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太阳的孩子

太陽的孩子,Wawa No Cidal

主演:阿洛·卡力亭·巴奇辣,吴燕姿,林嘉均,许金财,徐诣帆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5

《太阳的孩子》剧照

太阳的孩子 剧照 NO.1太阳的孩子 剧照 NO.2太阳的孩子 剧照 NO.3太阳的孩子 剧照 NO.4太阳的孩子 剧照 NO.5太阳的孩子 剧照 NO.6太阳的孩子 剧照 NO.13太阳的孩子 剧照 NO.14太阳的孩子 剧照 NO.15太阳的孩子 剧照 NO.16太阳的孩子 剧照 NO.17太阳的孩子 剧照 NO.18太阳的孩子 剧照 NO.19太阳的孩子 剧照 NO.20

《太阳的孩子》剧情介绍

太阳的孩子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小女孩Nakaw 的妈妈为了工作必须留在台北,相依为命的外公却身子不再健朗,同时部落族人因「卖地换进步」的开发计画而互相对立。究竟盖饭店、提供就业机会,是不是部落生存的唯一出路?取材自共同导演勒嘎‧ 舒米的母亲舒米‧ 如妮推动水梯田溼地复育的真实经历,向这片土地上每一位 默默付出、坚持理想的唐吉诃德致意。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温哥华的朝日画心师七号房的礼物警察也有家横财就手谜之大厦真爱之路我才不会被女孩子欺负呢黑眼苏珊花电影GIVEN去海边自闭天才苏菲与朝阳美人鱼一次失误清醒梦鬼子来了五年规划化装舞会丧尸之城一周的朋友永久少年EternalBoys传颂之物虚伪的假面我的女主别太萌岁月如金鬼驱人爱的进行时绑架危机Def喜剧果酱25打车惊魂红箭

《太阳的孩子》长篇影评

 1 ) 宗教信仰

宗教在我们心中有怎样的代表意义?

信仰又是为了什么而存在?

我们相信神、遵守戒律和规则、固定时间到教堂参加礼拜或告解,是因为它能够抚慰人心让我们朝着正确方向前进?

或者只为了合理化自身日常行为,找到办法去掩饰曾经犯下的罪过?

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可能在不同人心中有着截然不同的答案,就算大家都信奉着同样的宗教信仰,我们也都能从人性的多元复杂与每个人的根本看见的互相分歧的结果,我想这就是《基督圣体》与这个世界有趣的地方。

 2 ) 我有罪,用了很长时间才胜过它

这部电影,有信仰和没有信仰的看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

有行淫时被抓的妇女,众人把她拉到城门口要用石头打死。

耶稣在那里,众人问:夫子,怎么办?

耶稣蹲在地上,用手指头在地上画,说:你们谁没有罪就可以拿石头打她。

众人渐渐离去。

最后剩下耶稣和妇女,耶稣说,回去吧,你的罪赦免了。

《基督圣体》这部电影,看它的时候,从头到尾,就像是自己在惭悔。

丹尼尔做错了事,我也做错了事。

很羡慕丹尼尔,有能承认,弥补自己罪的机会。

电影最后,老牧师说,我犯了罪,用了很长时间才胜过它。

每一位弟兄姊妹都是这样吧,一生在福音的道路上,不停的与罪较量。

 3 ) 另辟蹊径的青少年成长与宗教反思故事

今年奥斯卡颁奖礼上,韩国导演奉俊昊可谓抢尽风头,凭借一部《寄生虫》横扫四项大奖。

也许是锋头太过耀眼,盖住了其他一些同样有实力的影片,特别是在最佳国际影片这个奖项中,其余入选的四部都是百里挑一的佳作,《蜂蜜之地》、《痛苦与荣耀》和《悲惨世界》大家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了,而在我看来这部来自波兰的《基督圣体》也绝不能小觑。

