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进行到尾声,阿黛尔和乐队主唱四目相对,忘情拥吻,因而放开了手里绳索,任由绑着新郎官的气球飘向天空时,屏幕前的我被逗得大笑不止,说是笑出猪叫,倒也不为过。
然而这几乎是我看这部法国喜剧电影,唯一笑的一次。
而等到这个镜头的前90分钟,嗯,有些煎熬。
当然,前面细细碎碎的铺垫,埋梗,看得观众昏昏欲睡,最后十几分钟反转,高能,高潮迭起是很多电影惯常的套路,靠这个模式一战封神的佳作也不少。
不如说这也是电影的正常拍法,两个小时,情节层层推进,情绪慢慢积累,节奏逐渐变强,蓄力到结尾喷薄而出,比所谓的全程高能,一路搔着痒处逗人发笑,高明而正常的多。
虽然本人愚笨,但是剧中的人物关系和笑点大致还是能捋得明白:看什么都不顺眼,总是黑着一张脸,临时抱佛脚的嘴炮领班阿黛尔;临时替班,读不懂氛围,总是感觉在状况外的乐队主唱;一副专家模样然而落后于时代,贪心好色却又自命清高的摄影师;穿着睡裤就上工,眼光不错一眼相中新娘的小舅子;头脑短路,只晓得计算短期得失,一脸蠢萌的黑工甲;以及其他的差不多员工乙丙丁们……当然,还缺不了自身难保,还得到处救火的主角老板马克思。
说是无“巧”不成婚,然而所谓的“巧”,要不就是计划不周,要不就是突发事件,总之,都是自己作出来的。
电影的情节推进相当简单,婚礼慢慢推进,出现问题——解决问题,每个人出来耍两下,马克思和阿黛尔收拾烂摊子,打打闹闹一路走到头,穿插着一两个镜头和几句台词说说主角们的个人烦恼。
结局自然是皆大欢喜,最后一个大问题,大家合力救回来,峰回路转,新娘满意,婚礼团队之间的恩怨消泯,其乐融融,迈向美好的的明天。
情节轻松笑点足,又是高档法国货,卖相很好。
只是……看起来有点累。
首先便是人物众多,大家还都有戏……对于小民这样的笨人来说免不了就会有对不上人的尴尬。
更可怕的是本来就是脸盲,后半段居然让很多员工都穿上了同样的头套和制服,所以……这都是谁啊……小民曾经吐槽过《完美陌生人》,槽点就是人物多。
然而很明显《完美陌生人》为了让观众认人还是做出了努力,不仅形象上区分,而且大家都在一个场景中,对比鲜明也能加快认识速度。
而《不巧不成婚》中,不仅人物多,场景也多,配角的戏份被切割到后厨,中庭,客厅,杂物间等不同的场景中。
所以……这都是谁啊……这都在哪儿啊……最后,电影的节奏有种奇妙的迟滞感。
这样一部本应该是鸡飞狗跳的热闹喜剧,居然几乎没有短镜头和快速剪辑,而是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
我们经常会看到两个法国佬在一个场景里大段大段的对话,然后……看困了。
所以……这都是谁啊……这都在哪儿啊……怎么这么慢……这样的疑惑几乎抵消了电影中的大部分笑点,而让整个过程不那么愉快。
然而这又并不是电影本身质量的问题,非要归罪,只能说是文化隔阂和本身的拍摄风格所致,虽说在法国本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和奖项。
但是推广到外面,可能还是会水土不服。
还是要为法国人浪漫的想象力而鼓掌,也有点羡慕其自由还有点放纵的生活态度。
但是电影嘛,嗯,法国人拍给自己看的喜剧,我们就算不笑,也没啥大不了的。
你们的生活中一定遇见过这种情况——好像上帝专门挑了那几天或那一年,在你身上开了无数个玩笑。
什么坏事都遇遍,什么奇葩都撞见。
锅从家中来,那是常有的事。
一个问题还没解决好,另一个问题迫不及待跑来。
你懊恼、想不通,眼看着无法控制的糟事脱离原有的计划,把自己的生活搅得一团乱。
然后,你郁闷地打开微信,朝好友吐槽:唉,本命年到了。
这天要介绍的电影,就是这么“本命”,更可怕的是,它发生在同一天——无巧不成婚马克思是一名婚礼工作室的老总,喜欢有条不紊地制定计划。
他人过中年,与妻子的婚姻早就没有爱情,两地分居。
于是,不小心爱上了手下的女员工,开始婚外情,一次次地向她保证:我会找一个最合适的时间,和妻子摊开讲。
“最合适的时间”迟迟没到,女员工等不下去了,丢给他一句:我要重获自由。
不仅私人生活糟心,眼下更糟心的,是他的工作生活。
今天,是顾客举行婚礼的大日子。
他带着团队车前马后,希望一切顺利进行。
然而......事情并没有他想象中顺利。
先是服务生们都对今天的中世纪装束抱怨连连,颇有罢工倾向:虽然有奖金,但是我好累啊!
