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战线 40/100上次玩战斗机,这次潜水艇,真的不好看。
张学友、谢霆锋双主角记得是在2023年的时候就已经有片段出来,心理就是想一定要好好看看这部电影看完之后就觉得···谢霆锋还是挺适合演坏坏的角色,怒火、逆战这两部谢霆锋给我的印象是十分深的,确实好看。
这部电影就文戏+剧情都是拉胯的,只有动作就还是可以。
但是最后你玩潜艇就算了,boss没有铺垫实力,最后就是被憋气搞定的。
拉胯 不好看
影片问题挺多的,尤其是谢霆锋这个人物。
只讲一下人物第一次出场,第一场戏毋庸置疑很重要,你可以塑造人物、揭示主题或世界观等等。
小谢的第一次出场是什么?
是和前女友的车内对话,我们看到了什么?
只看到小谢深情。
好,小谢深情这个特质有贯穿全片吗???
有对剧情有帮助吗???
前女友大概第一幕还没结束就死了,小谢难过了几场戏后面就只是跟张学友的情谊了!
编剧导演还不如第一场戏做他和张学友的师徒情,小谢的整个爱情戏份就是废戏。
啥叫流水线作品?
这就是。
整体肯定推荐。
算是一年拍好几部的邱礼涛电影里比较好看的。
说缺点。
首先就是霆锋的演技,这么多年不仅没进步,看着还挺尴尬,可能对比吴镇宇和张学友都还比较稳。
霆锋感觉只适合演线人,或者怒火重案这种人狠话不多的。
大家都吐槽霆锋面瘫演技,可是霆锋哭起来更让人尴尬。
而且作为动作导演,真的是给自己加了一些不必要的动作戏,应该是怒火重案打爽了,但我看着都很无聊。
刘亚瑟在港片系统真的挺适配的,又美又飒,就别来内地挣那个不合适的角色的钱了。
去年前任4这种真没必要。
吴镇宇我现在真是越看越喜欢。
还看到了米雪。
说回霆锋,看完怒火重案之后和我一样觉得华语动作片后继有人了的,基本上都可以死心了。
当然接下来还有霆锋自己导演的怒火蔓延,我们还可以再看看,我基本上不看好霆锋接替甄子丹扛起动作片大旗。
在一个无聊的商业片之外,如果要说作者表达,首先就是开头这种暴雨台风天气下的香港末世感,一个镜头就是一个作者表达。
包括后面大船对香港的撞击。
反战,此刻俄乌,加沙地带都是一团乱麻。
还有就是那句台词,我们是改变不了这个制度的,学会去适应它。
这应该是对所有还没有移民的香港人的喊话了。
手铐铐在一起致敬泰坦尼克号绝了!
最后张学友跳楼镜头让我想起张国荣,不知道有没有和我一样的。
现在香港电影十部九部警队抓内鬼,其他的你们是真的不敢拍还是不会写啊?
抓内鬼我真的看腻了。
被奇怪的剧情所拉扯,一部好电影,不是靠张学友或者谢霆锋来场表现情绪的独角戏就能够拍出来的...张sir是鬼,从剧情分析无问题的,但演得太矛盾,既然是鬼,谢霆锋发日期过去的时候,他拿这些资料去给林嘉欣做乜?
线索他自己供出来的,然后把自己逼绝地?
这就是高能抑郁症的表现么?
反派们的逻辑就是毫无逻辑,在HK地界,是有驻军的!
成架军用直升机去袭击海关这样的剧情感觉接受不了,当然,你说的当年施瓦辛格F16在城市飞都可以,那我没话讲,你拍成这种极致个人英雄主义片嘛...后面要开走潜艇,反派一个人就下艇了...如果你一个人就能开潜艇,当时为啥还要轮船运....陀螺仪+潜艇本体是能够提升什么战斗力吗?
陀螺仪这东西搞到像核弹一样那么重要,结果感觉什么功能也没有,我一开始以为是拿来发射导弹的...正派的行动可以说是彻底失败,可以说是无组织无纪律的代表,当年成龙可以无组织无纪律,因为他是个人英雄片,最后打赢拯救世界就完事了,现在码头撞了潜艇沉了维港破坏了,幕后黑手还没抓到,搞个毛线啊!
角色设置一塌糊涂,前面几分钟谢霆锋和卫诗雅的剧情就是为了铺垫谢霆锋的性格缺陷?
这个性格为后面的剧情有什么联系吗?
泰国来的两位国际刑警,Mark哥跳了个集装箱就没了?
女警之后就是陪衬谢霆锋,花瓶....没事,有个花瓶挺好的,需要的,不然更无聊了。
非洲那段剧情可以升华一下,告诉将军,罗博士两头赚钱啊,后面把某国际坏势力暗示一下也可以嘛,结果就一轮空袭啥都没了...海关内部斗争的剧情也是拍得高不成低不就的,吴镇宇看上去就是蠢的上司罢了,林嘉欣指挥的行动也是不太行...HK海关看完这片子感觉这是在抹黑...打戏...爆炸方面没什么问题,反正就是哒哒哒,bongbongbong,谢霆锋在轮船上打的时候,手持镜头拍得?
