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坤导演攒一个片子,不容易。
作为第一个导演作品,还是说得过去的。
起点很高,都是明星助阵。
毛病肯定是有的,但是还是应该鼓励一下。
第一,但凡拍人口犯罪的题材,都应该帮帮场子。
因为这是最恐怖的一种犯罪,比贩毒,黑社会,走私军火都可怕。
原因很简单,他直接使用暴力杀死你。
无差别随机打击每一个人。
吸毒还得说有个自愿因素在里边吧。
你让底层打工人吸毒,咱也抽不起啊。
这从选题上就值得鼓励。
第二,剧本也还算过得去,虽然不完善,但是不那么拉。
要说剧本粗糙,也有细的地方。
比如,她妹妹是去献血才被盯上的。
这是一个很关键的点。
阮经天的师父死于调查保护伞被杀,要知道,任何一种犯罪能成气候,没有保护伞是不可能的。
缺点也得说,3个人搞剧情反转都可以,愚以为,要死人,应该选张家辉。
这个人物铺垫最多,与死者的联动最多最深刻。
王大陆都是没有描写的人物,反转用的工具人,他死不死的,观众能共情吗?
再一个,人口器官买卖完全可以上升到伦理层面,阶层差异的深刻主题。
但是这些都没做到,这是局本不完善而导致的。
反派也都没有立得住的人设,都是无脑反派。
这都是缺陷。
最后琛哥没死,留他活着要不拍2用,那这就是一点也没用处的费戏。
归根结底,这么多问题我还愿意给满分,原因就是,谁拍人口犯罪的题材都是积德。
01“我一拍起戏来就挺疯的”南都娱乐:《怒潮》这部电影从酝酿到完成花了很长时间,分享一下整个故事是怎样一步步成型的?
马浴柯:这个故事从剧本创作到拍摄到上映用了十年时间。
我最开始想写这种类型的故事是因为我看到了一些在境外发生的真实案件,我感觉很无力、很气愤。
于是我就想拍电影,让愤怒借此发泄,也可以召唤大家的正义感,这才有了创作意图和缘由。
在这十年中,我本身是个演员,投资很少,我开始自己尝试一点一点写,有空的时候就会去采风,做了大量的纪实性的工作,也看了很多相关的纪实性案件资料。
后来,我拿自己的片酬先后请了三位编剧,但我们的方向不太一致,没能顺利合作下去。
直到2018年,我碰到了现在的搭档顾浩然,他也是学表演出身,我们有很多的审美和喜好是一致的。
2018年他加入后,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就定稿了,呈现了大家现在看到的样子。
我个人非常喜欢犯罪类型片,无论是香港的,还是国外的犯罪类型片,比如《两杆大烟枪》《偷抢拐骗》《美国X档案》等等。
所以第一部电影就选择了这种犯罪类型片。
南都娱乐:你在这部电影中身兼多职,自编自导自演,在拍摄过程中,你觉得最困难的地方是什么呢?
马浴柯:可能是我的性格问题,我一拍起戏来就挺疯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倒没有觉得有多累多困难。
可能最困难的地方是在制作层面,创作者想拍到的一些东西,但是因为制作预算、天气等没有办法满足到拍摄,就会让我觉得很不舒服。
譬如说,2021年的时候,我们原本订的一些非常棒的场景,结果等要拍的前两天突然被告知拍不了,我们就得迅速再去找其他场景。
但之后找到的场景可能没有原先的好,这会让我焦虑。
还有,医院答应我们拍十个小时,但是到了之后,不能让所有人都进去,十个小时突然变成了四个小时,你要完成相同的内容,还要保证质量,站在创作者的角度多少会有损失的。
南都娱乐:首次当导演,你满意自己的表现吗?
马浴柯:我这个人无论做什么都不会满意自己的表现,因为影视艺术就是遗憾的艺术,无论是因为时间、制作预算、场景限制等问题,剪完片之后我都会想如果再多一点时间,景还是最初订的景就好了。
南都娱乐:这种高要求是自己从业多年来的训练,还是你的性格本来就是如此?
马浴柯:可能或多或少都有关系,我到今天都不说是转型做导演,我没有这个职业规划,我只是单纯地热爱电影。
当我有表达欲时,我希望把它拍出来,但不是一步一步做职业规划。
可能也正是因为这种相对单纯和纯粹的心态,造就了我特别想力争完美,但这个完美是很难做得到的。
南都娱乐:为什么你会安排乌戈这个角色给自己,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吗?
马浴柯:最开始我的角色是马文康,他是我给自己写的一个角色,当时他的人设并不像现在这样,原来角色更极致、纯粹和更黑暗。
我演了很多反派角色,所以想尝试我的形象加上反派角色的极致,让反转特别不一样,但是后来种种原因没成。
而且有个艺人本来说好的,突然开机前一个礼拜说来不了,这个时候没办法了,我就请了王大陆来演这个马文康,重新调整了整个人物,把马文康的年龄调了下来,多加了一条马文康和陈安妹妹的情感线。
然后我自己就去演了乌戈那个角色。
南都娱乐:那你对王大陆的表现满意吗?
