时间来付费的,一分钟和两分钟的价格都不一样,他们按分钟拿钱,所以你会觉得所有的压力都在自己身上,而且老外本身骨子里头速度就慢,他们不像我们中国人。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中国速度,不论是发展速度还是所有力度都很快。
他们都是慢悠悠的,你在现场必须先以身作则,如果你自己要慢的话,其他人肯定会更慢,所以自己首先得是,用一个形容叫燃烧型的拍摄,我首先就得点燃自己,让别人觉得导演是这样的,我们也得这样。
而且因为有语言障碍,所以我只能不断的盯着、催场,告诉大家要快,得身体力行,用你的气场感染所有现场人员,让他们信任你、尊重你,听你的。
凤凰网娱乐:在现场有没有特别着急发脾气的时候?
陈思诚:也有,很少,我尽量礼貌,但有的时候,实在来不及的时候也会有。
凤凰网娱乐:但整体的拍摄氛围还是很欢乐?
陈思诚:对,紧张、愉快。
凤凰网娱乐:在片场你给演员们进行了很多很详细的表演指导,为什么不给自己设置一个角色?
陈思诚:我连导演都那么紧张,如果再去演的话,那简直不可想象,而且我认为,没有自己特别合适的戏,就不要强制让自己去演,演不演不重要,如何让观众看到一个最好的片子是最重要的。
凤凰网娱乐:这次把自己放到彩蛋里面出现,算是一个小小的惊喜?
陈思诚:算是小玩笑吧,小团圆。
谈票房:我这几部电影,都没达到心中的及格线凤凰网娱乐:从氛围可以感受到,这部是一个很明确的贺岁喜剧,你在创作的时候会因为商业性而改变自己创作上的初衷吗?
陈思诚:这事就跟辣椒炒肉一样,你是多放辣椒还是多放肉。
首先你确定了它是一个春节档影片,那你肯定就要回避一些东西。
比如这次虽然是一个连环杀人案,但是我们中国人都有一些传统,图好彩头,趋利避害,所以在拍摄的过程中就没有拍血腥的东西。
因为第一,春节大家会觉得那样有点触霉头,第二,可能会有一些儿童观众,会影响到他们走进电影院,或者给他们带来一些生理上的、观感上的不适。
所以定了春节档,我就要符合这个档期观众的属性和调性,但是核心的表达我没有放弃,比如说这一部戏其实讲的是三性的问题,任何人身上都有神性、兽性和人性的一个综合性的东西,所以我的主人公在这部电影里都集中体现了三性的表现,不论是那个法医还是宋义、秦风甚至是唐仁,唐仁一开始也是由于自己的私欲才把秦风骗到纽约的,但是他最后做了特别无私的事,他救了人以后没有求更多的回报。
所以,其实所有角色在这个电影里都完成了三性的转变,但不是特别生硬的、晦涩的或者特别直观的表现出来,而是把它放在了一个相对娱乐的环境里。
我一直觉得雅俗共赏这四个字会是我未来所有电影共同追求的一个目标,我希望在我这里阳春白雪能找到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能找到下里巴人。
因为一部文艺作品其实很难得到所有人的喜欢,每个族群的需求不一样。
凤凰网娱乐:那你如何看待票房?
陈思诚:票房固然重要,尤其现在票房已经变成衡量一部电影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这是这个时代的病灶,也是这个时代的幸与不幸,我没有办法回避,只能用更多的努力去赢得所谓的票房,但我认为票房从某一个角度来讲也是观众对这部电影的认可,得票房得人心,很多好的电影就是大家都很喜欢,你说不上哪个点打动了别人。
所以没有一个创作者会回避票房,我也不会回避,我希望自己的片子能被更多的人喜欢,我会去追求所谓的高票房,我觉得那个没有错,但我不会因为商业性的追求而放弃自己的表达。
凤凰网娱乐:有总结过第一部拿下八亿票房,成功的因素在哪吗?
陈思诚:我觉得就因为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电影吧,说实话,八亿票房我没有特别满意,因为那个档期我并不满意,那个档期是一个妥协和掣肘的产物,我的两部作品别人都觉得票房还挺不错的,但我都觉得它们不到我的及格线。
凤凰网娱乐:那你心里有一个预期的及格线吗?
