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赛末点

Match Point,迷失决胜分(港),爱情决胜点(台),赛点

主演:乔纳森·莱斯·梅耶斯,斯嘉丽·约翰逊,马修·古迪,艾米莉·莫迪默,布莱恩·考克斯,米兰达·莱森,亚历山大·阿姆斯特朗,保罗·凯耶,佩内洛普·威尔顿,杰弗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美国,爱尔兰,卢森堡语言:英语年份:2005

《赛末点》剧照

赛末点 剧照 NO.1赛末点 剧照 NO.2赛末点 剧照 NO.3赛末点 剧照 NO.4赛末点 剧照 NO.5赛末点 剧照 NO.6赛末点 剧照 NO.13赛末点 剧照 NO.14赛末点 剧照 NO.15赛末点 剧照 NO.16赛末点 剧照 NO.17赛末点 剧照 NO.18赛末点 剧照 NO.19赛末点 剧照 NO.20

《赛末点》剧情介绍

赛末点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穷小子威尔顿(乔纳森•莱斯•迈勒斯)为改变自己的命运,从爱尔兰来到伦敦当起网球教练,立誓要凭一身网球绝技混入对该运动情有独钟的上流社会。结识富家公子哥汤姆后,他得到机会,对方的妹妹克罗伊(艾米莉•莫蒂梅尔)对他一见钟情,其后,在对方的父亲的相助下,威尔顿顺利混入上流社会。 正当要与克罗伊谈婚论嫁时,威尔顿邂逅汤姆的女友、来自美国的女演员诺拉(斯嘉丽•约翰逊),后者同样在为进入上流社会做着不懈的努力。相似经历令两人萌生真情,但威尔顿并没为诺拉放弃自己的计划。一切梦想都成真后,威尔顿重遇已与汤姆分手的诺拉,两人旧情复燃,威尔顿开始在她与妻子之间周旋。不久,诺拉怀孕坚拒堕胎,威尔顿迎来人生的赛点。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忘却的幸子燃烧的房子世界奇妙物语2024夏季特别篇外出就餐4:戏剧营夏夜追风男人不难嫁小鸡快跑凤凰街风雨亲爱的爱丽丝拯救菈米莉丝亿万少年俱乐部他和她的故事一半,蓝色亡命大画家不可杀时间幻境金手套人偶师荒村·浮生若梦斗牌传说鷲巣麻雀完结篇父亲的身份黑吃黑第一季母亲,母亲齐妙请微笑双核时代绝对会变成BL的世界VS绝不想变成BL的男人第二季反馈小鱼儿说故事古堡之吻超级的我

《赛末点》长篇影评

 1 ) 19世纪欧洲小说式的戏剧冲突

伍迪艾伦电影《赛末点》是一个非常19世纪欧洲小说式的故事,其攀龙附凤的爱情部分有着法国讽刺小说的相同套路,凶杀部分则有着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人物的影子。

在19世纪的法国,下等人想方设法挤入上流社会的文学故事有后人耳熟能详的《红与黑》与 《漂亮朋友》,故事套路相同,结局却截然相反。

前者的主人公于连是小业主的儿子,一路攀附达官贵人以及勾搭贵族妇女,就在得到侯爵和侯爵女儿的青睐即将飞黄腾达时,前情妇市长夫人的来信将一切毁于一旦。

后者的主人公是法国驻阿尔及利亚殖民军的下级军官杜洛瓦,依仗漂亮外貌,勾搭上流社会女子无数,以图仕途坦荡,最终成功娶到报馆老板的女儿,当上该报总编辑,前途远大。

在阶级分明的欧洲,想挤进上流圈子,小人物要不择手段,巴结同性,勾引异性,争取资源,走上捷径。

社会状况如此,讽刺小说收入同样套路的故事,司汤达同情于连的失败, 莫泊桑则鄙夷杜洛瓦的成功。

电影《赛末点》是现代伦敦故事,却有同样的故事套路。

退役网球选手、爱尔兰穷小子威尔顿到伦敦给富人当网球教练,试图挤入富人的世界,通过自己的学生汤姆,他勾搭到了汤姆的妹妹,得到丈人提携,进入公司,做上收入丰厚的白领工作,学丈人一家过起骑马度假看戏消闲的富人生活。

但汤姆的女友,来自美国的女演员诺拉就没这么幸运了,被婆婆看不上,婚结不成,没能混进伦敦富人的世界。

相同的外来下层人经历让威尔顿与诺拉萌发激情,二人开始了婚外情。

后来诺拉以怀孕逼迫威尔顿离婚,爆发尖锐冲突。

接下来的故事就有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犯罪小说式的人物挣扎,威尔顿在上等生活与性感情人之间煎熬挣扎后,选择制造罪案,杀掉情人。