马浴柯:满意的,大陆展现出不一样的东西。
作为创作者给自己写了一个十年的角色,最后演不了,虽然有一点失落,但当大陆来了之后,我重新调了人物、剧本、心态,大陆试完装开始演。
大陆几乎没演过这类角色,我们会花多一点时间在案头工作和交流。
当大家沟通完磨合好之后,我觉得非常完美。
南都娱乐:《扫毒》之后,你跟张家辉再次合作,你觉得这一次他有什么变化吗?
在拍摄过程中,他是否给你挺多帮助?
马浴柯:我觉得他没有什么变化。
之前他是我的榜样,他是一个非常纯粹于表演的人,也是非常纯粹于电影的人,甚至有些执着。
十年之后我再见到他,他依然是那么单纯、执着且纯粹地对待表演和电影。
家辉哥有给过我帮助,但给我更多的是信任。
演员在演戏的时候,互相的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前提是建立在大家彼此的认可上,包括对拍摄手法、表演及整个电影审美体系的认可。
我比较幸运的是碰到了一帮和我很像的人,大家在工作中彼此都会发现对方身上的闪光点和专业度,都给予了对方百分百的信任。
大家一起商量怎么把电影拍得最好。
02“我还是想回归到电影原始的敬畏”南都娱乐:挺多影迷对《怒潮》的动作戏非常赞许,能分享一下动作戏的拍摄幕后吗?
马浴柯:起初我就跟动作指导聊过:第一,我不是拍功夫片,一定是动作片,不要有太多套招,不要有威亚,不要有违反科学道理的动作,更接近于写实生活中的搏斗,我希望尽量贴近于生活;第二,每一个有动作戏的演员都提前一个月左右开始训练,训练的不是套招,而是一些基础的身形、手法、步伐。
为了更好完成拍摄,很多时候在现场都是即兴打,比如说乌戈从房间冲出来和那帮小弟厮杀时,大家没有任何设计,所以那场戏拍完后,我两个膝盖和右手手骨都骨裂了。
一旦即兴,难免磕碰,但是即兴能表达所谓的真实感。
真实感是无法设计的,只有我们拼了命,观众才能感受到。
动作片的风格有很多,我在拍摄的时候把摄影机的参数调一调,制造一些抽帧的影像出来,增大它的颗粒感,更多的手持摄影,这些都是为了把观众拉进到电影里,能让大家感受到更真实的环境和动作。
南都娱乐:电影里面的口音挺特别的,几位用了后期配音的角色,都不是那种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这是为了配合你对海外华人的观察,对吧?
马浴柯:对!
第一,其实真正配音的角色只有陈安和洪泰,剩下都是演员自己的声音;第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口音,就是因为我不想在讲述一个海外背景的电影里,最后出现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我拍电影比较早,1989年就开始,那个时代的中国电影是非常严谨的,你演哪里人就要学当地的话。
现在大家好像没那么重视了,但我还是想回归到电影原始的敬畏。
在我的表演认知里,台词口音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大部分生活在海外的华侨,或者是第二代、第三代移民都是南方系的口音,所以我想把整个电影的基调拉平,这个细节是非常重要的。
南都娱乐:主人公陈安的武器是一个榔头,之所以给他配置这个武器,是有什么特别的深意吗?
朴赞郁的《老男孩》也是用类似的武器的,有没有致敬的意思在?
马浴柯:其实没有致敬的意思,我的电影本体讲述的是底层人民,普通老百姓如何面对恶势力,想除魔必先成魔的心态和方式去斗争。
至于武器设置上,榔头也代表了普通的民众,它只是一件工具,人们平时用它都是建造,这是普通人会有的东西。
既然要表现普通人反抗的主题,榔头就是最合适的一个武器。
南都娱乐:其他角色的武器也有类似的构思吗?
马浴柯:麦朗汶(阮经天 饰)是一个黑警,一直有把枪,有个细节我要补充给大家:最后一场戏麦朗汶的枪去哪了?
说到这个问题要回头看审讯室那场戏,当陈安提议要带那个坏警察局长去拿资料时,局长决定一个人去。
为什么一个人?
局长不希望更多的人看到自己被拍下的私密东西,他也不确定陈安还拍了什么,所以他必须自己一个人去;第二,从人物结构上来讲,这样更容易隐藏麦朗汶的真实身份;第三,他一个人去的时候,他已经想好了必须有一个自卫的东西,事发突然,他甚至想拿了证据就杀了陈安。
那他拿什么杀呢?