慌到不行,感觉打斗都看不清楚了。
感觉谢霆锋陷入了主角必须被各种摔的错觉中,其实不用的,反正我不是很爱看,当然,演员是敬业,但电影是要好看啊!
最后炸维港,后面的背景太假,一看就是厂景了...不过 ,张学友X林嘉欣的组合还是让人想起了当年的男人四十,哎,嘉欣BB都胖了许多了...讲真,连个电影名都唔掂,毫无记忆点,点卖啊...
暑期档了马上,把《海关战线》当做当头炮来聊。
不仅仅是很高的商业属性吧,还有邱礼涛本身较为强烈的97情绪(几乎要够到《拆弹专家2》的程度了),都让本片在炸裂的形式与对时代焦虑的呈现上并驾齐驱(尽管文戏还是糙得不行)。
关于体制,张允南被女友邵雅莹及上司郭子强两套体系弄到狂躁,最后落得个“小公务员之死”的下场,以控诉上层斗法对下层的异化,同时“二”虎相争“一”人遭殃的隐喻,也有对一国两制的一种潜在回应——姓资还是姓社,或许,并非一个平头百姓需要回答的问题。
抛开对制度侵害的呈现,邱礼涛这次也对外在侵略做了呈现。
《失眠》那会骂日本,讲性本恶,这回矛头直指日不落。
最后潜水艇冲撞维多利亚港显然是反英反殖民的,毕竟片子里的坏人多半是外国人,鬼佬嘛。
卖这个给A,卖那个给B,然后撺掇人打,混蛋一个。
个体被体制弄乱,集体又被外族搅浑。
时代焦虑以及历史批判都有,然后就是周正礼跟ying这条线。
怎么说呢,上回邱礼涛玩名字游戏还是《莫斯科行动》,老情人真真与女儿“假假”。
穿青马大桥说以前来过,那这次呢?
男友之死,一下就让故地重游陌生化了?
时空间的差异恰恰形成一种物是人非的悲凉感,同时,相同的名字又让张允南的“反”多了一些疑问——这一切是否又是莹(ying)的一个局?
邵雅莹是否早就知道张允南所做的一切,只为自己的仕途铺路?
毕竟一直在提醒周正礼自己的师父可能是坏人的是ying(一体两面)。
如果按这么理解,那到最后也没有人是胜利的。
两个ying都失去了爱人,张允南自我毁灭,周正礼也只是守着他空洞的正义……至于香港的一部分,也沉入维多利亚湾。
说来说去,邱礼涛这次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估计还是张允南对莹所许诺的那个理想:在那个自由的小岛上安度晚年。
礼法需不需要正?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你曾允诺过我一个梦里的南边。
或许这也是邱礼涛反英雄、反体制表达的根源——那朵根本就不存在的盛开在理想之地的自由自在的紫荆花。
作为电影圈里出了名的劳模,邱礼涛几乎涉猎过各种类型的电影,如果一定要在这些五花八门的电影里总结出一个邱礼涛作者性的统一特征,那么我想,恐怕就是在他的电影中,总有那么一个思想行为都癫狂过火的颠佬形象。
在他最新导演的电影《海关战场》里,张学友所扮演的张允南,依然是这一形象的延续与变体。
《海关战场》虽然是一部燃爆暑期档的动作大片,但影片的文戏写得却一点也不敷衍,相信很多公司中层社畜,都会在看完电影后获得深深的共鸣。
片中的张允南是海关高级监督,这个职位本身其实并不低,问题是人比人气死人,与他同期的郭子强、邵雅莹,都已经升至高位,其中郭子强更是成了他的顶头上司。
有过职场经历的观众应该都能体会,这种曾经平辈的同事变成上下级关系后所产生的尴尬。
虽然郭子强也会喊张允南一声“南哥”,但他的语气总是充满了轻蔑。
有功劳的时候,郭子强会把功劳全都据为己有;一旦出了问题,郭子强则会把问题全都甩锅给张允南。
而每当这个时候,张允南多年来没有升职这一事实,便立刻成为了他挨说挨批评、证明他确实有问题的一个明证!
影片中,郭子强不止一次对张允南说出这样的话:你这么多年没升职是因为你总抱着低级思维,低级思维又会让你犯低级错误,于是你就只能一直停留在低级层次。
总之,因为张允南没升职、因为张允南只是体制里的中层,所以作为高层的郭子强,在张允南面前就能永远高人一等、永远正确。
更惨的是,张允南不仅在职场上处于一种被精神霸凌的境地,在情感上,他也被迫只能维持一种地下恋情的状态。
因为张允南的恋人正是他的另一个上级邵雅莹,而邵雅莹与张允南的直属上级郭子强之间,正在为了争夺关局的位置而斗得不可开交。
郭子强以直属上级的身份要求张允南站队自己,而邵雅莹同样以恋人的身份暗暗控制着张允南,张允南夹在两人之间,左右为难,承受着各种夹板气,压力越来越大。
在我看来,邱礼涛似乎很喜欢在这个“后《无间道》时代”讲述这种身份错位的中间人电影。
同样是邱礼涛导演的电影《拆弹专家2》里,刘德华所扮演的拆弹专家潘乘风,就因为意外失去记忆,而搞不清楚自己的真实身份,究竟是要炸毁整个香港的魔鬼,还是要拯救无辜生命的英雄?