都说“言行礼仪是服务业的窗口”,但马克思的得力手下阿黛尔,今天嘴里含着颗炸弹,无时不在开炮。
不仅团队不在状态,合作的人也是一堆猪队友。
马克思看颓废的妹夫无所事事,好心雇他来帮忙。
结果这个妹夫哟,看上了人家新娘。
乐队主唱突然生病,替代的歌手詹姆斯又...怎么说呢,唱风不那么“优雅”、也不那么“低调”。
摄影师是个人见人厌的家伙,摄品无良。
对他来说,用手机拍照这件事简直是对摄影的大不敬。
在去年的《奇葩说第4季》中,有一期的辩题是:你觉得婚礼要不要办?
当时这个辩题不但在节目中选手们聊得面红耳赤,网络上也掀起了讨论的热潮。
一方说婚礼充满了铜臭味,变成了家庭和朋友间攀比的竞赛;另一方说婚礼是一种仪式,是对两人婚姻幸福的见证。
不管婚礼需不需要,至少每个少女都会有一场浪漫的婚礼幻想。
或渴望梦幻般的婚礼,或希望婚礼平平淡淡。
我听说过婚礼现场新郎逃婚的,也见识过新娘结完婚瘦了十斤……当然今天我们要聊的不是婚礼需不需要,而是一部和婚礼有关的电影——《无巧不成婚》。
一场婚礼办下来有多么不容易?
可能电影中的主角麦克斯最有话语权了。
《无巧不成婚》正式海报这部电影的导演是奥利维埃·纳卡什和埃里克·托莱达诺。
在2011年,这两位导演一起导演了一部经典的法式温情喜剧《触不可及》,创造了当年零差评的影评奇迹。
《触不可及》剧照阔别六年之后,2017年他们再度联手,奉上了这部暖心而励志的《无巧不成婚》。
影片上映后也获得了极佳的口碑和褒奖,在素有“法国奥斯卡”之称的“法国凯撒电影奖”提名名单中,它更是获得了10项奖项提名。
可以说,《无巧不成婚》再次让我们领略了法式幽默的温馨和美好。
男主角麦克斯是一家婚庆公司的老板,对他来说今天是艰难的一天。
一大早,他接见了一对为了节省婚礼开支吹毛求疵的情侣,气愤之下,他以冷嘲热讽的方式赶走了这对情侣(说好的客户至上呢?
)
但这仅仅只是麦克斯这一天“丧”的开始。
因为在市中心豪华的17世纪城堡举办的那场婚礼, “自恋派”的新郎皮埃尔只想把婚礼办成是自己的个人秀。
婚礼现场也是状况不断,麦克斯刚到,就看到黑人姑娘阿黛尔正在咆哮着和DJ詹姆斯在争吵,不但如此,阿黛尔今天对所有同事都发脾气吵架。
这个DJ詹姆斯也令麦克斯很头疼,因为他耍大牌,我行我素地唱他那“落俗”的歌曲,完全不顾婚礼策划的音乐风格。
而自我感觉良好的摄影师盖,不但拍照心不在焉,还偷吃婚礼的食物、摔坏嘉宾的手机,甚至刚从实习生那里学会使用手机APP,就用社交软件勾搭上了新郎的母亲。
最奇葩的是麦克斯的妹夫朱利安,他穿着一条花睡裤就来上班了,而且在婚礼现场还去追求新娘,原来新娘是他年轻时的梦中情人!