他手里那把枪就是麦朗汶的枪,麦朗汶虽然是他的心腹,但当出现这种极端利益冲突的时候,所有人都是他利用的棋子。
所以到最后那场大战,没了枪的麦朗汶随手拿起铁棍。
在那个节点,三兄弟心里想的只有一句话:我们还有这条命,我们就用命和他们拼。
我不想刻意地去给观众讲一个什么道理,我会把细节都摆在那儿,让观众主动地去看电影,主动去发现这个电影里面他们所能拿到的东西是什么,而不是我们创作者硬塞的。
南都娱乐:这部电影经过了几次更名,最后定名为《怒潮》,这个片名有何深意?
马浴柯:深意跃然纸上,愤怒如潮水,汹涌澎湃。
在一个无法无天的国度下,所有人被犯罪分子压榨、欺压,被欺压者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
所以他们点起满腔的怒火,如潮水般袭来,试图改变这个秩序,把犯罪分子一网打尽,这其实是一种勇气的体现。
03“我想多多鼓励当年的自己”南都娱乐:整部电影的悲剧其实都是官黑勾结引起的,而这部电影结局的主角在复仇之后却选择自首,你能解析一下他们如此选择的原因吗?
马浴柯:这个片里的每一个人的底色就是悲剧,这可能关乎我个人对现实的理解,我们可以短暂在一部电影里让怒火发泄出去,可能在某一些案例中得到正义的伸张,但是现实中这些事情还是会发生。
这个片子里所有的人其实都葬送在自己的执念上,无论是反派为了追求利益和权力,还是正派为了追求正义,他们都待在了自己的执念中。
我们闭上眼睛想想电影里的人物,如果悲剧发生过了后,他们重新面对新的生活,可能还有一个正常的人生,但是我更希望他们能勇敢地站起来,哪怕付出所有,也要拿回这个公道。
到了最后那一刻,无论陈安还是麦朗汶,他们是释然的。
这个世界无论怎么变化,我们都要选择做想成为的人,虽然微小,但也要做。
南都娱乐:你入行这么多年,做过很多不同的工作,也吃过不少苦头,如果你可以遇见十年前甚至是二十年前的自己,想对过去的自己说什么?
马浴柯:我觉得应该是鼓励:马浴柯仍然这么走吧,仍然这么努力吧,未来会有一天大家能看到你的东西,有一些人会认可你的努力,继续加油。
现在回想起来,在十年二十年前,我有很多时候是崩溃的,几乎接近临界点,但是我都扛过来了。
我会感激那个入行的年代,我记得第一次拍电影,大家体验生活就体验了半年,然后用三四个月的时间拍完。
每一场戏都会提前排练,如果你要演一个工人,你就要去工厂体验生活;你要演一个农夫,你就要去农村和老乡们体验生活。
那个东西对于所有创作者而言是最大的养分,它是不会脱离生活的。
我也希望未来在我的创作路程上,我能保持这一份初心。
现在的电影创作可能确实做不到像当年一样,但我能感受到在行业里还是有很多班底,以这种方式在运转。
南都娱乐:未来你还会想同时兼顾导演跟演员的身份吗?
如果要拍下部电影,还是想拍犯罪类型片?
马浴柯:我觉得会兼顾,其实到现在为止,我觉得我只是一个电影工作者。
如果我有冲动,可能我会再做导演;如果我暂时没有,有好的角色我又很喜欢,我也会去演;如果我有很想写的东西,我也会去写。
我希望能坚守这颗初心,就是热爱电影这件事本身,而不是把它当成一个生意。
我会鞭策自己,别忘了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目前而言,我是比较钟爱犯罪类型片题材,我的表达欲会更强一些,平时看的这类题材吸收的养分更多一些,所以我先在这类题材上好好再努力。
南都娱乐:你想努力奋斗到哪个地步才会停下来?