陈思诚:反正第一部跟第二部都没到我的及格线,所以他们问我《唐探2》有没有票房预期,我说我不给自己做预期,因为我发现自己的预期没有意义。
就闷头拍戏吧,自己喜欢这件事,做就好了。
凤凰网娱乐:到了这一部已经开创出你之前预期的类型片了吗?
还有你想要做的“唐探宇宙”?
陈思诚:还是一个尝试阶段,它是一个起始,到底观众能记住多少,我现在不知道,因为观众真正的认可度是不在我们控制范围之内的。
凤凰网娱乐:你想把类型片做到一个怎样的程度?
陈思诚:好莱坞有很多很成熟的商业类型电影,他们会创造一种假做真时真亦假的感受,让大家觉得像漫威的宇宙,迪斯尼的米老鼠唐老鸭,包括很多的IP形象真实存在。
我们搞文艺创作的最重要的就是你创作的人物真的能跟时代发生共振,能跟这个时代的人一起成长,不论是这个时代的年轻人还是孩子,所以我更希望我的人物是能伴随大家成长的人物,因为我从小就是被很多人物影响到现在的,而且那些人物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我的价值取向。
我是一个看金庸武侠小说长大的人,所以我从小老想着心怀天下,老想着做侠客,他们是善意的、正能量的,所以我觉得文艺作品真的潜移默化会影响很多年轻人的价值观,我们现在是相对有话语权的一些表达者,我们的价值观也会影响很多的观众和受众,尤其是孩子。
所以,我更希望创造健康的、有价值的、善意的作品,能给大家欢乐,因为大家本来都很累。
凤凰网娱乐:你喜欢武侠作品,以后会有拍武侠电影的打算吗?
陈思诚:现在没有,但我可能会把侠义的一些东西放到我的影视作品里,我在2016年拍了一部电视剧叫《远大前程》,那就是圆我武侠梦的一部作品。
谈演员:佟丽娅能来客串就是最大的帮助凤凰网娱乐:王宝强之前做过电影导演了,在片场关于导演方面你们会有什么交流?
陈思诚:不会有太多交流,因为在现场真的没有交流的时间,完全就是赶着拍摄。
凤凰网娱乐:你觉得宝强他在导演方面有一定的潜力或者天赋吗?
陈思诚:《大闹天竺》我就看了一遍,这是真的,导演方面我觉得我还需要再跟他做更多的交流和沟通吧。
凤凰网娱乐:你如何评价刘昊然近年来的蜕变和成长?
陈思诚:他成长非常快,尤其他上大学以后又有舞台的历练,整个人的气场特别不一样,因为我也是戏剧学院毕业的,我一直跟别人说戏剧是凝聚气场的一个地方,你站在舞台上,方寸之地,然后底下的观众去看你,你就成为了众矢之的,你会特别容易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起自信。
昊然通过戏剧学院两年的学习,加上他又拍了很多作品,和凯歌导演这些优秀导演合作以后,他更加自信从容了,比他同年龄演员更成熟。
凤凰网娱乐:他近期的几部作品你有看吗?
陈思诚:我看了《妖猫传》,也看了《建军大业》,电视剧《琅琊榜2》还没来得及看。
凤凰网娱乐:肖央在两部当中饰演不同的角色,他身上有什么特质吸引到了你?
陈思诚:宋义其实是最后才定下来的角色,在我的概念中,一开始对宋义的评价就是普通人,但我们发现这个行业里可能最难找的反而是普通人,大家要么就长得太帅了,要么就长的太有特点了,甚至一看就太喜剧了。
但是肖央身上有一种比较普通人的感觉,所以当时也在想要不要做这次挑战,现在我觉得老肖呈现出来的状态还是不错的,至少没有让观众或者让我想到第一部里面的那个人。
凤凰网娱乐:与妻夫木聪这样的国外演员合作有什么感受?
