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对第一部的喜欢,让我安耐不住的想来看第二部,但心中早已做好准备。
虽然不出所料的不尽人意,让慕名前来影迷失望。
影迷却可以看到消失已久的男主,让我们重温时光,拾起那是的想象。
还有一出镜就吸引眼球的金发性感女学生也是让大多数男影迷心生喜悦的亮点。
美女和科幻的有一样的作用,都有让男影迷展开想象的力量!
但我觉得没关系,科幻片就是开放的博弈的,如果能让大家发起思考那一定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妙事。
最近一周看了五遍第一部,决定给第二部第二次机会,当年第一次看完确实觉得很难看,这当然主要是第一部太强了,第二部最大的问题是太短了,感觉深度差了太多太多,但是男主的永生能力在变弱,随着科技的发展他一定会开始露馅,前几位教授朋友的不同后续反应,有人觉得背叛而憎恨,有人依然愿意出手帮忙,学生们不同的态度和人设统一有逻辑的剧情,太虔诚的信仰往往对应着疯狂,还有开放式结局和结尾,虽然有为了圈钱下一部和吊胃口等等嫌疑但是只论电影,这个结局并不差,因为在影片最后之前我们的长生者一直是一个“好人”形象,但其实仔细想想,他一直在讲话讲故事叙事,从来没有身正的演过他做过什么,就算他讲的故事全部是真,也不代表那就是全部真相,如果真的有人能活成千上万年,那么他的道德观生命观会和普通人大不一样,不要急着反驳,因为长生,和普通人可以说是不同的生命了,一方面是随着时间看着无数故人亲人死去对生命自然会淡漠,其次,如果他是耶稣,他心中自然没有上帝更加会没有敬畏,他伤口好得快,他身手不错,他一直在变换身份,他还活了这么久,他怎么可能不尝试一切包括杀人?
他是一个连环杀手是完全说的通的,他就是一部人类历史,他经历了人类从茹毛饮血到法治文明,他的道德观不是从马路边捡到一分钱要交给警察叔叔开始建立的,而是从我要吃东西我要活下去的本能开始的,谁拦着我吃东西我就要干谁甚至吃谁,我愿意打上7分,加一分给情怀,四星!
评低分的可能都是基督徒。。
🤔其实很多梗都和第一部衔接上了,隐含了对宗教的(虔诚)狂热以及环境污染的批判,演员演技也不错,结尾看是要拍电视剧或第三部电影。
支持导演继续开脑洞。
最令人吐槽的还得是男主的技能,1万多年都没提高。。
还真是佛系耶稣,生存全靠运气啊。
Ps:耶稣内心os:我哪有那么坚强,遇事全靠死扛🙂拜托也学学人家DC的Ra’s al Ghul 还有Vandal Savage,再不济也学学港漫风云里的徐福(帝释天)嘛,有点上进心才能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被时代淘汰,才能不被10几岁小屁孩儿电晕绑架捅刀子。
大概导演要告诉观众,面对宗教狂热分子大变态,就算你是耶稣也得挨上一刀。
没有看过上一部。
只说这一部。
有奇怪的地方,关于Isable的做法,这是让我惊叹的自由。
Isable无意中发现了教授的真实身份,便该让教授站出来引导众人吗,她并没有经历过以前的事情,如果说她查到了教授的身份,为什么不顺带着去查证以前教授所做过的事呢,教授在每个十年中都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教授为什么不愿意站出来呢?