这部一看名字就很容易联想到刻板深沉的宗教题材,但事实上这部波兰电影却另辟蹊径地探讨信仰的本质以及宗教制度的困境。

影片的主角和前两年获得柏林影帝的法国电影《祈祷》极为相似,同样从误入歧途的年轻人的视角展开叙事,亲身体悟宗教的救赎实质。

不过相比起《祈祷》里面拿宗教作为戒毒的手段,这部影片对宗教的反思更为复杂与耐人寻味。

影片的剧作相当出色,两条叙事线索并行交错:一面是假扮神父的主人公在这个闭塞的小镇里经历心灵洗涤和思想转变,另一面是则是在主人公的介入下,由车祸事件引发民众之间的怨愤情绪得以解开。

这个冒牌神父的故事或许并不陌生,但是透过主角这种阴差阳错的命运选择,让观众能够深入浅出地思考信仰背后的实质。

一件衣服足可改变一个人的身份,平凡人的身躯也能承担起神圣的任务。

少年犯自然也有机会获得救赎,并享有与神父同等的精神力量去为民众排忧解难,尽管他的行为看起来远非宗教所定义和容许的范围。

这种模糊的宗教道德观念在这个角色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一时是恶迹斑斑的混混,一时是虔诚尽责的神职人员。

当他的真实身份被揭穿后,两条叙事线索逐渐汇合:小镇上的民众从车祸事件中获得释怀,而正当观众以为主人公经过此事而获得救赎的大团圆结局时,却遇上令人愕然的反转结尾。

这个戛然而止的结局让我回想起他在小镇上尽心尽力帮助的那位寡妇,在现在看来他并非是出自主持正义或者宣扬无私大爱这种说辞。

实则上,他是从寡妇身上看到自己的遭遇。

寡妇因为丈夫驾车引发六条人命的车祸而被镇上其他民众孤立,而他在少管所的经历不也正是如此吗?

仅仅是犯下疏忽杀人的过错而被身边人和社会排斥,狱中的神父先打消他日后担任神职人员的念头,随后登场的警察则对他一脸不屑,认定他无法从良。

他在帮助寡妇与众人和解而重新融入到社区的过程中,抱有希望自己日后也能为这个社会所重新接纳。

然而,影片的结局彻底击碎了他这个良好的愿望。

这个结尾对西方传统宗教有了多一层反讽质疑的味道,似乎也暴露出宗教制度的困境。

由此,这个貌似常见的“冒牌货”题材在开放性的结局中提升不少,特别是画面结束在男主角带着满脸鲜血和迷茫的双眼逃往未知的方向。

 4 ) 誰有資格事奉上帝?

誰有資格事奉上帝?

是誰說了算?

波蘭電影《另類神父》(Boże Ciało)的主角丹尼是少年犯,歸信基督後希望成為神父,牧養他的湯瑪斯神父卻潑冷水,直言沒有神學院會接受他這種犯罪背景的人。

世人皆罪人,十分平等,但天國是否仍有階級制?

《另類神父》一方面讓我們看到宗教和信仰之間的微妙張力,另一方面又揭示了宗教仍是現實世界的一部份。

丹尼沒有按假釋的規定去鋸木廠工作,竄到附近一個小鎮,胡謅自己是神父,卻誤打誤撞當上小鎮神父的臨時替工。

這個荒誕情景引申出有關真偽的問題:是否只有真的神父(教廷認可的)才能真的牧養信眾?

反過來說,真神父必然是真牧者嗎?

丹尼有機會當替工,是因為小鎮唯一的神父酗酒,須去療養院戒酒。

丹尼硬著頭皮,又是實現夢想,穿上聖袍主持彌撒,但沒受過神學訓煉,怎麼講道?

「沉默也可以是禱告,我們來這裡不要機械性地禱告……禱告是和上帝聊天。

」他複述了湯瑪斯神父在管教所講過的話,又加上自己的感想:「祢這麼純潔,我這罪人又怎麼代表祢?