马浴柯:我觉得就是奋斗到我不想拍,或者是我不知道要拍什么的时候。
我还是那句话,我尊重创作的最基础的规律,不是为了换取什么而创作,而是我真的想创作就去创作。
我不知道未来我能不能做到,但是我到今天起码是这么要求自己的,我也会鞭策自己尽量做到。
【版权归《南都娱乐》】
我叫洪泰,在我看着冰盒里面的向日葵闭上疲惫的双眼时候,我的罪恶人生闪回在脑海。
二十多年从不能有地下组织的某地来到东南亚,这是一个近年来那个某地电影界争相发展mafia的好地方。
一想到女儿的先天性心脏病,我打工受尽委屈也没能筹到足够的钱来替她治病,终于在某天,我带着阿欧阿旺以及养子阿乌决定干票大的,然而发现这个需要配型的。
虽然浪费了一个器官,但终身学习者会利用一切机会打破枷锁,我们学会了杀人、绑架、贿赂、勾结,学会了管理、组织、协调和战略,就这样,在我这段人生中,我带领兄弟们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从外科手术到药品,从探讨概率到提供身体需求,最后从小打小闹到有组织建设,差点忘记了初心,直到某天打打杀杀后疲倦不堪的回到女儿身边。
自从女儿终于完全康复,我发现运气越来越好。
那个叫小马的新人忠诚勇敢,为了女儿都能破相,破还破的那么帅,也难怪女儿一定要嫁给他。
阿欧阿旺阿乌谁也不服谁,但就服我一言九鼎,这个很享受。
总是找我麻烦油盐不进的汉局长终于意外了,接任的局长是侯检察长小弟,我们警民合作越来越融洽。
侯检察长介绍我认识了执政党秘书长,这位秘书长全力支持我竞选议员。
于是,我求了个签,上面写着大大的一个字“洗”。
十天后,在我闭上眼的刹那,我才知道这个签不是让我洗白的,是清洗我所有罪恶的。
影院看完,震撼又揪心。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尺度还挺大的,它直接揭露了在无良资本运作下,普通人被操控、践踏的命运有多么可悲,多么无助。
张家辉饰演的陈安,是一个来自地狱的杀手,冷血无情,杀人如麻。
他也是一个失去妹妹的哥哥,曾经兄妹俩相依为命,生活清贫,简单,但有温度。
陈安从一个有温度的人,变为跌入地狱后爬上来复仇的魔,一切的不幸,都来自于某个夜晚一群黑衣人掳走了他的妹妹。
说这部电影很敢拍,因为它展现了混乱国度里肆意妄为的恶对普通人的剥夺,普通人的命运别他人捏在手掌心,无处可逃,冤屈无处伸张。
被屈辱,被杀戮……一切只能默默承受。
陈安活了下来,但日日夜夜承受噩梦的折磨,他忘不掉惨死的妹妹受过多少折辱,他要复仇,卧薪尝胆,十年一剑。
在失去妹妹的那一天,鲜活的那个他也跟着去了,报仇是支撑他活下去的唯一动力。
这就不得不夸一下电影里的动作戏,极具观赏性与真实性,荧幕里的打打杀杀,延伸要观众的视觉上也有一种疼痛感。
电影里的打戏都是用“冷兵器”,刀和铁棍,不论是帮派间大打出手,还是陈安单打独斗,都是能看得到力量感的打斗和动作,在影院巨幕看到近身肉搏,暴力厮杀的打斗场面,真的很过瘾。
看到最后的结局,陈安胜利,更是大快人心。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让人惊喜的国产黑暗现实动作片,揭露社会黑暗,展现普通人复仇,都能让人共情。
有些传统的报复电影,当法律无法保护自己的亲人被害,那就只能依赖自己的铁拳来找回公道了,和前几年的杀破狼·贪狼剧情有些象,不知道在泰国人体器官倒卖,是否真的那么明目张胆!
不过这样的简单复仇电影,加上了一些巧妙的设计,就有了悬疑+计谋的味道,而这恰巧是我喜欢的电影类型。
作为一名新人导演,第一部作品有这样的质量,非常值得肯定,四星电影质量,一星鼓励!
整体调子挺暗黑的,属于国产犯罪动作片里比较敢拍的那一挂。
开头非常有视觉冲击力,混凝土灌尸、把人当货物一样明码标价,直接了当地告诉观众这是一个被黑道渗透、控制的城市。
紧接着,就进入杀手、警察、黑帮三方互斗的大戏,节奏很快,一点都不拖沓。
张家辉饰演的陈安,刚出场就知道是个狠角色,穿着雨衣,拎着锤头,神情冷峻,出手利落,确实很像职业杀手。
他袭击欧瓦隆的行动意图明显,就是要把水搅浑,把局搞乱。
因为欧瓦隆是洪泰集团老会长洪泰选定的接班人,他接手洗白黑帮,同时老会长要进军政界,参选议员。
一旦欧瓦隆出局,洪泰集团的明争暗斗必将拉开帷幕,老会长、乌戈、旺若朴、卡洛斯兄弟等,看似团结的内部,实际上早各怀心思。
乌戈以为是老会长动手,搞了一出“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而老会长以为乌戈要趁机上位夺权。
医院走廊厮杀那场戏前,我也猜过是不是有人雇了陈安出手,但是从乌戈的反应得知,这里面另有玄机。
其中不乏陈安等人的特意误导,拐带着观众往那个方向走,不过越往后看越觉得陈安的复仇计划有点像养蛊,先让“毒虫”自相残杀,以毒攻毒,再干掉成为毒王的那只蛊,步骤明确,思路清晰。
说洪泰集团是城市的毒窝一点都不为过,当街绑架、买卖器官以及泛滥的毒品,就没有他们不敢做的生意,连警察都沦为了这帮黑恶势力的保护伞。
那些想铲除他们的正义之士,不但没有成功,反而惨遭不测。
所以,这张犯罪巨网一日不除,普通人祈求的平安、幸福就是遥远的奢望。
城市越黑暗就越需要惩恶扬善的英雄。
当警察局长问陈安“谁让你干这些”的时候,陈安说,“有一千七百八十一个,你想问哪个?
