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直面慰安妇问题的电影,以时空穿插的镜头,讲述慰安妇的过去与现在。
洁白无暇的雪路,犹如少女美丽纯洁的内心。
但是,冷酷的是战争的无情。
电影里平静的诉说,反而令悲伤加倍。
两个小姑娘,一个高傲仿若天之骄女,一个低微得如同土里尘埃。
但到了战争面前,她们都无可选择。
上世纪四十年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1944年 日军残酷无情的铁蹄踏破了朝鲜土地上的宁静,一时间硝烟四起哀鸿遍野,百姓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只能在燃烧的熊熊战火和被敌人统治的屈辱之下忍辱偷生,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是反战的 有的人参军的理由就是为了生存,为了钱。
在大量征集士兵的年代 全世界都在“抓壮丁”,被抓去的这些人没多少是愿意打战的 但是没办法,生存本来就是一个场域行为,在这个场域中必须要受制于参与者的权利,军队长年的打战让这些人没了士气,统治者为了安抚士气利用性这个人最原始的冲动去为他的目的服务,于是有了“慰安妇”这个词。
到处都是无尽的黑暗光明的和希望是那么的渺小。
战争结束后杀人犯封候拜将建宗立庙,而他们却被这个和平的世界再一次伤害,有的人一辈子也没有再回到家因为在我们看来无线温暖的家乡对他们来说就是刺刀。
第二部哭到起疹子的韩国电影,第一部是素媛也是哭到不行。
一部讲述慰安妇故事的影片,整个镜头没有任何限制级画面,但是就是让你心都揪起来的疼。
据说在整个二战期间存在这将近30万-40万的慰安妇。
其中大部分是中国和朝鲜的女性。
这不是冷冰冰的数字,每一个一都像是像英爱和钟芬阿,有着善良模样,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了给人来看。
雪路真的做到了。
她们那样的干净,美好,像极了白色的软绵绵蓬松的棉花。
简单平凡的生活中也许有很多如意又或者不那么如意。
但想必从未想过会有这样的遭遇吧。
收起来的种子没能在来年的时候榨油和播种。
向往的日本却是地狱。
看的时候就在想,天呐,她们还是个孩子,却要承受着这样的遭遇。
死 很简单,但活着,真的很难…… 冬日漫长而艰辛,但是,也要活下去阿。
她们抱着希望等待春来。
回家是她们唯一的信念。
钟芬也认为自己从地狱走回来了,但是,地狱出来后仍然还是地狱。
那么乐观的钟芬也无法忍受流言,千辛万苦的走回家,却还是免不了要背井离乡的活着。
她们什么都没有做错为什么要受到这样的对待。
影片中没有说过钟芬这些年是怎么过的但是想来也很难过,年老的钟芬孤身一人,陪在身边的只有十五岁时的英爱的鬼魂和她对话。
可见不管多少年过去了,她依然没能走出当年的阴影。
想起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的姑姑的一句话:正常人是不会随便虐待别人的。
虐待别人的人曾经也是受虐者。
然而就是那样从地狱里走出来的钟芬却还能那么善良的对待这身边的人。
PS:记录一下影片中哭到不行的地方,衣衫褴褛的英爱对着已经年老的钟芬说,不要这样吃饭,会胃疼的。
钟芬在深夜的时候自己擦着那些日军留下痕迹的地板留下眼泪的时候。
怀了孕被强行灌堕胎药的英爱绝望的眼神。
一心求死时英爱的眼神,括号,这个小演员眼神简直了。
逃跑自杀的英爱和钟芬被抓回的时候,敲地板的钟芬知道英爱还活着的时候。
英爱吃着绫子嚼碎的月饼流泪的时候。
英爱清洗着那些日军使用的避孕套奔溃的告诉钟芬,这样的生活我再也坚持不下去了的时候。
奶奶在警局说,拿孩子开玩笑的人,都应该都应该关起来枪毙的时候。
因为袭警被关起来的奶奶说,该说对不起的人还没来呢。
的时候,不良少女问奶奶:上了年纪的话,会活的轻松一点吗?