還是去禱告……」事實上,即使丹尼落力去做好神父的角色,又承認教廷給神職人員的規矩有其意義,應該遵守,他仍做了不少對教徒而言是犯罪的行為:吸毒、淫亂、打人 — 更何況冒認神職人員本身就是欺騙。

其實他本身就是一個需要牧養的人,卻被當地的天主教會體系拒絕。

丹尼有慕道之心,想進神學院,卻連報名的資格也沒有;到了小鎮,本來的神父也自身難保,無能照顧丹尼的信仰生命。

不過錯有錯著,一片熱心的丹尼,憑著從心而發的活潑講道和親民作風,吸引了更多小鎮居民上教堂。

選擇神僕的,其實不是教會,而是上帝自己。

小鎮在一年前發生過一宗交通意外,七位居民去世,他們的親人仍未走出傷痛。

丹尼其實是一個充滿同理心的人,配合他在管教所學習的情緒管理技巧,他幫助一群年輕死者的家屬把壓抑的悲傷和憤怒釋放出來。

他不說「一切都在神的計劃中」一類陳腔濫調,而是在禱告中陳明各人心中的不滿:為何祢讓這苦難發生?

我們感到不公殘酷,而非祢的美意。

但丹尼也祈求上帝的憐憫,讓大家明暸祂的心意。

他做了一個牧者應做的工,不是重申「教義正確」的現成解答,而是醫治人的心靈。

作為一個少年犯,丹尼也是傷痕纍纍,卻把自己的幽暗轉化為別人的祝福。

然而同理心不代表放棄是非判斷;丹尼也發現了年輕死者家屬的陰暗面,就是他們把子女的死怪罪在其中一名死者科比斯基頭上,因為他的車與年輕人的相撞。

他的遺孀也成了替罪羊,被鄰居排擠與欺凌:「你怎麼能讓你醉酒的丈夫駕車?

」更甚者,原本的老神父也不讓死者下葬在小鎮公墓之中,其遺孀也不上教堂。

神愛罪人,教會卻把罪人拒諸門外,這還算是甚麼教會?

經過調查,丹尼知道事有蹺蹊,不惜押上小鎮信眾對他的愛戴,要為科比斯基舉行安息彌撒,並把其骨灰下葬於公墓之中,讓遺孀回歸教會。

為此他得罪了地方勢力,遭受縱火等威嚇,仍堅持為人們尋求公道與復和。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

」本來的老神父和丹尼比較,誰才是真正的牧者?

誰才是和平之子?

丹尼自知有罪,而他藉此與信眾分享寬恕的重要性:「寬恕不是忘記,而是愛,即使他們有罪。

」那麼丹尼就是看似罪人的聖人了嗎?

他成了牧者的典範?

也不是,他只是一個蒙恩的罪人,只是他比其他人更覺察到自己的罪。

他並不比老神父更高尚,都是為主作工的牧者。

但這也不代表丹尼不能是牧者;他的軟弱,正如老神父的軟弱,說明了其實牧者也是需要被牧養的罪人。

不單罪人需要救恩,其實做好人都需要恩典,需要一些外在於個人意志的「道德運氣」。

但世事往往是:塞翁失馬,福禍難分。

丹尼在管教所歸向基督,是好運;當地的宗教制度抹煞了他當神父的志願,是不幸;他有機會偽裝神父,真的牧養了小鎮居民,是奇異恩典;他的謊話被揭穿,重回管教所,是悲慘的際遇,又是他假冒神父的後果。

仇家在這裡咬著他不放,逼他來一場血腥的決鬥。

丹尼重新陷入罪中,臉上失去了當「神父」時的喜悅,換來受傷野獸一般的驚恐。

當他在小鎮中,人們信任他的時候,他便有機會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當他回到少年管教所,僅被視為罪犯之時,彷彿便只有作惡之路可行。