这是一个戏剧张力十足的故事,伍迪艾伦将这种挤进上等人生活的成败故事定义为“幸运”或是“不幸”。

电影从一开始就告诉你,人生就像擦边球,全靠运气。

威尔顿是如杜洛瓦般幸运的,他得到了一切,连最后警察推断出了作案全过程都决定放弃调查。

而诺拉却比于连还不幸,演员事业不顺,没嫁成金龟婿没抢到情人,还丧了命,真是个不幸的人。

抛开幸运与不幸的中心戏剧冲突,这个故事里的男人实在实际得可怕。

威尔顿为什么不离婚分了财产跟情人去过激情日子呢,因为上等人的格调不是一天两天临时抱佛脚看看文学听听歌剧就能融入的呀,电影里,男主在多处镜头中是游离在妻子的家人朋友之外的,这表明了他没有实际融入那个悠然自得的圈子,一旦离婚就要被打回原型了。

所以他其实还不够幸运,因为出身不好,内心弱小。

假如男主是个来自没落贵族家的穷小子,毕竟再穷的贵族也比土豪有范儿,那就可以理直气壮离婚了,分得家产,有地位有钱。

可惜他是平民,这些不赚钱只花钱的日常消遣和格调,不是突然有了钱装装就够味的。

我一个朋友的上流穷朋友娶了意大利黑手党的女儿,离婚之后分到了大笔财产,这才更幸运。

运气在西方决定命运,奋斗型的中国社会大概不太能理解这一点,懂了运气决定一切,就是人生真谛。

除了阶级差异与幸运与否的喜剧冲突,电影中还有爱与欲望(love&lust)的冲突。

在情人的不断逼问下,爱与欲的冲突爆发,于是冷酷的男人明白,哪有真爱只有性欲,他要抱紧上流社会的大腿,绝对不能离婚,于是牺牲掉了不幸的诺拉。

电影结束了,但威尔顿的故事没有到终点。

等到有一天这个冷酷的男人真正学会了上等人的范儿,也就不再需要他的妻子了。

关于妻子与情人的比较,张爱玲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有金句:“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 在这个故事中,恬静却无聊的富家妻子就是那饭黏子,被杀掉的热烈情人则是那朱砂痣。

待他在中上层社会终于混到如鱼得水,一定会在得来已久显得乏味的生活中另觅一朵红玫瑰,爆发新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式冲突,这就是这种人的可以预测的人生。

最后,电影配乐值得一提, 用歌剧来衬托戏剧冲突,反复以《爱之甘醇》中的选段《偷洒一滴泪》来表现love&lust,用《奥泰罗》佐以谋杀,用《麦克白》佐以逃离现场,不光够味,还省了找人配乐的钱。

---公众号:穆尔登格

 2 ) 哪里有什么一见钟情,不过都是臭味相投

影片主角Chris是个穷小子,但他不甘于这个身份,于是想要通过当网球教练来接触上流社会。

他做足了准备,除了漂亮的推荐信和精湛的网球技术,他还打算在精神上武装自己,因此他让自己看莎士比亚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从影片开头的一系列场景,你就能看出来,这个人不仅是想接触上流社会,他还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他的目标是改变自己的身份,获得一个位置。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面对来自上流社会高富帅Tom的邀请,Chris当然不会拒绝,他说“I love opera”,不过,鬼知道他是不是真的热爱歌剧呢。

反正借着看歌剧的机会,他认识了高富帅全家,并且一不小心就俘获了Tom妹妹Chloe的芳心。

Chloe,一个爱耸肩的富有姑娘,从见到Chris起,她的目光就没离开过他。

一起逛了一次街,看了一部电影之后,两个人就在Chris租来的公寓里发生了关系。

不过,如果你仔细看,就会发现Chris的目光几乎不曾落在Chloe身上,尤其是在他遇见了当时Tom的未婚妻Nola后,你会注意到,他看Nola的眼神充满了欲望,就好像他随时都可能扑倒Nola,来一场剧烈的性爱。

但Chloe这个傻姑娘,从头到尾都不曾发现这一点。

这让我觉得,如果Chloe不是出生在一个极其富有的家庭,她可能就是一个普通的傻大姐吧。

作为一个女人,她居然丝毫感觉不出来枕边人是否爱她。

唯一一次对Chris的怀疑,是在Chris差点要向她坦白和Nola的婚外情时,但她很快就被Chris的三言两语给说服了,甚至最后还要去安慰Chris说她因为备孕的事情给了他很大的压力。

从Chris的巧言令色可以看出来,他是一个很会观察和操控他人的人。

他很聪明,他看清楚了自己的位置,如果他要进入上流社会,他就必须要讨好他们,正如Nola说的“八面玲珑”。

他的讨好也很聪明,他总是表现得谦逊得体和感恩,但又不会显得过分卑微,例如,他会说“我来付我那一份的钱”,或者“下次我来付钱吧”。

婚后,他在面对Chloe动不动就说,“爸爸会很愿意帮助我们的”时,他也总是表现平静,没有任何情绪反应。

总之,他看清了也默许了这一点,他很清楚他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因为他是Chloe的丈夫,如果这份关系不在,他就只能再回到穷小子的身份里去,那么所有努力就都打水漂了。

