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

Another Year,一年未缘(港),来年,另一年

主演:吉姆·布劳德本特,莱丝利·曼维尔,鲁斯·西恩,奥利弗·莫尔特曼,彼得·怀特,大卫·布拉德利,马丁·萨维奇,卡瑞娜·费尔南德斯,米歇尔·奥斯丁,菲尔·戴维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0

《又一年》剧照

又一年 剧照 NO.1又一年 剧照 NO.2又一年 剧照 NO.3又一年 剧照 NO.4又一年 剧照 NO.5又一年 剧照 NO.6又一年 剧照 NO.13又一年 剧照 NO.14又一年 剧照 NO.15又一年 剧照 NO.16又一年 剧照 NO.17又一年 剧照 NO.18又一年 剧照 NO.19又一年 剧照 NO.20

《又一年》剧情介绍

又一年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工程师Tom(吉姆·布劳德本特 Jim Broadbent 饰)和心理咨询师Gerri(鲁斯·西恩 Ruth Sheen 饰)是一对生活在伦敦的中年夫妻。单身女性Mary(莱丝利·曼维尔 Lesley Manville饰)是Gerri的同事。 春天,Gerri邀请Mary来到家中吃饭,Mary告诉他们,她正存钱买一辆汽车,当晚Mary喝醉了,在Gerri家过了一夜,早晨遇见了Tom和Gerri的儿子Joe(奥利弗·莫尔特曼 Oliver Maltman 饰)。 夏天,Mary终于买下了一辆二手汽车,她来到Gerri家参加一次朋友聚会,又遇到了Tom的老朋友Ken(彼得·怀特 Peter Wight 饰),然而同样孤独的Mary对Ken的求爱只感到了恐慌。 秋天,Joe把他的女朋友Katie(卡瑞娜•费尔南德斯 Karina Fernandez 饰)带...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私藏浪漫钱王美好正逢时晕头腌酸菜SPEC:零邪恶游戏武僧进城良辰美景好时光无声的证言第二十一季都市灰姑娘东海人鱼传2身体摄像机不可思议学园K千分之一私法行动胜利之歌第三季蝙蝠侠:漫长的万圣节(上)猪猪侠之勇闯巨人岛食为奴刀剑神域进击篇:无星之夜法蒂玛兰闺喜事未来的秘密如何做爱抱紧他悲伤逆流成河吵闹鬼日记西南联大我们的乐园

《又一年》长篇影评

 1 ) Another Year

2015年在微博上收藏的电影,2016年的元旦碰巧拿出来看。

电影只有两个小时多一点,居然断断续续一天中分三次才看完,看完这部电影有很久没有看电影的感觉,因为很久没有这样的感动。

在英国伦敦,最普通的人,做着最普通的工作,生活平平淡淡,但就是有人过得有声有色开开心心、真实、充实、有爱,有人却把自己弄得一团糟,酗酒、放弃、不节制的饮食到自己的体重达到夸张的地步、年过中年仍自信自己风韵犹在、胡乱勾搭等等,影片把这样两极的人缠绕在一起,生活中他们是互相联系的,就是你我他。

影片的剧情真实到平淡无奇、波澜不惊,缓缓讲述,不经意间竟然带给我感动和惊讶。

 2 ) 春夏秋冬又一春

春夏秋冬又一春《又一年》一个幸福的家庭和一些不幸亲朋的故事:在一年里经历了春困秋乏,去自留地里劳动,三五朋友聚会,这里最大的戏剧冲突是人与时间,人与他自己。

生活就僵持在那里,变化甚少。

影片用生活中最常见的细枝末节,聚会,吃饭,饭后聊天,游玩,追溯过去,计划明天,出席葬礼中度过了一年。

影片像一本流水帐,仿佛仅从生活的洪流中截取的一些片段。

这里谈一谈影片的对白,流水账般的对白下面潜藏这关于我们生活的本质。

玛丽,略带神经质的50岁左右离异女人,一个人生活,如同大部分女人一样——话语像泉眼涌出的流水一样总是滔滔不绝。

春天,玛丽在tom家里做客,多喝了几杯酒,在一阵闲谈之后,达到了一种倾诉状态,酒后吐真言,讲述了积压在她心中关于过去,关于爱和生活的伤痛。

话痨总是在最后情不自禁将自己的内心讲述出来,自然的流露。

而这中流露,夹杂在关于买什么样的车,买了车后如何去度假,吃饭怎样,身材苗条,发福,以及喝酒,去哪里旅行中。

地质学家面朝岩石,背对大海。

他的妻子面朝大海,背对岩石。

平常对话的洪流极易淹没一切,淹没过后,是沉寂,生活中的沉默,品特曾谈到有两种沉默的孤独:一种是什么也不说,另一种潜藏在滔滔不绝的说话当中。

玛丽终于在滔滔不绝之后谈起了关于自身。

说话多的人总会把自己暴露出来,人的内心,心灵,便沿着人物最为平常的对话,最日常的动作,倾泻出来。

话痨藏不住内心的秘密。

电影也通过无穷无尽让人厌烦的对白,达到了一种境界:揭示出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和人的孤寂,以及人类所面对的普遍困境:孤独,以及在平凡中寻找不一样的意义。

别样的意义又在哪里?