”一千七百八十一,代表着无辜枉死的受害者。
陈安的妹妹陈乐,就是其中之一。
他甚至亲眼看到了妹妹被抓,被伤害。
那一刻,陈安被自己无能为力的愧疚感杀死了一次。
等在停尸房听到警察冷漠地说,“(陈乐)死于车祸意外,死之前把心脏捐给另一个人”,又被超出想象的恶杀死了第二次。
这座城市已经丧失了法度和公正,他决定用自己的方式为受害者讨回公道。
后面故意被拍到脸、去警察局自首,都是复仇计划的一部分。
再次感受到了张家辉的演技,化身杀手的时候,冷漠无情,杀人如切菜,跟妹妹相依为命的时候,是贴心大哥,时刻照顾妹妹的感受。
导演也用两种色调拍摄,强调角色的心理反差,像孤狼一样行动的时候都是雨天、黑夜,昏暗又潮湿,感觉比较恐怖,而跟妹妹相处的画面,都是暖调的黄昏或灯光下,大片大片的向日葵也是金灿灿的,生机盎然。
阮经天和王大陆也选择了跟过往形象反差极大的角色,我想到了麦朗汶应该不是坏警察,大概率是装的,因为他推搡小男孩的时候并没有丧心病狂地扯掉对方的书包,而且我注意到了他转身那幕一闪而逝的眼泪。
其实,从他对下属的照顾也能看出这人不坏,至少不是表面上表现的那么不堪。
而王大陆饰演的马文康更是出乎预料,对蜈蚣、蝎子、蛇、鼠一窝的大乱斗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就不剧透了。
《怒潮》的导演是马浴柯,也就是电影里的乌戈,真的看不出来是处女作,故事完成度挺高的,没有故弄玄虚,设局和破局的逻辑没有问题,能够自圆其说,人物的动机和后续动作也能推导出来,把有仇必报、血债血偿贯彻到底。
电影里打戏是一个看点,尤其陈国坤饰演的乔治跟乌戈医院走廊大战那段。
完全没想到乔治的武力值那么高,看着西装革履,还自带洁癖和强迫症,一旦出招都是招招致命,基本上能以一当十,怪不得能成为洪泰的心腹。
之前看国产犯罪动作片都习惯了激烈的枪战,这次回到人海战术的近身搏杀还稍微适应了一下,紧张感和压迫感成倍增加。
短兵相接,你死我活,还蛮精彩的。
港口码头是陈安等人为洪泰准备的结局(心碎绝望中被捕),也迎来了我认为最燃的高潮。
他们明明能在完成复仇后全身而退,可为了救人选择留下。
如果说仇恨和愤怒是他们舍命去瓦解黑暗的动力,那么保护无辜的弱者就是深埋内心的坚持。
自始至终,他们都不曾被黑暗吞没,反而联手粉碎罪恶的巨网,改变了潮水的方向。
谈到马浴柯和张家辉时,“生猛”二字会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
本片导演马浴柯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便是《扫毒》里的“段坤”,而张家辉导演的《低压槽:欲望之城》则以尺度和暴力著称。
在《怒潮》中,双方再次合作,自然就带来了足量的暴力元素。
而暴力也不仅仅是单纯的眼球效应与血浆喷洒,而是高度服务于主题表达。
通过张家辉和妹妹的美好回忆部分,本片带来了基底的亲情氛围,又以妹妹的死亡而支撑起张家辉在当前的暴力来源,犯罪毁灭了亲情,因此往昔越幸福,如今也就越疯狂。
作为疯狂的呈现方式,动作场面对暴力进行了极度强化,每一秒钟都凸显着张家辉在动作后面的巨大愤怒,似乎要将这个吞噬妹妹的犯罪世界摧毁。
但在更高的一层上,他的愤怒又似乎打向了一个虚无的对象,始终找不到确切的复仇目标,甚至犯罪世界都被表现得内藏玄机,不仅仅是被动接受张家辉的愤怒,而是反过来用更高维度的算计来笼罩他。
于是,电影在表面的愤怒复仇之外,又多了一层对体系的表现,个体的愤怒本身也只是他们的工具,而张家辉并不是妹妹的复仇者,而是他们手中的又一个“妹妹”,只是他自己浑然不觉。
在这样的引导下,张家辉目标的两个人背后是否有更高的势力,张家辉本身的行为是否完全自主,就成为了悬疑的主体。
我们与张家辉一起,在寻找真正复仇目标的同时,也一步步揭开犯罪世界的庞大真容,其对张家辉的利用制造了困难,本身也是其力量强大的最好象征。
种种暗示性的表达引诱着观众猜测,这比直接给出组织真相更加凸显其庞大,因为人的想象空间永远是无穷的,在借助这一点上 本片做的非常恰当。
在序幕之中,影片就制造了张家辉与组织的复杂关系。
首先是对组织所谓“庞大势力”的呈现,高空俯拍的镜头强调了其“范围”之广,张家辉最后出现,以一击重锤开启了“怒潮”的标题,这代表了他对如此庞大组织的愤怒对抗。
但深挖这段戏中的处理,他口中的“欧瓦龙会长”在出场时却是处在酒杯折射的光影之中,具有模糊的多重影子,这暗示了他所代表之物的不确切。
这正是组织的不可知性,张家辉对抗的或许只是一部分,而他对“会长”的愤怒对抗可能也是落于虚处,甚至其主动性都是存疑的,一切行动可能都只是为了夺权者的个人目的而被诱导。
在张家辉即将前往进一步复仇的时候,电影给出了他的所处世界变化。
