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艺的片名。
罗守耀的第五部电影。
第二部三级片。
数字。
演员到位(这是赞美)。
有血腥的场景。
也有好文艺好文艺的场景。
煽情。
典型的香港电影风格。
什么都有。
细说起来这也算是难得。
竟然。
电影拿乱伦说事。
两个家庭。
一个赤贫一个小康。
电影起得时候,视点在高处。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叙述整个事件。
有点卫斯理的路数。
而讲故事的人的设定又在影射导演自己(“做房地产的,也是导演”)。
一帮小资产阶级围着听一个警察讲故事...随着故事进程深入。
视点逐渐回落。
虽然终究沟通不良。
但是还是有一个相对宽容的结局。
积极向上。
对这套片,我更感兴趣的是故事本身。
罗试图去把很快就会被人遗忘的(虽然很抢眼球)报纸新闻故事,做一些多层次多角度的演绎。
没有经历过的人无法去体会。
这时候文艺工作者就要去发挥了。
罗守耀做得是填白,去完善那些小报故事。
使你不会那么容易得忘记。
抓阶级抓贫富差异去直面血淋淋的事实。
为什么会“沟通不良”。
戏中人很困惑。
但看(电影)的人是很清醒的。
这就是好的。
故事也是一波三折。
观赏性强(虽然拍得有点挫)。
值得专业编剧去学习。
2004年陈果的《饺子》也有涉及类似的题材。
那是一个更荒诞的故事。
...
潜水了那么久,第一次想写影评,其实也不会写···刚开始看的时候感觉摸不着头脑,有点乱,看到中间将就觉得有种说不出来的难受,想哭却又哭不出来的感觉,看到最后觉得很悲哀了...和之前的一些朋友说的感觉一样,也许我们刚看的时候很气愤,觉得唐宁演的女主这么无情,这么无知,为什么不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和女儿安全,可是看到最后却发现之前的气愤变得有气无力,这样一个环境长大的女人,扭曲的人生历程,我们又凭什么认为她会和我们一样有机会去了解这个社会的另一面,去了解可以保护自己的法律呢?
前两天刚看了一个电视栏目,中央法制频道的,也是一个无法自力更生的母亲,带着小女儿改嫁,继父要强奸她的女儿,为了保护女儿,这个一直软弱的女人杀了那个男的...当然,同样作为母亲,他们成长的历程也有着很大的区别,至少那个女人实在正常环境中长大的吧...不知道自己想说啥了,总之,觉得电影里和现实中的两个母亲,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只是他们认为的幸福,认为的活下去的概念不一样,从而导致了不一样的结果。
为了孩子能更好的保护自己和他们身边的人,我们现在更要以身作则的带领他们走向一条正确的路.
熟悉的画面,导演致敬了库布里克发条橙的经典镜头,用一段带着色情的暴力,让一个逆来顺受已经成为习惯,不懂是非曲直的女人,重视自己的谬误,当然脱胎换骨并非睡一觉就可顿悟,残忍的自杀桥段,让人不忍目睹,我快吐了,但这也是她重生必然走过的奈何桥。
即便亲口承认自己的错误,不能让自己解脱,但那也是正视自己的开始,问题是,太多人为了种种原因,宁可死扛,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误。
所以,Josephine暴力相向,一开始虽然很难接受,我都以为是一本反映警察黑幕的电影,那就落入俗套,后来随着情节的延伸,她的暴力成为美学,成为必然,不打不成气。
当然,JO的女儿也是娈童父亲的受害者,所以她的气愤,她的执着,她的暴力又有了很好的解释。
虽然,这本是女权主义者可能会拍手称快的电影,但是由向先生出品,总觉得不是那么味?
要么是他逼近知天命之年,开始反思原罪了?
还是打着女权的名义,以裸露的戏份来打政策擦边球?
感觉本来是个挺有张力的故事,但这个导演却处理得到喉不到肺,以至于看到最后我都不知道他的key point是什么唐宁的演技还是值得赞一下,有点突破。
邵美琪不知是发型的问题还是别的什么,脸实在有点肿,影响视觉效果。
这是一起“强奸”案带来的因果讨论。
在遭遇强行进入后,渴望的是不再痛苦,缄默的却是自己的权利。
而有效的权利却在一遍一遍的缄默中消失殆尽,所渴望的是幻影,却在暗地里生根发芽,直到你再次看见。
11岁的女孩,因为母亲的错手而被误打至死。
(观影疑问:是什么样的怨恨可以让母亲亲手打死自己的女儿)。
女孩生前被母亲的男友无数次的强奸,而母亲至终沉默,视而不见。
(观影疑问:是因为母亲害怕男友的报复吗?
)。
最后,一位高级警官接手此case,用颠覆常规的审讯手段(观影疑问:非常规的审讯方式表现了极大的侮辱,为什么依然沉默,是因为内心的害怕吗?