奶奶告诉她这世上哪有轻松的事情。
三个依旧温暖善良的姑娘依偎在一起唱着故乡的歌,想念着家乡的食物。
善良的绫子死前还笑的那么灿烂,被拉走的时候跟她们招手,转眼就只有一具尸体。
英爱死前的两个人走在雪地里的时候。
发现自己受伤的英爱告诉钟芬,我同意了,你和我哥哥。
说着自己准备回家后编辑的向家人撒谎,自己在这里过得很好。
骄傲倔强的英爱,一开始对日本向往,后来的厌恶,曾经骄傲的大小姐一口流利的日文却不能为自己争取任何有利的事情,唯一的一次低头也是为了钟芬不被挨打。
年老的钟芬送走十五岁英爱的时候,牵着手走在雪路上。
英爱说你自己一个人活着辛苦了,钟芬告诉她,等等我,我很快就来找你。
最后历经沧桑的钟芬写信告诉曾经喜欢的初恋:我过的很好,哥哥也要好好生活阿。
片尾一首轻快的童谣响起的时候。
雪地里十五岁的钟芬笑的真甜阿。
愿在那个时空里的钟芬和英爱,没有经历这一切的苦难。
简单平凡的活着吧,像童话书上的小公女一样幸福吧。
最后的演员选的真心好阿,很入戏,让看的人也很久都走不出来。
又是一部很特殊的题材,关于慰安妇,相关影视作品极少,而且远不及书里那样详细,人物的人生阅历描写多过慰安所里的点滴,投射着人物的血泪以及民族的悲剧历史,后十分钟哭得稀里哗啦。
如果,还是如果,如果时间可以回到某个点,那该多好。
可惜,人生啊,就只有这么一趟。
故事在老人的回忆下展开。
从小冤家,变成生死姐妹,一个幸存下来,一个却永远停止在15岁,她一直用她的名字和身份活着,于是,这像一个包袱沉重地陪伴自己终老,孤独,却又不独孤,因为她一直没离开,一直都在,每当她无助的时候,她总会出现,依旧是15岁的模样,衣衫褴褛满脸污垢,如此灵异的画面却并不恐怖,更多的是伤怀。
不管哪个国家都有日本留下的罪行,都有他们的践踏,都有他们龌龊的事,极致可恨。
铁门打开那瞬间,心里好难受,虽然没有画面,但可以想象踢踏的军鞋马上会跨入,恐惧笼罩。
好难过。
金香奇和hold住姐长得也太像了吧。
其实深夜看这种题材的电影,我有点担心尺度问题。
然而没有,电影里面没有出现任何镜头讲述那件不人道的事情,但却从各种其他细节刻画那种深深的屈辱和不堪。
每个女孩住居的房间都很小,房间里仅有一张小小的矮桌放着一盏小油灯和一个水盆。
那些禽兽排着队来慰安所,妈妈桑一手收钱一手给牌子和套子(原谅我的无知,那个时候原来就已经有安全套了啊)。
木牌挂满来身后的墙,写着日文,我估计只是门牌号而不是每个女孩的名字。
女孩们要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己用水盆清洗房间里留下的痕迹,隔一段时间,妈妈桑就会发药水给所有人打胎避孕。
为什么很多慰安妇获救后仍是一生孤苦无依,除了那挥之不去的阴霾,一个原因就是避孕药吃多了吧,再也无法生育。
钟芬在领药水的时候对着妈妈桑鞠躬了,这让英爱很生气,为什么要对那种人鞠躬,你很喜欢这样子是吗?
那片白茫茫的雪路,也是孩子们的心灵,尽管受尽折磨,但她们依然纯真而美好。
雪让这个世界更安静了,悄悄带走英爱……老人做了一个梦,梦见冰天雪地,梦见英爱,在冰面上砸了一个窟窿,随后坠入深渊。
老人从梦中惊醒,定了定神。
这部电影将过去和现实穿插进行,现实中,钟芬一个人,头发花白,那段过去对她造成的伤害是不可弥补的。
她时常可以“看到”英爱,也许是她的假想,这么多年,也只有英爱的影子陪伴她的孤独吧。
钟芬,她出生在一个穷人家庭,鞋子破破的,衣服破破的,就连脸上看起来也有点邋遢样。
而同在一个村子里的英爱,却是个富人家。
她脚蹬皮鞋,穿着华丽的衣服,家庭环境造就了英爱骄傲的脾气。
怎么看,她们也不会成为朋友。
英爱的哥哥似乎对这个憨憨的钟芬有了一些好感,被英爱发现后,英爱果断阻止,尽管钟芬喜欢她的哥哥,她是不会同意的。
在路上吃土豆,又遇到了英爱的哥哥,哥哥送给她一本书,哥哥自然不会知道,这本书成了她们的救命稻草,陪伴她们度过了最黑暗的时光。
在那段暗无天日的时间里,它成了一束微光。
日本人的文化侵略,导致这里的学校只能讲日语,学习日本文化。
钟芬依然很羡慕弟弟可以上学,凭什么她要在雪地里洗鞋子。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有一天厄运会降临到这个平静的村子,从哥哥被抓走开始,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曾经骄傲的大小姐,终抵不过命运。
日本人用谎言把英爱和一群女孩子哄上了火车。
钟芬心心念念的日本,原来和想象天差地别。
飞驰的火车,穿过平原,带着她们驶向了地狱。
女人们被关到一个个狭窄而破旧的小黑屋子里,一个脸盆,一个水龙头,一些瓶瓶罐罐,还有有硬邦邦的木板。
等待她们的是永远没有终点的噩梦。
以英爱的性格,她肯定宁死不从,所以她怀孕了,她想以此抵抗,然而她一个人的力量是多么的渺小。
生不如死,更可怕。
英爱偷偷跑到冰面上,准备结束她绝望的人生。
就差那么一点点,可是,他们又怎么会轻易让她死去?