一连串的疑问似乎言之过早,先来捋一下杨教授。
教授说,“I'm a teacher,not a preacher."说明教授一直都站在教导者的角度,去学习,去教导人,他不是在救世,他只是在试图引导他的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理念,人应该不断去学习,去旧迎新。
从教授被绑在椅子上和Philip的对话也可以看出,他并没有去传教,他在加利利的小山上讲解他所认识到的东西,在写《福音书》的时候,一些人把他当做救世主,这一点和Isable的做法是一样的,也想让教授站出来当救世主。
以Isable这类试图把教授当做救世主的应该是抱有这样一种观点:他有着一万四千年的经历,有着丰厚的知识储备,有着人们无与伦比的经验,他有能力引导人们,有能力告诉人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她们这类人相信一个人一万四千年的积累,他们自主的去把教授当做是他们的信仰,而不去信仰自己。
在杨上课的时候,提到了佛祖和耶稣,这一段显然不是偶然才安排的。
佛祖从未声称自己是神,只是一个普通人,只是对人类的处境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艰苦思考,而当Philip提到耶稣自称神之子的时候,杨指出了他的问题:你只能了解你能证明的事物,上帝从逻辑或是理性方面是无法证明的。
而紧接着的两句话似乎也是是在暗示:“阿奎那说,你请求,就会得到。
而克尔郭凯尔说我们必须跨越信仰。
”这似乎同样是在告诉人们要相信自己。
这段台词把之前的Philip和Isable都归为一类人了,都试图把他人作为信仰,作为救赎,都想拿已有的东西来告诫自己,希望可以指导自己的行为。
而都不愿意自己去找出路,自己去思考该怎样做。
每个人都有痛苦烦恼忧愁,为了逃避而倾泻在所谓的圣人之上。
回头再看的时候,这段台词总觉得有些特别的味道。
他告诉你佛祖是一个普通人,而耶稣,对于信仰他的人来说,他是神,不信仰的人来说,也是一个普通人。
他们都同样非凡,非凡于他们与众不同的精神境界。
电影的硬伤就在于,选取了试图把教授作为信仰的学生作为发现他身份的人,这样的反应过于极端,似乎反映了宗教问题(我并不了解这个),很像是在说明宗教信仰的一种现象,借此讽刺。
而正常人并不能理解信徒的想法会是怎样的。
从Isable和Philip的对话,以及四人在教授要走之前的对话,我得出一个概括的结论:人们迫切地想要解决自己的痛苦,想要逃避,让他人代为承担,耶稣代人受罪也大概是这个意思。
有一个细思极恐的地方。
教授说感受不到自己的活力了,不像以前那样了。
基翠思这里的台词是:IF you insist on stomping around the woods like a cave man,i suppose it's a better mid-life-crisis thing to do than buy a motorcycle and taking off with some student.这里和片尾FBI的提问相符合,教授很可能就是连环杀手,而基翠思也知道教授的身份,这个从教授要走而贝翠思知道他不会再回来可以看出。
从整部电影的塑造来看,教授显然是不会去主动杀人的,即使是为了伪造身份,否则,詹金斯教授,和宾夕法尼亚州的老太,还有基翠思,以及学院里的熟识,这一批人下来有关部门查起也会是个了不得的问题。
在本来的猜想里,我认为杀手是另有其人的,可能是有一个和杨一样活力一万四千年的人呢,但是FBI指名道姓的询问,无疑是否定了这个猜测,很有可能事情就是教授做的,但是又因为真相的不确定,谁也不能确定教授是否杀过人,或是被栽赃。
这部续集依旧延续了原来的背景设定,不老不死存活了14000年的约翰为自己不得不一次次的道别而郁郁寡欢。
与第一集的拍摄方法不同,本作的故事性得到了强化,有了更生动的场景切换和人物设定。
故事的进展不再依托于简单的语言交流,而是交给了镜头中事件的发生以及彼此的互动。
这使得续集看起来更像是一部电影而不是一部“谈话类节目”。
不过正所谓有得必有失,故事性的强化使得观众更加关注于这位“不朽的”约翰如何低调地躲避别人的关注,如何心存忐忑地筹划着下一次的别离,而相对地淡化了第一集中给出的那个有趣的命题:假如一个人能活14000岁,那会怎么样?
故事的精彩部分依旧与宗教挂上了钩:虔诚的基督徒菲利普一会儿充满敬畏地跪地聆听,一会儿又恶狠狠地指斥约翰是反基督者。
这再一次拷问着每一个人,当事实与信仰有本质矛盾时,我们是否有足够的理智或者勇气去面对?
当然,也可以换个角度提出命题:我们如何去判断真实?
既然真实本身不可知或者暂时不可证,那就干脆将心中自小建立的信仰作为支持自己的世界观又有什么不可呢?