),甚至将“女儿被强奸”的场景再现母亲眼前,听着女儿的呻吟声,男友的喘息声,母亲依旧缄默的泪流满面。
(观影疑问:一种虐心的痛苦,无法释怀的到底是什么。
)。
电影不断的抛出问题,提档着我们的各种好奇。
就在审讯那晚,母亲用了近乎残酷的方式想要解决自己,而与平行的电影空间里,导演向我们微微渗透出,另一个故事,与此雷同的“强奸”事件。
同样是母女,但对话的方式如此天翻地覆。
第二日,在病房里,母亲讲述了自己的过去,她说:忍一忍就过去了。
那一瞬间她变成了自己的女儿,或者说,是她的小时候,在那些被无法叫喊出来的年纪里,她能做的就是缄默,缄默,缄默,但从未忘却,岁月流过了,身体成长了,但受伤的心,无法走出阴霾。
每一次看见被伤害的女儿,能做的就是鞭打她,这是发泄,一种低级的发泄,甚至她内心是渴望自己的孩子死掉,如同渴望自己死掉,那是无法渗透的我向攻击,因为软弱,因为无法防御。
母亲问:坏人死了会下地狱吗?
警官说:我不知道。
但你信佛吗?
佛是讲因果的,这辈子的问题要这辈子解决,不然,它也会跟你到下辈子。
导演能有节奏的把控电影,让故事讲的绕有趣味,在展现同样的事件中,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手法,而为什么呢?
导演运用了精神分析的方法,在每个人的童年,都有太多的“伤害”,这本身来自我们的客体,这种客体的指向是母亲,再是父亲,因为较之父母我们是弱势,当父母造就了“我们”之间的模式后,我们自然的会将此模式交互给我们的弱势客体,如果我们不在疼痛中打破这种模式,就如同因果一样,不断的衍生。
唔知點解齣戲會叫“短暫的生命”呢?
不過故事的确很是震撼人心,睇到碧琪係監倉自殺一幕,真係頭皮髮麻呀!
邵美琪看到张文慈用吸管喝啤酒,说了一句“吃饭喝罐啤酒我不管你,吸管?
太荒谬了。
” 看到这里纳闷了半天,难道这句台词仅仅为了表现邵美琪很嚣张,还是另有所指,搞不明白。
各位dd看过后有啥想法?
香港有很多可爱的电影人,他们怀揣着各种各样的梦想在电影里实现,有人尊为武侠宗师却最爱偷偷摸摸耍流氓叫片中的大侠们挤眉弄眼互相调情;有人一边专拍流氓片一边嘲笑耍流氓的武侠大师;有人放着老中医不做偏偏想着成为一名画家终于成为只拍过一部动画片的著名导演;有人个子矮小相貌不佳而且口吃严重却希望成为一白衣飘飘的偶像小生;有人嫌弃自己太帅跑去专演反派终于靠三级片拿了影帝;有人看完无数遍唐山大兄跑去学咏春拳,都半辈子了除去拍电影的时间基本上是跟沙包一起度过。
也有这样一位电影人,他生于豪门,家产雄厚,是香港响当当的大老板,但他自己放着万贯家财,却跑去美国学电影,学成了回港投资电影,后来手痒难耐开始自己拍电影,不但拍,而且一心一意,不管不顾,只拍烂片,不烂不拍,越烂越拍,死了心往南墙上撞,后来他的下属都受不了他,气急败坏,一拍两瞪眼,不跟你玩了!
这位可爱的香港电影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罗老板,而他那位跑出去自己拍片儿的下属,叫杜琪峰。
《黑拳》之后,罗老板耍了点儿小性,在《夺帅》惨烈杀人,杀到李忠志眼都红了,自己拍个片儿都要搞出男主角大战一百黑衣人的场面来。
罗老板拍《夺帅》,有个意外收获,即是血腥暴力的cult片,也得小小地装那么一下,以此满足中心思想爱好者猥琐的文艺心理,所以今次眼光更开阔,要在B级片里拍“女权”,文艺青年一听女权就有立马湿了的冲动吧,别激动,在罗老板这里,什么是女权:女子只有被日和被杀的权,是为女权。
事不关己的苦难,人们常有三种办法对付,无视、消费和感同身受,罗老板的《短暂的生命》,当然不是为受虐的女童呐喊,本来即是残酷的消费而已,cult片之所以cult,是因为它代表了少数人的落后性,代表了少数人的劣根性,代表了少数人的兽性,我凑出三个代表的性,其实都指向一个性,那就是性。
海报里母亲被扒开眼,耳听着画外音中女童的呻吟时,真是相当之cult,暴力和色情,一边强奸一边幻想被强奸者是否会感到快乐的问题,这没什么好谴责的,本来就是宣扬不人性的一部cult片,你凭什么叫他人性起来,它只能性下去。
熟悉港片的盆友们当然会想到SB的三段式罪案片,想到万能,想到孙仲、桂治洪、李修贤、邓衍成和邱礼涛这些人,如果说《短暂的生命》有什么了不起的,即是罗老板再次偷师自己的前下属,那些舞台化的打光打法,令局部人看到眼熟,而其他,无非是拍出一部SB水准的罪案片而已(SB不是双关语哦)。
当然了,我不得不由衷地赞叹,题材上罗老板眼光的精准,无论是发条橙的致敬,或者是为女权而女权的拧巴,都点中了文艺青年的死穴。
我想说的是,罗老板真是文艺青年的大救星,呼儿嗨!
