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见好就收

见好就收,万里挑一

主演:许晓诺,吕昀峰,马芯妤,施南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3

《见好就收》剧照

见好就收 剧照 NO.1见好就收 剧照 NO.2见好就收 剧照 NO.3见好就收 剧照 NO.4见好就收 剧照 NO.5见好就收 剧照 NO.6见好就收 剧照 NO.13见好就收 剧照 NO.14见好就收 剧照 NO.15见好就收 剧照 NO.16见好就收 剧照 NO.17见好就收 剧照 NO.18见好就收 剧照 NO.19见好就收 剧照 NO.20

《见好就收》剧情介绍

见好就收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拥有独特鉴石能力“玉佛手”的魏见好初来曼城,原本是想找女朋友胡希里,却不曾想误打误撞结识了宋氏集团大小姐宋淮熙,并意外开启了一段充满挑战和极具惊险的旅程。不仅宋氏董事长宋行对魏见好颇为赏识,连利益为上、跟宋氏亦敌亦友的徐刚也对魏见好产生兴趣,并且魅力多金的成熟女人顾飞燕也向魏见好打起了情感直球……面对种种诱惑,魏见好又将如何选择?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枪花魔法战争奥莉佛是狗,(天哪!!)这家伙续篇绝望边缘决不姑息女人领地第十三位使徒:启示录别担心,他不会走远的寻凶诀鬼噤声豹子头林冲之野猪林新画皮奢侈的骨哆啦A梦:大雄的恐龙逃离夺命岛第一企鹅!费丽丝蒂第四季恐怖母亲节戴安娜:音乐剧未经安排的青春浪淘沙束手就擒吧!韩队长!廉政狙击冲出战俘营萨拉邦德夏日纯情我叫赵吴狄决不妥协厨房曼谷危情:天堂地狱

《见好就收》长篇影评

 1 ) 三小时越南之旅,没睡着的都说好

在五岁的侄子的陪同下,天安把他嫂子的遗体带回家族所在的村庄。

在越南的腹地,等待他的还有诞生自过往记忆——自己的青春,早已离开去重建生活的兄弟,以及战争。

穿透银幕而来的氤氲的水汽,水牛的亘古凝望,沿着乡野小路的舒缓而绵延的长镜头,这部电影的影像风格时常让人想到毕赣、阿彼察邦镜头下那些魔幻现实的亚热带图景。

但同时,站在前辈肩膀上的范天安所构想的绝不仅仅是一顿亚热带大杂烩。

他尝试用独特的影像书写不断地触碰“界限”,虚实的界限,生死的界限,遗忘与铭记、永恒和转瞬之间的微妙界限。

影片中很多场精彩的戏份被设置在黎明或黄昏,这些时刻也被称为“狼狗时光”,因为熹微的天光下,一切景物都朦胧暗淡,狼狗难辨。

而昼与夜的界限,光与暗的调和,也成为对于灵魂与肉体、梦境与现实的指征。

范天安作为89年出生的青年导演,是在陈英雄之后又一位进入国际电影节视野的越南导演。

《金色茧房》拿到了第76届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这是对一部长片处女作的极高褒奖。

第七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上,本片成功入围「卧虎」单元,此次放映也将是本片在中国的首映。

以下是Muyan对导演范天安的专访,由和观翻译转载。

我们能否将其描述为一部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或更准确地说是和梦幻强烈混合的公路电影?

您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共存,或者说您是怎么平衡他们的?

我有幸能够观看并“感知”路易斯·布努埃尔、贝拉·塔尔等伟大导演的电影,由此意识并了解到这些概念的存在⋯⋯至于如何将它们应用到电影中,我尝试通过将观众带入一个现实且符合逻辑的故事来说服他们,然后我留出时间让他们了解角色。

等他们在这里待了足够久之后,我就会带领他们进入角色更深层次的世界,就像睡眠中的“快速眼动”周期一样。

当梦境建构完成后,我会引导他们进一步进入超现实世界。

我们经常被自以为知道的事情所催眠,而实际上我们一无所知。

这部电影有时会给我们一种强烈的纪录片风格的感觉。

是有意这样做的吗?