这种夹在两种身份之间、欲当好人而不得、欲彻底当一个坏人又不能的迷茫焦虑情绪,在邱礼涛所导演的众多电影中,都有所呈现。
《海关战场》里的张允南同样是这一形象的变体,只不过,他在一个更微观的层面上,夹在了体制之中。
当然,《海关战场》里,在宏大叙事的层面上,这种夹在中间的左右为难同样存在,恰与张允南这一微观层面遥相呼应。
在《海关战场》一开场,便是两个国家,因为海岸线的划分争议,而对于谁有权在海域上进行捕鱼产生争议。
最终,争议引发了两个国家持续不断的战争,因为战争需要军火,由此产生了电影后面一系列的故事。
而这两个国家的底层百姓,夹在这两个国家之中,受尽战火的荼毒,却又无处可逃,何尝不是张允南所遭遇困境的翻版?
邱礼涛作为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硕士出身的导演,他总是在自己导演的类型电影中,融入他对社会矛盾、身份认同等复杂问题的思考。
不过,对于这些问题,恐怕他也找不到一个明确的答案,于是,他总是选择通过让自己电影中的人物发癫,来试图“解决”这些无法解决的问题。
之所以发癫,是因为所有常规的手段皆告失败,于是,他们只能用癫狂过火的手段,向这个疯狂又冷漠的世界,宣告他们的愤怒与不甘。
正如《拆弹专家2》里潘乘风对自己女友兼自己上级庞玲说的那句:我不是疯,是痛!
《海关战场》里的张允南,起初他并不像一个颠佬,恰恰相反,他似乎对任何情况都表现得非常冷静,无论是面对同事的殉职、上级的刁难,他都能以滴水不漏、恰到好处的情绪状态进行处理。
但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才发现,原来他这种随时随地的冷静状态,恰恰是他最大的“癫”!
其实,张允南是一个躁狂抑郁症患者,但他能通过自己的强大意志力,让自己的病情和心理状态不被外人所察觉,也就是将自己愤怒、焦躁、抑郁的情绪完美隐藏起来,总是表现得异常冷静。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善于隐藏、封闭自己情绪的人,往往被我们评价为“成熟”,社会鼓励每一个成年人都能这样“成熟”,而不在乎这些人内心是否存在创伤。
在电影中,相对于张允南,由谢霆锋所扮演的海关助理监督周正礼,则是一个不那么“成熟”、不懂得隐藏自己情绪的人。
周正礼与同事相处时,总是因为心直口快而得罪同事,甚至导致他的女友向他提出分手;在同事恋人殉职后,他会直接当着上级领导的面情绪爆发,崩溃痛哭。
周正礼与张允南在电影中成为了一组对照组,他们都经历着这个世界的不合理,周正礼以一种更加坦率的方式对抗着所有这一切不合理,而张允南则在不断忍耐让步后,终于歇斯底里地爆发出来。
而邱礼涛导演,最终也用两个角色不同的结局命运,暗示了他对这两种选择所秉持的不同态度。
正如电影中,张允南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但我们至少可以掌控我们的情绪。
然而,情绪的掌控,有时候也是以消耗我们意志力为代价。
尤其是世界的不合理,有时候并不值得我们不断消耗自己的意志,去忍耐这种不合理。
适度地宣泄情绪,向这个不合理的世界发出自己的怒吼,也许不能改变世界,但至少能让我们的心情变得好一些。
汉斯·季默曾在一档音乐播客里聊到自己的创意秘诀:就像个厨子,他知道哪里能买到最新鲜的菜,把这些菜搭配在一起。
他说的是对不同音乐家的了解,有助于在电影配乐中找到适合的人才,共同协作出新的感觉。
而在《海关战线》中,我领略到邱礼涛这个老厨子的妙法:张学友和谢霆锋这两道菜,整出了新味道。
《海关战线》的故事背景并不复杂。
香港海关面临一宗跨国军火走私案,开头设定的小国战乱,埋下危险伏笔;镜头切换至香港码头,张学友和谢霆锋这两个海关关员,出现在观众眼前。
两位明星初登场,自然顺滑有如在海上巡逻多年的状态。
精干的身躯,晒黑的面孔,游刃有余,又带着些许疲倦。
张学友这张老面孔,久违地出现在银幕上,让人想起他曾是实打实的影帝(只是被歌神的身份埋没了)。
当他身着警服和谢霆锋走在码头,那职场老练但疲惫的感觉,瞬间把观众代入海关的工作环境。
——这不是穿上制服就有的本领,当他开口说话,你不会想起他是最近几年都在开场场爆满演唱会的歌手,他就是那个打工人,日复一日做着自己熟悉的工作。
无论神态或台词,张学友的自然都让人叹服。
丝毫没有在演戏的感觉,喝杯咖啡,叮嘱同僚,亲切又保持一点点该有的威严。
而当他在吴镇宇饰演的上司面前受训时,那股窝囊劲儿就是工作中的另一番状态——被不停地打压、PUA、挑战尊严,做了太久“老好人”,连上司都嫌弃他的好,用好来挑剔他的不好。