看到海报还以为是恐怖片,飞奔了去看原来是伦理片。
母亲自小受亲生老爸性侵犯,因为害怕逃离出家门,生活无依,只能靠着一个会性侵犯自己亲生女儿的贱男还不敢出声,直到有次失手打死自己女儿事情才算公之于众。
本来这位母亲遭受无尽唾弃,却最终因为自己的身世博得了警官的同情。
所以如果你明知道贱男在猥亵自己女儿,无动于衷就是禽兽,害怕无知就是可怜,这样的人性逻辑显然不如法律来的公正,因为无论什么理由,结果是一样的,11岁的女孩没有一天好日子过,受到猥亵,无人保护,最后被亲妈打死。
女儿的生命是母亲给的,也是母亲的一部分。
这种“被生命”,然后“被重复”,是种赤裸的悲剧,我们不能要求所有天下父母全部都要保证儿女衣食无忧才算为人父母,至少,应该让孩子从小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片中的母亲本身就是一个悲剧,她还将它延续了下去,没有反抗。
所以整个片子看起来非常压抑,使不出劲儿。
面对这种同样可怜无助,连自己都无法保护的生命,你还怎么要求她去保护下一代?
如果是“被生命”还会“被重复”,还是算了吧。
故事稍微有点简单了,并且通过所谓罗导演本人与猫姐的相遇而聊起的这样一个故事,其实对故事本身并无太大的帮助,或许导演只是想增加故事的真实性,但是情节上依然是稍显单薄,依靠配乐和长镜硬是撑到了一个半小时。
唐宁的表现很让我惊讶,特别是自杀那一段,咬开自己的手腕放血自杀,没有台词,全是依靠眼神和身体动作,不过分用力,也能感受到李碧琪的绝望,或许她不是不想认罪,而是其实她自己也过不了自己那关。
邵美琪的角色就有点神经质了,因为自身曾经相似的经历,而这样去逼迫一个母亲来承认自己对于女儿的被强奸行为的知晓,也是很残忍的,也许她带着对自身的同样的怪责,但是手法还是稍微残忍了一点。
无知之人,永远可怜。
我不想再重复这么说,但是没文化,真的很可怕。
太没意思了,赶恋童癖题材的潮流,拍了个这片。。
女人真的是要好好珍惜自己,外加懂法。
会有这样变态的人么
女人可以是脆弱的,也可以是坚强的!
原来香港也拍过xq儿童的题材,冲这个也要加一星了,虽然安排母亲们也有童年阴影和相似经历看得人发闷
无语
故事很好,但似乎没讲好,李碧琪一直不说其父强奸其女的心态没有更好的展示形成之过程,令得这一关系全片发展的动机很薄弱。
香港的CULT片显然不够CULT.
剔除影片露骨爆粗场面,其最终社会价值是否体现,对于这个影片来说确实是一个大疑问,所以难免的被归入卖弄题材嫌疑。但不可否定的是港区罪案三级片颇有日渐复苏的征象,值得肯定期待也。
香港奇案之女性生存的困境。邵美琪的型格与硬净再度淋漓发挥,没想到唐宁也这么豁得出去。剧本太平稳,但很见港女演员们的演技。
看到类型是惊悚,还以为是个鬼片,实际上不是。被开头骗了。这个电影还看哭了。
--你信不信佛啊?--不知道,不认识。--佛说今生的问题,如果今生不解决,会带到来世。今生的错你不改,来世你会继续错,继续痛苦。
更适合女性看的三级片(题材三级,画面尺度不大),看了让人很压抑,深思。社会上的不幸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发生不了的。虽然题材吸引人,但故事发展太平淡了一些,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很多可以挖掘的内容都没有展现,很可惜。唐宁演得非常好,而且有一段戏成功恶心到我了。
太套路了
题材是不错的呀
题材敏感,但感觉故事讲的不够好,拍的也总觉得缺点儿味,印象最深刻的是李碧琪的眼睛,每次切特写都会因她眼里的感情动容,那种无力感把我击倒。
香港电影越来越有<血色>了~
这种题材可以很好,这样拍就像个tvb小短剧
本片讓人想起李修賢的《賊王》中的逼供手法,編導用倫理旗號包裝另類趣味似乎有些居心不良,但確實對虐兒,戀童癖,亂倫等社會問題有所反思也算亮點。邱禮濤的攝影可謂大材小用,邵美琪的暴躁女警官表演出彩,唐寜亦演出可憐之人也有可恨之處的無知,但大尺度犧牲並不值得,驗證了絕非大膽突破就是優秀作品。
压抑,但是还很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