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费我一张观影券。
实在受不了80岁老太太和20几岁男同事的故事。
快进看完,老太太全程单恋加各种自我想象。
老太太可以和老爷爷谈恋爱,生活可以丰富多彩,学习艺术,做慈善,参加锻炼,寻一份互有好感欣赏的可以相伴的感情。
女主每天五颜六色的去上班,遇到帅哥后自己各种想象,对于80岁年纪脸的女主来说有些过了。
女人可以永远喜欢粉红色,但是不同的年龄段需要做不同的自我提升。
永远妆可爱也是让人受不了的。
看到了多蕾丝我想到了自己一个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不相符的少女心“老女人”我赞赏多蕾丝身上不服老的精神她接受能力极强并不排斥新鲜事物能听电子音乐但我也同情她因为六十岁的她保持少女心不是那种经历过风浪后带着睿智的少女心而是从未从少女时代走出来的小白兔她的少女心让我觉得可怜多蕾丝的少女心即使放到20岁的女孩子身上也显得过于莽撞也许15岁的女孩子这样才正常我从头到尾都觉得尴尬我在想如果多蕾丝健身有一点腹肌她穿的优雅又时髦像法国的优雅老太太一样她懂得如何用女性的成熟魅力去勾引john一切会不会不一样我不知道但我看到这样的多蕾丝的时候我不会觉得尴尬我会觉得感动而电影里的多蕾丝只让我觉得可怜她是个可爱的老太太却不是个风情的熟女这给了我某种警示如果我还保持现有的状态下去也许以后我也会为自己而尴尬我应该多给自己加点睿智了
按心理学上的说法,每个人从儿童开始都要经历几个先后有序的发展阶段,在这些阶段中获得的经验将大大影响甚至决定其性格特征。
同时,如果在某个时期有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被过分满足,亦或是经受了某种巨大的心理创伤,都可能使人在以后的生活中保持这个时期的某些行为。
还有一句话是说,就是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对于多蕾丝而言,为了不让母亲伤心,她强行成为了母亲的影子,在母亲的依赖中扼杀了自己的恋情,将自己对世界的感受封存起来,提早成为一个成年人,过着简单、重复、小心翼翼的生活。
这个时间漫长到,她的身体老了。
但她的内心仍然压抑着少女阶段的状态。
一个悲凉的故事。
然而片子用喜剧方式去讲述这个故事,避开了很多痛苦和绝望的部分,着重讲的是母亲死去后,她重新开始的生活。
这就是关于勇气和成长的故事了:一个少女如何克服自己身体的老化谈恋爱。
相比于之前的压抑,母亲死后她明白,再不好好去爱自己就要和母亲一样了;再加上人生导师洗脑一般地鼓励“I’m possible” ,她具备了超凡的勇气和信念,像每个情窦初开的少女一样用着各种方法接近自己爱人。
“不要回忆过去,想着:为什么偏偏是我?
而要向前看,想着:为什么不能是我”多蕾丝完全接受了洗脑导师的建议,走出了成长的第一步,向我们展现了这个雪藏在苍老皱纹下的年幼少女。
而她也的确就像这个阶段的少女那样爱上了英俊有为的男主。
她的成长实在迅猛——虽然害羞,但迅速接受男主喜爱的新鲜乐队和生活方式,勇敢而自信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和年轻人也能玩得很high很尽兴。
这样的生活热情真的很有感染力,也让男主被吸引,愿意带她一起玩。
然而,当男主的女友出现在他身边的时候,她才终于意识到自己缺失了什么。
年轻的肉体,音乐的才华。
多蕾丝空空度过的那些年华中,她失去了青春,却也没有积累阅历,甚至也没有一技之长(唯一在会计上做财务也是因为公司厚待而留了下来)。
因此她没有办法给男主情感上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因为她不是“过来人”,而是更小的小女孩;她也没有办法像男主的女友那样拥有自己的才华,可以持久地吸引住男主去探索她。
她只是用一开始勇敢的伪装引发了男主的兴趣,可男主一深入,发现里面没有更多有趣的东西了,也许未来的潜力很大,如果给她时间——但她还有那么多时间吗?