Chris对他人的操纵还体现在后来偶遇Nola时,他面不改色地跟妻子打招呼,悄声地对Nola重复“say your phone number”,直到Nola轻声说出来。

你看,他只是静静地观察着对方,感觉对方是否可能拒绝自己,只要感受到有一丝被接受的可能性,他就绝不放过,难怪Nola第一次见到他就说他“aggressive”。

不过,Chris还在犹豫,他当然没有意识到他在犹豫,我认为他和Chloe之所以尝试许久仍无法拥有孩子,除了他们之间缺乏爱的花火之外,更重要的一层原因是Chris的犹豫,也就是他在身份上的摇摆:做富人,当然很好,有花不完的钱,可以住大房子,来去有司机接送,生活平安喜乐,但是也过于保守缺乏激情,压抑憋屈不自由;回到平常百姓的身份,又处处受限制,必须要极其努力才能获得理想中的人生。

不管怎么说,这两个身份对于Chris而言都不太自由,所以他很犹豫很纠结。

对他来说,最理想的状态是,在富人目光所未触及之地拥有一个隐秘的世界,在那里,他是主人,他可以暴力地撕开性感女郎的上衣,在激烈的性爱中充分显现他的力量。

不过,他差点就搞砸了,他居然让Nola怀孕了,而Nola在经历了上次和高富帅Tom的失败感情后,显然也没有获得什么有用的经验,她只看出了Chris的八面玲珑和攻击性,却没有看出Chris缺乏爱人的能力,她居然用孩子及公开两人关系来要求和威胁Chris!

在Nola不怎么聪明的逼迫下,Chris没用多久就下定了除掉Nola的决心,同时要除掉的,也包括他自己尚在Nola腹中的孩子以及一个无辜的独居老妇。

所以,实际上Chris要除掉的,是那些知道他真实身份的秘密的人,杀死他们,象征着杀死他穷小子的身份。

这时,Chris已经不再摇摆了。

截至影片的结束,Chris都是幸运的,他这漏洞百出的谋杀虽然引发了怀疑,却因为偶然的意外被草率地放过了。

这之后,他终于和Chloe拥有了自己的孩子。

在影片的结束,Chloe一家围在新生儿周围,热烈而兴奋地畅想着这个孩子的未来,Chris却一脸漠然地倚在墙边。

现在我们都知道了,Chris这个人是行动上的巨人,情感上的矮子,他压根儿没有爱人的能力,他也不可能爱上任何人,在他的概念里,没有善与恶,没有美与丑,有的只是渴求和欲望。

当他的渴求和欲望与某些人当时的需要契合时,他们就能暂时友好相处;而一旦其中一方的内在发生改变,冲突和戏剧就开场了。

例如,我们在影片中看到,Tom和Nola,Chris和Chloe,Chris和Nola这三段关系的开始和结束都与双方的内在需求有关。

在Tom和Nola中,Nola是一个刚来伦敦试图发展自己的演艺生涯的性感女孩,Tom则是一个帅气多金的体贴大男孩,前者彼时急切需要一个落脚点,后者则需要一些异于上流社会的刺激元素。

如果你仔细看电影,就会注意到Tom在Chris前毫不避讳提及Nola的性感及其对男人的诱惑。

但一般来说,男性不太会在另一个男性面前刻意显现自己伴侣对异性的诱惑。

我们再来看看Chris和Chloe,Chris是一个来伦敦打拼的穷小子,他迫切需要快速进入上流社会,而Chloe是一个与父母关系非常亲近的年轻姑娘,她缺乏独立性,她依赖于她的父亲,她需要的是一个美貌性感又不失稳重的男性,所以,这样的组合何乐而不为呢?

Chris和Nola的关系是影片的重中之重。

Chris和Nola都出身寒门,都来伦敦打拼,都想在这个名流云集的地方获得一个属于自己的身份和位置,他们也都美貌性感(其实我觉得Chris这个演员长得很怪啦),都了解自己对异性的吸引力,而且他们在第一次见面时,就都看到了对方内在最为核心的特质。

写到这里,感觉用“孽缘”来形容这段关系再合适不过了。

两人发生关系是必然,关系破裂亦是必然。

相互吸引时,则干柴烈火一点就燃;需求升级而对方无力满足时,则恶语相向,甚至大开杀戮。

看来Nola也是一个傻大姐,在她和Tom的关系里,她想维护自身尊严,不愿向其家庭妥协;在和Chris的关系里,她也没能看清一个依附于岳父与妻子的偷情男人无法给予她和孩子身份。