结尾处玛丽和tom的哥哥和tom一家在吃饭,两个局外人听着他们一家人的计划,幸福与寂寞形成了对比。

所谓更好的生活,不过是一家人在一起,快快乐乐的度个假,共同经历。

对话,以及表演,这两个主要元素支撑起了影片:玛丽暗恋tom儿子,仅仅是通过一些表情,以及简要的对话,如出去喝杯酒之类的便展示出来。

几乎看不处任何处理。

这部影片可以归类到现实主义里面,通过最真实的生活,从最客观的立场,来展示我们的生活,基本上摒弃了戏剧性,有些接近散文体。

这样的影片以及视角立场最近有《在某处》,远了有小津的作品,以诸如麦秋,东京物语。

以季节作为章节,展示了时间洪流下的生活,带给我们那种忽然有一天觉得自己老去了的感觉。

贾樟柯的有些片子也是生活的片段,他更加偏向于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社会的变迁同人的关系。

而《又一年》更多的是人同生活本身,人在任何社会制度下都会遇到的困境,失败的人生,不满意的人生境况。

通篇对话的洪流,多少也冲淡了影片的趣味性和节奏性。

但以寂寞,孤独以及平凡为主题的生活究竟能够有多吸引人?

多数人都在这样的境遇里生活,意义何在?

审视自己的人生?

这部关于孤独和幸福的电影看了让人更孤独。

在两个小时的冗长对话之后,加深了孤独,同时也更去珍惜身边那些说话滔滔不绝的人。

 3 ) 【拙译】理想的最美好世界——专访《又一年》导演迈克·李(出自FILM COMMENT)

迈克•李(Mike Leigh)的《又一年》(Another Year)是一部不多见的电影,因为这部影片将焦点放在一对接近退休年纪的幸福夫妻身上。

Tom(吉姆•布劳德本特Jim Broadbent饰)是名地质学家,Gerri(鲁斯•西恩Ruth Sheen饰)是名心理医生,他们自打大学时代就在一起了。

两人住在郊区一栋可爱的房子里,并且很乐于料理菜园。

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故事更波澜不惊,更鼓舞人心呢?

或许因为Tom和Gerri所共有的那份泰然,使得他们如同磁石一般,吸引了一些不快乐的人在周围,这其中就有老朋友Ken(彼得•怀特Peter Wight饰)和Mary(莱丝利•曼维尔Lesley Manville饰),Mary是Gerri所在医疗集团的办公室助理。

Mary孤独又害怕失去青春,她对Tom和Gerri友谊的依赖已经到了夫妇俩不能承受的地步。

如果说Tom和Gerri是影片的中心,那么Mary则是影片的能量所在——基本上是负能量。

李终于给了莱丝利•曼维尔一个对表演跨度有很高要求的角色,而她也漂亮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与迈克•李的这次访谈发生于刚刚过去的11月。

李的电影创作和他与演员工作的方式是即兴的,这一点尽人皆知,因此访谈几乎没有涉及这方面的问题。

AT: 我认为《又一年》是你的电影里最契诃夫式的。

电影的结构围绕四季展开,还有Tom和Gerri的园子也特别重要。

他们不像《樱桃园》和其他剧里的人那样住在乡间宅院里,可他们那么关注园子或者说是社区花园里的蔬菜,就像住在乡间一样。

此外,还有很多对话在讨论幸福与不幸。

ML: 我个人十分崇拜契诃夫,在某种程度上也的确将他看作一个遥远的影响,但直到电影拍完,人们开始表达这样的看法时,我才想到契诃夫。

对这种类比我能与之共鸣也深感荣幸。

刚刚你没有用“农村”这个词,但你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关于城市人的城市电影——当然,是城市郊区——但这部电影是有关城市精神的。

片中的园地及它在电影中的重复出现,是养育的象征,自然地,在这个意义上说,也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往复。

AT: 这么说,从园地到他们家开车只是很短的一段距离?

ML: 当然。

在电影形成的过程中,当我和演员们构思和创造电影中的世界时,的确遇到了一些叙事和戏剧方面的难题。

其中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将Tom和Gerri那种绿色的,养育和关心地球的一面戏剧化地呈现出来。

我们已经想到让他们有一块园地,但是不知道怎样能让其变得有意思起来。

我也试图寻找方法扩展Mary偶尔拜访的情节所带来的叙事潜力,因为在影片结尾,Mary事实上只是Tom和Gerri生活中的边缘人物,但她是那样一类人,只要你不提出异议,他们便会挤进你的生活。

由于我的电影中的戏剧时间通常很短——你知道,一周,几天,或许是一个月——因此这就成了问题。

第三件事就是我如以往那样到达了那个点,需要和摄影师Dick Pope及其他设计师坐下来谈谈,和他们分享我脑袋里所想象的电影,这样我们就可以开始讨论电影的样子了,而Dick也可以拍摄些样片了。

拍摄《无忧无虑》(Happy-Go-Lucky 2008)时谈到Poppy的暴躁性格,于是我们一致认为那部电影的色调应当是鲜亮的。

拍摄《赤裸裸》(Naked,93)时谈到影片里凄惨的孤独夜行,于是我们拍摄了样片,达成共识采用单调灰暗的色彩组合。

对这部电影我还不那么清楚,因为这部片子特别复杂。

Dick说,“我抓到了片子的精神,先拍些片断试试。

”他拍了四种不同的视觉选项,四种样式。

我看的时候就想到了四季,这样就完全打开了电影,并且兼顾到了我想表达的东西,即对生命的隐喻。

如此一来就将园地戏剧化了,使之变得有趣,而且展开了更长的时间跨度,就能细究Mary的多次拜访了。

同时也解放了每个季节,每一章节,和电影中的每一幕,使它们能有不同的基调,不同的特色,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引进新的人物。