流产的英爱倒在地上,腿上满是献血,再也没有挣扎的力气。
隔壁的钟芬通过敲打墙壁给她鼓励,最终得到了英爱的回音。
音乐伴着敲打墙面的声音,抬头外面的天空却依然那么蓝。
在地狱里,她们结识了另一个姐姐,喜欢吃月饼的女孩。
三个人坐在角落里,因为流产,英爱嘴里生了疮,吃饭都吃不了。
她把月饼咬碎了喂她,吃着甜甜的月饼,英爱留下了眼泪。
为了让英爱不那么绝望,钟芬拿出了一直藏在怀里的《小公女》,让英爱教她认字,也许这样,时间就能过得更快一些吧。
那天晚上,也许是这么多天来最开心的日子了。
三个人坐在一起,唱着歌,聊着天,想着最想吃的食物。
钟芬记住了,英爱最想吃的东西。
她们的愿望都那么简单,却难以实现。
月饼姐姐很快就要离开了,她得了病。
她以为她会好的,可是残忍的日本人把她拉到一边,一枪结束了她年轻的生命。
很快日本战败,要开始毁灭证据,他们常做的。
最后的晚餐,女孩们以为很快就能解脱,没想到她们即将面对的是冰冷而残酷的子弹。
钟芬和英爱逃走了,可是英爱中了一枪。
为了给钟芬打气,她强忍着疼痛,一直前进。
献血染红的苍白的雪路,变成了一条血路。
雪地里静得出奇,英爱坐在那边,她对钟芬说,你先走,我很快跟上来……钟芬就这样在雪地里走啊走啊,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终于回到了故乡,可是妈妈和弟弟都不在了,只剩下空荡荡的屋子和自己。
她还是个孩子,而家乡的人都以另类的眼光看她,从地狱回来,发现又是另一个地狱,为了生存,她只能用上英爱的名字,领那么一点点微薄的补助金。
闲言碎语淹没了她的生活,她嫌丢人,只能背井离乡,再也没有回去。
可是,这不是她的错,是别人的错啊。
虽然很多人认为叛逆的女孩是多余的,我觉得不多余,至少钟芬在现实中被需要,她不在孤单一个人,不免又多了一丝安慰。
水车的起点,也是她们恶梦的开端。
出有日军欺侮她们的镜头,出有那群奼女撕口的哭喊,只要一群群日军列队入来,没去,入来,没去,,,络绎不绝。
咱们能够念象这些残忍的时辰。
她们皆是十四五岁的奼女。
英爱有身了,一次次的念死皆不成能。
果为小产只能吃硬食品,一个姐姐把月饼咬碎了咽没去喂给她她露着眼泪吃高来的时分,已经的这份傲慢如今只能夹纯着泪火战食品一霸占高来了。
正在二人追没去的这段冗长的炭雪之路上,英爱带着她的傲慢,她的幻想,她的怀念,
韩国电影总能以平静的语境缓缓描述战争的伤害,让人格外心痛与感触。
雪路,是那段懵懂少女走入地狱的道路,也是少女们逃离地狱回乡的道路,更是少女未入地狱前,遇见过小美好的道路。
战争让少女学会了负重前行,坚强的替朋友活下去,更是勇敢的为同伴们发声,日本侵略者欠她们一个道歉,而历史需要铭记她们在战争中受过的伤害。
影片讲述两名懵懂的少女被诱骗进慰安妇所,被惨无人道的对待后,再被无情的杀害。
在所里,钟芬坚信终有一天可以回家,与家人团聚;秀英知道父亲被抓枪毙,再也无家可归,生无可恋。
但她们相互扶持着走过一路,最后受伤的秀英带着钟芬逃离地狱,自己却在半路倒下了,临死前鼓励钟芬往家的方向继续前行,并告诉她:如果被问起失踪的那段时间去哪儿了,就说去了纺织厂做工了,不要让别人知道自己去过慰安所。
钟芬带着秀英的嘱咐继续前行,回到了家,可是日日想念的家里什么人都没有了,她又只剩下了自己,而面对家乡人的流言蜚语,她选择背井离乡。
影片中间穿插着年老后的钟芬与隔壁失足少女的交流,善良的钟芬为少女提供了停泊的港湾,将她带回正轨,而少女听完钟芬的故事告诉她:那不是你该嫌丢人的事情,而是那帮家伙坏而已。
触动了钟芬,让她有勇气站出来,为慰安妇们发声,让他们得到应有的道歉。
“该道歉的人,还没来呢。
“虽然在别人的影评标题里也看到了这句话,但,我在电影里听到时才忽然真正懂得这句话的意思。
那种懂得的共鸣,就像看《权力的游戏》时看到二丫流亡中的夜里,心里念诵着一个个仇人的名字。
你的内心有没有这么一件很严重的事,此生此世必须要等到一声道歉,才能放下,才能释怀呢?