如果男主喜欢成熟女人,她心理不是;如果男主喜欢少女,她身体不是。
于是她对男主而言更多是一个有趣的老太太,有好感,有佩服,但不会往恋人方面去发展。
所以一开始就注定了这将是少女的一次失败恋爱:她找错了对象,爱上的人只会喜欢她,不会爱上她。
怎奈男主撩妹技能已经升到满级,而且丧心病狂地对她用上了,这让老少女如何抵挡得了。
男主因为觉得好玩和有趣,以及自己一直养成的对女性的习惯和方式,和老奶奶快乐地玩着暧昧,完全没想过为自己对她的行为负责。
他以为遇到了一个“会玩”的老朋友,让他放下戒备像亲人一样接近,也隐隐意识到多蕾丝对他的态度不太寻常;但有趣当前,想那么多干什么。
恋爱让少女盲目。
所以当男主的女友出现时,多蕾丝把矛头和怒火都指向她,天真地以为:只要她不在就好了。
于是她做了少女该做的举动,强行在他的地盘留下自己伤心的痕迹,不顾为此可能造成的巨大破坏。
这一点上,她到最后都没有真正反省过造成的伤害,嘴上道歉,心里还是想着怎么把男主扑倒。
按之前的设定,多蕾丝一直是一个为亲近的人考虑的人。
从为了照顾母亲而离开,到恋爱时处心积虑摸清爱人的喜好。
但到这里她已经拒绝站住男主的角度思考,她只能感受到自己受到了情感上的欺骗和背叛,而不敢承认这些内容有很多源于自己的臆想。
我们不知道接下来老少女还会遇到怎样的恋情,只要她的勇气得以保留,她的成长就将继续。
但愿她能遇到一个喜爱苍老肉体和少女心的恋人;至少,如果有机会作为母亲,她已经能不再像她母亲依赖她一样,再传承这种伤害了。
作为一部喜剧而言,老少女的表演撑起了影片的大部分笑点,让观众真正觉得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从而喜爱上主角,同时对出现在“不合时宜”场合的“老奶奶”会怎样表现而产生兴趣。
其余的喜剧元素还是偏平淡,主观视角想象的镜头过多地重复使用,难免容易猜到,缺乏意外感。
整部影片看下来还是很轻松搞笑还穿插了一些励志和感动。
女主角虽然到了阿姨的年龄但是嘭嘭的少女心随处可见,永远是蝴蝶结的头饰,饱满的发型其实是假发的功劳,办公桌上印着猫咪的日历,小心思、爱幻想,一切都是少女的表象。
多蕾丝,一个年逾花甲的老太太,一直以来都是为了母亲而活,为了照顾母亲,让弟弟有更好地发展,她放弃了自己的所有来照顾母亲,甚至在美好的年纪遇见了心仪的未婚夫也是为了不离开母亲而放弃。
一切的铺垫都会让观众觉得她是那么的可怜。
母亲死后,她生活的重心失去了,这时,她才是真正的开始了自己的生活。
她梦想中白马王子出现了,这时,她那颗尘封的少女心彻底被唤醒。
她近乎疯狂的暗恋着男主,为了他改变着自己,虽然她很不自信,但是她鼓励着自己,一直努力的把“impossible”变成“I’m possible”她一遍遍的重复着这句话,虽然她知道他们之间有很多的差距,但是她是勇敢的,这一点非常的讨喜。
不过每次当她出现小幻想或者是制造机会的时候,她脸上的皱纹实在是很出戏,看的时候非常的难受。
但是说到她的勇气,是值得赞赏的,影片用很大的篇幅来描写。
为了他喜欢上自己没接触过的音乐,听从13岁女孩子的意见参加演唱会并且还穿了霓虹装,她的弟弟一家觉得她简直是疯了,不可理喻,但是沉浸在爱情中的她,毫不在意。
也因为她的勇敢,她变成了焦点,结识了新的朋友,可能她从没想过有这么多人愿意喜欢她并且成为她的朋友,她可能也从未想过自己还能当上封面女郎。
新的生活是那么的新鲜,那么的不可思议,那么的幸福。
虽然多蕾丝做了很多的改变,可我依然觉得她本质上还是那个穿着不修边幅,家里一团糟,每天一成不变的交通工具上下班,一个工作将近做了一辈子连感恩节都有了固定模式的“只和猫一起生活的那种女人”。
或许是多蕾丝把本该享受美好爱情的年纪都献给了别人,她的朋友在谈论她时都会玩笑的说她是一个孩子。
故事过去了三分之二,我还是觉得对她没什么喜欢的感觉甚至是讨厌。