这或许也是这部电影给人以契诃夫式联想的又一原因。

AT: 尽管你的一些早期电影或许也是如此,但我发现这部片子中有关酗酒的潜台词尤其强烈。

影片伊始第一场,在Gerri所在的诊所,一名极度抑郁的妇女(伊梅尔达•斯汤顿Imelda Staunton饰)对医生说,她不喝酒但她丈夫喝。

当然, Mary也酗酒,还有Tom和Gerri的老朋友Ken(彼得•怀特Peter Wight饰)也是。

ML: 我并不认为这是我电影里出现的新主题。

你可以回溯到我的第一部电影《暗淡时刻》(又译《荒凉时分》Bleak Moments),我现在意识到那部电影和《又一年》有很多相似之处。

酗酒无关酒,却有关痛苦。

我们知道人们是迫于痛苦才酗酒的,而我们这里讨论的也正是痛苦。

AT: 你也给我们带来了Tom和Gerri,他们似乎很快乐……ML: 就其自身来讲,他们的快乐是真实的。

AT: 但问题是他们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干预,或者说应该干预不快乐人的生活,这些人指望着从他俩那获得安慰和支持。

ML: 有人说Tom和Gerri高高挂起,不搀和任何事,我觉得这么说是不对的。

那不是真的。

他们只是偶尔对Mary那样。

而Ken则是比Mary近得多的老朋友,他们真的关心和保护Ken,愿意在某些方面对他负责,但他们还是会觉得无助,因为那是个困难而长期的过程。

对Mary,他们的道德困境在于在哪划定界限,尤其是当某人越过界限,践踏友谊的时候。

而且,从Gerri的角度出发,这是个专业问题。

在影片结尾,Gerri对Mary说,“你需要帮助,我会告诉我的同事。

”我认为这很重要。

或许有人会问,如果Mary需要帮助,Gerri为什么不帮她。

但专业的心理师是无法为朋友做咨询的。

我还觉得人们误读了影片的结尾。

有人说在影片结尾部分Tom和Gerri两个人而不仅仅是Gerri一个人,都对Mary冷酷无情。

我认为重要的是要记住,在最后一幕中Tom和Gerri邀请他们刚刚丧偶的哥哥来家里做客,他们需要一个特别的私人家庭聚会,在这个最不恰当的时候,Mary出现了,有人在错误的时间不请自来绝对是特别讨厌的事。

鉴于这种情况,我认为他们没赶Mary走已经是很有同情心的表现了。

他们考虑过,但没那么做因为他们不能,Mary就坐在桌边。

影片就是这么收尾的,给我们留下了这个复杂的局面。

AT: 我不认为他们没有同情心,我的意思是,我觉得他们相当有耐心。

ML: 比你我都有。

AT: 是的,的确。

你上一部电影《无忧无虑》(Happy-Go-Lucky)里的人物那么坚决的追逐快乐。

她似乎特别走运,好像拥有快乐的DNA一样。

《又一年》里的大多数人似乎并没有那么强烈的愿望或者基因。

影片似乎绑定在衰老的主题上,感觉到人生的某些可能性消失了,即便有伴侣,也总有一个会死在前面。

ML: 是的。

这部电影是关于怀抱喜悦还是悔恨回望人生的,是带着热情和乐观向前看还是带着恐惧望向前面的黑洞。

这是这部电影真正的主题。

AT: 同样是这些演员,回顾他们在你之前的电影中的表演,可以将所有这些电影看作是一部扩展开来的电影。

在每一部接下来的影片中,我们都可以代入这些演员在你电影中的历史。

ML: 如果我的理解是正确的话,我完全同意你的观点。

在我的电影“流派”里,每一部影片都与众不同,但与此同时毫无疑问的是,他们也的确构成了一部不间断的电影。

AT: 你认为你的“流派”是什么?

ML: 只是我的电影样式,仅此而已。

我说的只是现实主义和某种怪癖的结合以及我选择所拍摄的世界,还有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自律和节制的摄影对情景的有机探索以及真实勇敢的表演之间的关系。

AT: 你对音乐的运用也很经典。

能否谈谈这方面?

ML: 我的头三部电影《暗淡时刻》(Bleak Moments)《苦力》(Hard Labor)以及《五月的坚果》(Nuts in May)完全没有音乐。

后来的两部电影《谁是谁》(Who’s Who)和《长大成人》(Grown-Ups)中也没有音乐。

首先,尽管很多有音乐的电影给过我很大的启发,但是我觉得音乐并不是必要的,在某些方面,甚至会干扰到目标的达成。

我觉得当我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尝试拍摄自己的电影时,那样的立场很有趣也很重要。

当然也是很核心的。

我认为首先最重要的是我合作过的五位作曲家——主要是Andrew Dickson,近来是Gary Yershon,还有Rachel Portman, Carl Davis以及《职业女郎》(又译《红粉贵族》Career Girls)时的Marianne Jean-Baptiste和Tony Remy,这两位做了我电影中唯一的爵士和电子音乐原声——的工作都始于他们对电影的情绪反应。

换句话来说,音乐不是孤立的,也不是临床应用似的音乐。

它们来自于对电影基调和情绪的真实反应。

除《职业女郎》(Career Girls)之外,我的确更愿意与运用现场古典乐器的作曲家合作。

我和他们的合作同我和其他人的合作一样紧密。

作曲家的贡献通常对他们来说是个人化的,是具有原创性的,但是我这边的贡献也是非常个人化的,音乐中的情绪和风格很多都有我的味道,真的。

在这部电影中,邻近结尾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没有音乐。

我们曾经勾勒过可能的效果,但在最后与安静或没有音乐的部分比较,音乐还是更强势。

简单地将音乐填满整部影片只会麻醉整个观影体验。

AT: 在多数影片中,音乐提示观众情绪并掩盖演员的不足——演员表达情感或是维持一种基调的困难。

在你的电影中,情感层面的表演非常充分,基调转换也十分明晰。

莱丝利•曼维尔同时完成两种情感或欲望的表演,非常出色,令人吃惊。

我常常问自己,有了这样的表演,你为什么还需要音乐。

ML: 音乐能带出味道;音乐增加味道;音乐强化味道。

我特别认同说阐释性的和补充性的音乐是可怕的。

我希望这些电影里的音乐不是这样的。

AT: 不是的。

ML: 我的电影里,你有最喜欢的吗?