总之,和第一部相比,续作鼓励人思辨的核心功能被削弱了。
但好在并没有被完全舍弃,所以依旧具有其独有的亮点而值得一看。
喜欢的人不妨关注一下吧~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编剧曾经在1959年阴阳魔界某集就拍过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虽然是黑白电影但是在那个还没有发射卫星就已经敢拍摄宇宙航行,异星球旅行的剧集来说,把脑洞在深一点,在远古时代就有一个人,长生不死,见证了历史,也不足为奇 。
前几年这个版本,当初那个编剧参与没多久就死了,续集没了他,很一般。
什么耶稣基督.新约旧约的,只要是学说思想(一般都是救济个人 探索心灵 拯救灵魂)得到大多数人的尊崇必定会产生拥有团体组织.具有传播需求的群体,然后经过不同时期不同环境还有不同人对这些思想学说的得到不一样的相关的理解见解,最后形成了阶段性的所谓思想学说成果(如圣经 古兰经等),这种成果不一定和思想学说创始人初衷或其在初始内涵一定一致,其实是有创始人提出,后来人或完善或引申或曲解等等情况下的集合体,所以究其根本就是人们对于和自身三观相符的思想学说等认可,再已脑补的相关规范来约束自己。。。。
总之来说,当一群人认为根据自己所尊上述内容(其实有可能根本与原始学说相背:如佛教吃素,南北朝时梁武帝信佛感觉僧众由于生活太好搞出的自我限制提高自身觉悟水平所谓规定,竟然让人一直以来如尊圣令,我就呵呵了)来强制不认可的人遵从自己,***是十足的神经病,所以看到所谓东征 所谓圣战 所谓教派,***是有病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第一部,给了我们一个思考?
究竟你是选择相信他呢?
还是选择不相信?
可是无论选择相信抑或不信。
内心都有疑虑。
如果你又恰好是基督徒。
那又该面临第二个问题?
假如基督站在自己面前,说自己是基督?
你该如何?
这基本上算是一个争辩不清楚的事情了。
人与人发生争执时,最典型的一种僵局就是双方都陷入一种“互相要对方给出证明的局面”。
比如说,如果一个人判定世界上没有白色的乌鸦,另一个人反对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世界上一定有某个地方存在白色的乌鸦。
此时,应该由谁去提出证明?
是前者?
还是后者?
看到没,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给出的也是同样的问题?
证明他确实活了那么多年,是基督也是其他什么?
那四个孩子,通过一系列的查证,发现无法真正证明对方是对的,也无法证明对方是错的。
他们即使找到更多的证据,证明他确实是他所说的?
也无法真正证明他就是基督。
这就像,你即使抓来1000只黑乌鸦,宣称,没有白乌鸦一般荒谬。
他所说的都说他知道的。
那大家跟着他所说的去寻找证据。
其实最终只能进一步,证明他所说的。
但是我们又自然的怀疑?
真的吗?
不得不说,我们到了一个神奇的年代,信息越来越多,证据越来越多?
而真理,已经消失了。
所谓真相藏匿在过往中,可是当我们去寻找更多的蛛丝马迹时,我们就更难拼凑出那个真实的模样了。
但这个男人来自星球二同样,又给出了一个新的设定?
John,也在开始变化了。
就像最后他们说的,人类的活动越来越改变着地球的模样。
现在我们是全新纪了。
而他也要终结了。
当然也可以说,新生。
这个世界本身就是正正反反。
大家宣传“真善美”可是对于有些人来说,这个为真,对于有些人来说,这个却为假。
善,美也一般。
因为这里面有人的参与,个体感受不同,面对同样的事情。
就会有不同的思考和反应。
没有一条完全正确通向正道的路。
只有个人的转化。
就像John在课堂上说的,“贪嗔痴”同样也可以转变为“慷慨,同情,智慧”我想这个意思是指,无论你觉得你现在有多么复杂,丑陋。
惊慌失措,痛苦,孤独的内在、你都可以选择重新开始。
从此刻起变得不一样。
变成你希望你想要的样子。
如果真的有神的话,他给我们的就是,你总是有选择。
无论是当初亚当夏娃要不要吃苹果,以及之后潘多拉魔盒要不要打开。
以及诺亚方舟,要不要上去。
John,也同样给了Philip选择,捅他或者放他走?