是的,这是我的意图。

为了达到这种纪实效果,我使用了以下方法:非专业演员,如果可能的话,当地人,真实的地点,尽可能多的自然光,长镜头和固定镜头,以打造一种真实的叙述。

有时,我喜欢研究纪实视频并将其改编成电影。

比如和卢师傅的那场戏: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一个日记视频,是一个男人去看望曾为他父亲操办葬礼的卢师傅。

看完这段视频后,我被卢师傅的人生所吸引,想要更多地去了解他。

但是想要将卢师傅这样一个非专业演员的人生故事融入电影是非常困难的,尤其当卢师傅没办法记住任何台词时。

他只能记住过去关于战争的记忆,那些记忆相当凌乱、模糊,没有延续性。

这个场景我们排练了三个星期,这样我就有足够的时间来创作一个故事,镜头运动和场面调度都与电影其余部分的风格相匹配。

我喜欢这个场景中卢师傅的气场和关于生与死的个人经历,自战争以来,他一直致力于为亡故的人操办葬礼。

他作为战争幸存者的生活方式和积极态度是我非常钦佩的。

在这部电影中,我们注意到你在展示越南社会中城市的、现代的与乡村的、传统的之间的对比,这是你有意要表达的吗?

这实际上不是我的本意。

因为我在中南部地区的高地出生和长大,然后才搬到西贡学习和工作,所以当我试图将乡村和城市之间的文化元素、思想观点和生活节奏结合起来时,这种对比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我并没有特别强调这种对比。

相反,我只是在电影中呈现并保持开放,让观众能够通过电影的方式轻松地接近它。

我的目标是让观众对每个地区的文化和居民有更亲密的体验,这将有助于他们跟随主角一起旅行,直到影片结束。

 2 ) 不是我的茧房

睡了一觉起来发现才过了半个小时,与我期待的实在大相径庭,我本以为这个故事会讲更加当地的、针对的互动与孤独,但结果呈现的是一种十分普世的生死疑虑,甚至于讲述这种疑虑的视角是更加西方的宗教——不是指耶稣这个客体,而是围绕耶稣展开的问题与回答是西方的,甚至是英语dominant的传统。

映后Q&A导演说他选择这个视角是因为越南人在背井离乡中宗教信仰的破碎与融合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日常的话题,但电影中的宗教信仰看起来正统且权威,而我所期待的那种“乡土”“在地”则淹灭在这种权威的叙述里,成为非常orientalism的空镜景观。

每段主题的断裂太过强烈,我无法在一截一截的“托孤”“失恋”“问道”中串起脉络,而更致命的是在每一个段落里的镜头也几乎毫无讲述的能力,镜头调度就纯粹是移动镜头,突然的放大缩小有洪尚秀的影子,特写后一个移向别处的全景让我想起侯孝贤,但都是非常平庸地学习或者说模仿。

折磨观众耐心这点见仁见智,但对我来说确实很好睡且容易走神。

也有反思是否自己对这种“东方故事”抱有的期待也是一种orientalism,也是另一种景观化。

比如我所理解的“在地”也只是个人经验的集合与想象。

我自觉存在这个问题,但这部电影没有说服我并不是因为它没有满足我的期待,而是它存在着我所理解的“缺陷”。

(以及最后实在无聊的时候开始刷票竟然刷到了洪尚秀,老天对我的弥补吗(?

 3 ) 乡村青年在公路上骑摩托的红背包和小肚子

导演似乎很喜欢在晦暗的框架中露出一片明亮绿景的镜头。

临近结尾的梦境里,镜头从木屋向窗外拍摄,对称构图中央是一片金色的稻谷,怀抱婴儿的Thien在那一刻拥有了神性,仿佛圣父圣子。

另一个印象深刻的镜头是凌晨时他们捉着鸡在林中穿行,各自点起一根烟,树叶上的露水打湿了肩膀。

很喜欢这部电影,可能因为它的视听语言和我perceive世界的方式是相近的,一种与广大世界缓慢凝滞的对视,生活的无数种声音如风雨入耳。

在夜市摊子和澡堂里扣问上帝和信仰,在生活发展的同时经历空白。

甚至连在ktv里独自买醉睡去这种用滥的场景都让我体验到偶然迸发出强烈情感中的脆弱。

又或许正是这种滥俗的场景,笨拙的倒酒和沉默,才激起我生命失落体验的共鸣。

之后寻找哥哥的旅途就仿佛是某种醉极疲倦的幻梦,又或是一种忏罪追悟的朝圣。

他把身体浸在溪流里的那一刻像是某种反映真实的洗礼,一半在清净世界,一半在困顿人间。

那一刻万物的声音都渐渐远去,

 4 ) 一场溯源的梦

起初城市的风景只以为是慢电影,直到充满雾气的山峰出现,一下子闪回阿彼察邦和毕赣。

大概就是一场回乡的梦吧,在萦绕的雾气里在熟悉的环境里和过去的自己,历史,他人相遇,然后时间到了他还是要离开的,但这一趟总是留下了些什么。

因为个人对慢电影和视觉语言的偏爱,画面优先并不是一个让我不适的呈现方式。

素人演员生涩又不突兀的呈现方式和大量的安静细腻的长镜头展示着一段只属于这个男人的乡村漫游。

我跟着镜头穿越整个村镇,去听一位老兵讲讲关于战争和历史以及他们遗留下来的诸多痕迹;我们去寻找过去的废墟,会找到年轻时的冲动和爱意,想起自己的执拗和热烈;我们去参加他嫂子的葬礼,去质问上帝为何如此安排,去思考年幼的男孩要如何面对父亲的离开和母亲的逝世;我们好像回到了过去,看到了黄色抱被里的婴儿和成片的茧房。