这是TVB黄金时代会有的角色,手执正义的公职人员并非什么顶天立地的英雄,不过是重复行使职责,完成自己的本分之事。
因此当危险来临时,向来都没有什么预兆,忽然之间危险就爆发了,他们必须熟练应对——将工作中默默积累训练的技能在关键时刻用上。
谢霆锋的角色,正是海关关员的另一面。
文的一面由张学友担纲,武的一面由谢霆锋演绎。
他们通常只是按照自己的节奏执行检查(看似无聊的工作),但当危险发生时,有不法分子挑战了他们的准线,谢霆锋饰演的阿礼,可以迅速跳下橡皮艇,在一番速斗中制服对手。
谢霆锋的迅猛,是关员另一面的担当。
但这需要“机会”——即大案发生时,他们才有展示自己技能的用武之地。
而更多日常是张学友这样的中层人员,被当作夹心层在高层政治斗争中左右为难,日常琐事又不断消耗他们的耐心:这份工作是否还能坚持最初入职时的初心,充满疑问。
正因有这样的设定,一个小关员的形象才变得饱满。
不仅因为他有上司、有爱人、有敌人、有同僚,还有这些关系给他们带来的挑战,都在工作中纠缠为一团,需要智慧解决。
当你以为张学友这样工作多年的老手应熟练掌握工作和情感的分寸,能够在不同人之间游走时,他却忽然爆发出不为人知的另一面——狂躁抑郁症患者,将他多年积累压抑的情绪统统往另一个出口泄去。
张学友忽然“变身”的一段,让人惊叹他确实是一个高超的演员。
前面几十分钟多么自然流畅,有如日常无形的存在,忽然间,他就“存在”出另一种方式。
神经质的、有戏剧色彩的、完全有别于日常的矛盾人格。
但“发”的这一瞬也是张学友扎实的表演功底:《男人四十》里的他和《旺角卡门》里的他都是他,他能演绎分裂的两种人格,并且真诚得十分合理。
而邱礼涛对谢霆锋的使用,因为搭配张学友这个老戏骨,又有了新鲜的化学反应。
往常谢霆锋搭过成龙、甄子丹等功夫巨星,他常常显得稚嫩英俊或颇有邪气,但和张学友的组合中,谢霆锋似乎多了不少“稳、准、狠”的魅力。
话少,人稳,有自己坚持的东西,但坚持不需要声张,一直在日常中累积实践。
那句关于考证的对白,正是对阿礼平时状态的一个侧写。
他无需向谁证明什么,但日复一日地练习必备技能,在关键时刻,他能用上自己的绝技,将对手置于死地。
阿礼这个角色身上,有谢霆锋本人的性格。
多年来许多导演常将谢霆锋表现为浮在浅层的狠,却极少挖掘他内心那种可以甘于寂寞将一件事默默做很多年的毅力。
作为明星的谢霆锋出现在公众眼前时,往往伴随着叛逆的桃色新闻。
但当他多年不演戏,忽然又从高处不要命地跳下,你会发现——他一直在练习,一直在进步,而在这样一部戏里,他让人眼前一亮:又进到了新位置。
谢霆锋在角色身上散发的魅力,并不只是一脸流畅紧致的线条和一身腱子肉那么简单——香港演员中有大把这样的型男,可以做出类似的表演。
但谢霆锋让你相信,他一直处于“潜水”状态,默默修炼自己。
因此当这样一个平凡的人物忽然爆发出能量时,他甚至不需要什么言语,他就是能做到,他做到了,这件事就此结束。
“英雄”的状态,是面对大海时一个深深的远望——我们看到了他的日常。
讲述警员正义和内心挣扎的戏不少,但邱礼涛对张学友和谢霆锋的使用,有如在熟悉的菜市中,你看到最常见的时蔬,却从不会想到把他们搭配在一起。
张学友和谢霆锋曾经分别在文戏和武戏中证明自己不俗的实力,而这样“一文一武”的搭配,将两个本来似乎毫无关联的人组合在一起,碰撞出了奇妙的戏剧冲突。
《海关战线》的神来之笔,还有林嘉欣和张学友的搭配——与《男人四十》形成遥远呼应。
三位久违的影帝影后齐上阵,看,老道的邱礼涛又整出了一道新重口大餐。
香港警匪片,并没有落寞,我在这里想说的不是一个题材的没落,只是它的风格在出现变化,或者说我认为曾经它的内核精华正在褪去。
我曾经以为《怒火.重案》带给大家的启迪,能够让之后的香港警匪片,包括大陆警匪片,带来一次新的复兴,让创作思路重新回到黄金年代。
但一个类型的复兴,单靠一部电影的横空出世是不够的,它需要第二部能够带来同样震撼的作品,来向世人昭示,经典警匪片的回归。
而本文想和诸位讨论的,便是《海关战线》能否扛起这个角色,将经典警匪片的火炬继续扛下去,发光发热。
影片看似双男主,但是谢霆锋的戏份时长其实是远高于张学友的在香港电影的发展史中,香港警匪片,这个带给我们无数回忆,已经成为香港电影标志的类型,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曾经那些经典,当年成龙的《警察故事》系列,和甄子丹的《杀破狼》、《导火线》,刘青云的《冲锋队》,谢霆锋冯德伦吴彦祖的《特警新人类》,郭富城梁家辉的《寒战》系列,刘德华的《风暴》…..