爱情是自私的,可通过卑劣手段得来的爱情依然让人不齿,多蕾丝为了得到男主,不惜在Facebook上发了一条暧昧意味的帖子,最终男主和女友分手。
当男主问她是否介意和比自己年纪小的人约会时,她好像所有的愧疚都抛诸脑后。
感恩节,她为了参加男主的聚会不惜和朋友吵架,可是当她表白时发现一切都是幻想,只是自作多情,因为说出了实情让她和男主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的尴尬,她也失落的离开了patty回了家。
当她回到家摘掉假发,卸完妆后我才第一次觉得女主是那么的美,卸掉了所有的伪装,只剩下她自己,一切都变得那么赤裸,那么真实。
或许只有这时,她才是真正的做自己,被拒绝的痛苦,破坏别人感情的愧疚与懊恼,自己的落寞仿佛在那几分钟表现的淋漓尽致。
那一刻我真的有被感动到。
我觉得在那一刻,多蕾丝从她的不切实际的少女心中成熟起来,得到的馈赠就是她的友情,不离不弃。
友情,我觉得也是这一部影片里非常好的存在,虽然她们争吵,但是当多蕾丝受伤时她的友情总会在第一时间变成温暖的拥抱环绕在她身边。
好的友情就该如此。
成长后的多蕾丝,从内心深处得到了改变。
当他弟弟对她说“你让我失望极了”,多蕾丝终于把多年压在心底的想法表达出来。
本该她拥有的,对现状的不满她都能说出口,不再逃避也不再压抑。
从前的她,家里堆满了她和母亲收藏的东西,尽管这些东西基本上是没有用处的,单只的滑雪板,一盆半瓶的洗发水,甚至是好几十年的食品,对她们来说一切都是感情的寄托,已经不单单是物件,我觉得这是极其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对于多蕾丝来说,之前的她是不能对这些东西进行割舍的,可是当她经过了一番成长后她可以主动的联系心理医生来把这些东西都处理掉。
当空旷的房间出现在画面里时,我才发现,其实她的家里是明亮的,而且还很漂亮。
对于痛定思痛之后多蕾丝,我的觉得是值得人们喜欢的。
她变得自信果断有了更多自己的意志。
她从内到外都做了不小的改变,她辞去了工作,虽然在临走时还在意淫着男主跑过来追求她的画面,但是回到现实中,她可以微笑着昂起头来面对新的生活,活出自己。
翻最近的电影,发现有两部关于女性意识的片子可以放在一起说说。
这两部电影绝对不属于好片的范畴,但我觉得他们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分别是《你好,我叫多蕾丝》和张艺谋女儿张末导演的《28岁未成年》。
美人啊,真的好美。
大家或许对后者更熟悉一些,但观影之后,我反而更喜欢前面那部。
简单来介绍一下,多蕾丝已经近六十岁了,但有一颗少女心,幻想家,弹幕里很多人提到了《白日梦想家》,的确,多蕾丝幻想的时候,也会让我想起这部电影。
但多蕾丝的扮演者莎莉·菲尔德,是一个老戏骨,两次获得奥斯卡影后,年轻时是个美人。
1946年11月6日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幅萨德纳。
母亲是女演员玛格丽特·菲尔德,继父也是一名演员。
高中己热衷演戏,宁愿不读大学而加入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暑期表演班。
1967年以电视喜剧集《快乐的修女》建立知名度。
同年踏入影坛,出演银幕处女作《西部新天地》。
1976年以电视电影《西碧儿》荣获艾美奖最佳女主角。
1979年以《诺玛·蕾》囊括奥斯卡、纽约影评人及戛纳三项影后头衔,也凭此片打破了以往那种甜蜜、活泼的造型,改走演技派路线。
1984年以《以田深入》再度赢得奥斯卡影后桂冠,成为80年代惟一的奥斯卡“双冠后”。
90年代作品明显减少,但仍以《窈窕奶爸》、《阿甘正传》等票房巨片笑傲影坛。
她最近的一部作品是2012年与丹尼尔·戴-刘易斯合作的《林肯》。
在这部电影里,有一个设定,多蕾丝喜欢上了比自己小三十岁的小鲜肉。
小鲜肉很帅!!!