这就是金色茧房,是孩童出生时的包裹,也是他自己的源头,即使父母移民自己搬到城市生活,也依然会在记忆里出现的故事的开始的地方。

金色茧房摄影和美术都好,尤其是配合的太好了。

不管是烟雾缭绕的山林,还是总像雾气萦绕的环境,纷飞的灰尘透光的网纱,每一次讲述和回顾都隔着一些什么,这就是记忆里的一切的样子。

镜头在不经意间推进,带领着观众走近每一个讲述的部分,耐心听,慢慢感受环境所带来的场域,融入这片生活和土地再产生共鸣,这感觉真好。

我想这也是诸多慢电影在极力营造的氛围和感受。

潮湿闷热的小镇,最后泡在一汪溪水里让人得以凉爽和清醒,梦该结束的时候泼水总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剧情里提到的内容基本都是点到为止,留了很多空间,不算坚实的文本也只是去呈现一些流动的生活。

慢电影适合安静的观看,睡着也不是什么大事情,伴随着呼吸一样的节奏推进的感情和故事也需要用呼吸去慢慢感受吧。

 5 ) 《金色茧房》:回归,行走以及意义的危机

如果喜欢毕赣,也会喜欢这部《金色茧房》。

这部电影基本由长镜头构成,最长的大概24分钟。

《金色茧房》拿到了第76届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使得1989年出生的范天安成为继陈英雄之后第二位进入国际视野的越南导演。

本片拍摄前,范天安先拍摄了一部14分钟短片《意外不可收拾》(2019),记录越南街头一刻,几个男人在路边摊喝酒,谈论信仰,表演喷火秀的男孩,推销啤酒的女郎,一片熙熙攘攘,一声巨响打破凝固的世界,众人注意力都转向镜头外的车祸,紧接着夜雨骤降,冲散所有路人。

短片的调度极为精彩,明显经过精心雕琢但又表现得流畅自然。

人物走位精妙富有张力,镜头内外互动制造戏剧性,音乐(戴耳机、摘耳机),奇观(东南亚风情,喷火秀),精神冲突(世俗生活和宗教讨论),各类元素杂糅,最后一片狼藉,唯有雨声淅沥。

这部短片以相对简化的形式出现在《金色茧房》第一场,短片的主题也在长片中得以延续和深化。

男主天安是一名在西贡生活的婚庆摄影师,某晚他目睹了一场车祸。

嫂子在车祸中丧生,天安负责送嫂子的遗体和五岁的侄子阿涛回老家,并寻找失踪已久的哥哥,由此展开一段“寻觅”之旅。

后续的展开类似公路片模式,电影的镜头彼此之间并无必然的逻辑联系,以逼近纪录片的风格注视着人间万象:熟悉的乡村,陌生的风景,旧日的恋人,沧桑的老人,圣母像,教堂,修女,断断续续出现的天主教信仰符号。

传统婚礼,夜间葬礼,埋葬小鸟,与老兵对话,大风呼啸,阿涛理发,雷雨夜的祈祷,与修女聊天,公鸡打鸣,回忆旧情人,KTV唱歌,雾中街头穿行,摩托车坏在路上,与修理店老太太对话,森林中的水牛,雨中行走,黑暗中的森林,黑暗中的白色蝴蝶群。

范天安从声色犬马、喧嚣紧张的大城市回到简陋古朴、静谧悠然的山村,他的回归是偶然的,寻找也是被动的,但当他踏上旅程,自省便逐渐成为自觉。

最精彩的长镜头从0:39:41 持续到1:03:43,天安需要给一名帮助办理丧葬仪式的老者卢先生送钱,镜头从天安和家人的院落对话开始,天安骑上摩托出发,穿行村落,寻找卢先生家,停车并进入卢先生家,在窗口与卢先生讨论战争记忆和过往人生,固定镜头不断推近然后进入卢先生家中,横摇接横移展示家中陈设,家具和天主教画像雕塑,镜头停下,卢先生让天安触摸留在身上的伤疤。

这个24分钟的长镜头调度非常复杂,剧组排练了三个星期。

整部电影也是从2020年4月到2022年4月断断续续拍摄完成的,期间因为资金问题不断有人退出。

电影主角身上有许多导演的影子,范天安大学学习计算机但因为挂科没有毕业,后来辗转做了婚礼摄影师,然后自学电影制作,先用短片投电影节试水,最终完成了首部长片的拍摄。

这部用长镜头组成的电影,既是自觉的风格追求,也像是创作者的一次洗礼之旅。

用执拗的坚持努力实现自我表达,对于一个非职业导演,一部前途未卜的作者电影,是一场破釜沉舟式的冒险。

从水泥世界回到草木人间,天安找到了什么?