陈思诚:妻夫先生给我的感觉特别好,因为他特别特别的敬业,他的英文跟中文都不行,他其实就是一个日语演员,但这次我们的日语台词只有一句,剩下的全部都是需要他背出来的,而且他有大段的推理台词,不是中文就是英文,他背两种语言,我觉得英文可能相对来说好一点,中文让他来背真的很难。
但妻夫先生真的非常认真,大段的中文全部都背诵下来,我太敬佩他了,他真的是把演员当成自己非常热爱的事业,他还在东京请了中文老师一直在纠正他的口音,而且我觉得妻夫先生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他的那种和蔼让人特别特别的舒服。
陈思诚:我有好多东西都是在演嘛,当你的语言无法沟通的时候,就需要演给他们看,他们就明白了。
凤凰网娱乐:比如宝强和壮汉跳舞的那场戏?
陈思诚:没错,就演给他们看。
有的时候你语言已经达不到了,只能演给他们看,他们就明白是怎么样的,因为那是共通的。
凤凰网娱乐:佟丽娅对这次的拍摄有哪些帮助?
陈思诚:她能来就是最大的帮助。
谈计划:《唐探3》会发生在日本,主打泛亚洲概念凤凰网娱乐:从《北京爱情故事》到这一部,作为创作者有哪些心得和感悟?
陈思诚:对。
肯定是更自信了,对自己的认识也更加清楚,觉得自己能干这件事,而且能把这件事干的还行。
凤凰网娱乐:《远大前程》也是你编剧,创作电视剧和电影剧本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陈思诚:电视剧真的非常累,像《远大前程》,我四十集的剧本,每一集都平均一万五千字左右,也就是六十多万字的一个剧本,相当于我在写一部长篇小说,但因为我是一个看长篇小说长大的人,较长的空间更利于我跟里面的主人公建立情感。
电影对我来讲难度在于如何在短的时间内把我想讲的东西讲出来,感觉完全不一样,各有各的快感,各有各的难处吧。
凤凰网娱乐:二者你更喜欢哪种创作方式?
陈思诚:未来我可能不会写电视剧了,因为它太累了。
凤凰网娱乐:拍《唐探3》的话会有哪些更加大胆的设想?
陈思诚:我们这个系列都是跟当地的风土民情结合的比较紧,所以它一定会有很多日本特别代表性的元素植入进来,我们第二部因为在美国,所以我才拍了一个连环杀人,那在日本肯定是以本格推理为主的,日本是一个本格推理的大国,所以这个案子的推理难度会是最高的,《唐探1》和《唐探2》案件本身的难度并没有那么大。
凤凰网娱乐:还有什么想要拉到这个系列当中的演员吗?
陈思诚:很多,我想与很多很好的演员合作,我觉得当编剧,尤其是当导演最得天独厚的一个好事,就是可以跟自己想合作的很多演员合作。
包括这次的妻夫先生、迈克尔·皮特都是以前我很喜欢的。
如果在第三部的时候,我们可以跟韩国演员合作的话,我想找几个韩国演员,比如宋康昊、金允石、河正宇等等,都是我心仪的韩国演员。
第三部虽然是在日本发生的故事,但我更希望是一个泛亚洲的概念。
凤凰网娱乐:2018年有什么工作计划吗?
陈思诚:2018年我们会做一个《唐探》的超级网剧,然后我会在《唐探2》和《唐探3》之间做一个全新的电影。
采写/二十二岛主阅读原文:http://ient.ifeng.com/43029520/news.shtml?ch=wt_ent
我能说脏话吗?!
失望!
无比的失望!
首先我是唐1的忠实拥趸!
可以这么说,唐1是一部怎么夸奖的不过的好片!
看完唐1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看唐2!
但是失望!
失望透顶的失望!
毫无逻辑性可言!
叙事混乱,剪辑混乱,人物混乱,搞笑混乱!
本来作为推理片的IP毫无逻辑和推理性可言!
我觉得该片不应该叫探案,应该叫最强大脑大电影!!
全片让人尴尬的不行!
搞笑尴尬,宝强超过度夸张的表演并没有像唐1那样让人觉得好笑和切题,反而令人十分讨厌!
故事尴尬,没有探案的抽丝剥茧,只有秦风最强大脑和电脑高手本领的展示!