之后,麦克斯总算克服了重重困难,婚礼庆典马上开始了。
可是,坏事总是接二连三地发生……晚宴的主菜牛肉全部过期了,这就导致晚餐没有主菜供应。
在工作餐中吃了这些食物的乐队集体生病,无法演奏音乐。
新郎准备了厚厚的一本演讲稿,在宴会上足足讲了三个小时,现场昏昏欲睡。
DJ詹姆斯违背了客户前期的叮嘱,竟然让嘉宾们挥起了餐巾。
本以为扭转局面的终极大惊喜,新郎驾着热气球在空中像新娘示爱,可是没想到拉着热气球绳子的阿黛尔和詹姆斯竟然放走了热气球,激吻起来!
而最后,两名员工因为操纵失误导致烟花爆炸,导致婚宴现场断电……
这场闹剧般的婚礼,眼看就要断送了麦克斯的事业前程。
不过最懂浪漫的法国人,总会在最颓丧的经历中给出一个最温馨浪漫的结局。
这里保留一点小悬念,让大家对电影的圆满结局抱有一点幻想。
我想如果喜欢法式幽默的影迷,对《无巧不成婚》这部电影一定非常钟情。
片中不仅仅是男主角饰演者让·皮埃尔·巴克里一个人巧如舌簧的台词功底来取悦观众,更有着一堆配角出色的演技和言语,让影片的幽默程度更加饱和。
比如摄影师盖和实习生的幽默对话;阿黛尔和詹姆斯对怼的斗嘴等等,每个演员都通过幽默的台词和动作表情,让观影者忍俊不禁。
我们都知道法国人是十分追求浪漫和幽默的国家,同样在法国的喜剧电影中,导演对台词的设定都非常的讲究,往往一部影片中的对话就能很好地表现出喜剧的效果,而不单单是靠演员的面部表情和夸张的肢体动作。
更关键的是,演员的台词总能深入观众的心里,让观众感到既幽默又有回味的余地。
比如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麦克斯去取牛肉回到婚礼现场,阿黛尔告诉他一个坏消息:“现场有一位老人吃酥皮派噎住了。
”麦克斯问她是怎么处理的,阿黛尔表情严肃地回答说:“死了,我们把他的尸体放在冷库了。
”
气氛瞬间由开始的紧张变得有趣起来,这样的对话在全片其实比比皆是,包括主角麦克斯、摄影师盖、DJ詹姆斯、妹夫朱利安,每个人都好像戏精上身,幽默感油然而生。
林语堂先生在《论幽默》一文中指出:"幽默是人生的一部分,所以一国的文化到了相当程度,必有幽默的文字出现。
”法国电影的幽默不但体现在了剧情上,更是台词上的巧言性,可以说《无巧不成婚》是呈现法式幽默的又一部经典。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部电影同样和《触不可及》一样,在欢乐的笑声中、在糟糕的生活自嘲中,观影者依旧能够从中感受到强烈的温馨感。
导演并没有刻意地去渲染生活和工作中的无奈,反而是通过喜剧效果突出写实,并且最终设定一个完美的谢幕,让整部电影从情感上得以喧哗。
《无巧不成婚》诚如是,也许它传递给我们的,就是对美好的向往。
出乎意料,毕竟法国这几年的喜剧不是挠胳肢窝让你笑得的那种,就是政治正确的喜剧。
本片的成功源于对每个角色的精准塑造及各角色出现的时间都是恰如其分,再加上法国人生活中就经常玩儿的文字游戏,不得不说导演和编剧功力了得。
虽然以上几点看似只是电影的基本要求,但是目前的电影大环境下,情节不做作、节奏合理及演技在线还是值得四颗星。
PS. 要跪下片名的中文翻译,法语片名的直译就是“庆祝的意义”,刚开始还觉得中文翻译有点故弄玄虚,全片看完,发现这个名字起的真是太切题了!