AT:很难说,但我还是很喜欢《赤裸裸》(Naked)和《酣歌畅戏》(Topsy-Turvy)。

这两部影片很像是那种非常规电影。

而且它们——这是我的软肋——与人们期望能在一部电影发现的魔力最为相关。

ML: 是的,这两部影片都以某种方式颠覆了那种魔力。

AT: 我爱《同时》(Meantime)是因为加里•奥德曼(Gary Oldman)和蒂姆•罗斯(Tim Roth),他们那时都还是年轻单纯的演员。

你最喜欢哪部电影?

ML: 这对我来说更难了。

我对《同时》(Meantime)有好感,背后的原因总也弄不清楚。

撇开别的不说,我惊讶于我们能用有限的资源成就如今的《酣歌畅戏》(Topsy-Turvy)。

AT: 在我看来,《又一年》一定与2009年西蒙•钱宁-威廉(Simon Channing Williams,与李合作多年的制片人)的去世有关。

你把这部影片献给了他。

ML: 是的,完全正确。

我个人的以及很多参与本片的人们所经历的失落感自然在一定程度上被注入到了电影中。

但在此之上,在此之外,这是一部有关关系和孤独等的相当个人化的电影。

请允许我补充说明,我非常想以此片向西蒙致敬,而这部影片也的确合适……说回来。

我抓住你说的这个有趣的点,说莱丝利•曼维尔的表演,说她能同时表现对立的情绪。

我们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在这点上她完成的很出色:从这个人物的行为,能看出她是个怎样的女人,年轻过并且还在拼命想要维持年轻,同时害怕会变成老女人。

在她表演里的不同行为层面上你能看到这些东西。

我认为这值得一一确认。

AT: 最后一场中有台词提到她曾在海滩作过酒保,突然之间能看到她那时的影子,那时的她觉得自己有未来,有无限的可能。

这真是毁灭性的。

我感觉一些人会觉得这个角色接受起来太痛苦了。

ML: 太准确了。

我认为正是如此。

Mary是很多东西的受害者,最主要的是那些既定的宣传,说女人一定要性感,女人一定要漂亮,这些东西绑定了她的人生。

她不自由,她身上所发生的一切都是这既定的,误导性的观念在起作用。

有个不知哪来的家伙说这部电影是厌女的。

这让我想起《赤裸裸》(Naked)上映后一些所谓的女权人士的反弹,他们把那部电影看成是厌女的。

这想法真荒唐,因为这部电影讨论的正是男性行为中这样的消极方面。

AT: 有意思的是,银幕上最快乐的人是Gerri,她可远算不上是标准的美人。

她似乎逃脱了那种训导,因为她意识到那不适用于她,所以就无视那种训导。

ML: 是,但事实上她也很幸运。

她遇到了一个男人,而且很明显这行得通。

我是说,你知道这里面也有运气的成分。

AT: 这部电影的叙事结构很激进, Mary处于Tom和Gerri生活的边缘,表面上看整部影片就是Tom 和Gerri的世界,然而Mary才是这部电影所在。

ML: 我努力要达到的就是如此,而且我认为可以说是成功了。

AT: 大部分活动都发生在Tom和Gerri家以及他们的园子里。

看不见Mary的公寓或是Tom和Gerri的儿子Joe(奥利弗•莫尔特曼Oliver Maltman饰)住的地方。

ML: 我觉得不让人看见他们的住所,这点很重要。

但是你能得到相关的信息。

Mary和Ken,他们谈到自己的公寓和生活时的那种强迫症般的状态是独居的人所特有的。

我觉得看见他们出现在自己的家里,这会打破影片的规矩,转移和模糊影片的焦点,即这些人为什么以及如何出现在Tom和Gerri的生活中。

AT: 但在最后一幕里,为了参加Ronnie妻子的葬礼还是去了Ronnie的家。

这个家和Tom和Gerri的家是那么不同。

ML: 是的,这很重要。

但是这也是Tom过去的一部分,不是吗?

而且,没什么比得上一场好葬礼。

AT: 这或许算不上最恰当的提示,你接下来要做什么?

ML: 嗯,我要做点从没做过的事。

先是重排我过去的一出戏《狂喜》(Ecstasy),接下来要在国家剧院创作一部新戏。

我们还在尽力筹款拍一部关于画家特纳(J.M.W.Turner)的电影。

我想拍这部片子已经有好些年了。

与《酣歌畅戏》(Topsy-Turvy)不同,预算紧的时候我们可以去掉那部片子里所有的外景,但对一部有关特纳的电影,这么做是行不通的。

我从不谈论即将着手的事情,但拍这部电影需要筹钱,所以让大家知道我想做这事也无妨。

而且,谁知道呢,我不想让旁人做这件事。

 4 ) 恍然间老去又一年

在观看《又一年》的时候,我想到的不是迈克李那部金棕榈大作《秘密与谎言》,而是五年前看过的他在1995年拍摄的那部《赤裸》。

《赤裸》中迈克里的惊世骇俗和犬儒主义像是一个愤怒的青年面对一个丑陋的世界,而如今世界还是丑陋的,迈克李却变成了一位尝尽世间百味的温厚老人。

恍然间十五年犹如弹指一挥,五年前犹如隔日,又一年,我们又老去一岁。

和导演的年龄相关,这部电影聚焦在一群年过五旬的老人身上,但迈克李所要表现的核心并不在于老龄化趋势所带来的社会问题,而是聚焦在衰老的过程对人们的生活境遇和内心情绪所带来的复杂变化。