这样看来,哪里有什么一见钟情,不过都是臭味相投。

最可怕的是,人的口味是可能会变的,要是机智点聪明点,或许能另辟蹊径;但要是陷入了感情漩涡,只知道你侬我侬,那就真的完蛋了。

 3 ) 用歌剧诠释人生——赛末点里的歌剧片段

“赛末点”是指网球比赛中可决定比赛胜负的那一球。

男主在影片一开始的旁白便说:人生如同赛末点需要运气,看网球在网带上弹起,它落在那边你就赢了,落在这边你就输了……这和技术、努力都无关,这是运气。

伴随着旁白的是多尼采蒂《爱之甘醇》选段《偷撒一滴泪》。

这段音乐在全片共出现4次,是最重要的一个“主导动机” ,象征着影片的主旨“运气”;第二次出现是男主在失去情人的联系方式后又在街上偶遇,他执着寻找,终于俩人又一次蜜里调油;第三次是男主对情人的纠缠不耐烦,谎言敷衍后在床上辗转反侧,貌似暗暗下定决心;第四次是男主运气绝佳的逃脱警探的怀疑,妻子给他生了儿子,全家人围在一起说这孩子来的不容易,他以后一定一生好运,《偷撒一滴泪》响起,影片结束。

《偷撒一滴泪》旋律听似哀怨,实则是爱人在最终修成正果后抒发的喟叹。

用这个唱段作为全片最核心的主旨“运气”的象征,不仅能将小调带给人的阴郁之感与影片整体氛围重合,更使得熟悉《爱之甘醇》剧情的观众对所谓“运气”产生黑色幽默的嘲弄:有时候命运之神眷顾的,与真善美无关。

另一主导动机是象征男主与妻子的“夫妇之爱”,用的是非常轻快和具有幸福感的《我的小亲亲》,选自戈梅斯的歌剧《萨尔瓦多·罗萨》。

俩人第一次约会、婚礼都用了这个唱段。

象征男主与其情人的主导动机是比才歌剧《采珠人》的选段《我想我依然听到她的声音》。

他陪她试镜时在外的等待,以及后来俩人私会时,都用了这个略显阴郁的、不安的唱段。

以上摘自日记:http://site.douban.com/widget/notes/7376708/note/212796907/只摘了几段比较重要的音乐,还有几段音乐介绍大家去看原文吧视频剪辑:赛末点中的歌剧配乐片段: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Hb123Af_PEg/

 4 ) 完美无瑕

不动声色,然而绝对荡气回肠,伍迪·艾伦最完美的电影。

节奏上,它具有古典主义建筑的稳定感,结构上,它是层层铺垫而后逐层坍塌的悲歌剧。

上半部似是险象环生、滴水不漏的“比利·怀德世俗剧”,下半部则摇身一变为温柔细腻、绵里藏刀的希区柯克电影!

除了伍迪·艾伦,大概也没有什么人能将这样一个烂俗故事,一针一线缝合地如此焕发神彩。

故事的大意,恐怕早在19世纪就已经被数不清的法国小说家反复揉搓过了:两手空空的青年野心家和上流社会的好好小姐相遇,把握机会入赘豪门似乎应该顺理成章,但同时他却偏偏无法遏制内心的激情,不可救药地狂热追求着另一个迷人女子,对方性感撩人,散发着不凡的魅惑力,却偏偏是个无足轻重的小演员,事业上毫无前途。

阴差阳错,年轻有为的青年最终选择了和上流社会完婚,而和心爱的女人失之交臂。

可能命运就是酷爱捉弄多情人,几年后他们终于再度相遇,这一次天雷终于勾动地火,事态一发不可收拾。

然而有利的婚姻和完美的情爱无法两全,更露骨的说法是,有为青年无法为心爱的女人放弃上流社会的完美生活,经过痛苦而极具颠覆性的最终抉择,他精心策划了一场谋杀,杀死了生命中的挚爱,保留了自己在上流社会继续晋升的机会。

他向魔鬼双手奉上灵魂,用一管猎枪处死了心爱的女人,甚至不顾念那女人肚子里刚刚孕育的,也是属于他的新生命。

从此,他必须在强烈的负罪和无尽的忏悔中度过自己幸福的余生……你一定会对他杀人后匆忙返回妻子身边时,那些可怕的面部表情弄得手足无措,是啊,这是多么华丽、俊俏的躯壳,却包裹着一个如此丑陋和软弱的灵魂。

在他的身上,你看得到所有向现实妥协,选择堕落却并非十恶不赦的“坏人”的可怜虫们的影子。

那是我们自己的影子。

上半部斯嘉丽和乔纳森在大雨中倒向麦田的激情场面,令人无限向往,那恐怕是2005年银幕上最最性感典雅的性场景了,微妙、层层渲染,吊足你的胃口,随后突然爆发——那是足以唤醒一切美好情欲的珍贵镜头,至少对我来说。