這齣戲把宗教的盼望和現實的殘酷交融並置,大量冷靜穩定的鏡頭泛著偏綠的冷色調,沒有溫情洋溢,卻偶爾滲進窗外的日光,照在人的臉上,猶如上帝的手撫慰。

電影原名直譯《基督聖體》即聖餐,當中被擘開的餅是基督的身體,共同領受的教會信眾也是基督的身體;宗教始終是一個群體性的信仰。

或許「信者得救」也指向外部條件,不只是個人內心的意向:你自己相信可得救,也需要他人相信你得救。

即使蒙恩,個人的信心仍是脆弱的,當丹尼身邊的人不再是信徒而是惡棍,當教會率先因他罪犯的身份而封殺其牧者的追求,他便會抓不穩手中的救命繩索而重墮深淵。

相信基督的救恩,不只是信祂會救你,也是信祂會救其他人。

 5 ) 在充满罪和悲伤的地方跳舞

走出电影院的时很想哭,但是好像又并没有觉得很难过。

觉得好像一切都是不合理的,但是又好像很合理似的。

仿佛有一种很强大的力量在说,他就是Ksiądz Tomasz,不是Daniel。

他抽烟吸毒酗酒打架纹身蹦迪性爱跳街舞,但是他是真的有一种充满神性的力量,他的沉默和言语都让人陷入沉思,他不是降临到这个小镇上来拯救世人的,但他是真的在改变着这个世界。

我没有信仰任何宗教,不觉得宗教可以解决一切的问题,宗教甚至反而会带来很多问题。

我们都不是圣人,那种痛苦的感觉和失去所爱的恶都表现得令人揪心地难受。

最后,有的人赎罪,有的人原谅。

在一个充满罪和悲伤的世界跳舞。

电影是没有答案的,生活也是。

走出电影院拿出手机,随机到的第一首歌就是Ave Maria. 身边走过一个神父打扮的男人。

我甚至分不清电影里提到的许多与宗教有关的词汇。

但是所有的感情都表达出来了,就够了吧。

 6 ) 《基督圣体》:一件衣服能够改变一个人吗?

2018年,德国电影《冒牌上尉》上映,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列兵威利赫罗德在偶然间得到一套上尉的军装后,自己也被这套军服所控制,最终跌入人性的深渊。

如今,又有一部电影将相同的情况再一次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波兰电影《基督圣体》。

本片的主角是一位名叫丹尼尔的20岁少年,因为抢劫和意外杀人,他在少管所中度过了自己的青春期,而在少管所中服刑的日子里,他也对基督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产生了想要报考神学院的想法。

然而像他这样有着严重犯罪记录的人根本不可能有这个机会,在获得假释后,少管所的托马斯神父介绍他去一家木材厂谋个生计,但向往自由的丹尼尔并不想在压抑的木材厂里呆着,于是他便溜到了木材厂附近的镇上,但令他没想到的是,他自己因为一个谎言和一件随身携带的教士服当上了本地教堂的神父,并且还接管了这个教区。

面对如此情况,丹尼尔只能化名为托马斯神父硬着头皮干下去,而他的出现,也让这座弥漫着悲伤与撕裂的小镇开始慢慢有所改变。

正当丹尼尔在全镇人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时,他的身份却突然被揭穿,于是这个少年再一次,走向了自己未知的命运。

某种程度来说,《冒牌上尉》和《基督圣体》有着十分相似的故事架构,主角同为处于青春期的少年,他们同样面对着困境,也同样因为一件衣服而拥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只不过,《冒牌上尉》中的威利赫罗德获得的是一个象征着权力和欲望的军官身份,而《基督圣体》中的丹尼尔,获得的却是一个象征着拯救与博爱的神父身份,一个可以光明正大的杀人,一个可以光明正大的救人,两部电影对比起来看,还挺有点意思的。

其实,这种通过获得一个新身份而是自己性格和命运得以转变的故事,我们在以往的很多电影里都见过,并没有什么新鲜的,特别是在喜剧片中十分常见,而且在那些电影中,主角获得的身份更要夸张,比如在《冒牌天神》中,主角就直接过了一把当上帝的瘾,但为什么《冒牌上尉》和《基督圣体》仍然能给人很不一样的感觉呢?

《冒牌上尉》还比较容易理解一些,毕竟,主角堕入人性的深渊直至结束的这种残忍事情在电影中还是不多见的;而《基督圣体》却不那么能让人明白,讲了千遍的故事为什么这一次仍然会得到奥斯卡评委会的青睐呢?