人物尴尬,一堆可有可无的人物严重堆砌,特别是所谓侦探高手大赛的侦探们,智商掉线,充其量只能算是秦风逃出监狱的帮手,和小偷惯犯等同,所有人物智商掉线,如同小丑般令人讨厌!
情节尴尬,想要推理,却用玄学解释,想展示最强大脑,又用电脑技术实现,就连最后医院里找人居然都是用寻龙尺找,这是对秦风的推理能力最大的侮辱!
总之,失望透顶!
严重鄙陈思诚的圈钱行为!
强烈认为陈已江郎才尽!
超级鄙视该片的营销!
我绝对不是黑评,大家可以看看我对唐1的评价!
这篇评论是我恨铁不成钢的愤怒!
唐1只是昙花一现,唐3绝不捧场!
唐1还会再刷,唐2敬谢不敏!
春节档四部电影中,我最期待陈思诚的《唐探2》,毫不夸张的说,看完后我对陈思诚的进步感到害怕。
《唐探1》口碑,票房以及金马奖的认可让他对喜剧推理这一类型融合有了信心。
从第一部的贺岁档再到第二部选在最盈利的春节档上映,陈思诚的“野心”是大写加粗的大。
笑料升级,热闹非凡,适合全家观看这一部中,喜剧成分更多了,因此也让《唐探2》成为了更适合在春节档观看的电影。
首先就是王宝强与刘昊然这一组合,陈思诚也一直强调,这个组合是中国的福尔摩斯与华生,无论小说还是电视剧中,福尔摩斯与华生都有强烈的个人特色,而唐探组合也很好的塑造了两位侦探形象,一位少年天才,一位白痴,不要质疑王宝强角色的存在意义,他代表着普通观众的视角,唐仁问出的问题,也是观众想要知道的答案。
除了人物性格塑造,陈思诚还试图通过服装来定义他们,比如侦探们的风衣成为了系列的独特风格,既满足了大家对私人侦探的刻板印象,还保暖又拉风,已经有不少人在求同款了。
这一次宝强稍稍收敛了下之前太夸张外放的表演方式,比第一部中的唐仁更能让人接受。
沿袭了第一部中港式动作喜剧的特色,《唐探2》中很大部分笑料来源于有丰富肢体语言的动作戏。
成家班成员,动作指导伍刚凭借《唐探1》提名了金马奖的最佳动作设计奖,《唐探2》中他设计的动作依旧富有喜感。
锁喉、掏裆、插眼的武打动作与唐仁搞笑不正经的性格相符,而闹市区车顶的一场行云流水的打斗戏也增加了可看性。
开头宋义教人学中文,一下子串到了《不见不散》和《北京人在纽约》的情节里去,还有恶搞的Bastard don't run翻译成爸爸打我,也是只有在中西文化碰撞中才有的笑料。
三位男主角在美国全程放飞自我,不仅裸奔,变装,还有那段堪比《唐探1》医院火拼的桥段。
陈思诚在谈到从演员转型到导演的优势就是能够很好的掌控表演的节奏感,就和《唐探1》中在阿香家捉迷藏的那场戏一样,衣柜门拉开之间,多一秒的停顿也许笑感就没有了。
对于电影来说,配乐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充分调动观众的情绪,推理时配乐可以增加悬疑感,而搞笑时的配乐也能使笑果加倍,《唐探》系列在配乐的使用上可以说很出色。
上一部中医院枪战的神配乐《往事只能回味》让这个桥段成为了系列经典,结尾处欢脱的《萨瓦迪卡》,冲淡了张子枫一笑带来的惊悚感,也得到了金马奖提名的认可。
在这一部中,逃跑中的三人误闯(疑似)同性恋酒吧,面对着众多朋克壮汉,在我以为双方马上要掏枪火拼的时候,唐仁被壮汉大叔抱起跳舞,再有神来之笔的复古歌曲《粉红色的回忆》,消解了三人逃跑的紧张感不说,也增加了出其不意的笑料。
从Taylor Swift的《Welcome to New York》,再到结尾大团圆式的《Happy扭腰》,每一首歌都和纽约这个城市联系的恰到好处。
毕竟大过年的,就别再吓人了。
画面效果:剧情与纽约相融一体,兼具现实意义《唐探2》讲的是唐探组合到了纽约,为了拿到500万美元的奖金要在7天内破获连环谋杀案的故事。
陈思诚表示,对他最难的是怎么把破案故事套到纽约这个城市当中去。