与妹妹的相处带来了他当前人生中的唯一一线光明,在他想象中的二人之家中,导演安排了某个角度上射出的明亮打光,这几乎是全片的当下时点段落中唯一的光明,也是张家辉对自己幸福过往的最后一丝挽留。
而妹妹身上的伤疤已经暗示了一切的不再,并随着张家辉的离开而明确下来---他终于无法满足于这种不真实的光明,而是投入到了对妹妹的黑暗复仇行动之中。
一方面,这与回忆部分中的绝对光明形成了反差,给予张家辉以愤怒暴力的心理支撑,一方面,随着张家辉的深入黑暗,他其实也成为了其中所有人的一份子,以暴力主导的同时也会像其他打手一样,对他人施加暴力,并被更庞大的组织力量所引导。
一个细节是,在他绑架秦沛的女儿后,妹妹的幻像再次出现,却被第三者直接戳穿,这是妹妹非实的信息第一次揭露,也暗示了张家辉在身入犯罪组织黑暗之后的“美好不再”。
在妹妹被绑架的回忆中,他凝望着车里的一切,其内一片黑暗,愤怒也首次滋生,但尚可以通过想象来聊以自慰。
但当他开始成为暴力的行动者,便甚至无法再通过自我想象来略作弥补。
其他人的表现方式,也均配合了影片对张家辉的表达。
最明显的,这同样是王大陆和阮经天在开头部分的状态。
影片分别强调了他们的凶暴与犯罪可能性,前者是犯罪组织的一员,后者则对底层受害者们喊打喊杀,警察形象模糊不清。
特别是,他说着“这里谁敢动鸿泰集团,我们要抓住针对集团的凶手,谁能当继承人我们就帮谁”,此时脸部处在半阴半阳的光线之中,似乎游走在警察与帮凶的正邪边缘,自己就是继承人的手下。
而在配角的身上,我们同样看到了犯罪对人情的吞噬,就像它对张家辉所做的那样:鸿泰老会长疼爱女儿,却被谋图篡位者袭击,马浴柯家庭和睦,也在争权夺利之中沉沦,让家人遭遇风险。
甚至可以说,影片展现的犯罪领导组织以“家族化”的状态开始,而犯罪权力的争夺正破坏了这种曾经的和睦,让每个成员都开始相互算计,在内部彼此施加暴力。
在前期,比较典型的就是马浴柯和另一个领导的厮杀,他被认为是谋逆的夺权者,在厮杀中闪回的家族和睦画面与张家辉兄妹的过往同样具有温暖的光线,却已经被此刻的黑暗厮杀抹除。
更甚的一个处理是,当秦沛等人对将死的马浴柯表示出亲情时,马浴柯反而拿出了自己的底牌,早就通过张家辉绑架了秦沛的女儿,从而推翻了此前的“亲情剥夺与被剥夺”关系,“全员冷血”的实态也随之凸显出来。
可以发现,所有主要人物都和张家辉一样,宣泄着不可抑制的愤怒暴力,也始终在黑暗之中执行着被明确命令或暗中引导的犯罪,都成为了犯罪系统中的一部分。
张家辉、阮经天、王大陆三人的首次相遇,便是明暗之间的“各为其主“,张家辉面对“你到底为谁效力”的问话不置可否,阮经天抓捕张家辉似乎是为了给继承人抹去障碍,王大陆则是效忠组织。
他们发挥着自己的暴力,也始终处在黑暗之中。
哪怕似乎逆反了组织的领导,其实也只是被争权者利用。
在更高的层级上,更大的“暴力“来自于“高层犯罪”对一切的诱发。
器官买卖本身就是日常生活中无法想象的黑暗,而它正控制了所有人的行为,张家辉因为它而亲情受损,反过来也用割掉秦沛女儿器官的方式来报复秦沛,而组织领导们的倾轧则是围绕着器官买卖带来的丰厚利润。
器官买卖的直接呈现是不加掩饰的,甚至给出了对被害者的悲鸣,这是行为暴力的扩展升级,也是其本质,展现程度强烈的二者一同磨灭了所有的亲情。
这恰恰构成了影片在更高层级上的犯罪组织力量展示,也让对其的冲破变得困难无比。
随着影片的进行,当暴力发展到了极致阶段,才从被动变得主动,并脱离了上层者的引导和控制,从单纯的行为被背后始终存在的亲情动机所包裹而变得柔化。
曾经处于想象和过往的温暖光线随着亲情与友情的回忆再次出现,照入到凶残暴力发展到极致时刻的黑暗场景,人物才完成了对促成这一切的犯罪系统的冲破---事实上,它始终存在着,指引了人们冲破如此庞大黑暗的方向。
最后,所有人都回到了暴力的黑暗之中,却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秦沛承受着亲情的丧失之痛,他的反应依然是对无辜者的伤害,而与他同样心境的张家辉一方则愿意舍身相救无辜者。
他们都继续着对彼此的暴力,对“犯罪受害人”群体却呈现出明显的善恶差异,这源于他们内心的光暗信念,最具有代表性的正是张家辉的归宿,以及象征着“将组织中唯一无辜者女儿带到往昔回忆之地的向日葵,这让他脱离了人物相互之间的肉体暴力链条。
所有人都处在黑暗的世界中,但每个人却可以由本心而做出不同的选择,并非只有跟随沉沦这一条路。
必须承认的是,主打暴力标签的作品在当下其实并不少见,但具备一定使用思路的却没那么多。
以暴力为一贯手段的马浴柯和张家辉,让暴力不仅仅是噱头,甚至也不只是“量大管够”,而是以服务主题为目的,且具有表里行为的两个层次。
在这个角度上讲,《怒潮》给出了不差的答卷。
陈国坤、马浴柯和秦沛的角色是拥有双面人生的复杂角色,而马浴柯的执导编剧功不可没!