天真的侄子问他,什么是天堂,什么是信仰?

对生死奥秘的本能追问,天安只有通俗的解释,没有自己的思考。

曾经的恋人已经变成修女,皈依信仰,天安接受但并不完全理解。

卢先生的讲述让民族背负的痛苦记忆露出一角锋芒,但就像风烛残年的老人和老房子一样,他们已经被时代遗忘。

汽修店里偶遇的老妇人,与天安谈论人生和信仰,并引用《马可福音》第8章问询他:“人若赚得全世界,却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

”有人说这很像传教电影。

也许吧。

宗教给天安/范天安的寻觅提供了一种答案,但他的旅程只是刚刚开始。

《意外不可收拾》最后雨水驱散喧嚣,《金色茧房》最后男主躺入水中。

水代表的自然接纳了一切,化解了一切,消融了一切。

行走安顿意义,自然悦纳万物。

那一树的蝴蝶是真的吗?

找不到的兄长存在吗?

电影最后有一处微妙的镜头,天安抱着婴儿在河边,镜头横摇,天安刚在摩托上睡醒。

庄生梦蝶,这是谁的大梦一场?

 6 ) 触碰慢电影的回音

【3.8】值得讨论的一点是当观众对毕赣/阿彼察邦/蔡明亮审美疲劳以后,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慢电影。

当观众被迫悬置了自己的主观投射和集体无意识的心理预期,是否还能从庸常的观影视角中抽离出来,还是遁入另外一种我理应觉得好,但生理告诉我难以忍受的循环当中。

“纯粹视听情境”表现为脱节的随意性,把视听的功能作用剥夺,从而反对线性叙事, 现实和潜在成为反射的集合,不可辨识点普遍被东南亚导演挪用为对记忆的幻梦,神鬼的闪烁和空间的痕迹的状态呈现,却缺少一种情动的生成。

情动与身体/力/欲望/生命之间的逃逸框架被当代大部分慢电影导演牢牢的固定在玩弄视听把戏的中间,而丧失掉了真正拆解与重建中心的生机。

换言之,现在的慢电影导演,到底是坚决执行对于物质力量(影像)和身体物质(接受层面)的重组,还是已然成为被庞大权利机器(电影节圈层/选片人审美/影评人团队)所结构吞噬和操纵的无力主体,成为资产阶级享乐的闭环玩具,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显然与德勒兹强调的那个充满生机、一往无前、外溢、运动、逃逸所有权威中心的生成背道而驰。