小鲜肉的女朋友是《破产姐妹》里的瘦妹子。
男主和女主之间有很多沟通和交流,但对方有喜欢的人,最终两个人也没在一起。
女主身上有很多大龄女青年的特征,年轻时谈过恋爱,受过伤,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就算不恋爱的时候,也会幻想自己是爱情小说的女主,希望有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
当遇到喜欢的时候,又畏畏缩缩,总自卑的觉得自己配不上对方。
所以,需要一些外援。
在这个故事里,女主并没有很光明磊落,至少在脸书上发“我们的爱似太阳、月亮、更似星辰,而你将之撕为碎片,现在留我一个人,静待死亡,似一粒尘埃,随风即逝去。
”这段话的时候,有些绿茶婊的。
女主有一段听电音的表演,超级好玩。
但谁都会犯错吧,最重要的是不要被生活困住。
有些人真的就活在自己的围城里。
跟朋友在一起也好,自己玩也好,总是困住自己的身心,从没有真正投入,这才是最可怕的。
女主最终也觉醒了,收拾挤满杂物的房间,从办公室离开,跟同事、上司告别,最后那段幻想,似乎也预示着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28岁未成年》也属于玛丽苏电影吧,不过导演用了一个还算有趣的形式解读。
不太想评论倪妮和霍建华的演技,说实话,倪妮饰演的觉得还有变化,可能好辨别一些,稍微能够看到惊喜。
霍建华不适合大荧幕,在电视剧里看看他还好,但荧幕里的他,除了一张脸,演技很尴尬。
好在老干部角色是本色出演,不需要太多表情和动作。
倪妮的脸,有时候看和某个女星真像啊。
在爱情里,相处很重要,时间很重要,爱很重要,但不要失去自我也很重要。
故事里的凉夏为了爱情,都失去过自我。
不管是十七岁的小凉夏,还是二十八岁的大凉夏,一旦陷入爱情,都是奋不顾身的样子。
或许,女生骨子里都是这个样子,最终醒来的时候,总会有些收获。
巧克力也好,事件也罢,自欺欺人最可怕。
电影里的人物,有自己短短几十分钟命运里的大结局,但生活中的我们似乎,总要经历更多才能有所体悟。
我一直都觉得,爱和不爱都不要失去自我,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世界上有很多有趣的事情,爱情是其中一种。
你可以为爱执着,但不要为爱而活。
我们看过太多爱情电影,也听过太多情歌。
遇到喜欢的人,去追逐,去表白,都没有什么错。
理性的人有自己的世界,感性的人也有自己的生活,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保持自我。
我在新闻里看到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有时候,会想为什么爱情成了这些人犯错的帮凶。
多蕾丝和大小凉夏都犯过错,也最终获得了原谅。
我们也是,在不同的情境里,犯了错,做了不够好的自己。
但这不是沉沦下去的理由。
整理好自己,有自己喜欢的事情,坚持它,做好它,不要让自己成为爱情的附庸。
两星半。
影片的第一个画面,是棺材里那满是褶皱的手和下巴。
它给影片奠定了一个基调,这部片子的主角多蕾丝,也正是这样一个人。
你还爱看吗?
尽管老,但我觉得多蕾丝这个角色是很讨人喜欢的。
她爱母亲,孝顺,为了母亲也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她念旧,家里有用没用的东西在她来说都有感情,这点有点随我。
我们基本挑不出她身上太大的缺点,即使已经看起来很老了,但至少我们看得出来多蕾丝年轻的时候应该还是拥有一副娇好的面容的,这对大部分人来说很重要,也是大家愿意喜欢她的重要原因之一。
片子最让我对多蕾丝这个人产生好感的地方在她和弟弟争吵那场戏。
当没良心的弟弟放出一句‘你让我失望极了’,多蕾丝终于说出了心里话:‘我本来也能拥有这些的’,其实在她的内心深处,她对自己的现状是不满意的,如果上天给她一个机会,她绝对愿意改变命运,因为她正遭受这一结果的折磨。
影片第三幕的开始,男主问多蕾丝:‘你考虑过跟比你年纪小的男人约会吗?
’,其实把这句话换个角度就是这个片子的本质了,‘你愿意和一个老女人相爱吗?
’这个问题一定难倒了很多男人,男人最在乎的是女人的容貌,如果是老女人,容貌必然大打折扣,稍微缺点保养甚至会令人作呕,如果连最基本的我爱你的理由都变了味,那男人从何爱起。
这个道理这么看还不那么感同身受。
所以我想问所有男同胞,如果你的女朋友、妻子一夜之间老了三十岁,满脸皱纹,再多粉和BB也盖不住,头发枯黄,胸部干瘪,肚子下垂,你还会爱她吗,尽管她的心态可能依然那么年轻、富有活力。
我想大多数男人为了面子会保持沉默,这个沉默表面上是因为不愿接受这个事实而懊恼,事实上其实在想:‘草草草,这可怎么办?
她还问我不在意这些吧!
我去你大爷的不在意的是瞎子!
先想想什么借口分手比较委婉点吧!
’而面对这些,充满幻想的女性都十分笃信,自己的男人绝对不会因为容颜抛弃自己,至少不会这么快,这么直接,她们宁愿慢点接受这个事实,尽管结局一样。
爱情其实就是这么经不起考验。
不要怪男人现实,换个角度设想,如果是男人一夜之间变老,甚至那方面都不行了,女人跑路不比男人慢,‘老娘如花似玉正青春,荒废在这滩烂泥身上?
’其实,我很早以前就有一个幻想:如果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像一块移动的玻璃块那么透明,一模一样,没有残疾、没有疾病、没有年轻衰老、没有美丑高矮,唯一不一样的就是每个人的性格。
那我们选择爱人的标准又会是怎样呢?