不愧是演而优则导的潜质很不错的优秀创作者!
而且影片对于贩卖器官、情色交易、 混凝土灌尸、 官商勾结、恶势力 “保护伞”等的大尺度内容的揭露非常有突破性,好看还有深远的社会意义,非常引人入胜。
集结了两岸三地演员的影片也是惊喜连连
不算特别出挑,但是作为很久未见的港味黑帮片,还是值得一看。
动作戏有看头,情节有反转。
虽然剧情略有bug但也算不影响全局。
差不多也有猜到这个结尾,但是看到陈安被问到“你在和谁说话”,以及最后洪泰找到陈安后,看到三人组早已翘首以待的一幕,还是觉得,哇,不错。
全片以复仇为主,而这个复仇的前因后果会让所有观众觉得“此仇的确不可不报”。
三兄弟先蛰伏,找准换届的时机,利用各个大佬争位置的不信任因素,逐个击破。
也算是有一点杀人不见血的快意。
张家辉自不用说,没想到阮经天和王大陆也完全没令人失望。
比金手指强多了。
这是一部非常刺激过瘾、能带给人非常强烈的感官刺激与享受的电影。
马浴柯虽然是作为导演还是新人,但是作为演员已经拥有了好几部很出众的作品,这次集结了张家辉阮经天秦沛吴启华姜皓文等一众港片熟脸兼实力派男星,大家都给出了非常精彩非常优秀的表演。
阮经天将外表狂野不羁的警察形象演绎得非常传神,张家辉则将一心复仇的形象诠释得非常到位,许多配角的表演也都令人印象深刻、角色形象生动立体。
电影本身的完成度很高,将故事讲的很清楚很跌宕起伏很吸引人,作为新人导演的作品来说足够惊喜。
张家辉和女主的兄妹戏份很温馨很温情,令人迷醉。
主创对于日常爱情生活细节的描绘足够细致和接地气、兄妹二人建立了足够深厚且令人信服的感情基础,这也使得之后饱含怒火的复仇足够有力度、令人感动。
电影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巨大的尺度和生猛炸裂的打戏。
作为一部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电影,官 商 勾结、贩 卖 器 官、情 色 交 易、黑 恶 势 力 保 护 伞等 违 法 犯 罪的大尺度内容,是国产电影在尺度上难能可贵的新突破,也让电影的故事足够吸引人。
打戏也非常猛、尺度非常大,无论是拳拳到肉紧张刺激的近身肉搏、还是步步紧逼紧咬不放的追击,都是国产电影中少有的荷尔蒙爆棚的时刻、令人肾上腺素飙升,带来极其炸裂的视觉冲击力。
这种以暴制暴的爽感是只有在电影院大银幕上才能真切感受到的。
在电影中后段还有一个较大的反转,揭示了某几个人物的真实身份和任务,在叙事层面给人非常大的惊喜,也让一切的行为逻辑变得更加合理,是优秀的叙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此处,几位对应的演员们的表演也非常出色,将复杂纠结的情绪状态演绎得极其到位。
哎
没想到是一部复仇爽片,很精彩!陈安的出现引发黑帮集团里的相互猜忌和利益争夺,但要知道,世上不会有没来由的恨。表面上故事讲神秘杀手与黑警、黑帮的三方纠葛,实际上埋藏了巨大的反转,血债清算、解气解恨。三个男主角各自的兵器/武器想必是导演的对动作片的个人追求,陈安的锤子、马文康的弯刀和麦朗汶的枪+双拳,与各自的使命和性格完美契合。“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错都可以被原谅。”最喜欢真相揭开后的那段回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战场,为了共同的目标,可以隐姓埋名、忍辱负重。在打戏方面,桥洞爆炸、医院走廊、仓库混战一场比一场精彩,惊喜的是,陈国坤奉献了性张力十足的打戏,王大陆也找到了合适的戏路。