21岁的斯嘉丽·约翰逊,看来大有成为新时代性感女神的潜质,她的嘴唇,我的天,我不能再继续回忆了,回忆和幻想会杀了我。

乔纳森·莱斯·迈勒斯的表演同样令人难忘,他低调、老练、隐忍、收放自如,除了少几分神经质的狂野,他和三十年前的阿尔·帕西诺相比,似乎也毫不逊色。

一只悲伤的狐狸要长期在上流社会的畜群里冒充忠诚的牧羊犬,那的确需要极大的隐忍和压抑,这压抑足以将他催化并扭曲成一只危险的狼。

你必须细心去体会伍迪·艾伦那种不动声色的叙述方式,从一开始,他就让乔纳森看上去可爱极了,他大方得体,很懂得循序渐进,他的种种尴尬处境,后来干脆就好像是我们自己的,正是这种巧妙的“移情”,让你对他后来表现出来的丑陋本性感到震惊和惶恐——注意到背影音乐中那些挥之不去的歌剧了吧,那正是乔纳森内心的旋律,悲伤、充满真挚的感情,然而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卑鄙小人。

我们该赋予他多余的同情吗?

他杀死了那个可爱的姑娘,也杀死了他自己。

我想我没有勇气和他面对面,就像我没有勇气和《罪与罚》里的拉斯柯尼科夫面对面,不能和《幻灭》里的吕西安面对面一样,你既不能同情他,也不能审判他,因为他就是你自己。

至少是一部分。

影片结局出人意料,是惊喜也是惊恐,它充满了诗意的嘲弄,现实被剧作家小小地暗算了一把。

伍迪·艾伦略施小计,将笔锋一转,让所有呼之欲出的剧烈冲突、悲惨结局和男主人公擦身而过,却把永恒的疼痛留给了场外的观众。

没有什么比这更适合“电影的艺术”了——你看了电影,你就是真相的知情人,你曾经因此心旷神怡,现在你必须付出一点儿代价,你要承受为故事的主人公藏匿秘密的痛苦。

当然,很可能一夜之间这一切就会烟消云散的,一部电影其实改变不了任何东西。

这电影所讲的那些永恒主题——激情、背叛,渐次堕落和毁灭的命运,既具有严谨的古典主义美,又具有强烈的、耸人听闻的现代感,对于越来越浑浊不堪的好莱坞来说,算是一次可敬的返璞归真。

它不愧为伍迪·艾伦26年来最出色的作品,是属于这位伟大导演生命中的标志性电影,我打算固执地坚持认为:它不是近似完美,它就是完美无瑕本身。

 5 ) 由《赛末点》想到的

伍迪艾伦的新片《赛末点》,是一部描写爱情、偷情、婚姻与谋杀这些老套情节的电影。

看完后,不得不说他还是拍出了新意。

一开始,影片就来了个网球中的擦网的镜头。

而且这个球有没有过网,我们不知道。

但是常识告诉我们,这样的球如果打成了,就是幸运球。

如此,引出了本片的关键词“lucky”。

导演好像有意无意地在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lucky”。

男主角最终凭借着好运气逃脱了法律的惩罚,他切身体会到了好运的含义,于是希望自己的新生儿也会有好运。

他可是一个杀了两个人的杀人犯啊,我们绝对不能忘了,其中的一个被害人,一个花甲老妇人,无论从任何角度讲,都是个绝对无辜的被害人。

她只是充当了掩盖凶手杀人动机的工具,而且是凶手的刻意所为。

看本片最大的震撼是男主角杀人后观看者的心理感受,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是想让警察破案,伸张正义,还是觉得男主角可能会逃过惩罚。

说说我自己的体会吧,我在本片的最后20分钟内,都为凶手悬着了一颗心,我只是强烈地希望他能成功地逃过法律的制裁。

当那颗戒指没能扔下河去,我还为凶手捏了一把汗,以为戒指会成为他有罪的证据,没有想到正是这颗戒指成了他洗脱罪名的原因,尽管他对这一切一无所知。

为什么我会强烈地希望凶犯逃脱法律的制裁呢?

这才是本片给我带来的最有趣的问题。

是不是我的这种为凶手的逍遥法外而长出一口气的观片感受,正是伍迪艾伦追求的效果呢?

他是不是因为早就料到了会有这种效果而暗自得意呢?

这些问题只能问他自己,我们无法得到答案。

理智告诉我,凶手是一个为了金钱而与富豪之女结合的人,又是一个为了追逐情欲而肆意妄为的人。

但当情欲与金钱发生矛盾的时候,他作出了极其疯狂的举动,杀死了情人和无辜的邻居。

他是没有爱情的,他和美丽性感的情人之间更不是爱情,他是物资的崇拜者。

正是这样的一个角色,我为什么会为他的命运而放弃道德与法律的原则呢?