我有,被玷污的清白(不是电影里那种)必须由伤害者的道歉才能洗清,无法因为时过境迁而平复,至死不休。
因为电影里两个女孩的遭遇比我严重得多,所以,我不太不能接受电影是如此平静地诉说一段必须充满愤怒的历史,就算家乡的雪洁白美好,在慰安所的日子也太过美化了。
我不理解,既然是在诉说伤痛,不应该让观众稍稍有些共鸣吗?
被日本鬼子川流不息的糟蹋,是门推来推去、进进出出就可以让人感到过分的吗?
女主角永远童真天真的眼神里,不应该随着处境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吗?
愤怒也好、哭泣也好、害怕也好,可是她一次情绪的爆发都没有。
擦擦地、撒撒粉,水盆里的避孕套,又不是为了避开18禁,残忍的题材就应该呈现部分的残忍,这算什么?
若干年后,当慰安妇彻底成为历史,那些傻乎乎的女生看到这部电影还以为慰安妇就是被关在牢里挨嘴巴子呢。
太单薄了,也再次意识到韩国人爱给一切上美化滤镜是一种娱乐化的欺骗。
如果历史的伤痛是一万点,那么电影、文学作品至少应该展现出五百点、一千点,这部电影只有画面的感的20点,和观众自己脑补的100点,我真心觉得这部电影对不起那些一辈子都在等待道歉的慰安妇们。
小日本真是祸害了不少人啊,残忍血腥没人性,看了这些电视真是恨的牙痒痒。
这么多年轻美好的姑娘就这么被这帮禽兽毁了,有时候我也会感叹日本民族的一些精良品质,但现在发现归根结底日本民族就是变态种类,没有人性。
他们这种表面的友好精良隐藏着一触即发的邪恶,可恶的小日本!!
非常喜欢金香奇,年纪很小演技真好
你好呀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电影是2015年为纪念朝鲜半岛光复70周年特别制作的雪路 (눈길)这是一部直面战争后方的慰安题材催泪电影Part.1 故事发生在1944年,崔钟芬(金香起饰)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小女孩,打扮土气,妈妈独自养活着她和弟弟,而家里唯一读书的机会也自然而然给了弟弟。
而她非常羡慕大小姐一般的金英爱(金赛纶饰)
不仅因为英爱能够在日语学校学习,能够穿着温暖而又时髦的小斗篷和小皮鞋
更因为崔钟芬觉得英爱的哥哥帅气而又温柔,对他也暗暗生出了情愫。
而英爱对这个土里土气的崔钟芬对于自己哥哥的觊觎当然无比反对。
好景不长,因为英爱的父亲参与抗日活动,英爱的哥哥被日军抓走了,
崔钟芬和英爱也先后被抓上了前往日本慰安所的火车。
在慰安所里,女孩们遭到了惨无人道的对待,英爱是那么骄傲的一个女孩,怎么受得了这些,她无数次的寻死与反抗却只换来了更加惨烈的毒打。
被凌辱完还得跪在地上清洗那些混蛋用过的安全套的时候,英爱哭着对崔钟芬说,我再也受不了这些了。
而在这地狱般的慰安所,是崔钟芬不断地鼓励着英爱要一起活着出去,她们在这个人间炼狱中相依为命、共枕而眠。
她们还认识了因为被日本士兵传染了性病而免于接客的早子姐姐,她开朗爱笑,会偷偷的藏起月饼带给她们吃,会在狭小的房间里唱着家乡的歌谣。
然而,这个没有人性的慰安所又岂会收留无用之人。
这天早上,日军要求这些女孩们换上护士制服拍照,但因为早子姐姐的形象有碍观瞻
一个日本士兵在收到示意后将早子姐姐拖出了队伍,早子姐姐还在为躲过此劫笑着和女孩们挥手下一秒,就在众人面前被枪毙在血泊中。
随着战局的变化,日军需要转移阵地,而对于这些女孩他们决定全部就地消灭 但在枪杀的过程中,因为一位日本士兵的心软,两位女孩得以逃离。
但他却在英爱的背影中补了一枪,在两位女孩的逃亡过程中,英爱自知已命不久矣。