先导海报中能看到这一部呈现了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比如八卦五行太极。
而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杀人方式也把案件与纽约这个城市更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无可否认,陈思诚在这一部中把剧情与纽约融合的更加流畅。
跟随着唐探组合的脚步,我们见过白天光鲜亮丽的麦迪逊大道,也流连于夜晚无人的公园,住满流浪汉的下桥,甚至地铁站火车站也称为了不可缺少的地理坐标。
这样说来,美国实地拍摄这个钱没白花。
更难得的是在《唐探2》这部商业片里看到了社会现实。
电影中加入了对川普的调侃,在大家心中,川普就是一个满口胡言的种族主义者。
从开头“中国人会破案吗”再到要抓住华裔的选票,也算与时俱进,抓住了讽刺的精髓。
除了对川普的调侃,要赞一下陈思诚敏锐的观察力。
相信你细心留意肯定不会错过唐仁在逃跑过程中跳到一辆满是中国游客举着自拍神器的观光车上,撞翻了一辆载满莆田名牌包的车,当然还有爱看美女直播的王宝强师傅。
这些细节搞笑又真实,能get到的人肯定自能领会笑点(当然还有很多点我没看到,需要二刷)。
据称《唐探1》在《泰囧》之后又一次带火了泰国旅行,片中对曼谷光怪陆离的呈现以及闹哄哄的街道,既现实又有独特的视觉特色。
这一部中纽约的视觉风格更加摩登现代,尤其是2位女主角的选取。
上一部中身穿传统泰国服饰,美艳又义气的阿香让人难忘。
这一部中是洋气时髦,又帅又美的混血警察陈英,我相信她也带象征着紧密交融的东西文化。
作为一个移民城市,多元化就是《唐探2》的核心。
作为东西文化交融之地,在唐人街里我们看到了很多中国元素:中国寺庙,风水画符,五行八卦,七叔的唐人街内部也是浓浓的中式风情,与都市感有强烈反差的同时,也刻画出了纽约的城市特征。
尤其是王宝强,这次他虽然还是很笨,但也是剧情上的催化剂,没有熟知生辰八字五行的他案件很难往下推进,而这些知识正是陈英带领的美国警察们难以理解的破案知识。
推理:从本格推理转为社会派推理,更有社会深度和上一部注重逻辑的本格推理不同,《唐探2》中秦风使用的是社会派推理,后者注重现实性,强调更多的是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医生因为妻子的死亡信仰崩塌, 继而想要修炼仙丹让自己长生不老,才能拯救更多的人。
因为要救人所以杀更多的人,这本身就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唐探2》剧情更巧妙的地方是设置了凶手的多种可能性。
在剧情的暗示下,凶手可以是王迅扮演的七叔侄子,因为他贪图七叔的遗产;也可以是美国医生,如果你细心大胆留意放在他桌上的中国女人照片;甚至在提到取内脏炼丹的那一秒,我还想到会不会是重病即将去世的唐人街教父七叔祈求长生不老(虽然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正是这些可能性让观众更加好奇最后真凶是谁。
陈思诚通过让宋义和唐探组合在一起,被怀疑(监控记录指明是他)-澄清(案发不在场证明)-再怀疑(借走八卦风水图书)-再澄清(指向Crimaster第一名Q)的过程让观众彻底打消他是凶手的念头,也让最后的反转出乎意料又有合理性。
正如那句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正是凶手一直在身边,才迷惑了秦风。
纽约这座城市不仅时尚摩登,自古以来就是多种族的大熔炉,必将盛满了看不见的罪恶。
王迅饰演的七叔侄子也在最后揭晓,他背后干的脏买卖就是走私人口,宋义的妹妹也就惨死在走私过程中,不禁让人联想到2014年已经去世的纽约“蛇头之母”郑翠萍。