我觉得你有可能爱上你奶奶,因为她不像现在女孩那样注重物质和虚荣,她身上散发着山楂树之恋一般的纯洁和美好,是每个男生幻想的初恋。
而所有傲娇、脾气爆炸、重心机、沉默寡言的男人女人基本都没有了市场。
突然觉得换个角度来说,人的衰老甚至是一种阻止不伦恋的手段。
然而,这个世界并不是这样,人有高矮胖瘦美丑、有老弱病残。
我们的选择完全被表现所迷惑,我们喜欢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年轻漂亮的,这个世界那么多的大长腿,大白胸等着我们挖掘,哪有什么鬼多蕾丝的位置,需要点杜蕾斯倒是真的。
我看片的时候在想,既然多蕾丝这个角色很让观众喜欢,那么她喜欢的男主会不会因为没有喜欢多蕾丝而被观众唾骂。
这个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其实男主什么也没有做错,他有没有乱勾搭妹子,也没有出轨,甚至还会娇羞地给喜欢的女孩发短信,男主是个好男孩,遗憾的是他被安排在一段童话走向的故事当中。
影片最后使了个坏,在多蕾丝一轮幻想后又让男主喊了出来,留给观众无限的遐想。
其实我宁愿相信,男主真的像多蕾丝的幻想一样出来说‘咱们约会吧!
’电影是造梦的,所以何不成全多蕾丝这可怜的老女孩呢?
这世界还有许多多蕾丝,有的是年龄上的多蕾丝,有的是心理上的多蕾丝,不管是什么样的,叔在精神上都支持你们!
抛开世俗,拥抱幻想!
女主本性害羞,但是却有着年轻甚至大胆的外表打扮,年轻时没有过过自己的生活,照顾母亲,也让弟弟开展人生,却错过自己的人生和幸福,基本上一生都做个打字员,碌碌一生,60多岁有对眼的年轻男主,有勇气去追逐,做法或许和13岁小姑娘一样,虽然有时幼稚俗套,但却无比纯洁可爱,似乎可以看到自己的青春痕迹。
与年轻朋友们的交往也让她感觉重活一次,人生开始有趣。
知道男主最后的拒绝,她或许幡然醒悟,决定轻松放手。
收拾曾经杂乱的有着过去回忆的屋子,自信地向前进。
可能是自己没有接触过这种片子,有点不适应。
但是还是很佩服女主的勇气,即使没成功,也不留遗憾!
点开这部电影观赏的时候,我以为这是一个另类的爱情故事越往下看,才知道导演真正想传达的是什么剧情抽丝剥茧,我们开始了解多蕾丝的生活我们知道多蕾丝一直跟母亲生活到60多岁,是一个实打实的“怪胎”直到多蕾丝的母亲去世,多蕾丝才开始遇到她的爱情还是办公室里的“小鲜肉“电梯里的一次偶然相遇,多蕾丝开始了她的爱情幻想暗恋,一场独自盛开的盛宴,甜蜜又苦涩小鲜肉并没有把多蕾丝当成一个异性只是把她当成一个忘年的好友多蕾丝为了和小鲜肉找到共同语言去脸书找他喜欢的音乐了解他去过的地方于是多蕾丝开始了解电子音乐,摇滚乐,还意外的小鲜肉一起去了演唱会现场还被乐队当成灵感来源 拍摄了专辑封面多蕾丝眼看生活变的丰富多彩,也开始跟她的朋友渐行渐远朋友害怕她受到伤害,她却一心想体验精彩的生活也是这个时候我们才从小鲜肉和多蕾丝的谈话中了解到多蕾丝在20多岁的时候订了婚,但是她不能离开她的母亲,所以婚事不了了之当多蕾丝开始飘飘然的以为自己和小鲜肉真的可以有所进展的时候意外发现小鲜肉已经有女朋友的现实,碾碎了她的幻想碰巧她的哥哥带着心理医生来家里,因为多蕾丝有囤物癖,于是哥哥希望多蕾丝可以把这些东西扔掉多蕾丝在看着其他人拿走她东西的时候开始抓狂,那根从小鲜肉手里得到的一根铅笔成了她最后一根稻草她紧紧抓着铅笔大喊大叫让其他人离开,哥哥却说,她对多蕾丝很失望这才是全片真正的高潮多蕾丝为什么离不开母亲,大概是因为母亲生了什么病多蕾丝痛苦的叫喊,我本可以和你一样,去拥有生活 但是这么多年 我留下来照顾她喂她吃饭帮她穿衣服照顾她的起居,你在哪里?
凭什么对我失望?