你们的生活中一定遇见过这种情况——好像上帝专门挑了那几天或那一年,在你身上开了无数个玩笑。
什么坏事都遇遍,什么奇葩都撞见。
锅从家中来,那是常有的事。
一个问题还没解决好,另一个问题迫不及待跑来。
你懊恼、想不通,眼看着无法控制的糟事脱离原有的计划,把自己的生活搅得一团乱。
然后,你郁闷地打开微信,朝好友吐槽:唉,本命年到了。
这天要介绍的电影,就是这么“本命”,更可怕的是,它发生在同一天——无巧不成婚马克思是一名婚礼工作室的老总,喜欢有条不紊地制定计划。
他人过中年,与妻子的婚姻早就没有爱情,两地分居。
于是,不小心爱上了手下的女员工,开始婚外情,一次次地向她保证:我会找一个最合适的时间,和妻子摊开讲。
“最合适的时间”迟迟没到,女员工等不下去了,丢给他一句:我要重获自由。
不仅私人生活糟心,眼下更糟心的,是他的工作生活。
今天,是顾客举行婚礼的大日子。
他带着团队车前马后,希望一切顺利进行。
然而......事情并没有他想象中顺利。
先是服务生们都对今天的中世纪装束抱怨连连,颇有罢工倾向:虽然有奖金,但是我好累啊!
都说“言行礼仪是服务业的窗口”,但马克思的得力手下阿黛尔,今天嘴里含着颗炸弹,无时不在开炮。
不仅团队不在状态,合作的人也是一堆猪队友。
马克思看颓废的妹夫无所事事,好心雇他来帮忙。
结果这个妹夫哟,看上了人家新娘。
乐队主唱突然生病,替代的歌手詹姆斯又...怎么说呢,唱风不那么“优雅”、也不那么“低调”。
摄影师是个人见人厌的家伙,摄品无良。
对他来说,用手机拍照这件事简直是对摄影的大不敬。
这部电影,就是在发牢骚。
世上最鸡飞狗跳的事情,婚礼要算一桩。
想象中的婚礼神圣甜蜜,可现实中,往往令人神经紧张,奔波劳顿。
它无异于一场大戏,新娘新郎台前表演,宾客在台下实时观看。
而最手忙脚乱的,就是后台工作人员——婚庆公司了。
[无巧不成婚],就从婚庆公司的角度,描绘了一场灾难级别的婚礼。
片名甚至一度定为[困难]看完也忍不住心疼婚庆。
肉类全部变质,临时向附近酒店借调食材。
婚庆团队因为先垫肚子,工作人员已经食物中毒倒下大半。
在这之前,赶紧给客人灌打死卖盐的咸酥皮,和撑肚子的苏打水。
还有各种团队矛盾……以上都是小问题了。
他们甚至把新郎搞丢了。
在新郎飞天向新娘告白的节目中,新郎本该身系气球,在空中一路飘到新娘面前。
结果,拉气球的人一撒手……
新郎飞走了若你办过婚礼,或至少参加过婚礼,大致应该明白,办场婚礼,是真累。
站一整天,小心安排好坐席,记住各项流程……比上班还累。
一个不小心,还要出无法原谅的事故。
前阵子新闻的酒醉公公失态事件完成婚礼,跟拍一部电影一样难。
也许是我想多,总觉得,这也是导演们拍戏的写照。
导演奥利维埃·纳卡什(左)和埃里克·托莱达诺(右)
曾一起拍过[触不可及]
和[桑巴舞]导演们说,他俩当年为了筹钱拍短片,啥都干过。
画师啦,DJ啦,潜水员啦,服务员啦。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看遍了聚会的“沧桑”。
这也是这部喜剧的源起。
拍电影,也要经历这些沧桑的啊。
我怀疑,只是导演不好说明白,但纵观各种电影的幕后,类似[无巧不成婚]的种种事故,从来就没少过。
从这个奇怪的角度看,这部电影,就像在发牢骚。
01甲方不是一路人新郎新娘,既是演员,也是甲方。
甲方的身份,相当于电影里的制片了。
为了省经费,提胡搅蛮缠的理由什么餐品不要前菜啦,照片去掉白边啦。
还有的,倒是不差钱,但特别要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
临时加了一大段戏这又臭又长的演讲,听得人昏昏欲睡。
奥利维埃和埃里克在欧洲拍片,实行导演中心制。
但身处美国的同行,在制片中心制的阴影下,撕逼那是免不了的。
[银翼杀手]、[异形3],导演与制片人之争早在坊间广为流传;多少年后[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也还是同一个套路。
导演想这么剪,制片人觉得那么搞票房要扑,遂缩减片长,或改换结局。
当然,大部分时候,这种争斗,是暗流。
但如果真把导演的豹纹脾气召唤出来了,结果就如[无巧不成婚]:
省钱吧,山寨最省钱豹纹导演的典型代表,当属特瑞·吉列姆。
1985年,他在美国发行[妙想天开]影片在欧洲已经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美国的发行商环球,一口咬定,这部电影不可能在美国赚到钱。
于是环球决定将142分钟的电影,缩短到90分钟,配乐也要换,结局还得改。
而双方签合同时,吉列姆已经把最终剪辑权交出去了。
普通人都觉得这下是毫无办法了。
可吉列姆在《Variety》租下了整版广告,发公开信直怼环球母公司总裁希德尼·西恩伯格:
“你什么时候发行我的电影,[妙想天开]?