也许在我的内心深处,我认为他的做法可以原谅的,也许我和他一样,也是一个为了物资而愿意放弃爱情的人。

从道德的角度讲,偏袒凶手意味着同情他的所为,同时也把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抛之脑后,不愿意追究他为了一己私利而杀害无辜者的罪恶。

这说明道德对我的约束有时是很薄弱的,和欲望的对比力量相比,可能是不堪一击的。

也许道德本来就是脆弱的,所以我们才需要民主制度对个人邪恶内心本质的制约。

还得说说法律,我是学过法律的,现在还在学,从事的也算是和法律息息相关的职业。

就本片而言,法律没能把好最后一道关口。

法律的守护者由于对一件物证的证据效力的错误猜测,放弃了对真正的凶手的调查。

有时,法律就是这样的苍白无力。

而这正在我看片时期待的结果。

人的潜意识里也许都有犯罪的冲动和能够逃脱惩罚而获得快感的激情,这可能也是“暴力美学”拥有无数拥趸的心理原因。

这部电影我还想说出更多的东西,只是感觉在表达上还有条理上的困难。

最后我只想说:爱情是奢侈品,也是易碎品。

 6 ) Match Point - 赛点? 断点?

不好意思,在这个片子下挡的前1天钻进黑房里去看,因为在一天之内听到两个人跟我说好看,现在再做此番评论已经是过时到云雾里了。

我第一次看那张非常film noirish黑白红海报的时候就在猜测一定会出现像classic黑色电影似的结局。

故事情节一直走的顺利,在classic opera的留声影音中,非常film noirish的旁白和对白下,把这样一个简单的drama附上很深的黑色哲学色彩。

穷小子有意图的跟富家女结婚,却在另一方面疯狂追求内心挣扎的富家女的哥哥的女友Scarlett,并和她保持性关系。

Woody Allen不愧是大导演,他先用一个蓄意的不慌不忙的前半部温柔的misdirect所有观众。

然后话锋突转,Scarlett的怀孕与其说是一个Match Point,更像一个Breaking Point破发点,这个Breaking Point让感情在世俗利益问题上变得不值得一提,于是就有了欺骗之后的再欺骗,邪恶自私的念头最终使得他在制造一幕连怀抢劫的假象之后成功的杀死了她。

Allen没有安排一个两败俱伤的残局,虽然那个影片的另一个结局---侦探长的梦意向性阐述了'善恶有报',可是Allen想了想还是不要了,残局本来就收不了场,何必再搅乱局? 干脆让你们观众们在咬牙切齿中悻悻离去算了。

最后说一下我喜欢的大波女星Scarlett Johansson,Match Point是她即lost in translation之后的一次完全转型,在电影里面出演一个有能力迷倒一切男人,内心敏感脆弱,受过伤害的成熟女人。

再反过来看她在lost in translation里面那个清澈的形象,这个跟我同年的身的perfect body真是前途无量。

voice over at the beginning:'The man who said "I'd rather be lucky than good" saw deeply into life. People are afraid to face how great a part of life is dependent on luck. It's scary to think so much is out of one's control. There are moments in a match when the ball hits the top of the net and for a split second it can either go forward or fall back. With a little luck it goes forward and you win. Or maybe it doesn't and you lose.'转载注明作者JEUCE,http://jeuceh.spaces.live.com/

 7 ) 冷酷的现实主义

人这一辈子,靠的是什么?

小时候老师说,靠的是99%的努力和1%的天才;准备高考了,父母说,你要坚持,一个人的意志力是成功的关键;读大学的时候,发现天赋其实很重要,尤其文科,没那么点感觉是不行的;工作若干年后,暗暗明白贵人相助的重要性,于是学会周旋和不是那么违心的奉承。

现在,伍迪·艾伦说,运气,运气很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重要。

运气好了,就算杀了人也可以逍遥法外;运气坏,就算你攀上了高枝傍上了大款,也还是会别人一脚蹬掉一无所获。

运气决定一切的成败——这是关于人生的一个很冷的看法,所以不能过早输灌给小孩子,只有成功或者失败的大人们,在《赛末点》的一惊一乍中若有所悟,觉得确实好像是那么一回事。