 7 ) 迷途之诗

开始看《金色茧房》的时候,确实做了很多心理预设,近三个小时的片长让我犹豫了一下下。

用了两天的时间才看完,其实如果不是因为有事出门,我一定要一气呵成看完它的。

我喜欢这部闪现着灵光的电影处女作,一个男人的归乡之旅,牵扯出对于亲人与爱情,信仰与现实的诗意书写。

我真不觉得沉闷,反而享受长镜头带来的那种缓慢的沉浸感。

长镜头的设计调度,让潜藏在其中的情绪,研磨成了时光照进茧房里幽幽飘散的尘埃,沉浸陷落在这追寻自我的探索之旅。

离开城市回到乡村的朋友,车祸意外身亡的嫂子,脆弱离世的小鸟,失去的爱人,不见踪迹的哥哥......男主角在各种离别时刻中,探索着不同层面对于信仰的解读。

宿命感在信仰之中,成为了冥冥不可改变的现实。

这次回乡的旅程,远比他一开始想象的要困惑和艰难。

范天安的视听技巧非常纯熟,即便电影总让人想起阿彼察邦、毕赣的影子,但从形式之上的流畅观感,确实让人印象深刻。

一路不同视角城镇乡间的穿行,走入云雾之中,走入自我与乡土之间不堪回首的过去。

一路送别亲人也送别了自己,躺在河中最后的时刻,似乎是困惑开解之后的一种自我解脱。

电影不光在形式上做得很精致,声音设计同样是电影情绪的重要表达。

雨声风声、禽鸣狗叫、隐隐传来的喧闹与机器声......一切都是在勾画现实与幻觉之间的梦幻呓语,让人物在慢的形式中,埋设了丰富的层次。

画面外车祸的巨响,暗夜里鸣响的闹钟,天台上淅沥嘀嗒的雨声.......就仿佛远山缠绕的云,蒙盖一切的雾,都在声音的映衬下变得情绪浓烈起来。

慢情绪的电影本身就是一则先锋的影像诗,在影像之中极尽视听的细腻展示,在不同情境中放大情绪细节,连通个人不同的解读空间。

寻找过程中的自我投射,变成两种想象与梦境的展示,一个是曾经美好却遗憾失去的爱情,一个是找不回来或已成神话的哥哥。

一切近乡情怯的煎熬之美,都宛如小火慢煨,像积雨云的倾泻欲动,如山间风声的隐约传音,是视觉与情绪的奇妙书写。

我一点都不觉得《金色茧房》观感沉闷,我反而遗憾不是大银幕来膜拜,这部只属于大银幕的电影。

 8 ) 去年戛纳最佳长片首作,全球瞩目的越南新导演

电影总是不得不去对抗商业和资本的压力,然而由于电影制作成本的高昂,商业和资本仍然推动着电影的发展。

当在越南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制作电影,并且资本运作(尽管有时很不愉快)处于一个国营运作的系统里时,这种矛盾就会加深。

作为一个越南的电影制作人,范天安持续创作的作品都在探索越南社会的各个层面,特别是城市和国家中戏剧性的对比,以及在一个笃信罗马天主教的国家内各种无信仰和有信仰的人的状态。

导演:范天安编剧:范天安主演:黎风武/阮氏竹琼/阮盛/吴玉文类型:剧情制片国家/地区:越南 / 法国 / 新加坡 / 西班牙片长:179分钟文:Robert Koehler翻译/编辑:1900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这种两级的矛盾体现在现代人对事物、科技、娱乐活动、性的渴望,和对宗教、传统、义务和家庭的服从之中。

这种情况在范天安的第一部短片《哑默》(2018)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笔者在2018年的棕榈泉短片节上观看了该片的全球首映。

在他的第二部短片《意外不可收拾》(2019)中这种矛盾也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了(该片是范天安在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的首次亮相)。

《意外不可收拾》海报范天安非凡的长片首作——《金色茧房》在戛纳电影节上首映,并获得了金摄影机奖。

然而我们当时不知道,《哑默》在西贡街头单镜头的场景是为后续长片的开场镜头进行的一次实验,而开场镜头的处理范天安早已构思完成。

这个开场镜头为这部长达三小时的电影提供了许多关注点,亦即这部影片将作为一部复杂的梦幻电影的本质特征留待日后揭示。

《哑默》海报Thien(黎风武饰)与几个好友在足球场旁的露天咖啡馆闲逛,与此同时2018年世界杯正在举行(具体时间是6月16日)。

当他得知同桌的一位朋友正在变卖他所有的财产,从西贡到西部高原去追求“精神生活”时,他感到非常不安。

Thien知道这不是他朋友的问题,而是他自己需要一次精神的净化;就像他说:“信仰的存在是模棱两可的”——这既是影片的出发点,也是影片的基本哲学/美学立场。

和Pham一样,Thien也出生在农村,但是为了工作来到了西贡做一名婚礼摄影师。

一场简短的辩论引发了影片中人物之间唯一一次真正冲突(就像导演之前的短片中那样),直到一场银幕外的摩托车的事故打断了他们的对话。

这起事故是影片的一个转折点,因为事故的死者之一是Thien的嫂子Teresa,她五岁的儿子Dao被她的丈夫,也就是Thien的哥哥Tampa抛弃。

作为Dao唯一的亲人,Thien必须照顾好他,并且返回家乡为Teresa举行长达数天的一系列繁复的葬礼,同时,他希望能找到失散多年的弟弟。

Thien 在医院外的街道上捡到一只被遗弃的小麻雀,并把它带回自己的公寓,在那里他一边工作一边照顾 Dao(用纸牌戏法逗他开心,并很快就变成了真正的魔术表演)。

这是范天安全心拥抱象征主义、诗电影的早期范例,这与德莱叶、布努埃尔、安哲罗普洛斯、贝拉·塔尔这些前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一片段误导了观众,让观众认为Thien拥有某种隐藏的能力,但从侧面反映了他爱的能力是真的。

随着摄影师 Dinh Duy Hung 的摄影机(耐心、善于观察、既固定又巧妙地移动)深思熟虑地追踪 Thien 回到家乡的过程,我们逐渐发现,这是一个真正追求情感的年轻人,也可能是追求精神层面的年轻人,他正在重新与失去的人、地方和思想建立联系。