”西恩伯格也怒了,他告诉《洛杉矶时报》:“要是他的电影真这么完美,那就让别人买走吧,我们不要了,这点损失我们承受得起。
”接下来,吉列姆又把未剪辑版本给洛杉矶电影协会看。
在争取到他们的支持后,终于让环球发行了一个132分钟的版本。
电影确实没在美国挣到钱,不过,收获了两项奥斯卡提名,也成为类型片经典。
刚刚拿下奥斯卡的吉尔莫·德尔·托罗也曾有类似遭遇。
1997年的[变种DNA],在拍摄阶段很不愉快哈维·韦恩斯坦和鲍勃·韦恩斯坦(没错就是凉掉的那两位),时不时就来片场“巡视”,总在抱怨电影不够恐怖。
他们让人拍摄了很多“跳出来吓人”的镜头,来“弥补”影片“不足”。
他们还毙掉了托罗设计的跨种族夫妇。
以白人夫妇代替2011年的蓝光版本中,托罗在导演音轨中评论:“美国还没准备好在主流电影中呈现跨种族婚姻,我觉得我被炸回了中世纪。
”
[水形物语]的人鱼恋总算扬眉吐气也有[天堂电影院]这样,公映版公认胜过导演剪辑版的。
但甲方乙方的撕逼,始终是真闹心啊。
02搭档看不顺眼无论是拍电影还是办婚礼,都是项团队工作。
可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工作人员互看不顺眼,项目就遭了殃。
在[无巧不成婚]中,表演歌手和后厨主管,就所有问题,都要争个哪个部门先,哪个部门后。
互不相让,叫进度停滞,陷入僵局拍摄[僵尸世界大战]时,编剧阶段就产生了分歧。
导演马克·福斯特希望把电影重点放在动作戏上,编剧J·迈克尔·斯特拉辛斯基,则希望还原原著,认为动作戏会把故事打散。
相持不下,编剧被解雇。
[无巧不成婚]就没法这么干。
婚礼就是今天,解雇谁都办不成。
相当于,[僵尸世界大战]拍到最后,不能把布拉德·皮特随便就解雇了。
不然前面重拍吗而在影片制作末期,生产出现了极大困难,整个第三幕和结局都要重改,而制作截止日期只剩不到三周。
有报道称,皮特和导演已经拒绝交流。
重拍期间,导演的意图,都要通过中间人传话。
像这样但导演出面否认,认为是制作困难滋长了这些谣言。
估计他心里只有这句话拍[雨中曲]期间,没有舞蹈基础的黛比·雷诺兹,常常被吉恩·凯利骂到哭。
有一次,还被路过的弗雷德·阿斯泰尔发现,她躲在钢琴底下哭。
而电影里,黛比和吉恩,是情侣啊即使后来,黛比说,吉恩这样一个演员,指导我这种完全没有舞蹈底子的人,真的要巨大的耐心;他是我合作的导演中,最令人激动的。
但吉恩随后的赞美听来还是怪怪的:“很走运,黛比坚强得像头牛。
而且她也是很棒的模仿者,不需要太费劲就能完成最复杂的常规工作。
”银幕前的粉红泡泡简直是奇迹。
03员工没有紧迫感最叫人又生气又无力的,是别人都忙得恨不得喷个气飞天了,他还悠哉游哉。
比如摄影师不好好拍照,一个劲吃把宾客的甜点都吃光了。
詹姆斯·卡梅隆遇到过这种事儿。
拍[异形2],地点在英国松林片场英国绅士们在《工会法》里规定,上午十点,下午四点,是饮茶时间。
卡梅隆当年就已经是个全才,不光导演,每个环节都能参与。
这个机器人就是他亲自设计卡神忙到飞起,凡人们却只顾饮茶,你说生气不生气。
终于有一天,卡梅隆扬手就掀翻了餐桌。
此后,卡梅隆被英国剧组人员起了个绰号——“恐怖亚当”。
[无巧不成婚]中,摄影师也被Boss暴击你会发现,对待这种人,不痛骂不行。
但往往痛骂了还是不行。
04办公室恋情影响工作还说回那俩冤家,互称“脑子有屎”的家伙。
竟然来电了而且正是在不该的时候来电。
把新郎放飞了这说明啥同学们?
