蝠鲼
กระเบนราหู,幻海异色(港),边境幻梦(台),偷换人生,曼塔射线,Manta Ray,Kraben Rahu
导演:普蒂邦·阿朗潘
主演:万洛普·朗卡嘉德,Aphisit Hama,Rasmee Wayrana,Kamjorn Sankwan
类型:电影地区:泰国,法国,中国大陆语言:泰语年份:2018
简介:在泰国沿海村庄,大批罗兴亚难民淹死在海边。一位青年渔夫在丛林中发现了一个昏迷不醒的男子,他将这个陌生人救回家中。被救的男子一言不发,渔夫给他起名叫通猜。两个男人开始一起生活,并慢慢在彼此之间产生了无言的牵系。渔夫用来吸引蝠鲼(又称“魔鬼鱼”)的闪亮宝石,象征着他们的友情。一天晚上,渔夫登上渔船出海打渔,再也没有回..详细 >
氛围不错,但节奏真是慢啊。最后一场戏很有意思,一切回归原点。
描写缅甸罗兴亚人与泰国人之间关系的,故事线非常简单,情节几近于无,对话也极少,作为主角的罗兴亚人几乎未说话,镜头很安静。不过能感觉到情绪的流动,部分反映了流亡中罗兴亚人的现实,以及当地人对他们的态度。
@PYIFF 2018 | 为罗兴亚人招魂。片头有行字“For Rohingyas”平遥字幕没翻译出来,所以不少人可能看完稀里糊涂搞不清这部到底在说什么隐喻在隐喻啥。建议看之前了解一下罗兴亚人的历史,然后联系本片:溺毙的难民,在各处受拒绝,无法融入;宗教矛盾,极端分子;历史遗留问题,悲惨的民族史……主题非常沉重。看时联想了《杀戮演绎》和《沉默之像》。另外,本片的影像之美也很值得留意。
摇摇晃晃的以为有点小意思后面还是无病呻吟了
正是此类电影的存在,给人以“阿彼察邦其实挺好模仿”的错觉。
三个人三段关系 失序又回归秩序
虽然很难不想到阿彼察邦,但依然有独特的美丽,声画质感出色,潮湿森林中的闪烁彩灯对我来说是暴击。
3.5声音氛围是出色的,但拍摄内容大多空泛而寻不到趣味性何在,气质与才华并不相符。
3.5 神秘 热带 蒸汽 幻想 一如既往的泰国电影
第一次看泰国神秘主义,看不懂
什么玩意儿
视觉叹为观止
好电影,不分国界。文艺手法,因国界不同,而又异曲同工,韩国的洪尚秀,香港的王家卫,大陆的毕赣,台湾的侯孝贤,都是直击灵魂。
隐喻很多,画面很迷幻。平遥露天剧场好冷,穿着薄羽绒还瑟瑟发抖。另外,周围实在太吵了,后排几个人聊干细胞、牛皮癣聊了半小时,拉家常拉了半小时,剩下的时间边看边讨论剧情,就没停过。可能露天真的不好管?
色彩很棒的文艺片
主要是太出戏了,身上裹LED小彩灯的画面(号称全片最灵魂出窍的画面),完全是当年阿彼察邦的一个装置艺术呀。再,真的扯到罗兴亚难民的话,就让人更加觉得索然无味了…………emmmm,比《入黑之时》差多了
你拯救我,我陪伴你,我变成你,而你(罗兴亚难民)化作蝠鲼。后半段也太好睡了
我可去你吗吧...人人都想阿彼察邦?
20190624上海大光明电影院/20190630广西南宁新民族影城。
优点和缺点都挺明显的。全片游离于一种不稳定的中间状态,thongchai以失语来反抗hybridity,主客置换后,原来两者都是令人不安的边缘化身份。罗兴亚难民的声音在画框外回响,他者的身份被导演抚顺,揉成一股温柔而忧郁的控诉。大海提供了所有无名身份的归属,而人类得以与蝠鲼共同呼吸。廉价的伪当代艺术在全片昏暗的质感中给显得极为突兀,我不希望这是自我东方化的一个信号——即便不是,它也是脆弱的、无力的一个能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