《特警新人类》它的主题曲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you can't stop me”不由得说一下,陈木胜在这类型中真可以被视为圭臬啊,他对警匪片的表达,非常符合我对于这30年警匪片的定义。
而杜琪峰的警匪片,《暗战》系列啊,《盲探》、《神探》等等,同样精彩,麦庄的《无间道》更是警匪片的一座丰碑,但是风格和路线的确是不走寻常路,而这一风格,也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后,被众多新的香港导演视为标杆。
这一类警匪片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那么我认为的经典香港警匪片的内核是什么呢?
也是《怒火.重案》真正给大家带来的启迪是什么呢?
真实——这是我认为香港警匪片之所以吸引我的核心精神。
而龙虎武师这个称谓的存在,也就为香港警匪片的真实,提供了坚强的基础。
熊熊火焰中和剧烈的爆炸中,英雄一跃而出,而匪徒们被烈火包裹在地上挣扎;从7层的商场上,顺着吊灯滑下来;
说的就是你,陈家驹从直升机上一跃而下,高空伞降;被炸到腾空而起的车辆,被炸塌的中环;在近身肉搏中,与对手一块摔到一楼还有那些花絮里看到的演员,骨断筋折的,被送进ICU的,被车撞到后起不来的,从10米灯塔上摔下来的。
当看到真实的火焰,真实的爆炸,看到拳拳到肉,看到鲜血淋漓,当电影让观众真正感受到了那股火焰的炙热、爆炸的冲击、伤口的肿痛时,当观众真正感受到电影中所带来的危险时,只有在那一刻,沉浸在黑暗中,坐在舒适的座椅上,手中拿着爆米花和可乐的观众,才可以享受到一种安全感。
逼真,然后感同身受,我们坐在荧幕前,仿佛是现场的透明的第三方目击者,沉浸于其中,剥离于现实又沉浸于另一个现实,这就是电影的奇妙之处事实上看动作片和惊悚片,给观众带来的快感,从生理上来说是一样的。
越是惊险,越是逼真,带给观众的这种冲击感越强烈,我们一面感受到伤痛和死亡的威胁,一面又因为它只是发生在银幕上而感到高兴,这种安全环境带给观众的多巴胺就越会强烈。
所以比起崇拜,成龙、甄子丹、吴京、谢霆锋更多带给我的是敬佩。
此时此刻的大银幕上,满身血污,被打掉牙齿,肿了眼睛的男人,比鲜衣怒马、玉树临风的小鲜肉更能够让观众坐实在椅子上。
那么,如果把这种尺度放到《海关战线》上,会是一个什么水平呢?
而且我很自然得愿意把它和《怒火.重案》来比较,毕竟都是香港警匪片,都有谢霆锋来挑大梁,而陈木胜和邱礼涛在商业题材领域的成绩也都是有目共睹的。
《海关战线》没有《怒火.重案》好看。
《海关战线》并非不好看,是一部合格的邱礼涛作品。
仅此而已。
还是邱礼涛那个味道,风格非常鲜明——内核人物感情线要有背叛;动作戏份的话,枪战占8成,肉搏占2成,还是那个酷爱子弹横飞的邱礼涛;要有重武器,如果预算充足,就把酷爱的飞机拿出来,从直升机到战斗机;要求大规模火拼的战场,搞不到军队干这个,至少也得有制服部队出现;之前《拆弹专家2》里是炸机场,这回是轮船撞码头(题外话,珍宝坊那个游船在里面还给了一个镜头,致敬了一下)。
内地观众已经是看过核平机场,月球撞地球的人了,你现在撞一个码头,也就那回事吧可以看出本片预算很充足(后面我会有一个疑问??
),于是我们不仅看到了直升机、攻击机,还看到了燃烧的货轮和沉没的潜水艇。
但是,也就这样了,没有惊艳之处,太过中规中矩。
邱礼涛对于特效场面,是一贯非常重视的,但最近几部作品,有一个我认为非常不好的现象,即比起实际烟火效果,他逐渐在加大CG在影片中的比例,特别是在超大场景上,这一点我觉得他越来越像罗兰艾默里奇了。
比如本片在中期的洛兰摩亚的空袭镜头和最后的游轮撞码头的镜头上,CG的痕迹非常明显。
这就是败笔。
我并不反对CG的使用,但是不能太假了。
正是因为CG出现的纰漏,造成了部分场景出现了失真的观感。
这也是我在前文中费大量笔墨强调的内核。
另外,在动作设计以及场景调度、镜头上,本片也与《怒火.重案》有比较明显的差距。
当初《怒火重案》的出圈,绝大部分要归功于影片最后高潮部分,谢霆锋和甄子丹精彩的肉搏动作戏份,和对《盗火线》的街头枪战场景的致敬。
怒火可称得上,枪好、拳好、人也好的杰作而本片动作戏份明显要少得多,说实话并没有足够戏份来考验谢霆锋作为动作导演的功底,同时邱礼涛的枪战戏的风格就是用大量的爆炸和高密度的开火,来弥补其自身在场景调度、镜头、剪辑上的短板(这个短是相较于陈木胜或者杜琪峰而言)就我个人,有感而发,谢霆锋作为动作演员要比动作设计好……再说说人物感情线,本片其实有三个表达主题,爱情,兄弟情,还有一个职场霸凌与心理疾病,本来第三条线其实挺有亮点的,不过有一点与主线过于平行了,味同嚼蜡。
总体而言,《海关战线》只能说是一部对得起自身预算的合格商业片,但是就香港警匪片的内核而言,其实本片也是在远离,而非类似于《怒火.重案》那样发扬光大。
但不可否认,邱礼涛已经是在用他的方式或者路线,想为香港传统警匪片走宽一条道路,也许有些偏了,但绝非是向着另一个方向大踏步奔跑(诸如杜琪峰、麦庄等导演)。
时光时光,你慢些吧,邱礼涛、谢霆锋、甄子丹众人在老去,新一代的动作明星们,还有龙虎武师们,如今还在雌伏中。
下个成龙,下一个陈木胜,你在哪里呢?