办公室恋情要出乱子啊。
片场的恋情一般是不大有问题的。
比如像[断背山]里的希斯·莱杰和米歇尔·威廉姆斯。
成就一段佳话或是像[母亲!
]里的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和詹妮弗·劳伦斯。
好赖也宣传了电影再分手但也有例外。
我猜你跟我想的一样。
金敏喜和洪尚秀原本是好好的导演与缪斯。
金敏喜一进军电影圈,身价就高达三亿元韩元(约180万人民币)。
洪尚秀更是韩国导演五虎之一,文艺青年的偶像。
一公布这婚外恋+忘年恋,举国哗然。
两人相差22岁,而洪尚秀的妻子,也坚决不同意离婚。
而洪尚秀2015年就离家出走,跟老婆说:“我想和别的女人生活。
你也找个别的男人吧。
”金敏喜借两人作品[独自在海边的夜晚]拿下柏林影后,这部电影恰恰讲的是是女演员与导演出轨。
韩国观众当然不买账。
他们说,和当年全度妍拿下戛纳影后的心情,完全不一样啊。
于是每一部合作作品,都有了作品之外的争议。
[无巧不成婚]当然不是[买凶拍人]。
后者是有意要影射拍片过程中的各种灾难。
投资大佬干预拍摄
制片唯钱是从但每一种团队工作,都会或多或少遇到[无巧不成婚]的状况。
哪一行没有天灾人祸、坑爹甲方、不给力乙方和猪队友呢?
-文:姜不停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电影解毒
你们的生活中一定遇见过这种情况——好像上帝专门挑了那几天或那一年,在你身上开了无数个玩笑。
什么坏事都遇遍,什么奇葩都撞见。
锅从家中来,那是常有的事。
一个问题还没解决好,另一个问题迫不及待跑来。
你懊恼、想不通,眼看着无法控制的糟事脱离原有的计划,把自己的生活搅得一团乱。
然后,你郁闷地打开微信,朝好友吐槽:唉,本命年到了。
这天要介绍的电影,就是这么“本命”,更可怕的是,它发生在同一天——无巧不成婚马克思是一名婚礼工作室的老总,喜欢有条不紊地制定计划。
他人过中年,与妻子的婚姻早就没有爱情,两地分居。
于是,不小心爱上了手下的女员工,开始婚外情,一次次地向她保证:我会找一个最合适的时间,和妻子摊开讲。
“最合适的时间”迟迟没到,女员工等不下去了,丢给他一句:我要重获自由。
不仅私人生活糟心,眼下更糟心的,是他的工作生活。
今天,是顾客举行婚礼的大日子。
他带着团队车前马后,希望一切顺利进行。
然而......事情并没有他想象中顺利。
先是服务生们都对今天的中世纪装束抱怨连连,颇有罢工倾向:虽然有奖金,但是我好累啊!