请记得,选择好,为自己负起责任
第二部是第一部的矛盾升级版本。
人性、自我、信仰之间的矛盾。
第一部,是通过对话中的,间断的质疑和反驳来体现。
第二部,通过几个学生更加直观的表现。
第一部的围绕着信仰和宗教,第二部更加偏向人性和自我的体现,也更加深刻,我觉得导演很聪明,第一部讲的比较宏观,像是理论知识,第二部实践给你看。
告诉你为什么John需要十年就换一个地方生活,我认为第二部的台词更加有深度。
看到John被电击棒电晕,被绑在椅子上,被刀捅伤,然后住在山洞里,最后被怀疑成一个不死的连环杀人犯。
让我联想到,圣经中耶稣的经历,被众人怀疑,被鞭打,被出卖,被钉十字架,在洞穴复活,被信徒怀疑。
这一切,过了几千年,人的自私、自我、多疑,似乎没有什么不同。
不知道抬头三尺有没有神明,也不知道耶稣是否存在,可以肯定的是,人类不停繁衍,科技一直进步,人性却从没改变。
人的内心并没有因为受教育和科技变得更好。
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尽头不知会是什么样子?
无论是以前的奴隶社会、皇权专制,还是现在的资本主义或者社会主义,改变的是人类生活的环境,人心好恶,似是定数。
这几个学生发现John可能是耶稣之后,他们的情绪变化太耐人寻味了,先是激动的想要证实John的身份,他们的做法是,私自闯入John的家翻箱倒柜。
John想要离开的时候,他们的做法是,电击棒电晕他。
John摔倒的时候头磕出血晕倒,他们吓得不得了以为John死了,发现John还有呼吸的时候,却不愿意打911救他。
还来了一句,连犹大他都原谅了,(犹大出卖过耶稣,我们只是把他弄伤了)其中一个学生装作打了电话救他,一转眼就把他绑在地下室的凳子上。
地下室里John和学生的对话,是这部电影的高潮,很精彩。
学生的话,就像是芸芸重生的自我欺骗和自我感动的样子。
这个学生从跪下来认为John是耶稣,到一刀捅了John,尤其是他捅了John之后,脸上的表情。
把我看笑了,感觉很讽刺。
我想起来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说的话,“父啊!
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
”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这句话太精辟了,悲哀。
神奇的是,这些学生还有以前的同事(第二季中出现的这个同事),本来都觉得John是个好老师、好同事,在得知John的漫长生命之后,又不觉得他是个好人了。
以前的同事,相信了John的过去,出了书想告诉众人,结果被世人骂,提前退休,他把这一切又怪在了John的头上。
学生知道John可能是耶稣之后,一个上去投怀送抱,一个要求耶稣站起来传道,一个用电击棒电晕他,一个绑架他捅了他然后逃跑。
John没有改变,改变的是这些人的人心,他们一知道John活了这么多年,就不甘心、嫉妒,或是想从他那里得到点什么,满足自己的私欲。
导演的拍摄手法也很细腻,台词很妙,值得反复观看思考,影片的开始是在洞穴里,结束时John又回到了洞穴。
最后警察询问John的同事,警察的背后阳光大好,警察的正面以及脸,一点都看不见;以及地下室里学生说耶稣受伤可以自愈时,对John后脑勺伤口的镜头等等,可圈可点的细节太多了,再夸一次这部电影的台词,厉害。
那几个学生看着让我很不适,可能是因为这几个学生表现的是人性的丑陋的一面,也可能是他们演技不够好,地下室里的那个学生演技可圈可点。
不得不想的几个问题。
John经历这样的事情是否已经很多次了?
他十年换一个地方隐姓埋名,是否已经对人性失去信任?
而当第一部中他忍不住在离开前告诉这几个昔日好同事自己的过去时,是否对这些同事抱有期待?
又或者是抱着好奇的心态,这么多年了,这些人能接受了吧?