 8 ) 无法责怪

穷小子威尔顿为改变自己的命运,从爱尔兰来到伦敦当起网球教练,立誓要凭一身网球绝技混入对该运动情有独钟的上流社会。

结识富家公子哥汤姆后,他得到机会,对方的妹妹克罗伊对他一见钟情,其后,在对方的父亲的相助下,威尔顿顺利混入上流社会。

正当要与克罗伊谈婚论嫁时,威尔顿邂逅汤姆的女友、来自美国的女演员诺拉,后者同样在为进入上流社会做着不懈的努力。

相似经历令两人萌生真情,但威尔顿并没为诺拉放弃自己的计划。

一切梦想都成真后,威尔顿重遇已与汤姆分手的诺拉,两人旧情复燃,威尔顿开始在她与妻子之间周旋。

不久,诺拉怀孕坚拒堕胎,威尔顿迎来人生的赛点。

仅从剧情看,让人不免想起司汤达的《红与黑》。

然而,威尔顿比于连更进了一步,他遇到了诺拉,为了一段婚外情,他连杀两命。

我一直觉得威尔顿从没真正爱过他的妻子、朋友、家庭和情人,从始至终他想到的只有他自己的“爱”和“苦恼”。

我既不羡慕他能脱罪的幸运,也无法真正责怪他的自私,因为有时我会觉得利欲熏心、自私自利是这个早已病态的社会中每个人深藏心中的小心机,如果换成了我也许我也会这么做。

而这也是让我觉得导演伍迪·艾伦很让人恐惧的地方,他能把影片中人物的命运、思想、行为关联到整个社会道德的高度,从而让人们去反思现代社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9 ) Match Point

每年國際電影節都進貢一套woody allen, 今年都不例外. 近年幾齣戲, woody已經沒有再參演自己的電影, "match point"絕對是他的回勇之作, 依然是woody的抵死幽默和一個認真的課題, 但woody又到了另一個境界了, 看上去, 整套電影真係不像woody allen."match point"的大前題就是運氣, chris和nola的背景相若, chris放棄了自己喜愛的網球, 命運卻又安排他遇上富家女, 從此平步青雲, nola追尋自己的夢想, 她不斷努力, 可是最後落得的命運是演員當不成, 又被富家子拋棄, 可見兩人命運上之差異. 然而woody allen嫌還未夠喉, 再將電影扭轉成一套凶殺片, 當chris和nola發展了一段肉慾關係, 及後發現nola懷有自己的骨肉, chris怕她毀了他的人生, 竟殺人滅口, nola的下場是無辜的死去, 雖然警方找到nola的日記中滿是chris的名字, 探長亦從夢中得到破案的啟示, 而chris的命運竟然是取決於一枚介子, 正正道出什麼是運氣. 而chris最後向亡靈的懺悔 (很超現實的一幕) 和全片, 就是"罪與罰"的體現, 看這套片就像看一篇論文, woody allen怎樣用"罪與罰"這悲劇去說明人的命運, 貼題之餘, 又充滿著黑色幽默和緊張的情節.演chris的愛爾蘭演員johanath rhys-meyer比起"bend it like beckham"和"velvet goldmine", 無論外貌與演技都成熟了不少, 演殺人前後的那種反應神態為一絕, 最後一幕眼望遠方的深幽眼神可見開始有內心戲的功力, 不過間中從他眼神和腳步亦可找到一點點年輕時在velvet goldmine那種的輕浮狂放和媚態. 至於scarlett johansson, 第一套看她的電影是"the man who wasn't there", 那時她廿歲未夠, 演一個傾慕一個中年男人的年輕女孩, 絕無怯場, 之後與"american beauty"的thora birch拍擋的"ghost world"就發揮機會不多, "lost in translation"中被sofia coppola拍出那股氣質後, 被公認為其中最潛質的年輕演員, 今年才廿歲, 在"match point"中的性感角色, 完全應付有餘, 相信她以後在影壇還有排玩.片中採用歌劇為配樂將演員內心掙扎的一幕幕更深地程現出來, 又令我對歌劇起了一點點興趣.

 10 ) 赌徒配不上好运气

这真是个糟糕的故事,但又很现实。

电影的前半段如果有不是有俊男美女撑着,这简直就像一个路边的八卦一样让人提不起精神。

穷小子娶了富家女,在岳父的扶持下人头狗面混得不错,偶遇婚前喜欢的女子,开始追求,偷情,情人怀孕后要求他离开妻子,他就干脆给了她一枪,一尸两命,呜呼。

最后在观众以为男主角要被绳之以法的时候,竟然因为警察一个误会逃脱了法律追究,坏人继续在宝贵温柔乡里若无其事地生活下去。

这完全不是我们想像中的善恶有报,天网恢恢。

最后他模糊中看到情人的鬼魂,既不害怕也不歉疚,甚至说出了那一翻关于“运气”的话。

大意是我运气好,你运气差,你死都死了,看开点吧。

伍迪艾伦在这部电影塑造出了某一类人,相貌英俊,文质彬彬,勤奋上进且内敛,又有高尚的人生目标,看起来近乎完美。

但其实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不同的欲望所控,而又喜欢把所有事情都说得很美,对自己的各种行为都予以美化,掩盖了卑怯的动机(这都有点像胡兰成了),甚至一定程度上连自己也骗过。