但是那些时光已经不在,时光已经流逝,多蕾丝的人生背负这沉重的十字架,如果活在怨恨之中更是浪费时间她当时的选择,就拖累了她一辈子,可以人生还有时光可以挥霍,最重要是眼前啊无论对错,不论道德多蕾丝都不可能回到20岁重新选择了哥哥哭着拉着她的手跟她说,多蕾丝,你必须走出去,离开这个地方是啊我们都难免会活在过去,当重新开始是那么困难,我们害怕改变,害怕挑战,我们害怕迎接新的生活多蕾丝最后一次勇敢求爱,搞了个大红脸,小鲜肉表示自己对多蕾丝并不是爱情多蕾丝匆匆的逃离小鲜肉的派对,也终于想起友情的珍贵她的朋友们,日复一日的陪在她身边,如家人一般的存在她重新拥抱自己的朋友,也终于开始拥抱了自己她摘下了厚重的假发,凝视着镜子里的自己,真实的自己也许在20岁的时候多蕾丝的爱情上了一把锁,这么多年,她的心智还是在20多岁的时候小鲜肉的样子 也许就是她未婚夫的样子吧,一个倒影她还没有好好经历年轻人的恋爱,跟随爱情陪着爱人一点一点变老一点一点长大时光就已经不在了,而自己想抓住的,只是那些年自己不曾拥有的东西她主动邀请心理医生帮她扔掉了所有东西,她一个人站在空无一物的房间里屏幕上只要四个大字重新开始!
即使你已经60了重新开始吧!
即使你有过丰富的感情经验,你就是重新爱上一个20岁的人又如何,尊重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吧多蕾丝扔掉了过去,也辞去了自己做了一辈子的工作临走的时候她跟小鲜肉说,我想谢谢你,谢谢你的友情,让我度过一段美妙的生活重新感受爱情的美妙,心动,期待,伤心,和喜欢的人一起看一场演唱会,和他分享内心深处的秘密为他笑,为他哭,为他吃醋。
为他打扮自己,为他画一个妆。
为他了解另一个世界,为他走出自己生活的小圈圈,和那些素未谋面的人聊天,喝酒,享受快乐。
整个过程,正是多蕾丝需要的全部所在。
而电影的结尾多蕾丝已经成长因为她意识到,她的小鲜肉的这段经历,过程的重要性大于结果小鲜肉无形中帮助她摆脱了她对母亲和对过去生活的依赖,让她觉得新的生活是有声有色的带她走出了过去,他的拒绝像是最后一推,让多蕾丝彻底告别过去,去迎接新的生活像是在提醒多蕾丝,你能活在20岁了 是时候向前看了电影最后导演留了一个开放式结局我们的生活和多蕾丝并无二致,总是想要抓住一个好的结果。
但是,我们的生活是未知的,所以它才有趣,才值得我们去经历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到最后,你会发现人生的过程远远大于结果那些精彩的回忆,和现在还陪在我们身边的人,已经是我们的所有了,所以、一生何求呢?
多蕾丝的故事并不是告诉我们,老少不能相恋,或者其他什么而是想告诉我们,不要放弃自己的生活,人生不是只有20岁值得去体验 你的30岁你的40岁 你的50岁 你的60岁 你的70岁 你的80岁 你的90岁 你的100岁都值得去体验,都值得你在生活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小确幸好的坏的都是生活的一部分60了也可以恋爱,也可以去听摇滚演唱会,也可以尽情的享受生活啊,为什么不呢享受到就是赚到!
人生短暂,莫要虚度光阴20岁做一个很酷的年轻人,80岁做一个很酷的老奶奶,为什么不可以比起自怜自爱,固步自封,走出去才是救命良药最重要的是,人生要不断的面对变化,不断的做选择,不断的向前走成长是允许发生,成长是可以告别,成长是不活在过去,成长是可以坦然面对生活的不完美即使多蕾丝和小鲜肉没有一个完美结局,小鲜肉也帮助她触发了生活的新剧情多蕾丝虽然已经60岁了,但是她身上还有少女的悸动,正是这种悸动让她有体验生活的源动力这把恋爱,谈的不亏所以,请永远热爱生活,永远不要自我放弃,永远可以重新开始,至死是少女此致敬礼
如果你没看过整部剧,你一定不理解为什么70岁的老女人会爱上20岁的小鲜肉。
Doris20岁,青春正好,也有过褐色双眸灿烂微笑的正当年的爱情,因为照顾母亲,所以放弃了唯一逃生的机会,然后,Doris弟弟要去上学,要去奋斗事业,要生儿育女,对Doris说,你是最适合照顾母亲的人,于是Doris接受,经历了自己照顾母亲孤独寂寞的那些年。
Doris70岁了,母亲终于去世了,她弟弟弟媳对她说,你让我们好失望,我要卖了你的破烂卖了你的房,这个房子不是你自己的,也是大家的。
没有尊重、没有感激、没有善待,一切都是应该的,看看你现在的样子,你是个疯子。
于是Doris怒了,我照顾这么多年为了你去读书,我本来也应该拥有这一切,而不是最后成为晚境凄惨甚至都再没谈过恋爱的catlady,她怒吼,她哭泣,她声嘶力竭,她浑身颤抖。
她没有疯,是这个世界疯了。
Doris爱John,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一样,并不是病态,她爱得是自己的影子,爱得是她自己失去的那些年,爱得是她不曾得到却深深期待的那另一种结局。
但没有人会珍惜她,至少她最期待的那些人,没有一个珍惜她,她弟弟弟媳侄子侄女,甚至包括John,没有一个给予了她想要的爱。
Doris是个可怜的老女人,和我们周围许多具有奉献精神的奶奶姥姥妈妈一样,她们对这个世界永远是懦弱的、恐惧的、被动接受的,是那群我们称之为好人,善良的人的那群人,也是我们最不珍惜的那群人,是这个社会牺牲掉的那群人。
她们给我们做早餐、搞卫生、带孩子,怕给我们增加负担手拉手去跳楼,而我们却只会嘲笑她们的衣服像小丑。
Doris是我们身边最视而不见却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人,请给她们起码的尊重。
不是Doris疯了,而是这个世界疯了。
Doris,请你们对自己好一点,没人会感激你给的爱。
(图片来自豆瓣)电影结束后,脑海中升起了一句话——我是谁?