同样明显的是,Thien 并不十分清楚该如何去做,这也是为什么影片的时间和缓慢的节奏完全是范天安的追求与Thien的有机组成部分。

虽然我们可以假设范天安的电影与西方的“童话”(Bildungsroman)相对应,但这最终被证明是一种粗略的比较,就像把范天安的电影比作蔡明亮(大量的水和雨)和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鬼魂出现)的作品一样粗略。

Thien 的故事以电影的形式呈现,是经历、邂逅、倾听的积累,是个人对大自然的重新认识(尤其是肮脏、拥挤、致命的西贡与笼罩在天堂般的雾气中的乡村之间的戏剧性对比,以及从黄牛到蝴蝶等各种生物的景象)。

以及影片最重要的过渡元素:从人们在世界杯热潮中悸动的社会活动片段,转变为积极的狂欢段落。

然而,就像 Thien 一开始提到的信仰一样,他的梦境在范天安巧妙的设计中也有些模糊不清。

这个土生土长的人回到家乡,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回忆,尤其是他的前女友Thao(阮氏竹琼饰),她现在是一所天主教学校的修女,Thien 在这所学校为 Dao 报名上课。

在影片最出彩的片段之一中,一个无形的镜头将我们带到了一栋废弃的砖楼,在那里,Thien徘徊在小镇的景色中与Thao一起谈心,讨论自己的未来计划。

Thao 身着便装, Thien 的神情却与此刻的动作一模一样;我们既是在倒叙,又是在回忆,时间的层叠既让 Thien 明白了他与唯一心爱的女人之间失去的东西,又代表了他目前所缺失的东西。

Thien缺少经历,他在与两位老人的会面中得到了提醒:一位是在葬礼上的越战老兵,另一位是路边汽修店里虔诚的天主教老妇人。

这两位老人分别代表了牺牲、奉献和智慧人生的不同含义。

这位女士的信仰使电影叙事完全回到了开头在咖啡馆的场景,正如她引用的《马可福音》第 8 章一样,这可以被理解为 Thien 的困境:“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灵魂,有什么益处呢?

”Thien 决心不失去自己的灵魂,这与这部电影的导演的困境如出一辙,他在戛纳电影节上的成功使他与电影似乎不可避免地与利润动机联系在一起。

很难回忆起最近有哪部影片能在不显示自传性叙事策略的情况下,将导演和他们的中心人物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笔者认为,这种联系的部分是通过影片中不显眼、平静的摄影机(范天安曾说过他希望有一种“隐形”摄影机)和细微的形式触感而产生的。

这源于范在天安电影制作中的虔诚品质。

不过,虽然圣母玛利亚和其他天主教符号的标志性图像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国旗或其他国家权力象征的描绘,但它们并不意味着影片是字面上意义上的“天主教”。

虽然《金色茧房》通过一个真实的好撒玛利亚人和一个对某些人来说暗示着洗礼的结尾等场景广泛地引用了基督教思想,但如果从严格的宗教角度来解读这部作品,就会限制这部雄心勃勃、博大精深的艺术作品。

Thien对灵魂的追求体现了维克多-弗兰克(Viktor Frankl)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后撰写的开创性著作《活出生命的意义》(Man's Search for Meaning)中的思想。

弗兰克认为,意义是人生的真正目的和追求,是通过经历、苦难、损失、收获和时间的积累而获得的。

在范天安的影片中,观众对时间的体验最终与 Thien有时磕磕绊绊的追求相吻合,最终在静止(他的身体漂浮着,面朝天空)和流动的悬浮状态中结束,因为他漂浮的河水终将奔向大海。

Posted inCinema Scope Online,TIFF 2023原文链接:https://cinema-scope.com/cinema-scope-online/tiff-2023-inside-the-yellow-cocoon-shell-pham-thien-an-vietnam-singapore-france-spain-wavelengths/

 9 ) 简评越南电影《金色茧房》

三个小时都是由长镜头构成的,长镜头短则6分钟,最长达25分钟左右。

前期在单个长镜头内部制造信息误导,让观者认知和实际结果之间形成错位,主要是通过对事件信息的控制形成镜头内部的节奏。

因此,即使是长镜头也不难看下来,但这个小花招不断地玩也容易审美疲劳。

影片的中后段就改为长镜头内部的诗意意象的铺陈,这些意象不但是视觉奇观,也刚好暗合中后段主人公开始的精神探索。

不少评论说这部片“又是邦子邦孙”,阿彼察邦访谈中多次说过在美国学电影最迷茫的时候看了侯孝贤电影,于是决定回到家乡泰国拍电影。

九十年代之后的亚洲新电影实际都无法绕开侯孝贤和台湾新电影。

这部越南的《金色茧房》比起它的前辈大师来说,缺点在于建立起旁观者视角之后,却无法通过摄影机远距离的直透人物内心,而是通过具有宗教启示意义的对话支撑起人物的心灵成长(比如主人公在对基督教信仰最怀疑的时刻遇到的导师型人物白发老太太)。