—— 序幕 ——一艘無任何登記的貨輪,因暴風雨失控,漂流進入香港海面,海關人員登船搜查,船上藏有大量黑市軍火,船員已全部中鎗身亡…—— 故事大綱 ——周正禮(謝霆鋒 飾)任職海關,與上司張允南(張學友 飾)情同師徒。
張Sir頂住高層壓力 ──直屬上司助理關長郭子強(吳鎮宇 飾)、作風強悍的情報科主管邵雅瑩(林嘉欣 飾) ──推薦禮參與國際刑警組織的聯合行動,偵查早前一宗涉港的龐大軍火走私案。
禮聯同泰國情報員Ying(劉雅瑟 飾),深入軍火交易的活躍地域,追查幕後黑手。
此時,海關內部傳來噩耗!
禮無畏無懼,堅持查明真相,一場戰爭浩劫即將爆發…
聊聊张学友饰的张允南。
一个既有业务能力,又有工作热情的大好人,最终无法承受生命的重担,选择了一条不归路。
张允南版的小公务员之死,是《海关战线》细腻而精彩的表达。
影片开头,周正礼(谢霆锋饰)问张允南“是不是换咖啡豆了”。
张允南诧异。
周正礼回应:“跟你这么多年,怎会闻不出你的咖啡味道。
”而后,邵雅莹说她终于找到张允南爱喝的味道。
精彩!
张允南有喝咖啡的习惯,他肯定有自己爱喝的味道。
这里隐藏着一个事实,为了邵雅莹,张允南换掉了多年来最爱的咖啡味道。
取悦女友,不敢展现真实的自己,张允南把自己活成了男人的噩梦。
一、男人的噩梦爱情和事业,是绝大多数男人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
然而,张允南把这两个课题做成了囚徒困境。
简单讲,他想要的爱情和追求的事业有巨大冲突。
先说爱情这一块。
张允南给邵雅莹当小太阳,代表了他对爱情的渴望。
爱情可以疗愈人心。
但是,邵雅莹是职业狂,她没有精力疗愈张允南。
他们对爱情的诉求,本就南辕北辙。
且看两人谈话。
张允南:不要和郭子强争上位,健康最重要。
潜台词:为了事业,伤害身体不值得,我就是个例子。
邵雅莹:说得好像你是我老板似的,我们同期考进海关的。
潜台词:我们起点一样,现在我的职位比你高,你就不要指指点点了。
张允南:不过你太棒了,升职也比我快很多。
我有关注你的,恐怕你看不到了吧。
潜台词:你比我厉害我承认,但我一直爱着你。
邵雅莹:我现在不就看着你了。
潜台词:以前就不说了,重要的是我们有现在。
不得不说邵雅莹接话漂亮,把原本有火药味的话变成了娇嗔。
张允南:你不是想养病,在海边找个房子.......邵雅莹:想想都很爽,不过趁我现在可以拼。
潜台词:老娘不要辞职,老娘要升职加薪当大领导。
双方交流乍一看柔情蜜意,细品却是暗流涌动。
张允南对爱情的渴望是远离职场,和心爱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邵雅莹对爱情的渴望是,助我一臂之力打败郭子强,让我成为副关局。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邵雅莹未能如愿升职,张允南没啥利用价值,他们的爱情也会受影响。
邵雅莹打败郭子强,郭子强吃瘪,张允南更容易成为郭子强的出气包,他的日子更不好过。
妥妥的囚徒困境。
再说事业这一块。
郭子强是张若南的直属领导。
他的画像是:涵养不太行,甩锅第一名。
证物被抢后,郭子强很生气。
因为大领导有指示,保护证物是郭子强的职责。
张若南端正态度,一直说sorry。
郭子强开始疯狂输出。
我最怕sorry,一说sorry就是有人做错事。
其实你不同意我的安排你早说。
sorry sorry,阿南你知不知道你比别人升得慢,就是因为你惯用你的低级思维,导致你犯低级的错误,就一直在低级的位子上。
会做事是要讲政治智慧的,人怎么好怎么努力是没用的。
但凡张若南的逻辑思维发达,他都会明白郭子强犯了归因偏差的错误。
归因偏差是指对人的行为进行归因时,高估内在倾向作用而忽视情境因素作用的一般倾向。
简言之,是指个人归因多于或强于情境归因的现象,也就是无法将一个人的实际品质与他所处的环境条件使他产生的行为区别开来的情况下,倾向于认为是个人品质造成的结果,而不是环境或者客观因素造成的。
简单讲,证物被抢和张若南会不会为人处世没太多关系。
我错了,即便张若南知道郭子强的逻辑谬误,以他的脾气,也会息事宁人。
这就是张若南最可悲的地方。
他明明知道郭子强有问题,他还要忍耐。
这种社畜心疼资本家的情操,最终让张若南有了抑郁症的“福报”。
二、抑郁症先分享一个小知识,抑郁症患者多半睡眠质量差,因为他们脑内的神经递质紊乱,睡眠模式与正常人截然不同。
张若南患有抑郁症,睡不好是他的常态。
因此,为了提神,他有长期喝咖啡的习惯。
编剧明显在张若南身上花了大心思。
准确讲,张若南患的是躁狂抑郁症。
《海关战线》简单科普了躁狂抑郁症的表现,情绪就像钟摆一样,在两个极端摆动。
可怕的是,张若南看起来就像正常人一样,他是同事眼中的情绪稳定大好人。