刚刚步入老年阶段的人们面对生活方式的变革而无法适从,亲人朋友的远去而越发寞落。

因此,《维拉德雷克》中的女主角在本片中客串的人物,不仅仅作为引线交待出本片的男女主角,更像是在片头的一次总结性发言。

那种由于生活困顿而造成的精神抑郁,恰恰是影片中众多人物的形象缩影。

接着,导演通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别讨论了人们年过中年之后,所面临的情感问题,事业问题和家庭问题。

情感问题:片中的Mary,那个由于婚姻失败而一无所有的女人,却无法接受自己青春不再的荒凉处境,只能靠酒精度日。

她依然幻想依靠自己的年轻美貌的能够吸引男人谈情说爱。

他与Joe的暧昧不清,恰如其份的刻画出她在内心情感上的不切实际,而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则是支撑她生活的根本动力。

而当Joe与在即年轻漂亮的女朋友Katie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她所有的幻想随之破灭,从而造成的尴尬局面让Mary与Tom一家彼此难以面对。

事业问题:Ken的造访给Tom一家带来的不仅仅是相逢的喜悦,更多的是对岁月逝去的感叹,曾经喧闹的热爱摇滚乐的青春早已不在,年华老去的Ken对周围环境感到深深的不适。

本应退休的Ken,却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工作,并不是因为他对工作的热爱,而是害怕退休之后无所依靠的生活。

但Ken对Mary的表白,体现了他希望步入正常生活的愿望,因此Ken相比Mary而言,是具有生活的勇气的。

家庭问题:亲人离世是老人必经的过程,Tom的哥哥Ronnie的妻子去世,儿子也与其怒目而视。

生活悲凉的Ronnie,则选择了缄默的面对一切的态度。

相比Ken希望突破困境,Ronnie则深深的陷入在这种冷漠的现实之中无法自拔。

曾经那个热爱足球的兄弟早已经被沉重的现实压迫的毫无情趣。

片尾Mary的突然造访,其外在化的情绪化的悲伤情绪,与Ronnie内在化的沉默化的悲伤情绪形成对应,与Tom一家欢乐的家庭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整部以哀伤为基调的影片中,迈克李选择Tom一个温馨欢乐的家庭作为贯穿影片的主线,与其周围悲伤抑郁的人们形成鲜明对比,不仅为影片提供了层次感,而且为那种年老的抑郁情绪提供了化解方案。

只有与爱人,亲人,朋友相互交流沟通,才能安度晚年。

 5 ) 又一年无言以对

艾略特说:“四月是最残忍的季节。

”大概因为四月万物萌生,给人以生机勃勃的假象。

眼看着春色满园,会忍不住幻想夏秋的丰收,却不知希望越大,受伤越大。

因年复一年,也不过如此。

想想以前的四月曾因天气晴好怀有怎样的憧憬,便知道春天的可笑之处了。

四十多岁的单身女人Mary就是一例。

心心念念等着合适的爱人出现。

春天里她燃起希望,试图通过学车、买车改变自己的心情和生活。

可是经历了夏天的试探和秋天的打击后,她终于在冬天里卿卿我我的情人面前,看到自己的一无所有。

春夏秋冬轮回一遍,幸福的总归幸福,孤独的仍余孤独。

迈克·李导演的《又一年》算是部群戏。

Mary是最让人同情也最不可爱的一个。

(或许这两个定位互为因果。

)她强迫自己打起精神,以自嘲和乐观为他人带来活跃气氛,又在遭遇小小的挫折后抱怨喋喋,放任自己不去努力。

就这么经历了一年的欢愉和悲伤,生活任性地兜了一个圈,重又回到起点。

唯一的变化是时间已去,比上一年更显年老色衰。

这听起来有点残酷,却近乎真相。

习惯用“向前走”的说法安慰自己,以为路途中总会有别的可能性,然而这种信心究竟是由何而来的?

张大春曾说:“多元化社会尚未成真,但是关于多元的乐观想象和虚妄期盼却早已在大多数人心里扎根了,仿佛人人都能自主展开丰富的生活。

”事实是,向前走,也未见得会有什么起色。

其他人呢?

中产阶级夫妇Tom和Gerry过着波澜不惊的生活,春天去小菜园播种劳作,秋天抱一箱瓜果回家。

他们稳定的家庭是亲朋好友们的避风港,时时开门接纳失意和悲伤的人们,但又审慎保持距离,只是聆听,不做安慰。

做心理咨询的穷苦妇人,于自己的生活木然无措,她想不出何时可算作一辈子最开心的时刻,却对“如何改变现状”的提问不假思索:换一种生活,重新来过。

还有逐渐进入暮年的Ken,借着啤酒劲儿大哭一场:自己的一生无可称道,工作不如意,还有一帮不谙世事的小屁孩儿指手画脚。

眼见着朋友们一个个去世了,留下自己形单影只。

想想人生到底有什么意思呢?

这些琐碎、细腻的场景,几乎描画出人生可能纠结的所有问题。

平庸的工作,艰难的感情,脆弱的生命,疏离的亲情,不可慰藉的朋友……林林总总,无非围绕着“孤独”二字。

我们那么怕孤独,反反复复用文学和影像铺陈,仿佛描摹出他人的应对便可为自己编织一幢堡垒,其实不过是在他人的际遇中寻一点同病相怜的安慰罢了。

东方电影里,当然小津安二郎最是精于此道。

在不动如山的镜头下,老夫妇慢慢起居饮食,一个晨起缓缓饮一杯茶,一个有条不紊收拾衣裳,脸上都浮着隐约的笑意。

他们搀扶着散步,或者坐在水边凝神,大段的时间里沉默以对,偶尔交流,也是一个说:“天气不错。

”另一个笑眯眯点头:“是啊。

”细说来,这些台词和举止背后,无不透着浓郁的伤感味道,仿佛不断轻声喟叹:“寂寞啊。

”因为女儿嫁人,因为儿子远走,老夫妇的生活越来越单调平稳。

再怎么向前走,也化解不掉这样的问题。

《又一年》也是同样。

一年过去,所有问题都没有解决。

Mery继续焦灼等待,Ken继续抱怨年轻人,老妇人依旧被生活重担压迫……因为无解,所以更加无言。

讲出口又怎样呢?