比起对于形式风格的借鉴,我更感兴趣的还是这部影片呈现出来的越南这片土地的风情以及人文世界。

越南并不是传统的影视制作大国、影视文化的强势地区,因而这片地区的乡土地貌、人们的心灵世界较少被外界所看到。

影片中反复出现基督教元素:不同人物居所里陈设的耶稣圣母的雕像、人物谈论信仰的话语、基督教堂、仪式等。

以及不能忽视的是主人公姐姐的葬礼上那句基督教的标语“天堂是没有痛苦的地方”。

以及更为有趣的是,主人公和反越共的老兵对话时,老兵提到自己的父母移民去美国了(约是影片40分钟处)。

在影片最后一个小时,主人公在路边和另一个无名男人对话时,男人提到自己的家人移民去美国了。

老兵的父母移民到美国,按照老人年龄估计约是越共没有统一全国前;无名男人的家人移民应该是越南改革开放之后。

前者应是为了避难,后者应是去美国打工谋生。

主人公既上不了天堂,也去不了美国。

同时作为越南改开的农村一代,他也无法在城市扎下根。

宗教对于他的困境显然也帮不上忙,他只能留在自己的土地之上,故而影片前段呈现主人公经历尘世的种种风雨(至亲离去、爱情失意、失业),影片中后段则开始呈现尘世的风雨冲击之后的主人公内心的心灵成长线。

(从对信仰的怀疑到醒悟“你不要让自己的灵魂腐烂”,我不知道主创人员有没有反基督的意思。

但“你不要让自己的灵魂烂掉”,这句话已经和基督无关了,它说的是一个古老的智慧,即认识你自己主体的价值主体的力量,醒悟这一点后主人公就重新获得了面对尘世生活的力量)除了文学之外,电影应该就是最能完整反应一个地区一种人群心灵世界的艺术样式了吧。

2024年6月15日中午首发 6月15日晚八点修订

 10 ) 兰心大戏院,三个小时的电影

一个个长镜头真的很美,不论是主演还是客串的配角都非常自然,没有很多调度,有种纪录片的感觉,影片中的动物都演绎的极其好,太神奇了。

看完整部电影最喜欢的一段是山的主观视角慢慢向前推,穿过浓雾,对面驶来的车灯大炫光射来,非常像是邵说的自己像是在一片迷雾中找不到一点光亮的画面呈现,很有意思的一段长镜头。

导演自己也说在创作的时候受到毕赣、塔可夫斯基这些导演的影响,所以在影片中还挺明显能看到这些影子。

从细节上去看,我觉得导演对长镜头,现实主义的表现还算是比较成熟,也是有着自己的理解。

影片的声音设计非常棒,是会给五分的程度,太细节了,结尾山躺在水中,声音突然变闷,一种淡淡的窒息感表现的很棒。

但影片有个比较致命的问题,就是主题,导演想要表达的信仰危机、灵魂的探索,在影片中确实没有感知到,所以整部影片只能说有些我很喜欢的部分,但整体还是不够的,不过能看到塔可夫斯基后新一代导演的力量,蛮期待之后的作品。

《见好就收》短评

睡睡醒醒下沒有覺得體感到3小時,可能故事的重量大約就1個半小時,不過確實很多鏡頭需要時間才能感受到魅力所在,如POV的車行霧中,男主走在山路遇見花與蝴蝶,都是真實的靈光。

4分钟前
  • DINGAYIN
  • 还行

上帝来电,那喜欢多大力度3个小时仍意犹未尽真切的就像常见的假期乡村小路,街道葬礼夹杂婚礼山林云雾笼罩,寻寻觅觅擦过肋骨的子弹引诱公鸡埋葬幼鸟唱K,旧日竹马清晰又梦幻的好像睡了一场戛纳金摄影机越南安哲罗普洛斯,西贡塔可夫斯基

9分钟前
  • Pauline
  • 推荐

泥泞中的足迹,被大雨冲刷。灵魂深处的光影,永远在追寻。

11分钟前
  • 徐旷来
  • 力荐

7th PYIFF 又臭又长

12分钟前
  • Sunny Greg
  • 较差

内核跟不上,再厉害的技术也觉平淡。

15分钟前
  • 古鲁
  • 还行

PYIFF7th

17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推荐

干瘪做作,平庸无聊。三小时里真的偶有几场有新意,实在不想再看亚洲乡镇男青年了。

20分钟前
  • zun
  • 较差

今年看过的最美的片子之一,记住导演的名字了!