当他追求婚外情的时候,他当然冠之为爱情,当他想摆脱纠葛的时候,就跟别人说“其实我是爱我妻子的。

”最厉害的是这类人还真的在任何时候都能表现出满脸的真诚和无辜。

这个故事里当然没有爱情这个事物,妻子那边是物欲,情人那边是性欲,二者冲突时,高下立判。

男主角和他的妻子喜欢听歌剧,所以电影里穿插一段段的歌剧,多半是悲剧。

甚至他在杀死情人之后还不动声色地赶回剧院里陪妻子听歌剧,夫妻两对正在上演的悲剧发出一声声的赞叹。

如果有人正在俯瞰这个世界,背景也必是这一场场为众生而唱的悲歌。

而对于这个男主角,看再多的画展,听再多的歌剧也掩盖也不过是一个粗鄙肮脏的灵魂。

把一切归于运气这件事,却忘记了“逢赌必输”这句话,赌徒是配不上好运气的。

最后那句悲伤的 “To never have been born is the greatest born of all.”——伍迪艾伦真是个完全全的悲观主义者。

痛苦并没结束,它会一直都在。

《赛末点》短评

斯嘉丽约翰逊的前男友演的一般 剧情好

8分钟前
  • 圈圈叉叉圈圈
  • 还行

欲望是魔鬼。

12分钟前
  • 多多
  • 较差

烂片 半小时就可以讲完的故事

17分钟前
  • 大傻曹
  • 较差

一旦女人开始歇斯底里,失去了情欲以外的气息,男人的耐心就耗尽,他要的只是那个性感迷人,乖巧中带一些欲拒还休的你,对他来说,位高权重和金钱是敌不过爱情的,何况是快速消耗殆尽的激情。至少,运气的角逐里,他是幸运和残酷的。

18分钟前
  • 墨梓🐳
  • 推荐

如果有人相信运气,那么他一定已经参透了人生。

21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为了那伦敦腔= =

26分钟前
  • Pupil
  • 力荐

觉得一般... 要不是最后的英国灰色幽默 我就给两星了

29分钟前
  • 是大鱼呀🐟
  • 还行

为斯嘉丽而来,运气真的很重要呀。

34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还行

伍迪艾伦这个老鬼才,几乎是在用这个反常规的结尾来挑衅和嘲弄好莱坞传统的剧作规则——千万不要用巧合来转折一个故事的结局。而这种叛逆的做法,却收获了奇妙甚至美妙的戏剧性效果,让影片的立意也随之拔高了一筹——这强力的解构,指出了生活本身的荒谬,也让我们知晓所谓“掌控人生”的徒劳无意义。

36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初看有点闷,一入深似海,看完很警醒。人性迷失如此令人恐惧,伍迪艾伦用一个二流的剧本加其时未入流的演员去表达一部外遇的电影。外遇有风险,偷情请小心!8.1

40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以为这个封面是昆汀 所以从来没打开过。。。。

44分钟前
  • 推荐

这个结局还不错。

47分钟前
  • 瓜。相信这个世界很变态。
  • 推荐

劈腿男滚蛋!气。

52分钟前
  • 白鵺
  • 还行

fuck you woody allen

56分钟前
  • 大象
  • 较差

较《卡珊德拉之梦》是另一种解法。同样都是老套故事集,闷了大半天,只是它的结局也还算意外。都是在说男人的运气与翻身的欲望,老伍迪不再现身贫嘴,节奏简洁干净的有点过分。紧张的犯罪过程,《卡》在杀人后继续拖,《赛》则转了个弯、出了口气。Jonathan的角色很成功,《卡》里的Ewan和Colin相较之就单薄很多,或者把他们看作是对Jonathan杀人后的矛盾心理的放大更合适。不过这么重复的再来一遍确实很无聊,所以《卡》便恶评如潮。老伍迪的新风格就像一出老练的传统独幕剧,但显然我更喜欢以前那个爱扯淡的小老头。

58分钟前
  • 畸小山
  • 还行

结局算得上妙。对有准备的人而言,运气的确很重要,有时候一个看似失误的举动或许反而为接下来的成功埋下伏笔。斯嘉丽很迷人,然而在生活事业窘迫的境遇中,一旦陷入爱情中面临背叛的不安区,再性感的尤物也可能变成泼妇。

1小时前
  • 风满蜃气楼
  • 推荐

小白脸儿得永生,负心汉上天堂,国际出墙协会倾情巨献

1小时前
  • Over5
  • 力荐

斯嘉丽的出场太惊艳了!

1小时前
  • Doublebitch
  • 还行

斯嘉丽在伍迪艾伦的电影中好女神。片尾的枪击案很意外,渣男真是丧心病狂啊。穷小子当网球教练结识了上层社会,借助富家女家庭的帮助下事业有成,但却对妻子哥哥的女友一见钟情,在婚后遇到分手后的斯嘉丽又旧情复燃,意外怀孕逼迫男主做出选择。男主枪击斯嘉丽和邻居老太太,运气让警察断案是毒贩抢劫

1小时前
  • mmhh
  • 还行

介你妈无敌艾伦自己的事儿吧操!!全都你妈合情合理么操!!马丁斯科塞斯开个班儿给他讲讲吧操!

1小时前
  • Dee 
  • 较差