前不久上演的国产电影《观音山》里,张艾嘉饰演的中年母亲说:“孤独不是永远的,在一起才是永远的。

”这愿望算得上美好,可惜事实正相反。

这么讲并非悲观,只是努力认清生活的本质。

知道无论走多远,那些该爱的、该恨的、该等待的、该承担的,都将不变,未尝不是一种安慰。

且用心对待当下每一刻,早起认真煮咖啡,傍晚在夕阳里走路回家,也许比怀着虚妄的期待更加安宁。

 6 ) 我为傻逼痛哭

幸福的人,是好人。

jerry和tom是好人,但他们无法共情mary和罗尼的痛苦。

jerry善良温柔,作为一名心理医生,她善于照顾别人的情绪,但止于表面的照顾,开场抑郁失眠的女人走后,她关门一瞬间我看到了无奈,她见过太多这样无力绝望的人,她必须是清醒的,站在她们深陷的泥潭周围,以一个看客的方式,不会体会到一步步陷进深渊的感觉。

对玛丽也如此。

她会安慰玛丽,邀请她吃饭,给她煮一杯茶,对她境遇表示同情。

她做的无法挑剔,(如果我碰上玛丽,肯定走得远远的)可就是有那么一丝不舒服,她不喜欢玛丽的神经质和敏感,厌恶玛丽对joe的“示爱”,以心理医生的口吻教导玛丽要独立要坚强。

谁想活成那般落魄狗屎样?!

玛丽是个敏感痛苦的傻逼,没人真的想去认真倾听这个傻逼的生活和心情。

没有批判jerry一家,她们做的很好了,关心身边的朋友,在她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不以冷漠对待。

可我无法被她们打动,打动我的只有那个傻逼玛丽。

我嘲笑她,蔑视她,倾听她为她悲哀,为她流泪

 7 ) 你了解身边人的痛苦吗?

这部电影的故事主体竟然是一个“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和谐家庭,而且从头至尾都没有丝毫破裂的可能性。

从春流到夏,从秋飘到冬,一直都是夫妻恩爱、父慈子孝、宾朋满座,和乐的家庭就这么和乐下去,什么都没有发生,就悄然过了一年。

按照一般规律,这样缺乏冲突的电影根本就不能成立。

可《又一年》就是要展现完全的美好,并在此过程中,表达导演的悲悯情怀。

在美好中表现悲哀,这似乎很矛盾,但导演迈克•李成功地做到了。

电影围绕着伦敦市郊一对老夫妻的生活展开,这是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丈夫汤姆是地质学家,妻子杰瑞是心理医生。

他们有一个快三十岁的儿子,常会回家看看,还没等父母催,就带回了一个活泼又懂事的女朋友。

这个模范家庭的故事就是这样,再无其他。

让电影起波澜的,是那些不时登门的客人。

电影以季节为序,分为了春夏秋冬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都是汤姆与杰瑞一起招待客人。

包括杰瑞的女同事、汤姆的老朋友、汤姆的哥哥等人,都一一出现在汤姆家中。

导演要表达的悲悯情怀,就暗藏在这些客人身上。

汤姆一家虽然很美好,其他人的人生却总是几近破碎。

比如老汤姆的哥哥罗尼,老伴刚刚去世,失踪很久的儿子终于归来,却是一副蛮不讲理的浪子形象,甚至将火爆脾气撒在前来参加葬礼的亲友身上。

断裂的父子关系,让罗尼的脸显得沧桑而悲苦,再将痛苦的罗尼与快乐的汤姆相比较,残酷的感觉也就一丝一丝地冒了出来。

更让人难忘的是杰瑞的女同事玛丽。

这个从开始贯穿到最后的形象,明显就属于那种不讨人喜欢的女人。

喋喋不休的聒噪、自哀自怜的怨气、缺乏同情的傲慢、莫名其妙的嫉妒心,都让她与这个家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可汤姆和杰瑞是如此的善良,他们接纳了这个处境孤独的女人。

玛丽可以随时出现在他们家,向他们倾倒无尽的苦水,随时大哭、随时大吵、随时大醉。

可是最后,因为玛丽过分的的失态,杰瑞还是对玛丽产生了嫌弃。

电影终结于一场其乐融融的家庭聚会上,镜头对准了欢声笑语之外正黯然失神的玛丽。

看到这里,我恍然似有大悟:难道这部电影的主角不是汤姆杰瑞,而是玛丽?

再想想才知道,其实玛丽也并非主角,因为她的故事支离破碎,根本就串不起来。

我们只知道她一直独身,曾与有妇之夫恋爱,拒绝了胖老头的表白。

虽然她总是急切地想要对人倾诉,却总是找不到合适的渠道,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无法真正了解她。

在其他一些惯常的电影中,我们就像全知的上帝一样,总是可以了解到主角的身世与经历,知道他们何以落到一个悲惨的结局。

这种了解,甚至往往多过于我们身边的人。

可《又一年》放弃了这种表达,它在美好的家庭之中安插进了几个不快乐的人,却不去交待他们为什么不快乐。

这也许就是在提醒我们,“不了解”才是常态。

即便是再善良、再善解人意的人,也难以对身边人的痛苦感同身受。

想到这里,片头那一幕的用意也就很明显了——影片片头,是杰瑞和同事正接诊一位长期失眠的老妇人,这位病人面对病情支支吾吾,根本无法讲出自己失眠的原因。

这一幕之后,直到片尾,她就再没有出现过,我们仍然无从得知她长期失眠的根源。

就是通过这些幸福生活之外的“冷眼旁观”,《又一年》让我们得以正视“他人的生活”。

即便你再幸福,也要明白:这原来是一个充满不被理解的痛苦的世界。

 8 ) 剩女瑪莉最倒霉就是認識你這個婚姻美滿的醜婦吧?