我到底经历了什么???
回到豆瓣上准备标示“看过”的我,竟看到有推荐我使用的“女权”的标签,我当时更是一脸懵逼,这哪里有女权了?
拜托!
把男人的常态直接反转成女人就是表达女权了?
老女人倒追小鲜肉就是女权了?
你们真的知道女权和男女平等的意思吗?
我真的不止一点懵逼啊!
我曾说过,女人不会因为年岁增长而变得更有女人味或者更有魅力的,愚昧的女人老了也只能是愚昧的老女人,年龄不会给她加持任何更好的品质,对于愚昧的女人,年龄才永远是拦路虎和绊脚石。
因为她们从未在其所耗费的宝贵光阴中,拾取一个成熟女人应该具备的气质和技能,她们唯一在努力拾取的,是固执、自我感觉特别良好,以及松弛和皱纹。
(图片来自豆瓣)请问无论任何年纪的女人,如何能用固执、自我感觉特别良好,以及松弛和皱纹够捕获男性?
如有攻略,请无论如何都要推给我,我也要为我的老年撩汉生活进修呢!
少女心是一个非常好用的掩饰,好像所有的固执和自我感觉特别良好都可以被遮盖起来,加上号称是“女权”的外衣,就更能够让松弛和皱纹都理所当然地被抚平。
拜托!
这是一个60+愚昧老女人演绎的满屏尴尬的少女心,跟女权真的没有一丁丁的关系,大龄女性撩小鲜肉真的不是问题!
于阿姨(Isabelle Huppert)的《女钢琴教师(La Pianiste)》、《心房客(asphalte)》都有很明显的搞小鲜肉的设定或倾向,再加《将来的事(L’avenir)》里面老被弹幕误会是要搞小鲜肉的状态,以上种种都没有任何让我不适的感觉。
(于阿姨--Isabelle Huppert)于阿姨(Isabelle Huppert)的年纪大概能跟片中的Doris匹敌了,但为什么于阿姨搞个小鲜肉不会让人反感,而Doris试图倒追小鲜肉却让人满屏的尴尬,所暴露的问题就很严重了。
女人不要老想着什么逆龄生长和那些美魔女的传说,要逆龄生长和成为美魔女,是要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的。
你可以回顾那些所谓的美魔女的背景,有哪一个是普通背景的?
有哪一个真的是平民家庭?
现实的情况大多不是自己特别有钱,就是另一半特别有钱,或者干脆两个都特别有钱。
女人看到的是逆龄生长的美肌,却没看到这美肌背后那些用过的仪器、保养品和化妆品。
如果你没有可以让你肌龄逆转的财力,也就不要迷信廉价保养品或者各种DIY保养品能让肌龄逆转的可能了。
如果护肤真的是存在便宜也有用的话,CPB、POLA、Albion还有各种澳洲当地优质有机护肤品,真的应该关门歇业了,你们继续用豆乳和无印良品去就好了嘛。
如果你不能拉住你的肌龄往前迈进的脚步,那么可不可以让你心灵的年龄能够稍微跟上你肌龄的步伐?
毕竟总有一个需要在路上,对不对?
有人可能会跳起来,说这不就是服老了吗?
女人这样不就很可悲?
拉不住生理的年纪,还不能够伸手去拉住心灵的年纪,简直是可怕啊!
(图片来自豆瓣)这句话我是真真儿地跟朋友说过的:我们都不年轻了,现在还用中小学的思维处理感情问题,难道你不觉得这很可怕吗?