她告诉早已情如姐妹的崔钟芬,等回到了家乡,你可以嫁给我哥哥,你一直想要的毛呢大衣我也都给你。
受到那么多的苦难的英爱临死之时还抱着见到妈妈的希望,还想着回到久别的故乡,盖着弹的软软的棉花,可却永远无法实现了,她就那么永远的倒在了雪地里。
最后的崔钟芬就这么一个人边乞讨边走,现在一天就可往返好几趟的路程,崔钟芬就那么走了整整一年,可当她好不容易走到家里,家里却空空荡荡,没有妈妈,没有弟弟,没有人间气的灶火,没有温暖的被窝,什么也没有。
崔钟芬回到家乡以后,遭到很多的闲言碎语,不堪忍受的她就那么离开了家乡,再也没有回去过。
Part.2这部电影直面最现实的慰安题材,却刻意避开了惨烈而限制级的画面,以一种高级的方式,将两位女孩的所经所历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手法冷静而克制、哀而不伤,虽未刻意煽情,却早已泪流满面。
我一直觉得历史上所记载的冷冰冰的数字真是可怕,光说死了多少万人,却根本不知晓具体每个人的情况——他们有没有妻儿,喜欢京剧还是更喜欢电影,全都一无所知,只知道死了多少万人。
而在中国有至少20万妇女曾被迫沦为日军的性奴隶,截止2014年之时中国内地仅剩22位幸存者,她们临死之前并未得到一句抱歉。
可我们别忘了,这20万人,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她们每一个人都像电影中的英爱和崔钟芬一样,都曾经应该要得到一份绚烂的人生。
最后,欢迎大家关注公众号“盐盐的私藏书影分享”
两个女主的演技真的很一般。。。
用温和的方式讲述残忍的历史却充满了力量。
雪路>鬼乡>最后的慰安妇
感觉就是一部规规矩矩的反战电视电影,也和现代社会有一点联系。不过现代与过去回忆交叉叙事手法早已不新鲜。话说原来土豆上有这片啊。。
拍的什么鸟东西
在慰安妇题材这方面,韩国的大多数影片都只是做到了拍出来,却没有太过于成功的代表作,整体的叙事被束缚在了某个框架之中,除了压抑和煽情的过度表露,什么都没感觉到,表现形式过于单一,只让人看到残酷的过去,却没能让人铭记历史。
“活着”就好
节奏比较慢
崔钟芬长得跟谢依霖一样一样的。有句话我一直想问,不知道会不会挨骂?慰安妇和妓女的区别就是一个不挣钱一个挣钱;一个是被迫一个是自愿?所以一个有心理创伤,一个没有心理创伤。日本人是因为国家当初起名字的时候就描述了该国人的特性,所以比较好这个?如果“受害者”不自杀,而是绞尽脑汁报仇,电影岂不更带劲?这剧吧,弱者是真弱,看着就着急,连点激烈冲突都没有。对日本人怎么坏丝毫没有描写,你描写朝鲜宿管大妈怎么坏干嘛?韩国人替朝鲜人抱打不平,明显没诚意。
这题材让人想起《鬼乡》哎,能熬过那段艰苦的时光真是太艰难了。
说这部片子不好的人,他们真的有认真看吗?有人说老奶奶帮不良少女的情节太生硬,但我觉得恰到好处。老奶奶对不良少女说,生活本来就不容易,但是无论如何人总会努力活下去的。这句话真的太虐心了,唉。
和鬼乡比是另一种虐
不管怎么样 也得好好活下去
出彩的只有题材
我觉得,你没有权利去阻止一个想死的人。对于特定人群来说,爱是解脱。
小太妹的救赎有点突兀,三位主演演技真好
65/100 中规中矩;社会意义不言而喻。
原来早就看过金赛纶的电影
拍的太温情了,一点都没体现出残酷。两个女孩儿的演技不错,只是没看到凄苦。没有太大的感受。
对战争的解读有些流于表面,两位女孩之间没有擦出太多的火花,反倒是另一条线的老奶奶和女高中生之间更来电。喜欢金赛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