作为一部悬疑片犯罪片,如果快感只停留于解决谜团找到凶手,并没什么可值得回味的。
陈思诚在《唐探1》中说到,“我想表达的意思藏得很深,一宗案件只是故事的表面,其中的内核是《周易》中讲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面,这个世界善恶并存、能量守恒,这是对于人性的探讨,是一种处世的态度。
”《唐探2》中他引入了《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讲的是衍生,是心理变化过程,第一部中他放走张子枫,第二部中又放走了宋义,他们无可否认是凶手,但同时也是受害者。
结尾处宋义所说的那句话取自于德国哲学家尼采的著作《善恶的彼岸》,在书中尼采试图通过哲学思辨定义善与恶。
与怪兽搏斗的时候要谨防自己也变成怪兽,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
这句话我相信也许也说给秦风听,毕竟在前两部中,他最后都放走了凶手(之一),当见惯了邪恶,又怎么驱走自己内心的邪恶,这是所有执法者的都应思考的难题。
也许在下一部中,秦风自己本人也会面临无法抉择的困境。
对案件追查着魔时,就要警惕,下一个着魔的可能就是你了。
总而言之,《唐探2》是一部适合和朋友一同观看的电影。
想要放松的可以看喜剧,喜欢推理的能看到破案,热爱动作戏的也能看到精彩的追跑打斗,过年想看美景的也可以好好欣赏国际大都市纽约。
这一部之后我更加期待发生在东京的续集了。
复制并强化了第一部的模式,丰富了搞笑内容,强化并增加了脑内特效的部分。
喜欢第一部的人恐怕大部分都不会失望,结尾一人遁入黑暗,一人立于光暗之间,又扣回第一部的主题,系列延续于此。
出场角色众多各有人设,导演野心不小,应该是会有第三部。
下面说说缺点,第二部推理环节有所减弱,中场就大概猜到隐藏幕后的点在哪了。
道理叙述略显生硬,颇有强行灌输之嫌。
加强搞笑和特效,削弱推理戏份,这就是让我失望的部分。
同时也少了第一部那些让人惊艳的镜头与画面,影片的节奏也过于与第一部相似。
花哨太多,灵气不再。
看得出导演有拓宽系列中设定,使之形成电影宇宙的想法。
不过第二部却少了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瞬间,更多的是在复制第一部的成功,可以类比就是去年的王牌特工2:黄金圈。
中国少见有这样想拍悬疑侦探系列的导演,值得鼓励,但是第二部这个趋势让人心有担忧,希望导演第三部好好把握吧。
或许为了蹭热度,也可能有人情关系,加进了助演明星可为何人物关系和剧情如此松懈以q为引,故事开始,凶手害人也就算了,fbi都是脑残,就二人组无敌,难道观众都是白痴吗逻辑分析,摘取器官,只有熟悉人体构造医生才有这个能力吧,涉及的左撇子医生和作案时间点排查,不是一个方向?
不熟悉相应的器官所在部位,根部不存在解刨和对位取割死了两个,警察都不调查死者人物社会背景关系?
排查可疑线索?
就是为了等主角出现力挽狂澜q就是主线的npc吗,意义何在,为了续集延伸的铺垫?
宋先生,总是在尴尬的时候出现,就是为了强行连贯,使得后续可编排?
如果说喜剧片,我可以理解故事编排,可梗是强加的额外消遣?
如果是探案题材,麻烦多看些案卷,把逻辑思维理清
一、镇灵符应该是在凶手行凶的地方画制的,为什么会出现在手术台上方?
那里不是取脏器的地方啊。
(据唐仁师傅所说的镇灵符的作用)二、既然陆国富是替代品,为什么凶手在手术台看到尸体被换了,却还不知情,并且画了符?
而且,为何陆国富的生辰刚好是金属性,还刚好在凶手所在的医院就医过?
(黑客女在狱中检索遇害者共同信息时说的)所以,五百万根本没有杀人?
陆国富根本就没被调包,他就是第四个目标?