在我看来,答案就在这部电影的结尾。

按理说,这种故事正常的发展应该是按照“主角陷入人生困境-意外获得新的身份-新的身份促使主角发生内在改变-主角身份被揭穿-主角再次陷入人生困境-主角被之前冒用身份的经历所激励-主角获得一个好的结局”这个发展脉络来进行,但在《基督圣体》中,故事的发展脉络却在后半部分发生了改变,在主角再次陷入人生困境之后,他并没有再次奋起,而是陷入痛苦与迷茫之中,最后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生死未卜的开放式结局。

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讲故事方法很新颖,但在我看来,这并不是哗众取宠,而是一种格外的真实。

我们可以仔细想一下,如果丹尼尔是一名服刑数十年年过半百的中年大叔,那么这个故事按照“换个身份,获得救赎”得发展脉络走下去是没有问题的,但这部电影的主角是一个只有20岁的少年,对于我们所有经历过20岁这个年纪的人来说,大家都能明白,一个人在此时是根本不可能有定性的,这正是一个人最跳脱也是最反叛的年纪,你不可能指望一个少年在如此年轻的阶段就能够虔诚自己的信仰,获得自己的救赎。

因此,当整部电影在丹尼尔满脸是血的迷茫之中戛然而止时,我认为这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安排。

未来往何处去,丹尼尔不知道,我们也不知道。

这部电影让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件衣服真的能够改变一个人吗?

答案似乎是肯定的,在这部电影中的大部分时间内,也是这么表现的。

我们可以看到,那件教士服和“代理神父”的名头却是为丹尼尔带来了改变,让他从一开始的糊弄事儿到后来转变成全心全意拯救众生,努力的弥合小镇的分裂,治愈小镇的悲伤。

但到了最后,丹尼尔却再次陷入黑暗之中,那件衣服和曾经的美好都没能拯救他,他再次成为了一个凶狠的“暴徒”。

如此看来,一件衣服和一个身份似乎也并不能改变一个人。

其实,真正能够改变一个人的,还是这个人的内心。

衣服和身份都只是外在的刺激,对于一个人的改变有帮助,却起不到决定性作用,真正能够让一个人发生根本性改变的,还得是他自己的内心,只有一个人的内心足够的坚定和决心,才能让自己发生真正的转变,才能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

但这种内心的转变是需要有一定的人生经历,让一个人有了充足的阅历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之后,才能在外在情况产生刺激时发生,对于丹尼尔来说,这个刺激显然来的太早了。

最后说一个我觉得本片中挺有意思的细节,那就是对光的运用。

仔细留意我们就可以看到,在影片的前半段,丹尼尔在教堂里主持了好几次活动,在这些镜头中,从教堂窗户上打下来的光始终是充足而柔和的,此时丹尼尔正在一步步向“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在镜头中的光线是十分明亮温暖的,丹尼尔整个人也都被这光笼罩着,仿佛沐浴在圣光之下。

然而在影片最后,当丹尼尔最后一次站在教堂之中时,原本从上面照下来的光却变成了从侧面打过来的光,因此丹尼尔在画面中始终是一半脸处于光明之中,另一半脸却处于黑暗之中,这在我看来是个十分巧妙的安排,用镜头语言向我们展示了此时的丹尼尔再一次陷入迷茫之中,成为一个即使天使又是魔鬼的矛盾形象,让人物内心的迷茫与纠葛更加直观的展现出来。

作为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我对于上帝到底存不存在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我想《基督圣体》这部电影要讨论的也不是上帝存不存在的问题,我觉得,这部电影真正想要说的是:不管是上帝还是别人,没人能够拯救你,真正能够拯救你的,还是你自己。

 7 ) 宗教与信仰

由于过去复杂的历史背景与罗马教廷、神圣罗马帝国等众多影响,尽管曾经受到共产党的打压,天主教会还是在波兰有着高度的政治与社会影响力。

《基督圣体》试图以丹尼尔这个有多重身份的存在来点醒观众,到头来,比起信奉特定的宗教,遵从圣经里的条文,无时无刻都赞颂着天主的慈爱与恩赐,更重要的还是一个人能否真心向善,抱持着正面思考态度。

人与人彼此之间的连接,使我们能不被外部条件给蒙蔽,接受并包容这个世界的不完美,不仅在人们犯错后真心悔改时给予宽恕与原谅,自身遭遇难关时也能有面对的勇气与继续前进的希望,这才是属于信仰的真正价值。