24分钟前
  • shirakawa
  • 推荐

和我国导演毕赣的电影一样空洞无物,唯一的看点就是长镜头炫技,而且你炫技倒也罢了,片长3个小时,拍到一半的时候在文本上已经没有任何表达的东西了,硬生生为了长镜头凑时长,这种风气很不好

25分钟前
  • 二马究竟是啥马
  • 较差

7.3。前三分之一很喜欢,后面的部分却感觉很难进入到人物的内心,哪怕他们一直在讨论精神和信仰方面的话题。这种感觉就像你看到一位大师在完成ta的浮雕作品,可是最后你看到的就只是打印出来的图片,尽管细节还是清晰的。确实是很大师电影的方向,但是有点太不“业余”了,导致跟其他小镇(男)青年叙事殊途同归,好在还有一个兜圈子寻人的摩托骑行,这部电影还不至于落入窠臼,只不过这根线埋了快三个小时真的挺考验人的耐心的。有些段落还是挺矫饰的,但是那些复杂的镜头和声音调度都留给了看似简单的人物行进的动作,总觉得成熟的技术应该为那些我们的习以为常所用,这也是这部电影虽然有矫饰的部分,但也不至于全程都有做作之感的原因,而且有孩童或者动物的镜头“走神”时刻还是很灵动的

26分钟前
  • 龙舌兰穿堂风
  • 还行

神性、灵性、前言不搭后语,越南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阿彼察邦(或早期的河濑直美)。剧情虽然有待雕琢,但是作为首部作品,竟然能奉献出年度最佳级别的摄影水准,刻意慢一拍的镜头缓缓追随着人物,镜头语言无声似有声,真是尽显着满溢的才华,戛纳能视其为璞玉,自是有独到的眼光。

28分钟前
  • 新世纪腐银战士
  • 还行

8/10。毕赣老塔阿彼察邦……似乎已经有点形神兼备的意思了。但是在“神”上还是差了些。电影直到30min才开始有配乐,足以证明导演的自信,但在某些时刻确实还是让影像成为了纯粹的氛围塑造而非引领文本表达。例如,电影开头在闹市和医院病房内,主角几人说话声音过于清晰,环境音的嘈杂里几乎听不到其他任何人声显然不科学,侧面也证明了导演对于上述导演在某些时刻还是模仿大于传承

33分钟前
  • N1ck在线
  • 推荐

我承认我睡着了,宗教元素场景在这部片中似乎并没有什么更深入的作用,倒是长镜头凝望下雾气氤氲的越南山野、薄暮初升时的鸡鸣和孩童的嬉戏更令我沉浸。四星半,年度十佳备选。

37分钟前
  • 雪灰
  • 推荐

真的努力睁大眼观看了,但还是睡着……

39分钟前
  • 鸭小
  • 还行

能不能立法禁止文艺男青年拍顺着水流摆动的绿色草叶植物啊😅

40分钟前
  • 记不住密码
  • 较差

漫长好睡的asmr 摄影摄像基础很好 再加一颗星吧

44分钟前
  • 🤫
  • 很差

好难看啊

45分钟前
  • LadyBlue
  • 较差

手机多次响起入侵平静。离开城市雨就停了。男主在明处承受死亡,孩子在倒影里对死亡模糊概念,之后是男主在镜像里,女友在明处。多疑的多马触摸伤口。茧房是城市幻象也是信仰呓语。对每个人说你肩上担子太重了。重复躺下和醒来。主动躺在河里受洗。捉迷藏女友滴水废墟圣洁。麻雀不种也不收主照样养活。

47分钟前
  • 醒来的风车
  • 还行

并没有在刻意追求一些结构上的设计 更像是凭借本能而任由影像流动 作为情节向前发展象征的电动车(强势动作)被一次次的对话(弱势动作)打断 于是由此而呈现出一种剧情片结合了口述史纪录片的方法论 来自于过去明确的历史与模糊的记忆交杂混合成为似梦非梦的体验 热带地域在一次又一次的验证中被落实它就是魔幻现实最完美的孕育母体

51分钟前
  • 小西而已
  • 推荐

台译名以及新加坡华语名都选了雾中潜行,是老塔的那个调调了但是与潜行者还相去甚远,风物上更接近路边野餐但是时空的掌控亦不如后者,大量迟滞、钝化、缓缓挪动的长镜头。一段剪视频的画面已经揭底,电影是剪辑的魔术,记忆也是剪辑的魔术,对过去的回看总跳不出自我幻想的剪接。

53分钟前
  • 霸王吃🍵3050岚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