但还是无法解释为何在手术台上画符,毕竟那里不是第一案发现场…
不到最后一分钟,都有可能被反转——评《唐人街探案2》热热闹闹的预告片、宝强同学的出演、再加上选了大年初一这个上映时间,诸多元素合在一起,无不昭示着《唐人街探案2》会是一部充满动作的贺岁喜剧。
然而,可千万别被经验所蒙蔽,其实,与片中的爆笑氛围相比,探案推理才是才是影片的最大特点。
如果说很多推理小说是“阅读之前没有真相”,那么《唐人街探案2》就是不看到最后一分钟,所有猜测都可能被反转。
相比《唐探1》,《探案2》来了个大升级——环境的升级:将故事的背景放在了纽约。
案件的升级:到了美国自然要拍连环杀人案。
侦探的升级:从唐仁和秦风两个人,变成来自十多个国家的世界名侦探大赛。
电影中,唐人街老大七叔命不久矣,却在这时传来孙子死于非命的噩耗。
他的孙子在独自外出一夜后,于第二天上午死在灶王庙,胸前被划开了一个Y字形的伤口,心脏也被摘取了。
也就是在那几天,哈德孙河边发现了一具女性尸体,同样是Y字形的伤口,她失去的是肾脏。
由于连环杀手作案一般会具有大量的一致性,而这两起案件似乎只是伤口的形状一致,所以并未被纽约警方并案处理。
与此同时,七叔孙子的死因还不能排除仇杀,或是争夺遗产,或许还有什么别的,案情愈加扑朔迷离。
急于在死前得知真相的七叔开出了七天破案500万美金的筹码,于是,黑客、退伍美军、私家侦探、暴力狂、开锁高手……各路英雄豪杰齐聚纽约,上演了一场光怪陆离的追凶大战。
正如剧中的著名黑客Kiko所说,刘昊然饰演的秦风与宝强饰演的唐仁是一对“天才”与“白痴”的探案组合。
秦风这位世界排名第二的民间神探,不仅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还有敏锐的洞察力,当仁不让地完成了所有的推理。
相形之下,让嘻嘻哈哈的宝强同学怎么看都像是个打酱油的。
然而,当电影散场后回想剧情时,我却发现宝强才几乎是所有情节的推动力,是他为了赏金诱骗秦风去美国,开启了这段正义之旅;是他的顽皮才让最关键的证据被发现;也是他胡言乱语般的大嘴,竟几次在无意中打开了秦风的思路。
还有,如果不是他自带好人缘光环,他们这一路又怎么会得到不同肤色的各路好汉的鼎力相助。
作为一部贺岁档的喜剧探案片,《探案2》可以说是大大超出合格线。
除了独树一帜的推理部分之外,有王宝强和肖央在,喜剧部分可以说得到了靠谱的保证。
特别是王宝强有功夫在身,常常在动作上带来出其不意的喜剧效果。
那场颇为惊险的车顶逃命戏,居然亲自上阵没有使用替身,敬业精神值得赞许。
如果硬要说《探案2》有什么遗憾,那么大概非妻夫木聪饰演的排名第三的探案高手野田昊在电影一开场就早早跑回日本莫属了。
不过,真的极其佩服《探案2》的编剧,居然就连这位“逃兵”也没有被完全设计成酱油男,人家可是《探案3》的重要角色呢!
鉴于《探案1》与《探案2》的优异表现,不仅《探案3》可以好好期待一下,恐怕以后会有更多的国产推理电影、小说大放异彩。
原创作者:https://www.douban.com/people/3085350/欢迎关注
几乎所有的笑点都离不开插眼睛、踢下身、裸体、同性恋、老糊涂、色眯眯。
里面的人物不是二百五、装疯卖傻就是真傻。
王宝强的可贵之处在于他的纯真和与众不同的表演节奏,但唐人街探案里的王宝强整天扯着阴阳怪气的嗓子硬搞笑,表演费力却没效果。
在纽约这样的现代大都市硬扯阴阳五行等玄学道家,感觉我们的电影还停留在上个世纪。
可以用五行八卦来破案,但一个西方现代医生用五行玄学来犯案,是想说中国的道家是邪魔外道吗?
拍出这样低级无聊的电影的导演却被称为有才华,是侮辱才华二字。
而这样的电影却是票房第一,实在很难令人开心。
其实宁可相信这是投资方在造假票房,否则岂不说明中国大众的鉴赏能力之低下,怎拿出去跟国外比?