起初是有點意外吧,Mike Leigh 的輸家劇場這次帶著正能量,毫不起眼的 Gerri 過著平淡美滿的婚姻生活,態度正面笑口常開。

那時身為觀眾的不知道,這個 Gerri 才是這部電影處決剩女的大伏線,因為故事不只要她的生活美滿,還要她在一個個倒霉鬼出場後更見圓滿,令一個平淡的幸福小家庭成為慘淡失婚婦人瑪莉(Mary)的最強對比。

由樣貌、語氣到動態,怎樣看 Gerri 也比較像那個毫不起眼的大輸家吧?

在一家黯淡醫院做心理治療師,周末落田種菜和外子各自微微抱怨這抱怨那,實在不能算是可喜可賀。

可故事卻說這個 Gerri 早早就成功嫁了一個地質學家,男人工作兩年後還和她環遊歐亞,後來養大一個醒目乖乖仔,乖仔再找個風趣好玩的心理治療師女友!

在另一邊的瑪莉是個失婚婦人,無時無刻都在找對象,但喜歡的不會喜歡她,她又看不上那些一直迷戀自己的男人。

不知道實際年齡,不過如果她能將自己嫁出來,這位瑪莉肯定算得上是一位「靚太」吧。

不過故事要這位努力保養身體外貌,又能夠獨力生活、量入為出女子落得如此下場,成長養貓的剩女(mature woman with cats),在人家的美滿生活下一敗塗地。

瑪莉最倒霉的就是有著 Gerri 這個對比,同時自己最渴望的就正正是 Gerri 的生活吧。

一個永遠感情失意,一個擁有美滿家庭。

瑪莉要是群著一班愛蒲愛玩的姊妹淘,像《穿 Kenzo 的女人》的錢瑪莉、《Sex and the City》的 Carrie,大家到底會盛讚她風韻猶存,多年來修身的努力沒有白廢,閒時大家一起去買靚衫,晚上到夜店獵艷,總不愁寂寞吧?

但故事發展是怎樣呢?

Gerri 是心理治療師,嫁著個地質學家,而兒子的女友也是心理治療師,自己則是個小秘書。

人家其貌不揚但生活美滿,自己風韻猶存想找個好人愛惜自己都這樣難。

她的世界可能不是從來都只有男人的,不過後來是。

只顧著投資在愛情的瑪莉放棄了對大世界的好奇,結果就在大家分享世界遊歷之時被徹底消音,不請自來地在人家的家庭晚餐上輸得一敗塗地。

沒有人會想做這個瑪莉的。

Mike Leigh 你好狠,還將故事設於階級觀念極重的英國,這樣處決一個剩女。

賤人。

 9 ) 怎样对待人生,怎么对待他人

这样一部片子很叫人无语,因为它讲得是人生,人生太复杂了。

如果幸福是人生最大的追求,那么除了汤姆一家三口是幸福的,其他人似乎都有点不幸。

玛丽始终处于精神紧张之中,把生活搞得一团糟,汤姆的哥哥罗尼也相当沉默,父子关系极糟。

汤姆的弟弟一直单身,情绪也很不好。

只有汤姆夫妻两才是真正幸福的。

他们如何做到的呢?

一是他们都有自己的事业,一个人要幸福,首先要对自己满意,他们都对自己很满意。

同时他们业余时间在一起做田园工作,相互赞美,创造一个温暖的家庭生活。

更值得关注的是他们对他人的态度。

他们很关心他人,给人鼓励,但绝不探究他人的隐私,也不把他人的烦恼背到自己的身上,败坏自己的生活。

他们与家人或朋友相处总是倾听、分忧、鼓励,而不是探究、给予指导。

这是一种非常文明的态度。

而我们中国人,总是分不清探究隐私与关心的边界,也分不清给予空泛的建议与帮助他人的关系,更分不清恨铁不成钢与贬低他人人格的关系。

我们很少倾听、默默支持、我们总觉得自己很高明,急于给出建议,空口安慰。

他人的困难、不幸,是很复杂的,不是什么人可以一出手就解决的,我们只能尊重他人人格,并在某种程度上给予帮助。

 10 ) 陪我聊聊天,好吗?

等飞机的空挡里看了这部《Another year》。

朴实的剧情,可以随身发生在邻里间的对话,淡淡的配乐,套用剧里的台词来说,it’s lovely.开始以为Gerri跟Tom是主线,看完才觉得Mary才是核心人物。

漂亮却不自信,总是散发着一股霉味;话多,一刻也安静不下来且三句话内必表达“我急需一个男人”的渴望;对爱情绝望,酒吧里的男人、甚至是同事的儿子和兄长都能成为她的追逐对象,但是对于挺着啤酒肚追求自己的人,却躲也躲不及(眼高手低是多少姑娘嫁不出去的源泉啊);嗜酒、好烟,大概想借烟酒来麻醉自己;不庄重,穿着总是低胸紧身;自控力低,常常整夜整夜地看电影;幼稚,把改变人生的希望寄托在一辆red、small的小车上,寄托搬到别处去;胆小、寂寞、渴望温暖,就算在Gerri家失态了、被讨厌了,隔了几个月还是忍不住要跑来找他们。