前文提到,周正礼能在第一时间注意到张若南换了新款咖啡豆。
他的洞察力一流,和张若南有7年的搭档经验,即便如此,周正礼都没有发现张若南有抑郁症。
可见张若南掩饰得太好了。
然而,他越掩饰自己,他就越容易陷入一种拍球效应。
越用力拍球,球面会承受相对的压力,力气越大,反弹就越高。
吵架就是一种拍球效应,双方越希望吵赢对方,提高声音,结果让吵架越来越失控。
张若南提出放弃药物治疗,想用意志力打倒抑郁症。
这个思路无异于火上浇油。
他越压抑自己的情绪,他的抑郁症就会越严重。
他的抑郁症越严重,他就需要用越来越大的意志力压抑自己。
恶性循环就这样出现了。
张若南可能是《海关战线》中最容易引起打工人共鸣的角色。
他面对的职场困境,是很多社畜的日常。
2019年,《21世纪经济报道》就有报道,中国超5400万人患抑郁症,其中职场人群成主力。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职场中人——尤其是有社畜味的职场人,或多或少都有张若南的坏毛病,宁愿承受长期的慢性压力恶心自己,也要保护领导。
世界上99%的动物在受到压力时,都会在3分钟以内体验到极度的恐惧,紧接着战胜恐惧或直接昏倒。
而人类呢?
人类竟然可以一直承受着30年的房屋贷款带来的巨大压力。
——罗伯特·萨波斯基,斯坦福大学神经内分泌学及进化生物学教授话说回来,职场生活容易让人抑郁。
但有意思的是,抑郁反而是一种生存优势。
准确地讲,压力是一种生存优势。
当人发现危险时,就会感到压力时,让人做出战争或者逃跑反应。
压力是一种危险预警,从而提高人类生存概率。
张若南的抑郁其实就是身体在提醒他,郭子强有毒,要远离。
然而,即便郭子强指着张若南的鼻子骂他“低级”,他依旧当郭子强的情绪垃圾桶,继续忍耐直属上司的无名火。
长期的慢性压力得不到疏导,于是,张若南患上了抑郁症。
《海关战线》还有个值得细品的地方,张若南和周正礼简直就是同一形象的两种人生。
面对同事的伤亡,张若南的选择是忍,压抑自己的情绪,并且美其名曰“尊重自己的这身制服”。
周正礼在线怼人,大意如下。
“是不是我尊重我的这身制服,就不能为我的兄弟们难过,开不开心都要领导批准。
”这就是不同价值观的碰撞。
张若南口口声声说人最重要的是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其实他不懂。
他在职场上的所作所为都是以大局为重,他是工具理性的践行者。
工具理性强调效果最大化的角度考虑问题,人将自己异化成工具,漠视情感和精神价值。
工业社会中容易出现精神危机,就是工具理性大于价值理性的弊端。
周正礼则说做人要有底线,惩恶扬善依旧会救反派,因为这是他的“duty”。
他是价值理性的践行者,价值理性强调将理性注意力集中在行为本身代表的价值,看重行为所选择的结果。
周正礼能从工作中感受到自我价值, 不把自己异化成工具人,因此他不会压抑自己的情绪,反而更容易快乐。
我们同情张允南,但我们要警惕自己成为张允南。
相信身体的判断,那些长期让你不适的工作和关系,都有必要远离。
去看的大银幕,做为暑期档,仅凭小谢的动作指导加持,近身打斗场面,以及军火大场面,海上船坞追逐场面,就能值回票价。这是邱导比较好的一部片子,军火走私题材新颖,小谢又帅又飒,学友哥演绎的蓝色忧郁也是看点。剧情中加入了现代人在职场与金钱的诱惑面前,显示的无力感,为剧情增色不少。最后一场轮船上的打戏,非常值得看!推荐去大银幕看~
干了个好大的行活啊 简直是刻板印象大全 全到表演 人物 情节 有一样算一样 谢的动作设计给人一种为了这碟醋才包饺子的感觉 太用力了和整个片子格格不入 还有声音是不是做呲了啊 第一次见到影院里这么多人捂耳朵
打斗戏完全非常ok 但是这个emmm参杂职场关系 上下级关系 爱恨处理 好多情感向的台词剧情会显得磨叽一些
虽然可以理解张允南和周正礼最后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但是张允南怎么可以欺骗信任他的徒弟啊,心疼阿礼
谢霆锋居然还是这么帅?电影首次担任动作指导!比唱歌那时候还酷。「因为爱所以爱」是青涩那种帅,现在是成熟男人的味道!题材挺新,虽然是一部动作电影,但是不仅仅看爆破,也兼顾到了一些角色的心理活动,他们要经历的危险程度是超出想象的,人物塑造得很饱满。谢霆锋在里面非常能打,周正礼个性非常直接,是个为了信念能不顾一切的人。这也是谢霆锋首次担任动作指导,感觉多年打斗经验倾囊而出,真是一点不藏私,打得特别过瘾,近身,枪战,爆炸,很多高能场面。还有好久不见的张学友,时隔八年回归大银幕,他那个角色跟周正礼,亦师亦友,人物心理很丰富,演起来也挺有挑战的。张学友完成度特别高,主题曲让人非常惊喜。加上林嘉欣、刘雅瑟、吴镇宇等演技派,不管是视觉感受还是故事层面,都挺炸的!