就连韩寒都在为这样的电影站台,究竟是他品味差还是昧着良心说话?
悲哀!
去掉卖腐和一些不合时宜的搞笑片段,还是不错的。尤其是那一句:当你凝望深渊时,深渊也在凝望你。不要望得太久
新生代里面本来就特喜欢刘昊然,感觉他最像邻家弟弟,这次女装和出卖色相都超超超可爱,为什么刘昊然脱得比王宝强还少,气死了。搞笑比上次强,案子也不觉得差,还挺有意思的。不过看完满脑子都是:压心底压心底不能告诉你(怎么办
普通喜剧片吧 推理情节实在经不起推敲 不如第一部 群戏拍的一般 小七短短一个片段几乎全剧最佳演技了 刘昊然还是不错的
基本维持第一部的水准,侦探电影宇宙真的不错。推理杂糅喜剧,技法更加娴熟。笑点看点齐飞,期待东京续作。
普通人搞土味只能拍短视频,陈思诚搞土味能拉来一堆明星助阵,拍一部带点推理元素的低俗傻屌喜剧,侮辱一下美国人的同时,加一点扬我国威的中国元素,就能收割数十亿票房。这就是差距,这就是资本的力量。
确实很像双瞳啊,再也不想看聒噪的王宝强了......
吵闹,剧本不扎实啊。
两星半。推理勉强合格,但实在受不了没完没了的胡闹和接连不断的小聪明。说实话,前半程看得我数次尴尬到叹气。
作为商业片其实比第一部做了减法,最后的小翻短促有力,加上的都是好吃不贵的裱花,特别实用值得肯定。陈导倒是在电影的纵深都挖够了余地,腾出了续集、衍生的空间,这是囧系列都没做到的。
段子在手,米国我有。
陈思诚深知节奏快可掩盖逻辑漏洞,笑料足可转移尴尬表演,再辅以流行文化、女装大佬和异国风情,整体效果还不错。如果陈思诚能够交出妻夫木聪的裸照,还可以加一星。
不好笑 伪破案
王宝强失心疯表演差不多就得了吧,比第一部差太远
自从《妖猫传》和电影见面会被刘昊然圈粉后,我全程在盯昊然弟弟,陈思诚完全捕捉了粉丝心理,弟弟、肉体、女装、男男,全方位消费着这些鲜美的少年。我不太认同这种投机,不过为了钱我也理解。ok吧,但是王宝强真的太聒噪了,吵得我想死,他真的不考虑转转型吗。
推理部分比上一部弱。续集能保持这样的水准不错。粉红色的回忆笑出眼泪。
热闹开心!很合格的商业片了 好几处都扎扎实实地笑出了声 看片头明年应该是去东京拍了 妻夫木聪的中英文好评啊!按照这几年国人热门旅行目的地一年拍一个的趋势推断 后年怎么都该轮到冰岛的雷克雅未克了吧哈哈哈
彻底凉了,王宝强到底什么鬼!?走向癫狂演技法了?反转也没有第一部惊艳了,肖央喜剧可以,但是以后还是别尝试深沉路线了,那个背影步伐太轻浮了。昊然底迪真是清秀极了!!!
跟1一样的套路,套路就是能猜到他的下一步。但是陈导的画面和逻辑,明显更加成熟,略有些用力过猛以及夸张的情节,但不失水准。导演是真喜欢粉红色的回忆这首歌呀,兼具中国特色和纽约特色。值得看,但不适合带老人和孩子,第三部会继续支持!
推理比第一部弱,后面宋义部分的反转也有疑点。当时两大出圈搞笑视频,三人组的护士装和粉红色的回忆,在电影里都显得有点尴尬
带着家里几个小朋友去看的,年纪大点的普遍觉得还不错,年纪小的那个没看懂,一直在问😂总的来说,没有第一部印象深刻,前期渲染太牛逼,导致医生自杀的时候有点猝不及防,有种就这样结束了的失落感。最后的反转交代很模糊啊。王宝强这个角色设定真的太浮夸了,为什么他最近的风格都是这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