对于她来说,Gerrii家就像太阳一样的存在吧。

而对于Gerri来说,Mary却只是个社交负担。

耐心了很久以后,终于对她生气了,对她冷淡,语气强硬,叫她要独立,叫她去找心理咨询师。

可是对于这一类人来说,Independent谈何容易啊。

哭得那样伤心、那样绝望的人,怎么能把自己扶起来啊。

算了算了。

叹一口气,期望不了她变得更强更大,还是暂且抱着她让她别哭了吧。

不独立也好,脸皮厚也好,不知羞也好,来我怀里,让我给你一个温柔的世界。

四季变换里,世事无常。

有人出生,有人遇到了对的人,有人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对于许多人来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可是对于Mary来说,another year不过只是四季的又一次无谓的轮回。

想要的爱情、房子、孩子、度假依然不知在何处。

Gerri一家愉快的谈话里,唯独Mary一个人无法融入其中。

画面切到一脸落寞的Mary脸上,用作影片结尾的镜头长到一度以为不小心按到了空格键。

那么长的时间里,Mary在想些什么呢?

想过去的一年?

想过去的一生?

最爱的场景是两个。

一处是Tom帮Ronnie整理行李,折叠衬衫的样子实在是可爱极了。

另一处是Mary躺在沙发上,对着只是跟她yeah跟她nah的Ronnie说,It’s really lovely to have someone to talk to. It’s peaceful here.对于前者单纯觉得Tom细心对待兄长太温柔了,而后者引起的共鸣实在不能更多。

对于永远也无法伸出双手接过孤独的我们这一类人来说,能有个人说话是大于呼吸大过阳光的事情。

曾经有过48小时待在不足15平米的房间里,没有跟任何人说过一句话,熬到周一上班见到外面的世界的时候,有种无法见到太阳的心悸感,无可抑制地害怕走着走着就消失了,因为跟其他人相比,我并不属于这个世界。

不是没有朋友,不是不能消费,只是突然间被世界落下只剩一个人的时候,找不到可以找的人,找不到可以去的地方,甚至找不到活着的意义。

Ryan Gosling在Half Nelson里说,A man alone doesn’t mean nothing. 那夜情绪失控的Mary抱着Gerri说,Everybody needs someone to talk to, don’t they?对于这类台词,永远不能同意更多。

片头Gerri对她的抑郁病人说,你觉得除了睡眠以外什么能提升你的幸福指数。

病人回答说,A different life. 对于她这个想法,Gerri劝导道,Change is frightening. 病人不知盯着何处说,nothing changes.是啊,如果我们也能坦然接受nothing changes,也能不渴望a different life,也能一个人好好吃好好睡,该有多好。

2013年9月3日 @上海-微信公众号:shaosling私人微信号:shawsling/个人微博:邵司令呀

《又一年》短评

幸福只是相对的,绝对的一件事是我们在一年又一年中慢慢的蹉跎。闷片一部,前几分钟很难进入剧情看下去...半小时后渐入佳境。

8分钟前
  • 艾拉也是Isla
  • 推荐

太长了看的累

10分钟前
  • 大海先生
  • 还行

一年光阴,四个季节;一个家庭,几种人生。衰老,孤独,死亡,寂寞,就这样通过稀疏平常的生活慢慢展现,令人唏嘘。最喜欢结尾的那个dinner,镜头一一从开心,快乐,转过孤独,最后定格在玛丽悲伤的脸。

12分钟前
  • 圣无常
  • 力荐

不是我的菜

13分钟前
  • 青未了
  • 较差

无。

15分钟前
  • 遙遠
  • 推荐

演技很好,剧本平庸

18分钟前
  • ℨℨℨ
  • 较差

本片获第83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提名。本片就像是黑客侵入某家监控,然后盗取了一年四季随机一些镜头,拼凑出两个小时的视频,加上片头和片尾。一部伟大的影片由此诞生了。唯一令人羡慕的就是这家人在郊外居然有块地。。。

22分钟前
  • 洋葱仔
  • 较差

意见保留。好吧,首先,通篇的对白让人很鼓噪。其次,过于旁观者的姿态,太冷

2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单身的孤独一年又一年

30分钟前
  • 豆友108693709
  • 很差

3星。生活流的电影我更喜欢美国范儿的。2012SIFF

31分钟前
  • k-pax
  • 还行

男性视角拍这种题材的电影莫名其妙的,仿佛女性到了40岁还不结婚就是眼高手低还因此变得神经兮兮?感觉像个三八一样窥探别人的生活又流于表面,什么老古董啊居然还是部2010年的电影拜托

33分钟前
  • Petite_joie
  • 较差

年轻时就不要看这种片

35分钟前
  • 风向未来吹去
  • 还行

这样的节奏和内容似乎戳不中我的兴趣

37分钟前
  • alan sister
  • 较差

2011/3/13 1:30PM BC 「生活淡淡似是湖水」的表表姐, 春夏秋冬又一個秋, 生命無常, 如何渡日的人生哲理還是要自找的。

41分钟前
  • 陳甜寶
  • 还行

影片很平淡就像你我的生活

43分钟前
  • 音五六// Jee Zark
  • 还行

当最后一刻,所有的声音从mary的世界中遁去,寂静将她隔绝在他人幸福热闹生活的边缘,这片子一霎那有了灵魂。

48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扑面而来的寂寞与孤独,女主演技打动我了。

50分钟前
  • 海瑟薇
  • 力荐

生活的真实面目即是如此令人寒心。

54分钟前
  • cola
  • 还行

毫无情节可言 满篇对白让人烦

55分钟前
  • 周鱼
  • 较差

平平淡淡又一年...

60分钟前
  • 之乎者也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