都说“言行礼仪是服务业的窗口”,但马克思的得力手下阿黛尔,今天嘴里含着颗炸弹,无时不在开炮。
不仅团队不在状态,合作的人也是一堆猪队友。
马克思看颓废的妹夫无所事事,好心雇他来帮忙。
结果这个妹夫哟,看上了人家新娘。
乐队主唱突然生病,替代的歌手詹姆斯又...怎么说呢,唱风不那么“优雅”、也不那么“低调”。
摄影师是个人见人厌的家伙,摄品无良。
对他来说,用手机拍照这件事简直是对摄影的大不敬。
麦克斯是一家小婚庆公司的老板,他接了一个大单要在世纪城堡里策划一场婚礼。
新郎是一个难缠的客户,要求很高。
为了搞好婚礼麦克斯团队一大早就来布置现场。
麦克斯手下的人个个是“人才”,“身怀绝技”主管阿黛尔更是脾气暴躁,一言不合就开骂,筹备工作刚开始就跟DJ詹姆斯为了用电吵得不可开交,詹姆斯做事我行我素,连新郎的要求都置之不理,作为老板的麦克斯愁的头发都掉光了。
麦克斯因为人手不够让自己的小舅子朱利安顶个工,天晓得新娘是朱利安的梦中情人,在筹备期间朱利安公然追求起了新娘!
法国最差劲的摄影师盖伊和麦克斯是好朋友,可是盖伊在现场到处打酱油无所事事。
麦克斯在慌乱的筹备工作中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
终于婚礼开始了,晚餐主食又出现了问题,由于停电导致肉类全部变质无法食用。
麦克斯只好启动应急方案用酥皮饼加盐加汽水先给客人填饱肚子,自己又赶去别的餐馆搞食材。
晚餐问题勉强解决了,到了新郎发言的时候,新郎真是知无不言,一讲就是三个小时,客人们都昏昏欲睡。
DJ为了渲染气氛让全场挥起了白毛巾使新郎十分反感。
婚礼继续进行,新郎准备了一个大招,准备了一个超大的月亮气球,加上排练好的动作亮瞎了全场,正当高潮迭起的时候负责给气球拉绳的阿黛尔和詹姆斯擦出了爱火花不顾一切的拥吻在一起,完全忘了气球的事,就这样新郎飞走了......
原本准备的烟花被逗比员工操作失误全部点燃,并引起了断电......婚礼彻底搞砸了!
面对失败的婚礼麦克斯终于忍不住爆发了,把所有的怨气都宣泄了出来。
麦克斯准备撒手不管了,默默地走开。
当麦克斯再次回到婚礼现场的时候发现客人居然都没走,新郎新娘居然其乐融融的在跳舞。
原来是麦克斯手下的员工在黑暗里点起蜡烛,演奏起了异域风格的音乐,大家欢快的在一起舞蹈,忘掉了所有的不快。
新娘对婚礼的整个安排赞赏有佳,表示是最难忘的婚礼。
一切都圆满了,所有人都幸福了。
法式轻喜剧像水波一样柔软。
一堆工人阶级有着自己所谓人生哲学,个性鲜明的,以及高度个人化的独立价值观。
温馨可爱的幽默包袱,浪漫的爱情,大反转是一个月亮大气球。
杂乱无章的筹备现场,漏洞百出。
一出出喜怒哀乐的人生,处处是生活,处处是伏笔。
一团乱麻的冲突后最终又顺理成章,人生就像是一个黑色幽默,总是不断的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法式幽默点到为止,没有爆笑,只有浅笑。
起起伏伏,酸甜苦辣才是生活,我们的确没有时间哭泣,我们只有大笑着面对自己的人生!