不是要女人服老,而是要让女人明白一个道理,女人要具备高于实际年龄(或至少与实际年龄匹配)的心理年龄才会有那种所谓的知性和内在美。
撩小鲜肉当然没有问题,可是你要做小姐姐而不是做老妹妹啊,没什么男人特别好老妹妹这口的,道理就摆在这儿了,你还要掩耳盗铃我能有什么办法?
小妹妹说:抱歉啦我不是故意的啦,我不知道會這樣的,抱歉抱歉啦!
人们听见了,最多就说那是小婊砸、绿茶婊。
但是一个满脸皱纹的女士这么说,这种就是恶意的强行卖萌了。
恶意的强行卖萌的结果是什么?
是让人尴尬、害怕和逃跑。
千万不要让自己随着年岁增长,还依然不肯抛弃和捐出心底里的那份少女心,你以为这是与自然抗争,以为是解放天性,以为是童心不泯,以为自己是于阿姨(Isabelle Huppert),以为自己是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以为自己是洛丽塔(Lolita)。
但别人看起来就是满脸褶皱还不肯承认,固执得让人可恨。
即便可恨的人总有可怜之处,然而,人们普遍对满脸褶皱还带着浓浓少女心的女人,容忍度偏低呢。
说人话大概就是:你少女心没关系,你老也没关系,但你老还执迷不悟又肆无忌惮地裸露少女心,这真的好吗?
Doris在最后,单恋彻底失败以后,总算是明白,要把过去那些与她的青春有关的垃圾都清理了,她总算是知道她的人生应该如何继续(Move on)了,而你呢?
(图片来自豆瓣)
(图片来自豆瓣)老阿姨们,明明带着满脑子的愚昧思想和早已上了年纪躯壳,还沉迷鲜嫩多汁肉体的样子其实很可怕的,你说《洛丽塔(Lolita)》有恋童癖的倾向,沉迷小鲜肉的老阿姨们,你们又何尝不是另一款的恋童癖?
(图片来自豆瓣)该成长的时候,记得要成长,不然等到皱纹满面的时候,只能直接枯萎了。
看得我脚趾在地上扣出了三室一厅
从没看过这么大年龄的成长标签影片
简单、套路,但轻盈、小巧、有效
太尴尬~演技略出戏
她住在自己的孤岛,每天靠渡船通向现实。(原声带太棒,去纽约的理由又多了一个。)
真正的尊重老年人做到年龄平等,应该是指出女主做小三这件事
你的 我的 他的 少女心🌋咔嚓碎了一地
尴尬死了
你好,少女心。趁着年轻好好谈场恋爱吧。
一部陈年尴尬片
晚年的情窦初开。。。。很多尴尬时刻
虽然套路都能猜得到但总体还算有趣。最大看点是老年人的年轻态。
虽然没可能,但追一追未尝不可
真的非常的可爱,虽然看着觉得自己以后可能会变成doris,还是不想要成为一个catlady。想要趁早谈恋爱,想要遇到可爱的他。
4这是一个特别的故事,影片上映时,女主扮演者69岁,男主扮演者35岁,34岁的年龄差造就剧情的真实感。女主扮演者年轻时挺漂亮的,男长女少的爱情只要男方有钱成熟即可,女长男少的爱情靠虚假的共同兴趣太弱了,导演应该提供些靠谱的女方优势创意。不过,共同兴趣是不是虚假不重要,重要的是从一段不计结果的爱情中获得新兴趣和明白自我。男主和女友因误会吵架分手,伤心的男主穿着女友牛仔裤那段太搞笑了。
“乱伦禁忌”在“老男少女”配上的压力要明显小于“老女少男”配,这是为什么呢?从“俄狄浦斯情结”来说,孩子与母亲的关系是先于与父亲发生“关系”的(如此,恋父情结相对恋母是“关系滞后”的),那么,是不是与母亲角色的交合、融合对成年男女来说,更加根本也更加困难?毕竟,从依恋理论来说,与母亲的关系模式,是造就我们人际关系模式的根本——所以,我们对“恋母”的恐惧,实际是来自于对造就我们各种关系模式的“基本建构”被影响或破坏的恐惧吧?片中女主对母亲的“认同”(越来越像其母亲)造成其本身的分离困难,或者,其替代了父亲的角色,从而无法回到女儿及独立自我的本位上来。……
不知道是不是我太狭隘,我觉得这个开放式结局不好。这片子有点诱导老女人,本来女性就是容易想多的动物。
好搞笑,不过也看到了老0的悲惨晚景,还是趁年轻crazy吧。
天呐…什么鬼电影…第二春就要努力迎合?怪老太太流水账 = =
我觉得doris还蛮可爱的啊,扮相跟龙妈演的遇见你之前好像啊,感觉扮相就是老年版的龙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