John的职业,也有意思,老师,妙。
John与别人又有什么不同,只是活的更久,并没有什么超能力。
活的更久伴随的是更多的分离、流浪和孤独。
John在洞穴里胡子花白佝偻的样子,让我心痛,台词也让我心痛。
另一方面,却又觉得他终于解脱了。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全新纪》是《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的续作,虽然是同一个导演所作,但两者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太大。
第一部类似于舞台剧,除了开头和结尾有一点外景,其余的剧情都是在客厅里谈话,场面虽然及其简单,但谈话内容却极为丰富,让人不得不聚精会神地观看。
而这一部则完全不是第一部的结构了,不再是主人公与其他人的谈论,而是他的四名学生无意间发现了他永生地秘密,进而不断的搜集证据。
唯一发生的谈话仅仅在主人公准备走却被拦截下来,并遭受劫持,不得不与其中一名基督徒学生进行谈话。
然而结果却被捅了一刀,基督徒学生逃窜失踪,主人公也只能躲在山上过着原始人的日子 ,安心养伤。
可以说第二部完全就和永生的主人公没有了太大的关系,全程基本是表现他的学生们在找寻蛛丝马迹。
好不容易准备摊牌了却只是马马虎虎应付一下,简单谈论了耶稣的真相,惹得基督徒信仰动摇。
最后故事在主人公坐上朋友的车去探望他人时戛然而止,导演还跑出来说这是开放式结局,这根本是没有结局。
片尾过后来了个彩蛋,FBI找上了把主人公的事迹写成书出版的人,询问他知不知道主人公的基督徒学生失踪了。
然后便是一番扯皮,说这个人可能是永生的连环杀人犯。
这完全就是在为后面的可能做准备,而且影片类型或者说性质可能会完全发生改变,好好一个语言类科幻硬生生地发展成了奇异犯罪片?
同时主人公的永生似乎也快到时候了,他的伤口不再像从前那样一天就能愈合,而且皱纹变多,毛发也开始灰白。
这么多情况凑在一块儿,主人公要面临的困境可就多了,这么一看的话续作其实可以很精彩。
导演在开头和片尾都殷切地出镜,并给出了一个网址,希望喜欢影片地朋友自发地给他们捐款,款项会用以制作后续的内容。
也许是电影,还有可能是电视剧。
到这也就没什么说的了,观众看完都知道第二部完全是狗尾续貂,一个第一部是五星神作的影片到了第二部竟然会发生这样的性质转变,实在是令人诧异和惋惜。
前部的留白让人有太多想象讨论的空间,没有必要的续集除非另辟蹊径,要不然之后吃老底,让观众觉着乏味。
太拉了,完全没有前作的创意
随便看看。
十年,又是旧石器时代“穴居人”的离别季。只是珠玉在前,更加显得商业化的悖论。
时间真是把杀猪刀,"地球人"真的老了啊……一部不太成功的续集让前作走下神坛,唯一比较有意思的点可能就是纪元的终结了。大篇幅描写了一堆熊孩子"破案"的过程,而作为重点,关于信仰的争论,有点弱化。那把被扎进身体右侧的匕首俨然朗基努斯之枪。
没第一步有冲击力
第二部完全是在狗尾续貂啊,最后绑架他的菲利普去哪里了?
Come on! 能来点新梗吗?真是不忍卒看
我怎么会先看的第二部啊啊啊啊看到一半的时候都觉得哪里不对劲,一群好奇害死猫的小屁孩,说话的方式让人反感,尤其是那位亚裔的女学生,讲话的语气和表情太浮夸了。剧情前言不搭后语,还一堆没交代是谁就突然冒出来的角色,原来是第二部……我被剧透得都不确定想不想再去看第一部了可是第一部评分又很高,唉
这导演到底有多讨厌上大学的女生?
他喵的180516北京
续集也只能拍成这样了,模棱两可的结尾
强行续命,最为致命。
并没有很难看,只是形式不如第一部,讨论的深刻程度也不如第一部,人类的想象力还是太匮乏了。
哦吼吼。。。细思极恐,真不容易。。希望他能一直。。嗯。。。。
没看过之前是5星 看过之后是3星(其实应该是2星) 完全没有了第一部的灵性 而是变成了流水帐一样的剧情 也许这就是商业化操作后的结果
刷片前尊重主创捐了$5,预计如能持续前作水准刷完再支持$5 好吧save money.....主创脑洞前作悉数用光,续作就一平庸悬疑剧,四个白痴还要配一站街女似的吸睛,真不想贴低俗这类标签。课堂讨论还算有前作遗风然而过短
那些骂导演的,就是电影里的那种变态学生。人家拍一部电影,即便第二部不好,就骂人家去死???什么德行??人家免费放发电影,观众如果乐意可以捐钱。给了观众最大的自由度,还想怎么?
毁前作
完全少了第一部的灵气 很多情节都莫名其妙 可能第一部编的太狠了这一部很难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