 8 ) 各司其职的救赎之路

作为一名天主教徒,自我批判地看完这部电影。

波兰是传统的天主教国家,即便在苏联的铁幕下也没有失去信仰,但仅从近年来的一些电影来看,现实不容乐观,宗教在僵化和退化,神职人员的缺乏和失去信心,年轻人受自由思想的侵蚀等等。

男主出入少管所,就一个混混,偶然情况竟混上了假神父,这也是电影的表现(其实天主教会非常严谨,除非战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因为有教区管理制,没有身份获得证明的外地神父不可能在教堂行圣事的),临时抱佛脚,通过手机搜索勉强会主持弥撒仪式,这说明神父的技术活,经过学习不难,但神父这个职业最重要的是牧灵,面对堂区内那些伪善、信仰僵化的老教友,难怪老神父酗酒且想逃离,假神父的到来确实注入了新的气息,比如没有成见地看人,和青年人的沟通,但还是禁不住诱惑(女青年诱惑神父是大罪,也可能她感觉出来那男孩不是神父),和女孩上床了,这里所有的角色都没有做好自己的本分。

影片还通过假神父调查一起死七人的车祸和镇长的新工厂开工,这几件事来集中表现小镇各类人的信德观念,通过几次在集会中的讲道,启发人们自我悔罪和救赎。

当然,纸是保不住火的,最后假神父选择当众脱去神父衣袍,结束了这段自我救赎,回到少管所,脱离了神圣的引导,于是又是浑浑噩噩。

影片充满了悲凉和失望,有稍许慰藉的是,老神父回来了,教友们也接纳了那个寡妇,可救赎之路还很长很长。

 9 ) 大型双标现场

圣体:耶稣最后的晚餐时,拿起饼来,祝谢了,擘开。

递给门徒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而舍弃的。

你们应为纪念我而行此礼。

”即圣体=耶稣的象征回到本片,观察到一细节,丹尼尔作为代理神父初来乍到,礼貌性邀请信徒进门,但门徒丝毫不动。

随后村里的另一位妈妈叫喊她们进去,顷刻间鱼贯而入。

本片导演想要表达的也就在此刻具象化了。

你内心供奉的“圣体”到底为何物?

这一问题贯穿整片,神父是耶稣的传话人,当丹尼尔用少管所的那套发泄方法来感悟信徒,大家纷纷感谢;当丹尼尔出于善意要将肇事者也葬在村庄,丹尼尔的仓库都被人蓄意点着了。

原来人们信奉的还是自己的内心。

片中将这种信奉叫——机械性祷告。

就像村长对丹尼尔一开始说的那样,你只不过是过来支持工作的。

对,需要支持的时候,你是神父,你的思想与我相左时,你什么也不是。

托马斯要带走丹尼尔时,女孩问托马斯,丹尼尔还会不会回村庄的时候,托马斯的答案是,你放心每个教区都会有一个神父。

到这,神父一如圣体一样,已然成为了一个工具,就像高高悬挂在哥德式教堂上冰冷的圣体塔一样。

本片借宗教对人们心中的准则线,是非观进行直白的讽刺,同时又在对宗教进行反思,一针见血。

同时导演的风格化表现我也很喜欢,在灰色调的阴冷世界里,至少还有丹尼尔做弥撒时的教堂天窗射来的暖光,即使他是一个刚刚释放的少年犯,在给老妇人做终傅时窗外的神光让他的身份不再重要,老妇人眼角的最后的泪水是对他善良的认可。

 10 ) 宗教,只是一张置身于外的衣饰

当丹尼尔必须重返少管所时,最后的弥撒,他在教堂里做了一件事就是脱掉神父的衣服,赤裸上身走出教堂。

最后,他回到少管所,在那场一对一的监狱决斗中,他如恶魔般凶残地撞击已躺地的对手,头破血流。

此时,他已把基督教义抛诸脑后。

一部波兰小众的电影,拍得冷静又扎实。

以丹尼尔着上神父衣服的前后行迹穿针引线,通过小镇的交通事故切入主题,宗教的信仰是否植入人心引导人的行为,又或者只是置身于外。

如果真能引导人的行为,那事故遇难者的家属们,信仰着基督的教徒,难道不应该有着一颗宽恕之心?