演员转型导演的处女作,短板挺明显的,但是看得出来下了很大的功夫,也用心学了挺多类型片的套路,已经比很多科班出身的导演强了。但呈现出来还是类型不够清晰,比如黑帮不够黑,动作不够好(当然这是因为缺了个真正的动作明星),犯罪悬疑呢就只是反转。演员表现中规中矩,导演本人和阮经天还行,一些场面只是为了起范儿服务,多了有点腻,就是哪儿都差点把。摄影不错。希望后面能看到导演的进步,别学杂了。
7+,看阵容题材以为又是个不好不赖的及格之作,但没想到好于预期。我们喜欢看行云流水般的复仇,恰恰是因为现实世界里,面对强权下的罪恶,大家都太弱了,到连自怜的资格都没有。20231215寰映影城丰台大悦春风里店
韩影风过于浓烈,王大陆很帅,陈国坤扮演的反派也很有型。马浴柯第一次做导演还是有点东西的,值得鼓励。希望以后越来越好。
中二江湖片,生错时代了的感觉。三兄弟一登场时候每个人极端到做作的状态,其实就已经很明显看得出他们都是忍辱负重的好人了,就已经把最后三人合力捣龙潭的底给透了。。
杀破狼3贪狼低配版
看过
当现实无法描述,内心却不爱歌颂,想文艺又吃不饱饭,那只能在虚构的犯罪、愤怒的复仇里狂欢。
从弹幕看出来,不少人已经觉察出器官产业了
《怒潮》和《重生》真的几乎一模一样啊🤦🏻♂️ 纵览大多数导演的作品真的有很明显的作者性,《怒潮》和《重生》都是架构空间纯粹满足观众对犯罪集团上限想象的“爽片”,都是“碟中谍”“无间道”这类人物设定和情节拐点,只是《怒潮》用刀戏和肉搏讲述人口器官贩卖,《重生》换汤不换药,用枪战和大场面讲贩毒,“悬浮”现实,就是他们的特色。
这个尺度比《涉海》和《爆裂点》大多了。风格杂糅的电影,背景经典虚构,不过好歹不是泰国,应该是印尼那一块。导演喜欢纯粹的暴力,故意不写枪战,而是以近战武器为重点,更有暴力视觉效果,这点倒有日本的风格。场景设计和人物的装扮又像韩国。电影胜在故事简单但足够完整,纯粹的动作片,如果是韩国能成为血浆片。个人觉得铺垫不够,至少两个小时,像新世界那样,把把宏泰集团的实力和残忍再加深,调动观众情绪,特别是主角妹妹那里,如果能铺垫久一点就更好了,那种让人细思极恐的细节。最大的问题是,台词设计和配音太拉了,而且宏泰集团的逼格特像三流电视剧里的只手遮天但没有智商的“大企业”。结尾单单设计马文康的死是有想法的,因为他和乐乐互相喜欢,也是一种阴间重逢。但王大陆依旧面瘫司马脸,完全看不出任何演技,还好死了
问题在哪呢?剧本不差全赶上了热门的话题和内容,风格比较突出有日式黑帮片的视觉体验,动作戏很有特点,好久不见全程冷兵器了真的狠,演员也没有啥特大的短板,可能就是少了点韵味让人记不住。
恶臭男导演,少一出轮奸的戏是会影响这部烂或者更烂吗?
为什么分数那么低啊!很好看啊!孤儿院里的都是狠人!!!off day就是在家看剧 美滋滋
节奏不错,尺度也够,放到东南亚环境里也是懂得都懂。看多了反派死于话多,这里都不给说话机会,后面反转加颗星,前半段感觉像陈安制定计划引导坏人自相残杀,但是他既然这么牛又怎么可能买不起一辆二手车?而且阮经天的角色看上去又太浪费。结果后面三个人经营布局那就说得过去了,徐太宇,最终还是去做老大了……
阮经天的表演非常惊艳,质感非常好
就是一个还算简单的复仇故事。本以为全员恶人呢,结果你们还是勾连上了啊哈哈哈,桥段不算高级,但并没有故弄玄虚,后面抖包袱也算可以,能把故事讲清楚就已经足够。演技也算是水准之上了,马浴柯和陈国坤还是非常可圈可点的。实话说还不错
能把只手遮天的手斩断 得经历多少能人所不能 忍人所不忍 受人所受不了啊 真善狠才治得了大魔王组织
这应该是马浴柯第一次自导自演吧。剧情的反转还可以,调色和镜头语言不像是港片儿的风格,一般般,镜头的运用还可以再更好。你这洪泰什么意思?暗示俞敏洪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