糟糕⋯⋯平庸得不值得吐槽。只怪我,忘了这是邱礼涛。
屎。配的各种英文都像四六级听力一样机械,橡皮艇上的打斗一眼绿幕……航拍镜头分辨率太差……最烂的是调色……调色师拉出去揍一顿算了……|打卡没去过的影院+1
比《谈判专家》好点,但是整体是《拆弹专家2》和《救火英雄》的低端结合体,场面还算有点想象力,但是故事情节真的非常奇怪,前后也割裂,双线的部分莫名其妙,大量的无效文戏破坏节奏,两个主角都有点半吊子,尤其是张学友角色的塑造,一直都抓不到角色的症结。整部电影说是海关战线,不如叫军火战线,邱礼涛不知道最近是迷上战争片了还是啥,好喜欢拍各种战机轰炸,也使得电影类型定位非常模糊,他还不如真的去拍一部战争片。
2024.8.13 所以說邱老師沒了扎實的劇本果然不行麼...可以感覺到所有人物都是為謝檸檬服務的,但這些服務員都以一種極其別扭的形式存在,真的不如不要那些支線,謝檸檬直接孤身打大佬就完了,反正他也是動作指導。不是,怎麼搏得連武行的飯碗都要搶麼,怎麼,不想當武指的偶像不是好廚子?(本來是為了學友哥看的,結果...老哥哥演技不進反退啊,是需要碰到好導演指導的那類演員。
动作这一块还得看谢霆锋的,一拳下去你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痛感,旁边的老外吓到往后一靠,好像是他自己被逮着打一样。我说这部片子怎么让我久违找回以前看动作电影的感觉,一查动作指导就是谢霆锋,好好好。
枪战戏太多了,吵得我没睡好。()谢霆锋的哭戏和张学友的狂躁戏不知道哪个更让人脚趾抠地。以及,这都拍的啥啊……
长发邱还是发挥稳定,一直处在不好不坏的尴尬位置,学友哥要不还是继续巡回演唱会吧,也没必要因为这么个片子耽误行程,拍这种你也拿不到金像奖啊。
8分,公式化港片,但是足够爽这可能不是这几年最好的港片,但一定是最爽的港片,经费肉眼可见的充足啊,三分钟一小炸,五分钟一大炸,就是炸炸炸,爆炸涛名不虚传。另外就是谢霆锋不做他的餐饮来拍电影还是很有实力的,尤其是动作指导干的不错,拳拳到肉啊
想到大陆赚钱就老老实实学好普通话
2.0。
锋哥真的敬业!!!!全程精神集中,很棒在讲故事的电影,文戏武戏比例中和得非常好👍
发现自己现在对那些打戏没什么兴趣,追车戏码拍得还是挺刺激,可我更想知道张sir贪污的背后动因就只是职场失败?这个人性弱点对应阿礼为国忧民奔波于战乱之地的duty,相当不平衡。港影传统两大看点,情和义,师徒各负责一面,拍成了两张皮。
邱礼涛又玩嗨了,继《扫毒2》的地铁大战,《拆弹专家2》炸毁青马大桥后,此次又有新尝试,从飞机吊起巨型集装箱,到混合了海舰、直升机、枪战的海上战斗,动作场面量大管饱。具体到近身搏斗,从赤手空拳,到兵器对弈,谢霆峰的身手干净利落。整体来看,第一次做动作指导,谢霆锋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剧情方面,影片的格局挺大,谢霆锋那条线是长驱直入突破信息迷雾,张学友那条线则将港片的卧底叙事加了一层叙诡,吴镇宇与林嘉欣的权力角逐也深度融入了这个设计中,也因此显得不可或缺。这些内容在不足两小时内交代清楚,邱礼涛的效率真的可以。
故事过时,人物不行,演技表面,滤镜廉价,情节粗糙,就连在宣传片里吹得很厉害的动作场面和动作设计都严重拉胯,谢霆锋担任动作指导真不及格,没有力量没有新意…大失所望!
文戏又臭又长,想刻画人物又和悬疑戏份冲突;武戏太少,大场面特效假,就谢霆锋最后一段一对多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