而事实上并未如此。

《太阳的孩子》短评

上帝和魔鬼同时的转世

7分钟前
  • 彩戏师wala
  • 推荐

剧本听上去还有点意思 但呈现得实在无趣。上帝与魔鬼本就是一体 宗教的本质只是给内心脆弱的人们发明的安慰剂。

10分钟前
  • Seuysiro
  • 较差

还没看

12分钟前
  • 维维、勿弃疗
  • 较差

圣水不会弄脏衣服,却会使其发霉。恶语没有屠杀生命,却能让其焚毁。贪婪是一种疾病,可以打着祈祷的名义令众人下跪。正义是一种信仰,穿上牧师领便能和基督同负一轭。布满文身的皮和布满圣光的衣哪个需要伪装,贴在木板的怨和写进鞋盒的恨哪个可以谅解。伪装过一段基督的人生,如何谅解骨子里的魔鬼。

17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让人犯困,我哪根筋搭错了想看宗教主题电影……

21分钟前
  • *——*
  • 较差

如果换身皮就有效果,小镇最终接纳寡妇又是怎么回事呢?又是换了什么皮?如果真是讲坛上说的话起了效果,那这效果又与皮何干?拿人性说事就别沾那身皮的光,真谈宗教就别这么扯淡

22分钟前
  • spurs
  • 较差

豹尾

24分钟前
  • 纯肉锅贴
  • 还行

另一个方面也可以看出一个设定对于人的影响,当周围人对神父这个职业的尊敬转嫁到丹尼尔身上时,丹尼尔接受的同时为人处世也不一样了,所以环境的期待对于人是多么重要

29分钟前
  • 红药
  • 还行

很一般,节奏慢!很早就知道结局了,没意思!

30分钟前
  • 似暖阳
  • 较差

今年第一部类五星,结尾存疑,难道是用闪回诠释一下他当初犯罪的原因?男主角的那双眼睛

35分钟前
  • 大熊星座
  • 推荐

(Virtual screening@CCT)男主角实在令人惊艳,要不然观众很难撑过这个充满压抑情绪的故事。那些乡民们的悲伤和不被神所听见的痛苦,是走不出去的真实人生。结尾也足够真实,没有提供任何幻想。人的苦难,结结实实地落在了肉体上,也即落在了大地上。

39分钟前
  • 沁云
  • 推荐

诚恳、落地的现实主义文本,-1星在于能够说服和解的合理性不足,纯粹地与神对话,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人心既是圣灵也是巨兽。

42分钟前
  • Phos
  • 还行

《冒牌上尉》和《基督圣体》有着十分相似的故事架构,主角同为处于青春期的少年,他们同样面对着困境,也同样因为一件衣服而拥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只不过,《冒牌上尉》中的威利赫罗德获得的是一个象征着权力和欲望的军官身份,而《基督圣体》中的丹尼尔,获得的却是一个象征着拯救与博爱的神父身份,一个可以光明正大的杀人,一个可以光明正大的救人。// 电影中的车祸影射了2010年波兰总统专机失事事件。// 男主有一股亦正亦邪的气质。

44分钟前
  • Song³
  • 推荐

其实挺没意思的

47分钟前
  • 枯藤和老虎
  • 还行

还行吧,只喜欢东欧寸头男孩的肉体。

50分钟前
  • xleecinemania
  • 还行

看不懂 想给0分

55分钟前
  • 醉一场又何妨mik
  • 很差

只有收尾带点科马萨 或者是我一直误解了他 之前抱有期待波兰是不是出了一个JCM 结果他拿出这部波兰学派打了我一个响亮耳光

56分钟前
  • 乔治洗衣机
  • 还行

比1917好看多了

58分钟前
  • 落语
  • 推荐

被类似《冒牌上尉》的故事吸引,看到最后喜欢此片的影像风格和色调。

1小时前
  • 梦之安魂曲
  • 还行

尽最大努力为他人觅得宽恕,但无人给予他宽恕

1小时前
  • 17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