阿黛尔和詹姆斯,两人的拥抱,是我目前在这部电影中受感触最深的桥段。
人们大多数时候都更关注围绕在自己周围的困难,尽管知道别人也有麻烦,可在乎自己总是更多更多。
我们习惯只是在表面上去理解对方,觉得别人的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还是自己的问题比较着急吧。
但是在他们拥抱之后,他们愿意更加体谅对方了,愿意再去了解对方一点了。
很神奇吧。
两人先是紧绷地,敷衍地抱着,互相拍拍对方的背走个过场,然后慢慢放松下来,抱得更紧一些,把头埋进对方的肩膀,轻嗅着对方的气味,让自己全身心的去感受对方,感受另一个生命,把这个拥抱延长。
多么难能可贵的拥抱。
我在看到马克思走进燃起烛光的城堡里,大家聚成一圈,跟着鼓声和笛声的节奏拍手起舞时感动的。
大家都自在地融合在一起了。
比起之前精心策划的一切,婚礼仿佛在这一刻才真正开始有意义。
以上,是我感受到的本片最浓烈的时刻。
整个片子是很温暖的,因为我知道虽然一切会乱起来,但最终会迎刃而解,矛盾会瓦解,人和人之间会和解,又都会好起来。
我只需要观察这一切是怎样慢慢发生的。
(这是比较值得深入的问题) 看完之后感觉有一种希望又更强了一些,又可以继续去相信什么了。
我心里一直有一种天真的信念,是靠着这样的营养留存下来的,因为这种信念的存在,我才不会变成一个冷漠的人,才可以保有身为一个人所应有的内心的快乐和体面。
——2018.4.13
作为婚庆公司老板,麦克斯操碎了心——司仪、乐队、厨师、菜单、侍应生、烟花表演、摄像,都要靠他事无巨细一个个落实。
而面对那些戏精上身的新郎或者新娘,各种匪夷所思的项目要求和他捉襟见肘的操办能力总是成反比。
这次他承举的婚礼在一座17世纪的古堡举行。
新郎家追求浪漫、优雅的婚礼风,而所有人所有分工都像绞错了环的链条,吱吱嘎嘎不断发出噪音,最后干脆崩上了天。
就在麦克斯忍不住联想着自己失败的生活时,忽然又一个“噩耗”突然传来:古堡电路扛不住,冰箱坏了,备好的主菜羊肉全都烂掉
我忙于欢笑 怕的是有时逼得不得不哭
成型背后满是疮痍的一种w
话痨
单一的大的场景和任务之下展示群像,混乱幽默片。角色的小缺点造成的各种意外。
喜剧,闹剧,但有一点悲伤呢。结尾强行ending了,但问题其实没有好好解决啊。
很不错的法式喜剧 虽是关于高大上的婚庆业背后的鸡飞狗跳 其实所有工作的人应该都有共鸣 猪队友一样的同事 永远会出状况的项目 难搞的客户 四处救火的老板...... 这不就是自己的日常吗?会抱怨 会有离开的念头 但最后真的要迈出那一步还是很难 总会有关于集体的温暖时刻停在心里吧
实在是太一般,太过于松散和琐屑,虽然许多的小桥段前后有对照,但是看得人不够爽。是一部事件大于情感的电影,所以让人没法follow主角们的成长和心境,比《触不可及》差多啦导演!!!!!!!!!!!!1
Sympa
哪里好笑了。。。
典型的法式风格,每个人都张扬着自己的个性,杂乱、喧闹、各说各话,小幽默不断。
可想而知做一场会有多辛苦啊!船到桥头自然直 也许不按照规定 也会有好的结果呢 最后还是蛮温馨的
一群杠精员工在,老板哪里会不秃顶
包袱众多。配乐有爆裂鼓手的爵士神韵。在新郎飞上天的时候又全体哑然素静,留下全厅观众捧腹大笑抹泪。
婚礼策划就是一个很神奇行业。只要当天不是搞得很离谱,一般新人都是会感激的,但其实回过头好好想想,当天到底有多少细节没注意到,多少道具做的很low,多少环节不是你之前叮嘱的。没办法,就像电影里说的,是在干一件幸福的事情啊
法国人真的好不靠谱啊~~
生活的窘困、纠结、尴尬、喜悦和浪漫结合的真完美;法国人真会玩。我喜欢这个调调。
法国人的自娱自乐……氢气球升空那一段配着Cascadeur的meaning(choral version),太美了!更出彩与温暖的是古堡里烛光下,各种乐器配合的音乐与舞动的新人,笛子为主、钢琴、鼓、“锣“、大提琴……感人
不懂法式浪漫和喜剧的我只能给两星,如果非常无聊了,你看吧,看到众多公众号有推,误坑,不推荐
为什么觉得不好笑 是不是我不理解法式幽默
轻喜剧,笑点无法完全get,配乐好听,James也很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